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 大气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环境工程  大气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煤锅炉烟气电除尘设计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院专业班年月日目录一、设计说明书 (1)1.1课程设计题目 (1)1.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简介 (1)1.3课程设计的任务 (1)1.4课程设计目的 (1)1.5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1.6 设计原始数据 (2)1.7设计依据和原则 (3)1.8工艺流程描述 (3)二、设计方案 (4)2.1烟气计算 (4)2.3除尘效率 (5)2.4电除尘器电场风速选择及有效断面计算 (5)2.5静电除尘器简介 (7)2.6烟囱设计 (7)2.6.1烟囱高度确定 (7)2.6.2烟囱出口内径计算 (8)2.6.3烟囱进口内径 (8)2.6.4烟囱抽力的计算 (8)2.7除尘系统阻力损失计算 (10)2.7.1管径的确定 (10)2.7.2烟道及风管沿程阻力损失计算 (10)2.7.3计算从锅炉出口到除尘器进口段阻力损失, (10)2.7.4除尘器出口到风机段沿程阻力损失计算 (11)2.7.5风机出口到烟囱段的阻力损失 (12)2.8 风机的选择与计算 (13)2.8.1烟气量的计算 (13)2.8.2风机风压的计算 (13)2.8.3电动机功率计算 (14)2.8.4 确定风机型号 (14)三、总结 (16)一、设计说明书1.1课程设计题目150 t/h燃煤锅炉烟气电除尘系统设计。

1.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简介(1)大气污染防控制工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厂址选择,总体设计,工艺设计等。

其中工艺设计包括:生产方式选择、生产工业流程设计,工艺计算(物料及能量平衡),设备工艺计算与造型,设备和管道的配置,并提供工艺设计的条件及对公用工程要求等。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学完基础课程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后,进一步学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大气污染课设设计说明书

大气污染课设设计说明书

编号:050201013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亚铵法净化含SO2气体工艺的中和、结晶、分离工段设计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境0 5 1学生姓名卢珊成绩2009年1月一、总论以车间为单位,对亚铵法净化含SO2气体工艺之中和、结晶、分离的间歇操作工段进行工艺设计,设计深度以初步设计阶段考虑,设计内容为工艺部分,不含辅助设施和公用工程部分。

本工艺用亚铵法净化含SO2气体,吸收液吸收SO2后得到亚硫酸氢铵溶液,该溶液用碳酸氢铵进行中和、结晶、分离后得到亚硫酸铵固体产品,分离母液返回吸收系统。

吸收过程为连续操作;中和、结晶、分离过程为间歇操作(4小时1次)。

设计生产能力为300kg/h亚硫酸铵(年生产328天计)。

二、设计依据1.主反应式:NH4HCO3 (s) + NH4HSO3 (l) →(NH4)2SO3 (l) + H2O (l) + CO2↑2.3.4.5.6.根据生产实践数据,中和、结晶、分离系统在-10℃进行时,各物料间有如下规律:G溶液/G产品=1.96 (重量比);G母液/G产品=1.277 (重量比)7.研究单位提供的热化学数据如下:(1)亚硫酸氢铵溶液温度:29℃;碳酸氢铵温度:20℃。

(4)结晶热数据:(NH4)2SO3 (l) + H2O → (NH4)2SO3•H2O (s) + 4130 cal/mol(NH4)2SO4 (l) → (NH4)2SO4 (s) + 2.6 cal/mol三、工艺方案的选择和确定氨-亚硫酸铵法净化烟气中的SO2工艺是以氨吸收SO2,并将吸收后的母液加工成产品亚硫酸铵。

