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作文导写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作文导写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作文导写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作文导写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盐铁论》)

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③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④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名言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四句名言组成。首先,要理解名言内涵:第①句。解读:出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知”通“智”。聪明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法则。注意“变”与“制”仍是倾向有为,比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相对比“与世浮沉”“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更积极。此句强调了“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张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明智变通,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地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做出适当调整,反对因循守旧,讲究因时因世而为。第②句。解读:出自《论语》: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意思是: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也可以看到孔子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此句强调一种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勇毅精神。

第③句。解读:摘自《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意思是:既然知道不可改变,那就顺其自然发展,甘心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理解此句,应联系庄子的思想:摒弃“人为”,崇尚“自然”,顺从天道,“清静无为”。认为天道会有公正的结果,反对个人对事理的刻意改变,这样不仅违背了天意,而且使得自己徒生烦忧,自找苦吃。在今天看来,这种思想虽有些消极,但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仍然有积极意义。

此句强调顺应自然与规律,乐天安命。

第④句。解读:摘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孟子此言深刻地揭示了“不为”和“有为”之间的辩证关系。人在做事之前,不可不假思索地遇事都做,必须有所比较、选择和取舍。这就需要确定一个原则,即凡有损、有害、无效、失当的事,坚决不去做。然后,凡有利、有益、有效的事,全力投入,尽心做好。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此句强调懂得取舍。

注意这里的“不为”是为了“有为”,是要有所选择地“为”,不同于老庄的“无为”。

题目有明确的写作任务:“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既要选“两句”,还要找“关系”,才符合要求。注意:直接引用了两句话,或直接引用其中一句,但暗含另外一句话,都属于“选择其中两句”。明显只写了一句话的,一般不超过42分。

不可孤立看某一句话,而片面地抓取某个关键词来立意。综合看整个作文材料,不难看出其关键词是“为”与“不为”,脱离这个关键点来写“变化”“变通”“时代”“创新”等,视为不符合题意。两者的关系,可以是包含、并列、递进、条件、对立、互补、相辅相成、一分为二、辩证分析等。出现两句话的位置,不做硬性要求,可开篇,可中间过渡。但题目要求“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某种关系”关涉文章观点,出现关键句宜早不宜迟。同时,考虑阅卷的实际情况,建议能直接引用,且能多次出现相关句的关键词,比语焉不详、隐晦暗含更有利。

【参考立意】

1、第①④句:人生须有为,而“为”有两大诀窍,一是变通,一是取舍。

2、第③④句:人生既要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取舍,还要有事有不济安之若命的淡泊心态。

3、第①③句:做事要因时随世,明智变通,在事有不济时又要乐天安命,坦然淡然(或:因时随世,是有为,智为;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不为,不乱为。都是智慧人生的体现。)。

4、第①②句:首先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一往无前,然后还要有“因时而变,随时而制”的灵活变通(或:既要懂得变通,巧为智为,也要敢为勇为,人生无往而不胜)。

5、第②③句:要奋发有为、敢为,道家推崇清静无为,不乱为,不妄为,不失为两种处事准则。(或:儒道互补,做好人生的加减法。)(或:年轻人要有为、敢为,不宜学老庄的无为。)

6、第②④句:既要执着勇为,还要有不为、有所为。也就是:执着地做事,做正确的事(既要敢为,还要会为)(或:学会取舍,“有所不为,有所为”,确立正确的目标,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执着不舍。也就是:方向要正确,做事要执着。)

【主要问题】

1.不符合写作要求:没有“选择其中两句立意”,或选择了两句,但没有体现彼此关系,两句名言之间油水分离,或者关系牵强,勉强为之。

2.对材料理解有误:如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理解为“明知道是错误的事情还偏要去做”,把“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理解为“人不追求作为然后才能够有所作为”,把孟子的“不可为”等同于庄子的“无为”,把“因时而变”等同于“清静无为”。

