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框剪结构楼预应力梁计算书_secret

合集下载

框剪结构设计计算书

框剪结构设计计算书

本科毕业设计中山健康花园A栋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学院建设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班别04级4班学号3104003667学生姓名曾世开指导教师梁平2008年6月10日摘要本工程为中山健康花园A栋,拟建高层住宅楼。

根据现场的土地使用面积将该楼设计成一对称布置的住宅楼,设置一部电梯,一层设置四户。

首层的标高为4.5米,其余11层的层高均为3m。

楼层总高度为37.5m。

总建筑面积4250.98m2。

基本风压值0.5kN/m2,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计算按纵向框架承重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结构方案和初选截面尺寸;楼板结构设计;结构计算简图及刚度参数计算;荷载计算及结构位移验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分析;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分析;荷载效应及内力组合;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基础设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进行截面抗震设计时,柱按偏压构件计算,保证延性框架要“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强锚固”的设计原则,且满足构造要求。

关键词:高层,抗震,框剪,结构设计AbstractAuthor: Shikai ZengTutor: Ping LiangFlower Garden in the works for A block, the proposed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ccording to the land use area will be carried into a symmetrical layout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e installation of a lift, one of four households. The level of the first floor is 4.5m and the remaining eleven floors are 3m high-level layers. The total height of the building is 37.5m.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is 4250.98m2. Basic wind pressure value is 0.5kN/m2, earthquake intensity of 7 degrees security, the basic design for seismic acceleration values 0.10g, category II sites, design for the earthquake-first group.Thi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sign adoption the frame-shear wall construc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vertical longitudinal loading analysis. Concrete contents include: structural programmes and primary cross-sectional size; floor stru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calculation diagrammatic drawing and stiffness parameter calculation; Structural load calculation and displacement calculation; Level load role of endogenous force structure analysis; Vertical load role of the endogenous force structure analysis; Load effects and endogenous force portfolio; Cross-section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Foundation design; Structural construction mapping; computer-aided design. Earthquake in cross-sectional design, pillar by bias components calculated to ensure extensive framework to "strong reminder and weak bends, 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 strong joint weak components strong anchorage" design principles, andthe cross-section must to meet the demand of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Key words: Tall structures, Earthquake proofing construction,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al design目录1工程概况 (1)2结构布置和初选构件截面尺寸 (2)2.1柱截面尺寸 (2)2.1.1 Z1截面的确定 (2)2.1.2 Z2截面的确定 (2)2.1.3 Z3截面的确定 (3)2.1.4 Z4截面的确定 (3)2.1.5 Z5截面的确定 (3)2.2梁截面尺寸 (3)2.2.1横向框架梁尺寸的确定 (3)2.2.2纵向框架梁尺寸的确定 (4)2.3板的厚度 (4)2.4剪力墙数量的确定 (4)3 楼板结构设计 (7)3.1楼梯设计 (7)3.1.1 梯段板计算 (7)3.1.2 梯梁设计 (8)3.2楼板设计 (9)3.2.1 荷载计算 (10)3.2.2 计算跨度L0 (10)3.2.3 弯矩和配筋计算 (10)4非框架梁的设计 (15)4.1非框架梁的内力计算 (15)4.2非框架梁的配筋计算 (23)4.2.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3)4.2.2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24)5 计算简图及刚度参数 (27)5.1计算简图 (27)5.2刚度参数 (27)5.2.1 总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 (27)5.2.2 总框架的抗推刚度 (27)5.2.2 总连梁的等效剪切刚度Cb (35)5.3主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 (38)6 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计算 (39)6.1竖向荷载 (39)6.1.1 各种构件的荷载标准值 (39)6.1.2 重力荷载代表值 (41)6.2横向水平地震作用 (41)6.2.1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底部剪力标准值FEk (41)6.2.2 各层水平地震作用Fi (42)6.3横向风荷载计算 (43)7 水平荷载作用效应分析 (45)7.1水平地震作用折算及水平位移验算 (45)7.1.1 水平地震作用折算 (45)7.1.2 水平位移验算 (46)7.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46)7.2.1 总剪力墙、总框架和总连梁的内力 (46)7.2.2 各根柱、各根连梁、各片剪力墙的内力 (48)7.2.3 框架梁、柱的内力计算 (50)8 竖向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计算 (56)8.1框架内力计算 (56)8.1.1 计算简图 (56)8.1.2 分配系数及固端弯矩 (57)8.1.3 分配与传递 (59)8.2剪力墙内力计算 (66)8.2.1 轴力的计算 (66)8.2.2 弯矩的计算 (67)9 荷载效应组合 (70)9.1框架梁柱的内力组合 (70)9.1.1 梁、柱内力调整 (70)9.1.2 框架梁、柱的内力组合 (71)9.2剪力墙的内力组合 (73)10 截面设计 (75)10.1框架梁 (75)10.1.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75)10.1.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76)10.2框架柱 (77)10.2.1 剪跨比和轴压比 (78)10.2.2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78)10.2.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81)10.3剪力墙 (84)10.3.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4)10.3.2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85)11 基础设计 (88)11.1基础选型 (88)11.2基础平面布置 (88)11.2.1 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88)11.2.2确定桩数和布桩 (88)11.2.3初选承台尺寸 (89)11.2.4计算桩顶荷载设计值 (89)11.2.5 桩顶水平位移验算 (90)11.3承台计算和配筋 (90)11.3.1作用在承台底部的弯矩 (91)11.3.2.基桩净反力设计值 (91)11.3.3 承台受柱冲切验算 (91)11.3.4.承台受剪验算 (92)11.3.5 承台角桩冲切验算 (93)11.3.6 承台受弯计算 (94)11.3.7 承台受压验算 (95)参考文献 (96)致谢 (97)1 工程概况中山健康花城为12层住宅楼,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高度38.8m 。

