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李时珍的精彩故事七则

合集下载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是明代的名医,其拥有高超的医术还有杰出的贡献,不仅是对我们国内医学发展提供贡献,其贡献还延伸至国外,对世界医学产生深远影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时珍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的父亲和爷爷是当地的名医,李时珍便从小对医术有深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当时医生是个很低贱的职业,不被他人尊重,李时珍的父亲便希望李时珍能够考中科举当个小官也好,能够光耀门楣,不被他人看不起。

虽然李时珍按照其父的要求在学习四书五经等,但是他却对做官没有兴趣,一直在偷学医术,最后李时珍向其父表明自己的心意得到了认同,便光明正大的开始学医,当年的李时珍正好二十岁。

李时珍在他父亲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书籍,增长了更多实践经验,大大提升了他的医学水平,李时珍也正因为这样才发现众多关于本草记载书籍的缺陷和错误,开始想要重修本草书籍。

李时珍的医术越来越高明,因此得到百姓的支持和认同,一次李时珍治疗好了楚王府世子的疾病,仅用三服药便让他人都束手无策的疾病治愈,得到楚王的欣赏。

因此名声大震,后推荐进宫。

李时珍在宫中虽然只呆了一年,但是其医术还是得到皇帝的肯定的,有一次皇帝为了考验其医术让他仅用一根线给皇后看病,但是却不是将线的另一端绑在皇后的手上,第一次是绑在非生命的物体,第二次是皇上的脉搏上,均被李时珍发现不对。

李时珍因此得到皇上的赞叹,称其医术了得。

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李时珍的父亲因为当时医生不被人尊重,要求李时珍考科举,加上李时珍从小资质聪颖,在十四岁的时候便中了秀才,其父更是对他的仕途充满期望,但是李时珍在后来屡次落选。

李时珍年幼时身体不好,一直生病吃药,后来一次“肺结核”坚定了李时珍当医生的心愿,李时珍的父亲看他无心仕途便答应他从医了。

李时珍在父亲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医学书籍,加上他一直给人看病累积了不少临床经验,他发现医药书籍中很多记载的药材能够医治疾病,但是也有很多药材是记载资料不全,不能有效治疗病痛,甚至还会加重病情。

李时珍治病神术惊人

李时珍治病神术惊人

李时珍治病神术惊人关于李时珍治病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和许多故事,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是李时珍在神农架为百姓治病的趣闻与轶事。

通过这些趣闻轶事,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神医的高超医术与风采。

一、李时珍治好打鼾症神农架,林深天远,翠幕成波。

一日,李时珍一行来到一个山谷里,这里名叫白猿谷。

白猿谷夹在两座大山之间,古木参天,谷底深远,长年云雾缭绕,蛮烟瘴雨。

谷里有一村落,叫云雾村。

云雾村里有弓响箭的一个姨表兄弟,叫山镖子,生得五大三粗,身上有一绝技,飞镖打得准。

那小小的飞镖玩于他的股掌之中,嗖嗖地飞出去,能打中天空的飞鸟。

山镖子的家把着村东边,一个用干树枝圈起的院落,院里有五六间房子,房子很大,院也宽敞。

出院门是一条小溪,溪那边就是山林。

一日,有一老人头痛欲裂,家人来请李时珍。

李时珍就用硝石末吹入老人的鼻孔,那老人没过一会儿头就不痛了。

又一日,一山民找上门来,说他睡觉时长年打鼾,打起来一家人无法入睡。

李时珍为他开了一方,用石胡荽塞入鼻中。

没过七日,那山民的鼻息肉便自然脱落,从此睡觉再不打鼾了。

二、李时珍为老妪愈眼疾李时珍所医治的病人接连不断,病人越来越多。

山民们都知道神农架白猿谷的云雾村里来了一位蕲州的神医。

这日午后,一老妪来到李时珍住处,说自己的眼睛总是别扭,不但头痛,还觉得看东西都有些模糊了。

李时珍为老妪诊了脉象,又细看了老妪的眼睛,然后,他对老妪说,不知大婶这眼痛有多少年了?老妪说,最少十年了。

李时珍说,大婶患的是青盲症,不好治,但也不是没有治法。

老妪问,如何来治?李时珍说,要说医治这病也不是难事,须要犬的乳汁才行。

老妪又问,用什么狗的乳汁?李时珍说,白犬生子后,用其乳汁,频点眼睛;待白犬生下的小犬睁开眼睛时,你的眼睛就好了。

老妪有些不信,她这眼疾多少年都没有治好,用白犬的乳汁就可治好吗?回到家中,老妪的家人到处找人要产子的白犬。

没过多日,还真有一白犬夜里产了三只小犬。

老妪的家人就找到了那家,说明来意,然后就日日来取乳汁。

有志者事竟成李时珍的事例

有志者事竟成李时珍的事例

有志者事竟成李时珍的事例嘿,咱得说说李时珍,这人可太牛了!他那股子劲儿啊,就是认定了一件事,死磕到底,最后还真就成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最好例子。