3.举事例陈旧雷同:动辄拿乔布斯、海伦·凯勒、马云等名人说事;或沿用旧题,比如“自燃”“可

燃”“不燃”(往届月考题),比如“脚踏实地,仰望星空”(2010年北京卷),踮起脚尖(2009年湖南卷),容易彼此撞车,或有套作之嫌。

【拟题示例】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新火试新茶,有为趁年华

人生当如火又如水虽千万人吾往矣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勇为与智为

奋发有为与因时而变无问东西,从心而为

做好人生的加减法人生的儒与道

【考场佳作】

莫念幽寒坐呜呃

人育于世,是被加了诸多枷锁的。我们要飞、要隐身、要有通天之能,但这对于我们本身的力量来说,都是“不可为之事”。有些人拨不开面前丛生的荆棘,停下来了;也有一些人执着向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不可为之事,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其事不正,二是其力不足。为事不正者,大多自讨苦吃,收获一些辱骂、痛恨乃至千百年后的一项项罪名。这样的人,从公交车上的那位女乘客,到抗战时期通敌叛国的汉奸,大有人在。

我们要做那“不可为之事”,指的应当是第二种。力不足者与前一种人不一样,他们或许缺少一些天赋,或许缺少一次机会,因而他们在做的事,会被视作“不可为”。但在他们眼中,其实并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他们只是一次次地去努力、去挑战,最后往往会收获许多“不可思议”。

而在挑战“不可能”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智慧。《盐铁论》中说:“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到达目的地的途径有很多,我们从来都不应该把自己困死在一处泥潭里。

羽生结弦是目前花样滑界当之无愧的“王”,但他的成功之路绝不轻松。患有哮喘却练习滑冰,赛前受伤依然带伤上场。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他挑战过太多的“不可能”。而在赛冰场上,他又同时发挥着自己的“智”。一次带伤上场时,他的一个四周跳出现了不小的失误。可叹的是,这一次失误似乎一点都没有影响到他的下一个动作。正如陈一乐在亚运会夺冠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人要沉着、不要被突发状况打乱阵脚,我们也要学会处变不惊,化劣势为优势。

雨果说:“敢于冲撞命运,才是天才。”我希望所有人,特别是青年一代,既要像火,敢于燃烧,敢于做“不可为”之事,又要像水,会流动,会变通。这世上的困难太多了,我们每天都会有新的烦恼,面对新的困境,如果踟蹰不前,只是在想着“要是没有困难就好了”,当回过神来,就会发现别人已经义无反顾地出发,把你远远地抛在身后了。除了不正之事是不能为之外,遇见似有力不能及之事,为何不带点冲动,试一试呢?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不止少年,每个人都应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与“随时而制”的智慧。没有勇气的智慧无异于空谈,没有智慧的勇气则近乎莽撞了。

【教师点评】:本文能删繁就简,避难趋易,择取《论语》和《盐铁论》中两句相对好把握的名言,分别提炼出“敢为(需要勇气)”与“变通(需要智慧)”的核心观点,两者关系相对明确清晰,也有层次感,可归结到“有为”之下,引用李贺名句作标题,亦可做统领。卷面美观。

有几处可斟酌。一是将“不可为”之事定位为“其事不正”和“其力不足”,用语精简,未尝不可,但前者以重庆坠江事件中女乘客与通敌叛国的汉奸为例,则用语过重。如用偏才怪才不走“正路”而走个性之路,则更恰如其分。二是用羽生结弦一例(更多是处变不惊)来证明“变通”,不是那么契合。评53分。

补充学习:《致酒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劝酒致词之歌,通过对主父偃和马周了两个古人故事的叙述,抒发诗人遭受迫害后的一种哀愤之情,表达其虽备受挫折但凌云之志不改之意。全诗以抒情为主,并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具有情节性,语言新奇警迈,诗意豪健警拔,音情高亢,别具一格。

致酒行(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译文: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一直被冷落好久。

