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_涉江

合集下载

屈原最有名的三首诗

屈原最有名的三首诗

屈原最有名的三首诗
传说屈原是古代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他的三首诗被誉为诗经的代表作之一。

这三首诗描写了屈原的生活,也深刻地反映出他的孤独,忧伤和无奈。

首先是屈原的《涉江》,这首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勾起人的爱国之心。

这首诗以大江为背景,写到“千里涉江,波澜壮阔”来形容大江的雄浑洪涛,充满崇敬。

随后,屈原运用“劳劳苦酬定,古调今作王”这样的诗句,把自己与大江连接起来,情感最终抒发出来。

用他的话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
中。

”自己的心情是湖海深的,心中充满了几乎无限的爱国之情。

其次是《离骚》,这首诗表达了屈原对跋涉千里,理想未竟之间的孤独感。

这首诗中,屈原“挂帆江上空,谁见英雄情”不禁令人想起他在大江上辗转折回,心中充满唏嘘和挣扎。

此外,他呼唤“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为秦塞通”,表达了内心对理想不能实现而感到无奈。

最后,他借用“雄风不可留,白雪非常暗”等比喻,抒发出他的孤独,号叫“世间无限业,何处是归程”。

最后是《大逝》,这首诗反映了屈原因生活无奈而产生的忧伤。

他写到“日月光,连山穷谷枯”,言外之意是自己的生活艰苦,难以忍受。

他悲伤地叹道:“山林此何有,英雄不复在”,从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处的痛苦。

此外,他也借用“楚江空自流,湘水千里涨”之类的比喻,表达自己面对不幸而无奈的心情。

屈原的三首诗充满了他的情感,也反映出他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忧虑和孤独。

这三首诗不仅用精彩纷呈的语言写出了爱国之情,也让人感受到了屈原对不幸的哀思,让他的名字在古代诗坛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中。

《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

《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

《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注释:奇服:奇伟的服饰,是用来象征自己与众不同的志向品行的。

衰:懈怠,衰减。

铗(音夹颊:剑柄,这里代指剑。

长铗即长剑。

陆离:长貌。

切云:当时一种高帽子之名。

崔嵬:高耸。

被:同“披”,戴着。

明月:夜光珠。

璐:美玉名。

莫余知:即“莫知余”,没有人理解我。

方:将要。

高驰:远走高飞。

顾:回头看。

虬:无角的龙。

骖:四马驾车,两边的马称为骖,这里指用螭来做骖马。

螭(音痴):一种龙。

重华:帝舜的名字。

瑶:美玉。

圃:花园。

“瑶之圃”指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句的盛产美玉的花园。

英:花朵。

玉英:玉树之花。

夷:当时对周边落后民族的称呼,带有蔑视侮辱的意思。

南夷:指屈原流放的楚国南部的土著。

旦:清晨。

济:渡过。

湘:湘江。

乘:登上。

鄂渚:地名,在今湖北武昌西。

反顾:回头看。

欸(音哀):叹息声。

绪风:余风。

步马:让马徐行。

屈原《九章·涉江》原文、注释与翻译

屈原《九章·涉江》原文、注释与翻译

屈原《九章·涉江》原文、注释与翻译屈原《九章-涉江》原文、注释与翻译【说明】为方便大家阅读,以下原文为黑色字体,注释为蓝色字体,翻译为红色字体。

本文名著翻译系列,《涉江》是屈原晚年流放江南时的作品。

叙述了诗人流放江南、飘泊沅湘、西入溆浦的行程和心情。

他自陵阳出发,经鄂渚、枉陪、辰阳,一路自东北向西南,直到溆浦。

这一路经过的都是极其僻远荒凉、瘴疠毒气迷漫的深山老林,环境十分险恶;但诗人仍不变心从俗,始终坚持理想,保持着高远的志向,充分表现了诗人绝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战斗精神。

全诗感情起伏,回旋激荡,塑造了一个光明正大、坚贞不屈的完美抒情的主人公形象。

【原文】余幼好此奇服兮①,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②,冠切云之崔嵬③,被明月兮珮宝璐④。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⑤。

驾青虬兮骖白螭⑥,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⑦。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⑧,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⑨,欵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⑩,邸余车兮方林。

