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linux常用服务器+交叉编译工具链

合集下载

交叉编译链接

交叉编译链接

交叉编译指的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但编译平台本身不能运行该程序。

例如,在x86平台上编写程序并编译成能在ARM平台上运行的可执行代码,编译得到的程序在x86平台上不能运行,必须放到ARM平台上才能运行。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命名一般遵循target-platform-triplet的格式,例如arm-linux-gcc表示用于生成ARM平台上Linux系统下运行的程序的GCC编译器。

交叉编译的环境配置包括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和配置环境变量等步骤。

例如,在Linux上使用arm-linux-gcc编译器进行交叉编译时,需要将工具链的路径添加到环境变量中。

在交叉编译过程中,链接器的作用是将多个目标文件链接成一个可执行文件。

常用的链接器包括ld等。

总之,交叉编译是开发跨平台软件的重要技术之一,需要选择适合目标平台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并正确配置环境变量和链接器等工具。

建立交叉编译工具链

建立交叉编译工具链
第18章
建立交叉编译工具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嵌入式Linux开发不能缺少 的就是开发工具,其中最基本的是编译工具。和传统的编译 方式不同,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在不同的计算机上编译出开 发板需要的程序,所用的编译工具也与传统的编译工具不同 。本章讲解如何构建嵌入式Linux开发需要的交叉编译工具 链,主要内容如下: 交叉编译工具链介绍 手工构建交叉编译工具链 使用脚本构建交叉编译工具链 交叉编译工具链常见的问题
18.1
什么是交叉编译
交叉编译是伴随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而来的,传统的程 序编译方式,生成的程序直接在本地运行,这种编译方式称 作本地编译(Native Compilation);嵌入式系统多采用交 叉编译的方式,在本机编译好的程序是不能在本机运行的, 需要通过特定的手段(例如烧写,下载等)安装到目标系统 上执行。这种编译运行的方法比较繁琐,是受到实际条件限 制的。大多数的嵌入式系统目标板系统资源都很有限,无论 是存储空间还是CPU处理能力,都很难达到编译程序的要求 。而且很多目标板是没有操作系统的,需要通过其他的机器 编译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18.3.6
编译安装glibc库
GNU glibc库是Linux系统程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用户开发目标平台的应用程序,则必须编译安装glibc库 。glibc-2.3.2版本推荐先安装以下的工具: GNU make 3.79或更新的版本; GCC 3.2或更新的版本; GNU binutils 2.13或更新的版本。
18.3.3
建立linux内核头文件
交叉编译器需要通过内核头文件获取目标平台支持的系 统函数调用的信息。因此,需要拷贝内核的头文件。但是,直 接拷贝内核头文件是不行的,还需要对内核做简单的配置,让 内核脚本生成目标平台的头文件。需要注意的是,Linux内核 版本和编译器版本依赖比较强,一个版本的编译器不能保证编 译所有内核版本。 (1)首先在$PRJROOT/kernel目录下解压缩内核源代码 (2)接下来进入内核代码目录配置目标平台的头文件: (3)Linux内核配置的顶层界面,按照功能划分分成若 干项,与生成目标平台头文件相关的是System Type项。使用 光标键移动到该选项,回车进入配置界面。 (4)目标平台选择完毕后,直接回车,回到了系统类型 配置界面。 (5)配置内核结束后,检查是否生成正确的内核头文件 include/linux/version.h和include/linux/autoconf.h,这两个文件 是编译glibc需要的。以在多种平台上进行,本书建 议使用x86体系结构的PC机,在Linux系统下进行。这种选 择不是强制的,是因为x86体系结构是使用最广泛的。同时 ,使用Linux系统可以避免许多开发环境的设置。建立交叉 编译工具链需要以下的准备: 磁盘空间: 源代码: 命令行: 其他工具:

交叉编译HTOP并移植到ARM嵌入式Linux系统

交叉编译HTOP并移植到ARM嵌入式Linux系统

交叉编译HTOP并移植到ARM嵌⼊式Linux系统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章、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近⼀直在完善基于Busybox做的ARM Linux的根⽂件系统,由于busybox是⼀个精简的指令集组成的简单⽂件系统,其优点就是极精简,满⾜了Linux基本的启动需求,由于它⼏乎没有什么后台服务,对于追求极度裁剪的系统开发者⽽⾔是⼀个⾮常好的体验,不过,也正是由于其精简,很多我们在开发测试中使⽤的⼯具或者库也可能都没有,这对于开发者⽽⾔也增加了⼀定的移植⼯作量,笔者最近正被各种移植⼯具软件和库⽂件深深折磨着,今天主要说⼀下⼀个⽐较实⽤的⼯具HTOP的移植过程。

htop是什么 htop——⼀个可以让⽤户与之交互的进程查看器。

作为⽂本模式的应⽤程序,主要⽤于控制台或X终端中。

当前具有按树状⽅式来查看进程,⽀持颜⾊主题,可以定制等特性。

与top相⽐,htop有以下优点: 1、可以横向或纵向滚动浏览进程列表,以便看到所有的进程和完整的命令⾏。

2、在启动上,⽐ top 更快。

3、杀进程时不需要输⼊进程号。

4、htop ⽀持⿏标操作。

5、top 已经很⽼了。

htop移植  1、编译环境 Host机:ubuntu-16.10(64bit) Target: arm 交叉⼯具链:arm-linux-gnueabi-gcc ⼯具包: ncurses-5.9.7: https:///cMkkk9pDiuu7G (提取码:2488) htop-1.0.2: https:///cMkknBsW6T5kp (提取码:b16f) 2、编译前准备 下载两个压缩包,放在/home/liangwode/test⽬录下,解压缩两个压缩⽂件夹,并创建编译安装⽬录。

tar xvzf ncurses.tar.gztart xvzf htop-1.0.2.tar.gzmkdir install_ncursesmkdir install_htop 3、编译ncurses 由于htop依赖于ncurses库,因此需要先编译ncurses,进⼊ncurses⽬录,并配置交叉编译cd ncurses-5.9./configure --prefix=/home/test/install_ncurses --host=arm-linux-gnueabi --without-cxx --without-cxx-binding --without-ada --without-manpages --without-progs --without-tests --with-shared 编译并安装ncurses库make && make install 这样在/home/test/install_ncurses⽬录下就⽣成了ncurses的库和头⽂件等⽂件bin include lib share 4、编译htop 进⼊htop⽬录,并配置htop交叉编译选项,注意需通过LDFLAGS指定ncurses库所在的⽬录并通过CPPFLAGS指定ncurses头⽂件所在的⽬录cd htop-1.0.2./configure --prefix=/home/liangwode/test/install_htop --disable-unicode --host=arm-linux-gnueabi LDFLAGS=-L/home/liangwode/test/install_ncurses/lib CPPFLAGS=-I/home/liangwode/test/install_ncurses/include/ncurses 编译并安装htopmake && make install完可成后可以在在/home/liangwode/test/install_htop⽬录下⽣成安装完⽂件。

arm-linux-gcc 常用参数讲解 gcc编译器使用方法

arm-linux-gcc 常用参数讲解 gcc编译器使用方法

arm-linux-gcc常用参数讲解gcc编译器使用方法我们需要编译出运行在ARM平台上的代码,所使用的交叉编译器为arm-linux-gcc。

下面将arm-linux-gcc编译工具的一些常用命令参数介绍给大家。

在此之前首先介绍下编译器的工作过程,在使用GCC编译程序时,编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 预处理(Pre-Processing)2. 编译(Compiling)3. 汇编(Assembling)4. 链接(Linking)Linux程序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让GCC在编译的任何阶段结束,以便检查或使用编译器在该阶段的输出信息,或者对最后生成的二进制文件进行控制,以便通过加入不同数量和种类的调试代码来为今后的调试做好准备。

和其它常用的编译器一样,GCC也提供了灵活而强大的代码优化功能,利用它可以生成执行效率更高的代码。

以文件example.c为例说明它的用法0. arm-linux-gcc -o example example.c不加-c、-S、-E参数,编译器将执行预处理、编译、汇编、连接操作直接生成可执行代码。

