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二附中,施华】重点高校自主招生高三化学辅导第十二讲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课件.ppt

2007全国II理综-13
在一定的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 的生成物1.5克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 能被80ml 浓度为0.50mol/ L-1的HCl溶 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 是 …………… (C) A.Na2O B. Na2O2
C. Na2O和Na2O2
D. Na2O2和NaO2
【试题分析】采用元素守恒法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克拉玛依第五中学
化学组
2005年-2007年全国卷I理综化学元素化合物板块
时间 知识板块 元素 化合物 元素 化合物 元素 化合物 题号 分值 所占比重(化学 卷108分)
2005年
26
15
13.89%
2006年
27
15
13.89 % 11.11%
2007年
6.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电离和水解的 知识,应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逐个排除。 利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物 质”排除掉A和D;在NH4HCO3中存在 NH4+的水解——呈酸性、HCO3-的电 离——呈酸性、HCO3-的水解——呈碱性, 水解大于电离,水溶液整体呈弱碱性; 在NaHCO3水溶液整体呈碱性;根据过 程很显然,NaHCO3 的碱性强于 NH4HCO3的碱性,所以选C. 【高考考点】正盐与酸式盐的性质,盐 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 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b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 L-1的硫酸,直 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 得到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 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 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样品重,砝码轻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常见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PPT

• 思维激活 名校模拟可借鉴,抽空一定看一看 • 3.(2011·广东五校二次联考)可用于判定碳酸 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 A.加热时有无气体放出 • 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 C.溶于水后,滴加稀的氯化镁溶液有白色沉淀 生成 •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 答案:C
• (3)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________,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CuSO4,溶液pH___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 硫析出,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 方程式表示)。
(3)Na2S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 Na2S===2Na++S2-,该溶液存在的水解和电离平衡 有:S2-+H2O===HS-+OH-,HS-+H2O H2 O H2S+OH-,
H++OH-,由于S2-的水解是微弱的且OH-的来源
有三部分,因此,c(Na+)>c(S2-)>c(OH-)>c(HS-)>c(H+)。 加入CuSO4后,由于发生反应:CuSO4+ Na2S===CuS↓+Na2SO4使得溶液中S2-的浓度减小,尽管 其水解程度增大了,但溶液中的c(OH-)减小,故pH减小。
2Na2O2+4HCl===4NaCl +O2↑+2H2O 漂白剂、消毒剂、供氧剂
化 学 性 质
Na2O+2HCl 与盐酸 ===2NaCl+ H2O 制烧碱
主要用途
保存
密封
密封、远离易燃物
• (6)Na2CO3与NaHCO3性质比较
物质 性质 俗名 Na2CO3 纯碱,苏打 NaHCO3 小苏打
【华师大二附中,施华】重点高校自主招生高三化学辅导第十二讲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第十二讲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一、知识补充:一、单质的性质1.单质的物理性质单质的物理性质有状态、颜色、气味、味道、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以及熔点、沸点、溶解度、密度、硬度等。
其中前者不能用物理量描述,后者则可以。
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在金属光泽、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上一般各有明显的特征;但在熔沸点和硬度等性质上却有着较复杂的情况。
这是因为不同单质的晶体在晶体类型及其组成晶体粒子有所不同。
2.单质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指活泼性。
其活泼性的表现是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同水、卤素、硫、酸(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碱和盐等的特征反应。
对金属单质而言,活泼性是指其还原性;对非金属单质而言,是指其氧化性。
这些性质的变化,基本上可用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释。
二、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无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
由于盐种类多,考查也多。
我们主要论述盐。
