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汇率决定理论

合集下载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的流量分析法之二:购买力平价理论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r Cassel)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一书。

在这本书中,卡塞尔以“如何决定正常的汇率”作为中心课题,对“人们为什么需要外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动如何影响对这种货币的需求”这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要获得这种货币在外国所具有的对一般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

同样,人们将本国货币提供给外国人,也就是将本币所代表的对本国一般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转移给了外国人。

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实质上就是对本国财富的购买力与对外国财富的购买力相交换。

以本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值,完全决定于这两种货币相对的购买力,即所谓的购买力平价。

可见,依照卡塞尔的观点,购买力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最基本依据。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具体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两部分内容。

现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汇率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用于说明某一时点上两种货币的汇率是怎样形成的,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在某一时点上,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各自在其国内的购买力。

由于购买力相当于一般物价水平(所有产品和劳务的平均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绝对购买力平价可表示为:s=Pa/Pb式中s表示汇率,指一单位的B国(外国)货币以A国(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Pa为A国的一般物价水平;Pb为B国的一般物价水平。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实质上就是一价定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所谓一价定律,亦即假若忽略交易费用等因素,则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以同一种货币所表示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

例如,假若某种商品在美国卖20美元,在英国卖10英镑,则英镑兑美元的绝对购买力平价就是20/10=2,即1英镑兑2美元。

国际经济学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经济学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借贷:
由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动进出口及资
本流动所形成的国际债权债务关系。
按其是否进入实际支付阶段分为固定 借贷和流动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会对外 汇供给产生影响。
作用机制:
一国流动债权<债务
外汇供给<外汇需求
外汇汇率上升
2、购买力平价说
瑞典卡塞尔(Cassel)1922年发表
《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
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
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 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相对购买力平价)。
3、利率平价理论
英国凯恩斯(Keynes)1923提出,是一个有 关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均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论。
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 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两国利率之差引起投资 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其结果使 远期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汇率 相比,利率低的国家的远期汇率会下跌,而利率高 的国家的远期汇率会上升。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的 差价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
立。
一价定律:

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一种货币所
表示的价格相等。

在充分竞争市场上,一价定律是使绝对
购买力平价得以实现或维持的经济机制。
2、绝对购买力平价
汇率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
定,而货币的购买力主要体现在价格水平上。以P 、
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水平, e表示直接标
价法下的汇率,则有: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发展

固定汇率制下汇率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把
汇率调整融入到政府政策优化分析的框架中进行研
究。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将

均衡汇率理论研究综述

均衡汇率理论研究综述

均衡汇率理论研究综述均衡汇率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目前研究比较系统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均衡汇率理论主要有: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和均衡实际汇率理论(ERER)。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均衡汇率问题。

标签:均衡汇率;FEER;BEER;NATREX;ERER均衡汇率的完整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Nurkse于1945年提出:在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情况下内外部同时实现均衡时的汇率。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均衡汇率理论,主要从理论上定性地研究均衡汇率的概念和意义;80年代以后,随着时间序列和协整等现代计量经济理论的出现,及其在均衡汇率模型上的成功应用,均衡汇率理论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

目前研究比较系统且取得一定成果的理论主要有: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和均衡实际汇率理论(ERER)。

1 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由Williamson于1983年提出。

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将均衡汇率定义为与宏观经济均衡相一致时的汇率。

这里的宏观经济均衡包括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个方面。

内部均衡指充分就业和低通货膨胀率,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的可持续性。

FEER不考虑短期经济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而主要强调中期的经济影响因素。

FEER宏观经济均衡的核心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匹配,即CA=-KA。

其中CA为经常项目,KA为资本项目。

决定经常项目的因素主要有国内需求(y d)、国外需求(y f)和实际有效汇率(q),经常项目的函数表示为:CA=b0+b1q+b2yd+b3yf=-KA,b1、b20。

由此可得到均衡汇率的表达式为:FEER=FEER(-KA,-y d,+y f)。

因此,只要给定经常项目中的参数和中期净资本流动的值,就可以估计得到FEER的均衡汇率。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十三章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十三章汇率决定理论