李时珍打小儿就对医药感兴趣,那时候他就跟着父亲在诊所里晃悠。

看着那些个草药啊,就像看到宝贝似的。

他经常琢磨,这草药咋就能治病呢?有一回,他瞧见一个病人肚子疼得满地打滚,他爹给开了个方子,抓了药,病人吃下去没一会儿就好多了。

李时珍那眼睛都瞪圆了,心里就想:“这草药咋这么神奇呢?”从这时候起,他就下定决心,要把这些草药都搞清楚。

后来啊,他决定写本《本草纲目》。

这可不容易啊,那得走多少路,吃多少苦。

他就背着个大包袱,里面装着本子、笔,还有一些简单的工具,就出发去采药了。

有一次,他到了一座深山里。

那山可吓人了,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树木,阴森森的。

他正走着呢,突然听到“嘶嘶”的声音,好家伙,一条大蛇就在他前面不远处。

他吓得心都快蹦出来了,腿都软了。

可他不甘心就这么回去啊,愣了一会儿,等蛇游走了,他又接着走。

他在山里找啊找,看到一种没见过的草药。

那草药长在一个石头缝里,叶子小小的,绿油油的,还开着几朵小白花。

他可兴奋了,就像发现了新大陆。

他小心翼翼地把草药挖出来,拿着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还闻了闻,在本子上详细地记下来这草药的样子、气味。

就这样,李时珍走了好多好多地方,风餐露宿的。

有时候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点山泉水。

一路上啊,不知道遇到多少困难,但他就没放弃过。

最后啊,他真的写成了《本草纲目》,这书就像一座医药的大宝库,全是他的心血啊!你看,李时珍有志向,不怕苦,最后就成功了,咱得向他学习呀!。

医圣李时珍的精彩故事七则

医圣李时珍的精彩故事七则

故事⼀ 明代着名医学家李时珍曾经当过知县,后来为了解除百姓疾苦,辞官⾏医。

他离任前,接任的知县为他设宴饯⾏。

席间,那位新知县对李时珍说道:“闻李公医术⾼明,能起死回⽣,如华佗转世,可否为本官开⼀帖补体药⽅?” 李时珍早就听说此⼈是个沉迷酒⾊、贪赃枉法的势利⼩⼈,有意讥笑他。

诊了脉络,察了病情,就叫衙役取过⽂房四宝,开出⼀剂“⼗⼆味汤”药⽅: 柏⼦、⽊⽠、官桂、柴胡、益母、附⼦、⼋⾓、⼈参、台乌、丝络、上党、⼭药。

李时珍把药⽅交给新任知县,微微⼀笑,辞别回乡。

第⼆天,那知县洋洋得意地叫师爷拿药⽅去配药。

中药铺的郎中⽼先⽣接过药⽅,看了半天,觉得不伦不类,⼗分费解。

他琢磨好⼀阵⼦,忽然捧腹⼤笑,连喊三声:“妙!妙!妙!” 那师爷莫名其妙,便问:“⽼先⽣为何如此发笑?” 郎中说:“这药⽅是变着法⼦骂你家⽼爷呢!你把⼗⼆种药名的头⼀字连起来,谐⾳便是‘柏⽊棺材⼀副,⼋⼈抬⼫上⼭’。

” 师爷⼗分扫兴地回衙复命,把药⽅的奥秘⼀五⼀⼗地禀告知县⽼爷。

知县⽼爷“啊”了⼀声,两眼发呆,瘫倒在地。

故事⼆ ⼀天,李时珍的⼤徒弟王⼴和来到湖⼝,见⼀群⼈正抬着棺材送葬,⽽棺材⾥直往外流⾎。

王⼴和上前⼀看,见流出的⾎不是淤⾎⽽是鲜⾎,于是赶忙拦住⼈群,说:“快停下来,棺材⾥的⼈还有救啊!”众⼈听了,⾯⾯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

⼈已死矣,再开棺惊动故⼈,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王⼴和当然看出了⼤家的⼼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答应开棺⼀试。

王⼴和先是进⾏了⼀番按摩,然后⼜在其⼼窝处扎了⼀针,不⼀会⼉,就见棺内的妇⼈轻轻哼了⼀声,竟然醒了,于是,⼈群欢动。

不久之后,这名妇⼥⼜顺利产下⼀个⼉⼦,原来这名妇⼥是因难产⽽陷⼊假死。

于是⼈们都传⾔王⼴和⼀根银针,救活了两条⼈命,有起死回⽣的妙法。

这就是王⼴和⼀针救两命的故事。

故事三 还有传⾔李时珍“活⼈断其死”的故事。

传说李时珍在以⼀根针救活母⼦两⼈后,许多⼈都想见⼀见这位神医。

李时珍的医德故事

李时珍的医德故事

李时珍的医德故事
李时珍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致力于研究医学和药物学,撰写了《本草纲目》等重要著作。

