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鉴定-危险特性鉴定

合集下载

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是对物质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和鉴别的文档,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各种物质的危险特性,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工业生产、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人们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首先,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需要对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科学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毒性、燃烧性、爆炸性等特点,将其进行分类,以便于人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物质的危险特性。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危险情况,确保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其次,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需要对不同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和鉴别。

对于不同的物质,其危险特性可能存在着差异,有的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有的可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因此需要对不同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具体的描述和鉴别。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确保描述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另外,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需要对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在了解了物质的危险特性之后,需要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确保人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综上所述,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是对物质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和鉴别的重要文档,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各种物质的危险特性,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编写这一报告时,需要对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科学的分类,对不同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和鉴别,以及对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特性鉴别实例分析

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特性鉴别实例分析

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特性鉴别实例分析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特性鉴别实例分析一、引言污水处理厂是城市环保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从污水中去除污染物,将处理后的清洁水排放到自然水体中。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污泥会产生。

污泥的危险特性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它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

本文以某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污泥危险特性的鉴别方法和相关问题。

二、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鉴别污泥的危险特性:1. 污泥样品采集:从该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储存罐中取得一定量的污泥样品,以确保试验结果的代表性。

2. 污泥样品预处理:将采集的污泥样品均匀搅拌,并按照一定比例加入脱水剂,使其达到一定的固体含量。

3. 试验室检测:对处理后的污泥样品进行相关测试,例如溶解氧(DO)浓度、pH值、重金属含量等。

三、实验结果分析1. 溶解氧浓度:溶解氧浓度对于污泥的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验结果表明,该污泥的溶解氧浓度较低,说明其中存在较多的有机物质,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发生厌氧发酵反应。

2. pH值:酸碱度是污泥危险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该污泥呈中性到酸性,pH值较低。

这意味着其中存在一定量的酸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3. 重金属含量:重金属是污泥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长期积累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该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超过环保标准的限制值。

这说明,在处理该污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重金属的进一步释放和污染。

四、讨论与总结通过对该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危险特性鉴别实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该污泥存在较多的有机物质,易发生厌氧发酵反应,有潜在的爆炸、自燃等危险。

2. 该污泥呈酸性,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3. 该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超过了限制值,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基于以上发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处理该污泥,以减少危险和环境污染。

美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中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

美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中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

美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中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1美国危险废物名录制定的准则美国E P A在将废物列入危险废物名录中时考虑四条准则:第一条准则是废物中包含有毒的化学物质,在缺乏法规管理的情况下,将导致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第二条准则是废物中包含有急性毒性化学品物质,即使含量很低,这类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也是致命的;第三条准则是废物通常表现出以下任何一种危害特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毒性;第四条准则是在国会制定的相关法律中,这些废物会被定义为危险废物。

凡是符合上述四条中任何一条的废物都被列入危险废物名录。

由此产生的危险废物名录包含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危险废物都有一个E PA危险废物编号。

四种危险废物类型中的每一类都带有E P A指定的前缀字母,作为识别之用。

四种类型的危险废物如下:(1)来自非特定源的危险废物名录(即来自确定的一般工业和生产过程的废物,共列入39个危险废物编号,由字母F表示);(2)来自特定源的危险废物(即来自指定工业的废物,共列入178个编号,由字母K表示);(3)被遗弃的商业化学品、不合规格的物质、容器沉积物和溢油沉积物(剧毒的由P表示,一般毒性的由U表示,共列入600多个危险废物编号)。

名录中共包括了大约800多个危险废物编号,904种危险废物。

为了较好地在名录中反映出危险废物的特性,E P A采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危险废物的特性,如有毒废物(T)、急性毒性危险废物(H)、易燃性危险废物(I)、腐蚀性危险废物(C)、反应性危险废物(R)。

名录中危险废物的代码影响到法规对他们的管理,如H类比其他类型的危险废物管理更加严格。

2美国危险废物的特性鉴别按照美国E PA颁布的鉴别标准,危险废物特性鉴别主要包括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和毒性四种类型。

这主要是考虑到危险废物产生者在判别时易于操作,并具有可行性。

美国危险特性鉴别标准制定的原则为:(1)表现出以下危害特性: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或严重的不可恢复疾病的增加;当对其进行不恰当处理、贮存、运输、处置及其他管理措施时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有害影响;(2)以上特性能够有合适和标准的测试分析方法,由产生者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危废鉴定标准

危废鉴定标准

危废鉴定标准危险废物是指因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等特性,或者具有以上特性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特性,而具有危害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的鉴定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制定了相应的危废鉴定标准。

