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全科上下心往一处使,使科室管理医疗质量、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区内病理学科专业的龙头科室。

一. 加强管理,细化职责,确实开创医疗质量新局面

病理科重视思想政治学习,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并完成医院开展各项工作及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病理工作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环节重新强化科主任、医师、技术员岗位职责,做到了制度健全、管理有章可循、职责落实到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xx-xx年度市卫生局组织的检查评比中排名第一,XX 年本人被银川市政府授予“十佳医生”,病理科在xx-xx年度、xx-xx年度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科主任”。

二. 拓新工作,健全制度,努力发掘病理诊断新亮点

病理科能较好地完成所签定的“五大责任书”规定的各项内容,认真完成半年及年终“五大责任书”的自查工作,始终把医院开展的“医疗质量服务年”等活动,真正落实到

实处,不摆花架子,转变服务观念,一切工作围绕临床转,临床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积极创造人力、物力条件,大力引进、应用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先后有5人外派到长春、内蒙、北京、上海等地学习,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1.持笔式针吸细胞学穿刺;2.多药耐药基因检测;3.原位杂交检测HPV感染;4.液基细胞检查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和认可,并大大提高了科室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增强了医院综合竞争实力。

积极开展科研立项两项,培养科研人才,提高了科研能力及水平。XX年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位杂交检测HPV和P16INK4a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年主持自治区卫生厅科技重点计划项目“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浸润的关系”;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多药耐药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 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显色原位杂交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分析”。两年多来共撰写专业论文5篇,先后发表于《宁夏医学杂志》的论著及实验研究栏目。

为了加强我院病理科质量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扩大病

理科的影响,显示病理科的内部建设、管理水平与能力,XX 年办了三件事:一是在XX年银川召开的“全国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年会”上,作为宁夏地区的唯一代表科室主任王岩在大会交流了“浅谈病理诊断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一题,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与好评,从而提升了xx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在全国病理界的影响。二是:XX年12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骨肿瘤及消化道肿瘤新进展研讨会暨宁夏医学会病理学分会XX年度学术年会”,会上邀请了国内知名病理学专家天津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主任孙保存教授,天津医院病理科王瑞琳主任,会议效果使大家既学到了知识,又为扩大我院影响及知名度,提升我院病理科在全区病理界的品牌位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为了更好得使临床医生及患者更加了解、认识病理诊断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先后两期在《xx日报》刊登“掌握诊断金钥匙,服务临床高标准”和“免疫组化在临床工作的应用价值”,并在银川电视台生活栏目中播出了病理科的建设与发展,临床诊疗中的“金标准”、“判决书”等作用。从而树立了病理科良好的服务形象,许多同行及患者纷纷带着疑难病理切片到病理科会诊,打造了宁夏病理品牌效应,受到了宁夏病理同行及临床医生、患者的一致赞誉。

三. 狠抓效益,重视实效,稳步为医院创收做贡献

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在做好为患者服务的基础上,引

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其中:外检5039例,冰冻187例,免疫组化867项,脱落细胞学1740例,针吸细胞学141例,脑脊液细胞学69例,经济收入共888,,比去年同期增加82,,增长率%。创建科以来最高记录。仪器使用率等业务指标、经济指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 内塑素质,外树形象,大力培育医疗工作新风尚

病理科全体医务人员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经常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疗卫生文件,做到防微杜渐。牢固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公开评议行业作风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中,科室工作受到了患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他们在解答病人咨询时,一视同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从不收红包,深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尊敬和好评,为医院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们无论在贯彻执行卫生局、医院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还是在全面质量管理、行风建设、“医疗质量服务年”等活动中为医院做了大量工作,使科室面貌焕然一新。在科室的各项工作中,他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团队精神强,为人正派、诚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默默无闻,甘当“幕后英雄”。

五. 找出不足及存在问题,制定管理工作的发展思路

1. 呼吁院领导重新确认病理科在“三级”医院中的位

置。

病理诊断是医院所有的诊断工作中的终末诊断,具有高度专业性和高度风险性,衡量一个医院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如何关键看病理科的诊断水平和质量,它是“金标准”、“医生的医生”,因此,按照XX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生分会成立大会”会议精神要求把病理科作为临床科室、一级科室来对待,而不是普通的“医技科室”。因而主要要体现在人力、物力、设备的投入、学科建设、人才梯队的培养、奖金等待遇方面的倾斜政策。

2. 建立分子实验室。

随着分子生物学在诊断治疗恶性肿瘤工作中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靶向”治疗的问世使得“三级医院”建立分子实验室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我科在原有免疫组化实验室的基础上奠定了建立分子实验室的基础,故需要院领导在软、硬件方面的投入与支持,这样一方面能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为我院研究生课题实验搭建平台。

