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中医教授治过敏性鼻炎妙法

合集下载

江苏名医治过敏性鼻炎特效妙方

江苏名医治过敏性鼻炎特效妙方

江苏名医治过敏性鼻炎特效妙方
处方:苍耳子、蝉蜕各6克,防风、白蒺藜、玉竹各10克,炙甘草4.5克,苡仁、百合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散风通窍养阴润燥。

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见风多喷嚏,鼻痒,流清水涕,甚至流泪,常一过性影响嗅觉。

患者体质虚弱,易感冒,易头痛,脉多呈虚象,或呈濡象,舌苔变化不大,或现白苔,证属卫气虚不能抵御外风,宜服强壮御风健鼻之药。

专家点评:此方主药苍耳子、蝉蜕祛风脱敏;辅药防风、白蒺藜协助主药,发挥御风作用;佐药玉竹、甘草强壮体力,振作自身的防御力量,兼能缓和苍耳子之毒;使药苡仁、百合均能保肺,百合又有制止涕泪的作用。

创方者:耿鉴庭作者:朱东。

全国名老中医治过敏性鼻炎经验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过敏性鼻炎经验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过敏性鼻炎经验方干祖望,全国名老中医,中医耳鼻喉科教授。

干老认为,肺经伏热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重要的病因,不可仅仅拘泥于肺脾肾虚与风寒侵袭;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应仔细辨证,随证分型,依法立方,据方选药;对于肺经伏热者,应予清肺泄热脱敏之法。

过敏性鼻炎是指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鼻病,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青年,属全身性疾病。

临床辨证多以肺、脾、肾虚或兼风邪侵袭为主。

干老对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都有独到之处,他认为鼻炎主要分型为热伏肺经证、肺经虚寒证、卫气不固证、肾阳不足证等。

其中干老用清金法治疗鼻炎独树一帜,现介绍如下。

干老根据《东医宝鉴》:“嚏者,……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发于鼻则痒而嚏也”,《古今医统》“鼻痒,乃热则生风故也”,《景岳全书》“肺热则鼻涕出”及《辨证录》“金遇火刹成水”等理论,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过敏性鼻炎除了虚、寒之病因之外,肺经伏热也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个常见的原因。

因肺经伏热,邪热循经上凌鼻窍,可致鼻痒、喷嚏连连;肺经伏热,肃降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水液泛滥则致鼻流清涕不止。

临床表现为狂嚏不止,对寒冷的刺激不太敏感,鼻涕呈淡黄色而清稀如水。

鼻粘膜可有充血现象。

一旦接触到煤气、香烟、热气等刺激时,即可马上发作。

舌质,红,体质好。

治当清肺泄热脱敏,常用代表方为清热脱敏汤。

常用药:桑叶、薄荷、蝉蜕、地龙、路路通、紫草、茜草、墨旱莲等。

病案一:蒋某,男,17岁。

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已两年,发病多在春秋之际,症见喜寒而恶热;常见鼻衄(恶燥)。

检查:皮划过敏(类似划痕症,高凸而不红);鼻腔:粘膜正常,偏红,中隔两侧有轻度嵴突,舌薄黄苔,脉平。

辨证为禀质过敏,肺金偏热。

治取清肺凉金,佐以脱敏。

处方:桑白皮、地龙、墨旱莲、茜草、紫草、诃子肉、石榴皮各10克,黄芩、蝉蜕各3克,服药1个月,鼻之过敏症状均消失。

按:肺经伏热,上凌鼻窍,禀质过敏,欲令嚏息涕止,治当清肺经伏热。

十大名医治疗过敏性鼻炎集锦

十大名医治疗过敏性鼻炎集锦

十大名医治疗过敏性鼻炎集锦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清肺脱敏汤黄芩、桑白皮、枇杷叶、茜草、紫草、旱莲草各l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 剂。

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或伴化脓性鼻窦炎(有黄浊涕),舌质偏红胖,苔黄,脉洪小数。

临床奇招两则1.辨证无误,用药无效,其证顽固,用自拟截敏汤。

方药组成:乌梅、防风、柴胡、五味子各12克,甘草8 克。

浓煎2次,分2次服,每日l 剂。

每次药汁中加蜜15毫升。

2.若患者求医,每服第一次药方时有良效,原方再进即无效,更换医生亦复如此。

此乃《医学入门》所谓“戏药”。

应对的唯一办法,就是每诊均换处方,即使有效也应更换处方,屡换不止,则大多有效。

二、河南中医学院蔡福养补阳疗嚏汤苍耳子6~10 克,辛夷10~15克,白芷lO~20 克,细辛3~6克,党参20~30克,桂枝10~15克,白芍12~20克,黄芪30~60克,白术20~30克,藁本10~15克,鹿角霜‘10~20 克,巴戟天12~15克,炙甘草6~ 10克,徐长卿15~20克,制附子 10~12克,生姜3片,大枣3枚。

