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家庭教育》的读书笔记

《家庭教育》的读书笔记关于《家庭教育》的读书笔记家庭教育读书心得笔记范文1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家庭教育是关键。
当我们的孩子从儿童期步入青春期,也就是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她在儿童期比较“幼稚”,有时可以连哄带骗,到了青春期就不一样了,她的思想和生理走向成熟,她有了自己的鉴别能力和独特的想法。
当孩子遇到问题。
绝对要耐心沟通,不能再像儿童期那时一样对待,这对家长来说是个挑战。
她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青春期发育,生理发生变化,好奇心强,有时情绪不稳定,遇到不顺心的事容易激动,叛逆心理比较强。
比如,在学校里有时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不接受,或者认为老师的批评有偏激。
她会在学校里与老师顶撞,闹情绪,不做作业,对着干。
回到家里滔滔不绝,理由一大串,就是不服气。
有时很难说服她。
当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行一致,要做榜样,不能口是心非。
首先,做到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在家里充满温馨、关爱、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其次,在青春期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做一个倾听者,让孩子把想法和过程讲述清楚,再去理清她的思路,慢慢沟通、说服。
再次,重视孩子的健康发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遇到挫折正确对待,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讲述一些“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确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敢于担当责任。
积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使孩子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笔记范文2爱孩子是天性,是与身俱来的,是连母鸡都会的事。
但是教养好孩子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渊博的知识与不断进取的心。
《家庭教育》这本书不但是我们家长的好帮手,里面所讲的故事,连孩子都非常喜欢阅读。
每次,读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时,我会及时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让她体验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可以得到重要的实例教育。
我非常感谢《家庭教育》这份家长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优秀的母亲靠拢;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做好互动;如何使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及心得(8篇通用)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及心得(8篇通用)家庭教育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说到陪孩子读书,又要有很多一年级家长出来反对了,很多人认为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小时候也没有要谁来陪才读书,都是家长惯出来的毛病,而且这个毛病会越惯越大,最后发展到没有家长陪孩子就不写作业的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有的家长不陪,一天都不陪!其实我看不然,孩子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很多事情都不太懂,比如填空是什么意思?划线怎么划?都要家长的帮助,还有现在一个6、7岁的孩子并不太愿意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做作业,家长不在,就会这里看看、那里摸摸,玩玩橡皮削削铅笔,反正就是不做作业,边做边玩不专心的坏习惯也就此养成;如果有家长在旁边陪着,孩子有了约束力就好多了,就可以安心的做作业,家长也可以在旁边做一些必要的辅导,比如划线应该用直尺,用橡皮时不要把其他好的字也擦掉了等等,久而久之,不仅孩子掌握了正确使用文具、做作业的一些必要的知识,做作业时专业致志的好习惯也养成了,再大一些,习惯成自然,自己也就有约束力了,我家星现在就说:“嗯,星真是个好人,可以自己管得住自己!”人们都说小学一、二年级时看不出孩子间的差异,到了三年级,问题就突显了,哪个是那发亮的金子这时候就显示出来了,其实,这时除了智力方面的些许差异,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习惯的差异,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所以,在一、二年级这个培养习惯的关键时候你陪孩子一段,后面的十几年根本就不用你太操心了,这也是我访问了好几个名牌大学学生的家长时她们说得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当然,在陪的过程中,家长不要干预太多,让孩子养成独立(善于)思考、独立收拾书包、书桌等好习惯,否则,一切都白费。
如果你觉得干坐着很浪费时间,就在孩子边上看看书吧,这样也可以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及心得篇21、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时会听她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做不好等等,我就问她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她说我想做医生,我说你有这个想法好样的,但是做一个好医生需要很多知识的,你现在学的语文、数学、英语都是基础,如果基础知识没有好好掌握,没有一件事能做得好的,别说是医生了。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读书笔记

关于“家庭教育不输”的思考读完《家庭教育不要输》1通过阅读家庭教育中的《不要输》,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
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避免缺点和劣势,找到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将这种优势加倍、强化到极致,这样才能接近成功。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它需要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善于发现优点,鼓励或帮助孩子把优点发挥出来,进而上升为特长。
如果他们稳定了自己的特长,就会成为优势。
如果你充分发挥你的优势,你成功的机会就会很大。