3. 加强病理与临床及医技科室的联系,不断提高病理医师业务素质。

我们要克服以往临床与病理的脱节,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了解治疗工作的需求,取得临床同道的理解与支持,熟悉检验、影像学的改变,加强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抓好质量控制,推进病理质量的提高。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旧的一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就要开始。在院党委、行政班子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加医院制度管理,紧扣开展“为人民服务从我做起”活动的主题,全面落实了《医疗质量全面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全科上下心往一处使,使科室管理医疗质量有了新的突破,我个人身为其中一员脸上也非常的有光。我个人总结了今年的病理科五个亮点:

一、加强管理,细化职责,切实开创医疗质量新局面

病理科重视思想政治学习,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团结互助。

医院开展各项工作及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病理工作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环节重新强化科主任、医师、技术员岗位职责,做到了制度健全、管理有章可循、职责落实到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xx-xx 年度市卫生局组织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目标责任书》检查评比中排名第一,XX年本人被张家口市政府授予“十佳医生”,病理科在xx-xx年度、xx-xx年度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科主任”。

二、健全制度,拓新工作,努力发掘病理诊断新亮点

病理科能较好地完成所签定的“五大责任书”规定的各项内容,认真完成。

半年及年终“五大责任书”的自查工作,始终把医院开

展的“医疗质量服务年”等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不摆花架子,转变服务观念,一切工作围绕临床转,临床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积极创造人力、物力条件,大力引进、应用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先后有4人外派到上海、内蒙、北京、天津等地学习,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

持笔式针吸细胞学穿刺;

2.多药耐药基因检测;

3.原位杂交检测HPV感染;

4.液基细胞检查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

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和认可,并大大提高了科室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增强了医院综合竞争实力。

积极开展科研立项两项,培养科研人才,提高了科研能力及水平。XX年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位杂交检测HPV和P16INK4a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年主持自治区卫生厅科技重点计划项目“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浸润的关系”;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多药耐药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

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显色原位杂交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分析”。两年多来共撰写专业论文5篇,先后发表于《宁夏医学杂志》的论著及实验研究栏目。

为了加强我院病理科质量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扩大病理科的影响,显示病理科的内部建设、管理水平与能力,

三、狠抓效益,重视实效,稳步为医院创收做贡献

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在做好为患者服务的基础上,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

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其中:外检5039例,冰冻187例,免疫组化867项,脱落细胞学1740例,针吸细胞学141例,脑脊液细胞学69例,经济收入共888,,比去年同期增加82,,增长率%。创建科以来最高记录。仪器使用率等业务指标、经济指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内塑素质,外树形象,大力培育医疗工作新风尚

病理科全体医务人员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经常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疗卫生文件,做到防微杜渐。牢固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公开评议行业作风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中,科室工作受到了患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他们在解答病人咨询时,一视同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从不收红包,深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尊敬和好评,为医院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们无论在贯彻执行卫生

局、医院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还是在全面质量管理、行风建设、“医疗质量服务年”等活动中为医院做了大量工作,使科室面貌焕然一新。在科室的各项工作中,他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团队精神强,为人正派、诚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默默无闻,甘当“幕后英雄”。

五、找出不足及存在问题,制定管理工作的发展思路

1. 呼吁院领导重新确认病理科在“二级”医院中的位置。

病理诊断是医院所有的诊断工作中的终末诊断,具有高度专业性和高度风险性,衡量一个医院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如何关键看病理科的诊断水平和质量,它是“金标准”、“医生的医生”,因此,按照XX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生分会成立大会”会议精神要求把病理科作为临床科室、一级科室来对待,而不是普通的“医技科室”。因而主要要体现在人力、物力、设备的投入、学科建设、人才梯队的培养、奖金等待遇方面的倾斜政策。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题与答案

. . . .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 .下载可编辑.

. . . .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和一些引起萎焉的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下载可编辑.

. . . . 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 .下载可编辑.

关于病理实习心得

关于病理实习心得 病理实习心得1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 一、病害标本NO1.采集地点:郑州毛庄采集时间:6月22日10:20 标本描述: 名称:番茄--晚疫病 病原物:鞭毛菌疫霉属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 症状:颜色为褐色。在番茄的叶部、茎部和果实上都发现有。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向中部发展。 NO2.采集地点:郑州市森林公园 采集时间:6月21日上午11:10 标本描述: 名称:石楠--叶枯病 病原物:半知菌门,匍柄霉属(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 症状:叶片的边缘为黄色或黑色的斑点或斑块。

NO3.采集地点:郑州三区 采集时间:6月20日上午10:00 标本描述: 名称:紫薇--白粉病 病原物:南方钩丝壳菌,核菌纲,白粉菌目(UncinulaaustrolianaMcalp.) 症状:在嫩叶梢上发生。感病的叶片稍卷曲,上面有层白粉覆盖。 病斑圆形,上覆白粉,严重的为一片。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 NO4.采集地点:郑州毛庄 采集时间:6月22日上午10:30 标本描述: 名称:碧桃--穿孔病 病原物:核果穿孔尾孢菌。属丝孢纲,丛梗孢目(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

