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_百度文库.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_百度文库.

《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_百度文库.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集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唯心的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能说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6、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们创造哲学的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8、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9、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定义不能混淆10、哲学给我们方法论的指导,但不是具体的方法。

11、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客观唯心“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静止的观点,形而上学“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运动变化,辩证的观点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注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3、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4、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6、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7、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

(注意: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8、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注意: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9、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0、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11、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

(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

生活与哲学完全知识归纳整理(含易错点,标记重点记忆,含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完全知识归纳整理(含易错点,标记重点记忆,含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及马哲基本知识【原理】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原理】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本义)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误区×]哲学都是正确、科学的,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它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误区×]a.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

(正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唯物论=世界观;辩证法=方法论。

(正解: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正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不能说科学)★【原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误区×]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正解: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哲学包括具体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正解: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其哲学观点越正确。

(正解:不一定。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汇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误之分)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4、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5、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标准)7、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4、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5、物质和意识依赖。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7、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8、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盲目的实践也存在)9、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唯一来源)10、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错,联系是有条件的)2、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可能大于、小于、等于)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绝对精品: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来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

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①本意角度:爱智慧。

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

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

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完整版)《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

(完整版)《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哲学基本理论易混易错点1.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正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错误: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 错误: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错误: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正确: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错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错误: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正确: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正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错误: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正确: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正确: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错误: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正确: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6个)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完整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兴盛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兴盛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详尽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详尽科学的简单相加。

近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广泛规律的学科)P3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虑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虑)P48、哲学可以令人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切的哲学可以令人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令人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P6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详尽问题的看法。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广泛的问题的看法和看法)P7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表现。

(注意:不是相互决定,只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可以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也不是相互表现,方法论表现世界观)P8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看法取代旧看法。

(注意:哲学的发展是对旧看法的扬弃)12、哲学是详尽科学的基础,详尽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详尽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详尽科学的指导)P913、哲学对社会改革拥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改革拥有反作用,人民民众对社会改革拥有决定作用)P1714、只有哲学才是令人聪慧的学识。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令人聪慧,但令人聪慧的学识除了哲学还有详尽科学)P6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学科)P3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P4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P6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P7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注意:不是相互决定,只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也不是相互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8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注意: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P9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P17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的学问除了哲学还有具体科学)P6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不一定是由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的。

错误的世界观经过系统化和理论化也构成哲学,只不过这种哲学是错误的哲学)P8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注意:片面。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7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20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

(注意: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P221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注意:哲学通过人民的社会实践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21、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注意: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P1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P1023、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P12-14 2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注意: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425、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注意: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172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注意: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P202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P21【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注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注意:“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P293、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P294、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注意: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P295、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6、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注意: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P37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P369、、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10、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

(注意: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1、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注意: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P361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注意:“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3、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15、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注意: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1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注意: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7、规律有好坏之分。

(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8、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19、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注意: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2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注意: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21、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注意: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22、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注意: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23、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注意: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2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注意: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2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注意: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P3126、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注意: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静止观),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才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P32【辩证法部分】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注意: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P56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注意: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P554、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5、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注意: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P57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该说法正确)P57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

两对关系具有共性方面,即都强调整体性、相互依赖性,但系统更强调层次性、有序性。

系统和要素关系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就没有)P588、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注意:不一定。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9、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P58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注意: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性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P63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注意:前对后错。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注意:前两句对后一句错。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P661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注意: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P6614、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注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1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注意: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1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每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

(注意: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P65 17、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

(注意: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P64 18、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注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