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见易混易错知识点分析

哲学选择题中经常会考查到一些易错易混点点,命题人会挖一些小坑,考生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掉进陷阱,下面按单元整理了必修四中常见的易错易混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错误的:1、人人都有世界观,世界观是自觉形成的。
(自发不等于自觉,自觉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2、世界观是做的,方法论是想的。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是做的。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是想的)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理想信念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夸大意识作用)4、正确的世界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5.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枯萎)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删去辩证)7.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8.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之为半截子唯物主义,是指它在自然观上是唯心的,历史观上坚持群众观。
(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历史观上是唯心的)10. 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不一定)11. 唯心主义都主张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客观唯心主义)12. 在本原问题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还存在着二元论这第三个基本派别。
(在本原问题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历年备考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大全1.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纠错: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自然现象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关注。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纠错: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因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纠错:夸大了哲学的作用,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但可以说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
4.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纠错: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5.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纠错: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6.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纠错:不一定,因为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7.哲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哲学促进实践的发展。
纠错:哲学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正确的哲学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哲学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8.哲学是一种物质力量。
纠错: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
9.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纠错:违背了可知论,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错: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为辩证关系既包括物质决定意识,也包括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而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不包括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1.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
纠错: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是基础的,是根本的,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居于从属地位。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
纠错: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纠错: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14.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纠错: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5.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纠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学习和理解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这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划分,也是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之一。
易错点在于,有些同学会简单地认为只要强调精神、思想的作用就是唯心主义,而忽略了其是否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一关键判断标准。
例如,当我们说“人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成功”,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唯心主义,因为这里强调的是信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行动的推动作用,而不是认为信念决定了一切物质存在。
易混点在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分。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比如,“理在事先”“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理解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有些同学会把事物的简单变化,如数量的增减、位置的移动等误认为是发展。
易混点是辩证法中的量变与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但在实际判断中,同学们容易忽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以及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生活与哲学完全知识归纳整理(含易错点,标记重点记忆,含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及马哲基本知识【原理】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原理】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本义)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误区×]哲学都是正确、科学的,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它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误区×]a.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
(正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唯物论=世界观;辩证法=方法论。
(正解: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正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不能说科学)★【原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误区×]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正解: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哲学包括具体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正解: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其哲学观点越正确。
(正解:不一定。
生活与哲学的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不一定都是科学的)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等)5、哲学是具体知识的基础,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颠倒说法了)6、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哲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其中一个基本特征)唯物论部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错)(注意: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错)(注意: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错)(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错)(注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错)(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错)(注意: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错)(注意: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错)(注意: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错)(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错)(注意:马克思主义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错)(注意: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错)(注意:实践的观点才是。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4、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3、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4、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6、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的灵魂。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理论成果。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3、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4、规律有好坏之分。
5、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6、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7、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2、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3、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4、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5、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6、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7、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8、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9、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哲学可以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方法。
(×)(不能)哲学是对某一具体领域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的标准(×)(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概念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史上最根本的斗争是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哲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哲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大脑)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
(×)(不具有,实践具有)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一方面人能能动的认识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另一方面人能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是客观的.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7.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消灭、创造、发明规律)8.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是指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客观规律的制约是客观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指实践是在社会中完成的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①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②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工具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它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书本)9.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0.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1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12.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13.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不一定,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能。
)14.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必须在一定条件下)15.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1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18.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19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0.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1.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22.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23.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同一性寓于斗争之中。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4.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5.事物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26.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片面,还要兼顾次要矛盾)27.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
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
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28.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9.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才是)30.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3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
)32.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3.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4.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相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5.价值观就是指对人生的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6.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既看物质贡献,也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37.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8.人们可以发现、揭示、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发明、改变、改造规律。
39.获得知识(认识)的唯一来源≠两个具体途径4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有基本观点是实践。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实现人生价值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41.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