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初二物理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及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纯word版)[

目录关于《探索物理》致同学们科学之旅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参考资料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参考资料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参考资料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参考资料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参考资料关于《探索物理》《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实验地区从2001年9月开始试用。
因为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一、《标准》简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标准》研制组以过去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与教育专家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了反复的研讨,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个标准继承了建国以来物理教育改革的成果,借鉴了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标准》的主要特点和执行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并不强调。
人教版2019版初二物理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2019版初二物理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及解析第1章机械运动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2.小明测量小球的直径,记录的数据分别是:2.41cm、2.43cm、2.40cm、2.42cm,这个小球的直径是。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物体长度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4.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20 ,一位初二学生脉博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
5.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m.某同学测得物理教材的长度为26.12cm,则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6.火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火车,车上的乘客都说自己的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一段时间之后,甲车上的人说甲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乙车上的人却看到甲车在向后运动了,乙车上的人是选为参照物的。
7. 一汽车在九江至南昌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的速度表指针在数字100附近左右摆动,表的下部有“km/h”字样。
以这样的速度,车在遇到“距南昌120km”的路牌再到路牌“距南昌40km”之间需要的时间为 min。
8.汽车在长100 km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的速度为20m/s,后50k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m/s。
二、选择题:9.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1000,则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A.100min B.5min C.50s D.0.08s10.使用拉长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A.比真实值偏大 B.比真实值偏小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1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9.6nm=9.6×10-3μm =0.96mm B.9.6cm=9.6×10mm=96mmC .9.6cm=9.6cm ×10=96mmD .9.6cm=9.6÷100dm=0.096m12.短跑运动员5s 跑了50m ,羚羊奔跑速度为20m/s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 ,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 .汽车、羚羊、运动员B .羚羊、汽车、运动员C .运动员、汽车、羚羊D .运动员、羚羊、汽车1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s/t 可知(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 .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14.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 内通过了10m ,第2s 内通过20m ,第3s 内通过30m ,则这辆小车( )A .在第1s 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这3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这3s 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 .只在第2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应用题:15. 如图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票,请回答:(1)若以小明所戴的帽子为参照物,出租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2)在小明乘坐的全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 ,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 ,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3)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用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 ,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 __进行速度计算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后练习(共39套有解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后练习(共39套有解析)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 1.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且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 A.量程3 m,分度值1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 4.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5.要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一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一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元硬币的厚度 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其中最佳的测量方法是( ) 7.使用被拉长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小 B.比真实值偏大 C.不受影响 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 8.小刚是一位八年级的学生,他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
上体育课时他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 。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9.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10.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使用机械停表计时的奥运会。
如图甲所示,当时运动员在参加长跑比赛,某一运动员在到达终点时停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停表所表示的时间为min s,合s。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精品文档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STEREO,MONO”开关,4、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的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声音来~答:敲击时音调依次为?,7,6,5,5,4,3,2,1用嘴吹音调依次为1,2,3,4,5,6,7,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1 / 59精品文档解:t声,s/v声,1000000m?340m/s?2941.18s ,火车,s/v火车,1000km?200km/h=5ht客机,s/v客机,1000km?1000km/h=2h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你其中的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
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的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解:s=vt=340m/s×1.5/2s=255m5、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开关处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处于MONO 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立体声的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及答案分解

人教版2012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及答案第1章机械运动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2.小明测量小球的直径,记录的数据分别是:2.41cm、2.43cm、2.40cm、2.42cm,这个小球的直径是。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物体长度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4.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20 ,一位初二学生脉博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
5.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m.某同学测得物理教材的长度为26.12cm,则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6.火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火车,车上的乘客都说自己的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一段时间之后,甲车上的人说甲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乙车上的人却看到甲车在向后运动了,乙车上的人是选为参照物的。
7. 一汽车在九江至南昌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的速度表指针在数字100附近左右摆动,表的下部有“km/h”字样。
以这样的速度,车在遇到“距南昌120km”的路牌再到路牌“距南昌40km”之间需要的时间为min。
8.汽车在长100 km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的速度为20m/s,后50k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m/s。
二、选择题:9.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1000,则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A.100min B.5min C.50s D.0.08s10.使用拉长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A.比真实值偏大B.比真实值偏小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1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9.6nm=9.6×10-3μm =0.96mm B.9.6cm=9.6×10mm=96mm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12.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速度为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1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s/t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14.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30m,则这辆小车()A.在第1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这3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这3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只在第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应用题:15. 如图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票,请回答:(1)若以小明所戴的帽子为参照物,出租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2)在小明乘坐的全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 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3)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用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 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参考答案:1.2.70cm2.2.42cm3.刻度尺没有放正;视线不跟刻度尺4.cm;min5.7×10-5;1mm6.乙车7.488.13.339.C 10.B 11.B 12.C 13.C 14.C15.(1)静止的,因为帽子与出租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2)11m/s。
人教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5. (3分)小阳不慎将钢尺掉入沸水中煮了一段时间,从水中取出后垫上纱布立即测量小课 桌的长度. 他测得的长度比桌子的真实长度(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B
6. (4分)如图KT1-1-1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甲图中铅笔 的长度是______cm,乙图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cm.