预应力梁计算书

预应力梁计算书

预应力混凝土梁课程设计计算书一、 截面尺寸拟定图1 主梁尺寸(单位:cm )横隔梁:在跨中、四分点、支点处设置横隔梁,间距为7m ,横隔梁高度1500mm ,厚度为下部150mm ,上部150mm 。

二、 作用效应计算⒈永久作用 ⑴ 预制梁自重()()20180104020212902515212⨯+⨯+⨯⨯+⨯+⨯⨯=A=7800cm 2=0.78m 2 G 1=0.78×25×1=19.5kN/m 横隔梁自重边梁:G 2= 074.05.295.2515.022.0-2225.015.05.1=⨯⨯⨯⎪⎭⎫⎝⎛⨯⎥⎦⎤⎢⎣⎡⎪⎭⎫ ⎝⎛+-kN/m中梁:G 3 =0.074×2=0.148kN/m ⑵ 二期恒载集度桥面铺装10cm 防水混凝土铺装:0.1×10×25=25kN/m2cm 沥青混凝土铺装:0.02×10×21=4.2kN/m 若将桥面铺装均摊给5片梁则: G 4=(25+4.2)/5=5.84kN/m 恒载集度边梁:g 1=19.5+0.074+5.84=25.414kN/m 中梁:g 2=19.5+0.148+5.84=25.488kN/m ⑶永久作用效应设x 为计算截面离左支座距离,令x l α=/,主梁弯矩和剪力的计算公式分别为:()2112M l gααα=- ()1122c Q l gα=-⋅表1 1号梁永久作用的弯矩和剪力位置作用效应跨中 α=0.5 四分点 α=0.25 支点 α=0.00 一期弯矩(kN m)⋅2009.75 1507.31 0 剪力 (kN) 0 140.25 280.50 二期弯矩 (kN m)⋅ 599.62 449.71 0 剪力()kN0 41.84 83.69 ∑弯矩 (kN m)⋅2609.37 1957.03 0 剪力()kN182.09364.19表2 2、3号梁永久作用的弯矩和剪力位置 作用效应跨中 α=0.5 四分点 α=0.25 支点 α=0.00 一期弯矩(kN m)⋅2017.75 1513.01 0 剪力 (kN) 0 140.78 281.56 二期弯矩 (kN m)⋅ 599.62 449.71 0 剪力()kN0 41.84 83.69 ∑弯矩 (kN m)⋅2616.97 1962.72 0 剪力()kN182.62365.25⒉可变作用 ⑴冲击系数简支梁桥的基频可采用下列公式估算: 22c c EI f l m π== 62.2590337.01045.366.28214.3102⨯⨯⨯⨯= 4.05 其中:62.259081.925414===g G m c 根据本桥的基频,可计算出汽车荷载的冲击系数为 μ=0.176ln f -0.0157=0.22按«桥规»规定两车道的车道折减系数为1 ⑵横向分布系数本算例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跨中梁截面采用修正偏心压力法,支点截面采用杠杆原理法。

