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案
教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目标
了解和掌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一思维方
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及步骤
1.引入(5分钟)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什么是发展的眼光?为什么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引出本课的主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和长远发展的趋势,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概念讲解(10分钟)
–讲解发展的眼光的定义:看问题时关注问题的根本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不仅看眼前的表象。
–引导学生思考例子:举例说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好处,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时应该考虑城市未来的交通规划。
3.案例分析(15分钟)
–给学生提供几个案例,让他们分组讨论。
–案例示范分析:老师带领学生分析一个案例,解释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4.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按小组讨论其他案例,运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分析,并在最后汇报讨论结果。
5.总结(5分钟)
–总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和好处,强调培养这一思维方式的必要性和实际应用性。
教学辅助工具
•黑板或白板
•教案PPT(可选)
评估方式
•小组讨论案例时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案例分析中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深度的展示
•案例讨论后的汇报结果。
学生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学生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学生评价改革典型案例「篇一」近年来,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推行评价方式改革,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学科模块评价登记表为主要内容,以研究性学习评价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表为重要补充,以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多主体互动评价为主要特点的过程性、发展性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的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其重要特点是关注过程性评价。
评价要求达到:1、评价主体多元化。
2、评价方式互动化。
3、评价内容多样化。
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新课程改革相对接。
根据自己这几年的亲身体会,现将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管理为主要形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做法简要总结如下:一、明确评价的目标通过“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管理,全面、全程、客观且富有人性化地记录“学生个人成长的足迹”,打破现行的考试制度,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衡量,温馨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达到以评促学的目标。
二、明晰评价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
评价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不能把目光只投向少数尖子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促进全员的多层发展。
2、激励性原则。
评价应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对学生的激励应由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内在激励为主。
评价应多方开掘学生的内在激励,加速学生内驱力的发展,不断激励学生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发展的追求。
3、自主性原则。
评价应充分调动和及时调整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学生对某项考查结果不满时,可按学生的要求让其再自学,在其自认为已获得良好发展时给予再次考查的机会。
学生发展性评价案例

告诉学生:“明天因你而精彩”——学生发展性评价案例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学生评价,这种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而是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逐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下面给大家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评价的几个案例。
其中的做法不一定是最佳的,但却是在探索发展性评价方法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
希望这些案例能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创造。
案例1:“计分册”的妙用在学生心目中“记分册”是一个禁地无人问津。
但我的“记分册”学生特别愿意看,愿意听我报分,为什么呢?每次考试教师都要把分数登记,查找不足引以为鉴。
我不这样,我把每一道题学生的得分都记录下来。
找出哪道题学生回答的漂亮新颖,哪类问题学生得分高。
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我们班语文成绩不理想。
我没有发脾气,在讲评试卷时,查找各项小题的分数,也找到了许多值得表扬的学生。
例如:古文阅读满分15分,本班王琪、李伟新(后进生)等6个学生都是满分。
议论文满分12分赵璇、杨雪(后进生)等7人满分,由此不赘述。
带着爱心,寻找机会,抓住学生小小的闪光点。
我对他们说“我为你们骄傲”;“你们这一点学习很好”;“你们比任何人都强”等。
就这样在我的评价中,在我的表扬里,学生们精神抖擞聚精会神。
在我的评价中不乏后进生。
我对他们会更加关注,我会说“你这一点做得很出色”“我为你骄傲”“这个知识点现在你已经所向无敌了”等。
孙磊同学期中考试语文成绩刚刚57分。
但是我发现“综合性学习的名著阅读”整个三年级只有几个同学得分,而其中就有他。
我想这是机会,于是郑重其事的说:“现在我要讲评全卷最困难的一道题,这道题全校只有四个同学得分(估计),而完成的最漂亮的同学就是我们班的孙磊同学”。
这时我发现他用惊异的眼光看着我。
我继续说:“通过这道题我看到了一个博览群书的孙磊。
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完整版.doc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和职责:
3、“练好内功”即提高自身素质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关键。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各 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 素质,树立班主任的威信,这种威信不同于上、下级 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 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 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提高素质, 树立威信,需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做学生思想的领路人:(2)做学生学习的指 导者:
(3)做学生行为的规范者:(4)是班级工作的策 划管理者:
(5)是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想法:
1、热爱班主任是干好班主任工作的源泉和基 础。只有爱这个工作,才能想办法、动脑筋,才能全 身心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也只有热爱这个工作,才 会取得成绩,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许多教育名家,都 是干班主任工作而出名的,象魏书生老师就是优秀班 主任。
爱学生还表现在善于为学生喝彩,对学生宽容,以 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交流。你会得到学生的信 任、理解、尊重。
学生的心,是一颗颗年轻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 鼓励、喝彩和掌声。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师长的重视、 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有 时也会给他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他的学生 分为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赞美与鼓励;对 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 断给予批评。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案例分析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案例分析第一部分教育学案例分析常考知识点专题五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的主要观点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案例举例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陈老师讲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觉得不但收获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当然,陈老师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也不愿意发言,习惯当听众;小明就是这样的孩子,有次陈老师让小明发言,小明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小明坐下,课后,陈老师把小明叫到办公室,说:“你既然不愿意在班上公开讲,那我们就私下聊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人,你就补上你的课堂发言吧。
”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小明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
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他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包括科技史、通俗哲学读物、成功者的励志故事等,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
问题分析请结合案例,从学生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做法。
答案答案:(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案例中,陈老师班里“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也不愿意发言,习惯当听众,小明就是这样的孩子,有次陈老师让小明发言,小明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小明坐下;课后……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小明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
