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分析蛋白的原理与方法浅述

合集下载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其中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蛋白质鉴定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蛋白质的物理特性进行鉴定。

包括分子量的测定、蛋白质的电泳、质谱等方法。

(1) 分子量的测定:分子量是蛋白质的一个重要特性,可以通过凝胶过滤、凝胶电泳、超高速离心等方法来测定。

其中,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将蛋白质样品加入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经过电泳后蛋白质在凝胶上的迁移距离与分子量呈正相关,可根据分子量标准曲线来确定待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2) 蛋白质的电泳:电泳是通过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来进行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主要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SDS凝胶电泳以及等电点电泳等。

其中,SDS-PAGE是最为常用的蛋白质电泳方法,它通过在样品中加入吸附剂SDS 来赋予蛋白质带电性,使得蛋白质在电场中按照大小分子量移动,从而实现分离和鉴定。

(3) 质谱法:质谱法是利用蛋白质的质量-电荷比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质谱方法有飞行时间质谱、质量分析检测和质谱成像等。

质谱法可以测定分子量、氨基酸序列、修饰位点等信息,是蛋白质结构鉴定的重要手段。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进行鉴定。

包括氨基酸分析、肽链测序等方法。

(1) 氨基酸分析:氨基酸分析是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

通过将蛋白质样品水解,分离出各种氨基酸,再经过定量分析得到各个氨基酸的含量,从而鉴定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2) 肽链测序:肽链测序是通过逐步水解肽链中的氨基酸,利用一系列化学反应和质谱分析方法来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常用的方法包括肽质谱法、域内肽定位法等。

通过测定每个氨基酸的位置和序列,可以确定蛋白质的完整序列,从而进行鉴定。

3. 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蛋白质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其功能多种多样,涉及到生命的方方面面。

了解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方法来测定蛋白质的存在和浓度,以及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其原理。

一、低丰度蛋白质检测方法在复杂样品中,许多蛋白质的浓度很低,因此需要采用高灵敏度的方法进行检测。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低丰度蛋白质检测方法。

1. Western blotting方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通过将蛋白质转移到固体支持体上,然后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探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

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电泳分离后,将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腈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

样品经过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通过酶标记二抗或荧光二抗来使目标蛋白质可见。

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利用质谱仪测定蛋白质质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蛋白质分解成肽段,然后通过质谱仪测定这些肽段的物质质量。

质谱法可以提供非常准确和高灵敏度的蛋白质测定结果,适用于分析复杂样本中的低丰度蛋白质。

二、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蛋白质的浓度是研究蛋白质的基础,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浓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某种化学试剂与蛋白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布拉德福德比色法使用染料染色蛋白质产生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定量测定蛋白质浓度。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且灵敏度较高,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样品。

2. BCA法BCA法是一种利用受体配合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受体配体(biotin-avidin 或biotin-streptavidin)与蛋白质中的特定残基(如组氨酸等)结合生成复合物,然后通过比色反应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

BCA法具有高灵敏度和较低的非特异性反应。

三、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其功能和性质,因此了解蛋白质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

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

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领域的重要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定蛋白质的分子质量、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等信息,为科学家提供了深入了解蛋白质功能和疾病机制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的原理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基于质谱仪的原理,该仪器能够将蛋白质分子转化为离子,并通过质谱分析技术对离子进行检测和分析。

质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样品制备、质谱仪分析、数据获取和解析。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蛋白质通常需要经过蛋白质提取、纯化和消化等处理步骤,以获取高质量的样品。

随后,样品通过不同的离子化方法(如电喷雾离子化或激光解析离子化)将蛋白质转化为离子化的状态,并进入质谱仪进行分析。

质谱仪中的离子分离装置(如时间飞行法或四极杆)能够按照质量-电荷比将离子分离并进行测量。

最后,通过数据的获取和解析,科学家可以获得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序列信息、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等重要参数。

二、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的方法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包括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常用方法。

