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一家人 小班主题墙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

2024年小班数学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案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具体内容为《亲亲一家人》。
通过本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学习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幼儿对家庭概念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能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职业等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习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幼儿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用数字15进行计数,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难点:理解数字的顺序,将数字与家庭成员数量进行对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数字卡片、磁性板、计数器、挂图。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学习数字15,并让幼儿用计数器进行操作。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如何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的数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水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用数字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数字进行计数。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磁性板和数字卡片进行计数游戏,巩固数字15的认识。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图片2. 数字卡片153. 幼儿绘画作品展示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用数字15表示家庭成员数量。
2. 答案示例:画出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两个姐姐、一个弟弟,旁边标注数字1、1、2、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用数字15进行计数,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小班主题活动优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

小班主题活动优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主题活动教材《亲亲一家人》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称谓以及家庭生活场景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的家庭成员称谓,并能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庭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家庭是由父母、子女等成员组成的。
2. 使学生学会家庭成员的称谓,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称谓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家庭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品质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结构图、家庭成员照片、家庭生活场景挂图。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生活场景挂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庭成员和称谓,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呈现:(1)教师展示家庭结构图,讲解家庭是由父母、子女等成员组成的。
(2)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照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称谓,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和称谓。
3.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创设一个家庭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例题,如:“请用家庭成员称谓填空:我有一个()和一个(),还有一个()。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答案。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如:“请用家庭成员称谓造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结构图2. 家庭成员称谓列表3. 实践情景引入:家庭生活场景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家庭成员称谓填空,并造句。
答案:我有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还有一个(哥哥)。
爸爸每天陪我(玩耍)。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语言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掌握家庭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家庭成员称谓,但在实际运用中仍需加强练习。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亲亲一家人》精选一、教学内容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材章节:幼儿园主题活动手册——家庭篇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难点:帮助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对家庭的爱和尊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的图片、家庭成员的模型、视频播放设备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家庭模型制作材料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家庭生活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家庭主题的兴趣。
2. 观察和讨论: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并展开讨论。
3. 制作家庭模型: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家庭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 表达和交流: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对家庭的爱和尊重,如跳舞、画画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板书形式:用彩笔在黑板上画出家庭成员的模型,标注出父母、兄弟姐妹等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和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对家庭的爱和尊重。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家庭观念。
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家庭主题,让幼儿更加了解和尊重家庭。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家庭博物馆、开展家庭故事分享等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幼儿的家庭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教材章节:幼儿园主题活动手册——家庭篇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小班下学期主题墙主题名称

主题
目标
1.掌握向一定距离的投掷区投掷沙包和平甩薄片的技能,发展投掷能力。
2.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能关注自己身边的美丽春景,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能亲近和喜爱大自然。
4.学习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积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描述、表演、制作、音乐等)表达对春天的认识。
6.益智区:
(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黄豆、沙子、小石子、胶粒等自然物并封口,引导幼儿摇一摇、听一听,玩声音配对游戏。
(2)提供“神奇的百宝箱”,让幼儿用手触摸感知软硬、光滑、粗糙、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物品并表达出自己的感觉。
(3)提供脸谱底板及剪好的五官拼摆材料(封塑),让幼儿在脸谱上正确摆放五官。
美术:一片小树林
音乐:春天(歌曲)
数学:点卡排序
基本活动:
语言:花路(故事)
科学:桃花开了
数学:3以内数量分类、排序
美术:花儿真美丽(手指画)
社会:花儿好看我不摘
基本活动:
语言:毛毛虫
美术:小蜗牛出来了(泥工)
科学:小鸡和小鸭
音乐:小鸡出壳(律动)
体育:撒花瓣
基本活动:
语言:春风(儿歌)
美术:草地上的花(水粉画)
小班下学期第三主题活动
主题名称:我的故事
主题
思路
通过“我的故事”,引导幼儿对个别的、独一无二的“我”进行感知与体验,如“我”有自己的名字与生日,有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有自己的家庭,我的身体……并通过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比较和互动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通过各种活动,幼儿对“我”可以“看、听、说”等感知活动更感兴趣,我们引导小朋友们知道每种感官都有独特的本领,会使用自己的感官辨别不同的活动,知道该怎样去保护它们。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我们将开展主题活动“我的故事”,以此来引导、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充分表现自己。
2024年《亲一亲》小班教案

2024年《亲一亲》小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班教材《亲一亲》的第二章节“可爱的家人”。
具体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家人的外貌特征,学会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对家人的爱,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家人的外貌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对家人的爱,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3. 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懂得珍惜家人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和描述家人的外貌特征,表达对家人的爱。
难点: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对家人的感情,培养家庭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照片、家庭成员玩偶、爱心卡片、彩色笔。
2. 学具:幼儿用书《亲一亲》、家庭照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家人外貌特征。
教师展示家庭成员玩偶,让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玩偶是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爱心卡片,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师示范描述家人外貌特征,让幼儿模仿。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用书《亲一亲》中的练习题,描述家人外貌特征,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4.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你最喜欢的家人是谁?为什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爱心卡片,分享对家人的爱。
全班幼儿齐声说:“我们爱我们的家人!”六、板书设计1. 主题:可爱的家人2. 内容:家庭成员外貌特征描述简单词语表达对家人的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家人,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他/她的外貌特征,表达你对他的爱。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家人是妈妈。
她有一双漂亮的眼睛,笑起来很好看。
我爱妈妈,因为她对我很关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表达对家人爱意时的情感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作业,共同完成作业。
小班亲亲一家人主题活动方案

