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点弹性:弧弹性: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
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一)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实现效用最大化。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
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MRS=P1/P2(二)消费者需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和价格不变。
价格-消费曲线(PCC)表示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不变时,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各种组合。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两种效应。
掌握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了解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一)生产及相关概念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二)掌握生产函数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Q=f(L,)2.熟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能够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1)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掌握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2)总产量曲线的图形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后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后下降。
经济基础知识资料课件

经济基础知识资料课件
第一章 经济热点
经济基础知识资料课件
(一)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背后
经济基础知识资料课件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相对贬值的意思。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指在 短期内钱不值钱了,一定数额的钱不能再买那么多东西了。假如 以前,8元钱能买1斤猪肉,可是现在却需要15元才能买1斤猪肉。 而且这种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也就是说,不 光是猪肉涨价了,当你环顾四周,看到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上 涨了,这就可以断定通货膨胀确实发生了。
房价和房地产税新动向
经济基础知识资料课件
(三)税收:无处不在,如影随行
每个中国人到底要交多少税? 每个中国人到底要交多少税?又是通过怎样
的方式进行缴税?事实上,通过对买房、买 车、吃饭、抽烟等生活环节的分析,不难发 现,我们除了直接缴纳个人所得税,还有很 多不为人知的“隐性的”,都包含在了日常 的消费行为中。
进入2008年,各地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这表明,买不起商品房的老百姓,有望借助保障性住房满足自己
基本的生活需求,实现并不奢华的住宅梦想。相信随着保障性住
房的推广,“广厦千万间,百姓俱欢颜”的梦想,离我们的距离
将越来越近。
经济基础知识资料课件
总结
对“衣食住行”四大生活支柱来说,住房显 得尤为关键。近十年来,房价一路上涨,已 经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在,国 家推广保障性住房,必将逐步缓解“住房难” 的问题,从而让更多的百姓实现拥有自主性 住房的梦想。
经济基础知识资料课件
有的人认为人民币升值了,钱值钱了,老百姓出国旅 游、买原装进口汽车、瑞士表更便宜了,大企业到国 外吞并企业成本降低了……美国为什么下大力气逼迫 人民币升值?难道美国人傻吗,让自己国家的钱不值 钱?
初级经济基础完整重点笔记(自整理)

第一部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人的劳动:有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劳动对象:生产工具3、劳动资料:物质资料(二)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社会生产方式决定适应反作用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三)社会经济规律客观性:建立在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赖以生存的条件分: 在人类社会各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原始社会:最初时候制度,石器生产工具,2、奴隶社会:铁器出现3、封建社会:出现商品经济4、资本主义社会:蒸汽机出现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
内燃机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自由竞争趋向垄断5、社会主义社会: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特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自足(二)商品经济特征:以交换为目的的时候经济形态形成条件:社会分工第一次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从畜牧业中分离第三次分工:商人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狭义:交换的场所广义: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体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相互作用联系过程中形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信息技术完善的市场体系有以下功能:提高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相互作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ppt课件

【本节主要考点】
1、影响供给的因素
2、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变动情形
【本节内容】
一、供给的含义
含义
供给
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
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 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2024/2/15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20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需求规 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律
需求曲 线
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曲线)
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
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例题1:2011单选题】在构成商品需求的基本要素中,除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外,还应包括(
)。A. 消费者的潜在源自入B.消费者的支付能力C.产品的市场价格
D.产品的生产成本
【答案】B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需求的构成要素。
2024/2/15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7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例题4:2010年多选题改编】影响需求的因素有(
)。
A. 消费者偏好
B.互补品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
D.生产成本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29分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一、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愿意、可能二、影响需求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生产技术、产品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变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点动最高限价——保护买方利益—市场短缺、黑市高价、生产者变相涨价、配给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点弹性适用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变动较大的场合。
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影响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E d>1高弹性、E d<1低弹性、E d=1单一弹性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需求交叉弹性系数:>0替代品;<0互补品;=0无关商品需求收入弹性:>1高档品;<1必需品;<0低档品供给价格弹性: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替代品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一、经济人假设: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效用可加减——边际效用分析序数效用论——偏好次序效用不可加减——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越远偏好程度越高、不能相交、凸向原点,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四、预算约束线: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五、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偏好不变;收入不变;价格不变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
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六、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低收入同方向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组织形式及企业形成理论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经济基础目录