他们都凭借纸上几行奏章,直接向皇帝进言,博得了皇帝垂青。

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但我深信雄鸡一叫,天下必大亮。

年轻人胸中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四川省武胜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武胜中学2013届补习班第二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i:28 F:19 S:32 K:39 Cu:64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厨房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B .减少燃煤的使用,改用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 .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D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2.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数为N A 的CO 、C 2H 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 ,质量为28 g B .已知2CO(g)+O 2(g) 2CO 2(g);△H=-akJ ﹒mol -1 将2N A 个CO 与N A 个O 2混合充分反应放出akJ 的热量。 C .用石灰乳完全吸收l mol Cl 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N A D .常温下,0.1mol/LNa 2CO 3溶液中,含有阴离子的总数大于0.1N A 3.下列叙述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将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SO 2+H 2O+ClO -=SO 42-+Cl -+2H + B. 向含有F e 2O 3悬浊液中通入HI 气体: F e 2O 3 + 6H + = 2Fe 3+ + 3H 2O C .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 2溶液:2Cl - + 2H 2O Cl 2↑+ H 2↑+ 2OH - D .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H 4)2Fe(SO 4)2在溶液中反应: Ba 2++2OH -+2NH 4++SO 42-= BaSO 4↓+2NH 3·H 2O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HClO 的电子式: B.具有16个质子、 16个中子和18个电子的微粒是3216 S C.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D.乙烯的比例模型: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把a L 0.1 mol/L 的CH 3COOH 溶液与b L 0.1 mol/L 的 KOH 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 存在:c (K +)+ c (H +) = c (CH 3COO -) + c (OH - ) B .氯水中:c(Cl -)>c(H +)>c(OH -)>c(ClO -) C .把0.1 mol/L 的NaHCO 3溶液与0.3 mol/L 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 (OH -) >c (Ba 2+)>c (Na +)> c (H +) D .常温下,在pH=3的CH 3COOH 溶液和pH=11的NaOH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6.向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 3溶液,生成沉淀Al(OH)3的量随AlCl 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a 点对应的溶液中:Na +、Fe 3+、SO 42-、HCO 3- B .b 点对应的溶液中:Na +、S 2-、SO 42-、Cl -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1—6单选,7—10多选,共40分) 1. 如图所示,A、B两质点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质点沿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B. B质点沿正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C. 经过4s,A质点的位移小于B质点的位移 D. 0~4s内,两质点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2. 测速仪上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固定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670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和B相距710m.已知声速为340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0m/s2 B. 10m/s2 C. 5m/s2 D. 无法计算 3. 在t=0时,A、B两物体在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同一方向运动,A物体 的v-t图象如图,B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运动的时间可能等于A B. 在途中B始终在A的前方 C. 在途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不可能相同 D. 在途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加速度不可能相同 4. “竹蜻蜓”是一种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传统儿童玩具,是中国古代一个很 精妙的小发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外形如图所示,呈T字形,横的一片是由木片经切削制成的螺旋桨,当中有一个小孔,其中插一根笔直的竹棍,用两手搓转这根竹棍,竹蜻蜓的桨叶便会旋转获得升力飞上天,随着升力减弱而最终又落回地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下列关于“竹蜻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竹蜻蜓”从手中飞出直至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始终在加速上升 B. “竹蜻蜓”从手中飞出直至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始终在减速上升 C. 为使“竹蜻蜓”能以图示方向旋转上升,其桨叶前缘应比后缘略高 D. 为使“竹蜻蜓”能以图示方向旋转上升,其桨叶前缘应比后缘略低 5. 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 体m,且M、m相对静止,则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 A. 3 B. 4 C. 5 D. 6 6.如图所示,一个“V”型槽的左侧挡板A竖直,右侧挡板B为斜面,槽内嵌有一个质量 为m的光滑球C,“V”型槽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直线运动的一小段时间内,设 挡板A、B对球的弹力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真题

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A .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 .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 .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 .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2. 古代中国曾存在这样一个机构“……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该机构是() A . 中朝 B . 参知政事 C . 内阁 D . 军机处 3. 《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A . 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 . 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 . 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D . 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4.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A . 重农抑商政策 B . 资本主义萌芽 C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 君主专制制度 5. 董仲舒称:“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不明于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表明他主张() A . 君主专制 B . 天人感应 C . “大一统” D . 君权神授 6. 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

