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生理学-12

合集下载

研究生考试-《西医综合》-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练习题库

研究生考试-《西医综合》-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练习题库

研究生考试-《西医综合》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库[单选题] 1、应急反应时血中肾上腺素浓度增高,引起心血管和呼吸等活动加强,这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B 神经-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D 神经分泌调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①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肾上腺髓质内的嗜铬细胞相当于交感节后神经元,为内分泌细胞。

②应急反应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血管和呼吸等系统,使之活动增强。

③调节的前半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后半部分属于体液调节,故为神经-体液调节。

[单选题] 2、下列哪一生理或病理过程属于正反馈?()A 体位由卧位转变为直立时,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回升B 激素水平降低时,相应受体的亲和力以及在膜上表达的数量均增加C 大失血使血压降低,心脏血供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而进一步降低血压D 应激反应中,血中ACTH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平持续升高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AB两项,均属于负反馈,负反馈是指控制部分在接受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后发出纠偏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与原先相反的方向变化。

C项,正反馈是指控制部分在接受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后发出纠偏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与原先相同的方向变化。

D项,属于非自动控制。

[单选题] 3、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

A 非自动控制系统B 负反馈控制系统C 正反馈控制系统D 前馈控制系统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A项,非自动控制系统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不能起调节作用。

B项,负反馈控制可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

C项,正反馈控制不是维持系统的稳态或平衡,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受控部分的活动如果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更加加强;反之,则减弱。

D项,前馈控制对受控部分活动的调控比较快速,控制部分可以在受控部分活动偏离正常范围之前发出前馈信号,对受控郜分的活动进行控制,因此受控部分活动的波动幅度比较小。

【精品医学】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二)

【精品医学】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二)
(分数:1.00) A. √ B. √ C. √ D. √
解析:[解析]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降低很多,可比血浆表面张力低,所以减弱了表面张力对肺毛细血管中液体的吸引作用 ,防止液体渗入肺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随肺泡半径变小而增大,故在小肺泡,降低表面张力的作 用强,小肺泡不塌陷;而在大肺泡,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弱,大肺泡不至于过度膨胀,从而保持了大、小 肺泡的稳定性;成年人患肺炎、肺血栓等疾病时,可因表面张力物质减少而发生肺不张,新生儿也可因缺 乏此物质发生肺不张和肺泡内表面透明质膜形成,造成呼吸窘迫综合征。 14.如果潮气量减少一半,而呼吸频率加快一倍,则 A.肺通气量增加 B.肺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泡通气量减少 E.肺泡通气量不变
(分数:1.00) A. √ B. C. √ D.
解析:[解析] 肺顺应性:①在平静呼吸潮气量范围内大于在深吸气量范围内;②大于肺和胸廓的总顺应性。 3.如果某人潮气量为 500ml,无效腔气量为 150ml,功能余气量为 2500ml,那么此人每次平静呼吸能使肺泡 气体更新约为 A.1/10 B.1/7 C.1/5 D.1/3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肺泡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如果潮气量为 500ml,无效腔为 150ml,则每次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为 350ml。若功能残气量为 2500ml,则每次呼吸仅 使肺泡内的气体更新 1/7(350/2500=0.14≈1/7)左右。 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气体分压大小 B.肺内压变化 C.胸内压变化 D.肺本身的舒缩活动 E.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分数:1.00) A. B. C. D. E. √

西医综合-生理学-11

西医综合-生理学-11

西医综合-生理学-1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6,分数:40.00)1.下列关于心脏呈周期性变化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分数:2.50)A.将心肌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B.将心肌生物电变化周期称为心肌电周期C.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D.心动周期是指心室收缩所经历的时间√解析:[解析]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是心率的倒数。

心动周期时间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将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所以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不是指心室收缩所经历的时期。

2.心动周期中,下面哪个时相的左心室内压力最高(分数:2.50)A.心房收缩期末B.心室收缩期末C.等容收缩期末D.快速射血期末√解析:[解析] 室内压升高至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开放,标志进入射血期。

