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地形
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地形塑造

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地形塑造1.平整地形:平整地形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填土或挖掘土壤的方式,将不平整的地面平坦化。
这种地形塑造适用于花坛、草坪、广场和露台等需要平坦地面的区域,方便人们行走和休息。
2.地形起伏:地形起伏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挖掘或搬运土壤,形成起伏的地形形态,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变化。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小山丘、沟壑、河谷和悬崖等自然地貌,使园林更加有趣和生动。
3.坡地设计:坡地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合理布置坡度和坡向,利用土壤固结、护坡和植被等手段,使坡地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步行道、防护林、景观梯田和景观墙等,打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4.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挖掘水池、湖泊或运河等水体,结合水流、喷泉和瀑布等水景元素,营造出水与园林的和谐共处。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人工湖泊、水榭、水系和游泳池等,提供给人们观赏、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5.林地设计:林地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疏伐和补植等手段,调整林地的密度和结构,使其更加适合景观和生态要求。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森林、林荫道、植被带和绿化区等,提供给人们郊游、运动和健身的环境。
6.石墙设计:石墙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石材和构筑技术,建造出具有观赏和防护功能的石墙。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界墙、壁垒、细槽和栈道等,增加园林的坚实感和独特性。
7.地下空间设计:地下空间设计是园林设计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挖掘地下空间,结合适当的通风、照明和排水设施,打造出地下休闲、文化和商业等场所。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地下露台、地下花园和地下商场等,为人们提供新颖的体验和活动空间。
在园林设计中,地形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地形设计方法,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使园林更加生动、宜人。
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地形塑造

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地形塑造园林设计中的地形塑造是指通过改变地面的高低、平整度和形状等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
地形塑造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它可以通过巧妙的技巧和手法来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
地形塑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势高低差异:地形高低差异可以创造出起伏盎然的景致,为园林增添层次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在地面上做出起伏的山丘、山谷、沟壑等地貌特征,使园林呈现出一种丰富的景观形态。
不仅可以隔断园区的不同功能区域,还可以为游客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
2.人工堆砌:人工堆砌是通过人工手段将土石等材料堆积在地面上形成特定的地形和景观效果。
比如,在公园中可以使用石头堆砌成小山包、石阶、平台等,形成独特的景观元素。
人工堆砌不仅可以起到美化园区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地形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挖填结合:挖填结合是指通过挖掘和填筑的方式来改变地面的形态。
通过挖土的方式可以形成池塘、水池、小河道等水景;而填土则可以用来打造坡地、小山、高台等。
挖填结合可以使园林中的地形丰富多样,既可以享受到水的乐趣,又能够欣赏到地形的变化。
4.植被塑造:植被在地形塑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和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改变地形的轮廓和外观,使园林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比如,在平地上可以种植高大的乔木,以增加垂直视觉的层次感;而在山地上可以选择添加些矮小的灌木来增加植被的丰富度。
地形塑造在园林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处理园林中的高差和平整度问题,还可以创造出个性化的景观特色。
通过合理地运用地形塑造技术,设计师可以打造出令人惊艳的园林作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美丽、与众不同的环境。
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水体设计 (1)
澳 门 永 利 喷 水 喷 火 的 音 乐 喷 泉
西 安 大 雁 塔 音 乐 喷 泉
水体设计 (2)
活水公园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 生态环保公园。她采用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污水处 理系统”,由中、美、韩三国的水利、园林、环境、 雕塑等专家共同设计,精心建造而成。是成都市府南 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环境教育的 典范”。
空间分割 (1)
设计师运用“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营造对比空间,使我们获 得了比实际空间大得多的感受。 纵观上海新建公园绿地的空间形态, 徐家汇公园最可回味。空间形态构成有七种主要方法,即设立、围合、 覆盖、抬起、下沉、架起和肌理,均被有组织地运用在园中。
空间分割 (2)
中国园林试图 在有限的内部空间 里完美地再现外部 世界的空间和结构。 园内庭台楼榭,游 廊小径蜿蜒其间, 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得以流畅、流通、 流动。透过格子窗, 广阔的自然风光被 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 为园林平添了浓郁 的人文气息。涓涓 清流脚下而过,倒 映出园中的景物, 虚实交错, 把观赏 者从可触摸的真实 世界带入无限的梦 幻空间。
空间分割 (3)
植被 (2)植被 (Fra bibliotek)地面铺装 (1)
园路的类型在居住区绿地 分为: 主干道通往主要活动 建筑设施、景点,方便游 人集散。 次干道是公园各区内 的主道,引导游人到各景 点,组织景观。 散步道为游人散步使 用,宽1.2-2m 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 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 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 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 (如图1)。 图1
地面铺装 (2)
澳门街最俱南欧特色的 亮点之一 ——葡国石仔路 这种工艺来自葡萄牙, 用不规范的小方石块 铺砌而成的马路,当 地人称“葡国石仔 路”。澳門城市的多 样化,以及展示澳門 的地区文化风情,澳 门街的葡国石仔路功 不可没。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地形