1. 质谱仪类型质谱仪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飞行时间质谱仪(TOF)、电子捕获质谱仪(ESI-MS)、多杆质谱仪等。

不同类型的质谱仪适用于不同的蛋白质分析需求,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2. 核心技术蛋白质质谱分析中的核心技术包括蛋白质消化、亲和纯化、离子化方法以及质谱数据分析等。

消化方法如胰蛋白酶消化、化学消化等可将复杂蛋白质分子分解为易于分析的肽段。

亲和纯化方法则能够富集特定的蛋白质或肽段。

离子化方法常用的有电喷雾离子化和激光解析离子化,能够将蛋白质或肽段转化为离子态以进行分析。

质谱数据的解析和处理涉及到数据库比对、蛋白质定量以及结构分析等多个方面。

三、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蛋白质鉴定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鉴定复杂混合物中的蛋白质成分,如细胞蛋白质组、组织蛋白质组等,为研究蛋白质功能和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提供重要的手段。

蛋白质质谱分析与生物化学研究

蛋白质质谱分析与生物化学研究

蛋白质质谱分析与生物化学研究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有机分子之一,它们在生命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命的奥秘、推动医学和生物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质谱分析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已经在生物化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价值和挑战。

一、蛋白质质谱分析原理蛋白质质谱分析是基于质谱仪的原理,通过将分离的蛋白质样品离子化并进行质量-荷质谱分析,获得蛋白质的分子量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鉴定蛋白质的修饰以及确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样品制备:蛋白质质谱分析需要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制备。

常见的方法包括蛋白质提取、纯化和消化。

这些步骤旨在将蛋白质从复杂的生物样品中分离出来,并转化为适合质谱分析的形式。

2. 离子化:离子化是将蛋白质转化为带电粒子的过程。

常见的离子化方法有电喷雾离子化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离子化。

这些方法能够将蛋白质分子转化为离子,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电荷。

3. 飞行时间法:飞行时间质谱是蛋白质质谱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不同离子在电场中具有不同速度的原理,通过测量离子从离子源到检测器所需的时间来确定离子的质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测定蛋白质的质量。

4. 质量谱图解析:解析质谱图是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关键一步。

通过对质谱图中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序列以及可能的修饰。

结合数据库中的蛋白质信息,可以对质谱图进行鉴定和注释。

二、蛋白质质谱分析方法1. 一维质谱分析:一维质谱分析是最常用的质谱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蛋白质样品分离成不同的质量/荷比并记录质谱图,从而获得蛋白质的质量信息。

一维质谱分析可以用来鉴定蛋白质的组成、测定其分子量以及检测修饰等。

2. 二维质谱分析:二维质谱分析是一种更高级的质谱分析方法,通过将蛋白质进一步分离并记录质谱图,可以获得更详细的蛋白质信息。

质谱鉴定蛋白质原理

质谱鉴定蛋白质原理

质谱鉴定蛋白质原理质谱是一种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质谱仪对样品中的分子进行离子化,并在磁场或电场中对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

质谱分析可以用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结构、组成以及相对丰度等信息。

在蛋白质质谱分析中,质谱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鉴定、定量和结构研究中。

蛋白质质谱鉴定的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离子化、分离和检测。

1.离子化:离子化是将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离子的过程。

常见的离子化方法有电喷雾离子化(ESI)、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MALDI)等。

在ESI中,待测样品通过一个带电喷雾针头喷射到高电压下,形成带电荷的溶液离子,这些离子被带入质谱仪中。

在MALDI中,样品首先与一种能够吸收激光能量的基质混合,然后在激光光束的作用下,样品被蒸发形成气态离子。

2.分离:离子化之后,质谱仪中的分析装置会对离子进行分离。

常见的质谱分离技术有质荷比筛选和质谱仪(MS)/质荷比(m/z)贮存技术。

在质荷比筛选中,离子根据它们的质荷比值在磁场中被分离,以便仅有一种质荷比值的离子进入检测器。

在MS/m/z贮存技术中,离子顺序穿越多个分析腔室,直到它们被分离开,然后被注入到离子检测器中。

3.检测:蛋白质质谱鉴定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质谱数据库来对鉴定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质谱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蛋白质的质谱数据,可以通过与待测样品的质谱数据进行比对,从而确定蛋白质的鉴定结果。