【注释】①奇服:不同于常人的服装。

②长铗:长剑。

陆离:长的样子。

③切云:冠名,古时一种高耸的冠。

④被:同“披”。

明月:明月珠。

珮:一本作“佩”,译文从“佩”。

宝璐:美玉名。

⑤方:刚、正好。

高驰:远走高飞。

顾:回顾,回头看。

⑥虬:传说中无角的龙。

螭:无角的龙。

⑦重华:舜的名。

瑶之圃:生玉的园圃,据下文,当系指昆仑,传说昆仑山以产玉闻名。

⑧南夷: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此指楚国南部的少数民族。

⑨乘:登。

鄂渚:洲渚名,在今武汉市长江中。

⑩山皋:山边。

闻一多《楚辞校补》:“此非乱词,不当于句中用兮字。

二句疑当作'步余马于山皋兮,邸余车乎方林。

'《离骚》二句连用介词时,每上句用'于',下句用'乎',此或同然。

”【翻译】我从小就爱好这奇特的服饰啊,直到老年这习惯也没有衰减。

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通天冠。

屈原涉江

屈原涉江
屈原投江?公无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这年已六十二岁渡过了二十多年的放逐流亡生活他看到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楚国的危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于是就在这一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楚辞· 涉江
概要讲述: 屈原作品的时代意义及特色,并讲述 《涉江》的内容大意。 (2 jam)
译文
• 接舆剪去头发啊,桑扈裸体走路。忠臣不一定被 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伍子胥遭到灾祸啊 ,比干被剁成肉泥。与前世相比都是这样啊,我 又何必埋怨当今的人呢!我要遵守正道毫不犹豫 啊,当然难免终身处在黑暗之中。
• 尾声:鸾鸟、凤凰,一天天远去啊;燕雀、乌鹊 在厅堂和庭院里做窝啊。露申、辛夷,死在草木 丛生的地方啊;腥的臭的都用上了,芳香的却不 能接近啊。黑夜白昼变了位置,我生得不是时候 啊。我满怀着忠信而不得志,只好飘然远行
对故国的思念和流放途中的 艰辛。 流放时走陆路和水路的情景。
诗人眷念故国心情的衬托。 表明诗人宁可被放逐,也不 愿同流合污。
内容分析
• 入淑浦余澶徊兮,迷不 知吾所如。 •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 穴(犬旁)之所居。 •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 晦以多雨。 •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 霏而承宇。 •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 处乎山中。 •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固将愁苦而终穷。
中心思想
• 借诗人渡江而南,沿沅江西上,独处深山 的情景,反映了当时楚国政治的腐败,表 现了屈原热爱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坚持正义, 刚正不屈的精神。
前言
• 在秦将白起攻陷郢都,事实上已经证明屈原 联齐抗秦主张是正确的时候,楚王仍旧执迷 不悟,拒不起用屈原,迫使他不得不“涉江 ”南下,远离朝廷。《涉江》这首诗,记叙 了诗人南下溆浦的经过,表现了诗人至死坚 持正义的伟大人格。 • 全诗分为五段。第一段十四句,叙述自己虽 然坚持美德,却始终不为混浊的现实所容。 表明南渡的基本原因,是一个坚持“好修为 常”,怀抱高尚理想的伟大人格与“腥臊并 御”的黑暗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果

涉江屈原原文及翻译

涉江屈原原文及翻译

涉江屈原原文及翻译《涉江》是屈原晚年放逐江南时所作的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抒情诗。

以下是它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欣赏吧!涉江屈原原文及翻译原文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译文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老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

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

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

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却高视阔步,置之不理。

坐上驾着青龙两边配有白龙的车子,我要同重华一道去游仙宫。

登上昆仑山啊吃那玉的精英,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

可悲啊,楚国没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水了。

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岗,让我的'车来到方林。

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游前进啊!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

船缓慢地不肯行进啊,老是停留在回旋的水流里。

清早我从枉渚起程啊,晚上才歇宿在辰阳。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进入溆浦我又迟疑起来啊,心里迷惑着不知我该去何处。

