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和护理

酸甘油 ) 、再灌 注心肌 ( 入治疗 、溶栓 治疗 ) 介 、纠正 心律 失常 、控制休克和心衰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
2 结 果
导致冠脉灌 注减 少 ,诱发休 克 。根据病 情每 l 5—3 i 0 mn测 量并记 录血 压 1次。监测 每小时 尿量 ,准确记 录 。并 根 据
血压 、尿量监测结果 ,采用静脉输 液泵 动态调整输液速度 。 32 3 心力衰竭 .. 立 即报告 医生 ,协助患 者取半 坐卧位 或
3 3 用药 护 理 .
监护 ,测量血压 、心 率 、呼 吸 、血 氧饱 和度 ,观 察患 者精 神状态 、心前 区症状 、出汗 情况 等 ,评估 危 险程 度 ;抽血
测心肌酶谱 、D I — I聚体 、电解质 、血 常规 等 ,及 时送 检 ,
随 时追 踪 ,送 至 医 生 ;用 静 脉 留 置 针 快 速 建 立 两 条 有 效 的
给予 多功能除 颤心 电监 护仪
动态观察并记 录心率 、心 律 、脉搏 、呼 吸 、血 压 、血 氧饱
平均年龄 ( 74 4 . 5±1. 8 05 )岁。前壁心肌梗 死 4 0例 ,前间 壁心肌梗死 2 例 ,前 壁合并下 壁 2 8 2例 ,下壁 心肌梗 死 1 0
例 ,高侧壁心肌梗死 9例 ,广泛 前壁心肌梗 死 5例 。其 中 , 经急救 中心 “ 2 ”院前 抢救 的 6 10 O例 ,家属 直接 送患 者人
患 者多进富含粗纤 维 的蔬 果 ,并 根据 排便 需要予 以缓 泻剂 应 用。排便 过 程 中护 士需 在床 旁 协助 并 严密 观 察其 面 色 、
性 。向患者及 家属解 释清楚所 用药物 的药名 、剂量 、作 用 、 危 险性及使用 注意事 项 等 ,以 防患者 或家属 不配 合 时擅 自

1例早期急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1例早期急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3]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6-规范化治疗[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66:309.
[4]秦伟毅,钱洪津,唐绍辉,等.胸痛中心对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间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0):1147-1152.
[5]庞文跃,孙英贤,刘兴利,等.左主干急性闭塞的急诊PCI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6):1272-1274.
【参考文献】
[1] McNamara RL,Wang Y,Herrin J,et a1.Effect of door-to-balloon time o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il Cardiol,2006,47(11):2180-2186.
患者吕某,男性,61岁,因突发胸痛、胸闷、憋气0.5小时,于13:20来我院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检示血压150/100mmHg,神清,痛苦面容,伴大汗淋漓,唇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2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起初行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后复查心电图示胸前广泛导联T波倒置(aVL、V2-V6)。临床诊断:(1)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2)高血压3级(极高危)。患者拟在局麻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必要时行PTCA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谈话已进行,患者及亲属表示理解,接受手术风险并同意手术。立即给予术前准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300mg、替格瑞洛片(倍林达)180mg。术中冠脉造影术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90%狭窄,中段70%狭窄,TIMI血流2级。遂选用2.0×20mm球囊至狭窄处,以10ATM加压球囊扩张后,送入一3.5×18mm药物洗脱支架(乐普医疗,NANO,不锈钢)至中段狭窄处,再以12ATM加压球囊释放支架,送入一4.0×18mm药物洗脱支架(乐普医疗,NANO,不锈钢)至近段狭窄处,以12-14ATM加压球囊释放支架,最后沿导丝送入一4.5×12mm高压球囊至狭窄处,造影显示位置满意后以12~16ATM加压球囊扩张后,造影显示残余狭窄消失,TIMI血流3级,术后患者病情稳定,一般情况可,返回病房密切观察病情。

心梗患者能活多久[001](2)

心梗患者能活多久[001](2)

心梗患者能活多久心梗患者能活多久?心肌梗死(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心肌缺血区域的坏死,严重危害心脏功能。

