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管理作业指导书1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实验室或者生产过程中,样品管理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样品管理控制的流程、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措施。
二、样品管理控制流程1. 样品接收a. 接收样品时,应核对样品标识、数量和相关文件,确保与送样单一致。
b. 样品应及时记录并存放在指定的样品存储区域,避免交叉污染和损坏。
c. 对于需要分析的样品,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样品分割或者制备。
2. 样品处理a. 样品处理前,应根据所需分析方法进行必要的前处理步骤,如样品研磨、溶解等。
b. 样品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
c. 样品处理后,应及时记录关键参数和处理步骤,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
3. 样品分析a. 样品分析前,应根据标准方法准备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
b. 样品分析时,应按照标准分析方法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c. 分析过程中,应记录关键参数和操作步骤,以备后续验证和审查。
4. 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估a. 完成样品分析后,应及时将结果录入数据系统,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b. 数据处理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包括数据校正、异常值处理和结果计算等。
c. 结果评估应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确保结果的合格性和可靠性。
5. 样品保存和处置a. 分析完成后,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保存样品,以备后续验证和再分析。
b. 样品保存期限应根据样品性质和分析要求确定,并及时更新样品存储记录。
c. 样品处置应按照像关法规和规定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不良影响。
三、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措施1. 操作规范a. 所有样品管理控制操作应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图,供操作人员参考和执行。
b. 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并定期进行复核和评估。
c. 操作规范应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法规要求。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样品管理控制是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手段,它通过对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分析等环节进行规范和控制,以确保样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样品管理控制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样品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样品采集1. 样品采集计划制定样品采集计划时,应明确采样目的、采样点位、采样时间和采样方法等要素。
采样目的应明确所需分析的指标或参数,采样点位应根据采样目的进行选择,采样时间应考虑样品的稳定性和变异性,采样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要求。
2. 采样设备和容器选择适当的采样设备和容器对样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采样设备应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不反应性,并保持清洁和完好无损。
采样容器应具备密封性和无污染性,采样前应进行洗涤和消毒。
3. 采样操作在进行采样操作时,应按照采样计划和方法进行操作,并遵循以下原则:- 避免样品受到污染,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 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样品的氧化、挥发和降解;- 采样设备和容器应与样品接触的部分尽量减少。
4. 采样记录采样过程中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时间、采样人员、采样设备和容器等信息。
采样记录应规范、准确,并保留备查。
三、样品保存与运输1. 样品保存样品保存是保证样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要求进行适当的保存措施。
常见的样品保存方式包括冷藏、冷冻、干燥等。
保存过程中应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和损坏,并保持样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 样品运输样品运输是确保样品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应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适当的运输容器和包装材料,确保样品不泄漏、不破损;- 样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分包,并标明样品的相关信息;-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样品的温度变化、振动和碰撞。
3. 样品接收与验收在接收样品时,应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样品的数量、外观、标识等。
如发现样品有异常或破损,应及时通知送样单位,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样品管理控制是指在实验室、生产工厂或其他相关领域中,对样品的收集、保存、处理和分析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标准的样品管理控制流程,以帮助相关人员正确执行样品管理工作。
二、作业目的本作业的目的是确保样品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以减少实验误差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遵循本作业指导书,可以确保样品的正确收集、保存、处理和分析,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作业流程1. 样品收集1.1 根据实验需求,确定样品的类型和数量。
1.2 使用适当的采样工具和容器,正确采集样品。
1.3 在样品容器上标明必要的信息,如样品编号、采样日期和采样地点。
1.4 将样品尽快送至样品管理中心或实验室。
2. 样品保存2.1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和条件。
