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的四大改变和十大行动
新教育十大行动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和十大行动一、新教育的四大改变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新教育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就是教师的发展,也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让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追求。
师的转变,教师的快速成长,应该说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师的成长,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环节。
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就是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模式。
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根基。
有了阅读的孩子,他就哟哟底气,就很从容,就有自信,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考试。
有了阅读的教师,也有底气,有灵气,不再为分数、为考试而活着。
4.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倡导的是行动的研究,倡导的是校本的研究。
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
二、新教育的十大行动1.营造书香校园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推进书香校园从下面做起:环境和氛围;物质载体;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载体;课堂;评价。
2.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做的精彩,活得精彩。
这样的生活让平淡无奇的教育,甚至过去枯燥无味的教育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为师生用心去生活了,用心了就有发现,用心了就有喜悦。
3.聆听窗外的声音: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成多元价值。
4.培养卓越口才: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构筑理想课堂: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追求个性的课堂,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新教育的学理基础

《新教育的学理基础》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1.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学生、教师、家长、校长,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即全民教育。
为了人的一切: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学生发展,没有父母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孩子的发展。
即全人教育。
2.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自我反思的觉醒。
行动在反思中进行,读书与写作无疑是一条光明大道,无疑是一条走向深刻幸福的道路。
建立教育共同体,包括学校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学生共同体,师生共同体,教育科研共同体等。
二、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基本路径)1.状态论: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努力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后在成功的体验中确立新的目标,求得更大的进步。
2.潜力论: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向人传递积极的期望。
期望对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
长久的社会暗示,自然形成一种评价方式。
要不断地对学生说“你行你行你真行”。
只有自信,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得“高峰体验”。
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
反对蜡烛精神,要对老师说:你行,你就行,不是一次两次地说,是千万遍地说;不是一天两天的说,而是天天说。
无限地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和教师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学生和教师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3.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特色就是卓越,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
个别差异得到正视和发展。
使每个人都成为他自己,个性化的教师培养个性化的学生。
人无特色不立,校无特色不兴。
特色必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
所有人都必须参与。
开始的时候必须有一些强制性。
横山区第二中学新教育通识考试试题(带答案)

横山区第二中学新教育通识考试试题教研组:姓名:总分: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1.新教育实验,由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一个以为起点,以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2.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
3.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是,,,。
4. 、、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5.新教育把教师教育写作分为五类:分别是、、、、。
6.新教育的学理基础涉及三大学科,即基础、基础、基础。
7.新教育提出的理想课堂“”“”是课堂的经纬线,实现了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的统一,是新教育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贡献。
8.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即的对话,的对话,的对话。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2000年11月,朱永新教授()出版的,成为新教育实验诞生的标志。
A.《我的阅读观》B.《未来学校》C. 《我的教育理想》D.《中国教育观察》2.新教育是相对于以分数为主要导向的应试教育而言的“()”。
新教育提倡完整的教育,是身、心、灵统一的完整的教育。
A.安全的教育B.素质的教育C.阅读的教育D.心灵的教育3.新教育实验认为课堂教学有三个元素,即()。
A.知识、能力、价值观B.知识、教师、学生C.知识、方法、实践D.阅读、兴趣、成就4.()是自愿自发组织在一起的有着共同愿景的尺码相同的一群人。
A.教师成长中心B.名师工作室、坊、站C. 专业发展共同体D.家长培训中心5.新教育注重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A.生活史B.教育史C.阅读史D.创造史6.“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七大理念里讲的()。
A.潜力论B.个性论C.发展论D.和谐论7.“定期组织学生下农村、进企业、去军营、走访社区和观看各种展览会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习的紧迫感,增加忧患意识。
”讲的是新教育十大行动里()的工作措施。
