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
(完整版)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书(H=2m)last

目录1 计算依据与基础资料 (1)1.1 标准及规范 (1)1.1。
1 标准 (1)1。
1.2 规范 (1)1.1.3 参考资料 (1)1。
2 主要材料 (1)1.3 设计要点 (1)2 横断面布置 (2)2.1 横断面布置图 (2)2。
2 预制T梁截面尺寸 (2)2。
3 T梁翼缘有效宽度计算 (3)3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冲击系数的计算 (4)3.1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4)3。
1.1 车道折减系数 (4)3.1。
2 跨中横向分布系数 (4)3。
2 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值计算 (6)3。
2。
1汽车荷载纵向整体冲击系数 (6)3。
2.2 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的冲击系数 (6)4 作用效应组合 (6)4.1 作用的标准值 (7)4。
1.1 永久作用标准值 (7)4。
1.2 汽车荷载效应标准值 (8)4.2 作用效应组合 (10)4。
2。
1 基本组合(用于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0)4.2.2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12)4.2.3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13)4.3 截面预应力钢束估算及几何特性计算 (15)4.3。
1 全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区钢筋面积估算 (15)4.3。
2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0)5 持久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21)5.1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 (22)5。
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22)5。
2。
1 验算受弯构件抗剪截面尺寸是否需进行抗剪强度计算 (22)5。
2。
2 箍筋设置 (25)5。
2。
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27)6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27)6。
1 预应力钢束应力损失计算 (28)6。
1.1 张拉控制应力 (28)6。
1。
2 各项预应力损失 (28)6。
2 温度梯度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33)6.3 抗裂验算 (35)6.3.1 正截面抗裂验算 (35)6。
3.2 斜截面抗裂验算 (37)6。
简支梁计算报告模板 (1)

作业2:预应力混凝土T梁/箱梁计算报告姓名:张苡学号: 312012*********
一、基本计算参数
跨度:31.8
截面形式:T梁
材料:C50
二恒集度:10.2
荷载等级:公路一级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0.35
腹板厚度:20cm
梁宽2.2m
二、建模过程(四号加粗)
2.1 节点坐标
2.2截面
图2.1截面输入截面截图
2.3有限元模型
图2.3有限元模型消影图
三、内力计算结果
3.1变形结果
图3.1恒载作用下梁变形图(单位mm) 表3.1恒载作用下梁的变形结果
3.2内力及应力结果
图3.2短期效应组合下梁的弯矩图(单位kN.m)
图3.3短期效应组合下梁的剪力图(单位kN) 表3.2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内力结果表格
47 725.12 0
图3 .4短期效应组合下梁上缘应力图(单位MPa)
图3 .5短期效应组合下梁下缘应力图(单位MPa)
3.3竖向支反力结果
四、预应力配束结果
图4.1预应力特性值输入截图
图4.2预应力配束消影截图
五、配束验算
图5.1短期效应组合下梁上缘应力图(单位MPa)
图5.2短期效应组合下梁下缘应力图(单位MPa)。
预应力混凝土T型简支梁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1、桥面跨径及桥宽标准跨径:总体方案选择的结果,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 型简支梁,跨度25m ;主梁长:伸缩缝采用40mm ,预制梁长24.96m ; 计算跨径:取相邻支座中心间距24.5m ;桥面净空:由于该桥所在线路的宽度较大,确定采用分离式桥面;左半幅路面布置:0.5m (护栏)+12m (行车道)+0.8m (护栏+检修道)=13.3m 。
2、主要技术指标设计荷载:公路Ⅰ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γ0 = 1.1; 桥面坡度:行车道单向横坡2%。
3、材料性能参数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主要强度指标为:强度标准值 ck f =26.8a MP ,tkf=2.4a MP强度设计值 cd f =18.4 a MP ,td f =1.65a MP 弹性模量 c E =3.25×410a MP(2)预应力钢筋采用1×7标准型-15.2-1860-Ⅱ-GB/T5224-1995钢绞线。
