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之热点作家5 毕淑敏——2020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 “热点”作家及作品示例

2020年中考语文 “热点”作家及作品示例

2020年中考“热点”作家及作品示例沈奇岚【作者简介】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

专栏作家,著名杂志撰稿人。

现为复旦大学讲师。

先后在《女友》、《优雅》、《周末画报》、《大美术》、《时尚健康》开设专栏,也曾长期为《嘉人》、《时尚芭莎》、《时尚》、《瑞丽》、《Vogue》等杂志特约写人物专访。

出版书籍《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中考试题】辽宁朝阳卷--《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沈奇岚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

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

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

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

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

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

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

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

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

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

2020年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毕淑敏初中语文

2020年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毕淑敏初中语文

2020年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毕淑敏初中语文作者印象毕淑敏,女,汉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讲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讲«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讲〞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周围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究,十分杰出。

毕淑敏的散文能通过色彩、声音、韵律、特定的语调,以及表达时空的设计等手法营造出一种专门的氛围,这种氛围又与精心选择的生活画面、感情的抒发方式等紧密相连,形成一种专门的散文意象。

虚实的安排,或泼墨如水,或惜墨如金,浓淡适宜,相辅相成,一如漂亮的山水画。

毕淑敏散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准确,生动,文雅,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独出心裁的比喻,杰出如虹的排比,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朴素直白的表达,差不多上不有天地,如鲜花盛开。

她的散文在书面语言的运用上更是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专门的美学风范。

链接中考综览全国各省市近八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我发觉阅读板块的选文只有毕淑敏的没有空档:«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2006年连云港卷),«冻顶百合»(2006年大连卷),«造心»(2006年天津卷);«孝心无价»(2007年辽宁卷),«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2007年南通卷);«读书使人优美»(2018年崇左卷)。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毕淑敏专场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之毕淑敏专场

作家名片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

1986年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四百多万字。

曾获老舍文学奖、庄重文学奖、北京市德艺双馨艺术家奖,《小说月报》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中国作协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台湾1997年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作品入选内地、香港、台湾多种版本的语文课本,被介绍到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在当代中国作家里,毕淑敏无疑是一个名家。

虽然她出道很晚,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文学素养还是让她一出手便有大家相。

她的早期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存困境的探究,写法虽然朴实,但我们还是能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作家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后来,毕淑敏在如日中天的时候没有让热情泛滥,而是一度自愿沉寂下来,去大学进修心理学,啃那些艰涩的专业书,更让人刮目相看。

因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沉静下来学习和积累的作家可谓凤毛麟角。

这是一个作家难得的清醒和自觉。

可以说,我一直对这个处世低调、性情宽和的女作家心怀好感和敬意。

毕淑敏笔下的感情是真挚的,心灵是美好、向善的,她歌颂的都是人性的真、善、美,这应该也是她在多重社会角色中的经历、体验,以及她的博爱、善良人格使然。

她本人就像一位禅师经过冥思苦想后大彻大悟,然后将她所领悟到的心得以散文的形式传授给她的每一位读者。

她用真实的生命体验感染了人们,她的哲理韵味不仅为人们指点了迷津,更向读者展示了文学的魅力。

链接中考《孝心无价》毕淑敏(入选2007年辽宁省中考语文试题)《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入选2008年崇左市中考语文试题)生活猜猜猜·人生随想苍蝇向何处而飞?毕淑敏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是个笨手笨脚的女孩儿。

最显著的证据就是——我打不到苍蝇。

热点作家06 毕淑敏-2019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八大热点作家预测(解析版)

热点作家06 毕淑敏-2019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八大热点作家预测(解析版)

热点作家6 毕淑敏一、人物简介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二、人物经历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

1969年,从军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

1980年转业回北京。

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到《预约死亡》、《婚姻鞋》和此后的《红处方》《拯救乳房》等长篇小说,毕淑敏就以其作品沉重的主题、磅礴的气势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赢得了广大读者。

