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道系统感染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胆道感染是指胆道系统内发生的急性细菌性炎症(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
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是引起急性胆囊炎的两大主要因素。
引起急性胆管炎的最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其次为胆道蛔虫和胆道狭窄。
急性胆囊炎大多预后良好,高龄患者或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预后欠佳。
急性胆管炎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是胆道良性疾病的首要致死原因,预后欠佳。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胆胀”、“黄疸”、“结胸”、“胁痛”、“厥逆”等范畴。
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1.1.1 急性胆囊炎症状: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开始时可为中上腹剧烈绞痛,常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疼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厌食等,常有轻度发热,通常无畏寒,可出现轻度黄疸。
结石性胆囊炎以胆绞痛为主,非结石性胆囊炎以右上腹部持续性闷痛为主,多无明显胆绞痛。
体征:右上腹部可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征阳性。
常可扪及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
胆囊发生坏死、穿孔者,可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1.1.2 急性胆管炎1.1.2.1症状:急性胆管炎多有胆道结石、手术史,常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Charcot三联征(腹痛、恶寒发热、黄疸),还可伴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昏迷等。
梗阻部位位于胆管下端者,表现多较典型。
梗阻位于一侧胆管或肝内者,多无明显黄疸及腹痛,而以发热、恶寒,甚至寒战为主要表现。
腹痛:多起病较急,突发上腹剑突下闷胀不适,逐渐转为持续性胀痛、阵发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脉数。
恶寒发热:发生于腹痛之后,约2/3的患者可在病程中出现寒战高热,一般表现为弛张热,体温多在39℃以上。
黄疸:在胆管梗阻后即可出现黄疸,如梗阻为部分或间歇性,黄疸程度较轻且呈波动性;完全性梗阻者黄疸明显,且呈进行性加深。
1.1.2.2 体征:可有右上腹和剑突下深压痛,多无明显腹肌紧张及反跳痛。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案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案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发热、恶心和呕吐等。
针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本文将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非手术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早期阶段或患者不适合手术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常规方法。
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减轻炎症症状并防止感染的扩散。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巴龙霉素等。
2. 卧床休息:在急性胆囊炎发作期间,患者应该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这样可以减轻腹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并促进炎症的缓解。
3. 疼痛控制:对于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镇痛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4. 饮食调理:患者应该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食用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饮食中应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以促进胆囊的排石功能。
二、手术治疗方案对于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病例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以下是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目前治疗胆囊炎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腹腔镜手术,在腹壁上作3-4个小切口,将胆囊取出。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2. 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于一些急性胆囊炎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如胆囊穿孔或胆囊脓肿等,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更为合适的治疗选择。
该手术通过腹部大切口取出胆囊,适用于病情复杂的患者。
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恢复和康复训练,同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饮食和生活调理。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对于不同程度和病情的患者,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合理用药,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PPT课件

胆道系统感染概述
•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主要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 管炎
➢ 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其中90-95% 由胆囊结石引起,5-10%为非结石性胆囊炎
➢ 急性胆管炎是指肝、内外胆管的急性炎症,单纯的胆 道感染而没有胆道梗阻可以不引起急性胆管炎症状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1):9-13.
胆道系统感染死亡率高-胆管炎
死亡率(%) 死亡率(%)
• 急性胆管炎的总病死率为10-30%,死因大多是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 能衰竭
• 一项对191例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研究表明:
急性胆管炎的死亡高达10.8% 老年患者(≥80岁)严重胆管炎死亡高达18.8%
15
20
18.8
10.8 15
10
5 3.2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评估(2)
• 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不同。 因此,指南中将急性胆囊炎分为轻、中、重度三级
严重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程度
评估标准
胆囊炎症较轻,未达到中、重度评估标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1):9-13.
急性胆管炎的病因与预后
• 常见病因
– 包括胆道结石、胆管良性狭窄、胆道恶性肿瘤以及先天 性胆道畸形等各种引起胆道梗阻的因素
• 危险因素
– 胆汁中存在细菌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急性胆管炎的 危险因素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1):9-13.
