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内容-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浅谈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浅谈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浅谈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王淑丽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0(014)034
【摘要】@@ 阿司匹林曾经仅被当作一种解热镇痛药,直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价格低廉,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急性期应用,特别是在一级预防方面,可使心血管事件降低20%.现就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浅谈如下.【总页数】2页(P1139-1140)
【作者】王淑丽
【作者单位】洮南市医院,吉林,洮南,137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第十四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第五次中—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通知(第一轮) [J],
2.第十四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第五次中—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通知(第一轮) [J],
3.第十四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第五次中-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通知(第一轮) [J],
4.第十四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第五次中--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通知(第一轮) [J],
5.第十四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第五次中-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通知(第一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规范使用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规范使用

L…
~ … 一
Jun l fC iaPecit nDrg21. ()『 o ra hn rsr i u 02 02 o po 1
益 ,规范合 理使用 小剂量 阿司 匹林非常 关键 。 现 将 阿 司 匹 林 在 临床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中 的 规 范 应
用分析如下。
上 ;② 具 有 靶 器 官 损 害 , 包 括 血 浆 肌 酐 中度 增
高 ;③ 糖 尿病 。 () 有 2 糖 尿 病 , 0 a 2患 型 4 以上 , 同 时有 心 血 管
栓作 用。
主 要 时段 , 因此 睡前 服 用 阿 司 匹林 疗 效最 佳 。此 外 ,对 于 高质 量 的肠 溶 剂 型 阿 司 匹林 ,空腹 服 用 也 有利 于 提 高药 物 的 生物 利用 度 。
4 注意选择 “ 理想”的剂 型
阿 司 匹林 有 普 通 片和 肠 溶 片2 剂 型 。普 通 种 片在 胃 内 即溶解 ,而 肠 溶 片只 在 碱 性肠 液 中缓慢 释放 并吸 收 。因此 选 择 高质 量 的肠 溶剂 型可 确保 药 物 在 胃 内 完 全 不 溶 解 , 在 肠 内 精 确 、 缓 慢 释 放 ,提 高 耐 受性 ,从 而保 护 胃黏 膜 ,最 大 限度 降
刊 上 的 这 项 研 究 称 , 该 研 究 结 果 是 通 过 1 年 0
的 重 要 I 床 试 验 , 以 及 对 1 个 国 家 的 2 3 名 l 盘 1 5 O 病 患进 行 跟 踪 研 究 后 得 出的 。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服 用 华 法 林 的 患 者 每 年 死亡 、卒 中和 脑 内 出血 的综 合 风 险 为 7 4 % . , 7 而服 用 阿 司 匹林 的 患者 则 为 7 9 % . ,这 两 个数 3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心 脑血管疾病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心  脑血管疾病

糖尿 患 者 群 也 是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高 危 人 群 , 诊 的糖 尿 初 病 患 者 23存 在 血 脂 异 常 ,/ / 12存 在 心 血 管 病 , / 13存 在 高
外 周 血 管病 、 尿 病 合 并 心 血 管病 患者 , 及 部 分 心 房 颤 动 糖 以 和 部 分瓣 膜 置换 术 后 的患 者 ; C ② VD血 栓 高 危 患 者 如 急 性 冠 状 动 脉综 合 征 ( C ) 者 , 须 应 用 阿 司 匹 林 + 氯 吡 格 A S患 必
阿 司 匹 林 1 0mg d 氯 吡 格 雷 7 / , 吡 格 雷 与 阿 司 匹 0 / , 5mg d 氯
素 明显 增 高 。 同时 也 发 现 2型 糖 尿 病 合 并 心 血 管疾 病患 者 有 体 内血 栓 素 过 度 合 成 现 象 l 。所 以 , 床 应 用 阿 司 匹 林 4 ] 临 通 过 阻断 环 氧 合 酶 进 而 抑 制 血 小 板 合 成 血 栓 素 , 而 抑 制 从 血小板聚集 , 防止 血 栓 形 成 , 著 降低 心 肌 梗 死 、 梗 死 等 显 脑
上高 血 压 患者 , 只要 无 禁 忌 证 且 血 压 控 制 满 意 , 大 部 分 男 绝 性应 使用 阿 司匹林 , 女性 适 用 比例 则 略 低 于男 性 。需 要 指 而
出 的是 高血 压 患 者 合 并 其 他 危 险 因素 的 比 例 较 高 , 吸 烟 、 如
体 质 量 指数 ( MI> 2 、 血 脂 等 的 比 例 均 分 别 在 3 以 B ) 4高 o
1 规 范 应 用 阿 司 匹 林 的 含义 包 括 在 所 有 适 应 证 的人 群 积 极 应 用 阿 司 匹 林 , 用 临 采