射血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较多,速度很快,称快速射血期。

此期射出的血液约占总射血量的2/3。

由于心室强烈收缩,室内压继续上升并达到高峰。

随后心室内压下降进入缓慢射血期,此后的心室压力均低于快速射血期。

3.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分数:2.50)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D.心房收缩期末√解析:[解析] 心室充盈期分为三部分,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

在心窒舒张期的最后0.1秒,心房开始收缩,即进入心房收缩期。

此期泵入心室的血量约占整个心室总回流量的10%~30%,左心室容积逐渐增大,心房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达到最大值。

4.下列哪期接受心室额外刺激后,可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分数:2.50)A.收缩期B.收缩期+舒张期C.舒张中后期√D.收缩期+舒张早期解析:[解析] 只有在舒张后期给予心室一个额外刺激,才能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2022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2022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2022考研西医综合大纲2022西医综合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一、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1.肺通气原理: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4.02和C02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

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1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1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1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B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4. A1型题A.100ml以下B.400ml以下C.1000~2000mlD.2000~2500ml1.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约为A.B.C.D.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尿的生成和排出2.少尿是指每昼夜排出的尿量为A.B.C.D.正确答案:B解析: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约为1~2L,平均1.5L左右;多尿是每天尿量超过2.5L;少尿是每天尿量少于400ml;无尿是每天尿量少于100ml。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A.入球小动脉管壁B.出球小动脉管壁C.球旁细胞D.致密斑3.肾脏Na+感受器是A.B.C.D.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尿的生成和排出4.能分泌肾素的主要是A.B.C.D.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尿的生成和排出5.肾血流自身调节中,感受压力牵张性刺激的部位是A.B.C.D.正确答案:A解析:球旁器由颗粒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构成。

颗粒细胞也称球旁细胞,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管壁中一些特殊分化的平滑肌细胞,内含分泌颗粒,能合成、储存和释放肾素。

肾素是一种酸性蛋白分解酶。

致密斑能感受小管液中NaCl的变化,调节肾素的分泌和肾小球滤过率。

球外系膜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等功能。

肾血流自身调节中,入球小动脉管壁能感受压力牵张性刺激。

知识模块:尿的生成和排出6.能够增加产热量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B.胰岛素C.肾上腺素D.雌激素正确答案:A,C解析: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人体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甲状腺激素的大量分泌可使代谢率增加20%~30%。

此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也可以刺激产热。

知识模块:能量代谢和体温7.参与体温调节反应的传出途径有A.自主神经B.躯体神经C.内分泌系统D.热敏、冷敏神经元的活动正确答案:A,B,C解析: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指令的传出属于广泛性传出,传出途径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参与(如血管的舒缩反应),又有躯体神经系统的参与(如战栗),还有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如代谢性调节反应)。

2024同等学力申硕西医综合大纲

2024同等学力申硕西医综合大纲

2024同等学力申硕西医综合大纲西医综合是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一科目。

以下是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西医综合的大纲:一、解剖学1. 细胞与组织学2. 骨骼系统3. 肌肉系统4. 神经系统5. 循环系统6. 呼吸系统7. 消化系统8. 泌尿系统9. 生殖系统10. 内分泌系统11. 免疫系统12. 皮肤与皮下组织二、生理学1. 神经系统生理学2. 心血管系统生理学3. 局部血液循环调节4. 呼吸系统生理学5. 消化系统生理学6. 泌尿系统生理学7. 内分泌系统生理学8. 生殖与生殖调节9. 感觉器官生理学10. 运动器官生理学11. 免疫系统生理学三、病理学1. 细胞和组织的病变2. 炎症与炎症性疾病3. 肿瘤学4. 免疫性疾病5. 传染病6. 呼吸系统病理学7. 循环系统病理学8. 消化系统病理学9. 泌尿系统病理学10. 内分泌系统病理学11. 神经系统病理学12. 皮肤病理学四、药理学1.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3. 心血管系统药理学4. 呼吸系统药理学5. 消化系统药理学6. 泌尿系统药理学7. 内分泌系统药理学8. 抗感染药物9. 抗炎药物10. 免疫调节药物11. 抗肿瘤药物12. 抗代谢性疾病药物五、临床医学1.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 重症监护3. 临床急诊4. 临床药学5. 临床流行病学6. 临床检验7. 影像学与影像诊断8. 手术与麻醉学9. 康复医学10. 医学伦理与法律以上为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西医综合的大纲内容,考生可以根据大纲进行复习准备。