症状:病株叶片上有红褐色的小斑。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NO5.采集地点:郑州毛庄 采集时间:6月22日上午11:00 标本描述: 名称:辣椒--褐斑病 病原物:辣椒尾孢,半知菌门(Cercospora capstcz;Heald. Et Wolf.) 症状:患病严重的,整个叶片变软,呈褐色,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黄色小点。不太严重的,叶片上为近圆形的病斑,患病部位稍稍隆起。 NO6.采集地点:郑州森林公园 采集时间:6月22日上午10:00 标本描述: 名称:南瓜--花叶病 病原物:由南瓜花叶病毒引起的 症状:叶子表面有黄色的斑点和深浅相同的斑驳的花纹。叶片凹凸不平,茎部像是腐烂似的,顶叶出现收缩情况。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王慧敏 学院班级:林学院07级林学二班四组 组员:赵赣龙(20070135),王毅敏(20070124),王金路(20070123),吴敏(20070125),施琼(20070121),谭杨新(20070122),张峰(20070132),张舟(20070134),徐罗(20070127),原野(20070131),徐倩(20070128),虞澜(20070130),周铁(20070138)。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为了学习调查方法和了解生态环境,我们于2010年6月到攸县林科所开展了一次教学实习活动,本次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我们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次的教学实习,我们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得对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并加深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实习地点:(1)湖南省攸县林科所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 实习时间:2010年6月 三.内容及方法 本次实习内容包括两大部分,野外调查和室内整理,病害调查方法主要分为线路调查和标准地调查。我们在此次实习中以线路调查为主。 1.野外调查 (1)调查地点:湖南省攸县林科所附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校区周边。

(2)调查方法 线路调查:沿着攸县林科所道路周边调查,记录观察到的病害名称、分布情况、严重程度等,结果见实习结果与分析中表一、表二。 2.室内整理 室内整理包括标本的识别与制作,鉴定所采集的标本,对几中严重的病害进行描述,并制作常见的病害标本,然后在显微镜 下观察。 四.结果及分析 表一:攸县林科所林木病害一览表 树种名称病害名称病原危害 部位 危害 程度 备注 枫香褐斑病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叶+ 桃穿孔病桃细菌穿孔病菌 (Xanthomonaspruni(Smith)Dowson) 叶++ 桃流胶病枝、干++ 伤口桃褐腐病核果链核盘菌(https://www.360docs.net/doc/3a8340814.html,xa(Aderh et Ruhl.)Honey)果实+ 桃烟煤病子囊菌亚门座囊菌目煤炱科和核菌纲小煤炱 目小煤炱科 枝、叶++ 油茶炭疽病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Peng.)Sacc.)围小丛壳菌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 叶++ 油茶疮痂病Colletotrichum sp. 叶+ 油茶藻斑病 (Cephaleueos virescens kunze) 寄生性锈藻(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叶+ 桂花叶枯病 (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trim )腔孢纲、球壳孢目(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 Trin.) 叶+ 桂花叶斑病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的枇杷壳二叶+

树木学实习心得体会

树木学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树木学实习心得体会 园林树木学实习报告 ——华南、白云篇 一、实习心得 除了之前去的越秀公园、珠江公园,这次学校又特意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实习时间,先后 去了华南植物园、白云山、钟落潭农科所。这次实习不但是对之前知识的巩固加深,还让我 们认识了更多园林物种。不仅仅是植物的特征外貌、它们的经济用途,还有它们对环境的要 求,此外,我们还收获了快乐。亲身于大自然中,绿意盎然,甚为惬意。当然,身心得到舒 展还是其次的,重要的还是学到了什么。行程第一站是华南植物园。据刘念老师介绍,中国三大植物园是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 园和西双版纳植物园。当前植物园的功能包括,科学研究、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和环保教育、

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珍惜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引进并推广应用新的植 物资源、种质保存等。不得不说,华南植物温室令我们开了眼界,沙漠馆、热带温室馆、水 生植物馆还有奇异植物馆,令我们不禁大呼植物品种之繁盛,造型各异、花色繁多。馆外也 有很多园林常见的植物,而且山石配置与园路造景都很好,另外老师还特地着重地提醒我们 也应该关注水岸植物的配置,由此引发我思考,因为今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返璞归真,而水 很能予人亲切感,那么水岸和水植植物的配置就很有价值了。书上提过:在园林规划建设中, 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 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线条构 图的造景效果。同时还可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水石榕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留意下可以发现水边植物配植一般不会等距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要点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 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 谢辉、何艺郡 目录 一、前言--------------------------------------------------------3 二、实习目 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3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 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 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 ----------------------------------------------19 六、参考文献 -------------------------------------------------20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 一、前言 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 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 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 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为巩固和印证所 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 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 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 (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一、实验目的 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 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 谈起。因此,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植物病害研究和实验的基本建设工作,植病标本的采 取和制作是植保人员必须掌握的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本次标本采集和制作实践实习,学习 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步骤 (一)标本采集 1、外出实习地点 (1)华农大农场 (2)华农大增城宁西基地 (3)广州白云区蔬菜地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