总之,质谱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将样品中的蛋白质离子化,然后利用质谱仪的分离和检测装置将离子分离和检测,最后通过与质谱数据库的比对,确定蛋白质的鉴定结果。

质谱鉴定技术的应用为蛋白质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蛋白质分析技术之质谱法

蛋白质分析技术之质谱法

蛋白质分析技术之质谱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有机大分子,既是构成细胞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参与细胞代谢的重要分子。

而被称为“生命之光”的DNA也仅仅是蛋白质的编码者。

因此,全面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细胞运作以及生命科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质谱法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质谱法是一个非常灵敏、快速、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通过将样品通过质量分析器,分离样品中的离子,获得不同质量的信号,进而对分子进行分析。

质谱法对于蛋白质的结构分析、动态过程分析以及定量分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质谱法进行深入讲解:一、质谱法基础质谱法有很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比如MALDI-TOF、ESI-MS、Q-TOF等。

这些不同的质谱法对应着不同的离子化方式、分离模式和检测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有一些基本的操作流程。

在质谱分析中,最根本的就是质量分析。

该过程要求先要将样品中的分子离子化,然后进行分离和检测。

常见的离子化方式有电子喷射(EI)、化学离子化(CI)、电喷雾(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此外,质量分析器也有不同的类型,先进的FTICR(傅立叶转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可以对不同的离子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对应的质量谱峰。

二、蛋白质质谱分析质谱技术对于研究蛋白质分析十分重要。

具有相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因为其各自的氨基酸组成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质谱图。

通过质谱技术能够获得蛋白质分解物、多肽、蛋白质的修饰、蛋白质结构以及可解析计算蛋白质分子量。

相比于传统的蛋白质分析技术来说,质谱法的高灵敏度、高效率使得人们能够从低浓度的复杂蛋白质样品中分析出较小的蛋白质分子,拓宽了分析范围,获得了更多重要分析信息。

相对于其他的质谱分析方法,MALDI-TOF和ESI-MS技术在确定多肽组成和质量等信息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区别。

基于MALDI-TOF的分析技术,样品的制备过程较为简单,允许大分子物质直接在样品板上进行脱离,加速了整个分析过程。

蛋白质质谱鉴定的基本原理

蛋白质质谱鉴定的基本原理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蛋白质质谱鉴定的基本原理蛋白质是一条或者多条肽链以特殊方式组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大多数蛋白质会自然折叠为一个特定的三维结构。

蛋白质鉴定主要就是识别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鉴定蛋白质肽链氨基酸的排列、分子量,以及二硫键数目和位置。

蛋白质鉴定是蛋白质组学的基础,且对生物研究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传统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包括蛋白质微量测序和氨基酸组成分析(比如Edman降解法),具有低通量、耗时费力、非自动化、灵敏度差等缺点。

自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技术兴起以来,利用质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分离、鉴定和分析逐渐成为主流。

质谱鉴定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能准确测定多肽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序列,以及翻译后修饰。

因此,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尤其是在研究重大疾病致病机理和药理控制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质谱一般由离子源(ion source),质量分析器(mass analyzer)和离子检测器(detector)三部分组成。

通常使用串联质谱(MS/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作为蛋白质质谱鉴定方法,其中,简单蛋白样本用MS/MS,混合复杂蛋白样本用LC-MS/MS。