屈原《涉江》赏析

屈原《涉江》赏析

屈原《涉江》赏析沅湘流萦绕,汩罗独沉吟。

凭栏思旧友,泪满楚天心。

涉江而上兮,哀屈子之民生。

车轮滚滚东逝去,但总有不能抵挡的巨浪将它翻覆于江中。

屈原,他不为巨浪所折服,竟跳入江中,那勇敢与坚毅感人至深。

在死亡的边缘,他做出了令世人为之震惊的抉择。

故君思我兮,菖蒲生之浦。

荒淫无道的楚王为美色所迷惑,将他关入牢狱,在酷刑下屈原没有屈服。

怀王听信小人谗言,疏远屈原,甚至怀疑屈原投靠秦国,便下令放逐屈原。

身处苦境的屈原仍忠于故国,毫不动摇。

“横流”一词写出了水流的壮阔和汹涌。

屈原面对着黑暗势力的威逼利诱,强大敌人的屠刀,以及自己的无助,仍挺直腰板,奋起反抗。

尽管前路荆棘遍地,但也阻止不了他继续前进。

他用笔挥洒出了不朽的诗篇。

他是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坚贞。

“哀民生之多艰”,一个“哀”字体现出了他的拳拳之心。

“求索不得”,一个“求”字包含了他多少辛酸?他寻觅了多少代?最终,他成功了,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然而他的内心却无比悲痛,像一只飘零的鸿雁,疲倦、哀伤。

他的努力却始终换来的只有失望与无奈。

这些他都忍受了,可是当他听到自己被楚怀王遗弃时,仍不禁落泪。

那一刻,他感觉到了彻骨的冰凉。

屈原是一个多情的男子,纵使流离失所,他仍会一次又一次忆起远方的伊人,吟诵出千古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虽流落江湖,但始终不忘自己的故乡,他的胸襟,这是何等宽广!“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我宁愿被杀头也不愿如此行尸走肉地活着。

他始终不肯向命运低头,即使已被楚怀王放逐,也始终高洁自持。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放弃高官厚禄,是怎样的意志让他九死不悔?汨罗江边,屈原纵身跃入汨罗江中,他用鲜血浇灌出了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文明。

在他死后的几百年里,不论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人们都会记住他,铭记他的英名。

我们就如同这秋天的流水,永远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因为梦想是心灵的归宿。

屈原之《涉江》节选知识讲解

屈原之《涉江》节选知识讲解
上,名词用作动词,上行,意思为逆流而上。
4.朝(zhāo)
朝,早晨,名词作状语。下文中的“夕”与此词。
5.僻远
僻远,偏僻,边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被放逐到 边远的地方去。
4 入溆浦余儃
佪兮,迷不知吾 所如。深林杳以 冥冥兮,乃猿狖 之所居;山峻高 而蔽日兮,下幽 晦以多雨,霰雪 纷其无垠兮,云 霏霏其承宇。
2.忠
忠诚的人,指忠臣,形容词用作名词。下 文中的“贤”字用法与此同。
3.伍子逢殃
伍子遭到灾祸。伍子,伍子胥(?—前484)春秋时吴 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楚国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 (公元前522年)伍奢被杀,子胥历经宋郑等国入吴。后帮 助阖阁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不 久,又攻破楚国,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时, 劝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渐被疏远。后,吴王夫差 拘囚越王勾践,他劝夫差杀勾践以免后患。夫差不听,最 后赐剑命他自杀。
进入溆浦我又迟疑 起来啊,心里迷惑不 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幽深的树林是那样的 昏暗啊,是猿猴居住 的地方;山又高又险 遮住了天日啊,山下 又阴又暗经常下雨; 雪花纷飞一望无际啊, 浓云密布好像压着屋 檐。
5 哀吾生之无乐
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固将愁苦而终穷。接 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以。伍子逢殃兮,比 干菹醢。与前世而皆 然兮,吾又何怨乎今 之人?余将董道而不 豫兮,固将重昏而终 身。
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 淹回水而凝滞。朝 发枉陼兮,夕宿辰 阳。苟余心之端直 兮,虽僻远其何伤?
在鄂渚登岸,回头 遥望来路,对着秋冬的 寒风叹息。让我的马走 上山冈啊,驾着我的车 来到方林。
坐着船沿沅水向上游前 进,船夫们一齐摇桨划 船。船却慢慢地不肯往 前走啊,停留在回旋的 水流中。早晨我从枉陼 出发啊,傍晚住宿在辰 阳。如果我心是正直的 啊,即使被流放到边远 的地方,又有什么关系 呢?

