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庭园解析

合集下载

日式庭院赏析

日式庭院赏析

日式庭院赏析日式庭院赏析(2009-06-03 14:31:27)自然主义空中鸟瞰,日本就是一个大庭院。

日本庭院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给人以充满自然主义的印象。

日本庭院有悠久历史,可以说,日本的庭院盛衰兴亡与当时国力和政治环境成正相关关系。

据说,庭院样式是经朝鲜由中国传入日本,飞鸟时代的7世纪末,天武天皇之子草壁皇子的庭院里增加瀑布和海滨,初步形成了具有自然风味的日本庭院。

后历经奈良时代、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由于禅宗文化和北宋画的影响,日本的庭院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性。

受佛教理念的影响,在庭院制作时,赋予山岳和岩石以佛姿,使庭院的构成和表现趋于抽象化。

即使在各地群雄割据,狼烟四起的安土桃山时代,宏伟壮观、各具特色的庭院仍旧问世不断,织田信长在京都二条城建造的高级庭院就是其中一例。

时至现代,即明治年代到今天,这一时期建造的庭院为现代庭院,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艺术性和实用性兼顾的新发展。

单纯、质朴是日本文化的坚实基础,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便是庭院。

日本庭院与欧美国家的由树木和石块布局,整齐犹如几何图案的庭院不同,日本的庭院则是再现自然一部分的风景式庭院。

流水、池塘、叠石、树木、假山等配合在一起使之变幻莫测,显示出自然界原本的风景。

它出自于借景的想法,即把远处的山和看得见的景致纳入为庭院景色的一部分。

日本传统的庭院就是这样巧妙地把自然景色中的一部分融汇在一起,从庭院建筑的构想来看,日本庭院大致可分为两个流派:自然主义派和宗教色彩派。

自然主义派的庭院要追溯到飞鸟时代。

日本式庭院的结晶,要数寝殿式建筑的庭院了,这种寝殿式庭院配以假山、池塘、流水、树木等。

还有一种能代表自然中心主义的庭院,那就是江户时代造的大名庭院。

那时各国大名在各自的故乡及江户的住宅地建造了大规模的庭院。

在环游式的园子里,造出了模仿天下名胜的景致,大量地使用了名贵石块与名贵木材。

被称为日本三园的有:水户的偕乐园、金泽的兼六园、冈山的后乐园。

具有宗教色彩的庭院是平安时代后期到镰仓时代建造的净土庭院。

日式庭园四大艺术风格

日式庭园四大艺术风格

⽇式庭园四⼤艺术风格⽇本庭园⽤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法表达⽞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

⽤园林语⾔来解释“长者诸⼦,出三界之⽕宅,坐清凉之露地”的境界。

就其艺术风格概要如下:筑⼭庭和平庭池泉式指园林构架以池塘和流泉组合为主景观,筑⼭庭则是偏重于地形上筑⼟为⼭,筑⼭庭中的⼟⼭相当于中国园林中岗或⾩,坡度缓和的⼟丘称作野筋;平庭对应于筑⼭庭指在平坦的基地上进⾏园林规划,在平地上追求深⼭幽⾕之玲珑,海岸岛屿之渺漫的效果;筑⼭庭和平庭都有真、⾏、草、三种形式,真庭是对真⼭真⽔的全⽅位模仿,⽽⾏庭是局部的模拟和少量的省略;草庭是⼤量的省略。

枯⼭⽔和池泉枯⼭⽔是⽇本庭园的精华,实质是以砂代⽔,以⽯代岛的做法。

⽤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的意韵效果,追求禅意的枯寂美。

枯⼭⽔有两种寓意对象,⼀是⼭涧的激流或瀑布,⽇本称之为枯泷;另⼀种是海岸和岛屿;池泉是微缩的真⼭⽔,池泉⼀般是园景的中⼼,枯⼭⽔与池泉都是在⾃然布局的⽔池中设溪坑⽯代表岛屿,与岸相连的驳岸称中岛按不同位置分别称为龟岛、鹤岛、蓬莱等名,⽴在⽔中或砂中的岩⽯有更多名称,在此不再赘述。

