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注会考试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020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_253

【内容导航】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所属章节】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知识点】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一、样本设计阶段(一)确定测试目标(1/4)细节测试:识别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其中:在细节测试中,审计抽样通常用来测试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的合理性。
【如果该金额是合理正确的,认为不存在重大错报】(二)定义总体(2/4)【特别提示】不同性质的交易可能导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和零余额多种情况并存。
例如:应收账款账户(三)定义抽样单元(3/4)(四)界定错报(4/4)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目标界定错报。
例如: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即总账余额是否正确?),记串户就不算错报。
二、选取样本阶段(一)确定抽样方法在细节测试中进行审计抽样,可能使用统计抽样,也可能使用非统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在细节测试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方法包括货币单元抽样和传统变量抽样。
1.货币单元抽样(1)定义:货币单元抽样是一种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它是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的分支,有时也被称为金额单元抽样、累计货币金额抽样以及综合属性变量抽样等。
(2)相关知识点说明①货币单元抽样以货币单元作为抽样单元,总体中的每个货币单元被选中的机会相同;②总体中某一项目被选中的概率等于该项目的金额与总体金额的比率,项目金额越大,被选中的概率就越大,这样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重点放在较大的账户余额或交易。
③注册会计师并不是对总体中的货币单元实施检查,而是对包含被选取货币单元的账户余额或交易实施检查。
④注册会计师检查的账户余额或交易被称为逻辑单元。
(3)货币单元抽样的优点(6个优点)①货币单元抽样以属性抽样原理为基础,注册会计师可以很方便地计算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因而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②货币单元抽样在确定所需的样本规模时无需直接考虑总体的特征(如:变异性),因为总体中的每一个货币单元都有相同的规模,而传统变量抽样的样本规模是在总体项目共有特征的变异性或标准差的基础上计算的;③货币单元抽样中,项目被选取的概率与其货币金额大小成比例,因而无需通过分层减少变异性,而传统变量抽样通常需要对总体进行分层以减小样本规模;④在货币单元抽样中,使用系统选样法选取样本时,如果项目金额等于或大于选样间距,货币单元抽样将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即该项目一定会被选中;⑤如果注册会计师预计不存在错报,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⑥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更容易设计,且可在能够获得完整的最终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
注会考试《审计》第四章 审计抽样

第四章审计抽样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在2011年-2013年总计考核了26分,年均8.7分,属于稳定的高分章。
下表说明,各类抽样在考试中“均匀分布”。
年度题型题量分值考点2011简答16传统变量抽样的操作与计算2012简答212传统变量抽样的计算单选44非抽样风险,属性抽样,PPS抽样的特点2013多选24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属性抽样样本规模2013年改变了本章连续5年考简答题的惯例,改考选择题。
题型的改变通常导致考试范围的变化,进而要求在学习方法上作适当改变。
例如,简答题往往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可以是属性抽样,可以是传统变量抽样,也可以是PPS抽样]。
这个主题“窄而深”地圈定了该简答题的知识范围。
如果以选择题的题型命题,则不存在对知识范围的限制,考核的知识很可能“广而浅”。
在学习方法上,“窄而深”需要深刻的理解,“广而浅”则需要广泛的了解。
简答题“窄而深”的特点决定了简答题很少涉及第一节。
实际上,2008年至2012年的简答题从未涉及到第一节的内容。
选择题“广而浅”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涉及任何内容。
例如,2013年就有2个选择题出自第一节。
2013年审计抽样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属于意料之中,尤其是连续考核5年简答题之后这种变化更是合乎规律的。
在审计考试的历史上,审计抽样还曾经连续考过3年的综合题。
见下页表。
下表列示了过去各年审计抽样的题型变化情况:年份020304050607080910111213选择√√√√√简答√PPS属性PPS传统传统综合√√√本章基本结构框架三句开场白:1.抽样的根本目的:在合理保证质量[体现在可信赖程度上]的前提下节省审计时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简而言之,图的是“少快好省”。
2.抽样的基本原理:用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
从推断的总体错报中减去已发现的样本错报作为被认可的一种错报——推断错报。
3.抽样直接涉及的3个审计问题:(1)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样本规模即审计程序的范围;(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样本规模即充分性的数量界限;科学的选样方法有助于提高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资料课件

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审计抽样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详细描述
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抽样方法,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 控制制度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审计,以有效地评估被审 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采用穿行测试等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中的运用
投资项目评估
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抽样可用于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 益。通过随机选择样本项目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审计师可 以确定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回收期等指标,并为组织提供有 关投资决策的建议。
供应链管理审计
审计抽样可用于评估组织的供应链管理效率。通过对供应商 、采购和库存管理等环节进行抽样检查,审计师可以识别供 应链中的瓶颈和浪费,并为组织提供改进建议。
整群抽样法
简单整群抽样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以群组为抽样 单位进行随机抽样,中选群组的全部 个体均作为样本。
多级整群抽样
先将总体分成若干一级群组,再将这 些一级群组分成若干二级群组,以此 类推。然后从各级群组中随机抽取若 干群组组成样本,最后对中选群组中 的所有个体进行调查。
多级抽样法
两级抽样
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样本作为第一级样本,再从第一级样本中随机抽取若干小样本作为第二级样本。
CHAPTER 06
审计抽样的案例分析
财务审计中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财务审计中的审计抽样方法应用广泛,能够客观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
详细描述
在财务审计中,审计抽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环节。例如,在财务报表 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审计,以推断和 判断整体财务状况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_审计学(第2版)_[共7页]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_审计学(第2版)_[共7页]](https://img.taocdn.com/s3/m/715a1e750029bd64793e2c5a.png)
第四章审计过程与审计方法(5)其他原因。
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
虽然在任何一种抽样方法中审计人员都不能量化非抽样风险,但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以及对审计人员实务的适当改进,可以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尽量降低非抽样风险。
