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四大发明中班科学教案

中国四大发明中班科学教案

中国四大发明中班科学教案中国四大发明,也被称为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些发明不仅在古代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世界科技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教案的形式介绍中国四大发明中班科学教案的设计。

教案主题:中国四大发明目标:1. 了解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 了解每个发明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造纸术1. 教学目标:了解造纸术的历史起源和作用。

2. 教学重点:a. 造纸术的原理和过程;b. 造纸术对书写和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

3.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对造纸术的兴趣。

b. 探究:分组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纸张的材料和结构,引导他们思考造纸的原理。

c. 实践:设计小型造纸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造纸的过程。

d. 分享: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

e.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造纸术对古代文明和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印刷术1. 教学目标:了解印刷术的发明和影响。

2. 教学重点:a. 印刷术的原理和技术;b. 能够分析印刷术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3.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的印刷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b. 探究:分组观察不同类型的印刷术品,了解印刷术的原理和技术。

c. 实践:设计简单的印刷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印刷工具。

d. 分享:学生展示印刷品,并讨论印刷术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

e. 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印刷术的历史意义和现代应用。

三、指南针1. 教学目标: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和功能。

2. 教学重点:a. 指南针的原理和结构;b. 指南针在航海和导航中的作用。

3.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导航和航海时的困难。

b. 探究:分组观察指南针的结构,学习指南针的原理。

c. 实践:设计简单的指南针实验,让学生亲自制作和使用指南针。

高中历史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历史组:饶建军(一)理念本课内容属于古代科技史,因而教学中要应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世界文化观。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思辩学习法和中外比较法。

(二)分析一、对学生的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的基础,而且初中也曾经学过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相关内容,对中国古代科技有一定了解。

学生通过看书基本上能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本课难点在于分析古代科技成就巨大的原因,学生应在此下功夫。

二、对教材的分析:教学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教学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在自学指导的引导下进行自学,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片和资料进行讨论学习,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四、自学指导(黑板展示)1、分组学习:第一小组:简述火药和指南针的用途及传播路线,并说明它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第二小组:简述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用途及传播路线,并说明它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第三小组:我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数学成就?为什么它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第四小组:中国古代有哪些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记录?古人是用什么工具来观测天象的?2、请第一和第二组的同学认真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第三组的同学阅读第二目内容,第四小组的同学阅读第三目内容;阅读时要结合教材上的图片、资料进行思考.8分钟,最后看谁回答最完整.(四)课堂教学一、导入:实物—纸提问:1、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在纸没有发明之前,最早的书写材料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不足?2、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和古代科学家?二、学生在自学后回答:(12分钟)第一小组:火药的用途:唐末用军事. 传播路线:公元13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的用途:北宋用于航海. 传播路线: 公元13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影响: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第二小组:造纸术的用途:成为新的书写材料. 传播路线:公元4世纪时传入朝鲜日本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非洲.活字印刷术的用途:提高印刷的速度. 传播路线: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 公元12世纪传入:埃及,公元13世纪传入欧洲.影响: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三小组:数学成就: 《九章算术》和珠算先进成就: <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围绕历史的三个教学维度和五个核心素养,我将本课做如下设计:第一部分一、教材分析《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数学等领域作出的独特贡献,以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既可以对物质层面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有一个大致了解,又可以为学习后面两节课的精神层面的成就打好基础,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讲授对象是高中学生。

他们思维活跃、自主性强,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抽象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分析问题不再只纠结于表层现象,并且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是学生的阅读面较窄,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以及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还需训练他们的解读材料和相关方面的能力。

并且,学生在七年级《昌盛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辉煌的隋唐文化》和《灿烂的宋元文化》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但对于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且高度发达的原因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还了解的不够全面,还需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设计重点结合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对古代中国的发明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且高度发达的原因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科技的基础知识及发展演变的过程,掌握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史,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将运用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等材料为教学过程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并且运用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概念和内容;2.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概念和内容;2.四大发明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四大发明的来历和重要性;2.四大发明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火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问:“这些科技产品是怎么产生的?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科技发明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概念和内容。

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概念和内容,即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让学生了解每一项发明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讲述四大发明的来历和重要性。

分别从历史和科学角度讲述四大发明的来历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以造纸术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中国古代的纸张,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古人是如何制作纸张的吗?纸张发明对文明的发展有什么贡献?”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纸张的制作过程和应用领域,以及纸张发明对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四)拓展延伸1.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四大发明的衍生产品或应用领域。

如造纸术的衍生产品纸张、印刷术的衍生产品印刷品、指南针的应用领域航海等等。

让学生了解四大发明对各个领域的贡献。

2.通过剖析四大发明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四大发明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五)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四大发明的概念和内容,并对其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总结。