茶庭茶庭也叫露地是源⾃茶道⽂化的⼀种园林形式,⾄今茶庭的景观作⽤⼰⼤于实⽤功能。

茶庭式园林⼀般是在进⼊茶室的⼀段空间⾥,按⼀定路线布置景观,以拙朴的步⽯象征崎岖的⼭间⽯径,以地上的矮松寓指茂盛的森林,以蹲踞式的洗⼿钵联想到清冽的⼭泉,以沧桑厚重的⽯灯笼来营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围。

有很强的禅宗意境。

坐观式、⾈游式、回游式⽇本园林多以静观为主,特别是⼩园林,其观赏⾓度只有⼀个,虽在园路,也只是看⽽不是让⼈⾛进去赏玩,故称为坐观式园林。

回游式与此相对应,是可以供⼈⾛进去赏玩的,其观赏⾓度有多个,可以做到移步换景。

⾈游式是以游船为交通⼯具的回游式园林。

在⼤园林中⼀般是三种⽅式结合在⼀起,⼤⼀些的庭院也可⽤回游式。

浅析日式庭院景观设计

浅析日式庭院景观设计

浅析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是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具有浓厚的日本传统文化特色。

它以自然、简约、平静、和谐为设计理念,注重空间布局、景观铺设、植物种植、水景构造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下面将从空间布局、植物选择、水景构造等方面对日式庭院景观设计进行浅析。

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注重空间布局的和谐统一。

一般而言,日式庭院会分为前庭、中庭和后庭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前庭是连接室内和庭院的过渡区,通常会种植些低矮的花木,让人在进入庭院时感受到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

中庭是庭院的主要景观区,常见的设计有枯山水、花台、石桌、步道等,以及一些盆栽或景观灌木的陈列。

后庭一般用来种植一些较高的树木,以增加庭院的亲切感和隐蔽感。

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注重植物的选择。

日式庭院的植物选择一般以竹子、松树、樱花、枫树等为主,在增加庭院自然氛围的也能让人感受到不同季节的变化。

竹子常被用于围合庭院空间,松树是日本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而樱花和枫树则代表了春天和秋天的美丽景色。

还可以加入一些草坪、花卉等元素,以增加庭院的色彩和层次感。

日式庭院景观设计注重水景构造的独特性。

在日式庭院中,常会设立一些池塘、小溪或石庭等水景元素,以增加庭院的动感和灵动性。

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利用石头和细砂等元素来模拟山水景观,给人一种宁静深远、意境空灵的感觉。

水潭、水瀑、水龙头等也常被用于日式庭院的水景构造,给人带来清凉、舒畅的感觉。

日式庭院景观设计通过空间布局、植物选择、水景构造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展现出一种自然、简约、平静、和谐的美学风格。

它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给人带来一种舒适、放松、安静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简约、平和生活方式的追求。

日本古典园林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分析

日本古典园林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分析

日本古典园林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分析1 日本古典园林发展历程日本园林源于巾国,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同派出汉使,到了隋唐,日本更是大量派遣留学生进人中国围子监学习,可以说这一历史时期是对汉文化的全盘吸收。

平安时代后期,日本逐渐摆脱了对巾国园林的直接模仿,注重发展自己的文化,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过渡,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池庭在平安时期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从镰仓时代开始,传统的贵族文化开始衰退,13本开始了武士执政历史,这一历史时期的造园活动大多有禅僧参与,园林呈现新的文化面貌,具有苍凉美的枯山水禅庭和追求秩序美的茶庭,成为时代审美精神的标志。

日本园林在汀户时代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茶庭和寺庙继续发展的同时,大民园林和庶民园林相继出现,并逐渐成为日本园林的主题之一。