植物病理学实地参观实习报告专业:姓名:学号: 一、实习地点:郫县种植示范基地,仁寿县种植示范基地 二、实习目的:学习实地认识各种植物病害,将课本知识用于实际,实践教学 三、实习中认识的病害及病原物介绍: 1.豇豆锈病 症状:本病多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茎和豆荚也发生。叶 片初生黄白色的斑点,稍隆起,后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疱斑(夏 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黄)褐色粉末状物(夏孢子)。夏 孢子堆多发生在叶片背面,严重时也发生在叶面上。后期在夏 孢子堆或病叶其他部位上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有时在叶片正 面及茎、荚上产生黄色小斑点(性孢子器)。 病原: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ay) 2.南瓜白粉病 症状: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片背面产生白 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白粉状霉斑,逐 渐多个粉斑连接成整张叶片。发病叶片的细胞和组织被侵 染后并不死亡,抹去病斑上的粉层,叶片表现为褪绿或变 黄,发病后期病斑呈灰色或灰褐色,上有黑色的小粒点(即 为病菌的闭囊壳),发病末期病叶组织变为黄褐色而枯死。 病原:单丝壳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和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侵染引起 3.番茄晚疫病 症状: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危害叶、茎、果,但以 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幼苗感病时出现暗绿色水浸 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 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成株期叶 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浸状

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病菌孢子囊及孢囊梗),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裂。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色而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病斑表面粗糙,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湿度大时长出白霉,迅速腐烂。 病原: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 侵染引起 4.水稻白叶枯病 症状:秧苗在低温下不显症状,高温下秧苗病斑短条状, 小而狭,扩展后叶片很快枯黄凋萎;⑴叶缘型:是一种慢 性症状,先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发现暗缘色水渍状短 线病斑,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灰白色,籼稻上为橙黄色或 黄褐色,病健明显。⑵青枯型:是一种急性症状。植株病 感后,尤其是茎基部或根部受伤而感病,叶片呈现失水青 枯,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往往是全叶青枯;病部青灰色 或绿色,叶片边缘略有皱缩或卷曲。 病原:Xanthomonas oryzae水稻黄单胞菌 5.水稻纹枯病 病症: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 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 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 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 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 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病原: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瓜亡革菌 6.水稻稻瘟病 病症: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

篇一: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 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 谢辉、何艺郡 目录 一、前言--------------------------------------------------------3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3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19 六、参考文献-------------------------------------------------20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 一、前言 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为巩固和印证所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园林树木实习报告

园林树木实习报告 导语:园林工程养护管理是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高水平的养护管理是创造和维护优美园林景观的重要保证。以下是我整理园林树木实习报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实习目的: 了解大树移栽的过程,掌握树木修剪的方法,学习并且掌握扦插技术,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来巩固课堂里所学习的知识。 实习时间: cc-2-21—cc-3-4 实习地点: 南昌县黄马乡金乔园林有限公司 实习过程: 1、在学校集合,乘车去实习地点——南昌县黄马乡金乔园林有限公司。 2、听取技术人员的讲座,让我们初步了解苗圃的一些工作。 3、跟随工作人员参观了解红叶石楠的扦插技术。 4、参与大树的挖掘移栽工作。 5、参观苗圃旅游开发的基地。 园林树木栽培是指从苗木出圃开始直至树木衰亡、更新这一较长时期的栽培实践活动。园林树木栽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树木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园林树木,特别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自然式或人工式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改善环境、观赏、游憩和经济生产的综合效益。因此,园林树木栽培养

护的实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次在黄马的实习我们也都很认真,通过老师和技术人员的讲解,我们也掌握了一些树木栽培的方法和苗圃的建设,以及苗圃与旅游开发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树的移栽 大树移植是指乔木胸径大于15cm的大树移植。大树移植可以迅速达到绿化、美化的园林效果,也是保护在城市改扩建工程中的古树名木和已有大树的有效手段。 一、移植前的准备 1、大树的选择在移植大树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苗圃培育的经过多次移植成活的‘熟苗’,尽量不要选择没有经过移植或者在农村山区散生的‘生苗’,其苗木往往主根明显,入土很深,有效吸收根在土壤深层或树冠投影之外,挖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其根系造成极大的损害,移植成活率很低。在树种选择上则尽量选择浅根性的乡土树种。 2、移植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大树移植应选则蒸腾量小,水分代谢平衡,有利于根系及时恢复生长的时期。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蒸腾量低,土壤水分稳定,土壤温度尚高,大树定植后根系还能迅速恢复生长。早春气温逐渐升高,土壤水分充足,树木根系在较低温度下可开始活动,有利于水分代谢平衡。因此,早春和晚秋是大树移植成活率较高的时期。 二、挖掘 处理时以大树为中心,以大树胸径的3~4倍画圆,在圆圈外挖30~40cm 的沟,深度以大树的根系分布而定,一般为60~80cm。挖掘过程中直径小于5cm的根齐着沟内壁剪断,直径大于5cm的根系一般不断。对于确定移植的大树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全科上下心往一处使,使科室管理医疗质量、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区内病理学科专业的龙头科室。 一. 加强管理,细化职责,确实开创医疗质量新局面 病理科重视思想政治学习,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并完成医院开展各项工作及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病理工作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环节重新强化科主任、医师、技术员岗位职责,做到了制度健全、管理有章可循、职责落实到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xx-xx年度市卫生局组织的检查评比中排名第一,XX 年本人被银川市政府授予“十佳医生”,病理科在xx-xx年度、xx-xx年度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科主任”。 二. 拓新工作,健全制度,努力发掘病理诊断新亮点 病理科能较好地完成所签定的“五大责任书”规定的各项内容,认真完成半年及年终“五大责任书”的自查工作,始终把医院开展的“医疗质量服务年”等活动,真正落实到