2.2 在保存过程中,记录保存温度、湿度和保存时间等重要信息。
2.3 定期检查保存条件,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3. 样品处理3.1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样品预处理,如样品分割、研磨、溶解等。
3.2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严格控制操作参数,避免对样品造成污染或损坏。
3.3 记录样品处理的详细步骤和操作参数,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4. 样品分析4.1 根据实验要求和分析方法,选择适当的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
4.2 在样品分析过程中,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记录分析结果和操作参数,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估。
5. 数据处理5.1 对样品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5.2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估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 生成分析报告和结果解释,确保结果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四、作业要求1. 所有涉及样品管理控制的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2. 样品管理中心或实验室必须建立样品管理控制的文件和记录,包括样品接收记录、保存记录、处理记录和分析记录等。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样品管理是在科学研究、生产创造、质量控制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样品管理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本文将详细介绍样品管理的目的、原则、流程以及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二、目的样品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和可靠性,以满足科学研究、生产创造和质量控制的需求。
三、原则1. 样品采集原则:样品的采集应符合科学、合理、规范的原则,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样品保存原则:样品应妥善保存,避免污染、损坏和变质,保证样品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
3. 样品标识原则:样品应进行准确、清晰的标识,包括样品编号、采集日期、采集人员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4. 样品处理原则:样品处理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人为误差和样品污染。
四、流程1. 样品采集a. 根据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数量。
b. 使用合适的采样工具采集样品,避免污染和损坏。
c. 记录样品的采集日期、采集人员、采集点位等信息。
d. 将样品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并进行标识。
2. 样品运输a.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暴露在极端温度、湿度等环境下,以防样品变质。
b. 样品应妥善包装,防止破损和泄漏。
c. 样品运输过程中应记录运输日期、运输人员等信息。
3. 样品接收与登记a. 样品接收时应进行验收,检查样品包装是否完好,并核对样品信息。
b. 登记样品信息,包括样品编号、接收日期、接收人员等。
c. 对于特殊要求的样品,如易挥发性物质,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
4. 样品保存与管理a. 样品应按照规定的保存条件进行存放,如冷藏、冷冻、干燥等。
b. 对于有毒、有害、易变质的样品,应按照像关标准进行分类、封存和管理。
c. 对于长期保存的样品,应制定合理的保存期限,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5. 样品分析与检测a. 根据实验需求,制定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流程。
b.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标题: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样品管理是实验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样品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制定一份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内容和要点,以匡助实验室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样品管理工作。
一、样品采集1.1 确定采集点和采集时间:根据实验要求和样品特性,确定采集点和采集时间,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1.2 采集工具准备:准备好适当的采集工具,如采样瓶、采集管等,保证采集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1.3 采集方法: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采集,避免污染和样品损坏。
二、样品标识2.1 样品编号:每一个样品都应有惟一的编号,便于样品的追踪和管理。
2.2 样品标签:在样品容器上粘贴清晰的样品标签,标注样品编号、采集时间、采集点等信息。
2.3 样品记录:记录每一个样品的相关信息,包括采集日期、采集人员、样品性质等,建立完整的样品档案。
三、样品保存3.1 样品储存条件:根据样品性质和实验要求确定适当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3.2 样品容器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样品容器,确保样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或者损坏。
3.3 样品保质期管理:对不同性质的样品进行分类管理,及时清理过期样品,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四、样品检测4.1 样品准备:按照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准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2 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样品检测和分析。
4.3 结果记录:记录检测结果和分析数据,及时处理异常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样品处理5.1 样品处置:根据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处理,包括废弃样品的处理和保存样品的再利用。