两种方法作用原理相似,MS/MS鉴定蛋白质的基本原理:先将蛋白质利用蛋白酶消化成肽段,肽段在质谱仪中会离子化带上一定量的电荷,离子检测器可以鉴定各肽段的质荷比,从而获知各肽段的相对分子质量;质谱仪会继续打断某些肽段再次分析,生成二级质谱,从而获得肽段的序列信息;通过质谱数据库比对分析,即可鉴定蛋白质。

不同的是,LC-MS/MS比MS/MS技术多了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步骤。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采用Orbitrap Fusion质谱平台,Orbitrap Fusion Lumos质谱平台结合Nano-LC,能够对各种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高效精准的蛋白质谱鉴定服务以及蛋白质组学相关服务。

蛋白质鉴定的质谱法

蛋白质鉴定的质谱法

蛋白质鉴定的质谱法
首先,质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质谱仪测定蛋白质分子的质量。

质谱仪能够将蛋白质分子离子化,并根据离子的质荷比来测定其质量。

通过比较实验测得的质谱图与已知蛋白质的质谱图数据库,可
以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身份。

其次,质谱法也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这种方法
通常涉及将蛋白质分子分解成小片段,然后使用质谱仪测定这些片
段的质量。

通过比较实验测得的片段质谱图和已知氨基酸序列的数
据库,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此外,质谱法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修饰,如磷酸化、甲基
化和糖基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通过质谱分析来确定其位置和类型,
从而揭示蛋白质功能的调控机制。

在实际应用中,质谱法通常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色谱分离、
核磁共振和基因组学等,以实现对复杂蛋白质混合物的全面分析。

总的来说,质谱法作为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在蛋
白质鉴定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谱分析蛋白的原理与方法浅述
摘要: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利用质谱法进行蛋白质分析愈来愈广泛和深入。

本文简要阐述蛋白质质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字:蛋白质质谱分析原理与方法
概述
质谱技术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准确度,能准确测定蛋白质。

目前质谱主要测定蛋自质一级结构包括分子量、肽链氨基酸排序及多肽或二硫键数目和位置,在对蛋白质结构分析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质谱有进样器、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器、控制电脑及数据分析系统等组成。

传统的质谱仅用于小分子挥发物质的分析,但随着新的离子化技术的出现,如基质辅助激光解读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和电喷雾电离质谱()等,各种质谱技术的出现为蛋白质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且准确快速的途径。

目前,酶解、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及计算机算法的联合应用已成为鉴定蛋白质的发展趋势。

质谱分析蛋白的原理:
质谱法分析蛋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离源将蛋白质分子转化为离子,然后利用质谱分析仪的电场、磁场将具有特定质量与电荷比值()的蛋白质离子分离开来,经过离子检测器收集分离的离子,确定离子的值,分析鉴定未知蛋白。

通常结合相应的处理及其他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快速地鉴定蛋白质。

基质辅助激光解读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简而言之,基质辅助激光解读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是将多肽成分转换成离子信号,并依据质量电荷之比()来对该多肽进行分析,以判断该多肽源自哪一个蛋白。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分析物分散在基质分子中并形成晶体,当用激光照射晶体时,由于基质分子经辐射所吸收的能量,导致能量蓄积并迅速产热,从而使基质晶体升华,致使基质和分析物膨胀并进入气相。

所产生的质谱图多为单电荷离子,因而质谱图中的离子与多肽和蛋白质的质量有一一对应关系。

产生的离子常用飞行时间()检测器来检测,理论上讲,只要飞行管的长度足够,检测器可检测分子的质量数是没有上限的,因此质谱很适合对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
电喷雾电离质谱()
电喷雾电离质谱()是在毛细管的出口处施加一高电压,所产生的高电场使从毛细管流出的液体雾化成细小的带电液滴,随着溶剂蒸发,液滴表面的电荷强度逐渐增大,最后液滴崩解为大量带一个或多个电荷的离子,致使分析物以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的形式进入气相。

电喷雾离子化的特点是产生高电荷离子而不是碎片离子,使质量电荷比降低到多数质量分析仪器都可以检测的范围,因而大大扩展了分子量的分析范围,离子的真实分子质量也可以根据质荷比及电荷数算出。