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首先要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了解孩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共性,了解哪些优点是几乎所有孩子共有的,而不是自己孩子独有的,哪些缺点是孩子共有的。
其次,如何识别优劣。
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是优势,其实可能是劣势,比如像小绵羊一样听话,从不给老师和家长添麻烦;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缺点其实可能是优点,比如独立思考、个性叛逆、贪玩、上课爱说话等。
再者,每个人看孩子的角度都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
比如,一个大大咧咧的性格可能会三失四失,但人不拘小节、豁达豁达;性格内向的孩子交际面不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
因此,如何看待优劣,深入细致地了解孩子是t他最重要的是,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
对于孩子的缺点,即使有一些错误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
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
多接纳孩子,包括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信任他会做得更好,在接受、理解、信任后,以平静的心态支持和帮助他,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批评。
其次,不能总盯着缺点。
要放大优势,找到“亮点”,哪怕很小,也要大大肯定。
并运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让孩子获得更完整的自信和自尊。
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孩子的自我意识,缺点和错误逐渐被改正,而不是家长到处指出,然后家长用橡皮擦。
有些所谓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你去在脸上,就没了。
俗话说,“短板慢慢减”。
判断一个人是否懂得欣赏,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会夸大自己的缺点,是否懂得夸大自己的优点。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习惯养成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们可以获取到许多宝贵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以下是我从几本家庭教育书籍中摘抄的一些读书笔记,希望能给正在探索家庭教育之路的家长们一些启示和帮助。
1.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天赋。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发展,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我们的期望去成长。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有效的沟通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期望和担忧。
通过开放和诚实的对话,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培养的重要品质。
家长可以通过分配适当的家务任务,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等方式,让孩子体会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4. 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以及如何在冲突中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能力是孩子未来面对复杂问题和挑战时的重要能力。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探索答案,而不是仅仅接受现成的知识。
6. 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是模仿的高手,家长的行为和态度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
因此,家长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健康的榜样。
7.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并尽量减少家庭中的干扰因素。
8. 适度的表扬和鼓励。
适当的表扬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但过度的表扬可能会导致孩子依赖外界的认可。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度的表扬和鼓励。
9.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2012级普硕黎日龙 2012210145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则,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结合其自身作为一位父亲在观察长子陈一鸣的具体事例及经验教训来谈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显得十分的切实可靠,有益于初为人父母的角色转换和子女教育。
郑宗海(郑晓沧)先生在序言中誉之为“字字珠玑”实在也不为过。
这一类的书籍很容易写成说教的文字,但是陈鹤琴先生却能够用简洁明白的语言,将一些在教育上、心理学上最为普遍的原理,看似无话可说的原理规律,娓娓道来,让读者欣然接受。
初读《家庭教育》,感觉就是一些具体的事例,有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太可能再发生的,也就觉得这样的经验性的说教对读者的帮助不大,这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读书的一个毛病,喜欢“即时效果”,而很少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去阐述,这些事例是不是真的有可有无,是不是以后不会发生就没有参考的价值了?也许作者的初衷也并不是要我们完完全全依照他的方法进行早期的家庭教育,而是为我们提供一种家教理念,希望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罢了。
这也是我的妄自揣测罢了......但是很多对此类书籍不以为然的人如果能够静下心来细读,也是可以从中受益的。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看似是一句学术用语,不管是教育家、教师还是家长,都会讲我们应该怎样热爱我们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但是很多时候这只是一个口号而已。
陈鹤琴先生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