首先,危废鉴定标准需要考虑危险废物的特性。

这些特性包括毒性、腐蚀性、感染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等。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对废物进行实验室分析,以确定其具体的特性,从而确定是否属于危险废物范畴。

其次,危废鉴定标准还需要考虑废物的来源和产生过程。

不同的产生过程可能导致废物具有不同的危险特性,因此在鉴定过程中需要对废物的来源和产生过程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

另外,危废鉴定标准还需要考虑废物的处理方式。

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能会改变废物的危险特性,因此在鉴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废物的处理方式对其危险特性的影响。

在进行危废鉴定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首先,需要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危废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严格的遵守。

其次,需要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危废鉴定标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危废鉴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在进行鉴定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只有通过严格的鉴定标准和程序,才能确保对危险废物的准确鉴定,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置措施,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综上所述,危废鉴定标准需要考虑废物的特性、来源和产生过程,以及处理方式。

在进行鉴定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鉴定标准和程序,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

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

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法律,也将保护环境纳⼊了国家战略建设之中。

那么,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接下来就由店铺⼩编为⼤家解答。

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是什么2013年6⽉19⽇起正式施⾏的《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中对于“有害物质”的范围和认定标准进⾏了明确的规定。

该司法解释第⼗条规定有害物质是对机体发⽣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因⽽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死亡的物质。

有毒物质可分为⽆机毒物和有机毒物两⼤类。

如汞、铅、砷、镉、铬、氟等属于⽆机毒物,其中有许多能在⽣物体中富集积累。

有机毒物如酚、氰、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烯等。

下列物质应当认定为“有害物质”:(1)危险废物,包括列⼊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以及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2)剧毒化学品、列⼊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3)含有铅、汞、镉、铬等重⾦属的物质;(4)《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所列物质;(5)其他具有毒性,可能污染环境的物质。

通过店铺⼩编介绍了污染环境罪中有害物质的鉴定标准,相信你对这⽅⾯有了新的了解和新的认识。

根据最⾼⼈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鉴定有害物质的相关规定,对那写造成环境污染的个⼈或单位进⾏量刑,也明确了环境污染罪中有害物质的范围,也警⽰那些污染环境的⼈员。

如果你还有相关问题欢迎咨询店铺在线律师。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对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估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环境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化学品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本报告将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对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学习。

首先,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目的是为了对化学品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规定,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三个方面。

物理危险主要指化学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和压力危险;健康危害主要指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环境危害主要指化学品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测试和理论推导两种。

实验室测试是通过对化学品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毒理学等方面的实验测试,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

而理论推导则是通过对化学品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和推断,以便对其进行初步的分类和鉴定。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再次,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了对化学品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管理的依据,有助于对化学品进行安全生产和使用。

通过对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进行准确鉴定,可以有效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对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估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环境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化学品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只有加强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危险废物鉴定;危险特性鉴别;毒性物质含量检测;浸出毒性分析

危险废物鉴定;危险特性鉴别;毒性物质含量检测;浸出毒性分析

危险废物;危险特性;毒性物质含量;浸出毒性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依据固体法,危险废物(HW)是指列入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HW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HW引起危害主要是由于具有危险特性,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危险特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反应性;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危险特性:致癌性、致畸变性、突变性、传染性、刺激性、毒性、放射性。

HW可以包括固态(如残渣)、半固态(如乳化液废物)、液体(如废酸废碱)及具有外包装的气体等[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固体废物、HW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4]。

据统计,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亿t,比上年增加20%,工业HW产生量963万t[5],并且每年还有数十万t医疗废物产生,另外商业服务活动和居民生活也产生大量的HW。

因此对HW进行有效管理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

目前,中国已经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HW鉴别标准,但是由于研究基础过于薄弱,已经制定的法规、标准、规范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实施的具体情况表明,存在各种缺陷,可操作性较差,远远无法满足HW环境管理的需要。

1国外毒性鉴别指标1.1《巴塞尔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下简称《巴塞尔公约》),并于1992年生效,中国为签署国之一。

公约内容包括管理对象、范围、定义和一般义务,缔约国之间HW越境转移的管理、非法运输的管制、缔约方的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办法等。

《巴塞尔公约》在附件一、二中规定了HW 类别,在附件三“危险特性的等级”中规定了14类不同性质的HW特性,如爆炸物、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反应性、毒性、传染性、腐蚀性、生态毒性等,并对各种特性进行了定义,除规定易燃性液态废物闪点外,对毒性、腐蚀性特性等没有制定鉴别指标[6]。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危险特性鉴定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危险特性鉴定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以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物质(或材料)和物品(包括产品、商品)(以下简称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

液态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固体废物的分类。

对于有专用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不适用于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固体废物solid wastes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包括液态废物。

3.2固体废物鉴别solid waste identification是指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的活动。