西医综合-生理学-12

西医综合-生理学-12

西医综合-生理学-1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3,分数:57.50)1.阻力血管主要是指(分数:2.50)A.大动脉B.小动脉及微动脉√C.毛细血管D.小静脉解析:[解析] 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和微静脉,前两者又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均属于弹性贮器血管;静脉血管属容量血管。

2.下列哪项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分数:2.50)A.微静脉B.动静脉短路C.微动脉D.真毛细血管√解析:[解析] 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7部分组成。

由于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关于微循环直捷通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50)A.经常处于开放状态B.在骨骼肌组织中较多见C.血流速度较快D.是血管和组织之间讲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解析:[解析] 直捷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通路。

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其主要功能并不是物质交换,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

直捷通路在骨骼肌组织的微循环中较为多见。

选项D是真毛细血管的生理意义。

4.下列哪种物质为心迷走神经所释放(分数:2.50)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组胺D.乙酰胆碱√解析:[解析]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能受体,具有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

而心交感神经作用于B型肾上腺素能受体。

5.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部位是(分数:2.50)A.皮肤血管√B.冠状血管C.骨骼肌血管D.脑血管解析:[解析] 人体内几乎所有血管都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但在不同部位的血管中,缩血管纤维分布的密度不同。

在皮肤的血管中,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在骨骼肌和内脏的血管中的分布次之,而在冠状血管和脑血管中的分布最少。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生理学-(九)神经系统(共94题)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生理学-(九)神经系统(共94题)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生理学-(九)神经系统(共94题)1.与眼视近物所作的调节无关的反射活动是解析:略答案:( C )A.双眼会聚B.晶状体变凸C.瞳孔对光反射D.瞳孔调节反射2.能阻碍突触前末梢释放递质而影响突触传递的物质是解析:略答案:( C )A.α-银环蛇毒B.有机磷酸酯C.肉毒梭菌毒素D.三环类抗抑郁药3.能改善帕金森病运动减少症状的药物是解析:略答案:( D )A.利血平C.育亨宾D.左旋多巴4.能改善舞蹈病运动增多症状的药物是解析:略答案:( A )A.利血平B.哌唑嗪C.育亨宾D.左旋多巴5.痛觉敏感器所具有的生理特性包含解析:略答案:( ABC )A.适宜刺激B.换能作用C.编码作用D.快适应现象6.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有解析:略答案:( AC )A.前庭核B.纹状体C.小脑半球中间部D.大脑皮层运动区7.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部位延髓(P181)(D错)是调节呼吸循环的基本生命中枢。

答案:( C )A.枕叶皮层B.外侧膝状体C.中脑D.延髓8.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极高的原因是解析:视网膜中央凹处大量分布且仅分布有视锥细胞,视锥细胞直径小,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形成单线联系(D对),这种联系方式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是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较高的原因。

答案:( D )A.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聚合联系B.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单线联系C.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聚合联系D.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单线联系9.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中,属于气传导的有解析:气传导是指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骨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的传导途径,即声波-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耳窝内淋巴的传导途径属于气传导(A对)。

此外,鼓膜的振动也可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再经圆窗膜传入耳蜗,这一途径也属于气传导,即声波-鼓膜-鼓室空气-圆窗膜-耳窝内淋巴的传导途径也属于气传导(C对)。

骨传导是指声波直接作用于颅骨,经颅骨和耳蜗骨壁传入耳蜗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综合-生理学-12一、A型题(总题数:23,分数:57.50)1.阻力血管主要是指(分数:2.50)A.大动脉B.小动脉及微动脉√C.毛细血管D.小静脉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和微静脉,前两者又称为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均属于弹性贮器血管;静脉血管属容量血管。