其强度指为:抗拉强度标准值 pk f =1860a MP 抗拉强度设计值pdf =1260aMP 弹性模量pE =1.95×510aMP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 ξ=0.4,pu ξ=0.2563(3)普通钢筋①纵向抗拉普通钢筋采用HRB400钢筋,其强度指标为抗拉强度标准值sk f =400a MP 抗拉强度设计值sdf =330aMP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ξ=0.53puξ=0.1985②箍筋及构造钢筋采用HRB335,其强度指标为 抗拉强度标准值sk f =335a MP 抗拉强度设计值sdf =280aMP弹性模量sE =2.0×510aMP4、设计依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04),简称《桥规》;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04),简称《公预规》;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二、构造布置1、梁间距:采用装配式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李立峰桥梁工程桥梁一班**********一、计算资料1.1跨度与技术指标标准跨径:计算跨径:汽车荷载:公路一级设计安全等级:二级1.2桥梁概况及一般截面此计算为一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中梁的计算,不计入现浇带,其跨中与支点截面如图1-1所示,纵断面图如图1-2所示。
跨中截面^11话中及支点横断塚関(卑位:mm)mu1L i1i-----------------------1Li JE.fi* <4r i: mm} 1.3使用的材料及其容许应力混凝土:C5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抗拉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
钢筋混凝土容重:丫钢筋:预应力钢束采用3束$ 15.2mm X 7的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张拉控制应力b con=0.75f ak=1395MPa截面面积:,孔道直径:77mm预应力钢筋与管道的摩擦系数:0.25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0.0015 (1/m)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开始点:6mm 结束点:6mm纵向钢筋:采用0 16的HRB335级钢筋,底部配6根,间距为70mm翼缘板配16根,间距为100mm1.4施工方法采用预制拼装法施工;主梁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后张法工艺;预制梁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等级的85%且龄期不少于7天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时两端对称、均匀张拉(不超张拉),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钢束张拉顺序为:N2 —N3 — N1二、计算模型2.1模型的建立本计算为一单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中梁模型(图2-1 ),其节点的布置如图2-2所示。
在计算活载作用时,横向分布系数取m=0.5,并不沿纵向变化。
在建立结构模型时,取计算跨径,由于该结构比较简单,计算跨度只有24m故增加单元不会导致计算量过大,大多数单元长度为1m。
建立保证控制截面在单元的端部,以便于读取数据。
对于横隔板当作节点荷载加入计算模型,其所起到的横向联系作用已在横向分布系数中考虑。
25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ddd

标准跨径 Lb=25m
计算跨径 L =24.5m
主梁全长 L’=24.96m
4.材料
(1)钢筋与钢材
预应力筋:采用φj15.24mm钢绞线
标准强度 Ryb=1860MPa
设计强度 Ry=1480MPa
普通钢筋:HPB335级和HRB400钢筋
钢板:Q345或Q235钢
锚具:锚具为夹片群锚
式中的 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作用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由表6可得
设预应力筋截面重心距截面用但至截面重心轴的距离为:
T梁跨中毛截面面积为:
惯性矩为:
截面弹性抵抗矩为:
则有效预加力为:
现取 ,预应力损失总和近似假定为20%张拉预应力来估算,则所需预应力钢筋截面积 为:
可变作用(汽车)标准效应:
可变作用(汽车)冲击效应:
可变作用(人群)效应:
图7-3 支点截面作用效应计算图示
八、主梁内力组合
据《桥规》4.1.6~4.1.8规定,根据可能同时出现的作用效应选择了三种最不利的效应组合:短期效应组合、标准效应组合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见表6。
表6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设单位荷载P=1作用在 号梁轴上( ),则任意 号主梁所分担的荷载的一般公式为:
式中 —主梁的片数;
— 号梁距桥横断面中心线的距离;
— 号梁距桥横断面中心线的距离,所求出的影响线即为 号梁的横向分布影响线;
,对于已经确定的桥梁横断面,它是一常数。
式中 — 号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在 号梁处的竖标值。
