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学课件: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中医学课件: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 一 ) . 阴阳相互对立
具有两层含义:1.阴阳相互矛盾 是指凡具阴阳属性的事物和现象 都是对立矛盾的。2 . 阴阳相互制约 是 指 在 属 性 相 对 立 的 基 础 上 ,阴阳 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抑制, 相互约束。
( 二) . 阴阳相互依存
具有两层含义:1.阴阳相互依存 是指凡具阴阳属性的事物和现象 皆相互依存, 意 即 阴 和 阳 任 何 一 方 都 不 能 脱 离 对 方 而 单 独 存 在 。
4.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它主要是
指事物的总的阴阳属性的改变,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的组织结构可以借阴阳划分为既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平
三、辨证论治
1. 含义 所谓“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 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分析辨 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关系等,从而概括 为某种性质的证或病的过程;所谓“论治”,又叫“施 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 关系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 手段和方法,也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关键。
(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轻宣温热煮无过)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 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它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 立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存在着的相 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而是 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或现象之中。

中医ppt课件

中医ppt课件

中医治疗肿瘤的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清热解毒、化痰 散结等,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手段达到抗肿瘤效 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与气血不和、热毒内蕴、痰瘀互结等 因素有关,因此治疗时注重调理气血,如使用当归、川芎 等中药材,同时结合清热解毒的方法,如使用半枝莲、蛇 舌草等药材,以及化痰散结的手段,如使用半夏、栝楼等 药材。治疗过程中还可能结合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以达到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中药的使用
中药的使用方法包括煎服、外敷 、泡浴等,使用时需要根据不同 的药物性质和治疗方法选择合适 的使用方法。
中药的治疗原则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疾病的发生与治疗需要从整体角 度考虑,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
衡和气血流通。
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 症状、体征和病因等因素进行综合 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对立面,这两个对立面相互作用 和转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人体内,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 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诊断方法
02
四诊法
01
02
03
04
望诊
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质 、舌苔等,以了解病人的身体
状况。
闻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 气味,以了解病人的病情。
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种模仿动物动作的运动疗法,具有舒展筋骨、畅通经络 的作用。经常练习五禽戏可以改善身体机能,预防疾病。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健身方法,由八个动作组成,具有调和脏腑 、舒缓筋骨的作用。长期练习八段锦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 精品)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 精品)

(四)五行的特性
五行 特点 性质 木 曲直 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 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 土 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 从革 肃杀、潜降、收敛。 水 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五)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自然界
人体

五五五五五五五五行五五五五五五五
音时味色化气方季 脏腑官体志液声
• 2、子病及母(逆传):又称“子盗母 气”,即病变由子脏及到母脏。
木(肝)
(肾)水

金土
例:肝病及肾,“子盗母气”
肝肾阴虚
• 3、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
例:肝病及脾,肝木乘脾土
肝脾不和
木(肝)


金 土(脾)
• 4、相侮:指反克为病
例:肝病及肺,“木火刑金” 肺
木(肝)


肝火犯
(肺)金 土

平 旦















日 中















日 西



湿

长 夏









日 入




西









羽夜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耳骨恐唾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一)五行相生 • (二)五行相克 • (三)五行相乘 • (四)五行相侮

中医经典ppt课件

中医经典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式来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也非常好。
中医精神调养
总结词
中医精神调养注重情志的调节和心理的平衡,通过调节情绪来达到养生的效果。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情绪的稳定和平衡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精神调养的方法包括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激动 或压抑等。中医还提倡“以德养生”,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来达到养生的效果。此外,中医还提出了 一些具体的心理调节方法,如静坐、冥想等,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病机
探讨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机制,如气血 不和、脏腑失调等。
03
中药与方剂
中药基础知识
01
02
03
中药的性味归经
中药的性味包括寒、热、 温、凉四种,归经是指中 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 的选择作用。
中药的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 反”和“十九畏”,即某 些中药配伍使用会产生毒 性或降低药效。
中药的煎煮方法
04
中医针灸疗法
针灸基本知识
针灸定义
针灸是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 、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穴位分类
人体穴位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 三类,每种穴位都有不同的特点和 作用。
针灸器具
常用的针灸器具包括毫针、艾灸、 拔罐等,每种器具都有其独特的作 用和操作方法。
针灸操作方法
阴阳五行理论
总结词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经典中的重要哲学思想,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
详细描述
阴阳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五行理论则将 人体的五脏与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相联系,用以解释人体 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 ppt课件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  ppt课件
进行五行属性的归类; 3、归类的方法 主要是“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 ”。 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 意 把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 义 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ppt课件
8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ppt课件
9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简表
相生—相互资生 相克—相互制约
次序:原因有“太过”和“乘不及”。例:

木乘

原因:不及: 木乘
土乘

水 乘火
太过:
木乘
乘金

(正常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过于亢进)(正常水平)
同:次序相同
相克与相乘 异:相克表示生理现象,
相乘表示病理现象
ppt课件
15
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
制。又称“反克”。
次序:与相克相反。
木曰曲直:向上向外生长、舒展、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暖、炎热、上升、光明、昌茂、盛;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清洁、发声;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ppt课件
7
三、事物或现象的五行归类:
1、归类的标准 以五行特性为依据; 2、归类的对象 以人和自然的事物或现象为对象
胜气复气出现的原因: 胜气的出现是由于五行中一行太过(包括绝对亢盛和
相对亢盛) 复气的出现是由于胜气的出现,“有胜则复” 五行的胜复又称“子复母仇”,通过胜复调节机制, 五行系统在局部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下,自行调节以维持 其整体的平衡。
ppt课件
14
(三)五行相乘与相侮:
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 或克制。又称“倍克”。此次序与相克相同 。

中医学哲学基础ppt课件

中医学哲学基础ppt课件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概念的形成
亦可用于人事 如《管子》:“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 亦有宇宙本体的涵义 在《易经》里,阴(阴爻)阳(阳爻)孕含于八卦中,进行了更加系统地发挥和演绎,用阴(- -)和阳(—)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所谓“一阴一阳之为道”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阳胜则热——实热证 阴阳偏盛 “邪气盛则实” 阴胜则寒——实寒证 阳虚则寒——虚寒证 阴阳偏衰 “精气夺则虚” 阴虚则热——虚热证 阳损及阴 阴阳互损 阴阳两虚 阴损及阳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相关性 所谓阴阳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只有相关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才可以用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 2、普遍性 所谓普遍性,也就是广泛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阴阳的相互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内存在着量的增减和比例大小的变化。 (1)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 (2)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 2、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消长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和谐、匀平状态。这是万事万物自身运动所形成的最佳状态。 3、如果阴阳的消长超过限度,就会出现阴阳失调的状态。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最好的专业文档,免费在线浏览,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彼此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 2、阴阳的消长是事物的量变过程,而阴阳转化是事物的质变过程。 3、阴阳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 4、阴阳转化的形式,可分为渐变和突变。 (六)阴阳的自和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精气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精气课件