这就体现了陈老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通过积极的鼓励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2)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首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主导对学生客体的教育与改造,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外因,学生的主体活动才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内因。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发展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1.2 教学内容:发展的定义与特点发展的重要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的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发展实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1.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发展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理解发展的内涵。
3. 分析生活中的发展实例,让学生体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意义。
4.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发展的规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的规律,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
培养学生运用发展规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发展的规律及其表现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运用发展规律分析问题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规律及其表现。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发展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发展规律分析问题。
2.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展规律的存在。
2. 讲解发展规律及其表现,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
3. 分析生活中的发展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发展规律分析问题。
4.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发展的趋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的趋势,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方向。
培养学生预测和把握发展趋势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发展的趋势及其表现事物发展的方向预测和把握发展趋势的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趋势及其表现。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发展实例,引导学生预测和把握发展趋势。
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展趋势的存在。
2. 讲解发展趋势及其表现,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方向。
3. 分析生活中的发展实例,让学生学会预测和把握发展趋势。
4.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发展的阶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事物发展的阶段性,认识到不同阶段的特点。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栋梁,国家健康发展的往往取决于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取决于教育者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向成长。
因此,从一种发展的视角来观察学生,更好地让学生发挥最大发展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从发展视角看,学生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自我意识的提升。
学生首先要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比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夜晚的电子产品活动时间,睡眠充足等。
其次,要学会自我调节,当孩子出现面临不同问题时,要拥有一种解决的途径。
定期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总结经验、提高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和素质。
另一方面,可以从教育者的视角,看怎样更好地更正学生的思维形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的机会,掌握抓住机会的能力。
教育者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身的学习任务,做到认真完成作业,把一切学习工作抓在手里,当然不可以忽略比赛、实践等,以全面锻炼自己。
同时,教育者还要教育学生反省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与发展有何关系,学会把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把想法变为可操作的计划,实现自我发展。
另外,学校也应该制定发展性的有效课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并提供丰富的多元文化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建立自己的理念,培养自身的素养和思维能力,以期达到发展的目标。
丰富的学校活动,像体育、科技活动等,也有助于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从发展的视角看学生,学生本身要增强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跟踪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素质;而教育者和学校也要提供有效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制定发展性的有效课程,丰富各类的学校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才能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
正反举例作文素材

二、正反案例【正反】1.宽容对待学生【正】迈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在玩耍中杀死了校长家的一只狗。
但是这位宽容大度的校长,允许他解剖那只狗,不过要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就算对他这次行为不当的处罚。
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迈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从而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这个故事说明宽容、善待也能很好地融入惩罚,关键是要用对方法。
【正】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反】在某校一次数学测验结束后,课任教师张老师到班级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当他公布到小孙成绩的时候,把小孙叫了起来,问“32比160是多少?”(注:“160”是小孙的体重,“32”是此次的考试分数。
)小孙一时不明白,没有作答。
张老师于是说:“真是名副其实的猪脑子,怪不得分数与体重成反比!”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下课时,同学便开始嘲笑小孙说:“什么时候你变瘦了,数学考试的成绩就上去了。
”2.师爱无限【正】汶川地震中,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他冒着楼房剧烈摇晃,马上会倒塌的危险,迅速地组织学生撤离。
一个、两个、三个……,就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生死关头,年轻的人民教师谭千秋,毅然作出生命中最坚定的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成生命的弧度,死死地将四个孩子护在身下,四个孩子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倒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舒兰第四中学校:张丽
案例:
本周双休日留了一套卷子,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做一做。
周一早上一到校,为了防止学生互相抄袭,我直奔教室,准备自己亲自检查和收取。
到二年一班检查时发现徐佳伟同学完成的不好,写的字乱七八糟,抄袭现象比较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他找到办公室,对他进行了引导教育。
我说,你看你这么聪明,应该有能力学好这一科,我们现在是在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打下最基本的科学文化基础,为今后的发展做铺垫。
你是有发展能力的孩子,老师不希望看到以后你由于科学文化基础差而影响到今后的发展。
他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我接着说:你自己要用心,上课注意听讲,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可以有不会的,但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
老师上课时会更多的关注你,他听后很认真的点点头。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表现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上课时总是不认真听讲的他,这回坐的端端正正,整节课没有发现溜号,神情非常专注,当我提出问题时,我发现他的手慢慢的举了起来,叫到他时他也回答正确。
我发现他真的变了,收送作业时他都主动帮我,算是表示对我的对他的关注的一种感激?
再次批他的作业的时候,简直判若两人。
虽然也有做错的,但是字写的工工整整,让我真的刮目相看。
我在他的作业评语里写到:你的作业完成的很好,字写得工工整整,老师对你很期待。
他真的变了,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没有想到我的仅仅只是
一个很小的再正常不过的举动,对他来说却带来那么大的感动和震动。
他作为学困生,很少有老师这样去关注他,对于我而言,他也从没走进过我的视线。
在我的课堂上,我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他上课不听,作业抄袭,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
上课也从来没有提问过他,而这次检查作业时发现他做的不好,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出于怎样的想法,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并和他进行了谈心。
谈心可能说到了他的心里,所以他很认同。
也可能是他作为品行不端的孩子没有老师关爱他,而又第一次受到我的关注和鼓励吧?
由案例想到的:
1.为我以前的“目中无人”感到难过。
2.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关注那些升学有望的苗子生,重点生外,我们更应该把目光多放在那些成绩不良的孩子身上,他们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他们身上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不能把他们一眼看到底,他们现在不行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也不行。
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和引导。
也许我们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细致的谈心,都会给他们以启迪和唤醒,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在我们的课堂上,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将来可能就多一个人才。
今后采取的措施:
爱我们的学生吧,不管他有怎样的缺点和毛病,他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挖掘,去赞赏。
深情的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吧,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他们,鼓励他们,赞扬他们,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
和善意。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仅要关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注那些孤独和被拒绝的孩子,不仅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发展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