中考现代文专项阅读名家专辑之毕淑敏散文阅读题荟萃

中考现代文专项阅读名家专辑之毕淑敏散文阅读题荟萃

中考现代文专项阅读名家专辑之毕淑敏散文阅读题荟萃篇一:2011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毕淑敏作品2011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毕淑敏作品作者印象毕淑敏,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著名女作家。

她有过多种身份:军人、医生、作家、心理学研究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丰富了她的内心,也丰富了她的作品,从《昆仑殇》到《血玲珑》再到《拯救乳房》,她温和、睿智又充满灵性的文字常常如春雨一般,读她的作品感觉有如品一碗温润的心灵鸡汤,在悄无声息中给人的心灵以透彻的浸润。

链接中考真题回放求和得和毕淑敏+小时候,我作文很好。

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

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

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慢慢地,咸味和涩味涌上心头。

下课后,同学们神情怪怪的。

“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淘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刚学过一篇淘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

跳皮筋时,两边都不要我。

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拔。

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

他们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

我开始懂得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

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两三天就会过去。

大伙毕竟小,容易忘事。

我那时又是大队长,人缘挺好,大伙有事都爱找我。

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

我开始随意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

“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老师问我。

我沉默。

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我不知道怎么说。

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我的处境就更糟。

老师苦口婆心开导,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写作文。

老师满意了,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吗? 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

2020中考之热点作家6 丁立梅——2020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

2020中考之热点作家6 丁立梅——2020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

热点作家6 丁立梅一、人物简介丁立梅,作家,江苏东台人。

江苏省课外阅读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二、代表作品代表作品《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仿佛多年前》、《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作品《花盆里的风信子》入选新加坡中学华文课本。

作品《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入选全国中等专科院校《语文》教材。

作品集《你在,世界就在》繁体版在台湾、香港发行。

被读者誉为“最暖人心的作家”。

三、荣誉金榜《爱的语言》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祖母的葵花》2006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一朵栀子花》2006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那些温暖的》2007年江西省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2007年河北省中考;《每一棵草都会开花》200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蔷薇几度花》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萝卜花》2009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萝卜花》200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菊有黄花》2009年四川省凉山市中考《你并不是个坏孩子》201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品味时尚》201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掌心化雪》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书香作伴》201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挂在墙上的蒲扇》201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蓝色的蓝》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蓝色的蓝》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爱,是等不得的》2013年云南省德宏市中考《秋天的黄昏》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菊事》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牛皮纸包着的月饼》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从春天出发》201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蓝色的蓝》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四、丁立梅经典美文摘抄1. 一朵一朵的栀子花,息在树上,藏在叶间,像刚出窝的洁白的小鸽似的。

女孩子们可喜欢了,衣上别着,发上戴着,跑哪里,都一身的花香。

虽还是粗衣破衫地穿着,但因了那一袭花香,再平常的样子,也变得柔媚千转。

——《栀子花开》2. 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

热点作家6 毕淑敏-备战2019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之热点作家聚焦

热点作家6 毕淑敏-备战2019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之热点作家聚焦

热点作家6 毕淑敏一、人物简介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二、人物经历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

1969年,从军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

1980年转业回北京。

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到《预约死亡》、《婚姻鞋》和此后的《红处方》《拯救乳房》等长篇小说,毕淑敏就以其作品沉重的主题、磅礴的气势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赢得了广大读者。

2020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

2020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

2020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热点作家迟子建一、人物简介迟子建,女,汉族。

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届主席团成员,现担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首位)、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的作家。

她所有奖项,囊括了散文、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文学的多个角落。

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二、代表作品《树下》《晨钟响彻黄昏》《额尔古纳河右岸》《越过云层的晴朗》《伪满洲国》等。

三、荣誉金榜1993年,凭短篇小说《雾月牛栏》荣获“庄重文文学奖”。

1996年,凭借《雾月牛栏》摘取了首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奖。

2000年,迟子建去挪威访问,并以《清水洗尘》再获“鲁迅文学奖”。

2007年,迟子建凭借《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

2009年,迟子建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四、社会评价迟子建是中国当代具备世俗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

正是这些来自生活本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的真实,来自于作家内心的悲悯情怀,赋予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

一个作家能够放低姿态,贴近民众,贴近苦难,贴近被遗忘的角落和遗忘的群体,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感召力的悲悯精神。

