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

合集下载

过敏性鼻炎特效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过敏性鼻炎特效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过敏性鼻炎特效方: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0g,制附子15g(一定要先煎30分钟以上),细辛3g。

一天一付(2块钱不到),小孩药量减半.平日如果心跳比较快的人(90次以上),或汗出比较多的人另加炙甘草3g。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用.如果体质很差的人,喝完药后感觉口麻,恶心等症状,说明附子煎的时间不够,是附子中毒的迹象.速服蜂蜜或绿豆汤,立解。

此方对付过敏性鼻炎效果很好,一般1-2付见效,坚持10付以上,应该一般情况下能治愈,但不能保证在某种条件下不复发。

原典:方名: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之剂)总结:少阴表证组成:麻黄、附子、细辛功效:温经解表主治: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归经:足少阴药也。

方义:太阳证发热,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故曰反也。

热为邪在表,当汗,脉沉属阴,又当温,故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

变化方:本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证者当微发汗。

煎服法: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煎。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二三日无里证者。

编辑本段组成麻黄一两附子一枚炮细辛二两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

以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编辑本段集注柯琴曰: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表寒,今少阴始受寒邪而反发热,是有少阴之里,而兼有太阳之表也,太阳之表脉应不沉,今脉沉者,是有太阳之证而见少阴之脉也,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此少阴病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里,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里,少阴之枢又不得不固,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少阴之津液越出太阳之微阳外亡,去生便远,惟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虽散而阳不亡,此里病及表,脉沉而当发汗者,与病在表,脉浮而发汗者径庭也,若表微热,则受寒亦轻,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甘以缓之,与辛以散之者,又少间矣。

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

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

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多因感冒而发,起病时症见发热恶寒,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

经过治疗,发热恶寒好转,而鼻塞、流清涕迁延不愈,遂成过敏性鼻炎。

患者武某,男,30岁。

因外出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痛,颈项部尤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伤寒证,治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方选麻黄汤加减,用药如下:麻黄10克(先煎),桂枝10克,葛根2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

2剂,水煎服。

嘱其温覆取汗,暂避风寒。

2天后,患者复诊,述以上诸症一剂而减,两剂即愈。

与此同时,多年的过敏性鼻炎也明显减轻,望继续治疗其鼻炎,遂在原方基础上减麻黄5克,加用细辛3克,白芷15克。

3剂,水煎服。

服后病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并按此法治疗多例过敏性鼻炎,效果良好。

按:过敏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患者于20岁前出现。

据国内外报道,发病率为15%左右,近几年明显增加,多与体质有关,难以短期治愈。

过敏性鼻炎多因感冒而发,起病时症见发热恶寒,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

经过治疗,发热恶寒好转,而鼻塞、流清涕迁延不愈,遂成过敏性鼻炎。

探究其发病机理,乃外感风寒,全身毛窍腠理闭塞,无汗则气不得旁达,气机郁闭即上壅,迫肺气逆于上则出现鼻塞、流涕。

时医多俱麻黄、桂枝辛温发汗太过,而喜用桑菊、银翘辛凉清热之属,寒凉郁闭,邪气留伏于鼻道而发。

此案以麻黄汤加减治疗,方中麻黄发汗宣肺开毛窍;桂枝治上冲之逆气,同时助麻黄发散风寒;杏仁利肺气;甘草缓急迫,和中护正。

俾腠理毛窍开启,营卫调和,逆气下达,邪气外出,痼疾可愈。

经方治疗鼻病过敏性鼻炎白某,男,58岁。

患过敏性鼻炎8年,曾四处求医,皆效果不佳。

患者于2005年秋来我处就诊,刻下:鼻流清涕,鼻塞,喷嚏连声,多白色稀痰,诉天冷或遇凉风加重,平日不易出汗,望其体型中等,肤色青黑,舌苔水滑,脉象弦滑。

处方: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干姜10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附子10克,半夏10克,甘草6克。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过敏性鼻炎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氯蕾他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两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2%。

