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和气候与地貌的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及相互作用

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及相互作用

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及相互作用文献材料基于2000年之前整理于2011年4月目录第一章地球表层系统与环境 (1)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1)一、四大圈层 (1)二、三大界 (1)三、固、液、气三态物质 (2)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2)一、垂直分层 (2)二、水平分异 (2)三、立体交叉 (2)四、多级嵌套 (3)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3)一、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3)二、地球表层系统的可预测、可调控功能 (4)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4)一、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4)二、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6)第二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7)第一节大气的运动 (7)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7)二、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 (8)三、大气的辐合与辐散 (8)四、大气环流 (9)第二节物质输移 (14)一、水汽的输移 (14)二、二氧化碳的输移 (16)三、气溶胶的输移 (16)第三节能量传输 (16)一、高低纬间的传输 (16)二、海陆间的传输 (17)三、高低空之间的传输 (18)第四节气候分异规律 (18)一、气温分异 (19)三、气候分异 (22)第三章水圈与水平衡 (24)第一节水圈的组成 (24)一、海洋水 (25)二、陆地水 (26)第二节水圈结构与特征 (27)一、水圈的水平结构特征 (28)二、水圈的垂直结构特征 (28)三、跨流域调水-解决水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28)第三节水的运动与循环 (29)一、水循环 (29)二、河水的运动 (30)三、冰川的运动 (31)四、海水的运动 (31)五、海面升降与三相转化 (34)第四节水量平衡 (35)一、水量平衡的概念 (35)二、水量平衡方程 (35)第五节水圈与灾害 (37)一、水灾 (37)二、水荒 (38)第四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39)第一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39)一、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39)二、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40)三、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41)第二节地貌与气候 (42)一、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43)二、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控制 (43)第五章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44)第一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形变 (44)一、岩石圈的变动与水的分布的变化 (44)三、岩石圈与水圈的正反馈作用 (46)第二节海岸线与海岸带 (47)一、海岸线的轮廓与平衡岸弧的发育 (47)二、海岸均衡剖面 (48)三、海岸线的进退 (50)第三节海啸、地质灾害-水岩相互作用 (51)一、滑坡 (51)二、崩岸 (51)三、泥石流 (52)四、海啸 (52)第四节河口地貌 (53)一、河口分段与河口地貌 (53)二、三角洲 (54)第六章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55)第一节水汽与天气 (55)一、水汽分布与天气 (55)二、水汽相变与天气 (55)第二节水与气候 (56)一、海洋水与环流、气候 (57)二、陆地水与环流、气候 (58)三、环流、气候与水的分布 (58)第三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 (58)一、大气环流与全球水分循环 (58)二、大气环流与水体运动 (59)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 (60)一、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60)二、风暴潮 (62)三、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 (63)第七章水圈、大气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64)第一节气候-海洋-冰川-均衡 (64)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构造运动 (65)一、气候变化与地球表面水的分布 (65)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与地球自转速度 (65)三、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与构造运动或形变 (66)四、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 (67)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份循环 (68)第八章地表环境预测 (69)第一节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 (69)第二节岩石圈的变化趋势 (70)第三节大气圈的变化趋势 (71)一、大气圈组成成分的变化趋势 (71)二、大气圈结构的变化及其趋势 (72)三、气候变化的趋势 (73)第四节水圈的变化趋势 (76)一、海面的变化 (76)二、水循环与水平衡的变化 (78)三、水圈组成与结构的变化 (79)第五节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趋势 (79)一、自然的成分越来越少,人工的成分越来越多 (79)二、能量流的改变 (79)三、物质流的改变 (80)四、信息流的改变 (81)第一章地球表层系统与环境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

地球表层四大圈层

地球表层四大圈层

1.地球表层指与人类直接有关的一部分地球环境,其范畴大致上始大气对流层顶,下至岩石圈上部,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在内的特殊圈层。

地球表层的各圈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的。

岩石圈承载着河流、湖泊,人类和一切生命系统也活跃在这里。

在各圈层之间有非常广泛的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非常明显的例证。

大气和水圈海洋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到全世界的天气变化。

同时,它们承受变化而不产生灾难的能力是有限的。

岩石圈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契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整个地壳均匀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均匀为33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公里高空仍有淡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

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以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明显,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由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由于平流层的臭氧层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

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含有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通讯活动有重要作用。

地球大气圈是一个保护层,使人类免受有害射线的照射,同时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氧气。

人类天天都在呼吸新鲜空气,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空气与阳光、水分一样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大气圈,人类乃至生物界将不能生存。