地形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不仅赋予园林独特的魅力, 还能为人们创造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地形的基本概念
地形是指自然地面的地貌和地势。它包括山脉、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表特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形是创 造美丽与功能性的关键。
地形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地形直接影响园林的布局、空间划分和景观效果。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可以打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的景观, 提升人们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共鸣。
日本庭园
日本庭园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地形 元素,如小山丘、平坦的步行道 等,打造出独特而和谐的景观。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利用程度不同的坡度和 高度差,创造了多层次和多样性 的绿色空间。
禅意花园
禅意花园通过精心设计的地形和 石质元素,营造出恬静宁和的氛 围,让人心生平静。地形Fra bibliotek计的原则和方法
1 自然与人工的结合
土壤质地
分析土壤的类型和状况,选择 合适的植物和营养管理措施。
排水与保水
确保地形设计具备良好的排水 和保水能力,维持园林的生态 平衡。
结论和要点
地形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它不仅为园林赋予独特之美,还为 人们创造出丰富的体验和情感共鸣。
将自然地形与人工元素结合,创造出自然而又艺术的园林景观。
2 层次感与流线性
通过合理的层次划分和流线引导,使园林具有丰富的空间变化和整体性。
3 环境适应与可持续性
根据地形特点合理选择植物和材料,实现园林的可持续性发展。
地形设计的考虑因素
地貌特点
考虑地形的高度、坡度、起伏 等特点,为园林设计提供依据。
地形的种类和特征
山脉
壮丽的山脉为园林增添壮观景象,并提供远处的 视觉焦点。
各类园林用地的(地形)设计要求

各类园林用地的(地形)设计要求园林地形设计应与园林绿地总体规划同时进行。
在设计中,必须处理好自然地形和园林建设工程中各单项工程之间大空间的关系,做到园林工程经济合理、环境质量舒适良好、风景景观优美动人。
这是园林地形设计基本目标所在。
1.平地(坡度在3%以下):具有一定坡度的相对平整的地面。
为避免水土流失及提高景观效果,单一坡度的地面不宜延续过长,应有小的起伏或设计成多面坡。
平地坡度的大小,可视植被和铺装情况以及排水要求而定。
(l)用于种植的平地:如游人散步草坪的坡度可大些,介于1%-3%较理想,以求快速排水,便于安排各项活动和设施。
(2)用于构筑物:坡度可小些,宜在0 3% -1.0%之间,但排水坡应尽可能多向,以加快地表排水速度。
如广场、建筑物周围、平台等。
2、坡地:坡地一般与山地、丘陵或水体并存。
其坡向和坡度大小视土壤、植被、铺装、工程措施、使用性质以及其他地形地物因素而定。
坡地的高程变化和明显的方向性(朝向)使其在造园用地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设计灵活性。
如用于种植;提供界面、视线和视点;塑造多级平台、围合空间等。
当坡地坡角超过土壤自然安息角时,为保持土体稳定,应当采取护坡措施,如砌挡土墙、种植地被植物及堆叠自然山石等。
坡地根据坡度的大小可分为缓坡地、巾坡地、陡坡地、急坡地和悬崖陡坎等。
(1)缓坡地:坡度在3%-1%之间(坡角为2°-6°),在地形中属陡坡与平地或水体间的过渡类型,道路建筑布置均不受地形约束,可为人们活动场地和种植用地,如作为篮球场(坡度取3%-5%)、疏林草地(坡度取3%~6%)等。
(2)中坡地:坡度在10% -25%之间(坡角为6°- 14°)。
在建筑区需要设台阶,建筑群布置受限制,通车道路不宜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坡道过长时,可与台阶及平台交替转换,以增加舒适性和平立面变化。
(3)陡坡地:坡度在25%-50%之间(坡角为14°-26°)。
园林绿化地形塑造标准