1.物理性质(1)颜色无机化合物的颜色取决于组成化合物的阳离子颜色(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阴离子是无色的)。
而离子的颜色又取决于离子的电子构型。
此外,极化能力很强的不显色阳离子与变形性很大的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由于有很强的相互极化作用,这类化合物也显色。
(2)熔沸点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晶体结构。
晶格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熔沸点高,分子晶体熔沸点低。
(3)溶解性相似相溶原理。
即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对于8e构型金属离子所生成盐的溶解性有如下经验规律:离子电荷少,半径大的盐往往易溶,如IA和IIA氟化物易溶;阴离子半径较大时,盐的溶解度常随金属的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相反,阴离子半径较小时,盐的溶解度随金属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酸式盐一般比正盐在水中溶解度大(除NaHCO3、KHCO3和NH4HCO3外,因为HCO3-离子通过氢键形成了双聚离子)。
2.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稳定性(对热、光和歧化)、氧化还原性、水解性、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硅硫氮 碱金属铝单质知识点总结

硅硫氮碱金属铝单质知识点总结铝是第二周期第7族金属,元素符号Al,原子序数14。
铝单质重量轻、比强度高,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在空气中容易氧化。
铝是银白色轻金属。
熔点660 ℃,沸点1760 ℃,化合价2和3。
1。
相对原子质量: 14。
2。
熔点:660 ℃。
3。
密度: 2。
71g / cc。
4。
沸点:1760 ℃。
5。
硬度: 1。
4。
稳定性:不活泼,能与热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
4。
化学性质: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
与盐酸、稀硫酸等反应。
溶于浓硫酸。
6。
用途:可以制造铝合金,用来制作油管、油箱,还可以做建筑材料等。
铝和镁等金属组成的合金具有防锈和防虫的功能,称为防锈铝。
可制保温瓶塞。
也可用于照明弹和信号弹。
7。
铝的用途广泛,但是储存或运输要小心,否则会使铝变形而损失,例如,包装铝粉时,一旦撒漏就可能会在空气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层——氧化铝,即使用铁锤敲打,铝粉仍难脱落。
因此,装运铝粉的袋子要扎紧。
还要提防潮湿和雨水。
因为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稍受碰撞便会四处飞溅,易于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而变质。
所以,在搬运铝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摔掷,以防止铝表面出现凹坑。
6。
铝的危险性:遇酸能产生氢气,与碱反应放出氢气。
遇热能引起燃烧,与卤素、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或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氧剧烈反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8。
铝的冶炼方法: (1)将铝块放到电解槽中,在电流通过时,铝被阳极氧化;在阴极上析出氧化铝,用水洗涤即得。
(2)铝粉与氧化铁、氯化镁混合,加入盐酸,搅拌,再加人稀硫酸,剧烈反应后,静置、过滤、洗涤、烘干即得。
9。
含义:在氯化铝中,铝的氯化物有两种形式:氯化铝AlCl3和氢氯化铝AlCl2,它们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10。
AlCl3:在氯化铝中,铝的氯化物只有氯化铝AlCl3一种形式。
11。
AlCl2:在氯化铝中,铝的氯化物有两种形式:氢氯化铝AlCl2和氯化铝AlCl3。
【华师大二附中,施华】重点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辅导第十一讲化(精)

第十一讲化学实验(教师授课讲师:施华————————————————————————————————————————————一、知识补充: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试样在进行测定(或检出以前,常常需要使待测(或检出物质与干扰物质彼此分离。
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极少,以致其在试液中的浓度仅接近或甚至低于分析方法的测定(检出下限,此时就需要进行富集。
富集可认为是提高浓度的分离方法;而提纯则可视为主体物质与所含杂质的分离。
(1结晶和沉淀法(2蒸馏法(3过滤法(4升华法(5萃取法(6溶解法(7转化法(8吸收法(9离子交换法(10电渗析法2.常见阴离子、阳离子的检验(1常见阳离子可通过焰色反应检验(2NH4+可通过气室法检验:(3Al3+可通过其两性进行检验:(4Fe3+、Fe2+检验:(5Cu2+检验:(6SO42-、X-、S2-、S2O32-等检验:3.酸碱中和滴定(1熟记酸碱指示剂的在不同pH值时的颜色变化(2酸碱指示剂的选择:酸滴碱用甲基橙;碱滴酸用酚酞;强酸强碱互滴用甲基橙或酚酞均可。
(3掌握双指示剂法。
如在NaOH、Na2CO3混合物中,若加入甲基橙,用酸滴定可得NaCl+CO2;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可得NaCl、NaHCO3。
先加甲基橙,后加酚酞或者是先加酚酞,后加甲基橙,其滴定过程完全不同。
4.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掌握其反应原理,如:MnO4-+Fe2++H+I2+S2O32-Cu2++I-Cr2O72-+I-+H+BrO3-+I-+H+MnO4-+C2O42-+H+BrO3-+Br-+H+5.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制备所选取的仪器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所谓反应状态就是三态变化,反应条件就是看反应是否加热。
如气体的制备中,固体反应物一般放在圆底烧瓶中,液体一般放在分液漏斗;但若固体直接加热,则直接放在试管中加热即可。
中学制备实验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关气体的制备。
