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述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学讲稿ppt课件

《中医学》
薛霁
1
ppt课件.
第一章 导 论
前言 第一节 第二节
点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目录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2
ppt课件.
前言
1、中医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 “中医”的含义是什么? 中医学是一门科学?技术?自然哲
5
ppt课件.
前言
2、《中医学》的学习目的
(1)通过《中医学》学习,了解中医学所蕴 含的丰富而深邃的文、史、哲知识,弘扬中 医传统文化,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2)正确理解与把握《中医学》有别于现代 医学体系的基本特点与基础知识,通过了解 不同医学体系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差异, 增强对人类复杂生命奥秘不断探索的兴趣。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又称 摄生。生,是生命、生存、生长;养, 即保养、补养、摄养。养生就是调摄生 命、保持健康以达到长寿。
“养生”的内涵: 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 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16
ppt课件.
中医养生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形神共养、 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 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 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
19
ppt课件.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天人合一) ⒈生理病理 ⑴季节气候 ⑵昼夜晨昏 ⑶地区方域环境 ⒉诊断治疗 ⑴诊断:综合致病内外因素 ⑵治疗:三因制宜
(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医学模式:人—自然—社会心理
20
ppt课件.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薛霁
1
ppt课件.
第一章 导 论
前言 第一节 第二节
点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目录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2
ppt课件.
前言
1、中医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 “中医”的含义是什么? 中医学是一门科学?技术?自然哲
5
ppt课件.
前言
2、《中医学》的学习目的
(1)通过《中医学》学习,了解中医学所蕴 含的丰富而深邃的文、史、哲知识,弘扬中 医传统文化,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2)正确理解与把握《中医学》有别于现代 医学体系的基本特点与基础知识,通过了解 不同医学体系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差异, 增强对人类复杂生命奥秘不断探索的兴趣。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又称 摄生。生,是生命、生存、生长;养, 即保养、补养、摄养。养生就是调摄生 命、保持健康以达到长寿。
“养生”的内涵: 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 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16
ppt课件.
中医养生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形神共养、 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 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 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
19
ppt课件.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天人合一) ⒈生理病理 ⑴季节气候 ⑵昼夜晨昏 ⑶地区方域环境 ⒉诊断治疗 ⑴诊断:综合致病内外因素 ⑵治疗:三因制宜
(三)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医学模式:人—自然—社会心理
20
ppt课件.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完整ppt课件

触诊技巧
通过触摸患者的皮肤、肌肉、骨骼等部位,了解患者的体温、湿度、弹性、压痛等情况,有助于对疾病的辨证施 治。例如,腹部触诊可以了解脏腑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有无压痛等。
03
中药基础知识与分类应用
中药性能特点及配伍禁忌
性能特点
中药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性能特点,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脏腑经络的作用倾向。
社交互动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分享心情 和经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力 量。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心理健康 至关重要。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
06
疾病预防策略与中医治未病思想
常见疾病预防策略分析
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或降低、破坏药效,应避 免配合使用。
常见中草药种类和功效介绍
01
02
03
04
解表药
如麻黄、桂枝等,具有发汗解 表作用,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
表证。
清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 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热毒血痢
等里热证。
祛湿药
如苍术、厚朴等,具有祛湿作 用,用于治疗湿阻中焦等湿证。
针刺方法演示
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基本针刺方法的演示,以 及补泻手法的介绍。
推拿手法介绍及操作注意事项
推拿手法介绍
包括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常用推拿手法 的介绍。
操作注意事项
推拿操作前需明确诊断,注意手法力度、频率和时间,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推拿过程中需观察患者 反应,及时调整手法。
通过触摸患者的皮肤、肌肉、骨骼等部位,了解患者的体温、湿度、弹性、压痛等情况,有助于对疾病的辨证施 治。例如,腹部触诊可以了解脏腑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有无压痛等。
03
中药基础知识与分类应用
中药性能特点及配伍禁忌
性能特点
中药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性能特点,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脏腑经络的作用倾向。
社交互动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分享心情 和经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力 量。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心理健康 至关重要。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
06
疾病预防策略与中医治未病思想
常见疾病预防策略分析
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或降低、破坏药效,应避 免配合使用。
常见中草药种类和功效介绍
01
02
03
04
解表药
如麻黄、桂枝等,具有发汗解 表作用,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
表证。
清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 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热毒血痢
等里热证。
祛湿药
如苍术、厚朴等,具有祛湿作 用,用于治疗湿阻中焦等湿证。
针刺方法演示
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基本针刺方法的演示,以 及补泻手法的介绍。
推拿手法介绍及操作注意事项
推拿手法介绍
包括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常用推拿手法 的介绍。
操作注意事项
推拿操作前需明确诊断,注意手法力度、频率和时间,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推拿过程中需观察患者 反应,及时调整手法。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4、《神农本草经》
成书年代:两汉时期〔实际非一时所作〕 作 者:假托神农作〔实际非一人之手笔〕 内 容: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础理 论,如四气五味、药物毒性、配伍方法、服药 方法、功能和作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药学专著.
五、金元四大家简介
1、刘完素:发展了《内经》病机和 运气学说,提出"火热论",治疗主张 以寒凉为主,被后世称为"寒凉派".
4、阴阳的相互转化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 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
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1、望痰、涎、涕、唾 2、呕吐物 3、望大便 4、望小便
〔二〕局部望诊
1、望头面: 2、望五官: 1〕望眼〔眼神、色泽、眼态〕 2〕望耳 3〕望鼻 4〕望口唇 5〕望齿龈
〔三〕望颈项躯体
瘿瘤 瘰疬 项强 鸡胸 腹部深陷、 腹部青筋暴露
〔四〕望皮肤
1、望外形 2、望斑疹 3、望痈毒疔疖
〔五〕望毛发
色泽、分布、有无脱落等.
三、望排出物
一、何谓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 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简介
1、《黄帝内经》
成书年代:春秋战国时代〔非一时所作〕
作 者:假托黄帝作〔实际上非一人之手 笔〕
内
容:包括《黄帝内经·素问》和
《黄帝内经·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
其可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的一部
中医学ppt课件

