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合集下载

2018年湖南省第一产业发展情况

2018年湖南省第一产业发展情况

2018年湖南省第一产业发展情况2018年,我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83.59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与全国持平。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361.62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增加值3265.94亿元,同比增长3.7%,由于粮食结构调整和生猪出栏下行等因素影响,增幅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9.5%、0.9%、7.6%、6.9%。

农业生产呈现以下特点:一、粮食结构调整优化。

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3022.9万吨,虽较上年下降1.6%,但减幅不大,仍处于高位水平,属于丰收年景,且全年农业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同比增长3.1%。

全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减单产较低、品质较差的早稻和双季晚稻种植面积616.40万亩,同时增加单产较高、品质较优的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面积271.83万亩。

二、蔬菜生产势头良好。

由于市场价格持续看好等有利因素,生产者积极性较高,各地加快推进蔬菜专业化基地建设,优化品种结构,依托棚室种植蔬菜、食用菌类。

全年播种面积1897.3万亩,产量3822.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4.1%。

三、生猪产能略有下降。

受环保整治、前期猪价偏弱、饲料价格上涨和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2018年湖南生猪出栏存栏双双下降,市场整体低迷。

全年生猪出栏5993.7万头,同比下降2.0%;生猪存栏3822.0万头,下降3.7%;能繁殖母猪存栏378.7万头,下降4.4%;猪肉产量446.8万吨,下降0.6%。

四、牛羊家禽扩量增效。

近年来,湖南草食牧业发展速度加快,尤其是规模养殖场发展迅速,牛羊生产稳定增长。

2018年全省牛、羊出栏分别为152.7万头、911.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9%、1.0%;牛、羊存栏分别为385.4万头、668.3万只,分别增长1.6%、1.0%;家禽出笼4.2亿羽,增长0.5%。

2018年湖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今年形势展望

2018年湖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今年形势展望

2018年湖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今年形势展望2018年,全省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诸多风险和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紧咬战略目标不动摇,科学施策、攻坚克难,全省工业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结构继续优化升级,新动能持续成长,稳中向好的态势延续发展。

一、2018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特点(一)生产保持中高速增长。

2018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

回望历史轨迹,2012年以来,全省规模工业增速分别为14.6%、11.6%、9.6%、7.8%、6.9%、7.3%和7.4%,2016年增速创历史新低,2017—2018年稳中有升,全省规模工业增速在“L”型右侧中低位波动运行,呈现下有底上有顶的平稳运行特征。

(二)企业效益总体提升。

1—11月,全省规模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盈亏相抵后,整个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8%,增幅比主营业务收入高5.3个百分点。

从收入成本率看,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34元,同比减少0.0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09%,同比提高0.24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对整个规模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居前三位,利润分别增长54.7%、92. 6%和44.0%,3个行业合计拉动整个规模工业利润增长1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79.8%。

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经营效益提升明显,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9.5%,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5.6%,增速均高于整个规模工业。

(三)装备工业发展较好。

2018年,在全省规模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比整个规模工业增速高出4.5个百分点,约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5.5%。

主要构成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5.8%,拉动增长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15.3%;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0%;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2.3%、9.7%和7.7%,均拉动增长0.3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1.9%,拉动增长0.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工业经济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情况对整个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得异常重要。

通过对工业经济的深度分析,可以全面评估当前的经济形势,为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对企业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下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展开深入的分析。

一、工业产值增长从整体来看,工业产值增长一直是评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关键指标之一。

近三年来,中国工业的总产值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具体来说,2018年工业产值增长约为6.2%,2019年则稳定在了6.1%左右。

由于2020年受COVID-19疫情影响,工业经济遭遇了严重的冲击。

尽管如此,中国的工业产值仍然实现了正增长,2020年的工业投产值同比下降了1.9%,而全球90%的国家工业产值都出现了程度不等的负增长。

二、工业投资状况工业投资是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根据《工业经济运行状况月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49657亿元、51499亿元和565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3.7%和9%。

这表明,尽管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国的工业企业仍在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推进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

三、工业利润水平一个健康的工业经济需要有稳定的利润收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65775亿元、66924亿元和735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9%、1.7%和9.9%。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放缓,但总体来看,利润水平还是保持了稳步上升态势。