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

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

【分享】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2005 中国专家共识(节选)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2005 中国专家共识(节选)2005年11月22日,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心血管专家组成的共识专家组集中讨论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急性期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制定出2005阿司匹林中国专家共识,以规范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

本报刊登专家共识的部分内容,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建议建议下列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75~100 mg/d)进行一级预防:1.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满意(<150/90 mmHg),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年龄在50岁以上。

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

③糖尿病。

2. 患有2型糖尿病,40岁以上,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②吸烟。

③高血压。

④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

⑤白蛋白尿。

⑥血脂异常。

3. 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①血脂紊乱。

②吸烟。

③肥胖。

④≥50岁。

⑤早发CVD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

(二)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建议1.适合于阿司匹林单药应用的情况(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75~150 mg/d),长期应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75 mg/d作为替代治疗。

(2)既往心肌梗死史(ST段抬高和不抬高的AMI后):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75~150 mg/d)长期服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75 mg/d作为替代治疗。

(3)冠状动脉搭桥术:建议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术后24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75~150 mg/d),长期应用。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南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南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南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会( 一 ) 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建议建议下列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 (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1. 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满意 (<150/90 mmHg), 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年龄在 50 岁以上。

②具有靶器官损害 , 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

③糖尿病。

2. 患有 2 型糖尿病 ,40 岁以上 , 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②吸烟。

③高血压。

④超重与肥胖 , 尤其腹型肥胖。

⑤白蛋白尿。

⑥血脂异常。

3. 10 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 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 :①血脂紊乱。

②吸烟。

③肥胖。

④≥50 岁。

⑤早发 CVD 家族史 ( 男 <55 岁、女 <65 岁发病史 ) 。

( 二 ) 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建议1. 适合于阿司匹林单药应用的情况(1)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长期应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 建议选用氯吡格雷 75 mg/d 作为替代治疗。

(2) 既往心肌梗死史 (ST 段抬高和不抬高的 AMI 后 ):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长期服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 建议选用氯吡格雷 75 mg/d 作为替代治疗。

(3) 冠状动脉搭桥术 : 建议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 , 术后 24 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长期应用。

(4) 外周血管疾病 : 慢性肢体缺血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 , 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 可选用氯吡格雷 75 mg/d 替代治疗。

上医医未病之病述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级预防.pdf

上医医未病之病述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级预防.pdf

盈利模式决定交易成败大多数资料认为,盈利模式是指对一些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分析,归纳总结出该盈利模式所包含的内容、应满足的条件等方面,但至今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交易市场中,由于存在盈利和亏损两种可能,所以,损失率和挽回损失率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投资成败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投资理念中,人们普遍认为,心态+资金管理+技术=成功。

但是,这只是一个感性的认知,仅仅告诉了人们成功的三大基本要素,并没有深入分析它们三者的关系,也没有进行量化的说明。

要深入理解这一成功公式,我们需要借助损失率这一概念进行说明。

损失率,在保险市场中指的是保险公司某一业务年度或一定时期内赔款支出总数与同期保费收入总数的比率。

而在投资市场中,则是指投资主体某一年或某一定时期内同期损失与总投入的比率。

下面将从损失率的角度来分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一下损失率和挽回损失率之间的关系。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挽回损失率=AMT损失/剩余金额=损失率*期初金额/剩余金额,损失率和挽回损失率成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意味着,在资产管理中,也尽量降低资产的损耗,降低损失率和挽回损失率,提升资产收益。