烟气脱硫的副产品亚铵可代替烧碱用于制浆造纸,既可解决烧碱来源紧张问题,又使造纸工业长期感到“头痛”的有害废液(黑液)变成肥料。

该法流程简单,且气氨、氨水和固体碳酸氢铵均可作为氨源。

既可生产液体亚铵,又可以制取固体亚铵。

国内中小硫酸厂多采用此流程。

四、生产流程叙述按流程图的顺序:(1)流程位号101-NH4HSO3液体储存槽:NH4HSO3液体由吸收工段导入,存储量为18批,储存槽为圆柱形,长径比为1:1。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完整版)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完整版)
(8)锅炉仅燃烧造气炉废气产生的 SO2 量计算 锅炉 1 H2S 的产量 60000×800=48×106mg/h SO2 的量为 48×106×64/34=90.4×106mg/h 锅炉 2 H2S 的产量 60000×800=48×106mg/h SO2 的量为 48×106×64/34=90.4×106mg/h
SO2 排放浓度限值 200mg/m3,烟尘排放浓度限值 30mg/m3。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1. 基本熟悉各类除尘器的除尘机理以及选用原则。掌握管道 设计与计算,初步达到具有独立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 设计能力。 2. 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确定。 3. 除尘器的比较和选择:确定除尘器类型、型号及规格,并 确定其主要运行参数。 4. 管网布置及计算:确定各装置的位置及管道布置。并计算 各管段的管径、长度、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以及系统总阻 力。 5. 风机及电机的选择设计:根据净化系统所处理烟气量、烟 气温度、系统阻力等计算选择风机种类、型号及电动机的 种类、型号和功率。 6. 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 的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有关设计的简图等内容。 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目录、前言、正文、小结及参考文 献等部分,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书写工整、
⑴ 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Q'a 4.76 (1.867 CY 5.56 H Y 0.7SY 0.7QY)
=4.76(1.867×0.22+5.56×0.02+0.7×0.0064-0.7×0.09) =2.17m3/kg 式中 CY,HY,SY,OY—— 分别代表煤中各元素所含得质量分数 ⑵ 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
1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五、除尘器的选择

大气课程设计说明书

大气课程设计说明书

高效雾化吸收异味气体处理系统设计摘要:大气污染是我国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工业废气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是造成我国严重大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尤其是臭气,它主要来自污水处理厂分选车间、稳定化工艺及污泥脱水处理。

其污染物的特性是:垃圾臭气成分复杂、臭度高,对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造成明显的伤害;硫化氢的嗅阈值极低,使处理后的气体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人的嗅觉仍能感觉到,且有较浓的刺激性。

本设计臭气基本情况为:臭度5495;硫化氢(H2S) 浓度7.8mg/m3;甲硫醇(CH3SH)的浓度0.89 mg/m3;废气流量15000m3/h;当地大气压100kPa;废气排放温度35℃。

按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现有项目执行恶臭污染物厂界二级标准。

因此,本设计所以选择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为:H2S 0.10 mg/m3,甲硫醇0.01mg/m3。

经处理工艺的比较,最终选用高效雾化吸收异味气体处理系统设计工艺。

该工艺是一种湿-干法脱硫工艺,其脱硫过程是H2S被雾化的NaOH溶液,甲硫醇被NaClO 氧化后又被NaOH溶液吸收,该工艺的设备操作简单,系统能耗较小,减少投资,便于管理,使排放的气体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关键字:废气处理;脱硫;吸收;填料塔目录序言 (1)课程设计说明书 (2)第一章概述 (2)1.1设计依据和采用的标准和规范 (2)1.2设计范围 (2)1.3设计原则 (2)1.4排气概况及自然条件 (2)第二章废气处理工艺设计 (4)2.1处理工艺的确定 (4)2.1.1 废气处理工艺的比较 (4)2.1.2 废气处理工艺的确定 (5)2.2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5)2.3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5)2.3.1 填料塔直径高度压降的设计 (6)2.3.2 填料塔内部构件的选取 (6)2.3.3 系统总阻力的计算 (6)2.3.4 风机和电机的选择 (7)2.3.5费用核算 (8)第三章设计计算书 (9)3.1设计基础资料 (9)3.2填料塔直径高度的计算 (9)3.2.1标准状况下体积的换算 (9)3.2.2填料塔直径的确定 (9)3.2.3验算喷淋密度 (12)3.2.4 填料塔高度H (12)3.2.5填料层压降△P (13)3.3填料塔内部构建的选取 (13)3.3.1气液进出口管径的选取 (13)3.3.2 除雾器的选择 (13)3.3.3 壳体 (14)3.3.4 吸收液储存和循环水箱 (14)3.3.5 填料和格栅 (14)3.3.6 液位计和喷嘴 (15) (15)3.4系统总阻力3.4.1各管段的管径和流速 (15)3.4.2 各管段局部阻力系数 (16)3.4.3总压力损失 (17)3.5风机和电机的选择 (18)3.5.1风机的选型原则 (18)3.5.2 风机计算 (19)3.6费用核算 (20)3.6.1药剂费 (20)3.6.2电费 (21)3.6.3总费用 (21)参考文献 (22)高效雾化吸收异味气体处理系统设计序言近年来,工业废气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是造成我国严重大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前言: 在目前,大气污染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而大气污染可以说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人体的舒适、健康的危害包括对人体的正常生活和生理的影响。

