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①,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②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③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④,其徒数十人,皆衣褐⑤,捆屦⑥、织席以为食。

陈相⑦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⑨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⑩。

”曰:“自织之与?”曰:“否。

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⑾,以铁耕乎?”曰:“然。

”“自为之与?”曰:“否。

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⑿;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舍皆取诸其宫⒀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⒁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⒂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⒃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注释】①神农:炎帝神农氏,相传他第一个制造农具,教导百姓种田,是中国农耕的发明者。

神农之言:指战国时期的农家学说。

许行:楚国人,农家学派。

②踵(zhǒng):脚跟。

这里用作动词,登,走到。

文公:滕文公,滕国君主。

③廛(chán):老百姓的住房。

④与:给予。

处:住所。

⑤褐:粗麻编成的短衣,指老百姓穿的衣服。

⑥捆:编织。

屦:用麻、葛等织成的鞋子。

⑦陈相:陈良的学生。

陈良是楚国译文儒家人物。

⑧饔飧(yōng sūn):早餐和晚餐。

饔飧而治:一面自己做饭,一面处理政事。

⑨厉:害。

厉民:使民众受到损害。

⑩素:未染色的生丝绢。

⑾釜:锅一类的炊具。

甑(zèng):用来蒸食物的陶土炊具。

文言文句子分析题

文言文句子分析题

文言文句子分析题一、句子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该句为《论语·为政》中的原文,是孔子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原则。

句子中包含了两个主要成分:主语“君子”和谓语“务本、本立而道生”。

其中,“君子”指的是具备高尚品德和理想的君主或有志于成为君主的人,“务本”意味着君子必须注重基本原则和根本道义,“本立而道生”表明君主要从根本上建立自己的道德和修养,然后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二、句子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该句出自《论语·里仁》。

“士为知己者死”和“女为悦己者容”是孔子对士人和女性的道德要求。

其中,“士为知己者死”表明士人应当以生命为代价来尽忠于知己,即在友情面前不计个人得失,“女为悦己者容”则强调女性应该以取悦丈夫为重,注重个人美德和行为习惯,以维护家庭和谐。

三、句子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该句为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名句,意味着在做事情时必须遵循一定规则和准则,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具体来说,“规矩”指的是在行为和思想上遵循的标准和原则,“成方圆”则是指达到人生的完美和圆满。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利用规矩来约束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才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和目标。

四、句子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在《秋兴八首·其七》中的名句,表达了杜甫对读书和写作的态度。

其中,“读书破万卷”表明杜甫倡导广泛阅读,积累渊博的知识,“下笔如有神”则反映出他笔下的文字精妙、有灵感。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才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使我们的文字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五、句子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

其中,“人非圣贤”指的是人都不是圣贤,“孰能无过”则意味着人无法做到没有错误和过失。

这个句子传达了一个现实主义的观点,即人是有缺点和错误的,没有人是完美的。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谦虚和宽容,不要对自己和他人的过错过于苛求。

六、句子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2《齐桓晋文之事》课后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齐桓晋文之事》课后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齐桓晋文之事》课后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2《齐桓晋文之事》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俯足以畜妻子____________ 蓄:供养B.明君制民之产____________ 制:限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___________夺:耽误D.乐岁终身苦____________乐岁:丰年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故民之从之也轻____________ ②鸡、豚、狗、彘之畜③然后从而刑之____________ ④然后驱而之善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而”字也相同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而”字不同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而”字相同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在文章的这个部分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张,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C.为了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模板

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模板

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B。

解析:身心发现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上。

2.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伯尔D.加涅【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3.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 )。

A.元认知计划B.元认知监视C.元认知调节D.元认知体验【答案】B。

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答案】D。

解析: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5.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是( )。

A.示范法B.系统脱敏法C.代币奖励法D.认知调适法【答案】C编辑推荐:一、单项选择题1.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经典性条件反射D.理性条件反射【答案】B。

解析:新生儿遇到冷空气就哭,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因此属于无条件反射。

2.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的是( )。

A.社会认知B.社会体验C.社会性交往D.人际认知【答案】A。

解析:题干为社会认知的定义。

3.( )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A.程序教学B.组织教学C.个别化教学D.指导教学【答案】A。

解析: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单选题(共50题)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这反应了教育具有(??)A.文化传承功能B.文化创造功能C.文化更新功能D.文化传播功能【答案】 D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答案】 D3、当小学生被宠物咬伤后,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有关急救措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应立即冲洗伤口B.伤口不论大小应立即包扎止血C.如果不是疯狗,可以不用打狂犬疫苗D.冲洗伤口的过程中要避免碰到周围的软组织4、关于新课改的几大“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关联的知识B.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学会合作C.不同功能与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D.课程评价方面在改进教学、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答案】 D5、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指( )A.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智力、能力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D.知识、智力、情感【答案】 A6、(2020年真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赏识与期望后常常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行为。

这种心理效应是()。

A.蝴蝶效应B.鲶鱼效应C.马太效应D.罗森塔尔效应7、教育者运用模范人物的优良思想、感情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答案】 B8、下列各句中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答案】 A9、我国最早记载和阐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答案】 B10、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育社会功能的( ),它要求我们办教育绝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