严重胆管炎
• 胆道系统感染发病率高,患者住院人数多,死亡 率高,危害严重,应引起临床足够关注
病例分析——胆石病、胆道感染

病例分析——胆石病、胆道感染(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章病例分析——胆石病、胆道感染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胆石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由胆道系统结石引起的疾病称胆石病。
胆道感染与胆石互为因果关系,胆石症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致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反复发作又是胆石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和促发因素。
一、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病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为:①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
②致病菌入侵。
临床表现1.常在进脂肪餐后或夜间发作典型的首发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部的剧烈绞痛或胀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
合并感染化脓时伴高热,体温可达40℃。
很少出现黄疸。
2.体征早期可有右上腹压痛或叩痛。
病情进展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压痛明显,出现反跳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1.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
超:首选诊断方法,可显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并可探及胆囊内结石影像。
4.胆道核素扫描鉴别诊断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数患者既往有溃疡病史,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疼痛初起部位多位于上腹部,迅速波及全腹;查体可发现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可呈“木板样”强直,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移动性浊音可阳性。
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2.急性胰腺炎:多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出现急性上腹痛,上腹正中或偏左多见,坐位前倾可略缓解。
查体Murphy征阴性。
血淀粉酶明显升高,CT 检查可明确。
3.胆总管结石:有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即Charcot三联征的表现,结合B超一般可明确,诊断困难者可结合ERCP、CT、MRCP或内镜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4.其他:尚需与其他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及急性心肌梗死等鉴别。
胆道感染的教学课件

胆道感染的分类
急性胆道感染: 发病急,症状 明显,包括胆 囊炎、胆管炎
等
慢性胆道感染: 发病慢,症状 不明显,包括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管炎等
胆道感染并 发症:包括 胆囊穿孔、 胆管梗阻等
胆道感染与其 他疾病的关系: 如胆道感染与 肝病、胰腺炎
等的关系
胆道感染的病因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因,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病毒感染:较少见,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寄生虫感染:较少见,如肝吸虫、胆道蛔虫等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导致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的教学 课件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胆 道 感 染 的 基 本 概 念
03 04 胆 道 感 染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胆道感染的教学内容 与方法
05 06 胆 道 感 染 的 病 例 分 析
胆道感染的教学资源 与展望
1
添加章节标题
2
胆道感染的基本概念
胆道感染的症状
腹痛:右上腹或中 上腹疼痛,可放射
至背部
黄疸:皮肤、巩膜、 尿液变黄
发热:体温升高, 可能伴有寒战、出
汗
恶心、呕吐:胃肠 道反应,可能伴有
食欲不振
皮肤瘙痒:胆汁淤 积导致皮肤瘙痒
尿液颜色变深:胆 汁淤积导致尿液颜
色变深
3
胆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胆道感染的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 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 等病史
胆道感染的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症状:腹痛、发热、黄疸 等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 别、职业等
诊断:胆道感染、胆囊炎 等
治疗方案:抗生素、手术 等
第四十章 胆道疾病 案例分析-急性胆囊炎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5
03 辅助检查
图中箭头位置为胆囊颈部结石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6
04 思考题
(1)分析本例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2)简述本例病人的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要点。 (3)简述本例病人的治疗原则。
胆囊大小约10.0cmx3.5cm,壁厚约0.4cm,囊内胆汁淤积,另见多个强回声团,范围约 3.1cmx0.8cm,其中较大者直径约0.6cm,声影(+),移动不明显。胆囊窝可见深约0.9cm积液。 (3)CT检查
平扫见胆囊饱满,壁稍厚、毛糙,周围少许渗出,胆囊颈部可见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直径均 小于1cm,胆囊窝内可见液体密度影。
本病例特点为:进食油腻后上腹绞痛 (2)体格检查分析:体格检查方面,病人上腹持续绞痛,且Murphy征(+),故而首先考虑胆 囊方面病变,优先怀疑胆囊结石引发的急性胆囊炎。 (3)辅助检查分析:本例病人实验室检查中主要是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故首先考虑急性感染;同时肝功能正常,胆红素轻度增高,初步排除胆道梗阻,考虑急性胆囊炎。 通过B超、CT,进一步证实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8
05 解题思路
2.简述本例病人的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要点 (1)诊断: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2)诊断依据:①进食油腻后出现持续性上腹绞痛。②体格检查发现Murphy(+)。③实验室
检查: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结合性胆红素轻度增高。④多普勒超声:胆囊体积增 大,壁厚,内可见强回声团,胆囊窝内积液。⑤CT:胆囊饱满,壁稍厚、毛糙,胆囊颈部可见多 发结节状高密度影。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版)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主要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0%~15% 的人群患有胆道结石,其中1%~3% 每年发生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管炎[1-4]。