目前,大气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该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颗粒污染物,而且排放量比较大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处理,以免污染空气,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所以,做为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有处理烟尘的能力,此课程设计就是针对燃煤锅炉的尾气处理所制定的一份方案。

设计原始资料如下:直吹式煤粉炉,3台设计耗煤量:36.4t/h(台)锅炉额定蒸发量10t/h(台)主蒸汽压力9.8Mpa锅炉排烟量44000 m3/h排烟温度:140~150℃,本设计取150℃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比例:15%空气过剩系数a=1.8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当地大气压力:100kPa冬季室外空气温度:-1℃空气含水(标准状态下)按0.01293kg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飞灰化学成分质量分数(%)飞灰化学成分质量分数(%)SiO2 55.56~62.8 Al2O3 15.79~19.38Fe2O3 7.0~12.2 CaO 2.0~4.0MgO 1.2~4.4 K2O 2.3~3.3Na2O 0.8~2.2 SO2 1.0~2.7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烟尘浓度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200mg/m3净化系统布置场地如图1、图2所示,在锅炉房南侧20m以内一、设计原则除尘净化系统通过降低烟尘排放量,极大地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好的除尘净化系统不仅除尘效果好,投资省,而且达到排放标准。

设计除尘净化系统时,通常遵循以下原则:1.对各装置及管道的布置应力求简单,紧凑,管路短,占地面积小,并使安装、操作和检修方便。

大气课程设计2

大气课程设计2

1 绪论1.1设计背景2011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话就是大气污染问题。

“十一五”经过全国的共同努力,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都超额完成了任务。

“十二五”国家决定继续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同时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又把氮氧化物和氨氮列入了约束性指标。

指标的减排幅度是8%-10%。

由此可见大气污染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格外重视。

大气污染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而就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就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及能源的结构来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我国的大气污染仍将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据统计,199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10.52亿吨,到1995年煤炭消耗量增至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232万吨。

超过欧洲和美国,居世界首位。

因此,控制燃煤烟气污染是我国改善大气质量、减少酸雨和SO2危害的关键问题。

此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电除尘器和湿式脱硫技术来处理高硫无烟煤,使其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2类区新建排污项目的排放标准。

1.2脱硫除尘技术简介1.2.1除尘技术从气体中去除和捕集固态或液态颗粒的设备称为除尘设备,根据除尘机理,目前常用的除尘设备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等。

机械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

电除尘器是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荷电尘粒沉积在集尘板上,使之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除尘装置。

袋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采用滤纸或玻璃纤维等填充层做滤料的空气过滤器,主要用于通风及空气调节方面的气体净化[1]。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介绍电除尘器。

1.2.2电除尘器工作原理及特点电除尘器以其除尘效率高、阻力低、烟气处理量大、耐热温度高等优点而成为粉尘捕集回收和气体净化的主要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冶金、电力、建材、石油、化工等行业。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附图纸)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附图纸)

环境治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题目: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指导教师:***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学号:*********日期:2010-12-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本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能力的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为学生以后从事本工程领域的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大气污染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结合前续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运用各种污染物的不同控制、转化、净化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除尘、除硫、脱氮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出发,通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设计问题的能力;2.学习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会正确选用除尘设备、设计除尘系统;气态污染物净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污染物的典型净化工艺流程和设备;设计、选择和运行大气污染净化系统;3.进行大气污染控制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设计计算、绘图工程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原始资料1.应用行业或者领域:水泥建材行业、冶金行业、焦炭行业、采暖通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

大气课程设计书

大气课程设计书

大气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对大气现象和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大气的组成、结构、循环和变化等基本知识;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的基本概念、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循环和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来说,将讲解大气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大气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阐述大气的层次结构和主要成分,讲解大气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分析大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等。

通过讲授法,将系统地讲解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大气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中的大气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将使用权威的教材和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和动画等,以直观地展示大气的现象和过程。

同时,将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和观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来评估。

