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学家成就及其贡献精编版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及其主要贡献张丘建--<张丘建算经>《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
“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
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朱世杰:《四元玉鉴》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
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 9)和《四元玉鉴》(1303)。
《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
《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
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
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
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
〈〈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数书九章〉〉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
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中国数学奇才的故事

中国数学奇才的故事
引言
中国数学一直以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
本文将介
绍几位中国数学奇才的故事,展示他们在数学领域的独特才华和杰
出贡献。
1. 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被誉
为中国数学史上的奇才。
他在数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几何学和
近似计算上。
祖冲之提出了著名的祖冲之算法,用于计算圆周率的
近似值,其精度远超当时的其他数学家。
2. 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985年)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
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在代数和数论方面。
华罗庚
提出了著名的华罗庚猜想,对于椭圆曲线的有理点上的整点问题做
出了重要的研究。
3. 陈省身
陈省身(1922年-2016年)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
他在数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拓扑学和微分几何学上。
陈省身提出了著名的陈-魏尔斯特拉斯定理,证明了高维度球面上的切向量场的存在性,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数学的发展。
4. 程开甲
程开甲(1932年-2021年)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数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代数学和代数几何学上。
程开甲提出了著名的程式猜想和程式数,对于数论中的代数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结论
中国数学奇才们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杰出成就。
他们的贡献不仅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也对全球数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和传承他们的精神,我们可以继续推动中国数学的繁荣和创新。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历史与贡献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历史与贡献
祖冲之(429-500年)
祖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圆周率的计算。
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到3.之间,这一纪录直到16世纪才被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尔超越。
秦九韶(1208-1261年)
秦九韶是南宋时期的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对高次方程的研究。
秦九韶提出了“秦九韶算法”,这是一种高效求解高次多项式方程的方法。
李善兰(1811-1882年)
李善兰是清朝时期的数学家,他在数学分析、代数和几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李善兰翻译了《代数术》和《几何学》等西方数学著作,为中国数学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省身(1911-2004年)
陈省身是20世纪著名的几何学家,他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拓扑学中的“陈氏定理”。
此外,陈省身还致力于数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被誉为“现代几何之父”。
华罗庚(1910-1985年)
华罗庚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论、代数几何、矩阵理论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华罗庚还积极参与数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
陈景润(1933-1996年)
陈景润是20世纪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分析、代数几何和拓扑学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
陈景润的主要贡献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这一成果被誉为“陈氏定理”。
以上只是部分中国著名数学家的历史与贡献,实际上,还有许多中国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数学家成就及其贡献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及其主要贡献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
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
终生未做官。
他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
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数学家的伟大贡献与成就

数学家的伟大贡献与成就数学作为一门精确而抽象的科学学科,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技术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无数个寒窗苦读的日夜,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他们的成就不仅在于推动了数学的飞速发展,也为科学研究和现代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深远的影响。
一、古代数学家在古代,许多数学家们为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就是古希腊的欧几里得。
他的《几何原本》被称为数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集结了当时几何学研究的最大成果,体系了数千年来的几何学知识。
另外,古代印度的数学家阿耶拔提斯塔善也对数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的著作《阿耶拔提斯塔善数学秘籍》详细阐述了诸多数学概念,其中包括无穷级数、二项式系数以及平方根的计算方法等等,在当时对于数学推理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近代数学家在近代,数学家们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发现和创立了微积分的理论,这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对于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被誉为数学的经典著作,对于后世的数学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微积分,代数学也是近代数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伽罗华在解决五次方程的过程中,提出了群论的概念,为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高斯则提出了二次剩余理论和多边形分割问题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推动了代数学的发展。
三、现代数学家在现代,数学发展的速度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成就是庞加莱对拓扑学的奠基性工作。
他提出了拓扑学中的拓扑同胚和同伦等重要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建立了现代拓扑学的基本框架,为后续拓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图论作为数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在现代的网络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学家克勒在图论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提出了克勒图,被广泛地应用于电路设计、网络连接以及信息传输等领域。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历史与贡献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历史与贡献1. 介绍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数学家,他们为数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其中一些数学家的历史和他们的贡献。
2. 刘徽(约公元3世纪)刘徽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和工程师,他的著作《九章算术》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巅峰之作。
这本书包含了各种数学问题和解法,涵盖了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学等多个领域。
刘徽的贡献使得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3. 杨辉(公元5世纪)杨辉是中国古代数学家,他以杨辉三角而闻名。
杨辉三角是一个数字三角形,其中每个数字是上方两个数字之和。
这个三角形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它在组合数学和概率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程大位(公元11世纪)程大位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数学家和工程师。
他的著作《数书九章》是一部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包含了大量的数学问题和解法,涵盖了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学、概率论等多个领域。
程大位的贡献使得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
5. 华罗庚(1910-1985)华罗庚是现代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
他在代数数论和数论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罗庚研究了数论中的一些难题,如整数解方程和数论的基本问题。
他的工作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对数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 陈省身(1922-2016)陈省身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
他在微分几何和偏微分方程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陈省身提出了著名的陈-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这是一个关于三维空间的数学问题。
他的工作使得中国数学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和赞誉。
7. 丘成桐(1949-)丘成桐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在数学的几何分析和非线性分析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丘成桐曾荣获菲尔兹奖,这是数学界最高的荣誉之一。
他的工作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全球数学界树立了榜样。
8. 总结中国著名数学家的贡献在数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并为世界数学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选择从古到今的中国数学家5-10个成就简要概括

