杨修之死的故事
杨修之死陈蓉

答教: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事前拟好的答案。
魏延:刘备手下的大将。
庞德:曹操手下的大将。
庖官( Páo ):厨 夏侯惇( 师dūn ) 主簿( bù ): 文书之类的官 班师: 出征的军队回朝 恃才放旷: 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 自己行为不加约束 分食讫( qì ):完毕 大簏(lù):竹器 伺察之( sì ):守候 谮害( zèn ): 诬陷、中伤
斯 人 已 逝,作 为 生 者, 我 们 可 以 选 择 韬 光 养 晦 的
人 生 哲 学。然 而 , 我 们 不 应 该 鄙 弃 甚 至 打 击 那 些 才 华 外 显 、放 旷 直 言 之 人。
因为,没有宽容就没有未来。
一个人有才是好事,但也要保持谦
虚谨慎的态度;竞争社会需要个性张扬,
因为张扬是智慧灵动的舒张…… 但又要控制好尺度,不能张扬过了头, 否则张扬就变成了张狂!
少春 旧英 事风 在雄 ,。白,。滚 都一发几是滚 付壶渔度非长 笑浊樵夕成江 谈酒江阳败东 中喜渚红转逝 。相上。头水 《 逢, 空, 临 。惯 ,浪 江 古看 青花 仙 今秋 山淘 》 多月 依尽
•
《三国演义》及作者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 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 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 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 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 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 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 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 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 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 的愿望。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 说家。
慎言,慎行,慎独典故故事

慎言,慎行,慎独典故故事以下是 6 条关于“慎言,慎行,慎独”的典故故事:1. 《杨修之死》杨修那可是个大才子呀,但他就是不懂得慎言。
有一次曹操在一盒酥上写了“一合酥”,他就直接解读为“一人一口酥”并让大家分了吃。
还有曹操说的“鸡肋”,他也到处乱说。
这不就是乱说话的下场嘛!他要是能管住自己的嘴,也许就不会落得个被杀的结局了。
大家想想,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不能啥都说呀!例子:就像有些人在公司里,随意议论同事,这不就跟杨修一样傻嘛,最后肯定会惹来麻烦啊!2. 《许攸之败》许攸自以为跟曹操熟,就口无遮拦。
在帮助曹操打败袁绍后,到处炫耀自己的功劳,还直呼曹操的小名。
哎呀,这可太不应该了!他不懂得慎行,最终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这难道不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吗?例子:比如说有的人有点成绩就到处显摆,到处张扬,这不就是在给自己挖坑嘛!3. 《晏婴车夫》晏婴的车夫呀,一开始总是趾高气扬的。
他老婆就跟他说,你看看人家晏婴那么有地位还那么低调,你一个车夫拽什么拽!后来车夫就变得谦虚谨慎了。
这就是慎独的力量呀!要是车夫一直那么张扬下去,会有好果子吃吗?例子:我们有时候也会有这种飘飘然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学学这个车夫及时改正呢?4. 《孙叔敖埋蛇》孙叔敖小的时候看见一条双头蛇,他知道看到双头蛇的人会有灾难,但是他没有害怕,而是把蛇埋了,为的是不让别人看见。
这多了不起啊,他这么小就懂得慎独了!这不就说明人要有那份善良和担当嘛!例子:我们在遇到一些可能对别人不利的事情时,是不是也应该像孙叔敖一样去做呢?5. 《管宁割席》管宁和华歆一起读书,华歆看到金子就心动,看到热闹就跑过去看。
管宁就觉得俩人不是一路人,割席断交了。
管宁真是慎行的典范啊!想想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经不住诱惑的人呢?例子:好比有人在学习的时候总想玩游戏,这就是没有做到慎行呀!6. 《杨震拒金》杨震当官的时候,有人晚上给他送金子,说没人知道。
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人知道呢!他这就是坚守了慎独啊。
18.杨修之死