经济基础目录
序言
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目录旨在概述与经济基础相关的主要要素和概念,为读者提供对经济基础的深入了解和研究。
本目录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介绍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和解释。
第一章经济基础的定义与作用
1.1 经济基础的概念
1.2 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1.3 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经济基础的要素和结构
2.1 生产力
2.1.1 生产力的定义
2.1.2 生产力的分类和发展
2.2 生产关系
2.2.1 生产关系的概念
2.2.2 生产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2.3 所有制
2.3.1 所有制的概念
2.3.2 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章经济基础与社会制度
3.1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3.1.1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特点
3.1.2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对社会制度的影响
3.2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2.1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特点
3.2.2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优势和局限性
3.3 其他经济基础形式的探讨
第四章经济基础与发展道路选择
4.1 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演变
4.2 经济基础对发展道路选择的影响
4.3 经济基础与发展道路的关系解析
结语
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核心,不同的经济基础会决定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通过对经济基础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促进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希望本目录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引发更多对经济基础的思考和探索。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部分)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需求的构成要素(2个):①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②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3、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就是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4、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7个):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最关键的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Qd=Qd(P)6、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Qs=Qs(P)7、影响供给的因素(6个):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8、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9、需求和供给都不是孤立地和市场价格发生关系,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10、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的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每当旧的平衡破坏之后,买卖双方总会千方百计地设法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形成新的均衡数量和新的市场价格.11、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2个):最高限价分析;保护价格分析。
(都是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12: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由于最高限价严重地影响了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只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练习题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练习题汇总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单项选择题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
A.成正方向变化B.成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1.[答案]:B[解析]:一般而言,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2.需求量的变动是指( )。
A.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B.由于消费者偏好的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C.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D.需求曲线的移动2.[答案]:C[解析]:选项ABD都是关于需求变动的描述。
需求量的变动,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3.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这种变动表现为( )。
A.供给曲线发生位移B.需求曲线发生位移C.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D.需求沿需求曲线变动3.[答案]:C[解析]: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
4.已知某一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50-5P,供给函数为S=-10+5P,则均衡价格为( )。
A.4B.5C.6D.10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所以令50-5P=-10+5P,解除P=6。
5.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
A.平衡措施B.干预措施C.紧急措施D.引导措施5.[答案]:B[解析]: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6.最高限价的目标是( )。
A.保护消费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B.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C.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D.保护生产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最高限价的目标。
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单选题
1.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和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总销售收入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B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时,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C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时,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D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2.从坐标图上看,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向右上方位移的因素是()
A技术进步B需求交叉弹性发生变化C该商品价格提高D消费者收入增加
3.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产品价格B消费者收入C生产成本D生产者预期
4.若甲产品和乙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2,则表明()
A甲产品和乙产品都属于生活必需品B甲产品和乙产品是替代品
C甲产品和乙产品都属于低档品D甲产品和乙产品是互补品
5.假设一定时间内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增加了30%,由此导致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下降了15%,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商品属于()
A低档品B高档品C边际商品D必需品
6.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销售量绘制某种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在坐标图上表现为()
A供给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7.下列属于需求构成要素的是()
A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B商品价格、支付能力
C商品价格、购买欲望D支付能力、购买欲望
8.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0.6,当价格为每台36元时,其销售量为1200台。
如果这种商品价格下降15%。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其销售量是()台
A 1052
B 1186
C 1204
D 1308
9.当某种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并且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时,政府一般可以采取的干预方式是()
A限制进口B实施保护价格C实施最高限价D 增加政府库存
10.政府对部分食品实施最低限价政策会造成的现象是()
A刺激消费B出现市场短缺 C 变相涨价D产品供应过剩
11.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A消费者偏好B该商品的成本 C 消费者的收入D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12.某商品的价格为2元/件时,销售量为300件;当价格提高到4元/件时,销售量为100件。
按照点弹性公式计算,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A 0.4
B 0.67
C 1.5
D 2.00
13.确定两种商品是否具有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的标准是()
A需求收入弹性大小B需求价格弹性大小C需求交叉弹性大小D供给价格弹性大小
14.假设某人的收入增加1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了15%,则该种商品属于()
A低档品B高档品C边际商品D必需品
15.如果两种商品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那么可以判断出()
A X和Y是替代品
B X和Y是互补品
C X和Y是高档品
D X和Y是低下品
16.政府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对部分农业产品规定了保护价格。
为了实施这种价格政策,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取消农业税B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配给制
C当市场上出现农产品过剩时进行收购D扩大农民家电消费
17.假设一定时间内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增加了15%,由此导致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了12%,这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说明该商品属于()
A低档品B高档品C边际商品D必需品
18.支配着消费者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的因素是()
A消费者预期 B 生产成本C消费者偏好 D 消费者个人收入
19.能够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上的点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A消费者收入B该商品的成本C该商品的税率D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20.当粮食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时,政府一般可以采取的干预方式是()
A限制进口B实施保护价格C实施最高限价D 增加政府库存
21.就一般商品而言,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必需品”和“低档品”的弹性标准是()
A需求价格弹性B需求交叉弹性C需求收入弹性D供给价格弹性
22.导致某种商品供给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A该商品的成本B该商品的价格C该商品的税率D消费者偏好
23.当某种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小于1时,表明()
A供给完全无弹性 B 供给弹性不充足C供给弹性充足D 供给完全有弹性
二、多选题
1.下列因素中,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有()
A投入品的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B 时间 C 预期D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E偏好
2.关于对某些产品实行最高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有()
A最高限价可能会导致变相涨价现象 B 最高限价可能会导致市场过剩现象
C最高限价只宜在短期内实施D最高限价总是高于均衡价格
E最高限价可能会导致市场短缺现象
3.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包括()
A生产成本B消费者的个人收入C生产者的预期D消费者的预期E消费者偏好
4.关于政府实施最低保护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有()
A保护价格总是高于均衡价格B保护价格总是低于均衡价格
C实施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市场过剩D实施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配给制
E 保护价格的顺利实施需要政府建立收购和储备系统
5.关于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有()
A保护价格总是高于均衡价格B保护价格总是低于均衡价格
C实施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市场短缺D保护价格会导致变相涨价
E 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市场过剩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产品价格降低时,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
B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产品价格提高时,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
C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产品价格提高时,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
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产品价格提高时,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
E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产品价格提高时,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
7.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实施最高限价可能产生的结果或问题有()
A供给短缺B生产者变相涨价C黑市交易D 生产者变相降价E过度生产
8.决定某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A该种商品的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B该种商品的生产周期长短
C该种商品的生产自然条件状况D该种商品在生活消费中的重要性
E该种商品的用途多少
9.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B互补品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D消费者预期E生产成本
10.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A非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大B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缺乏弹性
C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D一种商品若有极少的替代品,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
E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缺乏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单选题
1.关于效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效用具有客观的标准B一般来说C消费者的收入D消费者预期E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