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古代汉语题库(1)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大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选择题1.下列哪个词语在《论语》中的用法与现代用法差异最大? A. 君子 B.贤者 C. 士人 D. 儒生答案:C2.《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诗歌集,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诗经》的特点? A. 反映了商代社会的风尚和人民的生活 B. 描绘了周朝王室的荣耀和壮丽 C. 表达了战国时期诸侯的争斗和纷争 D. 记载了隋唐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发展答案:A3.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对于古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A.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 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文字统一 C.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D.清朝康熙时期的字典编纂答案:B阅读理解根据以下古代汉语文段回答问题:田中有禾,自旦至昧。
谁谓尔亡?自旦至昧。
昧者不明。
禾者何生?黍稷之类也。
谓黍稷之类也。
禾者既饱,黍稷既熟,独怀尔容。
谁谓尔雠,我乃大非。
尔雠我非,我生于斯。
4.上述文段中,“禾”和“黍稷”分别代表什么?答案:禾代表稻谷,黍稷代表小麦和谷子。
5.上述文段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答案:田地中有丰收的庄稼,人们感到欣慰和满足,但也有人对这种幸福产生了忧虑和嫉妒。
问答题1.古代汉语有什么独特的语法特点?答案: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包括:词序灵活,没有固定的语序规则;缺乏时态和语气的明确表示;重音唯词义;语言简练,以简洁和意象为特点。
2.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古代汉语的词汇更为古老和古朴,有一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鲜少出现;古代汉语的语法较为复杂,使用了大量的古语和文言词汇;发音方面,古代汉语的声调和音节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完成句子1.古代汉语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_______的内涵。
答案:经典著作2.古代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是语法的灵活性,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_______。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古代汉语(1)(专科必修)》2021 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专科必修)》2021 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1)(专科必修)》2021-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汉语(1)》(2022)到2022版期末问答一、填空(14分)汉代徐慎在《说文解字》中首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
在这六本书中。
这是关于构词法的;----,----这是关于使用语言的。
2.古今汉语的词义差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3.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
4.词类活用是指------------二、解释句中黑体宇【36分)(一)解释以下句子中粗体字的含义和当前含义(16分)5。
秦波说他与郑仁孟结盟。
6.人性怕风景,恨痕迹。
7.闻到策略中的葡萄酒后返回。
8.秦家有好女儿。
9.薛谭是谢秋凡。
10.丈夫爱他的小儿子吗?11.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二)解释以下句子中黑体字的含义,以及它们是使用原意、引申义还是借用义(10点)。
12 Liang Marco描述了肌肉和骨骼的外观。
13.我70岁了。
恐怕学习已经晚了。
14.天作之合。
它不是为姚明而存在,也不是为杰而死。
15.当国王生气时,他会保护女巫,并将诽谤囚禁起来。
16.从井里跳出来。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10分)17.庄公寤生,惊姜氏。
18.子墨子九距之。
19.借天地之义,对抗六气之争。
20.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15分)21.既来之,则安之。
22.在天空中想一想,它是由材料和牲畜构成的。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1)》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古代汉语(1)》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古代汉语(1)》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20分)1.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2.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主要区别是3.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是4.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二、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宇(30分)(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16分)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2.自始合,苟有I硷,余必下推车。
3.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
”4.薛谭乃谢求反。
5.姜氏何厌之有16.射其右j毙于车中。