李时珍不仅在医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医德高尚,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以下是李时珍的医德故事: 1. 救治灾民
有一年,蕲州地区遭遇旱灾,许多百姓生计艰难,饥寒交迫。

李时珍听闻此事,决定救治灾民。

他带领弟子前往灾区,发放粮食和药物,救助灾民。

他让患者服用自己研制的药物,帮助他们缓解病情,许多灾民因此得以存活。

2. 一心为患者
李时珍始终坚持“一心为患者”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

他常常白天看病,晚上继续钻研医术,希望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他认为,医生的责任就是治病救人,要一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心尽力地救治他们。

3. 捐赠药物
李时珍常常捐赠药物给贫苦百姓,帮助他们治疗疾病。

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老人患病卧床,无法行动,便主动上门为他们治病。

老人治愈后,李时珍捐赠了药物和钱财,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4. 坚持原则
李时珍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原则,不讲情面。

如果有医生为了谋取私利而误诊误治,他会毫不客气地揭露他们的罪行,并予以惩罚。

他认为,医生要有严格的职业道德,不得欺骗患者,损害
患者的利益。

李时珍的医德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医生,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一心为患者着想,尽心尽力地救治他们。

同时,也要坚持原则,不讲情面,维护患者的利益,让患者能够信任和尊重医生。

李时珍的事迹3篇

李时珍的事迹3篇

李时珍的事迹第一篇:李时珍的生平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药物学家、医学家,被誉为“中国民族博物馆之父”,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本草纲目》一书中,综合了在中国、印度及阿拉伯的文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药物的各种性质、使用方法、生产技术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李时珍是出生在湖南省汨罗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缺少家教,但他非常喜欢阅读各种书籍,特别是医药方面的书籍。

十几岁时,他离开家乡去四方学习医药,在学习过程中,他广泛阅读了许多文献,如《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和《本草经》等,对药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之后,他在不同地方担任过医生、药师、教师和官员等多种职务,不断丰富和深化了自己的药物学知识。

最终,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时,花费了27年的时间,他深入了解了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矿物对人类健康的功效和作用,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了每种药物的性质、用途和用法。

这本书收录了超过1900种草药和其他天然成分,是当时东方最完整、最全面的药物书籍之一,对中国和世界的药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印刷版直到1600年代才得以面世,随后广为流传,成为中药方面研究的基础经典,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时珍也因此成为了药物学界的重要人物,被后人誉为“药王子孙”、“东方药学之父”。

第二篇:李时珍的性格和成就李时珍是一个热爱知识、勤奋刻苦的人,他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药物学知识,最终创作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著名的书籍。

他的性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深思熟虑。

李时珍善于思考,对显示出一种求知的态度,他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有关药物学、医学和宇宙的问题。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深刻的洞见和对自然世界的敬畏。

2. 勤奋刻苦。

李时珍花了27年的时间来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他在写作过程中非常勤奋,每天坚持工作,不顾身体的疲劳和疾病,这也是他最终能够完成这部巨著的原因之一。

3. 随和平易。

李时珍虽然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他却很平易近人,与不同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人都能够友好相处,这也为他获取了更广泛的知识来源,并使他的思考更加广泛和深入。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的故事(通用7篇)李时珍的故事篇1传说,李时珍刚开始行医时,出过一次很大的差错,还差点闹出人命来。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

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

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就应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

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药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药就和李时珍一齐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

“这到底是怎样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

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

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

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药的药性,他一边采药行医,一边四处求拜名师。

工夫不负苦心人,他之后最后成了“医圣”,写出了《本草纲目》。

直到此刻,还有些地方不用生姜煮乌鳢鱼吃。

李时珍的故事篇2有一次,李时珍经过一个山村,看到前面围着一大群人。

走近一看,只见一个人醉醺醺的,还不时地手舞足蹈。

一了解,原先这个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药酒。

“山茄子”李时珍望着笑得前俯后仰的醉汉,记下了药名。

回到家,他翻遍药书,找到了有关这种草药的记载。

但是药书上写得很简单,只说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罗”。

李时珍决心要找到它,进一步研究它。

李时珍的故事_李时珍的小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_李时珍的小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_李时珍的小故事推荐文章关于李时珍的小故事热度:短篇民间小故事_短篇民间故事热度:读《圣经故事》心得感悟5篇_圣经故事读书心得热度:我在这里等你一起远走高飞热度:关于诚信的小故事热度:李时珍的医学巨作《本草纲目》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李时珍的小故事吧!李时珍的小故事:故事开棺救母子一次,李时珍在路上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