3.3利用recycle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燃料或获得能量等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产品的活动。

3.4处理treatment是指利用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有害因素或危险成份,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合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的活动。

3.5处置disposal是指将固体废物最终进入环境并且不再回取利用的活动,主要包括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焚烧和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土地填埋。

3.6目标产物primary products是指在工艺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希望获得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包括副产品。

3.7副产物by-product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目标产物产生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废物鉴别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一、固体废物属性判定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11号)的规定,对被鉴别物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判别。

经判别,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被鉴别物亦不属于危险废物;经判别属于固体废物的,需作进一步鉴别。

二、危险废物属性初筛
1.经判断属于固体废物的,则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断。

凡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经对照《名录》,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无“*”号标注的,则属于危险废物;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有“*”号标注的,初步认为无危险特征可能的,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确认;应按照鉴别标准进行鉴别。

2.依据GB5085.1-GB5085.6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凡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

3.对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无法鉴别,但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

三、危险废物检测项目确定的依据
1.固体废物特性鉴别的检测项目应依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确定。

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过程可以确定不存在的特性项目或者不存在、不产生的毒性物质,不进行检测。

固体废物特性鉴别使用GB5085规定的相应方法和指标限值。

2.无法确认固体废物是否存在GB5085规定的危险特性或毒性物质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测。

(1)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检测;
(2)浸出毒性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3)浸出毒性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4)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5)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6)急性毒性鉴别项目的检测。

定。

4.在进行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应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首先对可能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

5.在进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当同一种毒性成分在一种以上毒性物质中存在时,以分子量最高的毒性物质进行计算和结果判断。

6.无法确认固体废物的产生源时,应首先对这种固体废物进行全成分元素分析和水分、有机分、灰分三成分分析,根据结果确定检测项目,并按照危险废物鉴别规定进行检测。

四、危险废物采样份数的确定
1.固体废物为历史堆存状态时,应以堆存的固体废物总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

2.固体废物为连续产生时,应以确定的工艺环节一个月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

如果生产周期小于一个月,则以一个生产周期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

样品采集应分次在一个月(或一个生产周期)内等时间间隔完成;每次采样在设备稳定运行的8h(或一个生产班次)内等时间间隔完成。

3.固体废物为间歇产生时,应以确定的工艺环节一个月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

如果固体废物产生的时间间隔大于一个月,以每次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份样数。

表1危险废物最小采样份数的依据
1.如果采取的固体废物份样数与表2中的份样数不符,按照表2中与实际份样数最接近的较
∙5、[现行标准]HJ786-2016固体废物铅、锌和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现行标准]SN/T2293.2-2009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分类鉴别第2部分:废塑料∙7、[现行标准]HJ782-2016固体废物有机物的提取加压流体萃取法
∙8、[现行标准]HJ781-2016固体废物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9、[现行标准]HJ702-2014固体废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10、[现行标准]HJ751-2015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1、[现行标准]SN/T2884-2011进口固体废物原料爆炸性检验规程
∙12、[现行标准]GB/T32328-20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环境与质量安全评价技术导则∙13、[现行标准]GB/T32326-20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导则
∙14、[现行标准]HJ768-2015固体废物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5、[现行标准]HJ767-2015固体废物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6、[现行标准]HJ766-2015固体废物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7、[现行标准]JB/T11836-2015危险固体废物焚烧尾气净化设备运行维护规范
∙18、[现行标准]HJ761-2015固体废物有机质的测定灼烧减量法
∙19、[现行标准]HJ760-2015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20、[现行标准]HJ752-2015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现行标准]HJ750-2015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2、[现行标准]HJ749-2015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3、[现行标准]DB52/T912-2014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工程防渗系统施工、环境监理及验收
∙24、[现行标准]DB50/T427-2012土壤、沉积物和固体废物二恶英类的筛查酶联免疫法
∙25、[现行标准]DB52/865-2013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26、[现行标准]HJ714-2014固体废物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27、[现行标准]HJ713-2014固体废物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28、[现行标准]HJ712-2014固体废物总磷的测定偏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29、[现行标准]HJ711-2014固体废物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30、[现行标准]HJ687-2014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1、[现行标准]HJ662-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32、[现行标准]GB3048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33、[现行标准]DL/T1281-2013燃煤电厂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34、[现行标准]DB21/T2488-2015氯碱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南
∙35、[现行标准]DB22/T1793-2013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处理规范
∙36、[现行标准]DB21/T2180-2013辽宁省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南
∙37、[现行标准]HJ2042-2014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38、[现行标准]GB18598-2001/XG1-2013《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39、[现行标准]GB18597-2001/XG1-201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国家标准第1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