2.下列哪项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分数:2.50)A.微静脉B.动静脉短路C.微动脉D.真毛细血管√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7部分组成。

由于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关于微循环直捷通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50)A.经常处于开放状态B.在骨骼肌组织中较多见C.血流速度较快D.是血管和组织之间讲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直捷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通路。

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其主要功能并不是物质交换,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

直捷通路在骨骼肌组织的微循环中较为多见。

选项D是真毛细血管的生理意义。

4.下列哪种物质为心迷走神经所释放(分数:2.50)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组胺D.乙酰胆碱√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能受体,具有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

而心交感神经作用于B型肾上腺素能受体。

5.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部位是(分数:2.50)A.皮肤血管√B.冠状血管C.骨骼肌血管D.脑血管人体内几乎所有血管都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但在不同部位的血管中,缩血管纤维分布的密度不同。

在皮肤的血管中,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在骨骼肌和内脏的血管中的分布次之,而在冠状血管和脑血管中的分布最少。

6.下列交感神经对心脏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2.50)A.对心脏有紧张性作用B.使心率加快C.使冠脉血流量增加D.使心肌长度-张力曲线右移√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该递质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并对心脏有紧张性作用,使心肌长度-张力曲线左移。

同时,因交感神经兴奋激活β受体,使收缩力加强,耗氧量增加,从而使冠脉舒张,使其血流量增加。

7.正常人的血压是由下列哪项活动维持稳定的(分数:2.50)A.压力感受性反射√B.化学感受性反射C.脑缺血反应D.体液调节正常人的血压波动在80~180mmHg范围内时,由压力感受性反射维持稳定。

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

相反,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性减弱,交感紧张性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

压力感受性反射对纠正偏离正常水平血压的能力最强,主要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缓冲作用,也称为缓冲神经。

8.下述哪种作用是血管紧张素Ⅱ不具有的(分数:2.50)A.使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增强B.使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增加,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C.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增加D.使肾脏近球细胞释放肾素增加√肾素分泌受神经和体液调节。

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由肾近球细胞合成)的作用下水解,产生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

但血管紧张素Ⅱ不能刺激肾素的分泌。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使全身微动脉、静脉收缩,血压升高,回心血量增多;②增加交感缩血管纤维递质释放量;③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加强,促进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④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⑤引起或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

9.下列物质中升血压作用最强的是(分数:2.50)A.肾上腺素B.肾素C.去甲肾上腺素D.血管紧张素Ⅱ√对体内多数组织、细胞而言,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最为重要,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导致血压升高,是已知三大收缩血管能力最强的物质之一(注:其他二种缩血管物质分别是内皮素和血管升压素)。

10.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使(分数:2.50)A.静脉回心血量减少B.肾脏排钠量减少√C.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D.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促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也可以使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醛固酮合成和释放增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增加。

1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效应是(分数:2.50)A.两者的升压效应相同B.两者引起的心率变化相同C.小剂量的肾上腺素使骨骼肌微动脉舒张√D.在完整机体中,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引起血压升高,心率明显加快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属于儿茶酚胺,其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有许多共同点,但并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两者对不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结合能力不同,具体的鉴别表如下:(分数:2.50)A.血管压力感受器B.血容量感受器C.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D.渗透压感受器√大量发汗使机体失水,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反射性引起ADH分泌增多,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H 2 O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血浆品体渗透压下降。

13.下列关于冠状血流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2.50)A.占心输出量的4%~5%B.左心室收缩期血流量约是舒张期的20%~30%C.动脉舒张压升高,冠脉血流量增多D.在心肌缺氧时减少√冠脉血液在安静状态下占心输出量的4%~5%。

一般情况下,左心室在收缩期的血流量仅有舒张期的20%~30%(主要由于压迫了左冠状动脉),当心肌收缩增强时,心缩期血流量所占比例则更小。

可见,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及心舒期的长短是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