要掌握H2、O2、CO2、Cl2、SO2、NH3、NO、NO2、CH2=CH2等的实验室制法,所以在复习中不仅要明确这些气体制备的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而且还要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设计一些新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方案。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性质与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性质与考点总结在高考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常见元素的性质以及相关考点更是重中之重。
理解和掌握这些元素的性质,对于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化学成绩具有关键作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氢(H)元素。
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 号元素,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它通常以单质氢气(H₂)的形式存在,具有可燃性。
在化学反应中,氢元素既能表现出氧化性,又能表现出还原性。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时,氢气表现出还原性;而在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钠 NaH)中,氢元素则呈现出-1 价,表现出氧化性。
高考中,关于氢元素的考点常常涉及氢气的制备、性质以及氢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等。
接下来是氦(He),它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
氦气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
由于其不易发生反应的特性,常用于填充气球、飞艇等。
高考中对于氦元素的考查相对较少,但了解其惰性特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锂(Li)是碱金属元素中的一员。
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质地较软。
锂的密度很小,在电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性质方面,锂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和氢气。
高考中,关于锂元素的考点可能涉及锂的化合物的性质、锂电池原理等。
铍(Be)元素,它属于碱土金属。
铍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一定应用。
铍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水等发生反应。
高考中铍元素出现的频率较低,但对于其基本性质也要有所了解。
硼(B)是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硼的单质硬度较大,常用于制造耐磨材料。
硼元素在有机化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硼酸在医药领域的使用。
高考中,硼的考点可能涉及硼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碳(C)是生命的基础元素,其单质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和 C₆₀等。
金刚石硬度极高,而石墨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碳能形成众多的有机化合物,这使得碳元素在化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高考化学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教学文档

2019年高考化学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Ⅰ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的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导读】这部分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碱金属元素性质的比较,焰色反应等都是考查重点。
此外,还要注意差量法、守恒法等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试题举例】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浓度为0.5 mol/L的HCl 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B.Na2O2C.Na2O和Na2O2D.Na2O2和NaO2【答案】C【解析】由Na元素守恒可知,n(Na)=n(HCl)=0.08 L×0.5 mol/L=0.04 mol,若Na完全转化为Na2O,其质量为0.04 mol/2×62 g/mol=1.24 g;若完全转化为Na2O2,为1.56 g;完全转化为NaO2,为1.1 g。
而1.56 g1.5 g1.24 g1.1 g,根据平均值原理,可判断答案选C。
【试题举例】(2019·北京)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
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W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大二附中自主招生化学试卷