随症加减脐下隐疼有重坠感或妇女带下者加韭子、芡实;头脑冷痛者加吴茱萸,重用细辛;耳鸣耳聋者加五味子、灵磁石;鼻塞持续而重者加地龙、丝瓜络;鼻涕量多,连连不止者加苍术、茯苓、干地龙;腰膝冷痛或脊背凉楚者加杜仲、鹿角胶、狗脊等。

11月19日北京罗氏正骨治疗颈胸腰肩周关节四肢精讲班--点击查看将上药浸泡 30分钟,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 10~15分钟,取液温服。

每日l 剂,分早、晚各1次服。

本方有温阳补气,疗嚏止痒作用。

适用于阳虚鼻鼽。

三、上海中医药大学刘福官温肺健脾汤黄芪30克,党参、白术、狗脊各15克,防风、乌梅、泽泻、甘草、地龙、茜草各10 克,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后下)、附子、肉桂(后下)、蝉蜕各6克,细辛2克,白扁豆20克。

水煎分早晚各1次服,每日1 剂。

适用于变态反应性鼻炎,阳气亏虚,反复发作,病程长,舌质淡,脉虚细。

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经典方剂

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经典方剂

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经典方剂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上多采用调和肺脾、温补肾阳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典方剂:1.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物组成。

黄芪能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燥湿,防风祛风散寒。

适用于肺脾气虚,表虚不固所致的过敏性鼻炎。

2. 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桂枝温经散寒,白芍养血柔肝,炙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大枣温中散寒。

适用于风寒型过敏性鼻炎。

3. 辛夷散:由辛夷、白芷、细辛、薄荷、荆芥等药物组成。

辛夷散风通鼻,白芷疏风解表,细辛温肺散寒,薄荷荆芥疏风散热。

适用于风热型过敏性鼻炎。

4. 六君子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组成。

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利水渗湿,炙甘草调和诸药,陈皮半夏理气化痰。

适用于脾虚湿盛型过敏性鼻炎。

5. 金匮肾气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组成。

熟地黄补肾阴,山茱萸山药健脾益肾,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清肝泻火,桂枝附子温补肾阳。

适用于肾阳不足型过敏性鼻炎。

6. 清肺饮:由黄芩、地骨皮、桑白皮、知母、麦冬、天花粉等药物组成。

黄芩清肺泻火,地骨皮清热凉血,桑白皮清肺化痰,知母清热生津,麦冬天花粉滋阴润燥。

适用于肺热型过敏性鼻炎。

7.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

黄芪党参补气,白术炙甘草健脾,当归养血,陈皮理气,升麻柴胡升阳。

适用于气虚型过敏性鼻炎。

8. 养阴清肺汤:由生地黄、麦冬、玄参、贝母、薄荷、桔梗等药物组成。

生地黄滋阴清热,麦冬玄参清热生津,贝母化痰止咳,薄荷桔梗疏风散热。

适用于阴虚肺热型过敏性鼻炎。

每种方剂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作用机制,患者在使用时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同时,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还强调饮食调养、生活起居等综合调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内服:常用中药包括葛根、黄芩、苍耳子、蒲黄、连翘、柴胡、荆芥、板蓝根等,中药内服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缓解鼻炎症状。

2. 鼻腔洗液疗法:鼻腔洗液疗法可以清洗鼻腔内的过敏原或其他刺激物,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

常用的洗液包括盐水、中药配方、花粉分离液等。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自愈机能,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缓解鼻炎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迎香、承泣、风池、印堂等。

4. 气功调理法:气功调理法可以通过深呼吸、舌顶吸吸法等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内部的平衡,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

5. 食疗法: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根据中医理论,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食物,如绿豆、葱姜、薏米、生姜等,有助于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

总之,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一般采用综合治疗,多种方法并用,既可以改善症状,又可以调节身体内部的平衡,达到根治的效果。

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方

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方

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方
秘方:竹叶30g,葛根21g,防风6g,桂枝10g,党参12g,细辛(后下)30g,甘草6g,独活12g,附子21g,鲜姜20片,大枣1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病例:潘某,女,34岁。