选择从古到今的中国数学家5-10个成就简要概括1. 刘徽(公元前2世纪-公元后1世纪)刘徽东汉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
代表作《九章算术注》,是《九章算术》的第一个注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立了“割圆术”,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割圆术。
总结了“刘徽九章”的数学成就,包括正负数的运算、盈不足术、方程组的解法、勾股定理的证明等。
2.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祖冲之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
代表作《缀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数学专著。
精确计算出了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创立了“祖冲之开方术”,是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开方术。
在球体积、四面体体积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3. 杨辉(1238年-1298年)杨辉南宋时期数学家。
代表作《杨辉算法》,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数学算法专著。
创立了“杨辉三角”,又称“帕斯卡三角”,比西方早了300多年。
在高次方程求根、组合数学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4. 程大位(1533年-1606年)程大位明朝时期数学家。
代表作《算法纂要》,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数学专著。
总结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包括珠算、方程求解、几何、三角等。
在高次方程求根、垛积术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5. 阮元(1764年-1849年)阮元清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经学家。
代表作《畴人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史专著。
系统整理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6. 华罗庚(1910年-1985年)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教育家。
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父”。
在数论、矩阵论、多复变函数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立了“华罗庚不等式”、“华罗庚方法”等。
7. 陈景润(1930年-1996年)陈景润中国现代数学家。
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终结者”。
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1+2,为世界数学难题增添了中国人的贡献。
在数论、解析数论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数学家及其成就

中国古代数学家及其成就
说起中国古代那些数学家,那可真是了不起嘞!就拿祖冲之来说嘛,他是南北朝时候的人,算出嘞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叫“密率”跟“约率”,厉害得板!这个成就,在当时全世界都是顶尖嘞,让后人好生佩服。
还有张丘建,他写了本《张丘建算经》,里面讲嘞数学问题,到现在都还有用。
比如那个“百鸡问题”,就是讲嘞怎么拿钱买鸡,公鸡母鸡小鸡各多少只,这种问题放到今天,就像是咱们做应用题一样,要动脑筋才解得出来。
再说说刘徽,他是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写了本《九章算术注》,给九章算术这本书做了详细的解释。
他还提出了“割圆术”,用这种方法来求圆周率,思想相当先进,可以说是为后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还有南宋的秦九韶,他弄出来的“秦九韶算法”,也就是现在说的“中国剩余定理”,在计算方面用处大得很。
还有李冶,他写的《测圆海镜》是讲的天文历法和数学的结合,深奥得很。
这些数学家,他们不光是在数学上有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智慧跟方法,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
所以说,中国古代的数学,那真的是值得咱们骄傲嘞!这些先辈的智慧,咱们得好生学习,传承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及其主要贡献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
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
终生未做官。
他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
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
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
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
此外,对音乐也研究。
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22/7为约率,取355/113为密率,其中355/113取六位小数是3.141592,它是分子分母在16604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2288边形,这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中国古代其他著名数学家及其主要贡献▲张丘建--<张丘建算经>《张丘建算经》三卷,据钱宝琮考,约成书于公元466~485年间.张丘建,北魏时清河(今山东临清一带)人,生平不详。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等差数列各元素互求以及“百鸡术”等是其主要成就。
“百鸡术”是世界著名的不定方程问题。
13世纪意大利斐波那契《算经》、15世纪阿拉伯阿尔·卡西<<算术之钥》等著作中均出现有相同的问题。
▲朱世杰:《四元玉鉴》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
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
《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
《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贾宪:〈〈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国古典数学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一发展的序幕是“贾宪三角”(二项展开系数表)的发现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次开方法(“增乘开方法”)的创立。
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
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
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
〈〈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在西方文献中称“帕斯卡三角”,1654年为法国数学家B·帕斯卡重新发现。
▲秦九韶:〈〈数书九章〉〉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吉,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
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他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
〈〈数书九章〉〉全书共18卷,81题,分九大类(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
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测圆海镜》——开元术随着高次方程数值求解技术的发展,列方程的方法也相应产生,这就是所谓“开元术”。
在传世的宋元数学著作中,首先系统阐述开元术的是李冶的《测圆海镜》。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家。
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就是说明用开元术列方程的方法。
“开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
李冶还有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开元术的。
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研究成果中国古代算术的许多研究成果里面就早已孕育了后来西方数学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领先的数学研究成果就是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李氏恒等式】数学家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李氏恒等式”。
【华氏定理】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华—王方法”。
【苏氏锥面】数学家苏步青在仿射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苏氏锥面”。
【熊氏无穷级】数学家熊庆来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誉为“熊氏无穷级”。
【陈示性类】数学家陈省身关于示性类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陈示性类”。
【周氏坐标】数学家周炜良在代数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周氏坐标;另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周氏定理”和“周氏环”。
【吴氏方法】数学家吴文俊关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吴氏方法”;另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吴氏公式”。
【王氏悖论】数学家王浩关于数理逻辑的一个命题被国际上定为“王氏悖论”。
【柯氏定理】数学家柯召关于卡特兰问题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柯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孙琦在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柯—孙猜测”。
【陈氏定理】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提出的命题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
【杨—张定理】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杨—张定理”。
【陆氏猜想】数学家陆启铿关于常曲率流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陆氏猜想”。
【夏氏不等式】数学家夏道行在泛函积分和不变测度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夏氏不等式”。
【姜氏空间】数学家姜伯驹关于尼尔森数计算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姜氏空间”;另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姜氏子群”。
【侯氏定理】数学家侯振挺关于马尔可夫过程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侯氏定理”。
【周氏猜测】数学家周海中关于梅森素数分布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
【王氏定理】数学家王戌堂关于点集拓扑学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誉为“王氏定理”。
【袁氏引理】数学家袁亚湘在非线性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袁氏引理”。
【景氏算子】数学家景乃桓在对称函数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景氏算子”。
【陈氏文法】数学家陈永川在组合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陈氏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