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儿童观中将儿童看作小大人或无能的观点。
“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
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大人一样?这是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儿童既然不同成人一样……假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
《家庭教育》的读书笔记

《家庭教育》的读书笔记《<家庭教育>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感触还真是不少。
书里讲了好多方面,从孩子的性格培养,到习惯养成,再到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等等。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这部分。
作者提到,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那叫一个“无微不至”的照顾。
孩子要自己系个鞋带,家长赶紧说“我来我来,你弄不好”;孩子想帮忙洗碗,家长又说“别添乱,一边儿玩儿去”。
久而久之,孩子啥都不会干,遇到点儿问题就只会喊爸妈。
这让我想起了我邻居家的小孩儿,叫洋洋。
洋洋今年上小学三年级,长得虎头虎脑的,特别可爱。
可就是被家里人宠得太过,生活自理能力差得很。
有一次,洋洋学校组织春游。
老师要求每个孩子自己准备午餐和水。
结果,洋洋妈妈前一天晚上就忙开了,准备了一堆好吃的,面包、水果、饮料,装了满满一书包。
第二天早上,洋洋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小脸都快皱成一团了。
到了春游的地方,同学们都开开心心地拿出自己准备的食物,有自己做的三明治,还有自己挑选的喜欢的零食。
洋洋呢,坐在一边,看着书包发呆。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拿东西,平时都是妈妈给他准备好,放在面前。
后来,吃午饭的时候,别的同学都能自己打开包装,吃得津津有味。
洋洋却怎么也打不开饮料瓶,急得直跺脚。
最后还是老师帮忙,他才喝到了饮料。
这还不算完。
下午活动的时候,洋洋的鞋带开了。
他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旁边的同学提醒他系上,他却说:“我不会,我妈妈从来没教过我。
”最后,还是同学帮他系的鞋带。
春游回来后,洋洋一脸的不高兴。
他跟妈妈抱怨,说同学们都笑话他什么都不会。
洋洋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孩子的照顾太过了,导致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掌握。
从那以后,洋洋妈妈开始改变教育方式。
她会让洋洋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书包、洗自己的袜子。
刚开始,洋洋做得并不好,不是书包整理得乱七八糟,就是袜子洗得不干净。
但洋洋妈妈没有责备他,而是耐心地教他怎么做。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家庭教育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科学,按规律办事。
大家都知道,要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科学发展。
我国目前各行各业都实行科学管理,持证上岗。
但各位家长是否有“家长上岗证”,无证上岗,违规操作,怎么能不出次品或不合格的产品。
孩子的性格一但形成,是无法回炉加工的,常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家长需不断学习家教科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科学“育苗”。
相信吧,天底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二、勿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在一切向钱看的当今社会,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尺,整个社会浮躁,但家长要冷静、理性看待你的孩子。
教育是长线投资,理性消费。
不要认为你的孩子学习了杜曼闪卡,学习了七田真右脑开发,学习了…,就会迅速成为“天才”;不要认为你的孩子上了几次电视达人秀,就万众瞩目学有所成,今后一帆风顺了;不要以今天孩子的分数,衡量明天的孩子的作为……孩子的成长,要遵循人成长的自然规律,到什么年龄,做这个年龄适合的事情。
三、孩子不是老师的,而是父母的。
法律规定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陪伴孩子成长是家长的神圣职责。
孩子不仅需要物质营养、知识营养,更需要丰富的精神营养__教肓爱。
许多家长,孩子上学时间,交给学校教育;中午交给小饭桌管理;节假日交给各种课外辅导班教育。
请问各位家长你什么时间教育你的宝贝,尽你做父母的教育职责呢?别忘记孩子是你的,不是各式各样冠名“老师”的。
四、抓住教肓的最佳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三岁看小,七岁看大,十二岁定终身”。
话说得虽然有点夸张,但从一个角度说明人的成长有关键期,错过难以弥补。
奥地利诺贝尔奖获得者劳伦斯,揭示出动物的成长都有关键期,何况高智慧生命人乎。
五、光说不练假把式当初中老师,听家长说得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我的文化水平低,教育不了孩子。
今天孩子长大了,更管不了啦”。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篇一: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班级:11学前教育2班学号:114303214姓名:刘慧摘录:一、儿童的心理:(一)好游戏的。
(二)好奇的。
(三)好群的。
(四)好模仿的。
(五)喜欢野外生活的。
(六)喜欢成功的。
(七)喜欢别人赞许他的。
从上面所说的几点看来,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
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二、儿童的学习性质与原则:(一)小孩子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1)感觉,(2)联念,(3)动作。
(二)学习是反应与刺激的联合。
(三)刺激必须要选择得适当。
(四)要实地施教。
(五)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
(六)凡刺激发生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牢固。
(七)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
(八)不要有例外。
(九)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要自己学习。
三、普通教导法:(一)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二)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
(四)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