主诉:病程已两年多,鼻涕不时下。

遇冷热刺激,不停喷嚏,甚则眼泪清涕齐下,伴有头痛,左眼外眦下掣。

形气尚可,舌质绛,被薄苔,脉濡不足指下,鼻孔红充。

近半年加重。

经检查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证属:风邪冷客,内膜越充,冷邪不泄,逼样喷嚏,久而继着,邪客膜面,不得防御。

治以:表里双解,重在清源。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服药六剂后,清涕喷嚏显著减轻,仅晨发作一二次。

头已不痛。

更方仓卒散、交加散:
荆芥穗12g,当归10g,生地黄21g,干姜6g,焦栀子15g,附子6g,细辛(后下)45g,炒苍术10g,盐黄柏6g。

服药六剂,诸症悉除告痊愈。

追访十一年从未复发。

方解:本方主治过敏性鼻炎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独特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方人:刘沛然河北国家级名老中医——上方仅供参考。

名老中医过敏性鼻炎(鼻鼽)验方集锦

名老中医过敏性鼻炎(鼻鼽)验方集锦

名老中医过敏性鼻炎(鼻鼽)验方集锦近来许多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来信索要处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虽然各异,但病因基本雷同,因此不再一一回复,将几位名老中医的验方奉上,供各位参考。

敬请谅解。

1.【固表通窍汤】【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组成】五爪龙30克,木贼12克,菊花10克,玄参、白芍各15克,白蒺藜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辛夷花10克,太子参15克,大枣4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气固表,疏风通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鼻鼽)。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

方中五爪龙如缺,可用黄芪15克代。

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

2.【抗敏护卫汤】【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组成】生黄芪、炙黄芪各12克,党参、北辽参、龙牡粉各15克,当归、白芍、焦白术、炙甘草、茯苓、熟附片各10克,桂枝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上药用开水浸泡10分钟,用小火熬2小时,每日1剂,日服3次。

可连服5~10剂。

【功用】益气固表,助阳护卫。

【方解】肺主气,外合皮毛,若肺气虚,卫阳弱,不能卫外,故对空气变异则过敏,风邪易入,客于鼻窍所致。

本方系从十全大补汤合桂枝汤加减化裁而成。

方用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益气固表;加熟附子补助护卫;北沙参(即条参)补阴;龙牡粉收敛精气而止汗;合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姜枣)祛风止汗、调和营卫;加黄芪、当归,则为归芪建中汤,以治阳虚汗出、恶风。

诸药协同,能大补元阳,使营卫气血俱充,则病邪不攻自解,此即“扶正祛邪”之意。

若以病小药大而议其非者,实不知此方之妙用。

如经实践,方知此病用此方之疗效。

【主治】过敏性鼻炎。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佳效。

一般服3剂,最多10剂即获痊愈。

3.温阳止鼽汤【来源】申斌,《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桂枝、白芍、防风各6克,黄芪10克,炙甘草、蝉衣各3克,藿香、乌梅、诃子肉、茜草、徐长卿、干地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经典方剂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经典方剂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经典方剂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古时中医称为“鼻鼽”。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夜晚醒来睡不着,打喷嚏是有人在思念;晚上睡不着觉,眼泪鼻涕如大雨泻下。

此意从医学的角度审视,打喷嚏,不断地流鼻涕就是过敏性鼻炎的一些症状。

小技巧遇到鼻塞的症状时:可以用苍耳油擦拭缓解。

方法如下:另外:平时可以随时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起到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

方剂参考【处方一】白芷12g 苍耳子3g 辛夷12g乌梅20g 花椒3g 干姜3g人参叶12g 当归10g 黄连3g黄柏12g 甘草12g【功效】益气固表,散寒通窍止涕。

【适应症】鼻痒,喷嚏,涕清,鼻塞,遇风加重。

【处方二】葫芦巴10g 阳起石3g 藁本10g盐小茴香6g 补骨脂10g 肉豆蔻6g苍耳子3g 辛夷6g【功效】温补肾阳,助阳通窍。

【适应症】过敏性鼻炎之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时作。

【处方三】玉屏风散加减黄芪20g 防风12g 白术15g细辛3g 白芷10g 苍耳子10g辛荑花10g 蝉衣9g 地龙10g党参15g【功效】益气固表,祛风散寒。

【适应症】喷嚏、鼻痒、流涕、鼻塞,伴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辨证要与辨病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有关方剂组成谨供有经验者参考,建议没有任何中医药知识的读者可以按文中的内容向中医师咨询后再作参考。