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具有温宣开窍、疏风抗过敏,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中医药;麻黄附子细辛汤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的范畴。

以突然和反复发作性鼻塞、鼻痒、喷嚏、鼻流清水样涕为临床特征,可伴有眼痒,流泪和眼红,呈阵发性发作也可全天持续发作。

男女老幼均可发生,病程可长年性发作,也可季节性发作,气候突变、异常气味、异物刺激时是发作诱因[1],比如冷热空气,尘螨和花粉等都可引发本病。

经过临床观察肺脾气虚,肾阴不足乃是本病的内在原因。

而以肺气亏虚,外邪侵袭诱发多见,患者除有以上体征外,还表现为易患感冒,头晕体倦,记忆力下降,病程久的患者甚至伴有烦躁和难以集中精力工作学习,查体患者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

所以在临床中以补益肺气,固护肌表为主。

治疗原则:宣肺温肾,疏风开窍。

方药选择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疗效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就诊的敏性鼻炎患者68例,患者大部分是我校在校学生,少数为我校老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 10例,女24例,年龄16~23岁,平均年龄20.5±1.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 2.5±1.8年;治疗组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1.5±1.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 2.5±1.8年;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

麻黄汤类方-麻黄汤加减方及类方简介【优质参考】

麻黄汤类方-麻黄汤加减方及类方简介【优质参考】

严选内容
17
三、麻杏大黄汤
4、麻杏石甘汤合厚朴大黄汤(凉膈散) 组成:麻黄、石膏、杏仁、厚朴、枳壳、大黄、甘草。 功效:宣肺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肺热咳喘,胸膈满闷,大便秘结,身热饮冷。 按语:此为凉膈散之重症。凉膈散(川大黄 、朴硝、 甘 草、 山栀子、 薄荷、黄芩、 连翘、竹叶。)凉膈泻热, 主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 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 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 舌红苔黄,脉滑数。辩证要点为:心烦如焚,唇焦咽燥, 口舌生疮,便秘尿赤。
严选内容
9
一、麻黄汤
9、麻杏味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五味子、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敛肺止咳。 主治:风寒久咳,喑哑声嘶。
严选内容
10
一、麻黄汤
10、麻杏乌梅汤 组成:麻黄、杏仁、乌梅、蝉蜕、地龙、紫
草、茜草、旱莲草、甘草。 功效:疏风脱敏。 主治: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
荨麻疹等,症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等。
麻黄汤
麻黄汤加减方及类方简介
张吉成
严选内容
1
一、麻黄汤
1、麻黄汤 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 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严选内容
2
一、麻黄汤
2、 三拗汤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 功效: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头痛, 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严选内容
6
一、麻黄汤
6、麻杏芍甘汤合吴茱萸汤(延年半夏汤) 方源:张吉成经验方。 组成:麻黄、杏仁、白芍、人参、吴茱萸、生姜、甘草。 功效:宣肺散寒,温肝降逆。 主治:风寒外束,肝气犯肺证,症见咳嗽气逆,恶心呕恶, 胸闷胁痛,恼怒则咳喘哮鸣,舌苔白腻。 按语:本方乃根据延年半夏汤(半夏12克 槟榔6克 桔梗3 克 枳实3克 前胡6克 鳖甲9克 人参3克 吴茱萸3克 生姜3克 )的组方思路而制定,特点为肝肺同治,并解风寒。延年 半夏汤从肝治肺,其组成肝药多而肺药少,麻杏芍甘汤合 吴茱萸汤则肝肺同治,肝药肺药均衡。

过敏性鼻炎效方麻黄5克赤豆15防...

过敏性鼻炎效方麻黄5克赤豆15防...