(三)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抽样时,既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这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项目;(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不同时具备前款提及的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为非统计抽样。
一方面,即使审计人员严格按照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如果没有对样本结果进行统计评估,就不能认为使用了统计抽样。
另一方面,基于非随机选样的统计评估也是无效的。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以最有效率地获取审计证据。
审计人员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
统计抽样的优点在于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这是与非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
另外,统计抽样还有助于审计人员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据的充分性,以及定量评价样本结果。
但统计抽样又可能发生额外的成本。
首先,统计抽样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因此使用统计抽样需要增加额外的支出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其次,统计抽样要求单个样本项目符合统计要求,这些也可能需要支出额外的费用。
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
审计人员使用非统计抽样时,也必须考虑抽样风险并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但无法精确地测定出抽样风险。
不管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两种方法都要求审计人员在设计、实施和评价样本时运用职业判断。
另外,对选取的样本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通常也与使用的抽样方法无关。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注意:在控制测试时,可容忍误差即是可容忍 偏差率,控制发生偏差的次数或频率。在细节测 试时,可容忍误差为可容忍错报。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预计总体误差——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4.总体变异性——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注意:在控制测试中,一般不考虑总体变异性。 5.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影响很小 注意:对小规模总体而言,审计抽样比其他选择 测试项目的方法的效率低。
2、推断总体 (1)均值估计抽样 a.均值估计抽样定义 均值估计抽样是指通过抽样审查确定样本的平均值,再根 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一种变量抽样方 法。 b.均值估计抽样的运用步骤 (a)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的平均值; (b)用样本平均值乘以总体规模得出总体金额的估计值; (c)总体估计金额与总体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就是推断 的总体错报。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1、审计抽样(简称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 计相关性的总体中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 元都有低于百分之百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 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2、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 计程序;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 结论。 3、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审计抽样不适用于风险评估程序,不适用于实质性程 序中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二)选取样本
在选取样本项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使总体中 的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不管使用统 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所有的审计抽样均要 求注册会计师选取的样本对总体来讲具有代表性。 否则,就无法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
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 审计抽样方法(审计2020-教材精讲)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历年考情概况本章属于比较重要的章节。
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考查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确定抽样方法、样本规模的确定和影响因素、货币单元抽样等知识点。
从近几年考题来看,计算量有减少的趋势,而是注重对审计抽样理念的判定,个别年份也会在主观题中考查一两小问。
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本章内容在学习时,很多考生纠结于公式是如何得出的?为什么会这样计算?以及题目已知条件中给出的各个量代表什么含义?比如风险系数、保证系数等,其实这些都是按照统计学原理总结出来的,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没有必要深究理论渊源,只需要记住公式并掌握教材中的例题即可。
实际上在近几年考题中,主要是对审计抽样的理论进行的考核,并未涉及到抽样计算的简答题。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一、审计抽样的含义与特征★(一)审计抽样的含义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且所有项目都有机会被选取。
所有项目都有被选取的机会,才能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总体——是指注册会计师从中选取样本并期望据此得出结论的整个数据集合。
抽样单元——则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二)审计抽样的特征01 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02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03 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对抽样特征的理解1.审计抽样时,所有抽样单元都应有被选取成为样本的机会,注册会计师不能存有偏向,只挑选具备某一特征的项目进行测试。
2.审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的目的并不是评价样本,而是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
3.只有当从抽样总体中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时,注册会计师才能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总体的结论。
(1)代表性--是指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类似(不是相同)。
2020注会(CPA) 审计 第一编 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 审计抽样方法

考情分析本章属于重要章节。
分值相对较高。
七成考查客观题,其余结合其他章节考主观题。
从本章结构看,考试内容广泛而不深入,除样本规模外,没有突出考点。
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但是考试更多集中在课程内容范围内,没有太多灵活运用的情况。
虽然审计抽样包含一些数学知识,仅为了更好理解而讲授,在考试中几乎不直接涉及。
2020年本章教材无变动。
目录1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2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3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第一节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一、审计抽样★★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详细审计很现实……现在,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复杂程度的不断上升,使注册会计师对每一笔交易进行检查变得既不可行,也没有必要。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三个基本特征:1.部分审计2.均有机会3.推断总体1.针对总体进行百分之百测试2.选取的样本不具备代表性,不能推断总体3.选取特定项目测试【思考】上述情形是不是审计抽样?审计抽样可以与其他测试方法结合进行。
例如,在审计应收账款时,可以使用选取特定项目的方法将单个重大项目挑选出来单独测试,再针对剩余的应收账款余额进行抽样。