作品有着流畅的基调、淳朴的乡村民情,在悲剧中不同程度地带有喜剧色彩。

它不强调热闹、喧哗,而是凭着细腻的文笔和人物细节触动人。

作品语言凝练,人物造型在笔墨中被赋予了质感。

”——《佛山日报》余慎要描述对一位作家的印象,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她(他)在伏案写作。

但是,我真的不知迟子建写作是怎样的习惯,是喜欢开夜车还是黎明即起?也许因为是同行,就像两个农人,我们不再注意何时下种何时收割,我们只是参观彼此的谷仓,捻一捻谷穗是否成熟……读迟子建的时候,我总是看到莹莹白雪、绿色的草莽和一星点儿扑朔迷离的殷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作家5 毕淑敏一、人物简介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二、代表作品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到《预约死亡》、《婚姻鞋》和此后的《红处方》《拯救乳房》等长篇小说,毕淑敏就以其作品沉重的主题、磅礴的气势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赢得了广大读者。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三、荣誉金榜毕淑敏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1.2013年10月20日,毕淑敏做客CCTV-1播出的《首席夜话》栏目,《放下,就幸福》。

2.2014年6月26日,知名作家毕淑敏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带着灵魂去旅行:在行走中感悟生命”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3.2014年11月23日,毕淑敏作客厦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2014全球通大讲堂,带来《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专题讲座,为现场观众破译青年时代的幸福密码。

四、社会评价1.毕淑敏,文坛的一只勤劳的蜜蜂;她是,从苍莽的昆仑山流出来的一股清泉;她是,一把一磨就利的剑;她是,文学天空闪闪发光的又是讨人喜欢的一颗星星。

——童庆炳2.毕淑敏的散文质朴真诚,诉说的是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

尽管她的笔下也有伤害、委屈、愤怒的负面情绪,但通篇读完,感到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还有许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们将我们麻痹了许久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恢复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

此刻,毕淑敏像一个最懂你的好朋友,在温柔的夜里与你对话,回忆经历中最美好的片段:它也许是一朵很小的旷野花,也许是一盏冬天的红灯笼,也许是苍茫的大漠暮色,琐碎而平凡,却能为你推开平淡,遇见生命的辽阔。

——荆墨评3.毕淑敏的散文创作在叙事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既得力于她独特而丰富的生活阅历,更得力于与生活阅历密切相联的思维特质。

和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毕淑敏称得上是阅历丰富。

藏北高原十一年的军旅生活、二十余年的内科医生、注册心理咨询师、文学硕士、作家、女儿、妻子、母亲、朋友、旅行者……独特而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角色,成为毕淑敏散文创作的宝贵资源,为毕淑敏的散文提供了多维度的叙事空间。

藏北高原刻骨铭心的往事、现实生活中平凡温馨的点点滴滴、心理医生的所见所闻都在毕淑敏散文里一一呈现。

女作家的真挚细腻,心理医生的睿智深刻,使毕淑敏善于选择解读人生的角度,也形成了其叙事散文独具慧眼的兴趣核心。

——中国作家网(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兰瓜毕淑敏①听说我要西行,所有朋友第一个反应都是:“你可以吃到白兰瓜了!”②北京的街头也常见到白兰瓜,并不白,像个磕碰过的篮球,也不甜,带有青草的气息。

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白兰瓜的仰慕希冀之情。

③兰州果真是白兰瓜的大本营,十步之内,必有瓜阵。

刀锋倾斜着刺入,浓郁的香气沿着刀柄湍湍流出,光闻着,就知道同北京街头的不同。

每人抢一块,吞进嘴里,像喝粥似的往下咽。

④向导笑眯眯地看着大家的贪婪,很为家乡的特产自豪。

有人言传了:“闹了半天,白兰瓜也不过如此嘛!真是空有其名!”向导的脸色难看了,忙解释:“今年雨水多……”平心而论,白兰瓜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闻着还可以,尝尝却不甜。