这对于各级政府制定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四、工业投入产出比工业投入产出比是衡量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比越小,说明其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越高。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投入产出比从1.22降至1.16,回落近6个基点。

各省经济实力排名2018

各省经济实力排名2018

各省经济实力排名2018引言: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各省经济实力排名是我们对中国各个省份经济发展情况的一次全面梳理和评估。

本文将根据2018年的数据,对各省经济实力进行排名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对中国各省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和认识。

一、排名前十的省份根据2018年的数据,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湖北、河北、上海、四川和湖南。

这些省份的经济实力表现出较高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较强的经济活力。

其中,广东、江苏、山东位居前三名,这三个省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广东的经济实力广东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省份之一,在2018年的经济实力排名中位居榜首。

广东的地理位置优越,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开放的经济政策,使得广东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重要的经济合作区。

广东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均位居全国前列,其制造业、贸易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竞争力。

三、江苏的经济实力江苏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其经济实力在2018年也进一步提升。

江苏的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上海的发展也为江苏带来了较大的机遇和优势。

江苏的制造业、电子信息、化工和服务业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和较强的实力。

同时,江苏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经济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山东的经济实力山东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其经济实力在2018年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山东的地理位置优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基础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东的制造业、农业、能源和服务业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潜力。

此外,山东还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为经济实力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其他省份的经济实力除了排名前三的省份外,浙江、河南、湖北、河北、上海、四川和湖南等省份在2018年的经济实力排名中也表现出较高水平。

浙江作为中国的私营经济发展的代表,其制造业、电子信息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实力。

湖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

湖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

湖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2020年1月19日根据湖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部分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681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1%。

其中,新材料产业650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4.2%;生物产业548个,占20.4%;节能环保产业467个,占17.4%。

二、高技术制造业2018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259个,比2013年末增长42.9%;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8.7%,比2013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1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amp;D(全称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amp;D)经费支出86.47亿元,比2013年增长99.4%;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17.2%,比2013年提高1.0个百分点;Ramp;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2.5%,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

201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0.5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0.28万件,分别比2013年增长114.8%和133.3%;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49.1%,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5.1个百分点。

三、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2018年,开展Ramp;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979个,比2013年增长212.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8.1%。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amp;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0.28万人年,比2013年增长39.7%。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amp;D经费支出516.72亿元,比2013年增长91.1%;Ramp;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3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Ramp;D经费支出及Ramp;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详见表6-1。

2018年湖南省四上企业发展情况

2018年湖南省四上企业发展情况

2018年湖南省四上企业发展情况
2018年,湖南充分利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契机,加大四上单位入规入统工作力度,成效明显。

至2018年底,在库四上单位达39684家(其中新增单位6574家),与年初比,净增3143家,增长8.6%。

一、全省四上单位行业分布情况
2018年底,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达15656家,占全部四上单位的39.5%,其中新增单位1995家,占新增单位的30.3%,在库单位数和新增单位数在各专业中均排第一。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8412家,占21.2%,其中新增单位1889家,占28.7%,在库单位数和新增单位数在各专业中均排第二。

规模以上服务业在库单位6463家,占16.3%,其中新增1213家,占18.5%,在库单位数和新增单位数在各专业中均排第三。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在库单位分别为4128家、3033家、1992家,分别新增587家、438家、452家。

表1 2018年分专业四上单位情况
单位:个、%。

2018年湖南省建筑业发展情况

2018年湖南省建筑业发展情况

2018年湖南省建筑业发展情况2018年,全省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以下简称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81.44亿元,同比增长13.8%。

一、房屋类建筑业贡献最大。

2018年,房屋类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6916.61亿元,增长15.2%,高于全省建筑业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占建筑业总产值的72.2%,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对建筑业增长贡献率为78.6%,比上年提升5.4个百分点,在全省建筑行业中保持主体地位。

土木工程类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2132.13亿元,增长9.4%。

建筑安装类建筑业完成产值362.69亿元,增长13.8%。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70.03亿元,增长13.3%。

二、中央企业规模优势突出。

2018年,在湘中央建筑业企业29家,占全省企业个数的1.1%;签订合同额8076.66亿元,占全省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的37.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21.05亿元,增长8.5%,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20.0%,户均产值66.24亿元,相当于全省建筑业企业户均规模的23倍。

