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消化道出血

合集下载

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

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
导管常见并 发 症 观 察 与护 理 [J].护 理实 践 与研 究 ,2011。8 (21):40-41. [7] 王丽芬 ,马湘云.住院患者 健康教育 的实施及质量管理 [J].护 理实践与研究 ,2007,4(7):31—32. [8] 毕月红 ,王欣然 ,韩斌如.ICU压疮高危病人 的预 防[J].护理研 究 ,2010,24(4C):1086—1088.
断加深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三级 预防体 系”在 临床工作 中已深人人心 ,与之相伴 的是抗 血栓药 物 的广 泛应用 … 。抗 血栓药物 阿司匹林可 以使 血小板 聚集 被抑制 ,预 防血栓的形 成 ,使梗 死的几率 降低 34% ,脑卒 中降低 25% -2 J,同时也增加 了消化道 出血 的风险 ,因此减少 出血 事件成 为进一 步提高治 疗结果 的主要 目标。 目前临床上阿司匹林并发上消化道 出血 的报道较多 ,而对药物 引起上消化道 出血 的预防、护理及健康 教育报道较少 。近年来 ,我科积极推行优 质护理 ,采取 了心理 干预 、引导遵 医行为 、排便指 导等 护理干 预措施 ,旨在 降低 阿 司 匹林致上消化道 出血 患者再 出血发生 率 ,提高 出院患者对 医院护理 的满意度 ,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0年 9月 一2011年 9月因 口服阿司 匹林致上消化道 出血住 院患 者 86例 ,男 7O例 ,女 16例 。年 龄 56-78岁 ,平均 (64±5.6)岁 。所 有入选 患者均符 合上 消
(收稿 日期 :2012—11—06) (本文编辑 崔兰英 )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 学分会肝衰竭 与人工肝学组 .非生物型人工 肝支持系统治疗肝 衰竭指南 (2009年 版)[J].国际流行病学杂 志 ,2009,36(6):365—369.

联合应用达肝素钠、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1例

联合应用达肝素钠、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1例

联合应用达肝素钠、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男、68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头晕1天于2009年12月3日入院。

患者既往有脑梗塞病史5年,慢性胃炎、高血压10年,平时服用阿司匹林、硝本地平、血塞通等药。

体检:体温36.6℃,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90mmHg。

神志清晰,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

两肺呼吸清晰,心率74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心尖部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腹部无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言语欠流利,左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左巴宾斯基征〔+〕。

血常规血红蛋白134g/L,红细胞5.5×1012/L,白细胞10.8×109/L,血小板214×109/L,头颅MRI提示右基底节区梗塞。

凝血全套正常。

入院后予达肝素钠﹙瑞典法玛西亚普强公司﹚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阿司匹林片100㎎,每日一次,血塞通0.4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12小时后,患者出现解柏油样便约350ml。

血压90/60mmHg.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3.8×1012/L,白细胞13.1×109/L,血小板119×109/L。

考虑消化道出血,估计与抗凝治疗有关,立即停用阿司匹林、达肝素钠,嘱禁食,给予吸氧,静脉补液,静注奥美拉唑,静脉泵入生长抑素,口服凝血酶。

在口服凝血酶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暗红色血液,约500ml。

立即测血压75/5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给与心电监护,口服云南白药、去甲肾上腺素等药,静脉滴注血凝酶2U,并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2U及补液。

第二日大便2次,均为柏油样便,约400ml,血压波动于90~100/55~70mmHg,心率112次/分,血氧饱和度99%。

继续扩容,补充血容量,输红细胞等。

4天后,患者消化道出血逐渐停止,大便潜血[-],继续观察。

冠心病患者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分析

冠心病患者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分析

2020年7月 第13期临床用药论坛冠心病患者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分析黄燕华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 海门 2261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及风险因素分析。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70例,所有患者均服用了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对患者服药后上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1)7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服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占比为28.57%(20/70)。

(2)服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普遍服药剂量超过300mg,年龄大于65岁,部分患者存在消化道疾病病史。

结论: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导致消化道出血概率较高,占28.57%,且与患者的年龄、用药剂量、用药时长、合并消化道疾病、是否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等相关,与患者的性别无关。

【关键词】冠心病;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3-0089-02冠心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阿司匹林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见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对防止血栓作用极大,相关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患者消化道会造成影响,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为了研究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消化道出血情况[1]。

我院对70名冠心病服药患者进行了实验分析,统计70例患者服药后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具体描述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70例,包括男性40人,年龄分布在55~92岁;女性30人,年龄分布在67~93岁,其中有46人具有消化道疾病病史。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生产公司: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定期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并进行记录,根据患者服药后身体变化进行后续治疗,若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处理。

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损伤,要重视!

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损伤,要重视!