作业方面,将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考试方面,将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将涵盖本课程的所有重要知识点,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结果将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SZL4-13锅炉除尘系统设计)姓名:丁政可班级:环境工程13-1班学号:01指导教师:刘彦飞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时间:2016/5/23~2016/6/03目录任务书 (1)摘要 (3)除尘系统计算 (4)一、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计算 (4)二、除尘器选型 (6)三、除尘器设计计算 (8)四、烟囱设计 (11)五、系统阻力计算 (12)六、系统中烟气温度的变化 (14)七、风机的计算与选用 (15)结论 (16)参考文献 (16)颗粒污染物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一、课程设计题目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除尘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CAD 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设计原始资料锅炉型号:SZL4—13型,共4台(2.8MW ⨯4) 设计耗煤量:680Kg/h /台 排烟温度:160℃烟气密度(标准状态下):1.34 kg /m 3空气过剩系数:α=1.4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6% 烟气在锅炉出口前的阻力:800 Pa 当地大气压力:97.86 Kpa 冬季室外温度:-20℃空气中含水(排标准状态下)10g/kg 烟气其它性质按近似空气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值:Y C =68% YH =4% Y S =1% YO =5%Y N =1% Y W =6% Y A =15% Y V =13%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一时段标准执行。

锅炉房及场地布置见图。

四、计划安排 1、资料查询0.5天 2、及设计计算(4.5天) 3、说明书编制及绘图(5天) 五、设计内容和要求1、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计算2、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确定3、除尘器的选择和比较:确定除尘器的类型、型号及规格,并确定其主要运行参数。

4、管布置及计算:确定各装置的位置及管道布置。

并计算各管段的管径、长度、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以及系统总阻力5、风机及电机的选择设计:根据净化系统所处理烟气量、烟气温度、系统阻力等计算选择风机种类、型号及电动机的种类和功率。

六、成果 1、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的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有关设计的简图(工艺管网简图和设备外形图)等内容。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目录、前言、正文、小结及参考文献等内容,书写工整或打印输出,装订成册。

2、图纸(1)除尘器图一张(2号图)。

系统图应按比例绘制、标出设备部件编号,并附明细表。

(2)除尘系统平面布置图、剖面布置图各一张(1号或2号),可以有局部放大图(3号)。

布置图应按比例绘制。

锅炉房及锅炉的绘制可以简化,但能表明建筑的外形和主要结构形式。

在在图上中应有指北针方位标志。

七、主要参考资料(1)郝吉明,马广大主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2)吴忠标主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胡传鼎著。

通风除尘设备设计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张殿印,王纯主编。

除尘工程设计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工业锅炉房设计手册。

(6)风机样本指导教师:教研究室主任:2016年月日 2016 年月日摘要一、除尘器设计本次设计的除尘器的是立式多管旋风除尘器。

根据任务书给出的相关数据计算出锅炉的实际烟气量,进而计算出相关的其他因素,即包括旋风除尘器中旋风子的数量,多管旋风除尘器的外壳尺寸,以及进气口、出气口距地面的高度和大小。

根据所得数据可粗略的画出旋风除尘器的结构与布置。

二、烟气管道的布置由上计算出的实际烟气量和烟气流速计算出排烟管道的直径,设计出管道的大致布置图,根据自己的想法涉及管路的铺设,已达到管道的铺设路径越短,阻力损失越小为宜,再根据除尘手册里查找相关弯管的阻力系数,计算弯管的局部阻力损失。

同时,计算出圆管与除尘器进、出口连接处的管道天方地圆的角度、长度以及通过手册查出的阻力系数计算出阻力损失,根据所得的具体尺寸绘制出锅炉房烟气管道的布置图。

三、风机的计算和选型由上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弯管以及天方地圆的局部压力损失,和烟道铺设的沿程压力损失,进一步求得总的压力损失。

根据已知公式所得数据可计算出风机的风量,风机的风压以及电动机功率。

最后根据所得的三个数据在相关书籍中选出适合的风机型号。

最后求得电动机功率,看其是否满足风机功率的要求,若符合要求,则设计成功,若不符合,则还需要重新选择风机的型号。

一、除尘系统计算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由煤质中 YC =68%,YH =4%,Y S =1%,YO =5%,可得())/(9684.6%570.0%17.0%456.5%68867.176.4)7.07.056.5867.1(76.430kg m O S H C V Y Y Y Y a =⨯-⨯+⨯+⨯⨯=-++=式中 YC ,YH ,Y S ,YO ----分别为煤中各元素所含的质量分数2、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由已知知: 1%,6%==Y Y N W 空气的含湿量为10g/kg ,则:)/(4235.7%18.097.679.00.7016.0%624.1%42.11%)1375.0%68(867.18.079.0016.024.12.11)375.0(867.13000kg m N V V W H S C V Ya a Y Y Y Y fg =⨯+⨯+⨯+⨯+⨯+⨯+=++++++=式中 YY N W ,----分别为煤中水分和N 元素的质量分数,则3、标准状态下的实际烟气量式中 α:空气过剩系数为1.4,则)/(2555.109684.6)14.1(016.14235.7)1(016.130kg m V V V a fg fg =⨯-⨯+=-+=α 4、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由于: 15%,16%==Y A f6310(/)y fgf A C mg m V •=⨯式中 Y A f ,----分别为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和煤中不可燃成分的含量的质量分数,则则:63316%15%10 2.3410/10.255C mg m ⨯=⨯=⨯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计算:由%1=y S 知:263210(/)y SO fgS C mg m V =⨯,则263321%10 1.9510/10.255SO C mg m ⨯=⨯=⨯5、实际工况下的实际烟气量因为:K T T 273,433K 273160/==+=)(257.16273)160273(25.103//h m TTV V fg fg =+⨯==•5、工况下烟气流量)(设计耗煤量h V Q fg /m 110503/=⨯=二、除尘器的选择根据烟尘的粒径分布、工况下的烟气量、烟气温度及要求达到的除尘效率确定除尘器的种类、型号及规格。