日 园门改阔 常 众人分酥 生 插 活 梦中杀人 治 计出邺城 活 动 为植答教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愈恶之
叙政
吴质事件 知其事,径来告操
君奉王命而出„„
愈恶之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同桌交流
请你再快速阅 读课文并和你的同 桌交流一下,试着 概括曹操和杨修的 性格特点。
阴险残忍 虚伪奸诈
嫉贤妒才
老谋深算
“古来第一奸雄”
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目中无人 耍小聪明
关于杨修之死, 有人推之于曹操,有 人归之于杨修,有人 说另有他因,你持何 种观点?说明你的理 由。从他的死,你得 到什么启示?
杨修之死的原因:
内因
杨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招杀身之祸。
外因
杨修能摸透曹操心思,曹操嫉妒他的才能, 故借机杀之以除心腹之患。
学会谦逊 认清自我
拓展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 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
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一什么言?
作 业:
1、联系实际写一篇题为《从
“杨修之死”所想到的》文章。 2、有空看看以下书籍。
谢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O(∩_∩)间的矛盾 冲突,选文讲了七件故事,是 哪七件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故事情节。在这些事中,杨修 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温馨提示:概括每个故事不超过十个字)
补充注释:
[马超]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
[朝(zhāo)歌长吴质]朝歌,汉代所置的县分,故地 在今河南境内;长,县的行政长官。汉代制度,万 户以上的大县,长官为“令”;万户以下的小县,长 官称“长”。吴质,曹丕的亲信。 [世子]王侯爵位的继承人。 [答教]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于事前拟好的答案。 [魏延]刘备手下的大将。 [庞德]曹操手下的大将。
杨修之死故事概括字

杨修之死故事概括字杨修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身世非常显赫,但是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波折,最终在战乱之中病逝。
据历史记载,杨修之死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曲折和波折之后才发生的,这一事件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和轰动。
杨修之死的原因是因为他在战争中遭到了伤害,这一伤害后来导致了他的身体状况极度恶化。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战争非常激烈,杨修所在的部队在作战期间受到了强烈的攻击,他所在的营地被敌人攻破,杨修身受重伤,倒在了战场上。
在当时的社会中,医学水平非常落后,杨修所受的伤势非常严重,而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疗。
杨修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很快销声匿迹,躲在了一座小山中。
然而,在躲避的过程中,杨修遇到了一些董卓的手下,他们循踪追寻,最终找到了杨修的藏身之处,并把他抓住。
在董卓的命令下,手下将杨修捆绑在一棵树上,进行酷刑。
杨修受到非常残酷的折磨,他的身体被撕裂,皮肉模糊,最终失去了生命。
杨修之死在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意义非凡。
杨修是董卓统治下魏国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兼具才华和品德,是当时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的一股清流。
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战乱的影响,最终使得他无法逃离黑暗的命运。
在他被杀害的时候,他的才华和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扬,但是对于他悲惨的遭遇和死亡方式,却引起了人们深深的痛惜和愤慨。
杨修之死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需要时刻警惕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预防,同时也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
在信息时代中,人们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思维,将个人成长和社会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避免像杨修那样深受命运的冷眼所威胁。
总之,杨修之死故事概括字意味深远,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优秀人才最终被历史和命运所辜负的悲剧,在社会进步和个人生活中提醒了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引以为戒的精神。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杨修之死》《范进中举》知识讲解

《杨修之死》《范进中举》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杨修之死》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最代表罗贯中创作成就的作品是《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该书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人物形象,寄托了人民渴求社会安定的愿望,表现了重义守信、平等互助的人与人的关系。
它善于运用传神笔法去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尤其擅长描写战争,影响极其巨大深远。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是曹操与刘备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经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兵退斜谷以待战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范进中举》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生于豪门,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
他的一生,经历了由富裕而贫穷的过程。
一生体察到炎凉世态,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膏粱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欲熏心,便在《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
《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年间。
作者假借明代的人物故事,借古讽今,用以影射清代的社会现实。
作品矛头指向封建科举制度,揭露士大夫的丑恶面貌,描绘出一幅“儒林”人物群魔乱舞的图像。
由于封建思想的禁锢和功名利禄的引诱,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深受毒害,利欲熏心。
他们一旦科举得意,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
这些卑陋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剥削阶级的腐朽和没落,作品对他们的批判与讽刺,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功名富贵的鄙弃,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知识积累《杨修之死》1.庖.(páo)官:厨师。
2.屯.(tún)兵:驻扎军队。
杨修之死的故事