14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人类也由天地阴阳精气交感聚合而化生。
但人类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故由 “精气”,即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
人生由天地阴阳精气凝聚而成,人死又复 散为气。
《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论衡·论死》说:“阴阳之气,凝而为人; 年终寿尽,死还为气。”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精气
22
(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1、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生命过程的 物质性)
中医学的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 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最基本物质。
既包括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先天之精;又 包括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称后天之精。
古代哲学的精学说,对中医学的精理论的产生, 起到了重要的方法学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精气
7
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形成,是古人“近取诸 身,远取诸物”的观察结果。
远取诸物—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变化 近取诸身—观察人体自身的生命现象
(后人谓之“取象比类”“取象自然反观人 体”)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精气
8
结论:
将观察和体悟到的各种生命现象和自然现 象进行推理、纯化、抽象,形成了精气的哲 学概念。
※ 宇宙中的精或气的概念较为抽象,人体 内的精与气的概念更为具体。
※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是被中医学作为 一种思维方法来应用的。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精气
26
(二)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精气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促使中医学形成了 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构建了中医的整体 观念。
人自身的完整性(精气构成人体组织 器官,并且是贯通其间的中介) 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环境统一性(精气是构成人与 自然万物的同一性物质,其间交通是必 然的)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PPT课件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PPT课件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ຫໍສະໝຸດ 4、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 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 消减的变化之中。形式有二。
(1)阴阳互为消长 (2)阴阳皆消皆长 一方增长另一方消减 一方消减另一方增长 一方增长另一方亦增长 一方消减另一方亦消减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5、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
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
切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
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
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肃降;
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
二、对中医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鱼太极图
它是以黑白阴阳两个鱼形纹组成 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古哲 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本原,它 形象的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 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它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 一的形式美,说明: 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 构成; 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 不是纯阴或纯阳,它们都含着小 于自己的反面,通常称大阴含小 阳和大阳含小阴。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其存在形式
无形—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 有形—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
二、精气的运动变化:
气的运动—气机; 其运动形式:升、降、出、入、聚、散。 气化:是指伴随着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 变化的过程。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精气的运动变化: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形与形之间的转化 气化的形式 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 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阴阳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目录
第一节 元气论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前言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一般运动 规律的学问。
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论和
二、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二)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1. 气构成了人体各个有形的组织器官。 2. 气维持各部分,形成统一整体。 3. 通过气的中介,人体与自然界万物表 现出统一性。
二、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三)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 1. 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2. 气充沛、协调、运行正常,则机体的 物质代谢和机能活动也正常。 3. 气虚实之变,或运行失常,则整体或 局部组织脏器的机能活动异常,出现 病理表现。 4. 注重调气,常有助于机体的康复。
这是什么?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 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 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 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
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开 始应用于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的一把钥 匙。如《景岳全书·传忠录》说:“设能明彻阴 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一 切现象都根源于气 。
故天地成于元气,万物秉于天地。
一、元气的主要内容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基本特征
(一)气的基本概念
后概括提炼为:自然界一切有形的具体事物
均由无形之气变化而成 气,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
的本原。
(一)气的基本概念
• 之气,是产生和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物质。
中医学认为人体元气,发源于肾(命门), 乃先天之精化生,后天之精滋养,藏于脐 下“丹田”,借“三焦”通路敷布全身, 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是人体 生命动力的源泉。
(二)气的基本特征
1. 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弥散:不占固定空间、无稳定形态的存在形式 聚合:以聚合方式形成各种占有相对固定空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指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 究、解释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中相互对 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 断发展变化的。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 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返回目录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具备并保持相对稳定形质特点的物体。 气无形与有形相互转化。
(二)气的基本特征
2. 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1)气的运动带有普遍性。 (2)气的运动变化促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 繁变化。 (3)气的运动取决于气自身所固有的阴和阳两 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二)气的基本特征
3. 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 (1)事物间相互感应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 要的现象。 (2)气是感应中起中介性作用的物质。 (3)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也是通过气的中介 作用实现。
“向阳”或“火”的事物或现象 — 阳 “背日”或“水”的事物或现象 — 阴
(二) 阴阳的基本特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自然界阴阳属性归类表
人体阴阳属性归类表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抽象性、相关性、 普遍性和相对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 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辩证法思想。
元气论 --- 世界是物质的
主要思想
阴阳学说 --- 对立统一
五行学说 --- 系统论
前言
宇宙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气化流行的世 界,其演化过程为气 阴阳 五行 万物。
气是哲学的最高范畴,气 阴阳 五行 构成的逻辑系统,能揭示世界万物包括生命 的本质,并且能阐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 变化规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1. 阴阳的基本概念 2. 阴阳的基本特征 3. 阴阳的属性特征 4. 阴阳的相互关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
性的概括。
向日为阳,背日 为阴
并不专门代表个 别具体的事物或 现象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山阜朝向太阳,日出则阳光 普照,温暖明亮,一派欣欣向荣为阳;而山阜背向 太阳,夜幕日落则月光清澈,清冷阴暗,万物寂静 无声为阴。
(三)气化和形气转化
1. 概念 (1 物的生成、变化等都缘于气化。 (2 间的的相互转化。
2. 形气转化形式 化:气渐进、缓和、不明显的运动, “量变” 变:气激进、剧烈、明显的运动,“质变”
二、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1. 万物(包括人类)的本原为气。 2. 气维持着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3. 气的运动参与了精神、意识、思维等 心理活动
前言
中医学以此来诠释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 的关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
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是构建中医学理论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
第一节 元气论
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 根本最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华民族特有 的哲学思想。
萌生于先秦,成熟于战国末年和秦汉。阴阳日Biblioteka 向背示意 图阴阳象形文字示意图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概括物质世界的两个基本属性范畴,并 无限引申和扩大,用以研究宇宙间事物 或现象存在着的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 一的两个方面,进而来阐述和推演一切 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
(二) 阴阳的基本特征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学习目标
1.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熟悉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了解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的
属性归类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