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 A . 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 B . 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 C . 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 D . 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 7.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 制天命而用之 C .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8. 有一初唐书法家,尤擅正书。他最初效法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开颜柳先河,被后世书法家奉为圭臬。该书法家最可能是() A . 张旭 B . 颜真卿 C . 柳公权 D . 欧阳询 9. 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A . 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 . 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 . 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 . 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10. 卢梭认为,代表的观念是近代的产物,在古代的民主国家里,人民从不曾有过代表,他们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名词。卢梭的本质意图是() A . 否定近代的代议制 B . 强调“人民主权”说 C . 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D . 倡导“社会契约论” 11. 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何种主张() A . 《圣经》高于一切 B . 上帝永恒 C . 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D . 信仰得救 12. 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下面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考试英语试题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考试 英语试卷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标号涂黑。 1.Tuesday being _________ windy, cold day in Beijing, the President tours _______ 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 wearing ________ blue shirt with no tie and a casual leather jacket. A. a; the; the B. a; /; a C. /; /; a D. a; the; a 2. Nick is looking for another job because he feels that nothing he does ______ his boss. A. serves B. satisfies C. promises D. supports 3. He is afraid to face the difficulty he thinks he?ll have _________ the driving test tomorrow; he finds it difficult _________ rid of the worries. A. passed; got B. passing; to get C. to pass; getting D. in passing; in getting 4. For some time, Chinese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PC, ________ the contents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ing socialism in China. A. had been improving B. have been improving C. were improving D. improved 5. All the people present agreed that the matter required ___________. A. to look into B. being looked into C. to be looked D. looking into 6. Victor apologized for _________ to inform me of the change in the plane. A. his being not able B. him not to be able C. his not being able D. him to be not able 7. Five years later, he returned home, his character greatly _________. A. changed B. changing C. having changed D. was changed 8. He is often listened __________ English songs, but this time we had him _________ a Russian song. A. to to sing; sing B. to sing; to sing C. sing; to sing D. sing; sing 9. It?s said that in the sea the fisherman caught a big fish ________. A. alive B. lively C. live D. living 10. This restaurant wasn?t _________ that other restaurant we went to. A. half as good as B. as half good as C. as good as half D. good as half as 11. When you are done with the book, just give it to Lucy or Helen or ________. A. wherever B. whoever C. whatever D. however 12. All the settlers nearby demanded that the nightclub _______ away as soon as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loud noise at night.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5作文评点8篇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5作文评点8篇 №01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湖南师大附中高0806班向芮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享誉全球的知名学府,无数学子英才都梦想着进入这所社会资源优厚的大学。然而日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却拒绝了一名奥数尖子生,只因在交谈中这名学生表露出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挣钱、旅游和买房,说到底,其价值观只是停留在自我享受上,而完全没有享受了优厚社会资源后应该回馈社会、造福人类的意识。 宾大果断拒绝心中只有自我的尖子学生,不由得让我们也扪心自问起来: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问题看似那么地简单。我们一生下来,匆匆走过婴幼儿时期,便被送进幼儿园,开始了我们浩荡漫长的读书之旅。一本本教材从厚读薄又从薄读厚,日子一天天过,我们越走越远,却常常一不小心丢失了出发时的梦。现在一到周末放假各种补习课培优班都人满为患,学生们挤破脑袋誓要考上一所好大学。那考上大学之后呢?人们常想都不想就脱口问出:“找份好工作,多挣点钱。” 好好读书,以求获得好的发展,过上更好的生活,这自是不错的,但我想,说起为什么读书,目的应还是为提升自己,将来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才理应是正经。 抛开目的谈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说到底是一种手段与工具,所以读书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随着大流一路苦读,只怕即便读得“满腹经纶”,人心也是空洞不安的。2010年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炫证女”许多人还记得,那厮天生头脑好用,一路过关斩将考入北大,又在大学期间利用各种时间攻读了各类专业证件,然后将自己所得的证件铺满一床,用相机记录下来向世人炫耀自己的“学识”。这既令人赞叹,却更为可悲,这也许就反映了我国一些知识分子的现状:内心空怀满腔学识,却内心空虚不安,没有明确的目标,只知一路考试——拿证,拿证,似乎就成了读书的代名词。 但试想,若我们人人心中读书的终点都只是拿证来敲开好工作、好房好车的大门,那我们的社会只怕真会变成一个物欲横流、精神匮乏的社会,人们读书若都只想着自己如何过得更好,却不想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那我们的明天将何去何从?想改善生活有更好的明天这值得提倡,但并不止步于此。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也许不是我们人人都能企及的,但把视野放宽,让你晶亮的眸子里不只有好大学好房好车,更有一个进步和谐的大家社会。 问问自己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努力提升自我、丰富心灵,在回馈社会、造福人类中实现自我价值,做一个能对社会进步有所贡献的人,这才是我们读书的应有之义。 简评:本文由宾大拒收奥数尖子的原由引发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的思考,得出“努力提升自我、丰富心灵,在回馈社会、造福人类中实现自我价值,做一个能对社会进步有所贡献的人”的结论。切合题意,中心明确。文章层次清楚,首尾圆合,说理实在,语言流畅,用词准确。在内在逻辑更为严密、语言更为精炼方面还有待提升。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 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 , 看似牢不可破 , 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 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 , 就有‘ 国’ 与‘ 家’ 的对立 , 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 家’, 只知效忠于‘ 家’, 而不知效忠于‘ 国’ 。” 材料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 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 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产 生的根源是 A .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 3.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 D.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军机处

