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人美版(2014秋)
第16课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案)教案对象:美术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花的种类和特点,并能够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表现。
2. 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中花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生活中常见的花的种类和特点2. 艺术作品中花的元素的表现方法3. 绘画技巧的运用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花的图片和实物,如玫瑰花、郁金香、向日葵等。
2. 准备一些艺术作品中花的元素的图片,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等。
3. 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水彩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花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艺术家们喜欢以花为题材进行创作?二、欣赏艺术作品中的花的元素(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艺术作品中花的元素的图片,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这些作品中的花的元素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三、学习绘画技巧(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正确握笔、如何调色等。
2. 教授学生一些绘画技巧,如如何描绘花的轮廓、如何运用色彩的渐变等。
3. 进行示范,展示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花的创作。
四、实践创作(20分钟)1.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进行创作,可以参考实物或图片。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花的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2. 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词汇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3.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中的花的差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花:介绍生活中各种花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花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艺术中的花:分析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花的表现形式,探讨艺术中的花与生活中的花的联系和区别。
3. 创作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结合生活与艺术中的花的特点,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中的花的差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艺术中的花元素融合到创作中,形成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绘画工具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花,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中的花的特点,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花元素,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4. 创作实践:教师布置创作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生活中的花:特点、生长环境、作用2. 艺术中的花:表现形式、与生活的联系与区别3. 创作实践:融合生活与艺术中的花元素,形成有创意的作品七、作业设计课后让学生完成一幅以“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为主题的画作,要求结合生活与艺术中的花的特点,展现个人的创新精神。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和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中的花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案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中花的美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2、让学生了解花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3、指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以花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认识花的种类、形态和色彩特点,以及花在不同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用不同艺术形式表现花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1)如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花的艺术作品。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花在艺术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花的形态、色彩和纹理,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喜欢花,以及花给他们带来的感受。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花的种类,如玫瑰、百合、菊花、向日葵等,让学生了解不同花的特点和习性。
(2)讲解花的形态结构,包括花瓣、花蕊、花茎、叶子等,让学生对花的组成有更清晰的认识。
(3)阐述花在不同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牡丹象征着富贵;在西方文化中,玫瑰常常代表爱情。
3、艺术作品欣赏(20 分钟)(1)展示一些以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等,引导学生欣赏画家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来表现花的美。
(2)欣赏一些以花为元素的雕塑、摄影和手工艺品,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花的独特诠释。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创作实践(40 分钟)(1)绘画创作: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花,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2)手工制作:指导学生用彩纸、彩泥、树枝等材料制作花的手工艺品,如纸花、彩泥花束等。
(3)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
5、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人美版.

教案设计: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花的基本形状、色彩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创造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绘画花卉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花的基本形状、色彩和结构。
2. 花卉绘画技巧。
3. 艺术作品中花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花的基本形状、色彩和结构,学会花卉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表现花的立体感和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花卉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花的认识和感受。
2. 讲解:讲解花的基本形状、色彩和结构,分析不同艺术作品中花的表现形式。
3. 示范:教师现场绘画一朵花,讲解花卉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线条、色彩和构图。
4.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技巧,自行绘画一朵花,注意表现花的立体感和质感。
5.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1. 花的基本形状2. 花的基本色彩3. 花的表现技巧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花朵,画一幅家庭成员与花的作品。
2. 收集不同艺术作品中花的表现形式,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让学生学会花卉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现花的立体感和质感。
同时,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关注自然、关注美的情感。
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花的认识和感受。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生活中花的联系,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的花与艺术作品中的花之间的关系,分析评述花卉的表现形式、造型、风格等。
教学难点
能够对花卉作品做出正确的分析,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彩色笔、美术本。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组织准备
检查多媒体设备和了解学生准备材料情况,表扬准备充分的同学,准备上课。
把材料放在适当位置。
二、导入
1.欣赏生活中的花,并说说花的寓意。
郁金香的寓意:象征爱、荣誉。
百合花的寓意:纯洁 顺利 心想事成。
菊花的寓意:象征高洁 长寿。
牡丹的寓意:象征富贵吉祥。
2.你能把这些“花”分类吗?