A.间接性B.隐含性C.超前性D.迟效性正确答案:D解析:教育功能的迟效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一般要经过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之后才能得以显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尤其是基础性、普通性和理论性的教育,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其社会功能具有明显的迟效性。

知识模块:教育基础2.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正确答案:D解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知识模块:教育基础3.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 )。

A.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受教育者道德和性格的完善B.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C.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D.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正确答案:C解析:A项是传统教育代言人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B项是洛克“白板说”的观点;D项是皮亚杰的教育观点。

知识模块:教育基础4.我国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种教育目的属于( )。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教育无目的D.社会发展与个人需要辩证统一正确答案:D解析:我国的教育目的兼顾了社会发展与个人需要。

特岗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资料《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选择题100题附答案

特岗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资料《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选择题100题附答案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体现了()A.教育与文化B.教育与科技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2.学校教育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B.原始C.近代D.现代3.柴老师退休后还坚持去老年大学学习,这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4.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教育思想的根本是()。

A.智育B.美育C.德育D.体育5.“活到老,学到老”反映的现代教育的特征是()。

A.终身性B.公平性C.大众性D.未来性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手中。

A.印度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7.“太学”是我国古代中央官学,其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官学制度的奠基和发展。

“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出现于()。

A.唐代B.汉代C.秦代D.宋代8.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卢梭9.认为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A.洛克B.卢梭C.康德D.杜威识的思想家是()。

A.洛克B.卢梭C.康德D.杜威10.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A. “泛爱”B. “泛智”C. “泛美”D. “泛德”11.下列选项中,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成就对应错误的是()。

A.孟子一一创办私学B.董仲舒一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韩愈--- 倡导古文运动D.朱熹---- 集宋代理学之大成12.以下著作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思想的是()。

A.《爱弥儿》B.《巨人传》C.《教育漫话》D.《理想国》13.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

A.康德B.杜威C.赫尔巴特D.拉伊1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

A.《雄辩术原理》B.《民主主义教育》C.《爱弥儿》D.《理想国》15.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思想的著作是()。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乙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阅读答案
导读: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①,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②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③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④,其徒数十人,皆衣褐⑤,捆屦⑥、织席以为食。

陈相⑦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⑨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⑩。

曰:自织之与?曰:否。

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⑾,以铁耕乎?曰:然。

自为之与?曰:否。

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⑿;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舍皆取诸其宫⒀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⒁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⒂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⒃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
①神农:炎帝神农氏,相传他第一个制造农具,教导百姓种田,是中国农耕的发明者。

神农之言:指战国时期的农家学说。

许行:楚国人,农家学派。

②踵(zhǒng):脚跟。

这里用作动词,登,走到。

文公:滕文公,滕国君主。

③廛(chan):老百姓的住房。

④与:给予。

处:住所。

⑤褐:粗麻编成的短衣,指老百姓穿的衣服。

⑥捆:编织。

屦:用麻、葛等织成的鞋子。

⑦陈相:陈良的学生。

陈良是楚国译文儒家人物。

⑧饔飧(yōng sūn):早餐和晚餐。

饔飧而治:一面自己做饭,一面处理政事。

⑨厉:害。

厉民:使民众受到损害。

⑩素:未染色的生丝绢。

⑾釜:锅一类的炊具。

甑(zeng):用来蒸食物的陶土炊具。

爨(cuan):烧火煮饭。

⑿陶:制陶器者。

冶:制铁器者。

⒀舍:什么。

宫:室,家。

⒁纷纷然:忙乱的样子。

⒃路:动词,奔走。

【译文】
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住所。

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着粗麻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即使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

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获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

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受到损害而供养自己,哪里算得上
贤明呢!
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

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粗麻布衣。

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

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

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

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

孟子说:这些都是他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来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什么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
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耕地又兼着干。

孟子说;这样说来,那末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又耕地又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

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之后才用,这是带领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

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

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的一般道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捆屦、织席以为生
(2)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3)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4)是率天下而路也
2.奚冠和许子奚为不自织中,两个奚,意义、用法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3.文中许行的神农之言主张的是________。

孟子则抓住许行的话予以驳斥,孟子认为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
4.孟子在说理时,并非一开始就讲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了
______的说理方法。

这样说理的好处在于_______。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参考答案】
1.(1)弄到食物(或:维持生活)(2)哪里(3)忙碌的样子(4)动词作动词,奔走
2.第一个奚:疑问代词,作冠(名作动)的倒装宾语。

奚冠,戴什么帽子。

第二个奚: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为的倒装宾语。

3.人人从事农业劳动,国君也要和百姓并耕而食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社会分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4.类比从小到大,从远及近,层层类推,巧妙地使许行的言论不攻自破。

5.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

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的一般道理。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阅读答案】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阅读答案
2.文言文训练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商鞅治秦阅读答案
4.治西湖阅读答案
5.《“真者”“诚者”》阅读答案
6.捕蝶者阅读答案
7.孙弘者阅读答案
8.淮上渔者阅读答案
上文是关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