杨修之死的故事杨修,字德祖,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为人谦逊有礼,深受曹操信任和器重。
然而,就在曹操统一北方之际,杨修却因为一桩意外而不幸丧生,留下了一个悲剧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张绣,杨修作为谋士之一也随军出征。
在攻城的过程中,曹操下令烧毁城池,以逼张绣投降。
杨修在城外观战,看到城内火势蔓延,心生怜悯之情,便上前劝说曹操停止烧城。
然而,曹操却认为烧城是必要的手段,不予理会杨修的劝告。
杨修见劝说无效,只得回到自己的帐篷中。
就在这时,一支燃烧的火把从城中飞出,落在了杨修的帐篷上,帐篷立刻起火。
杨修惊慌失措,连忙脱身而逃,却不慎被火焰烧伤。
他被急忙送到医院,尽管医生们用尽了一切方法,仍然无法挽救他的生命。
最终,杨修因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杨修之死,给曹操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和遗憾。
曹操深感杨修忠心耿耿,为国尽忠,因此对他的去世感到十分痛心。
他在杨修的葬礼上亲自前去吊唁,并赐予他丰厚的丧葬。
曹操还在杨修墓前深深地叹息道,“吾本欲以治世,奈何天不从人愿也。
”。
杨修之死,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他的死并非因为战场上的伤亡,而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和意外。
这也警示着我们,即使身居高位,也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谨慎,不可骄横自大,否则可能会因小失大。
杨修之死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如蜉蝣,转瞬即逝。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更不要因为骄傲自大而忽略了身边的安全。
只有谦逊、谨慎地面对生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杨修之死,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他的忠诚和才华,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愿我们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教训,活出更加谨慎、谦逊的人生。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_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_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曹操杀杨修是怎么回事?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杨修和丁仪都是支持曹植当太子的人,曹操决定立曹丕以后,为了日后曹氏政权的稳固,曹操就要剪除曹植的羽翼了。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曹操杀杨修》的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杨修是东汉末期的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
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担任汉相曹操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
后因其聪明锋芒太露而被曹操杀害,死时只有45岁。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座后花园。
花园落成时请曹操去验收,曹操慢慢地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什么话也没说就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
工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去请教杨修。
杨修笑了笑,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这说明你们把园门造大了,丞相不满意。
”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回去重建园门。
曹操再来看过后,非常喜欢,就问大家:“你们是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了杨主簿的说明!”曹操虽然表面上称好,心里却有些不太高兴。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稣(奶酪)。
曹操尝了一口后,因有事外出,就题“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上。
杨修进去发现后,竟然拿出餐具把它给大家分吃了。
曹操知道后,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从容地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岂敢违抗丞相之命?”曹操听了杨修的话,表面上虽然开心,称赞他聪明,心里对杨修却有些讨厌。
曹操生性多疑,很害怕他人暗中谋害自己,就经常吩咐左右说:“我做梦的时候喜欢杀人,但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靠近!”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把被子踢落于地,一名近侍怕他着凉,慌忙捡起来给他盖上。
曹操立刻跳起来拔剑将他杀了,然后又若无其事地上床睡觉。
一会儿醒来后,看到死了的侍卫,故作吃惊地问:“这是谁干的?谁竟敢杀了我的近侍?”其他人都以实情相告。
七个故事说明:杨修之死 文档

杨修之死:《三国演义》里面的杨修,思维敏捷,才智超群,但最后却落得被曹操借故杀死的下场。
究其原因,杨修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逼自己,最后逼得自己无路可走。
1.改建园门事件原来杨修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屡次犯了曹操的大忌。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花园。
造成时,操前去观看,没有夸奖和批评,就叫人取了一支笔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
大家都不了解其中的含义。
杨修对工匠们说,“门"添活字,就是”阔“字,丞相嫌你们把花园门造得太大了。
于是重新建造园门。
完工后再请曹操去观看。
曹操很喜欢,问道:“是谁知道了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杨修!”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嫉妒。
2.一盒酥事件还有一天,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
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
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
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3.破曹操梦中杀人事件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
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
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都以实相告。
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
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4.轻视吴质事件曹操的三儿子曹植,,爱慕杨修的才华,经常邀请杨修谈论,,终夜不休息。
曹操与众人商议,想要立曹植为太子。
曹丕知道这件事情后,秘密地邀请朝歌的长官吴质到他家里商议,因为怕有人觉察到,于是把吴质藏在大簏子中,只对外说里面是绢匹,运到曹丕府中。
杨修知道这件事情后,直接来告诉曹操。
曹操派人到曹丕的府中门口观察。
曹丕知道后惊慌地告诉吴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修之死
相传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为“一代奸雄”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
落成时,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
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
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
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
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
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
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
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
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
而后,操问其故,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嫉杨修。
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
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
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假装作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
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
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杀人,惟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忄享)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忄享)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有人报知夏侯悖。
(忄享)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夏侯(忄享)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
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