⑤一路西行,哪里都要款待白兰瓜。

刚开始还心想兰州的瓜不甜,别处的可能甜,然而总是失望,哪儿的白兰瓜都不甜。

后来就连尝的兴趣也没有了,除非渴极了,拿它顶水喝。

辜负了我的信任与渴望的白兰瓜啊!⑥“到嘉峪关就有好瓜吃了,那儿正在举办瓜节。

”向导为大家打气。

⑦只知道嘉峪关是长城的一端,不知道它还是瓜的盛市。

西北各省市的瓜,像陨石雨似的降落在小城,满载的瓜车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

前面一个急转弯,几个硕大的甜瓜被车甩了下来,摔碎的瓜的香气像烟雾塞满街道。

⑧瓜节隆重开幕了。

白兰瓜形状的氢气球飘浮在碧蓝的天空,远处是银箔似的祁连雪峰。

孩子们头上戴着白兰瓜形的帽子,街上的社火队打扮成瓜的模样……真是一个瓜的世界。

向导拈起一块尝尝,说:“怎么瓜节上的瓜也不甜?不要紧,到了安西,就能吃到好瓜了。

”⑨过安西时,正是午后沙漠上最热最寂寞的时光。

黑蓝色的柏油路蛇蜕似的蜿蜒着,天空中弥漫着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尘埃,仿佛一杯混浊的溶液。

太阳在空中发出幽蓝色的光,却丝毫不减其炙烤大地的威力。

铁壳面包车成了真正的面包炉。

我们关上车窗,是令人窒息的闷热,打开车窗,火焰般的漠风旋涡般地卷来。

口唇皲裂,眼球粗糙地在眼眶里转动,全身像烤鱼片似的干燥无力。

⑩突然,在大漠与公路相切的边缘,出现了一个木乃伊似的老人。

地上铺一块羊皮,上面孤零零地垛着一小堆瓜。

他出现得那样突兀,完全没有从小黑点到人形轮廓这样一个显示过程,仿佛被一只巨手眨眼间贴到苍黄的背景上。

⑪“瓜甜吗?”我们停下车,习惯地问。

老人慢吞吞地回答:“这里是安西呀!”因为别无选择,我们买了老汉的瓜。

老人树根一样的脸上没有表情。

极便宜的价钱。

⑫安西的白兰瓜外观上毫无特色,第一口抿到嘴里,竟然是咸的!过了片刻,才分辨出那其实不是咸,而是一种浓烈的甜。

甜到极处便是蜇人的痛,嘴角、舌尖都甜得麻酥酥的,仿佛被胶粘住了。

抓过瓜缘的手指间的汁水仿佛青蛙的蹼一样,撕扯不开。

手背上淌过的瓜汁,留下一道透明的痕迹,舔一舔,又是那种蜂蜜般的甜。

⑬真不知如此苦旱贫瘠的安西怎么孕育出如此甘甜多汁的白兰瓜。

⑭安西地处荒沙,日照极强,自古以来以瓜闻名天下,故称瓜州。

白兰瓜原籍美洲,移居中国后,由“蜜露”改名“白兰”,现在已成为甘肃特产。

它在安西扎下根来,比在老家长得还要好。

也许,白兰瓜要正名为“安西瓜”才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⑮我也想过,是否因为那天的极度干渴才使这沙漠之中的瓜显得格外甘甜。

后来遇到过几次同样的情形,才知道唯有安西的瓜无与伦比。

⑯想想这瓜,很有感触。

它原本来自大洋彼岸,却在这块古老贫瘠的土地上繁衍得如此昌盛。

它入乡随俗,褪去了娇滴滴的洋名字,也不计较人们以讹传讹地称它白兰瓜,寂寞然而顽强地在沙漠之中生长着,以自己甘饴如蜜的汁液濡润着焦渴的旅人。

⑰啊!瓜州的瓜啊!什么叫特产,什么叫真谛,它只限于窄小的区域。

好比一个石子丢入湖中,涟漪可以扩散得很远,但要找到石子,必须潜入那最初的所在。

蓝色太阳下的沙漠老人,教给我这个道理。

(有删改)1.第④到第⑧段写到向导,有哪些作用?【答案】①向导为家乡的瓜感到自豪,为后文写安西瓜的甜做铺垫,向导品尝白兰瓜觉得不甜,与后文安西白兰瓜的香甜形成反差;②通过向导的话,引出作者从兰州到嘉峪关的西行之路,推出故事发展,避免平铺直叙;③以不断进行宣传的向导反衬下文言语不多的沙漠老人。