A.培养卓越口才B.聆听窗外声音C.研发卓越课程D.家校合作共建8.在我国,课程可以从研发的主体和类型来分类。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七篇

学习《新教育》心得体会七篇【篇一】读书是一件很美的事,东晋诗人陶渊明说: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我带着一份新奇,带着一份崇拜,带着一份激动,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看完这本书后,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明代诗人于谦说得真好: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新教育让我仿佛找回了当年立下的远大的教育理想,也找回了当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
心中不断地涌动着一股要战胜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
我想那也许就是新教育的力量。
新教育又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指明了工作中前进的方向。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
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后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
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些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同时也是新教育所弘扬的一种精神。
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由此可见,新教育提倡变阅读为悦读,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
在新教育教学实验中,我们渗透这一理念,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
所谓的“小教材”就是指课本。
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省,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如:晨诵比赛,读、写、绘、画心得交流会,图书益读,等。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1彭兴顺教授所著《教育就是唤醒》一书,读来颇有感悟。
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终身学习教师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谈到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
而要避免不学无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诚哉斯言!目今能够静下心来读书者寡矣!浮躁的社会,物欲的大比拼。
果有潜心读书钻研者,却大多会被视为另类,不为他人所容。
尝记访学英伦之时,借住一当地人家,进门首入眼帘的便是一座依墙而立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厚薄不一,林林总总的各类书籍。
而房主人——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英国老兵,仍每天坚持阅读,认真做批注,在我归国之前,还赠我一本有关中世纪历史的典籍作为纪念。
我每天出门上课坐公交,发现车上乘客都是"低头一族",但是大家不是在玩手机看视频,而多是在读书看报纸。
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由此观之,此言不虚也。
我们生活中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淘汰更新速度一日千里。
如果不能坚持每天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不断摄取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知识养分,何谈教书育人?恐怕自己先要被大浪淘沙了。
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为中华教育的千秋伟业添砖加瓦!《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
”教育的功能就是唤醒人们心灵当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们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人生。
通过读完本书我深有体会,深深地感悟到: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老师,我们要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业不精,人师之大忌;德不正,为人师之大害。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始终敬畏道德规范,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提升自我心理素养。
新教育通识考试试题(带答案)

2020年新教育通识考试试题(满分:120分)学校:姓名:总分:一、填空题(1*20=20分)1、 2002 年9月,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正式挂牌,新教育实验扬帆起航。
23、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4、新教育实验的四大改变:即“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5、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的精神成长,而一个人的精神教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素质教育应当从阅读开始,阅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
6、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
7、新教育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实现心灵的真正沟通。
二、选择题(3*5=15分)1、理想课堂的“六纬度”不包括( D )A、参与度、亲和度 B 、自由度、整合度 C、练习度、延展度 D 、发展度、行动度2、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是( B )A、潜力论和个性论B、发展论、行动论C、崇高论和和谐论D、自由论、和谐论3、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是( A )A 、潜力论和个性论B 、发展论、行动论C 、崇高论和和谐论D 、自由论和谐论4、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 C )A 、潜力论和个性论B 、发展论、行动论 C、崇高论和和谐论 D 、自由论和谐论5、新教育的两大愿景:即( D )A、追求理想,超越自我B、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C、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让每一处学校都办出特色。
D、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力打造植根于本土的新教育学派。
三、多选题(2*10=20分)1、新教育的九大教育定律包括( ABCD )A、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B、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C、课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D、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煌,爱心产生奇迹”;2、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ABC )A、专业写作B、专业阅读C、专业交往D、职业认同3、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过程的三个主要阶段( ABC )A、实验初创期(1999年9月至2002年9月)B、实验深化期(2002年9月至2013年7月)C、实验推广期(2002年9月至2013年7月)D、实验完善期(2013年7月至今)4、教师专业写作的种类( ABC )A、教育感悟B、教育叙事C、教育教学案例D、师生共写随笔5、教师专业发展地图有三部分组成( ABC )A、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B、教育学、心理学部分约占30 %C、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约占20 %D、学科专业知识约占40%6、教师专业写作的要求( ABCD )A、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