电喷雾质谱的优势就是它可以方便地与多种分离技术联合使用,如液质联用()是将液相色谱与质谱联合而达到检测大分子物质的目的。

快原子轰击质谱技术
快原子轰击质谱技术()是一种软电离技术,是用快速惰性原子射击存在于底物中的样品,使样品离子溅出进入分析器,这种软电离技术适于极性强、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分析,特加适用于多肽和蛋白质等的分析研究。

只能提供有关离子的精确质量,从而可以确定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分子式。

而串联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样品较为详细的分子结构信息。

质谱分析蛋白的方法:
用于质谱分析蛋白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肽质量指纹图谱法()、串联质谱法()和梯形肽片段测序法()。

肽质量指纹图谱()
肽质量指纹图谱()即用特异性的酶解或化学水解的方法将蛋白质切成小的片段,然后用质谱检测各产物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将所得的蛋白酶解肽段质量数在相应的数据库中检索,寻找相似肽指纹谱,从而绘制“肽图”。

由此可见,分子质量的精确度是的关键指标所在,但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可能使的质量数与理论值不符,故这就需要与序列信息适当结合。

串联质谱法()
串联质谱法()是利用待测分子在电离及飞行过程中产生的亚稳定离子,通过分析相邻同组类型峰的质量差,识别相应的氨基酸残基。

串联质谱的肽序列图需要读出部分氨基酸序列与前后的离子质量和肽段母质量相结合,这种鉴定方法称为肽序列标签()。

梯形肽片段测序法()
梯形肽片段测序法(),与法有相似之处,是用化学探针或酶解使蛋白或肽从端或端逐一降解下氨基酸残基,产生包含仅异于个氨基酸残基质量的系列肽,名为,经质谱检测,由相邻肽峰的质量差而得知相应氨基酸残基。

其中的问题是由于酶解速度不一,易受干扰。

.蛋白质质谱分析中的问题
蛋白质消化
蛋白消化蛋白的基团越大,质谱检测的准确率越低。

因此,在质谱检测之前,须将蛋白消化成小分子的多肽,以提高质谱检测的准确率。

一般而言,个氨基酸的多肽最适合质谱仪的检测。

现今最常用的酶为胰蛋白酶(),它于蛋白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处将其切断。

因此,同一蛋白经胰蛋白酶消化后,会产生相同的多肽。

蛋白质修饰问题
在目前条件下,质谱很难给出肽段的序列,经常会丢失一些肽段,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也会抑制胰蛋白酶的酶解,并且磷酸化肽的含量较非磷酸化肽段的含量少很多,质谱对磷酸化肽的响应就可能会被抑制。

因此,要尽可能把非磷酸化肽段的含量降到最小。

减少非磷酸化肽的方法有分馏、(固相化金属亲和色谱)和抗体结合。

通过测定肽段的分子量,根据所得肽段分子量比预计的分子量大或其整倍数,判定是否
存在磷酸化修饰。

精确度问题
在质谱序列测定中,质谱的准确性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这是由于质谱测序的关键在于测定相邻肽链之间的分子量差别以判断相应的氨基酸残基。

如果测量的绝对质量误差在以上,则不能够有效区分质量数差在以内的氨基酸残基。

参考文献:
[]王岚等.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技术通讯[];
[]陈晶等.质谱在肽和蛋白质序列分析中的应用.有机化学第卷.第二期;
[]郑永红等.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进展.解放军药学学报.第卷第期;
[]刘骁勇等.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质谱技术.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刘康等.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质谱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棉花学报:;
[]成海平等.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体系及进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吕茂民等.生物质谱技术及其应用.生物技术通报年第期;
[]蔡耘等.生物质谱技术在糖蛋白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孟凡臣等.生物质谱及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技术通报,;
[]韩伟东等.牛精子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初步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