5.2 废弃样品管理:对废弃样品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3 样品再利用:对于可以再利用的样品,进行适当的保存和管理,减少资源浪费。
结论: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是实验室工作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它规范了样品管理的流程和要求,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样品管理控制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过程中对样品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样品管理控制的详细步骤和要求,帮助实验室或生产单位建立科学、规范的样品管理体系。
二、任务目的1. 确保样品的准确性:通过规范的样品管理流程,减少样品误差和污染,保证样品的准确性;2. 提高样品的可靠性: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样品的可靠性;3. 实现样品的可追溯性:建立样品的标识和记录系统,使样品的来源、处理和使用过程可追溯。
三、任务内容1. 样品接收与登记1.1 接收样品时,应核对样品的数量、外观和包装完好性,确保样品的完整性;1.2 登记样品信息,包括样品名称、编号、来源、接收日期等,建立样品档案;1.3 样品档案应包含样品的基本信息、接收记录、处理记录等,以便日后查询和追溯。
2. 样品保存与储存2.1 样品应按照特定要求进行分类、分区和标识,确保样品的易查性;2.2 样品的保存条件应符合相关规定,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2.3 样品的保存期限应根据样品性质和用途确定,定期检查样品的保存状况,及时处理过期或变质的样品。
3. 样品处理与分发3.1 样品处理包括样品分装、样品制备、样品提取等,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3.2 样品分发时,应记录样品的分发日期、接收人员等信息,确保样品的追溯性;3.3 样品分发后,应及时更新样品档案,记录样品的使用情况和结果。
4. 样品检测与分析4.1 样品检测应按照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2 样品检测前,应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样品提取、样品稀释等;4.3 样品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与样品档案进行关联,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5. 样品废弃与处理5.1 样品废弃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废弃物分类、包装和标识等;5.2 废弃样品的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5.3 废弃样品的处理记录应进行保存和备案,以备查阅和追溯。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样品管理是实验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样品管理的规范和有效性,制定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实验室人员进行样品管理控制工作。
二、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确保实验室样品管理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以提高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本指导书的执行,可以有效地管理样品的接收、标识、保存、分发以及销毁等工作。
三、作业流程1. 样品接收a. 样品接收人员应子细核对样品信息,确保样品标识的准确性。
b. 检查样品包装是否完好,并记录包装状况。
c. 根据样品接收登记表,将样品登记入库。
d. 将样品送至样品管理区域,并进行初步分类。
2. 样品标识a. 为每一个样品分配惟一的标识号,并在样品接收登记表中记录。
b. 使用标识号标记样品容器,并在标识上标注样品的相关信息,如样品名称、采样日期等。
c. 样品标识应清晰、易读、不易脱落。
3. 样品保存a. 样品应根据其性质和要求进行适当的保存条件设置。
b. 样品保存区域应干燥、阴凉、通风,并定期清洁和消毒。
c. 对于需要冷藏或者冷冻保存的样品,应设立相应的冷藏或者冷冻设备,并定期检查温度记录。
4. 样品分发a. 样品分发前,应核对样品标识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b. 样品分发记录应详细记录样品接收人员、接收日期、样品数量等信息。
c. 样品分发后,应及时更新样品库存信息,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5. 样品销毁a. 样品销毁应按照像关法规和规定进行,确保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b. 销毁记录应详细记录销毁日期、销毁方式和销毁人员等信息。
四、相关记录1. 样品接收登记表:记录样品接收的相关信息,包括样品名称、样品来源、采样日期等。
2. 样品标识记录表:记录样品的标识号和相关信息。
3. 样品分发记录表:记录样品的分发情况,包括接收人员、接收日期、样品数量等。
4. 样品销毁记录表:记录样品的销毁情况,包括销毁日期、销毁方式和销毁人员等。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样品管理是指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等领域中,对样品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样品管理控制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样品管理流程,确保样品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任务目标1. 确定样品管理的责任与权限,明确各环节的职责;2. 建立样品管理的流程和标准,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3. 提供样品管理的操作指南,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样品管理;4. 建立样品管理的记录和档案,方便追溯和审核。
三、任务内容1. 责任与权限1.1 样品管理部门负责样品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1.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交接,并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1.3 操作人员负责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样品管理,并记录相关数据。
2. 流程与标准2.1 样品采集2.1.1 根据采样计划,确定采样点和采样时间;2.1.2 使用合适的采样工具和容器,采集样品;2.1.3 根据样品特性,采取适当的保存和运输措施。
2.2 样品处理2.2.1 样品接收时,进行样品编号和登记,并记录样品的相关信息;2.2.2 样品处理前,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样品分装、样品研磨等;2.2.3 样品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2.2.4 样品处理后,进行样品保存和标识,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3 样品交接2.3.1 样品交接前,核对样品编号和样品信息,确保样品的一致性;2.3.2 样品交接时,填写样品交接单,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2.3.3 样品交接后,及时将样品交接单归档,便于追溯和审核。