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损伤,要重视!但要注意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尿酸增高、药物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抑制凝血功能、性功能减退等。

最大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损伤和出血,尤其是消化道大出血不容忽视,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和减少消化道损伤发生。

下面主要讲讲阿司匹林对胃、十二指肠的损伤及预防。

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损伤机制阿司匹林,服药3、4天后胃粘膜即可发生损伤,3个月时达高峰。

服药12个月内为消化道损伤的多发阶段,12个月后消化道损伤发生率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阿司匹林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75~100 mg/d,但小剂量阿司匹林仍可导致消化道损伤。

阿司匹林可直接刺激、损伤胃粘膜,但更主要的是阿司匹林口服吸收后可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胃粘膜血流量、粘液、碳酸氢盐合成分泌减少,胃粘膜保护作用削弱。

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虽然减少了其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但它吸收入血后经过全身作用依然会导致胃粘膜保护屏障受损,因此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一样会对胃粘膜造成伤害。

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损伤的表现服用阿司匹林后,胃粘膜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甚至出血、穿孔。

患者或多或少有反酸烧心、恶心、食欲差、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

阿司匹林所致溃疡,多为无痛性,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更多见,易发生出血及穿孔。

据研究,不同剂型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无明显差异。

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年龄≥65岁■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如氯吡格雷)■联合抗凝治疗(如华法林)■联合使用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损伤的初期症状易被忽视,故一旦出血危险较高,对于有用药史的患者,不应忽视任何症状及体征变化。

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损伤风险随患者年龄和药物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加,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联合用药也增加其危险性。

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心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分析患者临床材料,找出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汇总。

结果:统计数据发现,70岁以上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概率大于70岁以下,差异显著(P<0.05);药物使用超出3个月以上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联合用药治疗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概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出血与患者年龄、用药时间和使用方式相关,因此对心血管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要积极进行干预。

【关键词】心血管;阿司匹林肠溶片;上消化道出血;研究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多由于吸烟、糖脂代谢异常、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年龄(50岁以上或绝经后女性)、遗传、环境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引起心脏及大脑出现一系列缺血性或出血性的疾病【1】。

其中常见的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及脑血管意外(梗死、出血)等。

对于心血管病人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就是常见的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础药物,使用人数众多。

但是药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对患者有利的防治作用,又有对患者不利的不良反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药物治疗的关键。

无不良反应的药物是没有的,获益>风险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采用有效方式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就具体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心血管病患者,现将具体情况进行汇总: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心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人,女性患者56人,患者年龄46-86岁,患者平均年龄(67.62±2.34)岁,患者平均病程(7.5±0.5)年,所选患者均存在心血管疾病,本次实验研究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和治疗。

阿司匹林的见不良反应有那些

阿司匹林的见不良反应有那些

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那些?不良反应比较公认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剂量有关,如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可导致胃黏膜损害、头痛、耳鸣及听力下降等;一类是与剂量不相关,如过敏等。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中最常见为胃肠道刺激症状和轻度胃肠道出血。

阿司匹林引起轻度胃肠道出血与剂量相关,一项综合了5 1项临床试验包括338 191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100 mg/d以下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为1.1%,100~325 mg/d为2·4%,325 mg/d以上为2.5%(Am J Hemat。

1.2004,75:40—47)。

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与质子泵抑制药合用或肠溶剂型来处理,而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后果无论对家庭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严重的。

当患者原有消化道溃疡或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液病、肝病、尿毒症或并用其他抗血栓药物及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时,不论什么剂量的阿司匹林或者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均可引起原有病损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有何不同?作为迄今为止唯一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直接比较的CAPRIE研究(Lancet,1996,348:1329—1339) 显示,325 mg/d阿司匹林和75 mg/d氯吡格雷相比,总不良反应无差异;出血并发症亦无差异,进一步亚组分析虽然阿司匹林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略高,但二者差异很小。

而严重皮疹和腹泻在氯吡格雷组较多见,二者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和溃疡出血的机制不同。

阿司匹林机制:阿司匹林和其他NSAIDs类一样,其对胃肠道的损伤是药物对黏膜的直接局部刺激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系统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组织前列腺素的合成主、要有两条途径:即环氧化酶1(cox一1)和环氧化酶2(cox一2)遂径。

其中,COX一1途径是生理前列腺素合成的主要途径;由此途径合成的前列腺素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的调节,如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维持肾脏灌注和血小板的活性等。

而cox一2途径则不同,多由炎性刺激诱导,由此合成的前列腺素与炎症、疼痛和发热等病理过程相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栓等症状。

然而,长期或滥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危害。

1. 胃肠道问题: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问题。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增加胃酸分泌。

长期大量用药或超过建议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2. 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阿司匹林及类似药物过敏,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有哮喘和鼻窦炎症状的人患过敏性鼻炎时,使用阿司匹林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3. 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造成出血风险的增加。