预应力横梁的计算

预应力横梁的计算

预应力横梁的计算预应力横梁的计算1. 引言预应力横梁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其设计和计算对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预应力横梁计算模板,以供参考使用。

2. 材料特性预应力横梁的材料特性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预应力钢丝强度等级等。

在计算之前,需要明确材料的特性参数,并按照标准规范进行选择与使用。

3. 横梁几何参数横梁的几何参数包括截面形状、横梁长度、截面尺寸等。

在进行计算之前,需要明确横梁的几何参数,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择与确定。

4. 荷载计算荷载计算是预应力横梁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横梁所承受的各种静载荷、动载荷和温度荷载等。

在计算中,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荷载组合和取值的确定。

5. 截面力计算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计算横梁截面所受力的大小和性质。

包括弯矩、剪力、轴力等。

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截面尺寸的初选、调整和优化。

6. 预应力计算预应力计算是预应力横梁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截面力计算结果,确定预应力钢筋的位置、数量和张拉方式。

利用预应力钢筋的预载荷,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抗裂能力。

7. 梁的稳定性分析在进行预应力横梁设计时,需要进行梁的稳定性分析。

主要包括截面稳定和整体稳定两个方面。

通过对梁的稳定性计算,确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工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8. 设计验算在计算完成后,进行横梁设计验算。

包括横梁截面验算、预应力钢筋验算和混凝土验算等。

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对横梁进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评估,确定设计的合理性和满足使用要求。

9.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包括设计图纸、计算表格、实验数据等。

请参考附件进行详细设计和计算。

10.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荷载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和标准条款。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和使用。

预应力框架梁计算书

预应力框架梁计算书

预应力框架梁计算书预应力框架梁计算书1. 概述预应力框架梁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能够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计算书范本,以便工程师们参考和使用。

2. 术语和定义在进行计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术语和定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文档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语和定义:- 预应力:通过施加预先的拉力来改善结构的性能和耐久性。

- 梁:一种承受荷载并将其传递给支座的结构元素。

- 框架梁:由梁与柱组合构成的结构形式。

- 计算书:一份用于记录结构计算结果的文档。

3. 计算步骤在进行预应力框架梁的计算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确定梁的几何参数: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几何特征。

3.2. 确定梁的材料参数:包括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的强度等材料特性。

3.3. 计算梁的截面特性:根据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计算梁的截面特性,如惯性矩和截面模量等。

3.4. 计算梁的受力状态:根据梁所受的荷载和边界条件,计算梁的受力状态,包括弯矩、剪力和轴力等。

3.5. 根据受力状态计算各部分的尺寸:根据梁的受力状态和设计要求,计算各部分的尺寸,如预应力筋和箍筋的布置等。

3.6. 进行预应力计算: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的大小和布置方式。

3.7. 进行梁的验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梁的验算,包括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等。

4.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图纸:包括梁的平面图和剖面图等。

- 计算表格:用于记录计算过程和结果的表格。

- 验算报告:包括梁的受力状态和验算结果等。

5. 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档中,可能涉及到一些法律名词和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 建筑法:指规范和管理建筑活动的法律法规。

- 结构设计规范:包括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 施工规范:包括建筑施工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 安全规定:指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详细的预应力框架梁计算书范本,希望能对工程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和帮助。

预应力梁板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梁板张拉计算书

水榭桥中板N1、边板N1张拉控制计算:中板N1边板N1均为4根钢绞线形成,计算长度均为:15607mm 。

预应力钢筋绞线采用低松驰且直径为ф15.2mm ,钢绞线公称截面积为A=140mm 2,标准强度MPa f pk 1860=,弹性模量MPa E P 51095.1⨯=。