过敏性鼻炎效方麻黄5克赤豆15防...
过敏性鼻炎效方
麻黄5克赤豆15 防风8
黄芪12 甘草6 生姜5片
祛风,利水,固表。

方虽小而效力宏。

适于过敏性鼻炎之风寒型者,症见季节转变(秋冬)诱发,因风冷加重,喷嚏不止
清涕如水不绝。

一剂即可见效。

本人前几天鼻炎又发:清鼻涕、打喷嚏,一天要大半报纸,甚烦。

遂照方抓药一副,煎后即服,服后即效:鼻涕、喷嚏即止;夜间又发一次,但很轻微;次日又服一剂,鼻炎基本痊愈!
这种立竿见影的方子真是不多见。

本方本为治风水之方,而此型过敏性鼻炎表现为:得风冷加重,知为风寒;发时鼻流涕如清水流漓,鼻粘膜见充血肿胀,渗出增多,故辨知为水气;此证虽可暂复,然再感风寒则重作,又只为卫虚。

故立此方治之。

方中以麻黄,防风,生姜驱风寒;黄芪固腠理实卫气,以绝风之复来;小豆,麻黄,黄芪并散水气。

甘草调和。

此即其理。

麻黄汤合苍耳子散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

麻黄汤合苍耳子散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
管哮喘 、 中耳炎 、 鼻窦炎 、 过敏性 咽喉炎 、 鼻出血等并发症 。 过敏性 鼻炎在 中医学 中属 “ 鼻 鼽” 范畴, 因禀质特 异 , 邪
1 . 1 诊 断标准
参照《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 》 [ 1 ] 拟定 。 阵发
犯鼻窍所致 。 鼻 鼽之 名出 自《 素 问・ 脉解》 。 古代文献对本 病论
2 0 1 3年 4月
Ap r i l . 2 01 3
麻黄汤合苍耳子散治疗过敏性鼻炎6 O 例
贾 浩, 刘 宏伟 宝鸡 7 2 1 0 0 0) ( 宝鸡 市 第二 人 民医院 , 陕西
【 关键词】 过敏性鼻 炎 ; 麻黄 汤合 苍耳子散
【 中 图 分 类 号] R 2 7 6 . 1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文 章编 号】 1 6 7 2 — 9 5 1 x ( 2 0 1 3 ) 0 4 — 0 1 1 1 — 0 1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 断疗 效标准[ s 】 . 南 京: 南京
大学出版社 . 1 9 9 4 : 1 0 7 — 1 0 8
[ 2 】王永 慧, 叶方 , 张秀华 . 辛夷药理作用 和临床应 用研究进展
『 J 】 . 中 国医 药 导 报 . 2 0 1 0 , 9 ( 1 6 ) : 1 2 — 1 4
[ 3 1骆文郁 , 刘世琼. 调和 营卫是 治疗荨麻疹 的关键 [ J 】 . 中国中 医基础 医学杂志, 2 0 0 1 , 7 ( 2 ) : 5 3 — 5 4
第1 9 卷 第 4 期
Vo 1 . 1 9 NO. 4
中莲为导般
Gu i d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Tr a d i t i o n l a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y

鼻鼽(过敏性鼻炎)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鼻鼽(过敏性鼻炎)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鼻鼽(过敏性鼻炎)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味鼻鼽(过敏性鼻炎)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味刘某,女,42岁,2007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鼻痒、清涕8年。

患者患鼻鼽(过敏性鼻炎)8年,经中西诸药治疗未愈,遂来求诊。

刻诊:鼻痒,清涕涟涟,喷嚏频频而作,打喷嚏时牵及腰部及大腿筋痛,伴心胸发凉,得热则舒,畏风,无汗,神倦,有时咽痛。

查:扁桃体无肿大;舌尖散在瘀点,质淡,舌苔黄薄滑,脉沉弱。

中医诊断:鼻鼽。

乃命门火虚,督脉阳虚,肺卫不足,风邪客于鼻窍所致。

治则:温阳益气、祛风摄津法。

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组方:麻黄6克,附子9克,细辛10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金樱子15克,芡实10克,秦皮10克。