心梗患者的预后与个体差异,治疗措施的适时有效性、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和遵循医护人员的注意事项有关。

一般来说,心梗患者的生存率与年龄、早期治疗和身体情况等有关,如果能从事生活方式快速转型,而且遵守医嘱,那么心梗患者的生存率会大大提高。

以下是关于心梗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心梗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法早期治疗是心梗患者存活的关键。

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如心绞痛、劳累后气促、胸痛、胸闷等。

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确认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迹象。

对于确诊的心梗患者,医生会进行膜蛋白酶抑制剂和抗凝血治疗,这有助于预防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心梗发生后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急性治疗和长期治疗。

(1) 急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法。

溶栓治疗旨在通过溶解血栓缓解心肌缺血,血流回到心肌缺血部位,从而减轻疼痛和改善预后。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技术,在心脏直接进行治疗,如在心脏植入支架以加强动脉的支撑力,消除支架留下的狭窄及其他动脉。

(2) 长期治疗:长期治疗是指心梗后的治疗,包括降低胆固醇、控制血压、改变饮食习惯、戒烟、戒酒等。

其中,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聚集剂则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最常用方法。

如果有心率失常,还需用药控制心律,如β受体拮抗剂等。

需要注意的事项1. 药物治疗要规律、长期坚持,不能中断,更不能随意停药。

定期检查各项指标以及药物的合适性,并且密切监测药物对患者的反应。

2. 界定和避免诱发心梗的风险因素。

例如心梗龈铳敶浇纫谋芡甘?体内胆固醇含量的增加等。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大力支持并鼓励患者积极活跃.总的来说,心梗患者能活多久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患者的身体情况、治疗时机和方法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近20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治疗、特别是直接PCI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使急性心梗死(AMI)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正改变着人们对A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

AMI的治疗最主要的是要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实行心肌的再灌注,必须争分夺秒、真正体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备受关注,满意地开通梗塞相关血管、实现彻底和有效再灌注的假设包括:早期恢复血流;完全的心外膜血流;完全的心肌微循环血流;血流的持续恢复等四个目标。

开辟AMI患者的“绿色通道”,开设“胸痛门诊”或“胸痛专用通道”,培养公民的健康意识、知晓“胸痛——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征象”而及时到达有条件和能力进行有效救治的医疗单位就医至关重要,有利于有效地实施院前急救;同时,入院后各个环节的正确处理、及出院后的继续干预与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在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治疗阶段,应迅速地进行确诊,并进行初步危险分层,采用有效的止痛措施缓解胸痛,预防和处理心脏骤停。

早期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尽快实施再灌注。

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已开展院前溶栓治疗,以达到限制梗死范围,防止梗死扩展和延展的目的。

随后的治疗中应注意处理泵衰竭、休克及致命性心律失常。

后期治疗包括并发症处理和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干预(即二级预防),旨在防止日后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选择和采用正确有效的再灌注策略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再灌注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溶栓疗法、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但在AMI早期极少采用CABG。

一、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1)直接PCI;(2)溶栓后的PCI:包含①立即PCI,②延迟性PCI,③ “易化”(facilitated)PCI,④挽救性PCI即溶栓失败后的PCI。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者安全。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及预后,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
病。
溶栓治疗原理
阐述溶栓治疗的作用机制、适用人 群、治疗效果及可能的风险,使患 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合理用药指导
教育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告知药 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可能的不 良反应,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 从性。
禁忌症
近期内有活动性出血、手术或外伤史 ;存在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存在脑 血管意外病史或疑似主动脉夹层等。
溶栓时机选择及操作规范
溶栓时机选择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 尽早进行溶栓治疗,通常在到达医院后 30分钟内开始。
VS
操作规范
在给予溶栓药物前,需进行充分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表现等; 同时需给予患者充分的抗凝治疗,以降低 溶栓后再闭塞的风险。在溶栓过程中,需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出血倾向,及 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患者典型症状为胸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 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 ,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感。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心肌酶学改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和肌钙蛋白T或I升高)以及临床症状,可以诊断STEMI。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心理疏导与安慰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 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安
慰,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 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CRT适用于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增宽、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急性心肌梗 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
在实施CRT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起搏模式和参数设置,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并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同时,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通 过体外循环和膜肺氧合来替代或部分替 代心肺功能的治疗方法,可以为急性心 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提供有效的
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
心原性休克治疗
针对心原性休克,应给予积极的抗 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等。
并发症处理
对于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 发症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和 处理。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
多学科协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治疗 需要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重症 医学科等多学科的协作,共同制定治 疗方案。
02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中国专家制定 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共识。
专家共识的重要性
提供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帮助医生制定科学合理 的治疗方案。
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 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断 和治疗。 促进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 性休克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加强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 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诊治医学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诊治医学课件