对称张拉所用的151#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3998.14D ,152#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分别为1218。

151#通过标定对应得出对应的回归方程均为:f(p)=28.68X+8.61。

152#通过标定对应得出对应的回归方程均为:f(p)=28.3X+7.96。

钢束张拉程序:0→初应力(0.10con δ)→con δ00.1(持荷2min )→con δ(锚固)。

张拉顺序:左N1→右N2→右N1→左N2锚固张拉应力(100%con δ):MPa con m 1395139500.100.1=⨯==δδ;控制应力con δ=N A p C con ⨯⨯δ,N 为钢束中钢绞线的股数。

10%con δ=10%×1395Mpa ×140mm 2×4=78.120KN20%con δ=20%×1395Mpa ×140mm 2×4=156.240KN100%con δ=100%×1395Mpa ×140mm 2×4=781.200KN152#千斤顶压力表(1218)直线方程为:f(p)=28.3X+7.9610%f(p)=78.120=28.3X+7.96=2.48Mpa20%f(p)=156.240=28.3X+7.96=5.24Mpa100%f(p)=781.200 =28.3X+7.96=27.3Mpa151#千斤顶压力表(3998.14D )直线方程为:f(p)=28.68X+8.6110%f(p)=78.120=28.68X+8.61=2.42Mpa20%f(p)=156.240=28.68X+8.61=5.15Mpa100%f(p)=781.200 =28.68X+8.61=26.94Mpa依设计图纸可知钢铰线一端理论伸长值△L=48.9mm水榭桥中板N2张拉控制计算:中板N2为3根钢绞线形成,计算长度为:15657mm 。

预应力框架梁计算.docx

预应力框架梁计算.docx

预应力框架梁计算.docx模板范本1:研究报告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预应力框架梁计算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

首先,将介绍预应力框架梁的基本概念,然后深入探讨相关计算方法和公式。

2. 预应力框架梁的基本概念预应力框架梁是一种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预先施加预应力,以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挠性的结构形式。

本节将详细解释预应力框架梁的构造特点、应力分布和受力机制。

2.1 构造特点预应力框架梁通常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和砂浆等材料组成。

其构造特点包括梁底板、梁侧墙和梁顶板以及预应力钢筋的布置方式。

2.2 应力分布预应力框架梁中的预应力钢筋将对混凝土施加预压力,以达到抵消荷载引起的应力和变形的效果。

本节将详细探讨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分布规律和设计考虑。

2.3 受力机制预应力框架梁的受力机制包括梁底板的受压、梁侧墙的剪切和梁顶板的受弯。

本节将通过力学分析,详细解释预应力框架梁在各工作状态下的受力特点。

3. 计算方法和公式本节将介绍预应力框架梁计算的一般方法和公式。

包括梁的强度设计、变形计算、剪切设计等内容。

重点介绍了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对应的公式推导。

3.1 强度设计在预应力框架梁的强度设计中,需要根据预设的工作状态和设计参数来计算梁的受力情况。

本节将详细讨论受力分析和强度设计的相关内容。

3.2 变形计算预应力框架梁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变形。

本节将介绍预应力框架梁的变形计算方法,包括静定条件下的变形计算和非静定条件下的变形控制。

3.3 剪切设计剪切是影响预应力框架梁受力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节将介绍常见的剪切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以确保梁的安全性能。

4.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预应力框架梁的设计图纸、计算表格和相关技术资料。

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法律名词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针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而制定的,其中规定了预应力框架梁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等。

5.2 注释1: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是在混凝土结构中通过预拉拉,以施加预压力的钢筋。

30+45+30m预应力连续梁计算书(桥梁博士)

30+45+30m预应力连续梁计算书(桥梁博士)