四、购买力平价说的评价
积极意义: (1)是影响最大的汇率决定理论 (2)开辟了从货币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先河 (3)对长期均衡汇率的变化趋势如何进行预测提供了方法
• 缺陷: • (1)只分析了物价对汇率的影响,不能解释与通货膨胀无直接关系,却对
• 经济实力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衰退、 高通货膨胀 率、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外汇储备短缺以及经济结 构、贸易结构失衡,本币不断贬值
(八)其他因素
• 汇率变化常常是十分敏感的,一些非经济因素、非 市场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波及到外汇市场。一国政 局不稳定、有关国家领导人的更替、战争爆发等等, 都会导致汇率的暂时性或长期性变动。
❖ 纸币成为法定的偿付货币,简称法币。
❖ 政府规定纸币代表的金量并维持纸币黄金比价。
❖ 纸币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 黄金只发挥储藏手段和稳定纸币价值的作用。
•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国际 金融陷入极大混乱,各国黄金储备比例失调,国际信用瓦 解,迫使各国放弃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英国于1931 年,美国于1933年,法国于1936年先后放弃金本位,从 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 持续了一个世纪左右的国际金本位退出历史舞台,各国开 始普遍实行纸币本位制。
• 在纸币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在国内所代表 的实际价值,而货币的对内价值又是用其购买力来衡量的。因此, 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就成为纸币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三、纸币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 (一)国际收支
• 汇率变化
国际收支
• 国际收支逆差或贸易逆差 外汇收入<外汇支出 供给< 需求 本币贬值
• 国际收支顺差或贸易顺差 外汇收入>外汇支出 供给> 需求 本币升值

国际经济学15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15章 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经济学15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15章  汇率决定理论

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一、关键词1.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本国人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外国货币在其发行国有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反之,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本国货币在本国有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

2. 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是指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某给定商品的价格如果按照同一种货币计值,则在世界各国均相同。

3. 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也就是两国的物价水平之比。

4. 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必须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比例。

5. 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是外国商品和劳务相对于本国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

格,可用于测试购买力平价的偏离程度。

若实际汇率用q表示,则q=S∙P∗P6. 利率平价论。

该理论从国际资本市场角度阐释汇率的形成机制,认为资本在国际流动的原因是寻求资本收益,均衡状态时,以同一货币衡量的国内外投资收益相等,均衡状态下的汇率就是利率平价。

7. 无抛补利率平价。

无抛补利率平价是指,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外国货币的预期升值(贬值)幅度。

8. 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是指,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外国货币的远期升水(贴水)率。

9. 货币模型。

该模型从货币市场角度阐释汇率的形成机制,货币模型假定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有充分的可替代性,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国民收入、利率等变量对汇率的影响。

模型分作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和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10.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是以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的一种一般均衡分析。

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一样,该模型也是旨在阐述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

它的基本思想是: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模型说明,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利率等经济变量对汇率变化的影响。

11. 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又称汇率超调模型,有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提出,该模型认为,由于商品市场价格存在黏性,外汇市场会对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度反应从而出现汇率超调,即汇率大大超过长期均衡汇率;经过较长时间,商品市场价格上升后,市场引导汇率到长期均衡水平。

汇率决定理论讲解

汇率决定理论讲解

第三章汇率决定理论汇率是一种金融资产价格,它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

汇率的定义给我们这样的直觉,即可以通过考察每种货币的供求来分析某一汇率水平的达到和变动。

本章对均衡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分析就是主要通过分析两国货币供求的变动进行的。

但这样做绝不意味着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无足轻重,事实上,货币供求对汇率的影响往往通过其他因素作为中间环节起作用。

这种将汇率作为一种资产价格进行分析的方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

在此之前,国际贸易余额被视为汇率决定中的最主要因素。

那时,人们通常强调汇率变动在消除国际贸易失衡中的作用。

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预期,贸易盈余国的货币会升值,而贸易赤字国的货币会贬值。

这样,汇率变动导致国际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消除贸易失衡。

但现实世界远非如此简单。

贸易盈余国货币贬值、赤字国货币升值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促使经济学家从新的角度来考察汇率的决定和变动。