0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利用细针刺激人体穴位,通过调节气血流通来治疗疾病。针
灸治疗对于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如疼痛、神经系统疾病等。
03
拔罐治疗
拔罐治疗是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将病邪从人体表面吸出,达到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的目的。拔罐对于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
效果。
非药物治疗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利用手法按摩人体特定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放松肌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按摩对于治疗颈椎 病、腰肌劳损等具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学ppt课件
目录
• 中医学简介 • 中医学理论基础 • 中医学诊断方法 • 中医学治疗方法 • 中医学在现代的应用与贡献 • 中医学案例分享
CHAPTER 01
中医学简介
中医学的概念
定义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 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强调整 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特点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 为基础,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 法,结合针灸、药物等手段,以达到 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中医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发展历程
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再到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 中医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发展
现代中医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西医相结合,形成了更为完 善和系统的医学体系。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0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位、器官之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通过调节呼吸、内气运行来治疗疾病。气功对 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具有很好的作用。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通过特定的运动锻炼来治疗疾病。如八段锦、 太极拳等,对于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这是因为“证” 的概念中包含着病因、病机、病位。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内外环境统 一性的思想,称为辨证论治。
请解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完整版ppt课件
56
56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同病异治”的“同病”是指 B
A.病因相同 B.病种相同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 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 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即“证同治亦 同”。
完整版ppt课件
55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论治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不在于“证” 的区别。
论治的目的是为了辩证,故论治是辩证的 依据和前提,辩证是治疗的方法和手段。
▪ 地域的差异,地理环境和地区气候的不同, 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 比如,南方气候偏于湿热,人体腠理疏松; 北方气候偏于干燥,人体腠理致密。
▪ 一旦异地而居,会感到一时的不适。这样就 是人们常说的“水土不服”。
完整版ppt课件
33
人与自然
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①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②地域环 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 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
完整版ppt课件
4
▪ 中医学的重点不在治疗,而在预防, 即治未病。
完整版ppt课件
5
▪ 附:民族医学 如:藏医、蒙医、苗医。
完整版ppt课件
6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学
中医康复
中医临床各科 中药制剂学
完整版ppt课件
7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药学概论 ppt课件