可变作用(汽车)标准效应:
可变作用(汽车)冲击效应:
可变作用(人群)效应:
(2)求四分点截面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计算书

第一部分上部结构计算1 上部结构设计1.1设计资料与构造布置设计资料标准跨径:总体方案选择结果,采用装配试预应力T形简支梁,跨径70米。
主梁长:伸缩缝采用6厘米,预制梁长34.96米。
计算跨径:取相邻支座中心间距34.20米。
桥面净空(7+2×1.5)每侧栏杆与人行道重量为6Kn/m。
荷载等级:公路-Ⅱ级,人群荷载2.25 Kn/m2,水泥混凝土:主梁采用C40混凝土。
栏杆与桥面铺装用C40混凝土钢筋:预应力纲绞线采用r z R=MPA1860锚具:采用与预应力纲绞线配套的OVM锚具1.1.1 构造布置:桥面铺装采用厚度为9cm的沥青混凝土,坡度由盖梁找平。
9沥青铺装层19现浇桥面板主梁横断面简图跨中断面支点断面1.2、行车道板计算1.2.1恒载与其活载力计算:每延米板上的恒载沥青混凝土面层 g1:0.09×21×1.0=1.89KN/mg2:(0.15+0.23)/2×25×1.0=4.75 KN/m∑gi=6.64KN/m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力确定板的计算跨径L恒载弯距Mog=18gl2=18×6.64×2.002=3.32KN.M L+b>L+t=170.5cm 取L=170.5cm恒载剪力Qog=12gl=12×6.64×2.00=6.64KN活载力计算a1=a2+2H=0.20+2×0.28=0.76mb1=b2+2H=0.60+2×0.28=1.16 m对于单独一个荷载:a=a1+3l=0.76+1.705/3=1.03〈2/3L=1.14 m⇒a=1.14m∵d>1.4m a<d ∴不发生重叠。
C=b1/2-(1.30-0.85)=-0.13m⇒y2=0.53/0.85Χ=0.265⇒ M op=140/(2⨯1.14⨯0.72) ⨯072/2 ⨯y2⨯2=140/(2⨯1.14⨯0.72) ⨯072/2 ⨯0.265⨯2=16.27KN.m对剪力: a=a 1+3l=0.88m<2L/3=1.13m ⇒a=1.13m ⇒a<d=1.4m 故不重叠。
25m预应力混凝土t梁预拱度计算

公路25m预应力混凝土T梁上拱度计算(截面特性采用AutoCAD查询)预应力T型梁在预加应力作用下,在纵轴线方向由于受到编心压力的作用而产生上拱度。
下面计算预施应力阶段在扣除自重作用后的上拱度。
一、截面几何特性计算计算简图如下:采用AutoCAD查询结果见下表25mT梁截面特性部位净截面积(m2) 钢绞束重心距梁底(m)净截面重心距梁底(m)净截面惯性矩(m4)L/2 0.717206 0.1350 1.118833 2.62687349E-01 3L/8 0.717206 0.145692 1.11859187 2.62975709E-01 L/4 0.717206 0.225843 1.11686433 2.65010176E-01 L/8 0.933265968 0.42789161 1.01314914 3.37768111E-01 端部 1.062926196 0.7000 0.96960186 3.55175884E-01二、有效预应力值的计算1、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1860=1395Mpa2、摩擦损失平均弯起角θ=(+/4=0.095995radl=(24744+24762+24699*2)/4/2=12363mmσl1=σcon[1-e-(μθ+κχ)]=1395*[1- e-(0.25*0.095995+0.0015*12.363)]=58.1Mpa3、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E筋=3.5*105 Mpaσl2==1.95*105*6/12363=94.6Mpa4、砼弹性压缩损失σl3=αEPΔσpcE砼=3.25*104 MpaαEP=1.95*105/3.25*104=6.0计算截面取在l/4跨度,先张拉钢筋重心处,由于后张拉一根钢筋产生的砼法向应力一根钢束(每束6根钢绞束) 预加应力cosαn=(2*cos6.5。
+2*cos4.5。
)/4=0.995245N y=(1395-58.1-94.6)*140*6*0.995245=1038570N=1038.6kNe=1.11686433-0.225843=0.89102133mW0=2.65010176E-01/0.89102133=0.297423m3Δσpc ==1038.6/(0.717206)+( 1038.6*0.89102133)/( 0.297423) =4560kN/m2=4.5 Mpaσl3=αEPΔσpc=6.0*4.5*(4-1)/2=40.5Mpa5、钢束有效预应力σy=σcon-σl1-σl2-σl3=1395-58.1-94.6-40.5=1202.0Mpa三、上拱度计算预应力T型梁在预加应力作用下,在纵轴线方向由于受到编心压力的作用而产生上拱度。
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书

一、主要技术标准及设计采用规范1、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路;(2)荷载标准:公路-1级,人群荷载:3.5kN/m2;(5)平纵曲线:本桥位于直线段,桥面最大纵坡:3%;(6)桥面横坡:行车道2%人字坡;(7)地震:无资料。
2、设计采用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城市桥梁设计准则》(JTJ11-93)(7)《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8)《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5-95)(9)参考规范《铁路钢桥制造及验收规范》(TB10212-98)二、桥梁总体布置1、桥型与孔跨布置主桥采用1联(30.7+100+30.7)m钢桁拱桥,主桥全长161.4m。
