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19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
□小学
2,学科:历史
教学课题: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课题:俄国、
了解:俄国 1861 年改革背景及内容,日本明治维新背景及内容 掌握:俄国 1861 年改革及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三、 教材分析
高杉晋作
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 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川 长崎
大久保利通
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信仰。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 “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 统治基础。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 人们感觉到旧有制 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 大名(藩地诸侯) 、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 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1853 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 岸的浦贺,把美国总统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德川幕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 。1854 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 ,又名《神 奈川条约》 ,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 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日本封建阵营 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革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有吉 田松阴、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横井小楠、大村益次郎等 ,主要集中在
九年级历史上册_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二)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2. 内容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 奴制改革的的主要措施 有哪些?
农奴是法律上的“自由 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 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 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这块份地。
3. 性质和影响
1861年的改革是什么性质 的改革? 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 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 (3)结果的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 资本主义,日本、中国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 戊戌变法失败。 会制度的改革。
影响的不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 (2)背景:都面临民族危机 (1)日本、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 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 改革分别是什么? 亚洲唯一的强国;中国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 蒙的作用。 (1)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4)认识: (2)两国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 级政权?
英国、美国、法国
英国、法 国、美国
革命 资 本 主 义
方式
俄国、日本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年在位)
日本明治天皇
(1867—1912)在位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
1.背景
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沙皇统治面临危机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
如何?
答: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国家。
为什么? 答:因为农奴制的阻碍。
2、农奴制怎样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①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
由的劳动力。他们 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极低。
②农奴生活水平低,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师总结:改革最有利于资产阶
级。
教师过渡:对这次改革你是怎样评价的呢?
3)改革后---大道行思教师介绍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
问题:请你根据评价方法对这次改革进行评价?
2)改革中----寻道图强
以表格形式出示改革内容
问题:改革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情景加藤对这次改革的看法
问题:改革产生了什么作用?改革使加藤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情景加藤看到的变化
问题:依据情景分析加藤的生活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3)改革后---大道行思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勾画出要点,识记要点,
学生自主做题。
学生思考,展示答案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作出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改革的作用,展示答案。
学生观察情景图片,思考问题并展示答案。
学生回答
学生分析
学生记忆巩固新知识
学生做探究练习题
教师过渡:从加藤的变化中分析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问题: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影响如何?
4)分析日本的两次改革
教师出示比较表格
教师总结
5)出示明治维新知识梳理
练习巩固
反思完善1、分析两个国家改革的相同点
2、做探究练习题巩固
3、课堂小结
4、体验中考
5、感悟升华
学生思考填写表格
学生做题、展示
教学札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点分析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点分析新人教版能力提升知识讲解1如何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的含义:是指以沙皇为首的统治者为克服农奴制度危机,巩固统治,而被迫实行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从背景方面来看,1861年改革有它的必然性。
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受到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很低,使得工业发展缺乏广阔的国内市场。
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奴的反抗,农奴暴动接连不断,动摇了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统治者意识到,废除农奴制度势在必行,而且“这件事自上而下进行比自下而上要好得多”,于是被迫实行改革。
第二,从内容方面来看,1861年改革中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但农奴获得自由时也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因此农奴制改革也是对农奴的残酷剥削;第三,从影响方面分析,改革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农奴获得“自由”,为工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
因此,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例1.学生甲: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所以对这次改革应以肯定为主。
学生乙:这次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所以应予以基本否定。
你的正确判断是()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B.甲对、乙错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D.甲错、乙对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对待任何事物都要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但同时亦应看清其主流。
1861年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所以总体上应当予以肯定。
答案:B知识讲解2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异同?相同点:(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俄国、日本历史的转折》课件

自由的农奴在解放时,
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
净了。
-----列宁
时间: 1861年
1861
俄 国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内容: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年 改
农奴在获得自由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 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快份地。
革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企 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 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力发 展教育。
藩:大名的世袭领地。
县:由中央任命官员 管理的行政区域。
允许土地买卖。图为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向欧美学习. 图为日本政府 派使团出访欧 美。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
允许土地买卖, 引进西方技术 发展近代企业 ,
提倡“文明开化”, 即向欧美学习 大力发展教育,
实行征兵制, 建立近代化军队
时间: 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
明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治
维
内容:
新
1、加强国家统一;
作用: 2、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提高国民素质。
意义: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 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 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 洲第一强国。
1、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 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英国、美国、法国。 2、这几个国家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 本主义道路的? 英、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通过民族解放运动
1、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 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 本史实。 2、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 件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 现象的能力。 3、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 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 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精编课件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课件

改 革 措 施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影响: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 路;留有封建残余。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 (3)结果的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 资本主义,日本、中国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 戊戌变法失败。 会制度的改革。
影响的不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 (2)背景:都面临民族危机 (1)日本、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 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 改革分别是什么? 亚洲唯一的强国;中国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 蒙的作用。 (1)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4)认识: (2)两国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年在位)
日本明治天皇
(1867—1912)在位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
何?