在投资市场中,很多交易者学了很多的技术分析、基本分析,大多数交易者都追求预测之术,也就是希望能掌握百发百中的交易胜率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很多顶级交易大师和投资大师,恰恰全都对预测之术不感冒,而是更加专注于损益比方面的研究。

下面介绍一下成功率与损益比之间的关系。

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前提下,损益比如何设置才能保证该账户的盈利。

损益比指的是损失和收益之间的比例,而成功率指的是交易成功的次数占总交易次数的比例,两者关系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成功率的提升,损益比在逐渐降低,也就是说,投资者在追求高成功率的时候,其盈亏比是在降低的,也即亏损的比例是逐步放大的。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降低亏损比想尽办法提升成功率更加有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损失率和挽回损失率的关系告诉我们:当账户亏损的资金额度越大时,挽回的损失率就越大,所以开仓的时候要耐心等待行情明朗的时候再入场,避免主观交易、频繁交易给账户带来损失,看住亏的才是赚。

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 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 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第二篇汇总分析纳入 15 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 165502 例患者,平均 随访 (6.44±2.04)年 。这篇文献是迄今为止对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疗效的最大样本和最全面的考查。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用于 一级预防能显著降低非 致死性缺血事件,同时显著增加非致死性出血 事件。
进一步分析显示,在随访时间≥ 5 年的人群中,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全因 死亡率(-5%,P=0.032);在预期 10 年 ASCVD 风险≥ 7.5% 的人群 中,心血管病死 亡率有降低倾向(-8%,P=0.06)。
2016 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复习11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试验,结论是在10年 ASCVD风险≥10% 的50~69岁成人中,使用阿司匹林有中等程 度获益,且获益程度超过出血风险。因此USPSTF 推荐10年 ASCVD风险≥10%、出血风险不增加、预期寿命至少10年,且 本人愿意服用阿司匹林至少10年的50~69岁成人使用阿司匹林进 行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
mmol/L。
在欧美国家,近年来由于降压、戒烟和使用他 汀类药物等其他一级预防措施的广泛应用,阿 司匹林一级预防的获益-风险比已经较过去下 降。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提出: 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大出血风险,故不推荐用 于无ASCVD的人群(Ⅲ, B)。
这些汇总分析的作者以及点评专家均指出, 近年来其他预防措施的完 善导致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净获益较前降低,因此需要根据现有证据 调整决策 -分析模型,才能准确有效地筛查出使用阿司匹林获益大于 风险的一级预防对象。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CC/AHA) 2019版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同样认为:阿司匹林不 宜常规用于ASCVD一级预防,否则难有净获益。然而, 适当使用阿司匹林仍然是ASCVD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之一,具体推荐内容有3条: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辅导材料 抗血栓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辅导材料 抗血栓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抗血栓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牟燕血栓性疾病涉及临床许多学科,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性,尤其心血管血栓栓塞所致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抗血栓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和溶栓药。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主要应用于预防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溶栓药用于血栓的溶解。

第一部分临床常用抗血栓药物的概述一、抗血小板药物目前的抗血小板药物从不同的环节干扰了血小板的活化或聚集,从而显著减少临床血栓事件。

心血管专业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下列几种:(一)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为环氧酶抑制剂,它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处于基石地位。

即阿司匹林是拥有最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最广的适应症和最佳成本效益比的抗血小板药物。

1.作用机制细胞中的花生四烯酸(AA)以磷脂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中。

多种刺激因素可激活磷脂酶A,使AA从膜磷脂中释放出来。

游离的AA在环氧酶(COX)的作用下转变成前列腺素G2(PGG2)和前列腺素H2(PGH2)。

COX在体内有两种同工酶:COX-1与COX-2,两者都作用于AA,产生相同的代谢产物PGG2和PGH2。

COX-1是建构酶,正常生理情况下即存在,主要介导生理性前列腺素类物质形成。

COX-2是诱导酶,在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大量生成,主要存在于炎症部位,促使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可引起炎症反应、发热和疼痛。