【解析】本题考查次要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向导一直为家乡的特产自豪,表现为看大家争抢笑眯眯地,听大家觉得它空有其名急忙为它辩解,一直未对白兰瓜的好吃失去信心,为后文吃到安西白兰瓜做了铺垫;第④到第⑧段写一路上的白兰瓜包括瓜节的瓜都令人失望,而向导接连两次“到嘉峪关就有好瓜吃了”“到安西就有好瓜吃了”,既写出了作者的行进路线,又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和向导的竭力宣传然而瓜味太淡相较,安西的老人沉默寡言与瓜极甜形成对比,反衬出老人的形象和“特产真谛”的道理。

2.第⑨段描绘安西午后沙漠的环境,请分析其用意。

【答案】这段话描绘出安西的干燥炎热,为沙漠老人的出现做铺垫,凸显出白兰瓜和沙漠老人生存环境的恶劣,烘托出白兰瓜顽强的生命力。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第九段描写的是午后沙漠酷热难当的环境,为老人和安西白兰瓜的出场提供了环境,这环境十分恶劣,反衬出老人与白兰瓜顽强坚韧的生命力;而这里白兰瓜异于其他地方的甜蜜,更让作者领悟到“真谛”3.第⑫段对白兰瓜“浓烈的甜”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请加以赏析。

【答案】①通过描绘多种感觉来表现白兰瓜浓烈的甜,如味觉上,从咸到甜的变化,“舔一舔,蜂蜜般的甜”等;②触觉上,“蜇人的痛”、“嘴角、舌尖都甜得麻酥酥的”等,写出了浓烈的甜带来的多方面感受。

(也可以从比喻的角度赏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的鉴赏分析。

多感官综合描写,由“咸”到“浓烈的甜”,味觉的转变描写十分贴切;“痛”“麻酥酥的”“被胶粘住了”,触觉的描写更形象地写出汁水的浓稠与甜度,让人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比喻的运用,“被胶粘住了”“手指间的汁水仿佛青蛙的蹼一样”,十分形象地描写出白兰瓜汁水的浓稠与甜度。

4.第⑰段说“蓝色太阳下的沙漠老人,教给我这个道理”,请对这个道理进行评析。

【答案】①这个道理是,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会在流传过程中被误传,我们要深入事实,才能发现真理;②这个道理对认识当下社会现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很多事实,在流传中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如包装和宣传并不能改变事物本质;我们在认识社会现象时,应该深入原点,才能抓住事实真相。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蕴含的哲理的分析和评价。

首先要找出“这个道理”是什么道理;第十七段的前几句就是这个道理的阐述;从文章表层来看,“这个道理”指的是安西的特产白兰瓜(即“一个石子”),声名远播,其他地方的瓜也借了它的名声却没有它的甜蜜(即“涟漪扩散得很远”),让一直未尝到真正安西白兰瓜的作者对白兰瓜产生误解,直到到了安西,吃到真正的安西白兰瓜(找到石子,必须潜入那最初的所在),才知道它名不虚传;“这个道理”还可以适用于更广的范围,如“事实”“名言”“真理”等,它们在“涟漪扩散”的情形下可能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形象,导致人们产生误解;如果想要懂得“真谛”,就应该追根究底,找出它们原有的、真正的含义;这也告诫我们,道听途说的东西很多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不应该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应该回到事情“最初的所在”,抓住真相。

【点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让我们倾听毕淑敏我读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书写作业,其中有一篇是研究“倾听”。

刚开始我想,这还不容易啊,人有两耳,只要不是先天失聪,落草就能听见动静。

夜半时分,人睡着了,眼睛闭着,耳轮没有开关,一有月落乌啼,人就猛然惊醒,想不倾听都做不到。

再者,我做内科医生多年,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听病人倾倒满腔苦水,鼓膜都起茧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