2、桥梁横断面布置桥梁横断面布置为:1.5m(人行道、栏杆)+3.0m(非机动车道)+2.0m(拱肋及吊杆区,含防撞护拦)+23.0m(机动车道)+2.0m(拱肋及吊杆区,含防撞护拦)+3.0m(非机动车道)+1.5m(人行道、栏杆),桥面全宽36.0m。
三、桥梁结构设计1、上部结构设计本桥上部结构采用连续钢桁拱结构,两片承重主桁间距为25m,主桁间距远大于桥梁宽跨比1/20的要求,通过合理的系杆与桥面结构布置,具有良好的横向刚度。
主跨拱圈矢高20m,矢跨比接近1/4,拱脚在桥面以下高度为6m;边跨计算跨度30m,平弦钢桁梁主桁高度9.5m。
桁梁和拱肋的标准节间距为5m。
弦不分上下弦杆、拱部分上下弦杆、加劲弦杆、系杆均采用箱形截面,横梁采用工字形截面、设有纵横加劲肋,吊杆、腹杆及平纵联均采用工字形截面。
桥面板主要采用钢筋混土Π形板,边跨机动车道部分为了增加压重而采用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板,人行道部分全桥均采用槽形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4-2
上缘应力
下缘应力
应力(MPa) Max Min
0
0m 处
Max
12m 处
Min
0
0m 处
12m 处
图 4-7 上翼缘应力图
图 4-8 下翼缘应力图 梁单元在永久作用的下的变形:x 轴方向的最大变形发生在 x=24m 处,为(收缩),y 方向无 变形,z 轴方向最大变形发生在 x=12m 处,为(上拱),如图 4-9 所示。
每个节点对应的 x 坐标值如表 2-1 所示
节点的 x 坐标值
表 2-1
节点 1
2
3
4
0 11 12
X(m)
节点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X(m)
预应力钢束布置图(图 2-3)及钢束坐标(表 2-2)
N1
x
z
钢束坐标
N2
x
z
表 2-2
N3
x
z
12
图 4-9 永久作用下梁单元的变形图
五、可变作用计算结果
可变荷载包括汽车荷载和温度荷载,计算结果包括弯矩图、剪力图和位移包络图。
可变作用弯矩和剪力最大、最小值
表 5-1
弯矩
剪力
汽车荷载
Max
1203
12m 处
Max
24m 处
Min
温度荷载
Max
Min
可变作用
Max
Min
0
0m 处
Min
0
0m 处
Max
桥梁内力图作为输出结果。
弯矩 (kN*m)
轴力 (kN)
剪力 (kN)
恒荷载与永久作用内力对比(合计施工阶段)
合计
恒荷载
表 4-1
Max
623
12m 处
Max
3960
12m 处
Min
-647
24m 处
Min
-8036
0m 处
Max
0
0m 处
Max
6m 处
Min
-3509
12m 处
Min
3m 处
Max
徐变和收缩 水泥种类系数:5
28 天龄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标号强度
: 50MPa
长期荷载作用时混凝土的材龄:
混凝土与大气接触时的材龄:
相对湿度:RH=70%
大气或养护温度:T=20℃
施工阶段
本计算采用 3 个施工阶段,起具体的定义如表 3-1 所示
施工阶段
表 3-1
施工阶段 持续时间(d) 结构组
图 5-11 季节温降引起的变形图 日照温升引起的 x 轴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 x=24m 处,为(伸长),z 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发 生在 x=12m 处,为(上拱);
图 5-12 日照温升引起的变形图 日照温降引起的 x 轴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 x=24m 处,为(收缩),z 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发 生在 x=12m 处,为(下挠);
24m 处
Max
24m 处
Min
0m 处
Min
0m 处
图 4-1 永久作用弯矩图
图 4-2 恒载作用弯矩图 图 4-3 永久作用轴力图 图 4-4 恒载作用轴力图
图 4-5 永久作用剪力图
图 4-6 恒载作用剪力图
应力图采用组合应力,在下缘取得最大应力,在容许应力线内。永久作用时全截面受压。
上、下翼缘应力
图 6-10 长期组合剪力包络图
24m 处
Min
0
0m 处
Max
-7388
12m 处
Min
24m 处
Max
0m 处
Min
长期组合 0
-1353 9
-7388
表 6-2
0m 处 24m 处 0m 处 12m 处 24m 处
0m 处
图 6-4 短期组合弯矩包络图 图 6-5 短期组合轴力包络图 图 6-6 短期组合剪力包络图 图 6-7 长期组合弯矩包络图 图 6-8 长期组合轴力包络图
温升考虑整体升温 19℃,季节温降考虑整体降温 18℃。日照温升、温降按梯度温度输入, 梯度温度按照新桥规(JTG D62-2004)关于 100mm 沥青混凝土铺装的规定计入(图 3-1)。
其中,
,竖向日照反温差为正温差乘以。
二期恒载: 横隔板自重:面积
移动荷载 按照新桥规(JTG D62-2004)加载,考虑结构整体作用,设横向分布系数 m=,此外,车道 偏心为 0。
可变作用最大时 x 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 24m 处为(伸长),z 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 12m 处为(上拱);可变作用最小时 x 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 24m 处为(收缩),z 方向最大位移发 生在 12m 处为(下挠)。
图 5-7 可变荷载作用最大时变形图
图 5-8 可变荷载作用最小时变形图 汽车荷载引起 z 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 12m 处为(下挠)