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_0

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_0

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屈原涉江屈原作品简介选自。

包括,共计九篇。

除或为早年作品外,余皆反映其遭谗及放逐后的.生活,抨击腐朽贵族集团,表现出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思想。

是屈原晚年的作品。

这是一首纪行诗,也是一首抒情诗。

叙写了作者于顷襄王三年(前296)第二次被放逐后,渡江而南的经历和思想情况,故题名“涉江”,当时屈原在流放途中,渡过长江,登上鄂渚,穿过洞庭,走到沅水上游。

在行径辰阳,进入淑浦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原文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原文(第一段)余幼好(hào)此奇服兮,(1)年既老而不衰。

(2)带长铗(jiá)之陆离兮,(3)冠(guàn)切云之崔(cuī)嵬(wěi)。

(4)被(pī)明月兮珮宝璐(lù)。

(5)(第二段)世溷(hūn)浊而莫余知兮,(6)吾方高驰而不顾。

(7)驾青虬(qiú)兮骖(cān)白螭(chī),(8)吾与重(chóng)华游兮瑶之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
入溆浦余儃佪兮, 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 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 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 霏霏而承宇。
鄂君启节 图
涉江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 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 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 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 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 昏而终身。
“过夏首而西浮兮”句
汉代王逸以来对此句的几种代表性解释:从西浮而东 行/人向东而心恋西/混“夏首”为“夏口”…… 赵逵夫《哀郢》地图(录自赵逵夫《〈哀郢〉释疑 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
“凌阳侯之泛滥兮”句
“阳侯”的几种解释: 凌,乘也。阳侯,大波之神。([汉]王逸《楚辞章句》) 古之诸侯:洪兴祖注引《战国策》注说:“阳侯,陵阳 国侯也。其国近水,溺死于水,其神龙为大波,有所伤害, 因谓之阳侯之波也。应劭曰:‘阳侯,古之诸侯。有罪自 投江,其神为大波。’”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亦秉持此说) 阳侯,伏羲臣。淮南注:陵阳国侯也。国近江,溺死, 其神能为大波。([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讨论:此句中的“阳侯”与下文的“陵阳”有无关系 ? 如有关系,又有何种关系?如无关系,又有何道理?
涉江
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内容分析
《涉江》着重记述了诗人被放逐的历程 和心情。从诗中,我们可以具体了解到诗 人这次被放逐的地区和所行的路线。从具 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到诗人所到达的流放 地区十分僻远、荒凉。作者的处境十分悲 惨。但作品所表现出的矢志不渝、坚持理 想的精神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
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
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 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 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若不信 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 慼。
“楚辞”又名 “骚体诗”,按其 名称本义来说,是 指楚地歌辞的意思, 具有浓厚的地方色 彩。
楚辞
“楚辞” 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 在语言风格以及声调节拍上都有着 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是屈原在吸 收民间语言和南方歌谣的形式与韵 律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来的一种 新诗体。
“楚辞” 是战国时代产 生于楚国地区 的一种新诗体。
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写景的诗 句,揉进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涉江》描写了诗人放逐之后的凄 凉景象,作者善于将写景与抒情交织, 融情于景。写"秋冬之绪风",是为了写 国破的悲伤。写"山皋步马,方林邸车", 是为了写反顾郢都、眷恋郢都,徘徊而 不忍去的情怀。
写作特点
2.驰骋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 诗人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写人状物。" 鸾鸟凤凰"、"露申辛夷"、"芳"(之物) 用来比喻贤臣君子,"燕雀乌鹊"、"腥臊" (之物)用来比喻奸佞小人。"奇服"用来 比喻不同流俗的高远的志行。
屈原的忠君与爱国
3.屈原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 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 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 居。 4.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 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 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 人对抗,宁死不渝。在忠君爱国的公 认道德的前提下,保持独立思考、忠 于自身认识的权利。
【思考与练习】
3.《涉江》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浓郁的 浪漫主义色彩? 第一,诗人在叙述自己流放的经历和 悲惨遭遇时,表现了反抗现实的叛逆精神 和对理想的强烈追求。正因为黑暗的现实 使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诗人于是驰骋瑰 丽的想象,"高驰"去追求理想。"
【思考与练习】
第二,诗人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想象 写理想境界,用鲜明生动比喻表现自己 的不同流俗,用象征手法来表现对光明 的追求,对黑暗的揭露,塑造了抒情主 人公鲜明的艺术形象,使作品具有浓郁 的浪漫主义色彩。
【思请举 例说明。 (1)在句中 表示句子中间的延长音, 不可读断。 (2)用在一个完整意思之后,有时具 有感叹意味。 (3)用在上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 尽,须待下一句补足。