3.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3.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明代的 “火龙出水”
16世纪中叶,明朝中期, 中国人发明了一种新式火 箭,叫“火龙出水”,它 是我国古代水陆两用的火 箭,也是二级火箭的始祖。
司 南 (战国)
指南针
今 天 的 指 南 针 宋· 指南针
材料一、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 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的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 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 物的起源》 材料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文艺复兴并不是仅 发生在意大利的个别现象,它的发明成果通过印刷制品在16世纪被传播到北 欧国家。印刷制品加快了书籍和思想的传播。印刷品使得文艺复兴时代知识 的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 马丁· 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材料三、火药武器的使用,在欧洲城市市民(资产阶级的前身)反对封建的 斗争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 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随身披铠甲的骑兵队 同归于尽了。” ——《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美国学者德克·卜克在《中国物品西传考》中写道:“如果没有指 南针,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可能永远不会到来,而正是这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刺激了欧洲的物质文化生活,把知识带给了当时人们还不了解的世界。 ——《中华文化史》
简仪
郭守敬
简仪的创制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 术。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才由丹麦天文学家 第谷发明类似装置。 郭守敬的简仪,在清康熙五十四年被传教 士纪理安当作废铜熔化。现存为复制品。

• •


• • • •
• •
“干支表”刻辞我们目前发现的数量并不少,其中发现最完 整的干支表要算《甲骨文合集》第37986片甲骨(见图)。 释文: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 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 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 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 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 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 癸亥。 这版甲骨是商代末期纣王帝辛及其父亲帝乙在位期间的刻辞, 此为一牛胛骨。在胛骨的正面骨扇上整齐地刻着一份干支表, 字字清晰,完整无缺。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第8课_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_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阅读: 阅读: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
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 古时代, 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 尘莫及的发展水平, 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 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 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 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 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 碍因素又是什么? 这是李约瑟难题之一。 李约瑟难题之一 碍因素又是什么?” 这是李约瑟难题之一。 16世纪后, 16世纪后,中国科技没能产生与欧洲相同的近 世纪后 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农学: 农学:四大农书
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 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地位)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地位) 元朝:王祯《农书》 元朝:王祯《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吸收了西方自 然科学知识,被誉为“ 然科学知识,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 驱”。
中国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传统科技
◎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繁荣因素的模式 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 • (1)社会环境因素: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 社会环境因素: 或相对安定; 或相对安定; • (2)政治因素:当时国家是否统一,政治 政治因素:当时国家是否统一, 是否清明、稳定; 是否清明、稳定; • (3)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 (4)文化政策因素:当时统治者文化政策 文化政策因素: 是否有利于文化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发展; • (5)文化交往因素:当时各民族之间、中 文化交往因素:当时各民族之间、 外之间的交流是否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 外之间的交流是否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 • (6)人民群众因素:分析当时广大人民群 人民群众因素: 众辛勤劳动的作用。 众辛勤劳动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教案范文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历史教案范文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2)掌握四大发明的相关背景和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四大发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学会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自豪感;(2)树立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观念;(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特点;(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四大发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四大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四大发明的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探讨四大发明的起源和发展;(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四大发明的背景、特点和影响;(2)穿插历史故事、图片等资料,增强课堂趣味性。

4. 互动环节:(1)学生提问,教师解答;(2)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四大发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四大发明的意义和价值;(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3)布置课后作业:深入了解四大发明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的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中国古代科技史》;2. 辅助资料:四大发明的图片、历史故事、相关论文和书籍等;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课件等。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六、教学内容1. 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1)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2)造纸术的传播途径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一课时教案
主备人审核高二历史备课组【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铜鼓中学历史组
【一】课程目标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四大发明
(一)成就
1.造纸术
(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纸。

(2)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隋唐出现。

宋代是黄金时代,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2)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

3.火药
(1)中国古代练丹家发明;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3)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二)评价
四大发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打开了世界市场。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二、古代数学(《九章算术》和算筹)
(一)《九章算术》
1.约成书于东汉。

2.内容: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

(马克思称十进位值制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
3.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二)算筹
1.发展: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成算盘。

2.应用: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

3.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地区。

三、古代天文学(《石氏星表》和浑仪)
(一)成就显著原因
1.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
2.政府高度重视,设有天象观测机构。

(如尧设火正、羲和观察日月星辰)
(二)重要成就
1.世界最早记录: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世界最古老星表: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后人辑成《石氏星表》,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

3.观测工具:浑仪确定天体坐标,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郭守敬改进成简仪。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一)历法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郭守敬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敬授民时”,指导农业生产。

(二)四大农书
1.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及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2.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1)内容:记录了东汉以后,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

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

(2)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中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东汉未年,张仲景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3.《本草纲目》
(1)明朝李时珍写成的药物学巨著,记录各种药物、药方,绘制药物形态图。

(2)地位: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思维拓展】
一、古代中国科技成就显著的原因
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保证;
2.经济:农耕经济繁荣;(根本原因)
3.文化: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先进;古代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
4.对外:明朝中期前,长期实行对外开放,交流频繁。

二、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1.领先性: 成就突出,长期领先于世界;
2.实用性:重视与农业手工业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传统科技领域;3.经验性:重视人文研究和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
4.封闭性:没有普遍转化为生产力。

三、近代科技没有能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
1.政治: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科技进步
(1)科举制度重人伦,轻技艺;
(2)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也阻碍了科技发展。

2.经济:固守农耕与自然经济形态,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社会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

3.文化思想专制严重禁锢思想,扼杀民族创造力,不利于科学发展。

(如儒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宋明理学、八股取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