实处,不摆花架子,转变服务观念,一切工作围绕临床转,临床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积极创造人力、物力条件,大力引进、应用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先后有5人外派到长春、内蒙、北京、上海等地学习,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1.持笔式针吸细胞学穿刺;2.多药耐药基因检测;3.原位杂交检测HPV感染;4.液基细胞检查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和认可,并大大提高了科室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增强了医院综合竞争实力。 积极开展科研立项两项,培养科研人才,提高了科研能力及水平。XX年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位杂交检测HPV和P16INK4a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年主持自治区卫生厅科技重点计划项目“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浸润的关系”;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多药耐药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 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显色原位杂交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分析”。两年多来共撰写专业论文5篇,先后发表于《宁夏医学杂志》的论著及实验研究栏目。 为了加强我院病理科质量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扩大病

园林树木学实习体会

园林树木学实习体会 篇一:园林树木学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 1、为期五天的实习结束了,前三天我们到以琼海周边公园以及东校区校园内了解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及园林景观建设中的运用。西昌市部分园林苗圃基地了解园林植物的引种、种植及市场发展前景。到西昌泸山了解植物群落的构成及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选择具有绿化作用、观赏价值的野生树种,了解其应用在园林景观建设的作用及意义。后两天在野外实习的基础上,撰写实习报告。 经过这几天实习,我们掌握园林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及分类方法。鉴定和识别园林栽培植物和野生木本植物种类80种以上。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大多都很认真的听讲,跟着老师的步伐,认真做笔记。在遇到不认识或不熟悉的树种时也很积极的提问,老师很耐心的跟我们讲解,在内容比较重要时,老师不断的提醒我们。在实习过程中每天都有烈日,行走爬山过程中虽然很累,但是我们都一直不懈坚持、努力着,因为我们累并快乐着,大学难得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全班一起在外学习、实习,大家都很是珍惜。同学们也都很团结,在实习过程中,有时会爬山、下陡坡,男生就会主动帮女生拿东西,帮助体力不行、身体不舒服的同学,这让平时联系较少的同学之间产生的更加浓厚的友情。

如果说这次实习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那则是有时的山路很窄小,同学们只能站成长龙,导致老师在讲课时,在远处的同学听不见。不过虽然没有听清楚老师讲的,但,后面的同学也有向离老师近的同学询问。 2、实习后,我们感觉巩固了课堂理论知识,丰富课余生活,扩展知识面,增强了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树立了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平衡的保护就等于生物对样性的保护。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园林绿化,观赏植物种类及可用于园林绿化和观赏的野生植物种类。掌握了使用植物检索表分科分属分种及鉴定和识别植物种类方法。掌握了专业技能知识运用今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园林植物在园林技术、规划设计、绿化工程、引种栽培、繁殖培养、养护管理、园林树木调查、园林树木配置中的重要性。对庭阴绿化、企事业单位绿化、园林绿化、风景区绿化和造景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3、泸山:泸山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濒临邛海、拔地而起的泸山,以“半壁撑霄汉,宁城列画屏”的气势与邛海构成川西南一大景区之一,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又名蛙山,在西昌城南5公里的邛海南岸,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之 一。泸山海拨2317米。它东临碧波如镜的邛海,西濒蜿蜒秀丽的安宁河,北有历史古城西昌,南依巍巍耸立的螺髻山。山上古树参天,松树尢其茂盛,古人曾用“松风水月”来描绘泸山邛海的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 4、湿地公园的作用:(一)生态效益。湿地能滞留沉积物、营养物、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次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二、指导教师:高克祥李安娜 三、实习时间: 2010年5月30日——5月31日;6月6日——6月7日 四、实习地点: 1、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 2、徂徕山林场 五、实习内容: 5月30日,我们XX年级农药专业的同学们来到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开始了为期4天的教学实习之行。