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

人已经死了,再开棺惊动故人,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李时珍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

李时珍先是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人群顿时欢动。

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个儿子,于是人们都传言李时珍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

这就是李时珍开棺救母子的故事。

李时珍的小故事:活人断其死李时珍在以一根银针救活母子两人后,许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神医。

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正在柜台上大吃大喝,听说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热闹。

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挤到李时珍面前,问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李时珍见此人气色不好,赶忙给他诊脉,过后,十分惋惜地说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纪轻轻,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处找。

”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方才气咻咻地走了。

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

原来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

由此,人们更是惊叹李时珍的神奇医术了。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圣李时珍的精彩故事七则
故事一
明代着名医学家李时珍以前当过知县,后来为了解除百姓疾苦,
辞官行医。

他离任前,接任的知县为他设宴饯行。

席间,那位新知县
对李时珍说道:“闻李公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如华佗转世,可否
为本官开一帖补体药方?”
李时珍早就听说此人是个沉迷酒色、贪赃枉法的势利小人,有意
讥笑他。

诊了脉络,察了病情,就叫衙役取过文房四宝,开出一剂
“十二味汤”药方:
柏子、木瓜、官桂、柴胡、益母、附子、八角、人参、台乌、丝络、上党、山药。

李时珍把药方交给新任知县,微微一笑,辞别回乡。

第二天,那知县洋洋得意地叫师爷拿药方去配药。

中药铺的郎中
老先生接过药方,看了半天,觉得不伦不类,十分费解。

他琢磨好一
阵子,忽然捧腹大笑,连喊三声:“妙!妙!妙!”
那师爷莫名其妙,便问:“老先生为何如此发笑?”
郎中说:“这药方是变着法子骂你家老爷呢!你把十二种药名的头
一字连起来,谐音便是‘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尸上山’。


师爷十分扫兴地回衙复命,把药方的奥秘一五一十地禀告知县老爷。

知县老爷“啊”了一声,两眼发呆,瘫倒在地。

故事二
一天,李时珍的大徒弟王广和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

王广和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
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说:“快停下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啊!”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彼此都不敢相信。

人已死矣,再开棺惊动故人,
不是太不吉利了吗?可万一……王广和当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于是便
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一试。

王广和先是实行了一番按摩,
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竟然醒了,于是,人群欢动。

不久之后,这名妇女又顺利产下一
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

于是人们都传言王广和
一根银针,救活了两条人命,有起死回生的妙法。

这就是王广和一针
救两命的故事。

故事三
还有传言李时珍“活人断其死”的故事。

传说李时珍在以一根针
救活母子两人后,很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神医。

一天,有家药店老板
的儿子正在柜台上大吃大喝,听说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热闹。

他费了
好大力气终于挤到李时珍面前,问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
李时珍见此人气色不好,赶忙给他诊脉,过后,十分惋惜地说道:
“小兄弟,可惜呀,年纪轻轻,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处找。

”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方才气咻咻地走了。

果不其然,不到三个
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

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

由此,人们更是惊叹李时珍的神奇医术了。

故事四
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曼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
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

李时珍为了寻找曼陀罗花,离开了家乡,来
到北方。

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的曼陀罗花,他又为了掌握曼陀罗花的性能,亲自尝试“乃验也。

”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据现
代药理分析,曼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大脑和延髓
作用,对末梢都有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

李时珍在做曼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
百药毒的记载,也实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
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
之事,不可不知”。

故事五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
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

同时仔细观察了
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
以记录。

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
故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
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
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
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

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

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

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
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故事六
李时珍出生在明代一个医学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医生。

他自幼
也喜欢医学,长大后当上医生,并钻研医学,成为中国伟大的医学家。

当时,嘉靖皇帝迷信仙道,祈求长生不老。

方士看准了皇帝的心意,便大炼不死仙丹,取悦皇帝,因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炼丹热潮,
但很多人服用仙丹后中毒死亡。

李时珍知道仙丹多用水银、铅、丹砂、硫磺、锡等炼取,含有毒素,于是大声疾呼:「丹药能长寿的说法,决不可信!」
他列举服食丹药后死亡的例子,但有方士反驳说:「古代药书上说,水银无毒,服食能够成仙,是一种长生药。


李时珍说:「前人遗留下来的知识能够参考,但一定要经过度析,我们不能尽信书上所说的。

古书上也说过,『食黄金能成神仙』,但
有谁见过有人成了神仙呢?秦始皇、汉武帝都是吃仙丹望长生,结果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