1.3水圈7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的总称,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沼泽、冰川以及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水,生物圈中存在的水等。

第12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的相互作用

第12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的相互作用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Textbook Century TextbookSeries Series for for 21st 21st Century
面向 面向21 21世纪课程教材 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王建 主编
国家精品课程
第二节 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一、生命活动与大气组分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Textbook Century TextbookSeries Series for for 21st 21st Century
面向 面向21 21世纪课程教材 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王建 主编
国家精品课程
青藏高原隆升导致的植被变化
(a)现在 (据《中国自然地 理图集》) A.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B.亚高山森林草甸;C.高 山草甸、亚高山草原;D.高山 草原;E.高山荒漠 (b) 上新世 (据唐领余、沈才 明)Ⅰ.亚热带常绿硬叶阔叶林; Ⅱ.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 Ⅲ.山地常绿针叶林;Ⅳ.灌从 草原
绿色植物在不停地吸收 大气CO2进行着光合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料, 以维持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动 物的生命活动或有机体的腐 烂过程,是吸收氧气、放出 二氧化碳的过程;而植物的 生命过程却是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的过程。两者之间 以及两者与岩石圈、大气圈、 水圈之间经过亿万年的演化 达到了某种平衡,才形成了 今天这样的大气圈。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Textbook Century TextbookSeries Series for for 21st 21st Century
面向 面向21 21世纪课程教材 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古近纪干旱盆地碎屑沉积分布
(据王鸿贞资料汇编)
二、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一)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二) 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三) 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⒈ 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 ⒉ 高原隆升,加强了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 ⒊ 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岩石风化与气候 第二节 岩石圈变动与气候 第三节 地貌与气候 第四节 风成地貌 第五节 沙尘暴
第一节 岩石风化与气候
风化是指十 分接近地表的或 直接暴露于地面 的岩石,处于新 的地球表层岩石 圈与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发生 物质与能量交换 的环境,所发生 的种种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
⑶ 随着高原的隆升,高原与周围地区的高

差增大,地面的侵蚀作用加强。由于地面风化 产物源源不断地被侵蚀搬运,使暴露于大气中
色 愈 深,
的、参与风化的物质增多,使参与风化作用的

二氧化碳增多,从而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

度降低,使世界气候变冷(降低温室效应)。



岩石风化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关系(Raymo)
高原隆升加强亚洲
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 的风向、改变季风影响 的范围。风尘堆积分布 范围的变化,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五百万年来中国风尘沉 积分布范围的变化及其 反映的冬季风风向和影 响范围的变化(根据陈 明扬,1991;王建, 2000)。
五百万年来中国风尘沉积分布范围的变化
三、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的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大气环流,改变了 气候的格局与性质。 实际上,改变了的 大气圈,反过来又 作用于岩石圈,对 岩石圈施加影响。 岩石圈与大气圈是 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的。岩石圈与大 气圈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决定了地 球表层环境的某些 特征与性质。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知识点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知识点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知识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知识点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

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4、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现代自然地理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PPT课件

现代自然地理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PPT课件
第3页/共55页
第4页/共55页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第5页/共55页
生 物 风 化
第6页/共55页
地球表层 岩石风化后,由 残留在原地基岩 上的风化产物组 成的壳层,称为 风化壳。
内蒙古碎屑风化壳
第7页/共55页
二、气候对岩石风化的影响
岩石风化的类型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 的影响与控制。
外动力:是指地球表面受大气、水的运动与生物 作用而产生的力。
第22页/共55页
一、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大陆与大洋是最大的地貌单元。由于大陆与大洋之间的热力差,产生了 季风环流。
从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到河谷、平原,不同的地貌单元对应于不同 的区域或局地气候环境。在山区,由于山坡与山谷对温度日变化的响应速度 不同,故产生了山谷风。
第25页/共55页
在内陆干旱盆地的中心,地势低洼,地下水和洪水汇集到这里, 成为湖泊。雨季过后,湖水蒸发而干枯。由于不断地积水、不断地干 枯,盐度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盐湖。湖水含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盐就会结晶析出,形成盐壳。
死海大咸湖,湖面海拔-395 m,盐度达30%
第26页/共55页
干旱荒漠区的地表,由于组成物质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由裸露岩石、砾石、沙、或者泥岩(黏土)组成的荒漠,依次叫做岩 漠、砾漠、沙漠或泥漠。
深 色 区 域
输向中纬度地区,导致中纬度地区温度的降低。