、南校区实验田里收获多 上午,高老师在实验室里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实习的安排和方法。即以田间调查、集中采集为主,结合室内病害诊断鉴定,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和田间病害发生具体情况,重点进行病情调查,学习采集、制作和初步鉴定植物病害标本的方法,了解当地植物常见病害种类、症状特征和发生情况,为识别植物病害,安全保存植物病害标本奠定基础。随后,高老师和李老师带领我们去了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了解了杨树皱叶病、苹果锈病、小麦叶锈、条锈、纹枯、丛矮等大田作物病害。下午,按照计划,我们小组对大田作物病害的标本材料进行了补充采集和压制整理。在采集标本时,我们把标本夹、标本纸、锯子、剪刀、小刀、等工具准备好。针对植物病害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下采集方法: 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尽可能采集到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标本。

采集有病征的病害标本,以便进行病原物鉴定工作。真菌病害的病原一般有无性、有性两个阶段,应尽量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采集。有些真菌的有性子实体常在地面的病残体上产生,也要注意采集。 避免病原物混杂,采集时对病原物容易混杂、污染的标本,如锈病、黑粉病、白粉病等要分别用纸夹好,以免观察病原物时发生差错。 随采集随压制,或用湿布包好,防止变形、干燥卷缩,给标本制作造成困难。 随采集随记载,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标本编号、寄主名称、病害名称、病害危害情况、采集地点、采集环境、采集日期、采集人等项目。标本应挂有标签,标签上的编号与同一份标本在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相符,以便查对。 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病类标本应在50张以上。 、徂徕山之行

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实习总结

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 实习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昆虫学、病理学实习个人总结 这个学期的十五周,我们2012级林学专业全体学生在院领导、授课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到九根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实习。本次教学课程综合实习是《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农林植物虫害的特点及各种虫体的形态特征,了解虫情调查、虫态的鉴定以及虫害的林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虫害的能力。掌握几种主要的林木病害现象及应对措施、了解几种菌类的形态特征与特性。在校园实习中,我们认识到海拔450米左右园林植物一些主要的虫害、病害,以及这些虫害、病害的危害情况的调查方法,利用昆虫数量的动态指标和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密度来分析虫害,以及利用一定方法分析病害。在海拔900左右的九根树实习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不同的森林昆虫种类、林木病害种类,不同于低海拔的形态以及低海拔不存在的昆虫与林木病害。通过这次实习,使得我们对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让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一、昆虫学 第一堂课王老师就把昆虫学实习的昆虫捕捉任务布置了下来,当时只觉得一帮大学生在一起捉虫时一定会像小孩子一样。也是因为第一次课我才第一次知道昆虫是六条腿。因为从小就在城市中,周围遍布工厂,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到野外去抓虫子的经历,所以对于我来说,一是兴奋,二是也算对于童年乐趣的一种弥补。但是

正是因为从小从未与虫子有过“亲密接触”也就自然有点害怕虫子,或多或少也是有些担心的。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游戏”。于是我们马上分好了组,紧锣密鼓的好好准备这次虫害实习。 之后我们又乘车去了九根树,那里海拔有900多米,当然我们见到的森林昆虫也会有所不一样。 二、病理学 田间实习,时间短暂,但是快乐却是无穷的;通过实习,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一些缺点,并在未来不断进步。通过农业植物病理学学实习,我们也能更好的了解一些常见病害的发生情况,才能真正的去防治这些病害。田间实习,可以培养我们以自我完善与发展为核心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包括科学观、科学智能、科学行为在内的科学素养。现代社会,知识的生成和更新越来越快,受到的高等教育是不能用来享用终身的。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的人,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向人类社会渗透,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即使是普通的社会公民,要适应现代科学生活,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现代教育理念评价学校教育已不在于给学生多少“水”,而在于能否带领学生找到“水瓶”。类似于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习之类的课程安排,对于未走出校门的我们是一次非常珍贵的实践,这正是培养我们科学素养的一个好时机,需要我们以一种实事求是、刻苦、勤奋

树木学实习个人总结

树木学实习个人总结 植物,创造了这个世界;植物,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姿。然而,作为一个学林学的,我们对于植物的了解又有多少?这次树木实习,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了解。在知识上:让我们知道我们树木知识的匮乏。成千上上万种树木一股脑扎在你面前,真是让人无从下手。根本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特征。但在实习中,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我们更加认识了树木。 在老师的指导与讲解下,我们认识了有着风油精味的亮叶桦,有着特殊臭味的常春油麻藤,有圆圆腺窝的樟树,长着奇形怪状的叶子的异叶榕,长了“瘤”的湖北紫荆,叶子揉了糙手的蜡梅等等。这是我们最直接的收获。 在能力上我们学会了采集树木、制作标本的方法。在实习中,会采树木还不行,采来的树木还要学会保存。因此老师还教我们采集和制作蜡叶标本的基本方法,这对我们的终生都是受用的。标本的采集是我们树木实习的重要内容,既考我们的专业知识,又考我们的动手能力,更考我们的观察能力。从标本的采集、压制、换纸虽然没有实现最后的标本的装订。但我们始终还是知道了标本制作的全部过程,并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这就值了。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小组合作。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认识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