三、高资质企业主导作用明显。

2018年,湖南资质以上建筑业施工总承包企业共2088家。

其中,资质等级为特一级的高资质建筑业240家,占企业总数的11.5%,签订合同额15716.33亿元,占全部合同额的72.8%;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08.99亿元,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为57.5%。

四、大型企业竞争能力较强。

大型企业依靠资本、设备、技术、人才等综合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018年,全省80家大型建筑企业仅占全省建筑业企业个数的3.0%,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增速高出全省建筑业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总产值占比达42.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全省建筑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4%。

五、私人控股企业持续壮大。

2018年,全省私人控股建筑业企业1940家,比上年增加356家,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767.44亿元,增长18.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签合同额7914.9亿元,增长13.5%;产值占全省建筑业的49.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8年全国GDP排行

2018年全国GDP排行

全国GDP排行粤苏差距再扩大重庆天津海南失速2019年01月30日来源:中国经营报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GDP突破90万亿。

作为龙头省份的广东、江苏则双双突破9万亿,而广东离10万亿只有一步之遥。

与此同时,山东浙江四川等7省跻身“4万亿俱乐部”,至于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的省份,更是扩大到13个。

而世界上GDP超过3万亿(约为4500亿美元)的国家还不到30个。

当然,每一份成绩都值得欣喜,但背后的问题同样需要给予正视。

一、粤苏领跑,湖南超河北,广西超天津中国各地经济数据陆续发布,省域格局再度发生明显变化。

全国GDP十强省份已经尘埃落定:广东(9.73万亿)、江苏(9.26万亿)、山东(7.65万亿)、浙江(5.62万亿)、河南(4.8万亿)、四川(4.07万亿)、湖北(3.94万亿)、湖南(3.64万亿)、河北(3.6万亿)、福建(3.58万亿)。

广东江苏继续领跑,双双进入“9万亿俱乐部”,与其他省份明显拉开差距,成为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省份。

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大省的山东,2018年GDP为7.65万亿,仍未进入8万亿俱乐部,与同为第一阵营的广东江苏的差距拉大。

在排名上看,今年省份GDP位次出现两大变化:一是湖南超越河北,跻身全国GDP第八名,河北则后退到第九名。

河北与后一位的福建,GDP差距只有200亿左右。

近几年来,河北先后被四川、湖北、湖南反超。

二是广西赶超天津。

近两年,天津增速下滑,GDP纷纷被其他省份和城市赶超。

2017年,广西落后于天津数十亿元,2018年,广西拉开天津超过300亿。

二、西藏贵州增速最快,辽宁企稳,天津垫底与名次之变相比,经济增速在区域之间出现更大分化。

2018年,全国有10个省市GDP增速没有跑赢全国,分别是山东、辽宁、天津、重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新疆、甘肃、海南。

经济实际增速最高的省份是西藏,高达10%,也是全国唯一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份;紧跟西藏之后的是贵州,增速也高达9.1%,但与往年两位数增速相比,有所回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湖南省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2018年,湖南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增速较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9%。

一、制造业增势良好
全省规模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9.1%;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

二、主要经济类型企业保持增长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全省规模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7.6%,国有企业增长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3%,股份合作企业增长2.4%。

其他经济类型内资企业增加值下降5.1%,集体企业下降21.8%。

三、34个行业生产实现增长
全省规模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达87.2%。

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全省规
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两位数,分别为21.2%和15.3%,增加值分别增长101.1%和25.8%,分别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1.6个和1.1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的行业还有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和9.0%,以上四个大类行业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49.6%,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

四、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全省规模工业中,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增长18.3%。

中高端产品中,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2.27倍,新能源汽车增长110.0%,集成电路增长11.4%。

五、五成多产品同比增产
2018年,全省规模工业统计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280种,占统计品种数的54.2%。

主要产品中,起重机比上年增长104.3%,建筑工程用机械增长31.9%,光缆增长26.7%,混凝土机械增长19.3%,城市轨道车辆增长9.9%,钢材增长7.3%,商品混凝土增长5.6%,大米增长4.8%,汽车增长1.7%。

水泥下降1.3%,平板玻璃下降2.4%,硫酸下降9.8%,十种有色金属下降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