小班亲亲一家人主题活动方案第一篇:小班亲亲一家人主题活动方案亲亲一家人主题活动方案一、主题说明:家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每个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感,得到温暖。
刻意渲染这种本已存在的氛围,为的是强化亲情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
孩子从出生七就和家人亲密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
孩子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被宠爱、被抱回的对象。
然而,最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应该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
让每一个孩子从小成为和谐家庭中的医院,是他们学习做人的起点。
也许爸爸妈妈之间会有争执,也许会有些不开心的事情,蛋我们始终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二、主题目标1、关注生活细节中渗融的惦念、关爱之情。
2、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
3、能用多种方式表达爱爸爸、爱妈妈的情感。
4、了解并描述爸爸妈妈的喜好。
三、主题环境创设1、创设友好、温馨、家庭式的环境氛围。
2、布置“我的家”、“全家福”等专栏。
3、布置“亲亲一家人”亲情专栏区。
四、家园共育1、与孩子一起翻阅家庭生活的照片,使孩子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体验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爱。
2、请家长尽量抽时间来园参加相关的活动,让孩子感受父母对他们的爱。
主题“亲亲一家人”的反思本学期的第一个主题“亲亲一家人”,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因为家是宁静的港湾,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
我们试图沿着营造→体味→抒发→回报的脉络将幼儿与父母之间原本具有的自然情感予以渲染和提升,使这种情感成为幼儿丰富的情感世界中永不褪去的组成部分。
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较温馨的氛围,重新划分了娃娃家的区域,并将娃娃家布置一新,我们的主题墙也设在那里。
亲情树上是一片片心形的树叶,树叶上贴着全家福的照片;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我的家”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家,里面是爸爸妈妈的照片,下面的柜子上,摆放着爸爸妈妈最喜欢的东西;在树和家的空地上,我们播种了一颗颗爱心,那是孩子对家长的祝福。
幼儿园小班感恩节优质教案《亲亲一家人》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感恩节优质教案《亲亲一家人》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家庭和亲情展开,选取教材中与家庭相关章节,详细内容如下:1. 家庭成员认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
2. 家庭成员特点和功能:如爸爸力气大,妈妈照顾我们等。
3. 感恩节意义:解感恩节由来,学会感恩和珍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解家庭成员,增进对家庭感情。
2. 培养幼儿感恩心态,学会珍惜和关爱家人。
3.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感恩节意义,学会感恩和珍惜。
2. 教学重点:认识家庭成员,解他们特点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图片、故事书、卡片、贴纸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家庭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家庭意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家庭成员图片,让幼儿说出他们名字和特点。
(2)引导幼儿思考家人对自己关爱,学会感恩。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和彩纸制作一张感谢卡片,送给家人。
(2)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人关爱自己事情,学会珍惜。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图片2. 家庭成员特点和功能3. 感恩节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感谢卡片,送给家人。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观察幼儿对家庭成员认识和感恩心态培养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主题绘画比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家庭。
(2)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方式和方法。
2. 例题讲解中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和表达感恩。
3. 作业设计生活化和实际操作。
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我会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采用生动有趣故事,这个故事需要贴近幼儿生活,易于他们产生共鸣。
幼儿园小班感恩节教案《亲亲一家人》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感恩节教案《亲亲一家人》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亲亲一家人》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家庭”展开,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家人。
2. 培养幼儿关爱家人,懂得感恩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词语描述家人,并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人照片、家庭场景布置、感恩节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场景布置,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成员。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家人照片,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家人。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人照片,让幼儿用词语描述家人,如“爸爸很高大”、“妈妈很温柔”等。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如“我爱我的家人,因为他们对我很好”。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人,并标注家人特点。
鼓励幼儿用词语描述自己的画作,与同伴分享。
4. 感恩节卡片制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制作感恩节卡片,让幼儿在卡片上画出家人,并写下对家人的祝福和感谢。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恩节卡片,让幼儿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亲亲一家人》2. 板书内容: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描述词语:高大、温柔、可爱、勤劳等感恩节祝福:感谢家人、祝福家人、我爱我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人,并用词语描述家人特点。
2. 答案示例:画出爸爸:爸爸很高大,他会陪我玩。
画出妈妈:妈妈很温柔,她给我做好吃的。
画出爷爷:爷爷很勤劳,他教我种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学会用词语描述家人,并表达对家人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