4. 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 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 之虚所卖之。’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 之为虚,不亦宜乎?” 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A .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 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5. 明中叶起,松江“ 布被天下” 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可能是 A .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 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 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 6.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 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 的结论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7.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 “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 (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 “ 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 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 “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 这

2019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努力的你,未来可期! 2019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A ={x |x 2?2x >0},B ={x |?20)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P,Q 分别是这段图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M,N 是图像与x 轴的交点,且∠PMQ =900,则A 的值为 A . 2 B . 1 C . √3 D . √2 9.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BAD =120°,AB =AD =1. 若点E 为边CD 上的动点,则AE ????? ·BE ????? 的最小值为 A . 25 16 B . 3 2 C . 21 16 D . 3 10.设{a n }是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q 是其公比,K n 是其前n 项的积,且K 5K 8,则下列结论错误.. 的是 A . 0K 5 D . K 6与K 7均为K n 的最大值 11.正ΔABC 边长为2,点P 是Δ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BP =√32 ,若AP ????? =λAB ????? +μAC ????? ,则λ+μ的最小值是 A . 1 2 B . √52 C . 2 D . 2√3 3 12.设函数f′(x)是奇函数f(x)(x ∈R)的导函数,当x >0时,lnx ?f′(x)0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 (?2,0)∪(0,2) B . (?∞,?2)∪(2,+∞) C . (?2,0)∪(2,+∞) D . (?∞,?2)∪(0,2) 二、填空题 13.已知向量a ?=(1,2),b ??=(m,?1),若a ?//(a ?+b ??),则a ??b ??=__________. 14.已知1sin cos 5θθ+= , ,2πθπ?? ∈ ??? ,则tan θ=__________. 此 卷 只 装 订不 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安徽省六安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

六安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舜文化 ①《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舜帝是?德?的化身,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因此,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②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融合已经完成,亦即炎、黄民族的融合已经完成,在部落联盟的体制沿袭了数千年后,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作为个体的人,也已经进入了由部落联盟——诸侯国组合起来的?古国?大社会。因此,在社会生产之中,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和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作为诸侯国联盟首领的舜,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身体力行地创造、想方设法地推行了这些准则,并使整个社会都遵守这个?道德?规范,成为人类由文明产生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集文化之大成;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仁?,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儒学三重道德——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文化。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④各民族的文化都以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发展起来,形成本民族的传统。舜文化产生在炎、黄民族融合之后,所以,它代表的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这也是舜文化得以继承和不断弘扬的原因。舜帝虽然居?三皇五帝?之末,但是,舜帝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⑤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文化为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舜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梳理儒家的传授关系时说,是?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孔孟传之于后人。 ⑥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是舜文化。舜文化是儒家道德价值之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作文导写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作文导写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盐铁论》) 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③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④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备课组:温剑鹏老师) 这是一道名言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四句名言组成。首先,要理解名言内涵:第①句。解读:出自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知”通“智”。聪明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法则。注意“变”与“制”仍是倾向有为,比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相对比“与世浮沉”“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更积极。 此句强调了“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张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明智变通,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地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做出适当调整,反对因循守旧,讲究因时因世而为。 第②句。解读:出自《论语》: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意思是: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守门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也可以看到孔