⑵ 随着高原的隆升,地面积雪越来越多, 地面反射率增高,使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减 少,从而导致地面温度的降低。
变 冷 区 域。
⑶ 随着高原的隆升,高原与周围地区的高 差增大,地面的侵蚀作用加强。由于地面风化 产物源源不断地被侵蚀搬运,使暴露于大气中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8章岩石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8章岩石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质-----大量松散物质 3. 特定的大气环流, 暴风来临 4.发生在春季
二、沙尘暴与人类
遥感沙尘暴来源区
2019年北京的沙尘天气
2019年北京的沙尘天气
2019月17日 气象部门预报显示,北京、天津、山西北部、河 北大部、山东北部和渤海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浮尘天气,经估 算沙尘影响面积约为30.4万平方公里。全北京市大约有30多万 吨,范围很大。
火星上 美国宇航局火星轨道勘测 器拍摄到“V”字形沙丘
风积地貌 ——沙漠(新月型沙丘)
千姿百态的美丽沙丘 ——与风的运动有关
纳米比亚的纳米 布沙漠
巴西拉尼昂州的沙漠
沙丘犹如丝带般地困住了雨水。
埃塞俄比亚沙漠
风蚀窝石
中生代砂岩中的风蚀洞-新疆
四、湿润气候区地貌演化与地貌发育
由于高温多雨, 以化学风化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 分水岭地面越来越低, 山坡坡度
不同形态的蘑菇石
美国犹他州的白崖
这两个 蘑菇石 有些狰 狞……
撒哈拉沙漠中的景观
犹如外星环境的地球景观 ——埃及
被称为地球上最怪异的美景——土耳其
土耳其的冲天石柱
——曾是当地古老祖先 们的安身之所。
美国大峡谷的“铁砧” 土耳其——精灵烟囟
多姿多彩的风蚀地貌
美国犹他州的砂岩拱桥
陕北靖边 波浪谷 (红砂岩)
有的砂岩岩层 含Fe多,有的 含Fe少。
这些景观像那漫天的 七彩缎—— 是令人 疯狂的绝色诱惑。
生物风化作用
两种方式:包含物理和化学方式
物理作用---生物根劈和挖掘作用
化学作用---生物所产生的有机酸或无机酸, 及其死亡后所产生的物质
根劈作用
根劈作用
风化壳

地质学中的岩石圈与大气圈地球系统的互动与影响

地质学中的岩石圈与大气圈地球系统的互动与影响

地质学中的岩石圈与大气圈地球系统的互动与影响在地质学中,岩石圈和大气圈是地球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岩石圈由地壳、地幔和岩石圈构成,而大气圈则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气体包围层。

这两个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与影响关系。

本文将会介绍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一、岩石圈和大气圈的相互作用1. 二氧化碳循环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就是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作为大气中的一种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温度起到关键作用。

地壳中的岩石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形成碳酸盐,并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岩石中。

当岩石受到侵蚀或火山爆发时,储存的二氧化碳会释放到大气中。

这一过程对维持地球气候和生命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水循环水循环是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另一个重要相互作用过程。

在水循环中,岩石圈起到了关键的储水和释放水的作用。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山脉、高地或岩石,会遭遇冷却,形成云、雨或雪等降水形式。

降水后,水会渗入地下,贮存在岩石孔隙或裂隙中形成地下水。

岩石圈中的地下水又可以通过泉水、湖泊和河流等形式进一步进入大气圈,完成水循环。

3. 气候变化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岩石圈中的某些岩石,如煤炭和石油,是化石燃料的重要来源。

当这些化石燃料被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进而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此外,岩石圈的构造活动,如火山喷发和地震,也会对大气圈中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产生影响。