如未及时治疗易导致感染加重,甚至发展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危及生命[5-7]。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不断升高,急性胆道感染的诊治日趋复杂。
为进一步规范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在2011年制定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对原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合理与具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本指南中所涉及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级系统,将证据质量划分为高、中、低、极低4个等级。
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或条件推荐,对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临床广泛关注的问题,则采取最佳实践声明的推荐方式。
一、急性胆囊炎(一)急性胆囊炎的病因和预后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占所有急腹症的3%~10%。
其中约95%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为结石性胆囊炎,其余为非结石性胆囊炎[1]。
总体上,急性胆囊炎的病因包括胆囊管梗阻、胆汁淤积和细菌感染等。
不同病因的致病机制不同:(1)胆囊管梗阻:多由结石嵌顿引起,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淤积和浓缩,高浓度的胆盐可损伤胆囊黏膜。
此外,结石本身亦可直接损伤胆囊黏膜,引起急性炎症改变,而胆囊内的细菌会进一步加速胆囊黏膜炎症的发展。
(2)细菌感染:引起胆囊炎的细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感染途径为通过胆道逆行进入胆囊、血液途径和淋巴途径。
(3)胆汁淤积:如严重创伤、烧伤、长期胃肠外营养、大手术后等导致的胆汁淤积、胆囊壁缺血状态亦可诱发急性胆囊炎。
此外,糖尿病、肥胖、蛔虫、妊娠、艾滋病等亦是急性胆囊炎的高危因素。
急性胆囊炎的病程若未得到控制,可导致近、远期并发症。
2023年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疗指南

2023年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疗指南
背景介绍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因主要是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
该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健康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 发热,持续高热,体温常达到39℃以上。
2. 上腹痛,疼痛部位多在胆囊区或肝区,疼痛范围较广,可辐射至背部或肩部等部位。
3.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4. 黄疸,多为轻度黄疸,伴有胆囊积液或胆囊壁增厚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1. 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升高。
2. 肝功能异常。
3. 腹部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内结石。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镇痛、止呕、补液等治疗及休息、卧床。
药物治疗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早期口服抗生素,严重者可应用静脉注射抗生素。
药物以广谱抗生素为主,治疗期7-14天。
手术治疗
1. 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治疗。
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3. 手术面积广泛、病情复杂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引流术与胆囊切除术的联合治疗。
注意事项
1. 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过量、油腻、刺激性食物。
2. 合理地进行一定量的身体锻炼,有助于疾病的康复与预防。
3. 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与随访,避免疾病的复发。
以上是本次诊疗指南的主要内容,供医生、患者参考。
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胆囊炎,通常 起病严重,预后比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差,总病死率为15%。
•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大手术、严重创 伤、烧伤、肠外营养、肿瘤、感染以及糖尿病等。
急性胆管炎的病因与预后
• 一、常见的病因有: • 胆道结石、胆管良性狭窄、胆道恶性肿瘤以及先天性 胆道畸形等各种引起胆道梗阻的因素。 • 二、危险因素: • 胆汁中存在细菌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解读
蔡芬芬
胆道系统感染概述
•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主要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 • 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其中90%-95% 由胆囊结石引起,5%-10%为非结石性胆囊炎。 • 急性胆管炎是指肝、内外胆管的急性炎症,单纯的胆道感 染而没有胆道梗阻可以不引起急性胆管炎症状。
注:确诊急性胆管炎:症状和体征中≥2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疑似急性 胆管炎:仅症状和体征中≥2项
急性胆管炎的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评估2
根据症状、体征、治疗效果的不同,本指南将急性胆管炎分为轻、中、重度三 级。 严重程度 轻度 中度 评估标准 对于支持治疗和抗菌治疗有效 对于支持治疗和抗菌治疗无效,但不合并MODS
1.白细胞>18×109/L 2.右上腹可触及包块 3.发病持续时间>72h 4.局部炎症严重: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脓肿,胆源性 腹膜炎,肝脓肿 1.低血压,需要使用多巴胺>5μg/(kg·min)维持,或需要使 用多巴酚丁胺 2.意识障碍 3.氧合指数<300mmHg(1mmHg=0.133kPa) 4.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1.5 5.少尿(尿量<17ml/h),血肌酐>20mg/L 6.血小板<10×109/L
重度
1.低血压,需要使用多巴胺>5μg/(kg·min)维持,或需要使用 多巴酚丁胺 2.意识障碍 3.氧合指数<300mmHg(1mmHg=0.133kPa) 4.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1.5 5.少尿(尿量<17ml/h),血肌酐>20mg/L 6.血小板<10×109/L
注:重度胆管炎:符合重度评估标准1-6项中任何1项
重度
注:中度胆囊炎:符合中度评估标准1-4项中任何1项;重度胆囊炎:符 合重度评估标准 1-6项中任何1项
急性胆管炎的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评估1