,恢复心肌灌注。
Hale Waihona Puke 02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灌注,包括直接PCI和转
运PCI。
03
CABG(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手术将其他血管移植到冠状动脉上,绕过阻塞部位,恢复心肌灌注

其他治疗手段
01
02
03
04
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防止 血栓形成和栓塞。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际临床试验
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推动急性心肌梗死防治 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国际政策对话
参与国际政策对话,共同 制定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的 国际标准和指南,促进全 球范围内的防治工作。
05
典型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总结词
早期识别与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关重要,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 发症。
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可伴随恶心、 呕吐、出汗等症状。
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酶学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 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
02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和
加强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 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 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 力。
筛查与预防
开展社区筛查,对高危人 群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 率。
急救网络建设
完善社区急救网络,提高 急救反应速度和救治成功 率。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通过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可以提高急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参考内容二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 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至关重要。再灌注治疗是STEMI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 目的是尽快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以减轻心肌损伤和改善患者预后。本次演 示将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方法。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 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01 背景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诊断标准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事件,院前溶栓治 疗在再灌注治疗策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次演示旨在提供针对STEMI院前溶栓治 疗的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背景
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堵塞冠状动脉管腔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STEMI可导致心力 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对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尽快完成检查和准备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医生应根据指南的建议,尽快 安排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以便确诊。同时,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 疗的患者,医生应尽快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造影剂过敏试验等。
3、手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对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严密的监测,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药物再灌注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但对于部分患者可能效果不佳。 对于发病时间较长、病情较重或患者存在溶栓禁忌症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机械 再灌注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机械再灌注治疗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恢复 快等优点,已成为STEMI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整理ppt
18
易化PCI
FINESSE研究:共入选了2452例STEMI患者, 随机分为3组。两组施行易化PCI:联合易化组 给予小剂量的瑞替普酶和阿昔单抗,单独易化 组仅给予阿昔单抗,均间隔一段时间再行PCI; 直接PCI组,术前即刻使用阿昔单抗
结果:90d 3组主要终点(包括死亡、因心力衰 竭再次住院、心源性休克和心室颤动)没有显 著差异;联合易化组的血流更好,但出血并发 症也最多,直接PCI组出血并发症最少
溶栓 or PCI? 溶栓与PCI 联合应用 A. 即刻PCI B. 补救性PCI C. 易化PCI
可整理ppt
3
溶栓治疗的时机
院前溶栓;院内溶栓:30 min内进行
对45 000 名溶栓患者回顾性分析表明:
① 0~6h 溶栓死亡率减少30 ‰,7~12h 减少20 ‰,13~18h 溶栓减少死亡率在10 ‰以下,且疗 效不确定