园林绿化地形塑造标准一、地形设计原则尊重自然:地形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地形和自然元素,保持原有地形和生态平衡,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功能性:地形设计应满足园林绿化功能需求,如提供休息空间、增强景观效果、提高空间利用率等。
安全性:地形设计应确保安全,避免地形过于复杂或存在安全隐患。
美观性:地形设计应考虑美观性,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园林绿化的艺术美感。
二、地形塑造标准造型合理:地形塑造应合理规划地形造型,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增强景观效果。
高程控制:地形塑造应控制地形高程,确保与原有地形相衔接,同时满足排水要求。
材料选择:地形塑造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要求,确保质量安全可靠。
施工规范:地形塑造应遵循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地形与景观关系景观整体性:地形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
视觉效果:地形的造型和高度应通过植物、建筑、水体等景观元素的搭配,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景观轴线:地形可作为景观轴线的一部分,引导游客观赏景观。
四、地形与植物配置植物适应性:地形塑造应考虑植物的适应性,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合理规划地形。
层次感:地形的起伏应有利于营造植物层次感,提高景观观赏性。
生态系统:地形的塑造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建立,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五、地形与给排水排水系统:地形塑造应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避免地形积水或雨水对地形造成损害。
给水设施:地形塑造应考虑给水设施的设置,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水景利用:地形的塑造可结合水景设计,提高园林绿化的观赏性和生态效益。
六、地形与道路设计道路布局:地形的塑造应考虑道路布局,使道路与地形相协调,提高游览体验。
台阶设置:地形的起伏较大时,应设置台阶以方便游人观赏景观。
无障碍设计:地形的塑造应考虑无障碍设计,为行动不便的游客提供便利。
七、地形与设施建设设施布局:地形的塑造应考虑设施布局,使设施与地形相协调,提高使用舒适性。
安全性:地形的塑造应考虑设施的安全性,避免地形复杂或存在安全隐患对游客造成伤害。
【简答题】简述园林绿地地形设计的要点。

园林绿地地形设计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在园林绿地地形设计中,有许多要点需要注意和把握。
一、地形的自然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应当尽量贴近自然,注重地形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通过模仿山水、湖泊和河流等自然地形,使得设计的绿地显得更加具有山水景色之美,能够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得到放松和享受。
二、地形的层次性设计园林绿地应当注重地形的层次性,通过巧妙地进行台地、坡地和平地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得整个园林绿地显得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层次丰富的地形设计不仅能够打破单一的平面感,还可以为绿地增添动态美和趣味性。
三、地形的合理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合理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形条件进行设计,在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形的利用和人们的活动需求,使得设计出来的绿地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
四、地形的景观性地形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创造出美丽的景观,因此在设计时应当注重地形的景观性。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使得绿地内能够产生出各种美丽的景观,如山峦起伏、水面荡漾、林木葱茏等,使人们在其中游玩时能够尽情欣赏美景。
五、地形的艺术性地形设计要注重地形的艺术性,通过对地形的创造和塑造,使得绿地地形既具有自然美,又富有艺术感。
在地形设计中可以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如模拟山川、布置石头、规划步道等,使得绿地地形具有更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六、地形的功能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功能性,地形设计应当能够满足园林绿地的各种功能需求。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使得绿地内能够布局各种功能区域,如休闲区、活动区、观赏区等,满足不同人裙的需求,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功能性。
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生态性,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能够促进植被生长、改善水体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生态平衡,使得园林绿地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园林绿地地形设计要点众多,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考虑自然性、层次性、合理性、景观性、艺术性、功能性和生态性等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设计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艺术价值的园林绿地。
园林景观铺装设计要素