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情况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用药剂量只需低剂量,但即使是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使用也可增加出血的风险。

4. 肝肾功能受损: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损害肝肾功能,特别是在老年人和存在肝肾疾病的患者中。

5. 儿童使用风险:阿司匹林与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Reye综合症相关。

Reye综合症主要影响肝脏和大脑,并在儿童发烧时与阿司匹林使用有关。

因此,12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注意:以上只是阿司匹林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和危害,具体情况还需依据个体的健康状况、用药剂量和疾病风险来评估。

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220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分析

220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分析
邓 丽君 [ 中图分类号] 5 3 2 R 7 . [ 文献标 识码] A [ O ]0 3 6 /. s.0 19 5 .0 2 0 . 1 D I 1 .99 ji n 10 -探讨服用 阿司匹林抗血小 板凝 集患者消化道出血 的发病率和相关 危险 因素 ,
z ou. on z u 4 51 h Y g ho 2 00. na Chi
[ b tat 0bet e T netaeteicdnert, s at so gs o tsnl G ) A s c] r jci s o i sgt h niec a r kfc r f at i et a ( I v v i ei o rn i
b e d n a d d tr n e s o ttr n o g tr u c me ft e p t n s M eh d A tt 1o 2 le i g. n e emi e t h r. r a d l n .e o t o so ai t. h ea m h e to s oa f2 0 p t n s w r e r i d; 1 p t n swee r a mi e o l e i g a d 1 9 p t n s w t o tG le ig ai t e e r c u t 2 ai t r e d t d f rGIb e dn n 9 ai t i u I be d n e e e t e h w r o tos T e b s l e c i ia h r ce it sb t e n t i r u swee c mp r d b sn - s e e a c n l. h a ei l c e a a trs e ew e h s2 g o p r o a e y u ig tt t s r n n l i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阿司匹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消化道损伤
阿司匹林对消化道黏膜有直接剌激作用,可引起上腹部不 适、消化不良、厌食、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服 用时可引起糜烂性胃炎、溃疡或消化道出血、穿孔。
出血症状包括:呕出鲜红血(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呈暗 红色(上消化道出血减缓或停止)以及黑便等。
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心 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脏性死亡与全因死亡率。但长期服 可导致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因此,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5、筛查与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根除幽 门螺杆菌可降低溃疡和出血的复发。建议在长期抗血小 板治疗前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根除。
6、评估监测老年人胃黏膜
老年人胃粘膜对损害因素的适应能力减退更易引起胃粘 膜损伤,尤应加强评估和监测。
7、重视服药者的病史
对过去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者,尤其是过去服用非甾 体抗炎药或阿司匹林时曾发生过类似病史者,这些患者 属服用阿司匹林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应慎用和 禁用。
谢谢!
阿司匹林抗血栓,
如何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 现多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一、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
是最早被应用于抗栓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已经被确立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及冠心病二期预防
定期随访与监测
尤其在用药最初 12 个月内,重点是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每 1~3 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如出现上腹不 适、血便、黑便或身体其它部位出血,请及时就诊。
告知病史
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需告知 医生,慎用或合用。
避免饮酒
乙醇可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害作用,患者应避 免饮酒。
三、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1、避免与其他抗血栓药或致消化性溃疡 药合用
① 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② 华法林等抗凝药; ③ 氯吡格雷(波立维)等抗血小板药物; ④糖皮质激素; ⑤维生素B1(维生素 B1 可促进阿司匹林分解)。
2、预防性服用抑酸药物
可预防性服用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 首选、疗效优于H2受体拮抗剂
H2 受体拮抗剂
不能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
3、选用合适的阿司匹林剂型
目前在临床上对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 血管病,均应用肠溶衣型或缓释型阿司匹林,这样可减低 对胃粘膜的局部直接损伤作用。
4、使用“最佳”剂量
有充分的证据显示,阿司匹林较低剂量 (75~325 mg/d) 与较高剂量 (500~1500 mg/d) 相比,抗栓效果相似,但 是较少引起副作用。因此,阿司匹林 75~150 mg/d 的剂 量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长期预防符合“疗效 最大,毒性最小”的原则。
8、服药前和服药期间进行检查
在用药前最好先查血,如红细胞、血小板、出凝血时 间,期间如患者有上腹不适,应及时检查,或停药。
四、药师建议
阿司匹林肠溶片应空腹服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外有一层耐酸的包衣,能保护它通过胃 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空腹服用时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 快速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以减少胃肠道不 良反应。
的经典用药。 任何原因导致的血管内皮的轻微损伤,都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胶原 蛋白交联,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冠心病、心梗、脑中风等动脉 粥样硬化性疾病。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A2的合成达 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近年来,尽管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不断涌现,但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础地位仍无法动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