1-1 所示,纵断面图如图 1-2 所示。
使用的材料及其容许应力
混凝土:C5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抗拉强度设计值
,
弹性模量
。
钢筋混凝土容重:
钢筋:预应力钢束采用 3 束φ×7 的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 制应力σcon==1395MPa
,张拉控
截面面积:
,孔道直径:77mm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的摩擦系数: 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 开始点:6mm 结束点:6mm 纵向钢筋:采用φ16 的 HRB335 级钢筋,底部配 6 根,间距为 70mm,翼缘板配 16 根, 间距为 100mm。 施工方法 采用预制拼装法施工;主梁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 T 梁,后张法工艺;预制梁混凝土立方 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等级的 85%,且龄期不少于 7 天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时两端 对称、均匀张拉(不超张拉),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钢束张拉顺序为:N2—N3—N1
二、计算模型
模型的建立 本计算为一单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桥中梁模型(图 2-1),其节点的布置如图 2-2
所示。在计算活载作用时,横向分布系数取 m=,并不沿纵向变化。在建立结构模型时,取计
算跨径
,由于该结构比较简单,计算跨度只有 24m,故增加单元不会导致计算量过
大,大多数单元长度为 1m。建立保证控制截面在单元的端部,以便于读取数据。 对于横隔板当作节点荷载加入计算模型,其所起到的横向联系作用已在横向分布系数中考 虑。
边界组
荷载组
备注
自重
在预制场预制,
Boundary1 Prestress2
CS1
20
Structure Boundary2 Prestress3 张拉预应力筋,
之后吊装
Prestress1
CS2
20
二期恒载
二期恒载
CS3
3650
温度荷载
十年混凝土收缩 徐变
四、永久作用计算结果
永久作用计算结果包括弯矩、轴力、剪力图、变形、上翼缘应力和下翼缘应力图。采用 CS3
表 6-1
12m 处 24m 处
0m 处 12m 处 24m 处 0m 处
图 6-1 基本组合弯矩包络图
图 6-2 基本组合轴力包络图
图 6-3 基本组合剪力包络图
正常使用
弯矩(kN*m) Max
Min
轴力
Max
(kN)
Min
剪力
Max
(kN)
Mi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足组合
短期组合
0
0m 处
Max
-1353
图 5-13 日照温降引起的变形图
六、荷载组合结果
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基本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短期组合和长期组合) 的弯矩、轴力、剪力包络图。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基本组合) 基本组合
弯矩(kN*m)
Max
Min
4564
轴力(kN)
Max
Min
剪力(kN)
Max
Min
0 -4616 1069 -1055
11m 处
Min
1187
12m 处
Max
11m 处
Min
0m 处 3m 处
处 24m 处 0m 处
图 5-1 汽车荷载作用弯矩图
图 5-2 汽车荷载作用剪力图
图 5-3 温度荷载作用弯矩图
图 5-4 温度荷载作用剪力图
图 5-5 可变荷载作用弯矩图
图 5-6 可变荷载作用剪力图位移包络图 位移包络图: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计算报告
指导老师: 李 立 峰 专 业: 桥梁工程 班 级: 桥梁一班 姓 名: * * * 学 号: **********
一、计算资料
跨度与技术指标 标准跨径:
计算跨径:
汽车荷载:公路一级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桥梁概况及一般截面 此计算为一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中梁的计算,不计入现浇带,其跨中与支点截面如图
图 5-9 汽车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下挠变形图 季节温升引起的 x 轴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 x=24m 处,为(伸长),z 轴方向的最大位移 发生在 x=12m 处,为(上拱);
图 5-10 季节温升引起的变形图 季节温降引起的 x 轴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 x=24m 处,为(收缩),z 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发 生在 x=12m 处,为(下挠);
12
12
备注: R=20;关于12m 处对称;不超张拉;不考虑平弯
三、计算荷载
荷载组包括自重、Prestress1、Prestress 2、Prestress 3、二期恒载、温度荷载六部分,
根据钢束张拉的顺序进行加载,即 N2—N3—N1。 温度荷载包括季节温升、温降和日照温升、温降,季节温升、温降按照系统温度计入,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