园林景观铺装设计要素一、设计原则1.客观性原则:设计要符合场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地形、植被、周边环境等因素,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2.综合性原则:景观铺装设计应与周边的建筑、植物、水体等景观相协调,形成整体效果。
3.创新性原则:设计要具有创造性思维,注重细节和个性化的处理,以提升景观铺装的美观度。
4.可维护性原则:设计应考虑材料的耐久性、易维护性和经济性,以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
二、设计元素1.线条:景观铺装设计中的线条可分为直线、曲线和几何线条等,线条的选择和布局会影响整体的视觉效果。
2.形状:景观铺装设计中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形状的选择要考虑场地的大小和功能需求。
3.色彩:景观铺装设计中的色彩可以是单一的或多种颜色的组合,色彩的选择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4.质感:景观铺装设计中的质感可以是光滑的、粗糙的、花岗石质感的等,质感的选择要与场地的整体风格相符。
5.光影:景观铺装设计中的光影可以通过树木、格栅、建筑物等方式来营造,光影的变化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三、材料选择1.石材: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石英石等,石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和拼接,适合用于步道、平台、庭院等场所。
2.砖石:常用的砖石有红砖、青砖、瓷砖等,砖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拼接和装饰,适合用于广场、庭院、墙面等场所。
3.木材:常用的木材有实木、复合木等,木材可以做成板材、方材等不同形式,适合用于小品、亭子、平台等场所。
4.混凝土:混凝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浇筑和模具制作,适合用于地面铺装、墙体、护坡等场所。
5.塑胶材料:适用于儿童游乐场、跑道等场所。
四、施工工艺1.地面准备:清理场地、修整地面、排除杂物等。
2.基础处理:根据需要进行基础处理,如打基础、筑台等。
3.铺装安装:选择合适的铺装材料进行铺装,需要注意材料的平整度和拼接的缝隙。
4.固定加固:根据需要对铺装进行固定和加固,可以使用胶水、地钉等方式。
5.水工施工:对水系景观进行施工,如喷泉、水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位置有关,是个变值。
.
.
.
.
2.高程点表示法 标高点 :用圆点或十字标记,在旁边标注上该点到参照面的
高程。
.
3.明暗与色彩法
.
4.模型
.
5.计算机绘图表示法
.
1.4 地形的类型 1.平坦地形:平坦或微坡的地形。 特征:
.
.
2.控制视线: 导向特定景观, 封闭不悦视线。
.
3.影响导游路线和速度 通过地形改造,改变运动频率。
.
.
4.改善小气候: 创造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
5.解决排水问题
.
6.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
.
1.3 地形的表达方式 1.等高线:最常用的地形表达法。
原则: 等高线各自闭合。 等高线不会相交。
.
驳岸石:沿水面,或高差变化,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
.
山石瀑布:以园林地形为依据,堆放石材,引水由上而下,形成 瀑布跌水。
.
2.置石 1)特置:欣赏单块石头形状、姿态之美。 对湖石的品评:透、漏、瘦、皱。 江南四大名石: 皱云峰 冠云峰 瑞云峰 玉玲珑
.
.
.
.
2)对置:沿轴线或道路、门庭两边布置。 3)散置:自由布局,散漫理之。布置时,要有高低、主次。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1.园林地形处理 1.1地形的特征 1.自然的设计要素
一切室外活动的基础。 《园冶》相地篇 2.地形的辞义 “地貌”的近义词。即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变化。 大地形 小地形 微地形
.
1.2 地形的功能——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 1.分隔空间:限制和创造外部空间。
限定外部空间的三要素: 1)空间底面范围 2)封闭斜坡坡度 3)地平轮廓线
.
2.设计原则 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因地制宜,顺其自然。 土方平衡。 符合自然规律和艺术要求。
.
3.假山艺术 1)要有宾主
主景山:体量大,位置显著。 客山:附属。
“众山拱伏,主山始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 。
.
.
2)层次: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 三远:高远、平远、深远。
.
3)起伏 4)疏密虚实
.
1.7 叠石 1.常见石材
1)湖石 太湖石 房山石 英石 宣石
.
2)黄石
.
3)青石 4)石笋
百果笋 乌炭笋 慧剑 钟乳石笋
.
1.8 园林中经常使用山石的地方和用法 孤赏石:庭园主要位置,供人观赏。
.
峭壁石:常用英石、湖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于庭院粉墙、 宾馆大厅布置。 石山洞穴:高三、五米,高者可达数十米,并常在山脚设计花坛、 池塘、水帘、洞壑。
1)缺乏三维空间感。 2)视觉中性,宁静悦目。 3)多方向性:为了解决排水问题,一般有5%-0.5%坡度。
.
.
2.凸地形 是一种正向实体和负向空间(被填充的空间)。 特征: 焦点和具支配地位的要素 视线开阔、空间成发散状 改善小气候
.
.
龙光塔
.
3.山脊:凸地形的集合,总体线状。 特征: 导向性和动势感 分隔物
.
4.凹地形 特征:
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 视线封闭、空间成积聚性。 排水、蓄水。
.
.
5.谷地:凹地形的集合。
.
凸地形与凹地形的视线比较
.
1.5 地形的坡度处理 坡度小于1%-易积水、地表面不稳定,不太适于使用和活动。 1%~5%-排水理想,适于大多数活动。 5%~10%-排水条件良好,具有起伏感。 大于10%-局部小范围内加以利用。
.
4)群置:“大散点”。
.
3.山石与其他方面的配合 1)与园林建筑结合
踏跺与蹲配 抱角与镶隅 粉壁置石 廊间山石小品 “尺幅窗”、“无心画” 云梯
.
.
.
2)与植物配合——石山花台
.
3)石山器设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不同绿地地形处理技巧 1.广场
抬升和下降处理。 2.街道绿地
“龟背”状或楔形。 3.园路绿地
形成适当的起伏,调节游人步伐。 4.滨水绿地
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岛、洲、滩等景观。
.
.
.
1.6 假山设计 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园而著称,山、水是骨架。
1.分类(按材料分 ): 土山:坡度要考虑安息角。 石山:峥嵘、玲珑。 土石结合:以土为主,局部为挡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