30+45+30m预应⼒连续梁计算书(桥梁博⼠)⽬录⼀、预应⼒钢筋砼上部结构纵向计算书 (1)(⼀)⼯程概况: (1)(⼆)设计荷载 (2)(三)主要计算参数 (2)(四)计算模型 (3)(五)主要计算结果 (4)1、施⼯阶段简明内⼒分布图和位移图 (4)2、⽀承反⼒ (5)3、承载能⼒极限状态内⼒图 (6)4、正常使⽤极限状态应⼒图 (7)(六)主要控制截⾯验算 (8)1、截⾯受弯承载能⼒计算 (8)2、斜截⾯抗剪承载能⼒计算 (16)3、活载位移计算 (17)(七)结论 (17)30+45+30⽶连续梁计算书⼀、预应⼒钢筋砼上部结构纵向计算书(⼀)⼯程概况:本计算书是针对标段中的30+45+30⽶的预应⼒混凝⼟连续梁桥进⾏。

桥宽为9.5m,采⽤单箱单室,单侧翼板长2.5⽶;梁⾼为1.6~2.3⽶,梁底按⼆次抛物线型变化。

箱梁腹板采⽤斜腹板,腹板的厚度随着剪⼒的增⼤⽽从跨中向⽀点逐渐加⼤,箱梁边腹板厚度为50~70cm。

箱梁顶板厚22cm。

为了满⾜⽀座布置及承受⽀点反⼒的需要,底板的厚度随着负弯矩的增⼤⽽逐渐从跨中向⽀点逐渐加⼤,厚度为22~35cm。

其中跨跨中断⾯形式见图1.1,⽀承横梁边的截⾯形式见图1.2。

结构⽀承形式见图1.3。

主梁设纵向预应⼒。

钢束采⽤?j15.24低松弛预应⼒钢绞线,标准强度为1860MPa,弹性模量为1.9X105 MPa,公称⾯积为140mm2。

预应⼒钢束采⽤真空吸浆⼯艺,管道采⽤与其配套的镀锌⾦属波纹管。

纵向钢束采⽤⼤吨位锚。

钢束为19?s15.24的钢绞线,均为两端张拉,张拉控制应⼒为1339MPa。

图1.1 中跨跨中截⾯形式图1.2 横梁边截⾯形式图1.3 结构⽀承⽰意图(⼆)设计荷载结构重要性系数:1.0设计荷载:桥宽9.5⽶,车道数为2,城-A汽车荷载。

⼈群荷载:没有⼈⾏道,所以未考虑⼈群荷载。

设计风载:按平均风压1000pa计,地震荷载:按基本地震烈度7度设防,温度变化:结构按整体温升200C,整体温降200C计,桥⾯板升温140C,降温70C。

预应力加固计算书

预应力加固计算书

某改造工程计算书一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两层建筑,一层标高5.93m ,二层标高12m ,平面如图1所示(黑色为柱)。

现因使用需要,将二层A/4(轴线A 及轴线4相交的柱,下同)及A/5两根柱抽去,提出改造方案对其进行承载力复核并提出加固方案。

图1 结构顶层平面图梁截面尺寸:梁KJ-2、KJ -3:4001000mm mm ⨯;梁KJ-1:5001200mm mm ⨯。

梁2L-4、2L-5:4001200mm mm ⨯;梁2L-6:250400mm mm ⨯。

二 内力计算荷载计算:恒载标准值25.55/k g kN m =(包括楼板自重) 活载标准值21.5/k q kN m = 荷载组合值:标准组合值:k k g q +(1)按恒载控制的设计组合值:1.35 1.40.7k k g q +⨯(2) 按活载控制的设计组合值:1.2 1.4k k g q +(3)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应取1.0;不利时应取1.2。

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分项系数应取1.0。

图2 SAP2000有限元模型图3 轴线A各柱轴力标准值A/4柱2层柱顶轴力标准值为1064.5kN,设计组合值为1390.3kN(恒载起控制作用)。

三改造方案3.1 方案1以柱A/2、A/3、A/6、A/7为支座,分别对应图4及图5支座1、2、3、4,在屋顶浇注一根3跨混凝土连续梁,混凝土材料为C50,连续梁截面尺寸初步定为6001200mm mm。