新教育第四章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新教育第四章心得体会〔通用16篇〕新教育第四章心得体会〔通用16篇〕新教育第四章心得体会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我明白了新教育六大行动的详细内容及意义,我将把六大行动贯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1、做好书香校园的营造工作。
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气氛,整合丰富的阅读资,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之所以要“营造书香校园”,是因为:书籍是我们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
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只有书籍可以保存。
书籍是经历教训的结晶,是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将来的基石。
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精神的提升和传承必须强化阅读。
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
2、师生共写随笔。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p 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老师的专业开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假如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写作其实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之所以要“师生共写随笔”,是因为教育随笔〔日记〕是教育者进展考虑和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批判反思型老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对于学生而言,日记可以记录成长的履痕、反思自己的行为、倾诉心中的机密。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
渐渐养成习惯,阅读、考虑、写作便成为老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终身受益。
3、聆听窗外声音。
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
聆听窗外声音可以引导师生关心社会,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开展“与大师对话”,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大型思想碰撞交流会,那么可以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和欲望。
这样,他们才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听到真实的声音,寻找到人生与社会开展的本真价值和意义。
4、培养卓越口才。
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才能和表达才能。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和十大行动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和十大行动一、新教育的四大改变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新教育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就是教师的发展,也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让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追求。
教师的转变,教师的快速成长,应该说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师的成长,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环节。
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就是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模式。
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根基。
有了阅读的孩子,他就哟哟底气,就很从容,就有自信,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考试。
有了阅读的教师,他也有底气,有灵气,不再为分数、为考试而活着。
4、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倡导的是行动的研究,倡导的是校本的研究。
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
二、新教育的十大行动1、营造书香校园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推进书香校园从下面做起:环境和氛围;物质载体;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载体;课堂;评价。
2、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做的精彩,活得精彩。
这样的生活让平淡无奇的教育,甚至过去枯燥无味的教育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为师生用心去生活了,用心了就有发现,用心了就有喜悦。
3、聆听窗外的声音: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
4、培养卓越口才: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构筑理想课堂: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追求个性的课堂,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和十大行动
一、新教育的四大改变
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新教育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就是教师的发展,也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让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追求。
教师的转变,教师的快速成长,应该说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师的成长,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环节。
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新教育实验是通过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在新教育实验中共同成长。
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进步后受到赏识和鼓励后的成就感,他才更愿意继续的付出努力,我们要通过课堂,促进其知识技能的发展,我们更要使其内心和精神变得的丰富,因为只有内心和精神丰富的人,才能体会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让在这个校园里生活的每个人觉得有滋有味,觉得快乐,生活有意义。