直接 PCI 1. 能更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2. 严重出血并发症减少 3. Time delay 溶栓治疗 1. 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 2. 新型溶栓药物提高了溶栓的开通率和安全性 3. 出血并发症、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闭塞
可整理ppt
5
再灌注治疗趋势
➢ 我国:PCI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 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
后期发表的REACT研究:随机接受补救PCI、药 物保守或再次溶栓治疗,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 补救PCI组无事件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且再次血运重建率有降低趋势
可整理ppt
15
溶栓后PCI治疗策略
CARESS/GRACIA /CAPITAL /SIAM等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溶栓后24h内进行常规进行PCI获益 大于仅在溶栓失败后行PCI的患者,风险不增加。
可整理ppt
11
首选溶栓
不具备24h急诊PCI治疗条件的医院 不具备24h急诊PCI治疗条件也不具备迅速转运条
件的医院 具备24h急诊PC I治疗条件,患者就诊早(症状持续
≤3h) ,而且直接PCI明显延迟; 具备24h急诊PC I治疗条件,患者就诊时症状持续>
3h,但就诊- 球囊扩张与就诊- 溶栓时间相差( PCI相 关的延误) > 60min或就诊- 球囊扩张时间> 90min
可整理ppt
7
我国的临床研究资料
CREATE研究 2001 - 2004年 中国资料显示, 11.5%患者接受PC I治疗,溶栓治
疗占52.5% ,未行再灌注治疗占37.6%
可整理ppt
8
1 常用溶栓药物
溶栓药物多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类似物 分类 : ① 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药:链激酶和尿激酶 ②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药: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和 PCI治疗策略新进展
江苏盛泽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盛泽分院 王晖 2010-10-23
可整理ppt
1
策略:早期再灌注治疗
对象:ST 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 作用:降低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 方法
1. 溶栓治疗 2. 介入治疗 (PCI)
可整理ppt
2
再灌注选择
可整理ppt
13
溶栓治疗失败
临床判断 应首选进行补救性PCI
可整理ppt
14
补救PCI
补救PCI:对溶栓未成功者(未能恢复TIMI血流 Ⅲ级)行PCI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早期RESCUE研究:溶栓失败行补救PCI与药物 治疗相比可使一级终点事件(死亡或心功能Ⅲ、 Ⅳ级)下降,LVEF改善更明显
原激活药( rt-PA,阿替普酶);无抗原性。可选 择性激活与血栓中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 对全身性纤溶活性影响较小, 出血风险降低
可整理ppt
9
常用药物表
可整理ppt
10
溶栓适应证、禁忌证
STEM I症状出现12h内,心电图两个胸前相
邻导联ST段抬高≥012mV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 ≥011mV或新出现的或可能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 阻滞 STEM I症状出现12~24h内,而且仍然有缺血症 状以及心电图仍然有ST段抬高。
② 发病2h 内溶栓效果最佳,2h 之内与2h 之后溶栓 效果比较,降低死亡率分别为44 % vs 20 %
2007美国AHA/ACC治疗指南:就诊到球囊时 间(door to ballon)-就诊到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超过1小时通常首选溶栓治疗
可整理ppt
4ppt
12
溶栓抗凝剂使用
使用尿激酶:溶栓开始后12h,皮下注射7500 IU 肝素钙,之后每12h皮下注射7500 IU持续3~5d
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前给予冲击量60U/kg(最大量 4000U) ,溶栓后给予每小时12U/kg,将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至50~70秒,持续48h
对于PCI明显延迟的患者,在尽早溶栓治疗后, 3~24h内进行血管造影
低危患者(如症状缓解且ST段有所改善,局限于3 个心电图导联的下壁梗死)不建议常规造影
可整理ppt
16
溶栓治疗后是否进行PCI
可整理ppt
17
易化PCI
易化PCI:PCI前先给予溶栓药物和/或血小板 GPⅡb/Ⅲa拮抗剂,目的在于采用药物治疗提高 PCI术前冠脉开通率
➢ 欧美国家:溶栓与PCI的比例相当
目前国内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尤其是经济 不发达地区;溶栓治疗不可或缺
24h PCI医院
可整理ppt
6
PCI制约因素
直接PCI治疗受到设备、技术条件的限制,也受 到时间延迟的影响
如果PCI相关延误(即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 时间与首次医疗接触到溶栓时间之间的差值)超 过60~110min, PCI的优势消失
可整理ppt
19
易化PCI适应症
高危(大面积心肌梗死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出 血风险低的患者
就诊医院不能进行直接PCI,且不能及时转运者
可整理ppt
20
溶栓后PCI时机
Conclusion
After fibrinolysis for STEMI a routine invasive strategy is nowadays considered mandatory. In cases of failed fibrinolysis immediate PCI should be attempted. For all other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fibrinolysis the optimal window for angiography and PCI is between 3 and 24 h after fibrinolysis. Beyond that period further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is unlike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