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设计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 时
2
课 题
16.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卉的不同寓意,理解生活中的花卉与画家笔下的花卉有所不同,分辨不同绘画方法。知道花卉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中交流表达对花的思想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本中两幅作品进行描述,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色彩、用笔、寓意、材料等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五、小 结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美丽的花可以装饰生活,美化环境。而画家用自己的双手把它们变成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
六、
评价建议
1.能否认识生活的花与艺术作品中的花之间的关系。
2.能否分析评述花卉的表现形式、造型、风格等。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人美版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花入手,观察花的形态之美,认识常见花卉的不同寓意,在此基础上,感受中西方艺术作品不同视角,不同表现形式,了解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作品中花的关系,感受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了解花卉的美好寓意,知道花卉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从花的造型,色彩,用笔,寓意,材料等方面,用自己的语言对花卉作品进行欣赏评价。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作品中的花之间的关系。
知道花卉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够对花卉作品大胆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总结:花不仅美丽,还可以净化环境,装点生活空间!以花为主题的作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共同学习:2、引出并出示课题《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二)讲授新课1、识花知寓意(1)过渡语:生活中的花很多,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总结: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花有牡丹、月季、百合、康乃馨、郁金香、玫瑰等。
(2)过渡语:每种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特点,人们根据花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赋予它们不同的品格,我们来了解一下!牡丹——中国国花,象征着富贵、吉祥。
百合——寓意纯洁、顺利,象征着百年好合。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康乃馨——送给长辈,祝愿幸福、安康。
(3)过渡语:这是著名的花中四君子,它们分别是:梅花、兰花、翠竹、菊花。
梅花——有不畏风雪,百折不挠的精神。
兰花——象征着高洁、典雅,是君子之花。
翠竹——不与百花争艳,却顶风冒雨坚韧不拔。
菊花——高雅、傲霜,是隐士之花。
2、对比获新知(1)过渡语:正因为花的美丽和它所传达的美好寓意,使它成为艺术家们乐于表现的题材。
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作品中的花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总结:生活中的花,自然、纯洁、没有情感。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人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花以及艺术作品中的花,掌握欣赏花卉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欣赏、表现花卉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本课以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作品中的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欣赏、表现花卉,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花以及艺术作品中的花,掌握欣赏花卉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欣赏、表现花卉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师准备PPT、教材、画纸、画笔、花卉图片等。
2. 学具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中的花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欣赏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花卉作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花卉的观察和感受。
3. 教学示范教师进行花卉绘画或手工制作的示范,讲解绘画或制作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对花卉的观察和感受,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花卉欣赏,展示不同种类的花卉图片;另一部分是表现方法,列出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七、作业设计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回家后继续绘制或制作自己喜欢的一种花,提高表现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表现能力。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下《16.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设计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下《16.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美术三下》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技能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本课《16.生活与艺术中的花》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花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学会通过观察、描绘、创作等方式表现花的美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生活中的花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花的结构和美感表现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花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观察、描绘、创作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花的美感。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花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学会通过观察、描绘、创作等方式表现花的美感。
2.教学难点:对花的结构和美感的表现,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花,了解花的特点和美感。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教授描绘和创作的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新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美术三下》2.教师示范作品3.学生练习材料:画纸、画笔、水彩等4.参考资料:有关花的艺术作品、生活照片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有关花的艺术作品和生活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和美感表现,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花的描绘和创作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花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花入手,观察花的形态之美,认识常见花卉的不同寓意,在此基础上,感受中西方艺术作品不同视角,不同表现形式,了解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作品中花的关系,感受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花卉的美好寓意,知道花卉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从花的造型,色彩,用笔,寓意,材料等方面,用自己的语言对花卉作品进行欣赏评价。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作品中的花之间的关系。
知道花卉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够对花卉作品大胆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总结:花不仅美丽,还可以净化环境,装点生活空间!以花为主题的作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共同学习:
2、引出并出示课题《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二)讲授新课
1、识花知寓意
(1)过渡语:生活中的花很多,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总结: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花有牡丹、月季、百合、康乃馨、郁金香、玫瑰等。
(2)过渡语:每种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特点,人们根据花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赋予它们不同的品格,我们来了解一下!