2019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建人高复2019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称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n does the man say the lecture will begin? A.At 7:30 B.At 8:00 C.At 7:40 2.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At the post office B.At the airport C.At the hospital 3.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big travel company B. A job opportunity C.An inexperienced salesman 4.What does the man mean? A.Bill isn’t ready to help others B.Bill doesn’t want to listen to him C.Bill is actually in need of help himself 5.What does John think of his holiday? A.Wonderful B.Awful C.Boring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y didn’t the woman show up for class? A.She met a traffic accident B.She talked with the man C.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car 7.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A.Have her car repaired B.Rent a car C.Buy a new car

江西省上饶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2019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英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第一卷(三部分,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 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Ben Brown’s latest novel? A. Interesting. B. Boring. C. Confusing 2. 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 Come home early B Be quiet when coming home C. Go to bed early 3. 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tonight? A. Go to a movie. B Put on a showC. Watch a firework show 4. How does the woman probably feel now? A. Interested B. Confused C. Exhausted 5. Why is the man moving? A. He needs a quieter place B. He wants to live alone C .The present one is too expensiv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id the man’s cousin buy for him? A. A book B. A bike C.A plane 7. Who gave the man two tickets? A. His mum B. His brother C. His aunt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Where did the boy break his leg? A. On the playing field B. In the classroom C. At home 9.What made the boy slip and fall? A. Water. B. Banana skins C. A stone 10. Whose fault is it probably for the man's hurt?

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WORD解析版)

天津市蓟县一中2013高三(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 1.(4分)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 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将复数+(1+2i)2转化为a+bi(a,b∈R),即可. 解答: 解:∵==, (1+2i)2=1﹣4+4i=﹣3+4i, ∴+(1+2i)2=(﹣3)+(+4)i=﹣+i, ∴复数+(1+2i)2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属于基础题. 2.(4分)(2012?青岛二模)已知函数,则 的值是() A.5B.3C.﹣1 D. 考点:函数的值.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本题是分段函数求值,首先弄清f(x)在不同区间有不同对应法则,找准对应区间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解:∵f(1)=log21=0,∴f(f(1))=f(0)=3﹣0+1=2, 又∵,∴=+1=+1=2+1=3, ∴=2+3=5.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分段函数求值问题,关键由自变量找对应区间,由内到外逐一确定适用区间,即可利用相应对应法则求值.