将汇率作为资产价格的分析方法有两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形式。

较简单的是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它假定了国内和国外债券完全可替代。

它认为汇率调整使国内和国外的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影响国内和国外货币供求的因素,如政府货币政策、国与国相对经济增长率的差异等,会对货币市场均衡产生扰动并进而影响汇率。

较为复杂的是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分析法。

与货币分析法不同,它假定国内和国外资产不完全可替代一假定意味着,在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外,我们必须注意汇率行为与国内和国外债券的供给、需求变动的关系。

例如,使对国内债券相对需求改变的因素会破坏投资者在国内、外资产组合上的平衡从而影响汇率。

本章的分析从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分析开始。

3.1外汇市场均衡—利率平价理论一种资产的均衡价格是使这种资产供求相等的市场出清价格,因此,资产价格决定理论首先需阐明决定一种资产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因素。

对外汇资产而言,外汇市场上一种货币的供给就相当于对其他货币的需求,因此,汇率决定理论首先只需理解对外汇的需求。

西方均衡汇率理论研究综述

西方均衡汇率理论研究综述
露 戳|观 |
一 赣簿 蓥 髫 尊 冀一 意 蠢
从 均 表 汇 宏 衡 性 率 均 衡
西 方 均 衡 汇 率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汤莹 玮
( 国人 民银 行 研 究 生 部 中 北京 10 0 ) 0 0 0


引 言
种 分析宏 观 经济 能否实 现均 衡 以及确 定 均衡 条件
斯旺方 法 的不 足之处 也很 明显 : 只考虑 了实 他
用领域。
际收支均衡 , 但是在实际处理 中用经常账户代替 国 凯恩斯和纳克斯对均衡汇率的定义基本是一 际收支 , 了资本账户的影响。 忽视 由此可见 , 斯旺方 致 的 , 强调 不 受 干预 的基 本经 济 条件 , 且 都侧 法是 局部均 衡分析 法 , 内容上是不 完备 的。 都 并 在 重 于指 国际 收支 的流量 分析 。 三 、 衡 汇率 的决 定理 论 均 16 9 3年 斯 旺进 一 步 明 确 了均 衡 汇率 概 念 和 比较有 影 响 的均衡 汇率 决 定理 论包 括 基本 要 意义 。 将 内部 均衡 定义 为充分 就 业 , 外 部 均衡 素均 衡 汇率 理论 和 自然 均衡 汇 率理 论 。 他 将 定 义 为经 常项 目和资 本项 目之和 的平 衡 ,将 均 衡 ( ) 本要 素 均衡 汇 率理 论 一 基 汇 率 定 义 为 与 宏 观 经 济 内外 部 均 衡 相 一 致 的 汇 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 udmetlqib u n a naE ul “ m i 率, 也就是 内外部均衡 同时实现时决定 的汇率 。 斯 E cag a s, 写 为 F E )由威 廉 姆 森 首 先 xhneR t 缩 e ER 旺 的研 究 为 均 衡 汇 率 理 论 提 供 了 基 本 的分 析 框 于 18 9 3年 提 出 。F E E R模 型 的 依 据 是 宏 观 经 济 架, 发展 出汇率 的宏 观 经济 均衡 分 析法 , 均 衡 汇 均 衡 方 法 ,将 均 衡 汇 率 定 义 为 与宏 观 经 济 均衡 将 率 理论 向前 推进 了一 大 步 。 相 一 致 的 实 际 有 效 汇 率 。宏 观 经 济 均 衡 指 的是 16 9 3年 斯 旺在 纳 克 斯 的研 究 基 础 上 着 重 阐 内外 均 衡 的 同时 实 现 ,其 中 内部 均 衡 指 充 分 就 述均 衡汇 率 的 内涵及 其 经济 意 义 ,发展 出 了宏 观 业与低通 货膨胀率 ,外部均衡指 可持续性 的经 经济 均衡 分 析法 的均 衡 汇率 理论 。他构 造 了 一个 常账户余额 ,反 映了潜在 的或合 意的资本净流 国 内实 际需求 和 实 际汇率 的二维 空 间平 面 图 ( 图 动 。 ) 以产 出代 表 内部 均 衡 , 经 常账 户 平 衡 代 表 , 以 Wii o 资本 账 户 纳 入 判 断 国 际 收支 平 la n将 l ms 外 部均 衡 , 两条 线 的交 点决 定 了均 衡 汇率 。 两条 线 衡 的标 准 , 为宏 观 经 济 均 衡 的 认 陔心是 经 常 账 户 将 平 面划分 出 四个 象限 , 表不 同失衡 情 况 : 求 和资 本账 户 之 和 为 零 。 定 经 常账户 韵 因素 由 国 代 需 决 过度 与 贸易 顺差 (I)需求 不足 与 贸 易顺 差 (1) , 1 , 内需 求 ( 、 Y ) 国外 需 求 ( f和 实 际 有 效 汇 率 () Y) q决 需 求不 足 与 贸 易 逆 差 (1)需 求 过 度 与 贸 易 逆差 定 ; I , 1 资本账户余额fA 的中期均衡值一般通 过考 K) (V) 1 虑 一 系列 相 关 经 济 因素 之 后 经 主观 判 断获 得 。 最 后 得 到 实 际 有 效 汇 率 的 表 达 式 :E R ( Y, P E =Y , 实 K 其 中杠 号 代 表 变 量 取 均衡 值 。 F E A) E R方 法 它 际 汇 抽 象掉 了短 期 周 期 性 和 暂 时性 因素 , 中 于基 本 集 盛 经济要素 , 是一种研究 中期均衡汇率的理论 。但 是 什 么 是 基 本 经 济 要 素 是 一 个 需 要 主 观 判 断 的 问题 , 因此 ,E R实 际上 是规 范 意 义 上 的均 衡 汇 FE 率概念 。 FE E R模 型 将 资本 账 户 作 为一 项 重 要 变 量 纳 入模型 , 发展 了斯 旺 的 理 论 。该 模 型提 供 了一 种 简 明的 和 系 统 的估 计 均 衡 汇 率 的 方法 , 政 策 制 为 国 内实 际需 求 定 者 评 价 汇 率 提 供 了依 据 。但 是 ,E R模 型 也 FE 图 : 旺 图像 斯 存在明显 的缺点: 1仍 旧未考虑: () 货币因素 , 还是