-o参数用于指定输出的文件,输出文件名为example,如果不指定输出文件,则默认输出a.out1. arm-linux-gcc -c -o example.oexample.c-c参数将对源程序example.c进行预处理、编译、汇编操作,生成example.0文件去掉指定输出选项"-o example.o"自动输出为example.o,所以说在这里-o加不加都可以2.arm-linux-gcc -S -o example.sexample.c-S参数将对源程序example.c进行预处理、编译,生成example.s文件-o选项同上3.arm-linux-gcc -E -o example.iexample.c-E参数将对源程序example.c进行预处理,生成example.i文件(不同版本不一样,有的将预处理后的内容打印到屏幕上)就是将#include,#define等进行文件插入及宏扩展等操作。

linux安装配置交叉编译器arm-linux-gnueabi-gcc

linux安装配置交叉编译器arm-linux-gnueabi-gcc

linux安装配置交叉编译器arm-linux-gnueabi-gcc要使我们在x86架构下运⾏的程序迁移⾄ARM架构的开发板中运⾏时,需要通过交叉编译器将x86下编写的程序进⾏编译后,开发版才能运⾏。

在安装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

⼀、下载交叉编译器1.新版本的下载⼊⼝如下图所⽰:下载流程如下所⽰:“GNU Toolchain Integration Builds → 11.0-2021.03-1 → arm-linux-gnueabihf → gcc-linaro-11.0.1-2021.03-x86_64_arm-linux-gnueabihf.tar.xz。

”注意:随着时间的不同可能版本号有所变化,不过下载流程应给是⼀样的,除⾮⽹站的变化很⼤。

2.历史版本下载⼊⼝如下图所⽰:下载流程如下所⽰:“View Releases → components → toolchain → binaries → 6.2-2016.11 → arm-linux-gnueabihf → gcc-linaro-6.2.1-2016.1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tar.xz”⼆、安装交叉编译器进⼊linux系统,在/usr/local下创建arm⽂件,将下载的交叉编译⼯具链拷贝到linux系统的/usr/local/arm路径下,并进项解压,如下图所⽰:三、设置环境变量打开/etc/profile⽂件sudo vim /etc/profile在⽂件的最后⼀⾏添加交叉编译链的路径,完成后保存退出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gcc-linaro-6.2.1-2016.1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bin如下图所⽰:重新加载环境变量的配置⽂件source /etc/profile检验是否安装成功arm-linux-gnueabihf-gcc -v如果出现以下信息说明安装成功。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制作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制作

交叉编译⼯具链的制作交叉编译⼯具链的制作前⾔及准备本笔记制作的交叉编译⼯具已通过简单验证,对初次有需求需要搭建交叉⼯具链有⼀定的指导意义,制作⼯具链⽐较耗时,需做好花费⼀整天时间的准备。

资料学习链接linux⼯具、软件安装的基本步骤:下载,配置,编译,安装crosstool-ng下载或使⽤指令新建 arm-linux-tool ⽂件夹⽤于制作⼯具链mkdir arm-linux-toolcd arm-linux-toolwget /download/crosstool-ng/crosstool-ng-1.23.0.tar.bz2tar -xvjf crosstool-ng-1.23.0.tar.bz2新建mkdir crosstool-build crosstool-install src⼀、安装crosstool-ng1.编译依赖sudo apt-get install gperf flex bison texinfo gawk libtool automake libncurses5-dev g++ help2mangperf是完美哈希函数⽣成器;bison和flex是⽤来⽣成语法和词法分析器;texinfo和man类似,⽤来读取帮助⽂档;automake是帮助⽣成Makefile的⼯具;libtool帮助在编译过程中处理库的依赖关系,⾃动搜索路径;gawk是linux下⽤于⽂本处理和模式匹配的⼯具;2.配置、安装cd crosstool-ng-1.23.0./configure --prefix /home/wangh/workspace/wh_tools/arm-linux-tool/crosstool-install/配置过程中出现的缺少安装项通过安装解决配置正常⽣成 makefile 后,进⾏编译安装makemake install验证安装是否成功在 crosstool-install/bin ⽬录下执⾏ ./ct-ng -v为了后⾯使⽤⽅便,配置临时环境变量export PATH=$PATH:/home/wangh/workspace/wh_tools/arm-linux-tool/crosstool-install/bin/⼆、配置交叉编译⼯具链对于常见的架构,⽐如arm,mips,powerpc等等,都有了很多的,已经帮我验证过,可以正常编译的⽰例配置了,所以我们接下来,主要就是:搞懂⾃⼰借⽤哪个配置,然后调⽤默认配置,然后再确认⼀下配置,根据⾃⼰的情况去改⼀改,就差不多,就配置好了。