7剂,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11月19日复诊,诸症减轻,守方续服14剂而愈。

按:李时珍说:“鼻为命门之窍”(卷三十四·辛夷),命门由督脉上通于鼻,若命火不足,督脉阳微,则肺卫阳气亦虚,鼻窍易为风邪所客。

风扰波动,故症见鼻痒流涕;阳虚失煦,则心胸发冷,腰腿皆疼。

乃借麻黄、附子、细辛(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君,既温命门之火,复散外窍风寒。

佐以黄芪、防风、白术(玉屏风散)益气固卫祛风。

金樱子、芡实(水陆二仙)能涩下焦精液,则亦能涩上焦津液,以命门通肾,肾主五液也。

且与芪附合用,则温充督脉阳气与摄津相得益彰。

秦皮性能止水液,李时珍谓其“涩而补”(卷三十五·秦皮),合诸药则能温命火,益卫气,祛风寒,摄津液。

开合动静,并行不悖。

方证合拍,虽数载顽疾亦收效捷。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㊀㊀㊀㊀㊀㊀㊀方药应用中国民间疗法㊀㊀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17,V o l 25N o 3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邓铭聪1㊀廖㊀璐1㊀谢平霖2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2 广东医学院æèçöø÷㊀㊀过敏性鼻炎多因平素体质较弱,正气不足,外邪入侵,以阵发性鼻痒㊁鼻塞㊁喷嚏㊁流清涕为主要症状[1].西医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机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的鼻腔黏膜变态反应,以鼻痒㊁喷嚏㊁鼻分泌亢进和鼻黏膜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2],是临床常见病㊁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射干麻黄汤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典型病例患者,男,22岁,2016年12月17日初诊.主诉:反复鼻塞㊁鼻痒㊁流清涕7年,加重4d .现病史:患者诉鼻炎7年,常年伴有流涕(多为水样清涕)㊁打喷嚏㊁鼻塞等症状,冬季尤为严重,严重影响生活与学习,夏天稍缓解.患者自觉记忆力减退,嗅觉减退,体虚易患感冒.7年来经多方求治,时有缓解,但随即加重.现症见鼻流水样清涕不止,打喷嚏㊁鼻塞㊁头晕,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舌淡,苔薄白,脉平有力.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渊,证型:肺气虚寒型.治法:温肺祛寒,益气固表.处方:射干麻黄汤加减.组方:射干10g ,麻黄12g ,生姜10g ,细辛3g ,紫菀10g ,款冬花10g ,半夏10g ,黄芪10g,共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另嘱患者每日艾灸肺俞和百会各20m i n .于就诊后第七日随访,患者自觉鼻塞流涕等症状大减,效不更方,继续服前方28剂.再次复诊,诸症已明显改善,嘱患者每天坚持艾灸.4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讨论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 鼻鼽 范畴.历代医家均认为本病的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㊁脾㊁肾三脏虚弱.肺卫虚弱,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正邪相搏,则鼻痒㊁喷嚏频作.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肾为气根,肾气亏虚,可导致肺气虚,气不摄津,津液输布失常,水湿上犯鼻窍,故见大量水样清涕,鼻塞.故临床上多用益气固表㊁温肺祛寒㊁温脾补肾等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标实多表现为外寒㊁里热㊁痰阻㊁气郁等并见.射干麻黄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方中重用辛温解表药,细辛㊁麻黄㊁生姜,均归肺经,温肺散寒㊁祛风通窍,用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鼻塞鼻渊,痰饮喘咳;合清热解毒㊁消痰利咽之射干,燥湿化痰之半夏㊁款冬花,补益肺气之黄芪,使肺气宣降有度,肌表密固,则外邪不易侵袭,鼻鼽自愈.全方共奏疏风散寒㊁化痰降气㊁培正固表之功效,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魏齐,康浩浩,魏彦宁,等 温阳法治疗周围血管病经验举隅[J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7):165,170[2]刘丹,史丽萍,袁卫玲,等 气象因素与过敏性鼻炎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287 (收稿日期2016G05G20)羚角钩藤汤治肝阳头痛验案1则冯一帆㊀宗晓燕(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㊀㊀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 风论»之中称之为 脑风 首风 ,描述了 脑风 与 首风 的临床特点,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讨论的是内伤头痛中的肝阳头痛案.现介绍如下.患者,男,78岁,于2015年11月10日初诊,以 发作性头痛15d ,加重3d 为主诉就诊.患者于15d 前因吹风受凉后出现双侧枕部疼痛不适,呈放射性,每因转头时引发,每日约10余次,持续1m i n 左右缓解,尚未影响日常生活,未进行治疗;3d 前劳累后头痛加重,发作频率较前增加,伴有颈部僵硬,心慌㊁胸闷,腰膝酸软,口苦,心烦,纳眠可,大便正常,夜尿频数.舌质暗,苔薄黄,脉弦细数.查体:体温36 4ħ,心率78次/m i n,呼吸18次/m i n ,血压120/70m mH g .慢性病容,自动体位,深浅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力㊁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双侧枕部压痛,转颈试验阳性.既往史:冠心病病史2年余,偶感心慌㊁胸闷,未予治疗;否认其他慢性病及传染病㊁手术外伤㊁输血史.西医诊断:头痛;冠心病(心律失常型).中医诊断:头痛,94中国民间疗法2017年3月第25卷第3期㊀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多因感冒而发,起病时症见发热恶寒,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