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大二附中自主招生化学试卷一、选择题A.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生成二氧化碳C.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胶等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A.(m-n)毫升B.大于(m-n)毫升C.小于(m-n)毫升D.大于、等于或小于(m-n)毫升A.8%B.15%C.25%D.50% 4.下列各装置中,夹紧②、③、④中的弹簧夹,并作相关操作,漏气的装置是()A.对装置①,双手移去后,导管中水面高于烧杯内水面B.对装置②,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保持不变C.对装置③,长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D.对装置④,上下移动a管后,a、b两端液面仍相平A.XYZ4B.X2YZ3C.X12Y6Z6D.X6Y2ZA.CuO B.A.A B.B C.C D.DA.2cb−a B.b2(c−a)C.(c−a)(b−a)D.(b−c)(a−c)二、非选择题(4)向盛有一定浓度戊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用少量稀硫酸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滴加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反应开始不久气泡产生急剧加快,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气泡产生剧烈的原因:。
12.框图的物质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中属于盐的是B、C、M、N,属于氧化物的是F、G;胃液中含有适量的A,可帮助消化;C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之一;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C物质是由(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若患者的胃液中A的含量过高,又患有胃溃疡,则需给患者服用药物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3)写出D的俗名:,E的化学式:;(4)若B与D反应一定有F生成,试写出两种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13.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2)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②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③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上述再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A.反应前加入稀酸的体积B.反应前加入稀酸的质量分数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5)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 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一、知识补充:
一、单质的性质
1.单质的物理性质
单质的物理性质有状态、颜色、气味、味道、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以及熔点、沸点、溶解度、密度、硬度等。
其中前者不能用物理量描述,后者则可以。
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在金属光泽、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上一般各有明显的特征;但在熔沸点和硬度等性质上却有着较复杂的情况。
这是因为不同单质的晶体在晶体类型及其组成晶体粒子有所不同。
2.单质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指活泼性。
其活泼性的表现是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同水、卤素、硫、酸(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碱和盐等的特征反应。
对金属单质而言,活泼性是指其还原性;对非金属单质而言,是指其氧化性。
这些性质的变化,基本上可用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释。
二、无机化合物的性质
无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
由于盐种类多,考查也多。
我们主要论述盐。
1.物理性质
(1)颜色
无机化合物的颜色取决于组成化合物的阳离子颜色(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阴离子是无色的)。
而离子的颜色又取决于离子的电子构型。
此外,极化能力很强的不显色阳离子与变形性很大的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由于有很强的相互极化作用,这类化合物也显色。
(2)熔沸点
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晶体结构。
晶格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熔沸点高,分子晶体熔沸点低。
(3)溶解性
相似相溶原理。
即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对于8e构型金属离子所生成盐的溶解性有如下经验规律:
离子电荷少,半径大的盐往往易溶,如IA和IIA氟化物易溶;阴离子半径较大时,盐的溶解度常随金属的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相反,阴离子半径较小时,盐的溶解度随金属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酸式盐一般比正盐在水中溶解度大(除NaHCO3、KHCO3和NH4HCO3外,因为HCO3-离子通过氢键形成了双聚离子)。
2.化学性质
主要包括稳定性(对热、光和歧化)、氧化还原性、水解性、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1)盐的热分解
①含水盐的分解
一般难挥发性含氧酸盐的水合物;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的含氧酸盐的水合物,受热总是脱水变成无水盐。
②分解成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具有单一氧化态的金属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受热都发生此类分解。
③缩聚反应
无水的酸式含氧酸盐,受热后失水缩合,进一步聚合成多酸盐。
④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组成盐的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不稳定,加热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引起含氧酸盐的分解。