Linux_3_编译工具链

Linux_3_编译工具链

编译工具链前面我们写程序的时候用的都是集成开发环境(ID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集成开发环境可以极大地方便我们程序员编写程序,但是配置起来也相对麻烦。

在 Linux 环境下,我们用的是编译工具链,又叫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Linux 环境下常见的编译工具链有:GCC 和 Clang,我们使用的是 GCC。

1编译gcc、g++分别是 gnu 下的 c 和 c++编译器。

$ sudo a pt inst a ll g cc gd b# 安装g cc和gd b$ g cc-v# 查看g cc的版本在讲如何编译之前,有必要给大家回顾一下生成可执行程序的整个过程:对应的 gcc 命令如下:g cc-E hello.c-o hello.i# -E激活预处理,生成预处理后的文件g cc-S hello.i-o hello.s# —S激活预处理和编译,生成汇编代码g cc-c hello.s-o hello.o# -c激活预处理、编译和汇编,生成目标文件g cc hello.o-o hello# 执行所有阶段,生成可执行程序其实没必要指定每一个步骤,我们常常会这样用:g cc-c hello.c# 生成目标文件,g cc会根据文件名hello.c生成hello.og cc hello.o-o hello# 生成可执行程序hello,这里我们需要指定可执行程序的名称,否则会默认生成a.out甚至有时候,我们会一步到位:g cc hello.c-o hello# 编译链接,生成可执行程序hello1.1G C C其它选项选项含义-Wall生成所有警告信息-O0,-O1,-O2,-O3编译器的4个优化级别,-O0表示不优化,-O1为缺省值,-O3的优化级别最高-g指示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产生调试相关的信息。

(调试程序必须加上这个选项)-Dmacro相当于在文件的开头加了#define macro-Dmacro=value相当于在文件的开头加了#define macro value-Idir对于#include "file",gcc/g++会先在当前目录查找你所指定的头文件,如果没有找到,他会到系统的 include 目录找.如果使用-I 指定了目录,他会先在你所指定的目录查找,然后再按常规的顺序去找。

arm-none-linux-gnueabi交叉工具链与arm-linux-gcc有区别吗?

arm-none-linux-gnueabi交叉工具链与arm-linux-gcc有区别吗?

终于,郁闷已久的问题攻破了,用了三种配置交叉编译的方法,最终在开发板上实现成功了,现在想一想,有的时候真的也是运气。

,配置成功了,在开发板上失败了~后来使用脚本创建交叉编译环境(),配置成功了(这个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开发板上失败了~根据上面的做法,我成功了,在此小做总结。

首先下载工具链,幸好这篇文章给出了这个网站,要不还不知道要找多久。

70多M很快就下完了,若不是root用户下,可以将文件解压到home的某个目录下。

那么,在这个目录下会生成一个arm-2008q3文件夹。

更改路径不用说了,或者临时或者非临时。

我就直接改~/.bashrc了,在最后加:export PA TH=/usr/local/arm-2008q3/bin:${PA TH}ok~现在使你路径生效吧:source ~/.bashrc再输入:export CROSS_COMPILE=arm-none-linux-gnueabi-作用是:当你编译软件的时候,Makefile在大多数情况向会取得CROSS_COMPILE所指定的交叉编译工具。

最最后,在minicom下输入:./helloworld。

就会显示你希望见到的输出了。

首先,从下面的地址下载工具链等待下载完成后,将工具链解压到/usr/local/目录,如果你没有编译主机上的root权限的话,你可以将工具链解压到Linux用户的home目录中的某个位置(比如${HOME}/bin)这个操作将会在/usr/local目录中创建一个么名为arm-2008q3的目录。