3. 操作指南3.1 操作人员应熟悉样品管理的流程和标准,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进行操作;3.2 操作人员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样品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3 操作人员应记录样品管理的相关数据,如样品编号、采样时间、处理方法等。
4. 记录与档案4.1 样品管理部门应建立样品管理的记录和档案,包括样品接收记录、样品处理记录、样品交接记录等;4.2 样品管理的记录和档案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归档和保存,方便追溯和审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品管理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受控号:
版本:第1版第0次修订第 1 页共 1 页
1. 目的:
对本中心使用的标准物质及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在其使用和保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中心使用的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
3. 样品采集和编号
3.1样品采集
3.1.1样品采集是样品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采样的科学公正,必须按照标准或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方法和要求,遵从随机抽样的原则,使样品具有真实代表性。
3.1.2样品必须由2名以上专业采样人员或接受该项检测任务的专业人员采集。
采样过程中接触的采样工具、包装容器不能影响分析结果。
3.1.3采样完成后,应立即确认其检测的符合性,并对其进行清楚、牢固的标识。
3.1.4样品一经标识,应立即进入受控状态,防止更换。
3.2 样品编号
3.2.1抽(采)样品由样品采集人员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编号,编号应具有唯一性,职业卫生采集样品由分类代码Z加七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四位数字为年份,后三位数字为样品顺序号;其余样品用七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四位数字为年份,后三位数字为样品顺序号
3.2.2质量管理办负责委托送样、考核样品的编号,采取阿拉伯数字与大写英文字母结合的方式,前四位数字为年份,后面加一大写英文字母W、K等,其后三位数字为样品顺序号。
4.样品封装运送
4.1每一份样品应当进行适当的单独封装,防止样品发生外漏、混杂等。
样品包装容器上应贴上标签以便识别样品,标签内容应包括编号、样品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人等。
4.2应根据样品的特点,按规定的方式运送(如冷藏、防污染、防爆)在标准规定的时
限内两天内运送至实验室,运输过程中要做到避免挤压破损,中途更换,遗失以保证样品及其标识的完整性。
5.样品的接收和标识
5.1抽(采)样品的接收
由抽(采)样样人对随身带回的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加以保护,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带回实验室后应立即办理样品交接手续。
样品接收人员接收样品时,要重新进行样品的符合性检查(样品的状态、数量、附件、资料、标识),同时进行严格的登记,应为样品建立严格的受控台帐,内容包括样品编号、名称、数量、规格、批号、来源、检验目的、检测项目、送样人。
5.2委托样品的接收
样品受理员在接收客户送检样品时,应根据客户的检测要求,查看样品状态(包装、外观、数量、规格等),并清点样品,认真检查样品及其配件、资料的完整性,检查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是否适宜于进行所要求的检测,询问样品管理要求(贮存条件、处置要求、维护要求、检验说明、保密及是否退样等),并填写“样品检验委托单”,由收样人和送样人分别在申请单上签字确认,同时应与客户商定有关样品准备的要求和检毕样品的处理方式。
5.3样品接收登记后,样品受理员在样品或其外包装上贴上样品卡进行标识,标识上填写:样品名称、样品编号、送检时间、样品数量等,同时在“未检”栏里打√,防止混淆。
样品卡
6.样品的流转
6.1样品采集后就一直处在动态之中,是一个多环节流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好记录,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都应向下一个环节传递,使信息与样品同时流转。
6.2样品按检验工作流程图流转,在检测流程卡上交接签署时应该核查样品状态。
在样
品标识的检验状态相应栏上打√
6.3样品送达检测室后,由检测室样品管理员做好样品登记,并将待检样品分类放置整齐。
实验室检测样品应分区域放置,设立“待检”、“在检”、“检毕”区域,并有明显标识,防止不同检验状态样品混淆。
6.4 检测人员领取样品检测时应办理领取登记手续,检测室样品管理员在样品标识“在检”栏上打√,检验人员之间传递样品时,不得改变样品标识号。
6.5检测人员在完成全部检测项目任务后,在样品标识“检毕”栏里打√,检验余样应交回检测室样品管理员,放室样品库保管、样品受理部门样品管理员在收到检测资料后,将留样转移到检毕样品柜(架)中保存。
6.6样品在制备、检测、传递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护,避免受到非检验性损坏,并防止丢失。
样品如遇意外损坏或丢失,应做好记录说明,并要追究责任,必要时应立即与客户联系。
7.样品的贮存
7.1样品的贮存应有专门且适宜的场所,其环境应满足标准的要求,做到安全,无腐蚀、清洁、干燥、通风。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样品,还要对贮存环境的有关指标进行监控,做好记录。
对于特殊(如危险或有毒)样品,应该隔离存放,并做出明显标记。
7.2不同检验状态的样品应设不同的样品柜或样品架(待检、检毕)。
7.3样品的贮存应由专人管理,建立贮存台账,避免样品变质、损坏、污染、混淆、失窃、替换,确保实验室的诚实性、保密性和安全性。
8.样品的处理
8.1检测剩余样品的处理:留样期不得少于报告保存期,一般样品保存期为3个月,特殊样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保存期。
8.2留样的检毕样品处理:客户要求领回的样品在留样期满后,由样品受理室工作人员通知客户及时领回。
客户领回样品时,领样人应带有效证件,由样品管理员负责办理退样手续。
对客户需提前(留样期内)领回的样品,客户应答署“对本检验报告无异议”之后,方可办理退样手续。
客户不要求领回的样品,留样超过规定的保存期限,易腐败变质的样品,在报告发出后,合格样品可及时处理),到期样品由样品管理员分类填写留样处理单,说明处理方式,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处理。
并做好记录。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
实施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