血小板内有血栓素A2(TXA2)合成酶,可将COX的代谢产物PGH2转变为TXA2,有强烈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含有前列环素(PGI2)合成酶,能将COX的代谢产物PGH2转变为PGI2,它是至今发现的活性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能抑制ADP、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血小板产生TXA2与内皮细胞产生PGI2之间的动态平衡是机体调控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

阿司匹林可使COX多肽链529位丝氨酸位点乙酰化,从而阻断催化位点与底物的结合,导致COX永久失活,血小板生成TXA2受到抑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内容-专家共识(一)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建议
建议下列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75~100 mg/d)进行一级预防:
1.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满意(<150/90 mmHg),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年龄在50岁以上。

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

③糖尿病。

2. 患有2型糖尿病,40岁以上,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②吸烟。

③高血压。

④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

⑤白蛋白尿。

⑥血脂异常。

3. 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
①血脂紊乱。

②吸烟。

③肥胖。

④≥50岁。

⑤早发CVD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

(二)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建议
1.适合于阿司匹林单药应用的情况
(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75~150 mg/d),长期应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75 mg/d作为替代治疗。

(2)既往心肌梗死史(ST段抬高和不抬高的AMI后):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75~150 mg/d)长期服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75 mg/d作为替代治疗。

(3)冠状动脉搭桥术:建议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术后24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75~150 mg/d),长期应用。

(4)外周血管疾病:慢性肢体缺血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75~150 mg/d)。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选用氯吡格雷75 mg/d替代治疗。

(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建议常规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75~100 mg/d)。

(6)心房颤动:建议阿司匹林300 mg/d,用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中低危患者或不宜应用华法林的高危患者。

(7)瓣膜置换术后:所有置入机械瓣膜者,均应华法林治疗,推荐INR目标值为2.5(2.0~3.0),对同时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左房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建议同时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瓣膜置换术患者必须停用华法林时,建议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阿司匹林75~100 mg/d治疗。

2.阿司匹林需要与其他抗血小板药联合应用的情况
(1)ST段抬高的AMI
不论是否接受PCI治疗,均建议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初始剂量150~300 mg/d,1~7天后100 mg/d(75~150 mg/d)长期应用。

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然后75 mg/d。

对非介入患者氯吡格雷至少服用一个月,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对行介入治疗患者,建议氯吡格雷75 mg/d继续应用9~12个月。

围术期必要时加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静滴。

(2)非ST段抬高的AMI
不论是否行介入治疗,均应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初始剂量150~300 mg/d,1~7天后100 mg/d(75~150 mg/d)长期应用。

氯吡格雷300 mg/d负荷量,继之75 mg/d,建议服用9~12月;对行介入治疗者,必要时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静滴。

(3)择期PCI
建议阿司匹林口服100~300 mg/d预处理2~3 d,;若拟行支架置入术时,术前6~24小时加用氯吡格雷300 mg;术后阿司匹林100~300 mg/d继续长期服用;同时加用氯吡格雷75 mg/d,置入裸金属支架者至少1个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者至少6个月。

小结
●建议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治疗获益/风险比良好的所有临床情况。

●现有证据支持阿司匹林长期治疗以预防中、高危患者(如冠心病10年危险≥10%)和已有血管事件病史的患者发生严重血管事件。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论ST段是否抬高,均建议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在需要即刻获得抗栓疗效的临床情况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缺血性卒中)需要给予150~300 mg的负荷量以确保迅速彻底地抑制血栓烷A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

●建议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100 mg/d(75~150 mg/d)。

●对合并胃肠道副作用的患者可以合并使用胃粘膜保护剂或者质子泵抑制剂。

●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和诊断方法,尚无测定患者血小板功能以评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建议。

●当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需要长期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COX-2抑制剂)时,应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对心血管的影响。

●阿司匹林价格低,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应当进一步加大宣传,在有适应证的人群中尽快提高应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