(五)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就禁止他行。
(六)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
(七)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予以适当的作事动机。
(八)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
(九)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十)做父母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
(十一)游戏式的教育法。
四、卫生上的习惯:原则一:小孩子不肯穿衣服的时候,我们最好用诱导的方法去叫他穿。
原则二:小孩子应当天天刷牙齿。
原则三:小孩子洗面刷牙,应当在一定的地方做,不应当在任何地方洗刷。
原则四:小孩子洗面的手巾,应当独自一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篇一: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班级:11学前教育2班学号:114303214姓名:刘慧摘录:一、儿童的心理:(一)好游戏的。
(二)好奇的。
(三)好群的。
(四)好模仿的。
(五)喜欢野外生活的。
(六)喜欢成功的。
(七)喜欢别人赞许他的。
从上面所说的几点看来,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
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二、儿童的学习性质与原则:(一)小孩子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1)感觉,(2)联念,(3)动作。
(二)学习是反应与刺激的联合。
(三)刺激必须要选择得适当。
(四)要实地施教。
(五)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
(六)凡刺激发生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牢固。
(七)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
(八)不要有例外。
(九)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要自己学习。
三、普通教导法:(一)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二)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
(四)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
(五)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就禁止他行。
(六)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
(七)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予以适当的作事动机。
(八)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
(九)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十)做父母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
(十一)游戏式的教育法。
四、卫生上的习惯:原则一:小孩子不肯穿衣服的时候,我们最好用诱导的方法去叫他穿。
原则二:小孩子应当天天刷牙齿。
原则三:小孩子洗面刷牙,应当在一定的地方做,不应当在任何地方洗刷。
原则四:小孩子洗面的手巾,应当独自一条。
原则五:小孩子洗面须注意到耳鼻和眼睛。
原则六:小孩子未穿衣洗面刷牙以前,不宜吃东西。
原则七:小孩子吃东西以前须洗手,吃后须揩手。
原则八:小孩子吃饭的时候,应当有适当的盘匙。
原则九:小孩子吃饭时,应当要有适当的椅桌。
原则十:小孩子吃饭的时候,须要有围巾。
原则十一:小孩子小食的分量不宜太多,而且是要有定时。
原则十二:应当小孩子独自先吃饭。
原则十三:对于食物不准小孩子自己随便乱拿。
原则十四: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要偷食物,就把食物随便乱藏。
原则十五:做父母的不宜将食物随便乱摊。
原则十六:小孩子吃午饭后,最好安睡一点中觉。
原则十七:小孩子晚上未睡以前,应该有适当的娱乐。
原则十八:小孩子夜里睡眠的时候,应当穿睡衣。
原则十九:小孩子不应当有人抱了睡。
原则二十:不准小孩子点灯而睡。
原则二十一:小孩子最好独睡一床,独睡一室。
原则二十二:小孩子便溺须有定所。
原则二十三:小孩子大便须一日一次,而且要有定时。
原则二十四:婴儿应当终日感受外界的浓厚刺激。
原则二十五:小孩子不应当终日抱在手里。
总结:上面都是关于小孩子卫生的习惯。
我们晓得,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
卫生的习惯与身体的健全是有密切关系的。
有许多做父母的对于种种卫生的习惯不但没有顾到,还有许多误会。
我所以特别详详细细把主要的习惯写出来以引起做父母者的注意并以解除许多无谓的误会。
五、游戏与玩物:原则一:小孩子需要有适宜的伴侣。
原则二:小孩子应有与动物玩弄的机会。
原则三:小孩子平时宜穿运动套衣。
原则四:小孩子玩好东西以后,应当立刻整理好放在原处。
原则五:小孩子最好有玩水的机会。
原则六:小孩子玩的玩物是要“活”的,不要“死”的。
原则七:玩物的作用,不仅仅是博小孩子之欢心,也要使他因此得着自动的机会。
原则八;凡凶恶丑陋、不合卫生而有危险的玩物,一概不要给小孩子玩。
原则九:小孩子应当有适当的地方以储藏他的所有物。
原则十:小孩子的玩物应当合乎几种标准的。
总结:我们做父母的,不要以爱子女之心太切,而对于玩物之优劣毫不加考虑,凡小孩子看见喜欢的就买给他玩。
要知道玩物是有好有坏的。
好的玩物固能激发思想,启迪知识,强健身体,培养美感;但坏的玩物是要发生危险而束缚思想的。
所以做父母的购买玩物的时候应慎重一些才好。
六、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原则一:小孩子应有画图的机会。
原则二:小孩子应有看图画的机会。
则三:小孩子应有剪图的机会。
原则四: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
原则五:小孩子应有着色的机会。
原则六:小孩子应有穿珠的机会。
原则七:小孩子应有锤击的机会。
原则八:小孩子应有浇花的机会。
原则九:小孩子应有塑泥的机会。
原则十:小孩子应有玩沙的机会。
七、小孩子为什么怕的,为什么哭的:原则一:做父母的切不可暗示小孩子使他发生惧怕。
原则二:小孩子的惧怕有时要迁移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格外当心,使小孩子不致发生惧怕。
原则三:不要以“父亲”的名义来恐吓小孩子。
原则四:小孩子发生惊慌时,须慎防其他大的声响,以免增加他的惊慌。
原则五:小孩子常常哭泣是不好的,我们应当设法把它免除才好。
原则六:小孩子疲倦了是要哭的,或是容易发脾气的。
原则七;小孩子以哭来要挟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绝对地拒绝他。
原则八:当小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当去暗示他哭。
八、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原则一:做父母的待子女要公平。
原则二: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