此类反应中,有阴离子氧化阳离子,阳离子氧化阴离子和阴离子的自身氧化还原。
⑤歧化反应
即发生在同一元素上的氧化还原反应。
有阴离子的歧化,也有阳离子的歧化。
(2)氧化还原性
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比较复杂。
若中心原子得电子能力强(电负性大),越易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即氧化性越强。
而R-O键的强度与中心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成键情况、以及H+和M n+的反极化作用和温度有关。
总的说来,若物质的结构对称,则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弱;若物质的结构很不对称,则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很强。
物质有一由不对称到对称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表现形式为氧化还原过程。
在水溶液中,酸有如下经验规律:
①同一氧化性酸,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性比在碱性中的强。
②同一元素的弱酸(如HNO2)的氧化性强于稀的强酸(如稀HNO3)
③酸的氧化性比其盐的氧化性强(与H+的反极化作用有关)。
(3)水解性
①离子化合物的水解
水解强弱取决于离子电荷、离子半径、离子构型。
电荷高、半径小的离子,极化能力强;电荷相同、半径相近时,主要取决于离子构型,其强弱是:18e构型(或18+2e构型)>9~17e构型>8e构型。
②共价化合物的水解
必要条件是电正性原子的价层要有空轨道。
如:CCl4不水解,但SiCl4可以水解:
SiCl4+4H2O H4SiO4+4HCl
外界温度对水解的影响也较大,因为水解反应是吸热的。
③水解产物
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离子水解产物一般是碱式盐;高价金属离子水解产物一般是氢氧化物或含水氧化物。
共价化合物:首先要准确判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可用电负性判断),然后按照取代反应的特点进行。
负价非金属元素的水解产物一般为氢化物,正价非金属元素的水解产物一般为含氧酸。
三、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1.主族元素
非金属:要重点弄清楚卤素、硫、氮、磷单质的化学性质,以及相关的化合物,如H2O2、碘酸盐等性质。
金属:要重点弄清楚Na、Ca、Mg、Al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如Al及其化合物的两性、Mg2+、Al3+的水解问题等,应用有硬水的软化等相关知识。
2.副族元素
要重点弄清楚Fe、Cu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要弄清楚MnO4-、Cr2O72-等物质的性质。
二、考试真题:
(2007北大)NH4+的化合价、半径均和K+相同(近),因此铵盐溶解度和相应钾盐相近。
请各举一
例说明铵盐和钾盐两种不同的性质。
(2006交大)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检验是否砷中毒。
这种方法是用锌、盐酸和试样混合,将产生的气体导入热玻璃管,如试样中含有砷的化合物,将在玻璃管中形成亮黑色的砷镜。
有关反应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确证亮黑色物质是砷镜而不是锑镜,可用NaClO 溶液检验,锑镜不溶而砷镜能溶于NaClO溶液,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东北大学)将一小块吸干表面上煤油的金属钠,放在坩埚中,加热至钠开始燃烧。
燃烧毕,发现其产物为黄色固体物质。
待冷却至室温,向坩埚内加入少量去离子水,黄色物质立即溶解成无色透明的溶液,同时有少量气体放出;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1mol·dm-3 H2SO4,然后再加一滴KMnO4溶液,发现KMnO4紫色褪去。
解释上述现象,写出相关反应。
三、仿真训练:
1.简述单质的化学性质
2.简述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的一般规律及其分类原则
3.简述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规律
4.简述含氧酸盐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5.有四瓶试剂:Na2SO4、Na2SO3、Na2S2O3、Na2S,其标签已脱落。
试设计一简便方法鉴别它们。
6.(1)食盐加碘剂—碘酸钾的制备可以采用二条工艺路线:
第一条:利用碘与氯酸钾反应来制备。
试回答:
①该制备法的主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能的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碘与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碘酸,再与碳酸钾作用生成碘酸钾,请写出以上二步的反应方程式:
③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传统的加碘盐中,使用的加碘剂的主要成分为碘化钾。
为减少碘元素的损失,需加入一定量的硫代酸钠,为什么?
7.过量Na2SO3的酸性溶液与碘酸溶液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该反应可以出现周期性的颜色变化,被称为“化学钟”。
(1)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并对反应过程(颜色变化等)加以说明。
(2)如只将上述的Na2SO3换成H2O2 ,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对反应过程(颜色变化等)加以说明。
8.在酸性溶液中,NaNO2与KI反应可得到NO,现有两种操作步骤:
(1)先将NaNO2酸化后再滴加KI;
(2)先将KI酸化后再滴加NaNO2。
哪种方法制得的NO纯?为什么?
9.两位同学做实验:他们分别在一个托盘天平两盘中各放一个内盘20cm31mol·dm-3盐酸的等重的小烧杯,然后,他们分别向左右两边的小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Na2SO3和Na2S2O3。
反应完毕后,发现一个同学的天平仍保持平衡,另一个同学的天平却倾斜了。
老师说:“因为他们有一个地方做法不同,所以现象也不同”。
试问:他们哪个地方做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