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
C
3. (3分)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
A. 量程3 m,分度值1 mm
A
B. 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 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 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4. (3分)下列所示是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其中最佳的测量方法是 ()
A. 乙船肯定向右运动
B. 甲船肯定静止
C. 甲船肯定向右运动
C
D. 乙船肯定静止
6. (3分)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时,甲看到地面的高楼和丙机都在匀速上
升;乙看到甲机也在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在匀速下降.则甲、乙、丙所乘的三架直
升机,相对地面的运动状态无法确定的是( )
A. 甲机
B. 乙机
C. 丙机
答案:小明同学是以另一辆刚离站的列车作为参照物的,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运动 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静止的;即由于他们选取了不 同的参照物,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2)在行驶的列车上,小明同学看见邻座一位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______(填字母).
D. 都无法确定
C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17. ① 完全重合 没有像
相等 垂直 对称
第二十二页,共26页。
19.右 53.4 20 2.67 20.左 ① 缩小 ②大 左 21. 8.4 ×103 kg/m3 不是 22. 2 ×103 kg 2.2m3
第二十三页,共26页。
期末综合练习二
1.直线传播 2.快 340 3 ×108 1700
酒精细度偏大
第十六页,共26页。
四、
17. ρ球=7.02×103 kg/m3 ,因为ρ铅 >ρ球,所以这种铅球不是纯铅做的
18. 250cm3 300g
19. 47.4 30cm3 1.113g/cm3
第十七页,共26页。
期中综合练习一
一、1.静止 飞机 2.自行车 18 3.60 16.7 105 4.可在固体中传播 5.熔化 液化 放 6.蒸发吸热降温 热胀冷缩 7.8.5×10-5
1.状态 温度 温度 温度 2.4 大 小 3.鉴别物质 4.C 5.0.18m3 冰的体积增大为0.2m3 ; 密度变小,体积增大为0.2m3 ,又因结冰从水面开场,所以缸被胀破
6.不变 先变小后变大
7.〔4〕错误 错误 兵乓球的密度小于米的密度 〔5〕将密度不同的物体别离
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第十五页,共26页。
第九页,共26页。
第五章综合练习
一、1、放大 虚 2、0.2m 3、厚 强 凹透镜
发散 4、会聚更多的光线,使像更亮堂明晰 5、放大 投影仪 6、平面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减小 上调7、凸 凹 8、变大9、大于10cm
10、小于15cm
二、11、A 12、D 13、B 14、B 15、C 16、A 17、D 18、D 三、19、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阳光有会聚作用,导致叶子被烧坏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师用书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教学用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关于《探索物理》致同学们科学之旅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参考资料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参考资料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参考资料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参考资料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参考资料关于《探索物理》《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实验地区从2001年9月开始试用。
因为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一、《标准》简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标准》研制组以过去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与教育专家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了反复的研讨,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个标准继承了建国以来物理教育改革的成果,借鉴了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标准》的主要特点和执行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9版初二物理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及解析第1章机械运动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2.小明测量小球的直径,记录的数据分别是:2.41cm、2.43cm、2.40cm、2.42cm,这个小球的直径是。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物体长度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4.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20 ,一位初二学生脉博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
5.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m.某同学测得物理教材的长度为26.12cm,则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6.火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火车,车上的乘客都说自己的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一段时间之后,甲车上的人说甲车相对地面是静止的,乙车上的人却看到甲车在向后运动了,乙车上的人是选为参照物的。
7. 一汽车在九江至南昌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的速度表指针在数字100附近左右摆动,表的下部有“km/h”字样。
以这样的速度,车在遇到“距南昌120km”的路牌再到路牌“距南昌40km”之间需要的时间为 min。
8.汽车在长100 km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的速度为20m/s,后50k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m/s。
二、选择题:9.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1000,则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A.100min B.5min C.50s D.0.08s10.使用拉长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A.比真实值偏大 B.比真实值偏小C.不受影响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1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9.6nm=9.6×10-3μm =0.96mm B.9.6cm=9.6×10mm=96mmC .9.6cm=9.6cm ×10=96mmD .9.6cm=9.6÷100dm=0.096m12.短跑运动员5s 跑了50m ,羚羊奔跑速度为20m/s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 ,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 .汽车、羚羊、运动员B .羚羊、汽车、运动员C .运动员、汽车、羚羊D .运动员、羚羊、汽车1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s/t 可知(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 .