接下来,你需要将这个新进添加的工具链的位置添加到PA TH变量之中。

编译你的~/.bashrc 文件,在其中加入新的PA TH变量使用source命令在当前shell中启用这个变化,这样你就不需要重新登入系统使用新变量了。

或者直接在shell中使用export对当前shell做同样的操作。

如果你并不是bash用户,你可以修改你使用的shell所对应的环境设置文件,比如,对于zsh 来说,您应该修改~/.zsh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tftp服务器在安装linux时通常可供选择是否安装tftp服务器
启动后可通过在控制终端输入netstat -a|grep tftp查看是否已经安装若已安装则为如下打印信息:
[root@localhost /]# netstat -a|grep tftp
udp 0 0 *:tftp *:*
若没有安装则可使用
rpm –ivh tftp-server-0.42-3.1.i386.rpm
进行安装然后建立主要工作目录mkdir /tftpboot
接下来配置tftp服务器
vim /etc/init.d/tftp
# default: off
# description: The tftp server serves files using the trivial file transfer \
# protocol. The tftp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boot diskless \
# workstations, download configuration files to network-aware printers, \
# and to start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for some operating systems.
service tftp
{
socket_type = dgram
protocol = udp
wait = yes
user = root
server = /usr/sbin/in.tftpd
server_args = -s /tftpboot
disable = no
per_source = 11
cps = 100 2
flags = IPv4
}
注意修改server_args = -s /tftpboot为你tftp工作目录。

接下来便是重启tftp 服务器了/etc/init.d/xinetd restart打印出如下信息
[root@localhost /]# /etc/init.d/xinetd restart
Stopping xinetd: [ OK ]
Starting xinetd: [ OK ]
表示重启成功接下来便可查看是否已经安装成功
[root@localhost /]# netstat -a|grep tftp
udp 0 0 *:tftp *:*
2.nfs服务器
首先查看nfs服务器是否被安装(这里为red-had5)rpm –q nfs-utils若打印出如下信息则表示已经被安装
[root@localhost ~]# rpm -q nfs-utils
nfs-utils-1.0.9-24.el5
若没有安装nfs服务器则先下载相应的nfs服务器包百度一个即可
然后rpm –ivh nfs- utils-1.0.9-24.el5.i386.rpm这里使用的nfs版本为utils-1.0.9-24.el5故不同版本安装不同,然后进入nfs配置
vi /etc/exports
/nfsroot/rootfs 211.67.216.* (rw,sync,no_root_squash)
211.67.216.* 配置网段为自己IP地址同一网段
然后启动NFS服务器
/etc/init.d/nfs start 启动nfs服务器如下所示:
[ OK ] Starting NFS quotas: [ OK ] Starting NFS daemon: [ OK ] Starting NFS mountd: [ OK ]
然后即可挂载nfs服务器上的共享目录了
mount –t nfs xx.xx.xx.xx:/xx /mnt
xx.xx.xx.xx为nfs服务器ip地址/xx 为需要挂载的目录
接下来ls /mnt 即可查看是否挂载成功
3.samba服务器
在安装linux时选中安装samba服务器然后这里就只需配置即可
vim /etc/samba/smb.conf
约248行复制6行
248 [homes]
249 comment = Home Directories
250 browseable = no
251 writable = yes
252 ; valid users = %S
253 ; valid users = MYDOMAIN\%S
然后粘贴修改如下
254 [root]
255 comment = Root Directories
256 browseable = yes
257 writable = yes
258 path = /
259 ; valid users = smb
260 ; valid users = MYDOMAIN\%S
这里valid users = smb如果smb用户存在则不需添加否则需要添加
useradd smb
然后设置smb账户登录密码
smbpasswd –a smb
重启smb服务器
/etc/init.d/smb restart
设置好linux ip后
在windows命令行运行\\xx.xx.xx.xx 输入账户密码即可访问linux目录了xx.xx.xx.xx为虚拟机linux IP地址
通过chmod修改权限即可实现linux和windows文件共享了。

4.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安装
首先去百度下载个arm-linux-gcc,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
然后解压
Tar zxvf arm-linux-gcc.tgz –C/
然后为了整个文件系统下都能使用交叉编译命令,需要将/usr/local/arm/4.3.2/bin添加到环境变量PA TH中修改/root/ .bashrc添加代码:
export PA TH=$PATH:/usr/local/arm/4.3.2/bin
这样编译文件时加上arm-linux-gcc即可在开发板上运行了
例如这里的hello.c文件arm-linux-gcc hello.c –o hell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