将A轴线梁托起后,将2层A/4及A/5柱抽去,则2层A/4及A/5柱柱顶轴力标准值1064.5kN施加在连续梁上,对该连续梁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如下:图4 连续梁弯矩表1 连续梁内力组合值位置标准组合/kN.M 设计组合1/kN.M 设计组合2/kN.M按恒载控制组合按活载控制组合跨中弯矩4018.6 4130.7 5522.0 支座弯矩5544.3 5703.9 7615.8图5 支座位置示意表2 连续梁支座反力组合值位置标准组合/kN 设计组合2/kN按活载控制组合注:支座1受拉,支座2受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楼预应力梁计算书2008年05月28日一、概述本工程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了解决强度和抗裂问题,一层和二层转换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二、框架梁截面尺寸和梁的截面特征截面: 950mm×1500mm(T 形梁,翼缘板f h =150 mm,f b =1800mm)A=950×1500+1800×150=1695000mm 2y=16950005701518000750015095⨯⨯+⨯⨯=642.5mmI=121×(950×15003+1800×1503)+950×1500×(750-642.5)2+1800×150×(642.5-75)2 =37.1×1010mm 4W 上=y I =5.642101.3710⨯=577.43×106mm 3W 下=y I =5.857101.3710⨯=432.65×106mm 3三、荷载情况荷载及内力情况按设计院提供的条件考虑(此处略)。

四、计算分析·本工程设计主要规范依据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本工程结构抗裂控制等级为二级,即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бck -бpc ≤f tk 。

·本工程框架梁抗震按一级考虑,对预应力框架梁预应力度取0.55,梁端受压区高度比不应大于0.25。

·预应力筋控制应力取δcon =0.75 f ptk ,预应力损失按25℅计,即每束预应力筋有 效张拉力为146.5KN 。

·本工程预应力筋采用1860MPa 预应力钢绞线,纵向受力钢筋采用Ⅲ级钢,混凝土标号为C45。

五、配筋计算一层预应力梁:(1h =300mm 、2h =200mm )根据计算结果:支座截面标准弯矩 M K -=4541.9KN.m 跨中截面标准弯矩 M K =4528.4KN.m 支座截面设计弯矩 M D -=12689KN.m 跨中截面设计弯矩 M D =6763KN.m (1)抗裂计算: 1:支座截面抗裂控制计算预应力筋数量N pe =we Af w M ptkk+-19.0=6661043.5773005.6421695000151.21043.577109.45419.0⨯-+-⨯⨯⨯=3862KN 梁内需配预应力筋数量n=KNKN5.1463862=26.4束2:跨中截面抗裂控制计算预应力筋数量N pe =we Af w M ptkk+-12.1=661065.4322005.8571695000151.21065.4324.45282.1⨯-+-⨯⨯=4763KN梁内需配预应力筋数量n=kNKN5.1464763=32.5束实配36(4X9)束有粘结预应力筋,满足抗裂要求。

(2)普通钢筋配置:按预应力度进行配筋: 由λ=ys py p py p f A f A f A +=0.55 导出A S =ypy p f f A 119普通钢筋计算 A S ≥360111320140369⨯⨯⨯⨯⨯=15120mm 2上下均配18Ф32(A S= 14476mm 2) 其中上筋通长10Ф32(A S=8042mm 2) (3)承载力验算:(RE r =0.75)支座处:在计算受压区高度时,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第7.2.4条内容,可只计入部分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即仅考虑部分预应力筋参与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此梁只计35束预应力筋。

支座受压区高度系数ξ=12959501.21140132035⨯⨯⨯⨯=0.2492支座极限承载力M u =(35×1320×140+14476×360)×1.295×(1-22492.0)/0.75 =17563 KN.m >12689KN.m 满足强度要求。

跨中处:跨中受压区高度系数ξ=1350)1800950(1.21360)804214476(140132036⨯+⨯⨯-+⨯⨯=0.1145>1350150属于第二类T 型截面:受压区高度为 X=(1.21360)804214476(140132036⨯-+⨯⨯-150⨯1800)/950=163.2mm跨中承载力 M u ={21.1×950×163.2×(1350-81.6)+21.1×150×1800×(1350-75)+8042×360×(1350-50)}/0.75 =(4144.3+7263.7+3763.7)/0.75 =20229KN考虑次弯矩的不利影响,跨中极限承载力为:20229KN/1.2=16858KN>6763KN.m(4)按一级抗震验算剪力:实配Ф16@100六肢箍(通长) 斜截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 r =0.85l bua M =r bua M =17563KN.m l b M =12679KN.m r b M =12689KN.mn l =12.32m取Gb V =3210 KN(1)b V =1.1nrl bua l M M )(bua ++Gb V=1.1×32.121756317563++3210=6362 KN(2)b V =1.3nrl b l M M )(b ++Gb V=1.3×32.121268912679++3210=5891 KN取b V =6362 KN当跨高比0l /h>2.5时,受剪截面应符合:b V ≤REr 1(0.20c βc f b 0h )=0.20×21.1×950×1410/0.85=6650 KN 截面满足抗震要求。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满足: b V ≤RE r 1(105.1+λt f b 0h +0sv h s f A yv ) =(1305.1+×1.8×950×1410+360×1001.2016⨯×1410)/0.85 =7950 KN 〉6362KN 满足斜截面承载力要求。