7.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8.星队,木I,国人皆恐。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4分)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2.故不能推车而及。
3.亡羊补牢。
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5.天行有常。
6.邹忌惰八尺有余。
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语法现象(30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18分)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之日寤生。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影墙。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12分)1.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5.客何好?四、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请注意,本文以问卷形式呈现试题,并附上相应的答案。
)试题一:注音识字请根据注音,写出对应的字。
1.ㄍㄨㄟ答案:归2.ㄑㄋㄧㄊ答案:禽3.ㄕㄣ答案:神4.ㄊㄨ答案:兔5.ㄧㄝˇ答案:叶试题二:填空练习请根据句意,填入合适的词语。
1.杜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具有深邃的______。
答案:哲理2.《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______。
答案:作3.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韧______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答案:性4.古代汉语中的“士”是指有______的人,他们通常在文学、军事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答案:才能5.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形象生动的______,他有超强的武功和靈活的智慧。
答案:角色试题三:古文阅读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句子来补全篇章。
大厦之将倾,_____之舟中;病于_____,然有_____之毁心。
磨敝于_____,忠信之躯存。
盖将恐乎人知之哉!答案:千钧一发,腐朽,善疑者,百炼之铁,试题四:古文翻译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闻道,夕可死。
答案:早上听到真理,晚上也可痛痛快快地去死。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答案:不亲自经历登上高山,就无法体会到天空的高远。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不要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试题五:成语运用请根据句意,选出合适的成语填入句中。
1.他凭借着出色的才华一跃而_____,成为社会上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
答案:一飞冲天2.这位导演一直追求艺术的_____,在电影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答案:至高境界3.面对困难,他总是_____,充满信心地面对挑战。
答案:屹立不倒试题六:别字辨析请根据词语的意思,选出正确的汉字。
答案:靡2.混____答案:淆3.簇____答案:促4.灭____答案:蔑5.琐____答案:琢答案:试题一:1.归2.禽3.神4.兔5.叶1.哲理2.作3.性4.才能5.角色试题三:千钧一发,腐朽,善疑者,百炼之铁,试题四:1.早上听到真理,晚上也可痛痛快快地去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属于古代汉语的“六书”之一?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拟声答案:C2. 以下哪个朝代的汉语语法研究最为发达?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3. 以下哪项不属于古代汉语的句式特点?A. 主谓宾B. 定语后置C. 状语前置D. 宾语前置答案:C4. 《诗经》中,以下哪一项不是“赋”的表现手法?A. 比兴B. 拟人C. 夸张D. 对仗答案:C5. 以下哪项属于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A. 拟声B. 比喻C. 倒装D. 对仗答案:B6. 以下哪个字属于古代汉语的“六书”中的“会意”字?A. 日B. 月C. 明D. 星答案:C7.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副词?A. 之B. 也C. 焉D. 乎答案:C8. 以下哪个字是古代汉语中的助词?A. 之B. 也C. 焉D. 乎答案:B9.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连词?A. 之B. 而C. 焉D. 乎答案:B10. 以下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介词?A. 以B. 与C. 在D. 从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
答案:字典12.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许慎13. 古代汉语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______、形声、转注、假借。
答案:会意14. 《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答案:风、雅、颂15. 古代汉语中的“四声”包括:平声、上声、______、______。
答案:去声、入声16.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司马迁17. 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指______。
答案: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状态18.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是指______。
答案:动词表示主语的心理活动或感情19. 古代汉语中的“被字句”是指______。
答案:以“被”为标志的被动句20. 古代汉语中的“为字句”是指______。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第一部词典、第一部训诂专著,对后代的训诂学起到了开创作用,雅学
由此兴起,这部著作是。
《尔雅》
2.史记三家注:宋•裴駰的、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