国际金融第9讲: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金融第9讲:汇率决定理论
No. 9
汇率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超调模型
超调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茨 (Rudiger Dornbusch)1976年提出。该模型认 为:从短期来看,商品价格由于具有粘性,对 货币市场的失衡反映很慢,而证券市场与外汇 市场的反映却很灵敏,因而利率与汇率立即发 生变动。短期内,利率与汇率的调整超过了其 长期均衡的水平。所以,从长期来看,利率与
No. 26
No. 23
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
e No. 24
BB B1B1 BB S
MM M1M1 MM
T R
FF F1F1 FF
id
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
假定货币冲击之前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 业水平,名义汇率等于真实汇率(即购 买力平价汇率)。货币冲击发生以后, 按照图所示短期均衡从R调整到S。此时 名义汇率高于实际汇率,本币被低估。 假定马歇尔-内勒条件成立。本币的贬 值将导致净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外币 资产的持有。
M M M
0, 0, 0
id
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
W
B B B
0, 0, 0
id
i f
W
F F M
0, 0, 0
id
i f
W
No. 16
基本模型
意味着,当本国利率上升时,居民对本 国货币的需求减少,对本币计价的证券 需求增加,对以外币计价的证券需求减 少;当外币利率上升时,居民对于本国 货币需求减少,对于本币计价的证券需 求减少,对于外币计价的需求增加;当 总资产上升时,居民对于本币货币、对 于本币计价的证券、对于外币计价的证 券的需求同方向增加。
ln
M
s f
)
(ln
y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衡汇率决定理论
【摘要】确定均衡汇率是汇率管理的关键。