在整体情况下,冠状血流量主要是由心肌本身的代谢水平来调节的,与心肌代谢水平成正比。

心肌代谢增强时,冠状血管舒张,致冠状血流增加。

冠状血管舒张的原因并非是低氧本身,而是在低氧时,心肌细胞产生的腺苷增多,腺苷有强烈舒张小动脉的作用。

所以,心肌缺氧时,冠状血流不是减少,而是增加,这是通过腺苷的作用间接实现的。

14.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可发生冠状动脉明显舒张(分数:2.50)A.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受刺激时B.动脉血pH增高时C.甲状腺激素增多时√D.动脉血CO2分压降低时H +和CO 2虽有舒张冠状动脉作用,但作用都较弱。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受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可直接引起冠状动脉舒张,但迷走神经又使心率减慢,心肌代谢率减低,这些因素又抵消了迷走神经对冠状血管的直接作用。

甲状腺素能使心肌代谢加强,耗氧量增加,使冠状动脉舒张,血流量增加。

15.下列哪项因素可导致脑供血血管收缩(分数:2.50)A.PaCO2升高B.H+浓度升高C.腺苷增多D.K+减少√脑代谢活动加强可引起脑血流量增加,主要原因是代谢产物如腺苷、H +、K +、CO 2增加和氧分压降低,使脑血管舒张所致。

因此K +减少可使脑血管收缩。

16.肺总量等于(分数:2.50)A.潮气量+肺活量B.潮气量+功能残气量C.功能残气量+肺活量D.残气量+肺活量√肺总容量是指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等于残气量+肺活量。

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5.0L,女性约3.5L。

17.阻塞性肺气肿病人肺通气指标肯定下降的是(分数:2.50)A.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B.肺活量C.潮气量D.功能残气量阻塞胜肺气肿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较不易,应结合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凡有逐渐加重的呼吸道病史,肺功能检查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减低,最大通气量降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者,诊断即可成立。

18.正常人无效腔气量约占潮气量的(分数:2.50)A.5%B.10%C.30% √D.50%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这部分气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约为150ml;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因气流分布不均而未能进行气体交换的一部分肺泡容量称肺泡无效腔;因后者量较少,一般无效腔气量约为150ml。

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500ml左右。

19.关于肺通气量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50)A.用力吸入的气体量B.每次吸入的气体量C.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D.每分钟进肺及出肺的气体总量肺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平静呼吸时,成人呼吸频率如为12次/分,潮气量如为500ml,肺通气量则为6L。

每分肺通气量随性别、年龄、身材大小和活动量的大小而有差异。

20.呼吸频率加倍,潮气量减半时,将使(分数:2.50)A.每分通气量增加B.每分通气量减少C.肺泡通气量增加D.肺泡通气量减少√浅而快的呼吸使肺泡通气量减少,不利于肺部气体交换;深而慢的呼吸使肺泡通气量增加,有利于肺部的气体交换。

21.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分数:2.50)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的分压差√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D.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交换所经过的结构是呼吸膜。

气体总是从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扩散。

22.下列部位氧分压最高的是(分数:2.50)A.肺泡气√B.动脉血C.静脉血D.组织液气体的分压差决定气体扩散的方向,即气体总是从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扩散。

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最低,氧分压最高;而细胞内液二氧化碳分压最高,氧分压最低。

23.CO 2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度比O 2快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50)A.CO2为单纯扩散B.CO2的分子量比O2大C.压力梯度比O2大D.CO2在血浆中的溶解度比O2大√扩散系数与溶解度成正比,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因CO 2和O 2在血浆里的溶解度分别为51.5及2.14,CO 2的溶解度为O 2的24倍;CO 2的分子量44,O 2的分子量为32,故CO 2的扩散系数为O 2的20倍。

二、B型题(总题数:5,分数:25.00)∙ A.乙酰胆碱∙ B.5-羟色胺∙ C.组胺∙ D.去甲肾上腺素(1).交感缩血管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分数:2.50)A.B.C.D. √(2).交感舒血管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分数:2.50)A. √B.C.D.(1)交感缩血管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它所支配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有α和β2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