义》叫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3.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楚辞集注》
4.晋代的郭璞的《尔雅注》与宋代邢昺的《尔雅疏》合为。
《尔雅注疏》
5.现在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
《楚辞章句》
6. 校勘学上常用的术语:“ ”专指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脱文
7. 校勘学上常用的术语:“ ”用来指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衍文
8.《孟子章句》的作者是。
赵歧
9.不仅注释原文,同时也解释注文的注释方式叫。
疏
10.的意思是离章辨句,分析章节句读。
章句
11. 在《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
诗故训传》,东汉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郑玄
12. 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 ”;在句中停顿处字
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 ”。
读
13. 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 ”;在句中停顿处字
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句
14. 古书注释在魏晋音韵学兴起后出现了一种新的注释形式,叫,较有代表性的
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音义类
15. 两汉重视古文经学,注重语言文字和名物方面的考释,注文简明朴实,形成
经学史上著名的。
朴学
16. 古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直译和。
意译
17. 古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和意译。
直译
18. 近代翻译家在总结外文翻译经验时提出“信”、“达”、“雅”三点要求。
这三点要
求,也完全适用于古文翻译。
严复
19. 近代翻译家严复在总结外文翻译经验时提出“信”、“达”、“ ”三点要求。
这三点
要求,也完全适用于古文翻译。
雅
20. 近代翻译家严复在总结外文翻译经验时提出“ ”、“达”、“雅”三点要求。
这三点
要求,也完全适用于古文翻译。
信
21. 近代翻译家严复在总结外文翻译经验时提出“信”、“ ”、“雅”三点要求。
这三点
要求,也完全适用于古文翻译。
达
22. 《尔雅》是晋_____注,宋邢昺疏。
郭璞
23. 《春秋左传》是晋_______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杜预
24. 一部重要的古代作品,注解的人常常很多,后来就有人把各家的注选集在一
起,再加上自己的注解,成为集注或集解,如何晏注《》,就是此类著作。
《论语集解》
25. 《十三经注疏》中《尔雅》是晋·郭璞注,宋代的疏。
邢昺
26. 《十三经注疏》中《周易》是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代的正义。
孔颖达
27. 汉代著名的注解家有毛亨、_____、马融、郑玄。
孔安国
28. 汉代著名的注解家有______、孔安国、马融、郑玄。
毛亨
29. 汉代著名的注解家有毛亭、孔安国、马融、_____。
郑玄
30. 注解古书的工作开始于_______时代。
汉代
31. “ ”、“析言”两个训诂术语主要用来解释注明被释字的读音。
浑言
32. “ ”、“读如”主要用来注明解释同义词之间的异同。
读若
33. 《后汉书》:“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句中的“其实”应释为。
它的实际情况
34. 《晏子使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句中的“其实”应释为。
它的果实
35. “貌”、“之貌”两个训诂术语的作用是常用来解释表示性状的形容词或副词,可
以译作。
……的样子
36. 郭璞《尔雅注》给训诂下的定义是:“此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
方俗之殊语
37. 汉代的训诂学成就,其突出表现是确立了训诂的两种基本体式,即随文释义
的体和通释语义的专著体。
传注
38. 《说文解字》:“元,始也。
”所用的训诂方法是。
义训
39.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私),背私谓之公。
”
所用的训诂方法是。
形训
40. 《说文·十二上》:“户,护也,半门曰户。
”使用的训诂方法是和形训。
声训
41. 《周易·讼卦》释文:“讼,争也,言之于公也。
”运用的训诂方法是。
形训
42. 清人戴震、段玉裁主张,凡是可以的字都是转注字。
互训
43.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作者是西汉的扬雄。
方言
44. 我国的第一部语源学著作是东汉人著的《释名》。
刘熙
45. 南北朝时期的训诂,以的成就最大,他著有《尔雅注》、《方言注》和《三苍
解诂》。
郭璞
46. 《诗经》是赋的远源,是赋的近源。
《楚辞》
47. 元代地方区划分为四级。
省、路、府(州)、县
48. 唐太宗贞观年间,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唐玄宗开元年间,把全国划分为十五
道。
从而形成三级制。
道、州、县
49. 汉武帝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形成三级制。
州、郡、县
50.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天下分为两级地方组织。
郡、县
51. 清代实行双轨制的中央辅政制。
内阁与军机处
52. 隋唐时的六部,指、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
53. 隋唐时的三省名称为、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
54. 秦朝和西汉初期以为三公。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55. 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诗经》
56. 西周时的三公指,另一种说法是太师、太傅、太保。
司徒、司马、司空
57. 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散文、和骈体文。
韵
文
58. 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韵文和骈体文。
散
文
59. 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散文、韵文和。
骈体
文
60. 古代文体分类标准有三个,它们是语言形式、和功用。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