一个时常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的人,才能对学习和工作投入持久的无限的创造力和热情,这是一个人的本能的需求,所以,幸福的校园才更有生命力。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塑造未来的公民而创造未来,一个是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在新教育实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期待新教育实验应是培养既具有民族情怀,又有着全球视野,既有本
真的生命体验,又拥有全面的科学知识,具有创造能力的未来公民。
新教育实验把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作为我们实验追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在实验中,我们一直期待孩子心里有梦想,脸上有笑容,一直期待着学生能够和教师对话,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东西。
”
我曾在辅导员论坛和一位资深辅导员就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问题争论过,我们不能否认现状下,新教育实验只是一种理想,用朱教授自己的话说,是戴着镣铐跳舞,但我感觉到,人是要有理想的,教育同样也是如此,理想就是我们的目标,有良知的教师都应该把孩子当作工厂里的产品,不去实践新教育,我们就不能够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有80万名学生参与了实验,这些学生正是因为参与了这样的活动,而正在渐渐地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状态,我们的许多孩子养成了勤写日记的好习惯,在张小论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习作专辑,我们的许多孩子越发地爱看课外书了,中午的阅读时间时常能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新教育实验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他们自己。
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就是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模式。
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根基。
有了阅读的孩子,他就有底气,就很从容,就有自信,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考试。
有了阅读的教师,他也有底气,有灵气,不再为分数、为考试而活着。
4、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倡导的是行动的研究,倡导的是校本的研究。
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
二、新教育的十大行动
1、营造书香校园
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推进书香校园从下面做起:环境和氛围;物质载体;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载体;课堂;评价。
2、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做的精彩,活得精彩。
这样的生活让平淡无奇的教育,甚至过
去枯燥无味的教育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为师生用心去生活了,用心了就有发现,用心了就有喜悦。
3、聆听窗外的声音: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
4、培养卓越口才: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构筑理想课堂: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追求个性的课堂,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6、建设数码社区: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教师学习型的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
7、缔造完美教室:其旨在于通过班级文化的营造,读书活动的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全人课程的确立,生命故事的叙述,从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缔造完美教室,要具有完美的班级“价值体系”,以班级文化构建为总体目标,健全班级价值系统。
(1)、有富有寓意的班级名称、班级精神、班徽、班诗、班风、班级歌曲、班级名片、班级愿景、班训、班规、班级活动计划??个性班级名称:清泉班、凌云班、风信班、日思班、阳光天使班、竹节班、弘益班??有促进发展的班级公约。
如:“阳光天使班”愿景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有梦想,爱学习的阳光天使”,制定的班规是“仁(像好孩子那样对待别人)义(做自己该做的事)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信(说到就要做到)”
(2)、有特色新明的文化符号,如“班歌”、“班诗”、“班徽”、“班名”、“班级节日”、“班级出行服”等,种种班级文化符号要反映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期待与祝愿,是有文化的。
缔造完美教室,要有个性化的文化特色。
(1)、有共建共管的班级博客。
(2)、有定期自编的班级文集。
如:班级文集的内容有班级人物介绍、新闻广角、阅读故事、班级生活叙事等,(3)、创建班级图书角。
8、推进每月一事:培养良好习惯。
例如:
1月,吃饭——节约的主题
2月,走路——规则的主题
3月,种树——公益的主题
4月,踏青——自然的主题
5月,扫地——劳动的主题
6月,唱歌——艺术的主题
7月,玩球——健身的主题
8月,微笑——交往的主题
9月,阅读——求知的主题
10月,家书——感恩的主题
11月,演说——自信的主题
12月,日记——反思的主题
9、研发卓越课程:新教育所提倡的卓越课程主要是一些儿童课程,即为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和发展的一些良好课程。
还记得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
研究员成尚荣老先生说过什么是课程这一问题。
他说课程是跑道,是“道”,它应该有规定,有目标。
课程重在“跑”,跑是一种经历,是一种机会,而不应是孩子的负担,“卓越课程”是什么?它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件幸福的礼物,是孩子们享受的一种生活状态。
老师们要把你的孩子带向“卓越课程”的高速入口处,你要引领他们看清准确的路标,不让他们迷失方向;你要告诉他(她):孩子,慢慢走啊,我会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你;你要提醒他们路上还有服务区、休息站,累了就歇歇。
所以我们我要研发构建的卓越课程是让孩子在课程的学习中处在一份享受之中。
卓越课程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一些新教育提倡的一些晨诵、读写绘等儿童课程还包括一些老师自己研发的课程。
比如海门市中南国际学校虞卫华老师在的太阳花班人格课程尊重,让生活更美好,常丽华老师的农历课程,一些老师研发的剪纸课程、古诗词诵读课程、在故事中成长课程、玩转魔方课程、我来写小说课程,文学课程,审美人生课程等等。
这些课
程充分展示了孩子们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由于这些课程不再只是简单的读、写结合,而是与社会、生活很好的结合,多了一些色彩,多了几分乐趣,在这些课程中,每个孩子都是主角,每个孩
子都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整个课程展示,精彩不断,掌声不断,孩子的笑脸更是灿烂!
10、家校合作共建;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行为,其目的是营造互动、沟通、协调、一致的家校和谐关系,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以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诸方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