本文从介绍国内外均衡汇率决定理论出发,结合BEER理论,选取1994年1季度到2008年4季度的相关季度数据来进行简要的实证研究,试图探究均衡汇率决定的内在机理,为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提供依据,并分析各解释变量对均衡汇率的实际影响情况。

【关键词】人民币均衡汇率BEER模型实证分析
一、均衡汇率理论概述
1、基本因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理论)
FEER模型最先由Williamson(1994)提出,后来被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

该学说认为所有影响国际收支均衡的因素都会影响均衡汇率的变动。

基本要素均衡汇率是一种同时保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际有效汇率,衡量内部均衡的指标为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衡量外部均衡的指标为国际收支产生一个足以维持中期活动的头寸。

FEER方法不受短期临时性因素的影响,主要关注的是基本经济要素的长期变化。

但该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其可操作性差,由于测算过程涉及到大量与CA、KA相关参数的设定,使得结果的参数敏感性较高。

此外,一些对实际汇率行为有影响的经济变量并没有包括在FEER 的测算框架中,因而FEER方法计算的均衡实际汇率在实证意义上是否存在是不明确的。

2、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理论)
该理论由Jerome L. Stein(1994)提出,是指在不考虑周期性因素、投机资本流动和国际储备变动的情况下,由实际基本经济要素决定的并能使国际收支实现均衡的实际汇率。

NATREX均衡可以用下式描述:I-S+CA=0。

其中I表示投资,S是储蓄,CA是所需的经常项目差额。

由此可见,当存在过度需求时,实际汇率R将会上升,以实现新的均衡,即当这些反映存量的指标变动时,NATREX所确定的均衡汇率就变成了移动均衡。

虽然该方法综合流量—存量分析在中长期给出均衡汇率的调整过程,但仍具有一些缺陷。

其一,由于该方法是一般均衡方法,诸多的联立方程使得其相应的估计存在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不强。

其二,该理论主要针对的是测算均衡汇率的中长期动态调整过程,对短期均衡汇率测算的意义不大。

3、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理论)
Clark 和MacDonald(1998)提出的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将重点放在实际汇率本身,通过对实际汇率有影响的基本经济变量来解释实际观察到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运动。

BEER法运用近年来计量经济学发展起来的协整(Co-integration)技术,从统计学意义上发现实际汇率和各种汇率决定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以此作为确定均衡汇率的基础。

这个简约方程既涉及到影响实际有效汇率的中长期因素,又考虑到相关的短期因素。

BEER方法既可以用于测算均衡汇率,又可以用于解释实际观测汇率的变动原因,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因此,近年来BEER法被广泛应用于均衡实际汇率测算问题的实证研究中。

对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失调问题而言,BEER法具有更进一步的优势,即在面对发展中国家样本量小、数据质量不高和经济结构不稳定等问题的情况下,BEER法分析的结果仍能发现实际汇率与基本面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并且估计出相应的汇率失调情况。

二、基于BEER模型的均衡汇率实证分析
1、研究变量选取
其一,人民币实际汇率REER。

本文中所采用的实际汇率是IMF测算并公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它是按贸易额加权计算的汇率指数,是国内外学者分析均衡汇率的通常做法。

其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一般来讲,当M2扩张时,本国通货膨胀致使经常项目逆差,本币贬值,即均衡汇率会下降。

反之,当M2紧缩时,均衡汇率会上升。

其三,贸易条件。

其定义为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贸易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本文近似采用出口与进口总额之比来替代出口和进口价格之比以表示贸易条件。

即贸易条件=中国出口总额/中国进口总额。

其四,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多少通常表明一国干预外汇市场能力的强弱。

从理论上说,一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是该国国力上升的表现,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往往会引起均衡汇率上升,但这与利用外汇情况有关,若利用外汇不尽合理,则还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反,外汇储备减少,往往会引起均衡汇率下降。

2、模型检验与均衡汇率估计
本文采用的数据时间段为1994年1季度底到2008年4季度,共60组数据。

在运用协整方法确定人民币均衡汇率与基本经济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之前,需要先对各个变量时间序列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即运用单位根检验来判断数据的随机性质,然后建立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模型),最后在V AR模型里运用协整方法确定各变量在长期内的均衡表达式。