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14.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 内通过了10m ,第2s 内通过20m ,第3s 内通过30m ,则这辆小车( )A .在第1s 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这3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这3s 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 .只在第2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三、应用题:15. 如图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票,请回答:(1)若以小明所戴的帽子为参照物,出租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2)在小明乘坐的全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 ,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 ,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3)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用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 ,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1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 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 _ _cm ,t BC = s ;V AB =_ m /s ,V BC __ _ m/s 。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密·······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 (选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1. 2.70cm2. 2.42cm3.刻度尺没有放正;视线不跟刻度尺垂直4. cm;min5. 7×10-5;1mm6. 乙车7. 488. 13.339.C 10.B 11.B 12.C 13.C 14.C15.(1)静止的,因为帽子与出租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2)11m/s。
(3)1.8km16. (1) v =s/t(2) 小(3)40.0、1、0.2、0.5(4)快、变速直线(5) 大。
第2章声现象1.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弹起,(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2.人们把耳朵贴近铁轨,就可以听见远处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课堂上,学生能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海洋中的海豚能听到互相呼唤的声音。
这些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所利用的介质分别是。
3.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则人距山崖的距离为。
这种方法(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二、选择题:4.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 B.变小 C.不变D.不能确定5.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B.夏天里人们买西瓜,要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C.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满不满D.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交谈D。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中传播的得快7. 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8.用手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前额、牙齿和下额上,能听到声音最大的是()A.音叉抵在前额上B.音叉抵在牙齿上C.音叉抵在下额上D.无法判断9.演奏同一乐曲时,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节奏不同10.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三、探究与体验11.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
如图,小欣认为是他们的动作吓跑了鱼,大军却认为是他们的声音惊走了鱼儿。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做出判断。
12. 小明同学在探究材料隔声性能好坏时,选用了一只薄纸盒,一只厚木盒,两只不同的的但均有振铃的闹钟。
他实验的步骤如下:A.将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B.罩上纸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C.将另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D.罩上厚重的木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
他发现,两次罩上盒子后听到的声音大小几乎相等,于是他得出纸盒和木盒隔声性能是一样的结论。
(1)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2)如果结论不正确,他在探究过程中有哪些不合理之处?13.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 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振动能量不能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铁轨、空气、海水3.510m 不能4.A5.D6.B7.D8.B9.C 10.B11.分别采用无动作只发声、无声音只有动作的方法来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吓走了鱼儿。
12.(1)不正确;(2)做对比实验时,应控制相同的实验条件。
如选用同一只闹钟,同样形状、大小和厚度的纸盒与木盒等。
13.(1)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 1531m (3)0m/s第3章物态变化一、填空题1.医院抢救病人时,会在病人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
这种疗法的依据是。
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信息三:。
3.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这种灭火器是在高温下用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
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二、选择题:4.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5.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6.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早春河面上冰的熔化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7. 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A.升华形成的B.凝华形成的C.凝固形成的D.液化形成的8. 下列现象不可能的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D.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时,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三、实验题9.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