2021/4/29
8
作业Homework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
名称。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收载药物多少种?
2021/4/29
Email:nxz9898@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多方面(原因、 部位、性质、程度、邪正关系)病理特性的概括。
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 (方法论)
其它理论
--核心-藏象经络
其它理论
基石 元气论
2021/4/29
22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把宇宙看成一 个统一的整体,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整体:统一性、联系性、完整性。 人:不是人体。人包括:心理、生理。
明清时期:李时珍《本草纲目》载 药1892种,中国药学史上的里程碑,
载药850种,比欧洲《纽伦堡
科学分类。
药典》早883年。
➢ 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 张景岳《景岳全书》;朱橚 《普济方》最大的方书。
➢ 温病学四大家:吴又可、叶天
士、薛生白、吴鞠通。
2021/4/29
21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学时
1 3 1-2 中医药学绪论
2
1 5 1-2 阴阳五行
2
2 3 1-2 藏象
4
2 5 1-2 藏象
2
3 3 1-2 气血津液
2
2 1 1-4 校外认药
4
3 5 1-2 病因病机
2
中医学ppt课件

02
详细描述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注重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通过中药、针 灸、推拿等手段,针对不同疾 病进行个性化治疗,如感冒、 咳嗽、哮喘、胃痛等常见内科 疾病。
03
总结词
04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强调预防和调 养。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治未病”非常重要, 因此内科疾病治疗不仅关注疾病 的治疗,更注重预防和调养,通 过调整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 ,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 发生。
中药治疗
总结词
通过口服或外敷中药来调节人体内环境、治疗疾病的方法。
详细描述
中药治疗是中医学中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口服或外敷 中药来调节人体内环境、治疗疾病。中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小 、疗效稳定等特点,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感染、肿瘤、 免疫系统疾疼痛的方法。
总结词
修身养性,培养良好品德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修身养性是养生的根本。应培养良好的品德,如 仁慈、宽容、诚实等,以保持心态平和、愉悦。同时,应 避免贪欲、嫉妒等不良心态,以免影响身心健康。
总结词
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环境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应顺应自然 规律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原则,以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
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基 本理论。
中医临床实践
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以及临 床各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中医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原始医 学,如《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
形成
经过数千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医学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
在现代,中医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与 发展,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中医学-PPT课件精选全文

【关系】五行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 “我 克” 两个方面的联系。
“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为“所 胜”
(3)五行相乘(克之太过)
【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克制 太过的异常相克反应。—— 顺五行相克次序
的克制太过。 【次序】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 金乘木(和相克一致) 【原因】 A.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强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 B.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弱,难以乘受正常的相克, 使其更加虚弱。
鼻
皮悲
涕
哭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肺膀耳骨恐唾呻 胱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府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概说
学习要求
1、掌握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及 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2、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3、了解藏象的来源。
一、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2.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对临 床各科及养生疗法有显著的发展。
3.宋代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对 妇产科有显著的发展。
4.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对儿 科有显著的发展。
5.明代医家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对外科 有显著的发展。
6.明清温病学家创立温病学派,对传染病 (温病)的发展有显著的贡献。
思维而拙于形式逻辑
4、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强
二、具体的有特色的中医认知方法:
1、司外揣内 2、援物比类 3、心法和顿悟 4、试探和反证
第四节 中医学未来发展展望
一、调整—世界医学发展的一大特点 二、融合与互补—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然态
势(中西融合)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存在。 阴阳消长平衡属量变过程。
“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为“所 胜”
(3)五行相乘(克之太过)
【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克制 太过的异常相克反应。—— 顺五行相克次序
的克制太过。 【次序】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 金乘木(和相克一致) 【原因】 A.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强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 B.五行种的某一行太弱,难以乘受正常的相克, 使其更加虚弱。
鼻
皮悲
涕
哭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肺膀耳骨恐唾呻 胱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府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概说
学习要求
1、掌握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及 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2、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3、了解藏象的来源。
一、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2.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对临 床各科及养生疗法有显著的发展。
3.宋代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对 妇产科有显著的发展。
4.宋代医家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对儿 科有显著的发展。
5.明代医家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对外科 有显著的发展。
6.明清温病学家创立温病学派,对传染病 (温病)的发展有显著的贡献。
思维而拙于形式逻辑
4、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强
二、具体的有特色的中医认知方法:
1、司外揣内 2、援物比类 3、心法和顿悟 4、试探和反证
第四节 中医学未来发展展望
一、调整—世界医学发展的一大特点 二、融合与互补—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然态
势(中西融合)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存在。 阴阳消长平衡属量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