作用,让我们感受到团队的强大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些事情必须要小组合作才能够很好的完成。在望城坡上采集标本时,我们分工明确,有记录名称的,有采集标本的,有拍照的等,使我们的实习效益最大化。山路不好走,我们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 在情感上,这次实习增进了班内同学的感情,我们第一次一起吃饭,一起吃辣条,一起猜树名不知道为了一颗树赌上了多少人的鸡腿饭。在学校,许多人各自在自己的寝室做自己的事情,很少与别的寝室交流,而在实习中,我们一起经历风雨、一起学习知识,一起度过难忘的十天。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也更深一步。 从老师身上学到很多,在这次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真的很佩服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成就,这么多的动植物,他们只要看看或者是听听声音就能说出他们的名字、生活习性等等。那记忆力可是非同寻常啊。他们对待科学一丝不苟,对待学生有问必答,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地方。 在植物识别考试中,我表现还算不错,但仍然有几种我认不出来的,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掌握不够吧,但我不会因此丧失信心,我会从中吸取教训,找出自己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去野外多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使自己可以熟练的掌握它们。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题目:林木病害调查 年级专业:08林学(2)班 学号:08108066 姓名:沈震 实习时间:2011.08.30~2011.09.24 实验小组:第二组

林木病害调查 调查地马宗林林场基本慨况: 马宗岭林场始建于1958年3月,1998年建立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马宗岭位于金寨县西南部,其地理位置于北纬31°10'~31°20'和东经115°30'~115°50'之间,周围与花石乡、古碑镇、燕子河镇、天堂寨镇、吴家店镇、果子园乡6个乡镇接壤。林场总面积5501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4587亩,活立木蓄积43万m3,公益林面积51855亩,蓄积39万m3,商品林面积2555亩,蓄积4万m3。森林覆被率96.4%。林场下设二股一室、2个检查站、5个营林林区、一个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辖千坪村。现有职工172人,离退休47人。在岗125人,建场以来,实行封、造、育、管的营林政策,营造并保护了一批珍贵的森林资源,为金寨的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宗岭林场地处于大别山北麓,淮河水系的源头,是我国东部北带温暖、湿润的南北过渡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5℃,年降雨量1400~1600毫米,平均海拔900米,最高峰月亮坳海拔1671米。土壤为山地黄棕壤,PH值5~6,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态关系协调稳定,天然植被繁茂。这里有高等植物1700余种,动物170余种。 1.调查目的 1.1首先是巩固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对于一些常规的病害我们不光是有感官的认识,更应该有切身的体会,实地考察调查能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病害的特征,以及看到植株在受病害感染后的生长状况。1.2森林作为木材资源的主要输出地,它的健康生长状况就设计到

树木学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树木学实习报告 《树木学》教学实习报告 08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1班第三组 本组成员:唐洋洋、王阔、丁大舜、杨群、邹应妮、左碧、安静 姓名:唐洋洋学号:080903110082 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使课堂上的知识与实践初步结合起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有关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也使我们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学习和训练。 2.要求我们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工具书,掌握贵州省中高山林区大部分植物的识别特征、分布特点和生态习性,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各树种间的生物关系,学会野外植物调查得到方法及有关工序,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0.06.21~2010.06.27 三、实习地点:1.花溪水库2.花溪公园3.贵州林业学校树木园 四、实习工具与主要参考资料: 工具:枝剪、标本夹、吸水纸(标本纸)、采集带、标签、采集记录本、针线 参考资料:工具书(贵州植物志) 五、实习内容: 1.任务要求: ①在试验之前小组成员需认真阅读实习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养成注意野外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实习中熟悉某一区域树种、数木蜡叶标本采集制作方法以及植物名录编制方法、进一步掌握检索表编制(150种),了解贵阳地区常见树种资源及分布情况。 ②每组至少完成200种木本植物标本的采集、记录、压制和物种鉴定工作并编制其名录;编辑采集的150种植物标本的定距或等距检索表。 ③每人写一份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时间、地点、实习工 具、任务要求、是西方法、结果分析、问题讨论、实习总结;在实习的最后天(星期天)识别标本,每人识别50种植物标本。 2.实习方法: 在老师的带领下沿设定的路线观察、采集记录。将未来得及定名 的植物标本带回实验室利用试验用具和工具书进行鉴定定名与记录。①标本采集方法:木本植物需选用无病虫害、具花或果的枝条剪下, 其长度在 25 - 35cm 左右。采集同时要在标本上挂上标签;并同时做好记录。 ②记录方法:现场记录采集编号,记录树皮、小枝与树叶等特征。③标本压制方法:将新鲜的植物材料用吸水纸压制,使之干燥后装 订在白色硬纸上即台纸制成的标本。 ④检索表编制方法:把各种植物的关键性特征进行比较,抓住区别 点,相同的归在一项下,不同的归在另一项下,在相同的项下,又以不同点分成相对应的二项,依次下去,最后得出不同种的区别。⑤名录编制方法:按照老师给的模板将所采集到的物种的信息按一 定顺序排列在一起。 3.结果分析:我们小组这次《树木学》实习,共采集木本植物标本216 号,共有200种,隶属70科138属。其中裸子植物7科19属24种被子植物6科118属176种。 在所有的标本中,因为季节还相对较早,较多的标本由于没有采 到足够的花枝和果枝而显得不是很好,不过我们可以以后再采集花和果实,那么就得到完整的标本了,一般地说,没有花和果实的标本不能作为鉴别种类的根据,所以必须采叶、花(或