【思考与练习】
2.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并简 要说明其意义。
“鸾鸟凤凰”、“露申辛夷”、 “芳”(之物)用来比喻贤臣君子; “燕雀乌鹊”、“腥臊”(之物) 用来比喻奸佞小人; "奇服"用来比喻不同流俗的高远的 志行。
《楚辞》现存作品“灵魂”用例凡三,屈原两例: 本句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抽思》) 这两例可能也是现存文献最早的“灵魂”用例。 屈原作品单用“灵”字凡二十五例,大略地可分为这几类 : 灵均——屈原自己的字;灵修——君主的代称;灵氛——替 他占卜的人;灵琐——玄圃上天帝之居;其他自由组合的。 讨论: 屈原何以如此重视“灵”字?何以如此频繁运用 “灵”字?“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这两句诗与 下文的 “至今九年而不复”及“鸟飞返故乡,狐死首丘” 中的“复”、“返”有何内在的关系?“复”、“返”的主 语可不可以理解为“灵魂”? 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就是《哀郢》及屈原其他作品阅 读、解释及欣赏的关键。
【拓展阅读】 《九章》 《哀郢》 《离骚》
(一)文 本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
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 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 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 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顺风波以从 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屈原简介
(二)主要作品
凡二十三篇: 《离骚》、《涉江》、《天问》、《招魂》、 《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
(三)主要思想
以美政为理想的儒家色彩。 以改革为追求的法治主张。 道家思想及其他。
屈原
鲁迅充分肯定了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和作用。
他在《汉文学史 纲要》中说: (屈原)“被谗 放逐,乃作《离骚》,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楚辞》与《诗经》
第二、《诗经》多以四字句为定格, 篇章比较短,风格比较朴素。楚辞的 篇幅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更富于 变化。 第三、《诗经》产生于北方,代 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楚辞则是南方 楚地的文学,是我国当时南方文化高 度发展的产物。
《涉江》简介 《涉江》大约是屈原于逝世前一年 (公元前277年)所作。在此前一年, 楚国郢都为秦兵攻陷,顷襄王只好迁 都避难。在楚王室去陈途中,令尹子 兰向顷襄王进谗言中伤屈原,以致他 又被贬到湘西山区。到湘西以后,屈 原写了这首纪行兼抒愤的《涉江》。
屈 原 《 涉江 》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 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 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 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 莫余知兮,吾方高弛而不 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 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 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 寿,与日月兮齐光。
鄂君启节 图
屈 原 《 涉江 》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 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 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 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 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 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 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楚辞与汉赋
“楚辞”在汉代一般又被称作“赋”。 汉人把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品称 为“赋”,把楚辞和汉赋混淆起来,这是 不恰当的。 “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国地区 的一种新诗体,而“汉赋”却是适应汉代 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带 韵散文之类的作品。
《楚辞》与《诗经》
《楚辞》也受到《诗经》的影响,但与 《诗经》相比,"楚辞"所表现出来的进步 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诗经》是我国历史早期的作 品,主要属群众性集体创作,有浓厚民歌 色彩。楚辞由屈原创造,是诗人吸取民间 文学的营养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内容分析
《涉江》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被放逐的经 历,处境和悲愤苦闷的情怀。诗人所抒发 的感情,或为对高远理想的向往与憧憬, 或因对理想的无法实现而悲愤,或对郢都 的眷恋,或因独处深山而感叹哀伤,或为 引古代志士忠臣以自况,或为对奸佞小人 的谴责,或为对坚持正道的严正申明,充 满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具有感人肺腑
1.联系上下文,讨论“百姓”与“民”的所指:泛指?
特指屈原自己? 王逸和蒋骥的说法:
怀王不明,信用谗言,而放逐己;正以仲春阴阳会时,
徙我东行,遂与室家相失也。([汉]王逸《楚辞章句》) 百姓与民,皆呼天自指之辞。……泛言百姓者,逊辞
也。
([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东迁”的所指:迁都?迁贬?
“上洞庭而下江”句
自汉代以来对此句的解释:站在夏口向西望,湖在 上江在下/南洞庭而北长江/顺着洞庭入湘江/船头向洞 庭、船尾向长江,/或上洞庭、或下长江/古时洞庭湖在
长江北,故先入洞庭再下长江。
赵逵夫先生旁征博引,对以上诸说一一驳议,解此 句为: 出洞庭湖而顺江东行。
请参看赵氏《哀郢》地图。
“羌灵魂之欲归兮”句
写作特点
黑暗的现实使诗人的理想无法实现, 作者在诗中驰骋瑰丽的想象。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 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 与日月兮齐光。"等句,就是写诗人想象 中的理想境界。
写作特点
3.“兮”字大量运用。 本章仅三百六十一字,“兮”字的运 用竟达三十四个。 诗中“兮”字句型,既整齐匀称,又 参差 错落,极富有韵味,有助于诗人表 达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