预防大于治疗1、从自身做起要有自知之明:首先要查过敏原,了解自己对哪些变应原过敏,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

2、从娃娃抓起:越早治疗越好。

3、治标也要治本: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

今日推荐濞敏舒:消毒抑菌、清洁鼻腔,适用于过敏性鼻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中医教授治过敏性鼻炎妙法
*导读:七、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王德鉴教授患者林某,男,28岁。

反复鼻塞、打喷嚏、流清涕3年,加重1个月。

鼻痒以清晨或遇风时发作……
七、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王德鉴教授
患者林某,男,28岁。

反复鼻塞、打喷嚏、流清涕3年,加重1 个月。

鼻痒以清晨或遇风时发作明显,口淡不渴,舌淡红苔白,脉细。

查见双下甲肿大,黏膜苍白,少许清稀分泌物。

证属肺卫虚弱,卫外不固。

治以补益肺气,固表通窍。

方用:黄芪25克,白术、防风、苍耳子、白芷、辛夷、僵蚕、五味子各lO克,菊花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6剂后,诸症减轻,仍鼻痒,舌淡红,苔白,脉细。

上方去僵蚕,加桂枝10克,白芍药15克,续服6剂而愈。

本例患者病机为肺卫虚弱,卫外不固,故治以补益肺气,固表通窍。

八、北京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葛英华教授
患者王某,女,25岁。

头痛鼻塞且痒,打喷嚏、流清涕1
个月,嗅觉尚好,饮食如常,有时心慌心跳,大便略干,小便正常。

下鼻甲轻度水肿,左侧鼻黏膜苍白,鼻底有清水样分泌物。

舌正,苔薄白,脉细。

证属心之气血不足,肺虚营卫不和。

治宜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方用:炙甘草、党参、生地、火麻仁、麦冬、阿胶(烊化冲服)各10克,桂枝3克,生姜2片,大枣3枚。

水煎服,每日 1剂。

连服12剂而愈。

九、天津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林文森教授
患者李某,女,24岁。

3年来每天晨起鼻内刺痒,打喷嚏,伴鼻塞,平时遇冷热亦发。

易出汗。

检查见下鼻甲大,表面尚光滑,轻度水肿,鼻黏膜呈灰蓝色,唇黏膜稍紫,面色暗晦,舌淡有齿痕,脉细。

鼻分泌物涂片有嗜酸性白细胞20%,照片示左上颌窦黏膜增厚。

证属肺虚血瘀。

治以益气活血通窍。

方用:黄芪30克,当归、赤芍、香附、泽泻、路路通各15克,乌梅、石苇、防风、甘草、柴胡、三棱、莪术、红花、辛夷各10克。

水煎服,每日l剂。

上方加减共服24 剂而愈。

十、著名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徐鸿庆
患者吴某,男,17岁。

近4 个月来发作性鼻痒,连续性喷嚏,流清涕,每天发作,晨起严重,易汗怕风,遇冷即发。

有支气管炎病史。

苔薄,脉细滑。

鼻黏膜色淡略苍白,双下鼻甲轻度水肿,鼻腔有少量浆液涕,咽红,扁桃体轻微肿大,隐窝口清洁。

证属肺气虚寒。

治宜温经散寒。

方用:防风、桂枝各6克,五味子8 克,生黄芪20克,细辛4克,白芍药、丁香、白术、甘草各 10克。

水煎服,每日l剂。

二诊,上方6剂后症状大减,原方再进5剂而愈。

患者刘某,男,4l岁。

发作性鼻痒,连续性喷嚏,流清涕,鼻塞,已10多年,无季节性。

近2~3日发作频,昼夜鼻塞,清涕不止,周身乏力,头晕头沉,纳差,大便干。

舌淡苔薄润,脉
细滑略沉。

有荨麻疹及药疹病史。

查见鼻黏膜苍白,双侧中下鼻甲高度水肿,中下鼻道完全堵塞,有多量浆液涕外流。

咽红,扁桃体轻微肿大,表面净。

此属肺虚,风寒闭郁。

治宜温肺散寒。

方用:麻黄6 克,细辛4克,附片、白术、茯苓、丁香各10克,苍术、薏苡仁各15克,生黄芪、炙甘草各 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上方7剂后症大减,涕转黏稠,鼻塞仍重。

以上方略加减,再进14剂而愈,鼻黏膜转红润。

(常怡勇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