经过治疗,发热恶寒好转,而鼻塞、流清涕迁延不愈,遂成过敏性鼻炎。

患者武某,男,30岁。

因外出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痛,颈项部尤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伤寒证,治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方选麻黄汤加减,用药如下:麻黄10克(先煎),桂枝10克,葛根2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

2剂,水煎服。

嘱其温覆取汗,暂避风寒。

2天后,患者复诊,述以上诸症一剂而减,两剂即愈。

与此同时,多年的过敏性鼻炎也明显减轻,望继续治疗其鼻炎,遂在原方基础上减麻黄5克,加用细辛3克,白芷15克。

3剂,水煎服。

服后病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并按此法治疗多例过敏性鼻炎,效果良好。

按:过敏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患者于20岁前出现。

据国内外报道,发病率为15%左右,近几年明显增加,多与体质有关,难以短期治愈。

过敏性鼻炎多因感冒而发,起病时症见发热恶寒,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

经过治疗,发热恶寒好转,而鼻塞、流清涕迁延不愈,遂成过敏性鼻炎。

探究其发病机理,乃外感风寒,全身毛窍腠理闭塞,无汗则气不得旁达,气机郁闭即上壅,迫肺气逆于上则出现鼻塞、流涕。

时医多俱麻黄、桂枝辛温发汗太过,而喜用桑菊、银翘辛凉清热之属,寒凉郁闭,邪气留伏于鼻道而发。

此案以麻黄汤加减治疗,方中麻黄发汗宣肺开毛窍;桂枝治上冲之逆气,同时助麻黄发散风寒;杏仁利肺气;甘草缓急迫,和中护正。

俾腠理毛窍开启,营卫调和,逆气下达,邪气外出,痼疾可愈。

经方治疗鼻病
过敏性鼻炎
白某,男,58岁。

患过敏性鼻炎8年,曾四处求医,皆效果不佳。

患者于2005年秋来我处就诊,刻下:鼻流清涕,鼻塞,喷嚏连声,多白色稀痰,诉天冷或遇凉风加重,平日不易出汗,望其体型中等,肤色青黑,舌苔水滑,脉象弦滑。

处方: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干姜10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附子10克,半夏10克,甘草6克。

五服,水煎服。

药后病人症状大减,以前方为主加黄芪、陈皮又进15服,病人痊愈,随访至今没有复发。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散寒化饮的方剂,主治咳而微喘,恶寒不渴,呕吐涎沫者。

黄煌教授认为:运用此方病人要有水样鼻涕,水样的痰。

笔者观察该病人体质强健,鼻涕为水样,痰液稀薄,于是毅然以小青龙汤治疗,不治咳喘而治鼻炎,充分体现了方证相应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