植物实习报告总结

植物实习报告总结 篇一:植物实习报告总结 实习日期;实习地点:长虹公园、校园实习目的;经过亲身实践,直接又具体地接触植物学,通过感官认知加深对植物学的认 识与理解,更加全面透彻的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对植物学的兴趣,引导我们对植物学进一步 认知与发展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在长虹公园与校园进行了两小时的植物观察、识别的实习, 整个过程中我们得以将课本中的知识印证在真实的植物识别上,这对于学习这门基础课是有 莫大意义的。经过查找资料以及笔记,所有观察植物及其概况汇报如下。 一.金银木:有五枚雄蕊(花药+花丝)。花两性,整齐或不整齐,花冠合瓣,管状 或轮生,有时2唇形,萼筒贴生于子房,花冠及萼筒5或4裂齿;常具苞片;子房下位,雄 蕊五枚;花序变化大,多为聚伞、轮伞或2花并生。 二.丁香:丁香,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称 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

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 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 宽,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 花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 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 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三.紫夜碧桃 蔷薇科樱属,又名红叶碧桃。落叶小乔木,株高3-5m,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卵圆状 披针形,幼叶鲜红色,花重瓣,桃红色,核果球形,果皮有短茸毛。花期3-4月,果6-9月 成熟。 四.国槐 落叶乔木,高15-25米, 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

1340024《普通植物病理学》实习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学习植物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和控制植物病害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包括植物病原学、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植物的抗病性和病院物的致病性、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础理论,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植物保护学打下基础。 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教学实习为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常见植物病害30种以上,制作植物病害标本30种以上。掌握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包括田间取样方法、病害严重程度分级方法、病情指数计算方法,以及损失估计方法。 二、面向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 三、实习单位(选择): 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 四、实习内容: 1、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学习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方法;植物病害蜡叶标本、浸泡标本的制作技术。要求学生在整个实习中采集和制作各种植物病害标本30中以上。 2、植物病害调查与损失估计一般方法: 学习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包括田间取样方法、病害严重程度分级方法、病情指数计算方法,以及损失估计方法。 3、植物病害的鉴定: 学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鉴定,学习植物病害的诊断程序,要求学生能识别30种以上常见的植物病害。 4、病害调查报告的写作。 要求学生掌握病害调查报告的写作的方法。 五、实习形式: 集中实习 六、时间安排: 完成《普通植物病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学习后(第18周左右),安排一周的实习 七、考核方式: 根据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进行成绩评定。 八、实习报告的要求: 1实习报告的内容: (1)实习的目的意义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最新版)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姓名:袁宜成年级专业:11林学二班学号:11102872 实习日期:2014年8月8日至8月10日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 一、林木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实习目的:掌握优良标本的识别和采集,以及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2.实习方法与内容: A.标本的采集 a.必须详细填写野外采集记录,随时采集随时填写,并同在标本上挂标签,注明采集号,采集时间,采集人等。 b.采集病害标本时必须收集足够数量的标本。应力求具有明显的子实体,以利鉴定及保存。 c.力求寄主植物各部位器官要完整,应采集到花,果实等 d.病害种类应力求单纯而不混杂 e.应再采集筒彼此易污染混杂的标本,应先用草纸包裹,然后放到塑料袋中,凡压过黑粉菌,锈菌的草纸不能再用。 B.标本的制作 蜡叶标本:将所采的植物叶片,嫩枝,果实等病害标本带回实验室中加以选择,除去其不合需要的部分,然后平铺在草纸上加以整形,力求保持植物体的原来形状,再加草纸数层(每一层标本放三到四张草纸),然后用标本夹压紧(以三寸左右厚为宜),置于室内通风干燥

处。压制过程中需经常换纸,以防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在夏季通常前三到四天每天换一到两次,以后每隔两到三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完全干燥为止。待干燥后换装纸袋保存,即成蜡叶标本。标本干燥愈快,愈能较好保持原有色泽。 3.实习结果 完成了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具体实习结果见病理学标本。 4.结果与讨论 通过林木病害的采集与制作已基本掌握蜡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完整,病害种类的单一。在标本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勤换纸,防止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 二、林木病害的诊断 1.实习目的 掌握林木病害快速诊断的方法,正确判断引起病害的原因。 2.实习内容与方法 A.野外病因分析 通过对林间树木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点以及林间周围环境,气象因素等,仔细观察和判断,初步确定发病原因。 症状观察:林木感染病害后常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病树林间分布判断: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等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树种上表现的病状相同,病状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