原则三: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
原则四:要打破一个坏习惯的时候,留心不要养成一个新的坏习惯。
原则五:做母亲的不可叫小孩子打骂他的父亲以取乐,做父亲的也不可那样。
原则六:切不可欺骗小孩子。
原则七:做母亲的不应当背着丈夫去宠爱她的小孩子。
原则八:小孩子作伪是由父母养成的。
九、小孩子怎样学待人接物的:原则一:教小孩子要从小教起的。
原则二: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顾虑别人的安宁。
原则三: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非有特别的关系,做父母的应当使小孩子得着与病人表同情的机会。
原则四:应使小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好习惯。
原则五:我们应当教小孩子对待长者有礼貌。
原则六:不准小孩子对待保姆有傲慢的态度。
原则七:做父母的须禁止小孩子作伪。
原则八:不准小孩子打人。
原则九:小孩子在家里应当帮助他的父母做点事体。
原则十: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
十、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的原则一: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
原则二:做父母的应当探索小孩子作恶的原因。
原则三:做父母的责罚小孩子以前,应当平心静气考查他究竟有无过失。
原则四:不应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子。
原则五:早上和晚间都不宜打骂小孩子。
原则六:做父母的不应当迁怒于子女。
原则七:小孩子弄坏东西,做父母的去责罚他,并不是因为可惜东西,是因为要改正他的行为。
原则八:当小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原则九:倘若父亲或母亲打骂小孩子的时候,旁人不宜来帮着说“可怜!可怜!苦呀!”这许多话。
原则十:不宜痛打小孩子以致打后懊悔不及。
原则十一:当小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要博小孩子的欢心,就去责备别人。
原则十二:做父母的不要常常去骂他们的小孩子。
原则十三:做父母的不应当以一己之喜怒来支配小孩子的动作。
十一、怎样可以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原则一:做父母的应当常常带领小孩子到街上去看看。
原则二: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
原则三: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的。
原则四:不应当禁止小孩子去探试物质。
原则五:做父母的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以作教育儿童的一种良好动机。
十二、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一、游戏的环境二、艺术的环境读后感:由于班主任的推荐,我近日看了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看完之后颇受启发。
3—6岁是儿童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时期,父母们要特别注意。
在这个阶段,儿童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最长,受到父母的爱抚、保护、教育和影响最多,因此整个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家庭各方面的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榜样等因素,对儿童人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谓“三岁看到老”,可见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家庭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孩子未来的成就。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的书籍不胜枚举,如旧时的颜之推家训,近代的王某所译之宁馨儿,儿童鉴等,皆是以自身事例而言,陈鹤琴先生亦是,全书有一百多条举例,在其子一鸣那儿来的就占了73条之多,由自身出发,向父母们对于家庭教育都给了具体指导。
论家喻户晓,也非陈鹤琴先生之书莫属了。
对于“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非常之大,也非常重要。
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家中又都是独子,可皆宝贝的很,对于现在毫无经验可言的年轻父母来说,小孩实在难养的很,也难教的很啊!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整天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挂在嘴边,让孩子学这学那,但和孩子的沟通却少了,孰不知这却给孩子以后的性格培养埋下了恶果。
看了这书,对照现如今老师家长的行为,发现现如今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在此书中还提到艺术的环境,其中就是图画的环境与审美的环境。
现在的老师常对着孩子说:“不能这样做!不要!不该这样!”等等,让孩子把画图的兴趣打消了,催残了。
教室的装饰布置杂乱无章,那么孩子们在不知不觉犯出这样的毛病。
书中还用一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
但是普通的父母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而有时也可能用到。
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
陈鹤琴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
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这本书值得大家一看,看完肯定受益匪浅!【篇二:家庭教育读后感】家庭教育读后感(2011-04-15 13:29:29)[编辑]分类:家教欣赏未分类标签:家庭教育【收藏该博客】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
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
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
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
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
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培养一个好孩子不容易,家庭中的一切都是教育,而且在人的成长中伴随终生。
1、可用家人的观念、行动引领孩子知道什么是健康,怎样保持健康,这个最重要,没有健康,别的无从谈起。
2、用谦和、善良的心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心中有爱,这是全家永远保持和睦关系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