二层预应力梁:(1h =300mm 、2h =200mm )根据计算结果:支座截面标准弯矩 M K -=5100KN.m 跨中截面标准弯矩 M K =4799KN.m 支座截面设计弯矩 M D -=11977KN.m 跨中截面设计弯矩 M D =7211KN.m (1)抗裂计算: 1:支座截面抗裂控制计算预应力筋数量N pe =we Af w M ptkk+-19.0=6661043.5773005.6421695000151.21043.5771051009.0⨯-+-⨯⨯⨯=4598KN 梁内需配预应力筋数量n=KNKN5.1464598=31.4束2:跨中截面抗裂控制计算预应力筋数量N pe =we Af w M ptkk+-12.1=661065.4322005.8571695000151.21065.43247992.1⨯-+-⨯⨯=5118.5KN梁内需配预应力筋数量n=kNKN5.1465.5118=34.94束实配36(4X9)束有粘结预应力筋,满足抗裂要求。

(2)普通钢筋配置:按预应力度进行配筋: 由λ=ys py p py p f A f A f A +=0.55 导出A S =ypy p f f A 119普通钢筋计算 A S ≥360111320140369⨯⨯⨯⨯⨯=15120mm 2上下均配18Ф32(A S= 14476mm 2) 其中上筋通长10Ф32(A S=8042mm 2) (3)承载力验算:(RE r =0.75)支座处:在计算受压区高度时,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第7.2.4条内容,可只计入部分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即仅考虑部分预应力筋参与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此梁只计35束预应力筋。

支座受压区高度系数ξ=12959501.21140132035⨯⨯⨯⨯=0.2492支座极限承载力M u =(35×1320×140+14476×360)×1.295×(1-22492.0)/0.75 =17563 KN.m >11977KN.m 满足强度要求。

跨中处:跨中受压区高度系数ξ=1350)1800950(1.21360)804214476(140132036⨯+⨯⨯-+⨯⨯=0.1145>1350150属于第二类T 型截面:受压区高度为 X=(1.21360)804214476(140132036⨯-+⨯⨯-150⨯1800)/950=163.2mm跨中承载力 M u ={21.1×950×163.2×(1350-81.6)+21.1×150×1800×(1350-75)+8042×360×(1350-50)}/0.75 =(4144.3+7263.7+3763.7)/0.75 =20229KN考虑次弯矩的不利影响,跨中极限承载力为:20229KN/1.2=16858KN>7211KN.m(4)按一级抗震验算剪力:实配Ф16@100六肢箍(通长) 斜截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 r =0.85l bua M =r bua M =17563KN.m l b M =12679KN.m r b M =12689KN.mn l =16.744m取Gb V =2683 KN(1)b V =1.1nrl bua l M M )(bua ++Gb V=1.1×744.161756317563++2683=4991KN(2)b V =1.3nrl b l M M )(b ++Gb V=1.3×744.161268912679++2683=4653 KN取b V =5058 KN当跨高比0l /h>2.5时,受剪截面应符合:b V ≤REr 1(0.20c βc f b 0h )=0.20×21.1×950×1410/0.85=6650 KN 截面满足抗震要求。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满足: b V ≤RE r 1(105.1+λt f b 0h +0sv h s f A yv ) =(1305.1+×1.8×950×1410+360×1001.2016⨯×1410)/0.85 =7950 KN 〉4991 KN 满足斜截面承载力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