(1)单位根检验。

通过单位根检验可以看出,各个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具有非平稳的性质,而一阶差分后的各变量都是平稳的。

因此,可以判断各变量都
是一阶单整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REER表示实际有效汇率,M2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TR表示贸易条件,RES表示外汇储备。

检验类型(c,t,i)的元素表示ADF中的截距、趋势项和滞后阶数,其中c表示包含截距项,该项为0则代表不含有截距项。

T表示为趋势项,该项为N则表示不包含趋势项,i表示为滞后阶数。

(2)协整检验及协整方程的确定。

在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情况下可以对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鉴于此样本容量较大,应该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由于协整检验对滞后期反应敏感,故先利用V AR模型来确定最大滞后期。

结合实际经验和反复试验结果,最大滞后期选1比较合适。

然后,根据选定的最佳滞后期,由Johansen检验结果和实际情况,可以判定出存在唯一的协整方程。

利用V AR模型,可得出标准化的协整方程为:LNREER=24.31451-2.972660
LNM2-0.449589LNTR+1.472044LNRES。

将LNM2、LNTR、LNRES的具体数据带入该协整方程中,可得到人民币均衡汇率。

(3)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用来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即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

由于对一个变量的冲击除了直接影响这个变量本身之外,还会通过V AR模型传导进而影响其他内生变量,并会通过当前值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未来各变量值的趋势、走向,而脉冲响应函数就是试图描述这些影响的轨迹。

图1描述了REER对其自身的随机扰动项的反应和对其他变量随机扰动项的反应的轨迹。

由于这里考察的是季度数据,所以横轴的一期就代表一个季度。

纵轴表示REER对来自各种随机扰动项的反应程度。

①REER对来自其自身扰动项的反应。

在前20期内,REER对其自身扰动项的反应是阶梯状较快下降的,在20到40期内,REER对其自身扰动项有缓慢上升的趋势,进入第40到60期内,REER对其自身扰动项又缓慢下降。

从总体情况看,REER对来自本身的随机扰动项冲击的反应是呈下降趋势的。

这与REER本身的构成有很大关系, REER是按贸易额加权计算的汇率指数,所以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物价水平变动或其与本国贸易权重的变动都是引起REER发生变动的影响因素。

②REER对来自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随机扰动项的反应。

广义货币供应量可以反应一国的货币政策,通过分析它对REER的冲击也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影响。

从长期看,虽然M2对REER的影响不可缺少,但其不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因而,在长期均衡汇率的形成过程中的影响较小。

但短期内,广义货币供应量则比较活跃。

③REER对来自贸易条件的随机扰动项的反应。

贸易条件反应的是一国对外贸易优势的强弱,贸易条件的变动往往带来均衡汇率的同向变动。

从本文所研究的时间段来看,贸易条件随机扰动项的冲击对REER的长期影响较小,但在短期内,尤其是前5期内对其影响较大。

④REER对来自外汇储备的随机扰动项的反应。

通常人们认为,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压力来自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REER对外汇储备随机扰动项的冲击在前10期后会有一个正向的反应,但是在第10期之后,其总趋势一直是负向的,虽然在第35—45期有所缓冲,但下降趋势仍未改变,这就说明外汇储备增多并不一定就会导致本币升值。

可见,虽然广义货币供应量、贸易条件和外汇储备都是人民币均衡汇率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其影响的时段不尽相同。

其中,外汇储备在长期影响效果较为显著,而贸易条件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在短期的影响较为显著。

因此,在确定人民币均衡汇率时应综合、全面考虑。

【参考文献】
[1] 施建淮、余海丰: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J].经济研究,2005(4).
[2] Williamson,J.:Estimates of FEERs[J].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1994.
[3] Peter B. Clark and Ronald MacDonald.:Exchange Rate and Economic Fundaments:A Methodological Comparison of BEERs and FEERs[J]. IMF working paper,1998(5).
(责任编辑:李文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