3.(4分)(2012?九江一模)已知函数,则该函数是() A.非奇非偶函数,且单调递增B.偶函数,且单调递减 C.奇函数,且单调递增D.奇函数,且单调递减 考点: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 专题:证明题. 分析:由题意,根据题设条件及选项可判断出,可先由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再由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方法判断出函数是一个增函数,由此可以判断出正确选项 解答:解:此函数的定义域是R 当x≥0时,有f(x)+f(﹣x)=1﹣2﹣x+2﹣x﹣1=0 当x<0时,有f(x)+f(﹣x)=1﹣2x+2x﹣1=0 由上证知,此函数是一个奇函数, 又x≥0时,函数1﹣2﹣x是一个增函数,最小值是0;x≤0时,函数2x﹣1是一个增函数,最大值为0, 所以函数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综上,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且是奇函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判断,熟练掌握函数奇偶性判断方法与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4分)(2012?湘潭三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命题“若am2<bm2,则a<b”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B.命题“?x∈R,x2﹣x>0”的否定是“?x∈R,x2﹣x≤0” C.命题“p∨q”为真命题,则命题“p”和命题“q”均为真命题 D.已知x∈R,则“x>1”是“x>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分析:A先写出逆命题再利用不等式性质判断;B中“?x∈R,x2﹣x>0”为特称命题,否定时为全称命题; C命题“p∨q”为真命题指命题“p”或命题“q”为真命题,只要有一个为真即可; D应为必要不充分条件. 解答:A“若am2<bm2,则a<b”的逆命题是“若a<b,则am2<bm2”,m=0时不正确; B中“?x∈R,x2﹣x>0”为特称命题,否定时为全称命题,结论正确; C命题“p∨q”为真命题指命题“p”或命题“q”为真命题,只要有一个为真即可,错误; D应为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问题涉及不等式性质、复合命题真假判断、全称命题及特称命题、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六作文审题指导及考场佳作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六作文审题指导及考场佳作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最简短的是作家切斯 特顿平静的回答——亲爱的先生们,在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 这道作文题有两个关键词:“世界的问题”和“在我”。它们之间存在二元关系。 “世界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世界”的解释:①地球上所有地方;②指社会 的形势、风气。“世界的问题”可以指整个世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大到第三世界的贫困、 粮食安全问题、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暖,小到高铁霸座、酒驾醉驾、乱扔垃圾、网络语言 暴力以及各类不文明现象。 “在我”:“我”既可实指“我自己”,也可泛指每一个“社会个体”;“在我”意即世界问题与“我”有关系,“我”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思考的重心应当是如下几点: ①为什么世界出了问题,“我”有责任? ②世界出了问题,“我”应该怎么办? 【立意角度】 1、个人与社会紧密相关(个人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和作用)。 “我”是个体(细胞、毛细血管之于肌体,齿轮、螺丝钉之于机器,水滴之于洪流,雪 花之于雪山),千千万万个“我”构成了世界的整体。社会出了问题,一定是社会个体出了 问题;我们做了坏事,使世界环境更加恶化;面对坏事而不作为,社会问题会趋向严重;我 们做得不够好,使社会更为糟糕。我们尽力做最好的自己,这个世界就会因我们的努力而有 所改变。 可以写:“个体与世界”,“‘我’与社会”,“完善自我,改良时代”,“做好自己,改造社会”,“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个人修身与国家治理”。 2、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当社会出了问题,人们会习惯性地觉得与我无关,是他人的过错,或回避错误,掩盖过失,推卸责任。作家切斯特顿为我们做了榜样,他主动地承揽了问题的责任,这是勇于承担 社会责任的表现。只有人人敢于喊出“在我”,才会去面对、思考、解决世界问题。敢于承 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优秀品质。 可以写:“担当社会责任”,“面对问题,不找借口”,“遇事莫怨天尤人”。 3.贵在自省反思。 当世界出现问题时,不应该只是怨怪社会,指责他人,还应勇于和善于自省、反思。有 些社会问题看似与己无关,其实关联每个个体。自省、反思是一个人成熟理性的标志,是一个优秀公民遇到社会问题应有的素质。当社会有问题、世界不够好时,很多人缺乏社会公民的角色意识,不去反思自己应负的责任和存在的问题。 可写:“静坐常思己过”,“公民应有自省力”,“人人都需三省吾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主要问题】 ①忽视二元关系。 罔顾“世界存在问题”的前提,而只是泛谈人的“担责”“改过”“自省”“文明”“公德”等。 ②写作重心偏移。 比如写“讨论世界有没有问题”,“不能只看到问题还要看到世界美好”,“世界有问题,是因为我们想多了”。 ③反弹琵琶不妥。 比如认为“世界出问题与我无关”,比如“切斯特顿的观点是无稽之谈”,都难以站不住脚。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

绝密★启用前 宁夏育才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英语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白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亳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在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而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选择题)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下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The man can't smoke at all. B.The man can smoke? C?Neither of them can smoke here? 2? 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B.The Art Museum.

河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河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 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大公报注重提供法律性援助 B. 西方法律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 C. 南京国民政府重视法治建设 D. 国人的婚姻维权意识增强 2. 《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B. 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C. 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 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3.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没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 A. 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 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 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 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4. 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p 5. ly:Calibri; font-size:10.5pt"> 1521~1544年 间每年平均 1545~1560年 间每年平均西班牙、葡萄牙 从美洲掠夺黄金 2900公斤 5500公斤西班牙、葡萄牙 从美洲掠夺白银 30700公斤 246000公斤 A. 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C. 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6. 1861年,曾国藩攻占太平军军事重镇安庆之后,立即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弹、火轮.他在日记中说:“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据 这段日记可知,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 A. 剿灭太平天国,以平内乱 B. 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C. 实施军事改革,以强国防 D. 兴建近代工业,以谋国富 7. 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 义法制。”为此 A. 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 B. 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 C. 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8. 汉高祖刘邦颁布“贱商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商人及子孙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 商业者征收重税。汉武帝与汉高祖的商业政策相比,其不同之处是 A. 打压商人的社会地位 B. 禁止民间商业的发展 C. 对商业实行干预政策 D. 对商业实行放任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