二、岩石圈和大气圈对地球系统的影响1. 地质过程岩石圈的构造活动对地球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岩石圈构造活动的典型例子,它们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物质,改变了地球的地表形态,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2. 化学组成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也导致大气中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例如,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和颗粒物可以改变大气中的气溶胶和云微物理过程,进而影响到热平衡和气候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misphere dry climates. Journal of Climate ,1992, 5:1181~1 201
[3] 王建等. 2 . 6 Ma BP 前后亚洲季风系统的重组.古地理学报, 2000 ,
2(2):73~83
[4] 张德二.我国历史时期以来降尘的天气气候学初步分析.中国科学(B辑)
第九章 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参阅文献:
[1]王颖,朱大奎.海岸地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谢志仁.海面变化与环境变迁----地面/海面系统和海-气-冰系统初探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6 [3] 严钦尚,曾昭璇主编.地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4]康志成.中国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 Ollier C. Tectonic and landforms.New York :Longman Inc., 1981 [6] Satake K, Shimazaki K,Tsuji Y, Ueda K.Time and size of a giant earthquake in Cascadia inferred from Japanese Tsunami records of January 1700. Nature,1996,379:246~249 [7] Ritter D F.Process geomorphology. Second Edition. Dubuque :Wm. C. Brown Publishers,1986
,1984,(3):278~288
[5]陈隆勋,刘骥平,周秀骥,汪品先.青藏高原隆起及海陆分布变化对亚洲
大陆气候的影响.第四纪研究,1999,(4):314~329
[6]刘东生等.黄土与环境.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内容提要: 一、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位置的巨大变化导致了纬度位置、洋流分 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格局等的变化,从而引起世界 或区域气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剥蚀系统模式、河床动力—— 形态反馈机制、海岸均衡剖面的塑造 。
第九章 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
野外观察或观看录像、影碟:流水地貌、海岸地貌、滑坡、崩岸、海啸、 泥石流。
座 谈:
1.海岸均衡剖面塑造过程中,水与岸坡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2.从水、岩相互作用的角度,评述侵蚀循环理论与剥蚀系统模式 3.从水、岩相互作用的角度,谈谈如何防治滑坡、崩岸和泥石流? 4.海平面升降一定会引起海岸线的进退吗? 计算:负荷均衡引起的地面升降量。如果海平面上升 100m,水负荷均衡调 整完成后,海底会下沉多少米?当 2 000m厚的冰盖彻底融化,均衡 调整全部完成后,地面将会上升多少米?(假设上地幔比重为 3.4, 海水与冰的比重近似地看作1)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二、 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1. 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 2. 高原隆升,加强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 3. 高原的隆升导致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 (1 )高原与山地的形成,导致西风带的分叉,水汽运移不再经过这 些地区,而气流变为下沉气流为主,尤其在亚洲中部和美国西部 内陆; (2)高大地形阻挡了来自附近海洋的水汽进入内陆地区; (3)在高大地形的上游地区,风暴发生频率较低。 4. 高原隆升加强亚洲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的风向,改变季风影响 的范围
温润气候区
湿热气候区
流水作用;化学风化;土溜(土壤蠕动)
化学风化;块体移动;流水作用
浑圆的山坡、土壤覆盖、岭 谷相间、广泛的水流沉积
陡坡峭峰(中期阶段)、浑 圆缓丘(晚期阶段)、深厚 土壤、生物礁
第九章 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
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岩石圈与水圈的正反馈作用、 侵蚀循环理论的内容和局限性、剥蚀系统模式、河流作用与 地貌、海岸地貌、河口地貌。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2.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控制
气候区 冰川气候区 冰缘气候区 干旱气候区 半干旱气候区 主要地貌过程 冰川作用;雪蚀作用;风力作用 冰冻作用;泥流作用;流水作用 干化(旱化)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风化作用(尤其物理风化); 快速物质移动 主要地貌特征 刃脊、角峰、冰斗、冰碛 多边形地面、泥流阶地、石 海、石河、石冰川、冰丘 沙丘、盐盘、风蚀盆地、穴 状风化、干旱谷、风蚀垄槽 山麓面、冲积扇、劣地(崎 岖地)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三、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气环流,改变了气候的格局 与性质。实际上,改变了的大气圈,反过来又作用于岩石圈,对岩石 圈施加影响。岩石圈与大气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不仅岩石圈的变化会引起大气圈的变化,而且大气圈的变化同样
也会引起岩石圈的变化。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 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对气 候的影响、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和气候与地貌的 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高原隆升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与 控制。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
野外观察或观看影碟:风沙地貌、沙尘暴。 讨论: 1..从气、岩相互作用谈谈如何防治沙尘暴? 2.大气圈与岩石圈怎么相互作用? 3.假若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地理环境格局是个什么样子? 4.假若太平洋封闭,中国的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四、地貌与气候的关系
1.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大陆与大洋是最大的地貌单元。由于大陆与大洋之间的热力差, 产生了季风环流。 从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到河谷、平原,不同的地貌单元对 应于不同的区域或局地气候环境。 在山区,由于山坡与山谷对温度日变化的响应速度不同,故产 生了山谷风。
思考:地貌与气候的关系。
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Kutzbach J E.Plateau uplift and climatic change. Scientific American, 1991,264(3):66~75
[2] Broccoli A J,Manabe S. The effects of orography on midlatitude norther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