抽样总体(与测试目标相对应)【例-单选题】(2018)下列关于审计抽样的样本代表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样本的代表性是指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的错报与总体中的错报完全相同B.如果样本的选取是无偏向的,该样本通常就具有了代表性C.样本代表性与样本规模无关D.样本代表性通常只与错报的发生率而非错报的特定性质相关『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样本具有代表性并不意味着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的错报一定与总体中的错报完全相同。
(二)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例-多选题】(2018)下列审计程序中,通常不宜使用审计抽样的有()。
A.风险评估程序B.实质性分析程序C.对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实施测试D.对信息技术应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实施测试『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审计抽样适用于留有运行轨迹的控制测试与细节测试,本题所有选项都不在此列。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抽样
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应考人员,*阶段考试的单科考试合格成绩5年内有效。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抽样,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审计抽样
一、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比较重要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基本上每年都会涉及题目,各种题型均可涉及,尤其是简答题;还可以在综合题中涉及抽样的具体运用。
考生应在明确审计抽样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将抽样技术具体运用于控制测试和实质*细节测试中。
二、重点和难点
(一)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1.审计抽样
2.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3.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二)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样本设计——确定测试目标;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定义误差构成的条件
2.样本选取
(1)确定样本规模——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2)选取样本
3.评价样本结果——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下的评价
第一,统计抽样结果评价(总体偏差率上限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在细节测试下将总体错报上限与可容忍错报比较)
第二,非统计抽样结果的评价(在控制测试下将样本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在细节测试下将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比较)
(三)控制测试中运用的抽样方法
1.统计抽样
2.非统计抽样
(四)实质*细节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1.非统计抽样
2.统计抽样
(1)传统变量抽样
(2)PPS抽样的适用前提及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会审计_2020注会考试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
骤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样本设计阶段
【内容导航】:
(一)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
(二)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的内容。
【知识点】:样本设计阶段
(一)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
【解读】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
1.控制测试目标
(1)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2)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的目标是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教材P75)
Y=K/X
2.定义总体(适当性、完整性)
(1)评价总体的适当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控制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控制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应将所有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从档案中选取付款证明,除非确信所有的付款证明都已归档,否则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该期间的所有付款证明
得出结论(总体项目内容完整)。
又如: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得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总体
的涉及时间完整)。
3.定义抽样单元
(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4.定义偏差
(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
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教材P68第3段)。
(2)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偏
差率的表现形式(教材P76第3段)。
5.定义测试期间
控制测试需要得出“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的结论,因此控制测试的期间与财务报表期间一致。
(1)期中实施的控制测试(初始测试)。
(2)剩余期间的补充测试。
(二)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
【解读】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
1.细节测试目标
(1)细节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通常用来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
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提供特定水平的合理保证。
2.定义总体
(1)评价总体的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细节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细节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时,将应付账款明细
表定义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3)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注册会计师通常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例如,如果将总体定义为特定日期的所有应收账款余额,代表总体的实物就是该日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
注册会计师必须详细了解代表总体的实物,确定代表总体的实物是否包括整个总体。
注册会计师通常通过加总或计算来完成这一工作。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将发票金额总数与已记入总账的销售收入金额总数进行核对。
3.定义抽样单元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
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元(PPS抽样)(教材P85第4段)。
4.分层
(1)分层是指将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
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的抽样单元组成;
(2)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分层;
(3)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
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例如,函证应收账款时,可以按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大小分为三层:
第1层: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应收账款账户,应进行全部函证;
第2层:对于金额在5000-10000元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
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第3层:对于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应收
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5.定义误差
(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