牡丹——中国国花,象征着富贵、吉祥。
百合——寓意纯洁、顺利,象征着百年好合。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
康乃馨——送给长辈,祝愿幸福、安康。
(3)过渡语:这是著名的花中四君子,它们分别是:梅花、兰花、翠竹、菊花。
梅花——有不畏风雪,百折不挠的精神。
兰花——象征着高洁、典雅,是君子之花。
翠竹——不与百花争艳,却顶风冒雨坚韧不拔。
菊花——高雅、傲霜,是隐士之花。
2、对比获新知
(1)过渡语:正因为花的美丽和它所传达的美好寓意,使它成为艺术家们乐于表现的题材。
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花和艺术作品中的花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总结:生活中的花,自然、纯洁、没有情感。
艺术作品中的花,色彩鲜艳,具有装饰性、艺术性、富有情感。
它们共同的作用是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
过渡语:说说这两幅画面中的花分别体现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银莲花》:线条奔放、色彩艳丽、笔触明快,画家对花的形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强力的表现,作品中充满了活泼自由的气息。
《蓝花瓶》:形象鲜明、形体结实,色彩与笔触庄重大方,作品体现了瓶花的高贵。
这张“蓝花瓶”的作者塞尚在西方美术界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他作画常以黑色的线勾画物体的轮廓,创造性的使用色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中国绘画博大精深,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让我们一起走进国画的世界,领略我国传统的民族绘画。
过渡语:说说这两幅中国画在绘画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写生玉簪》:工笔画——柔美细腻。
《露气》:写意画——大气豪放
我们一起细品这两张作品:画面中画了什么?
总结:画中玉簪花亭亭玉立,浓郁的花香,引来蝴蝶翩翩飞舞。
过渡语:画面为什么要添画蝴蝶?
总结:蝴蝶都被吸引了,使我们感受到花鲜活的生命力。
就像古人说:“有花须有蝶,花色愈增妍”,添加了蝴蝶,使画面有动有静,更加突出了花朵的美。
《写生玉簪》作者林椿,宋代,最擅长画花鸟和瓜果。
这是一张扇面画。
花与蝶,都以纤细的墨线先行钩出轮廓,随后再填染颜色。
雪白的花瓣与翠绿的叶片相互烘托,更增添了花的奕奕神采。
整张画虽然用色清淡,却极富自然生气。
右下角的叶片底下,可隐约见到林椿的署名,构图巧妙。
这张作品至今仍在故宫收藏。
《露气》作者:潘天寿。
这张作品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是蓬勃如云的莲叶,一支尖尖小荷,刚刚伸出脑袋,煞是可爱;右边两支瘦长的莲茎,一支直立,一支斜插,托起两片倒挂的莲叶,一朵红荷盛开在顶上。
画面上,两朵高低不同的荷花,遥相呼应。
左侧荷叶,虽处低势,再在上端补以题款、印章,于不平衡中求平衡。
荷塘中的几处水草、浮萍,或勾勒,或点染,信手拈来,生机灵动。
整张作品墨气淋漓、浓淡有致、花红如火,使晨露晶盈、雾气弥漫之状跃然纸上。
该作构思新异,布局有出奇制胜之美。
总结:艺术作品中的花是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再创造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过渡语:比较中西方绘画作品的花,你发现在观察视角、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总结:西方绘画多以瓶花、静物出现,展现花的造型和色彩,中国画表现自然生长的花,配以飞禽、昆虫增加生气。
梵高《向日葵》
过渡语:谁能来描述一下这幅画的内容,看到这样一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这是一张油画作品,表现了一瓶盛开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向日葵。
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整幅作品使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
潘天寿《雁荡山花》
过渡语:有没有同学愿意画些平常的花草,谁能描述这幅画的内容?
总结:花草从右下部位发势,中间几株花草只表现了植物的大部分,右边几
枝野竹却根部可见,根部缀以“车前草”一株,植物的前后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叫实,右下部自然而然的留出空白,这叫虚。
一丛野菊从画外伸进,长长的枝干形成一条斜线,即破了画边的平行线,又使人产生画外之景的联想。
潘天寿先生运用巧妙的穿插、疏密技法使画面丰富多姿、杂而不乱、生机盎然。
过渡语:说说大画家为什么要画些不知名的花草呢?
总结:小花、小草也有着自己生存的意义,它们在人不注意的地方独自盛开着,吐露着自己的芬芳,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大画家想用这些花草比喻平凡却坚毅的品质。
可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4)生活巧装饰
过渡语:花的美不仅感染着艺术家,同样也带动着每一个爱美之人。
人们借花传情,用花的美装饰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说一说,人们用花装饰在什么地方?
总结:衣、食、住、行各个地方都有花的身影。
过渡语:说说用什么形式装饰的。
总结:用刺绣、捏、剪、印染等装饰方法。
(三)艺术实践
1、主题:用花装点我们的生活。
内容:用你最喜欢的花或花卉作品装点自己的家,并进行欣赏、评述。
2、教师示范:画写意梅花,装点自己的家。
(四)课堂总结
1、展示评价
2、知识拓展
(1)花对我们生活的美化作用还表现在家居设计、服装设计、园林设计等方面。
(2)插花艺术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希望同学们多动巧手,用花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