确定除尘器的运行参数,如气流速度、压力损失、捕集粉尘量等。

选型过程中要通过分级效率进行总除尘效率的校正。

除尘应达到的总效率211S S η=-式中 21,S S 分别为除尘器进口和出口的烟气中颗粒物的流量(kg/h)。

查得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一时段的排放标准为32250/S mg m =,其中/331/ 2.3410(273160)/2733711.43/S C T T mg m =⨯=⨯⨯+=,则250193.3%3711.43η=-=三、除尘器总除尘效率的校正根据文献(1)中表18-2不同燃烧方式烟尘的颗粒分散度查得粒 径 <5 5~10 10~20 20~30 30~47 47~60 60~74 >74 分散度3.15.411.38.811.76.96.346.5得到新粒径分布区间的颗粒分散度 粒 径 <55~10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70分散度%3.1 5.4 11.3 8.8 9.1 5.94.2 3 49.2并查得分级效率粒径分布 <5 5~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分级效率%36.93 66.58 85.55 94.72 97.93 94.95 99.64 99.84 99.9336.93% 3.1%66.58% 5.4%85.55%11.3%94.72%8.8%97.93%9.1%iigη=⨯+⨯+⨯+⨯+⨯∑94.95% 5.9%99.64% 4.2%99.84%3%99.93%49.2%+⨯+⨯+⨯+⨯(1.14483 3.595329.667158.335368.91163 5.60205 4.18488 2.995249.16556)%93.6%=++++++++=故总除尘效率93.6%iigη=∑>93.3%η=,所以能实现达标排放。

四、除尘器设计计算及管道的布置 1、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锅炉运行情况和锅炉房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装置的位置。

一旦确定了各装置的位置,管道的布置也就基本确定了。

对各装置入管道的布置应力求简单,紧湊,管路短,占地面积小,并使安装、操作和检修方便。

2、除尘器旋风子的数量(1)工况下烟气流量(第一部分计算已得出))(设计耗煤量h V Q fg /m 110503/=⨯=(2)旋风子个数/n =Q/q (个)式中 q ——每个旋风子的工作流量()h m 3,可有(旋风子的工作流量表)查的。

表—1 旋风子的工作流量表 取旋风子直径g D =250mm ,叶片倾角α=30°, 旋风子的工作流量q=865,ζ=85则:n ′=Q/q=11050/750=14.74根据计算的/n 确定纵横向的旋风子的排数1n 及2n ,则实际采用的旋风子数量n 为12n n n =⨯=(纵向旋风子数)×(横向旋风子数)15=5⨯3(1n 一般取15,16,20,25)3、除尘器的外壳尺寸 a 深度(烟气纵向)S :)(14701752280)15(2)1(1mm f e n S =⨯+⨯-=+-=b 、宽度(烟气横向)N :)(9101752280)13(2)1(2mm f e n N =⨯+⨯-=+-= 式中 e ——纵(横)向旋风子中心线间距,mm (e =280mm );f ——旋风子中心线至除尘器壳体内壁间距,mm (f =175mm )。

4、 除尘器进气室高度(1)进气室上沿指旋风子导流器上沿的高度[][][])(613603)133280(101105027860)(27860)(3600100021212mm n d e v Qn d e v Q H =+⨯-÷÷⨯=+-=+-⨯=式中 v -——除尘器进口管内烟气的平均流速(米/秒);当1n <6时,v -≤10米/秒当1n >6时,v -≤14米/秒; (取v -=10m/s )1d ——旋风子的内管直径(mm ); (查表取1d =133mm ) e ——相邻旋风子的中心线间距(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