急性胆管炎的病程发展迅速,有可能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或)脓毒血症造成 MODS(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应及时对急性胆管炎作出诊断与严重程 度评估。 诊断依据 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 胆道疾病史,高热和(或)寒战,黄疸,腹痛及腹部压痛(右上腹或 中上腹) 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等),肝功能异常 胆管扩张或狭窄、肿瘤、结石等
全身反应 影像学检查
注:确诊急性胆囊炎:症状和体征及全身反应中至少各有1项为阳性;疑 似急性胆囊炎:仅有影像学证据支持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评估2
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不同。因此,本指南中将急 性胆囊炎分为轻、中、重度三级。 严重程度 评估标准
轻度
中度
胆囊炎症较轻,未达到中、重度评估标准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病因与预后
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与预后
• 一、危害因素: • 1、蛔虫、妊娠、肥胖、艾滋病等。 • 2、短期服用纤维素类、噻嗪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红 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 • 3、长期应用奥曲肽、激素替代治疗均可能诱发急性胆囊 炎。 •二、并发症: • 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胆囊周围脓肿等,并发症发生 率为7%-26%,总病死率为0-10%。 • 急性胆囊炎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急性胆囊炎的抗菌治疗-中度
对中度急性胆囊炎,应静脉用药。 经验性用药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第二代头孢菌素或者氧头孢 烯类药物。 抗菌药物种类 抗菌药物名称和用量 2.0-8.0g/d(1:1) 或3.0-12.0g/d(2:1) 13.5-18.0g/d 6.0-12.0g/d
含β-内酰胺酶抑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制剂的复合制 剂 氨苄西林/舒巴坦 第二代头孢菌 素或者氧头孢 烯类药物 头孢美唑 头孢替安 拉氧头孢 2.0-8.0g/d 4.0-6.0g/d 1.0-4.0g/d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抗菌治疗
急性胆囊炎的抗菌治疗-轻度
• 一、口服或无需抗菌药物 • 患者腹痛程度较轻,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提示炎症反应不 严重,可以口服抗菌药物治疗,甚至无需抗菌药物治疗。 在解痉、止痛、利胆治疗的同时,适当使用非甾体类抗炎 药物。 • 二、需抗菌药物 • 如需抗菌药物治疗,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首选第一代或 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替安等)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 星等)。 • 三、产β-内酰胺酶 • 由于肠道致病菌多可产生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和头孢 唑啉耐药,推荐使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头 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2.0-8.0g/d
单环类药物a
注:a怀疑厌氧菌感染时需合用甲硝唑1.0-2.0g/d
急性胆管炎的抗菌治疗-轻度
• 轻度急性胆管炎常由单一的肠道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感染 所致,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首选第一代或二代头孢 菌素(如头孢替安等)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等)。 • 由于目前肠道细菌普遍产生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和头 孢唑啉耐药,推荐使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 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 林/舒巴坦等。抗菌药物治疗2-3d后可停药。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流程见下图:
急性胆管炎的外科治疗
• 任何抗菌治疗都不能替代解除胆道梗阻的治疗措 施。 • 轻度急性胆管炎经保守治疗控制症状后,根据病 因继续治疗。 • 中度、重度急性胆管炎通常对于单纯支持治疗和 抗菌治疗无效,需要立即行胆道引流。
急性胆管炎的治疗流程见下图:
急性胆管炎的抗菌治疗-中度、重度
• 中度、重度急性胆管炎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应静脉用药。 • 推荐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第三代和四代 头孢菌素、单环类药物。
抗菌药物种类 含β-内酰胺酶 抑制剂的复合 制剂 第三代、四代 头孢菌素a 抗菌药物名称和用量 头孢哌酮/舒巴坦 2.0-8.0g/d(1∶1) 或3.0-12.0g/d(2∶1) 氨苄西林/舒巴坦 6.0-12.0g/d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3.5-18.0g/d 头孢哌酮 2.0-4.0g/d 头孢曲松 1.0-2.0g/d 头孢他定 4.0-6.0g/d 头孢吡肟 2.0-6.0g/d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与严重 程度评估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评估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极为重要。因 此本指南制定了如下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 症状和体征 诊断标准 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Murphy征阳性、右上腹包块/ 压痛/肌紧张/反跳痛 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30mg/L),白细胞升高 超声、CT、MRI检查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颈部结 石嵌顿、胆囊周围积液等表现
单环类药物a
氨曲南
2.0-8.0g/d
注:a怀疑厌氧菌感染时需合用甲硝唑1.0-2.0g/d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外科治疗
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
• 任何抗菌治疗都不能替代解除胆囊管梗阻的治疗 措施。 • 胆囊切除是针对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治疗手段,应 遵循个体化原则,正确把握手术指征与手术时机, 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
急性胆囊炎的抗菌治疗-重度
抗菌药物种类 含β-内酰胺酶抑制 剂的复合制剂
抗菌药物名称和用量 头孢哌酮/舒巴坦 2.0-8.0g/d(1:1) 或3.0-12.0g/d(2: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3.5-18.0g/d
第三代、四代头孢 菌素a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他定 头孢吡肟
氨曲南
2.0-12.0g/d 1.0-4.0g/d 4.0-6.0g/d 2.0-6.0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