答: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国家。
为什么? 答:因为农奴制的阻碍。
2、农奴制怎样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①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
由的劳动力。他们 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极低。
最能体现资 本主义性质
社会 生 活 军事
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进步性、局限性)
P120
1.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日 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3.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4.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在当时 世界上也很罕见。
老:“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老人说的话,反映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积极作用。)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上导学案 06-19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历史组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2、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知识链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日本明治天皇(1855—1881年在位) (1867—1912)在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由于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面对严重危机,年,沙皇不得不签署的法令。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农奴在获得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这块份地。
3、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上的重大转折点。
知识点二:明治维新1、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落后的封建国家。
大权旁落,实权掌握在手中。
2、年,一支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
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
3、推翻幕府以后,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鼓励发展;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
这些改革是在年间进行的,因此被称为“”。
4、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
(二)合作探究。
1、读下列四幅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图A 图B图C 图D(1)图A、B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2) 图C 、D 与图A 、B 有没有关系?简要说明理由。
(3) 图C 、D 反映了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图C 、D 反映出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 *2、拓展延伸:1853—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两次率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湾,日本在未作武装抵抗的情况下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打开了紧锁的国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治天皇的改革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等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鼓励发展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允许土地买卖。
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努力发展教育。
伊藤博文等使节团成员 日本赴欧美参观团出港
鹿鸣馆
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1898 年,日本学龄儿童就学率达 97% ,为 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 界,由免亡而跻于列强者,惟有教育故。…… 要知教育之意,乃是为本国培育国民。……无 国民安得有人材?无国民且不成社会。”
(1)所处时代相同: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2)性质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结果相同(进步性):
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4)局限性:
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8.近代首先敲开日本大门的西方列 强是
A 法国
B 英国
C
C 美国
D 德国
9.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农奴制危机之一——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
材料二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19世纪上半期,农民的骚动越来越多,据统计, 1826~1834年为148起,1845年~1854年激增为 348起。
农奴制危机之二——阶级矛盾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 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 政权? 他们各自采用了何种方式实 现了政体的过渡?
英国、美国、法国
英国、法 资产阶级革命
国、美国 资 本
主
俄国、日本(农奴制改革 或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
国别
人均
宣布农奴获 改 得人身自由
革 内
容 农奴获得“解 放”时,高价 赎买份地
自由劳动力 巨额资金
材料一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粮食产量 增加了三分之二.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 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材料二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 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 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 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 了35倍多。
D
A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B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 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重要措施 D 都以失败而告终
材料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 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 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 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 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 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 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 他再一次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
从材料看出,俄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818-1881
“解放”后农民的生活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 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 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 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农民获得自 由时,已经 被剥夺的一 干二净了。
都
京
大 阪
明治天皇的改革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等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鼓励发展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允许土地买卖。
社会生活上: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采
用
蒸
汽
动
力
的
明治政府召开劝业博览会
纺
日本工业竞争能力得到迅速提高织厂
明治政府转而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 义的发展,如三井得到了一座煤矿、一家纺织 厂和一家制丝厂,三菱则获得了一家造船厂、 一座煤矿、一座银矿和两座金矿。
3.某男子生于1821年,40岁时,他的农奴 身份被国家统一取消,成为法律上的“自 由人”,并出钱购买了一块“份地”。使
B 他身份发生改变的事件是:
A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B 俄国1861年改革 C 日本明治维新 D 美国南北战争
5.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比较这两次改革,
。
内容:1)
根本 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本 幕府的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
原因 主义经济的发展
主义经济的发展
人物 亚历山大二世,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
明治天皇, 资产阶级性质
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
要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企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
铁(万吨)
铁路
(卢布) 1850年 1860年 (公里)
俄国
71
22.8 29.8
1600
英国
323
228.5 388.8 14603
法国
150
40.6 89.8
9160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这种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
农奴买不起工业品,影响 国内市场的扩大
材料一 在农奴制度下,一方面农奴一贫 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另一方面,工场 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 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 这使得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缓慢。
——列宁
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为了得到养活全家人的面包, 我还得倒伏尔加河上去当纤夫,这 样的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革 命的同志,快些来拯救我们吧!
如何正确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性质: 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自上而下 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作用: 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 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 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国内武士阶层发起倒幕运动。
明治天皇
めいじてんのう, 1852年—1912年, 名睦仁むつひと
明治天皇的改革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等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治天皇的改革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等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
社会生活上:
三府七十二县
京
东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 的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 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
《大日本帝国宪法》 效忠天皇,把天皇 当做“神”来崇拜
材料三:
1、1867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 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2、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 制朝鲜……
3、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二、日本明治维新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幕府时期,全国居民 统分为士、农、工、商四 治 阶个等级。 级 统治阶级由天皇、将
军、大名、武士组成。 天皇只是名义上的最高 统治者,实权掌握在幕 府将军手里。
被 统 治 阶 级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实权在将军手 中,政府设在 江户(东京)
天皇为名义上 的国家元首, 朝庭设在京都
幕府统治危机 严重
幕府次年与美国签订 了《日美神奈川条约》
佩里会见幕府高官
外国势力渗透,激化了日本国内矛盾
主力:中下级武士 方式:武力
倒幕运动
代表了新兴资产 阶级改革力量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 背景
想一想:从上述 分析中我们可以总 结得出明治维新的 背景有哪些?
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西方列强的侵略;
——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请回答
(1)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日本在古代史上向他的第
一个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说出这次改革的名
称及其意义。
中国;大化改新------
(2)材料一中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对他的第一个老师 发动战争”指什么战争?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对他 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指的又是什么战争?
美学习,大力发展教育
意义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留下大量封 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
建残余。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 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俄国 1861 年改 革
背景:16世纪中期,俄国盛行
制
根本原因:
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根本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时间:
年; 改革者:沙皇
克里米亚战争 俄——英法 1853-1856
材料一 俄军武器装备匮乏且陈旧,交通运输原 始落后,再加上出身农奴的士兵长期营养不良, 疾病、饥饿和寒冷交困,使俄军非战斗性减员 严重。……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 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农奴制危机三——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 腐朽性
A 废藩置县
B
B 文明开化
C 求知识于世界
D 置产兴业
12.19世纪中期俄国的改革和日 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D是:
A 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 进行的
B 两国的改革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C 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3.下列关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阶级矛盾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 的腐朽性。
史料解读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 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