表l为日本园林演变表。

从表l可以看}{I 13本园林的演变过程,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是中国式自然山水园的引进期,平安时期是日本化园林的形成时期和i大同林(皇家、私家和寺院同林)的个性分道扬镳时期.中世的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是寺社园林的发展期,近代的桃山时代是茶庭露地的发展期,近世的江户时代是茶庭、石庭与池泉园的综合期。

2 日本古典园林风格特征日本现代诗人、作家室生犀星曾说过:“纯日本美的最高表现是日本的园林”。

日本园林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丁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下面就日木园林的不同风格分类阐述。

2.1 池泉园池泉园是以池泉为巾心的同林构成,无论是皇家园林、寺院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体现了这种根植的海岛性。

池泉式园林源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闶巾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它反映于5点: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舟桥为沟通。

因此,池泉园中“池”是海洋的影子,“泉”是岩岛的结果。

池泉嗣里面比较典型是寝殿造系与净土式庭院。

寝殿造的建筑形式是13本在飞鸟时代从中国引进的一种建筑样式,在平安时代逐渐成熟并流行开来,成为宫廷贵族所喜欢的主要建筑类型。

细微处见匠心日本园林深度解析

细微处见匠心日本园林深度解析

细微处见匠心日本园林深度解析日本园林是一种微缩的园林,它集中了佛教与本土文化的多种元素。

它更是一种精神园林,在这里你能感到内心的空灵、自在与安然。

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风格日本园林的风格简单介绍为六个字清纯、自然、小巧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表现形式1.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是日本园林的精华。

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1.1枯山水的组成1.1.1石石也是枯山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枯山水中的石隐喻山川岛屿,根据放置位置的不同,石头代表不同的事物,比如神仙岛、蓬莱岛、鹤岛、龟岛、瀑布、须弥山、九山八海、三尊佛等。

把石头布置于庭园中,叫作「立石」。

「立石」的关键在于要让庭中的石头好似拔地而起,给人刚劲有力之感。

深深埋入地面的石头,会让人觉得石头的地下部分巨大,给人以挺拔的感觉。

当多种石块组合在一起时,更能彰显刚劲挺拔之势。

山石的形态一个景石代表须弥山石像;两个景石代表坐禅石,老和尚讲经,小和尚听经;三个代表三尊石,一个中尊,两个侍尊;五个即为五行石,金、木、水、火、土;佛菩萨石由几十个景石组成;多组景石组合的有七五三石(15个景石分成7个、5个、3个三组,以一个中心石为对称轴两侧各置一组景石);龟石或鹤石,象形组合,龟石有6块,头、尾、四个足。

鹤石有4块,头、尾、2个鹤羽。

1.1.2砂如果是在中国,僧人若想闭关禅修,可以选择隐居山林,逃离到杳无人烟的悬崖之上、洞穴之中闭关、打坐。

然而,在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僧人没有荒山、世外可以逃离,只好在庭院中建起了微缩景观,面对虚拟的“山水”与“大海”,依然可以观修。

桂离宫日本京都第一庭院,备受西方推崇的日本古典园林。

桂离宫日本京都第一庭院,备受西方推崇的日本古典园林。

桂离宫日本京都第一庭院,备受西方推崇的日本古典园林。

西方为什么推崇桂离宫-桂离宫(かつらりきゅう),日语作Katsura Rikyu,建于1620-1624年)。

在日本京都西部桂川的西岸,有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古色古香的建筑,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桂离宫。

桂川流经日本的古都京都市,沿岸有不少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岚山就是其中之一。

桂离宫,原名桂山庄。

也因桂川在它旁边流过而得名。

建筑从选址到景观规划,都追求简朴而接近自然。

到20世纪,欧洲现代主义者视其为日本传统的精华。

桂山庄建于日本元和六年(公元1620 年)。

当时的主人是居住在京都八条的皇族智仁亲王。

正保二年(公元1645 年)由智仁亲王的儿子智忠亲王进行扩建。

到明治十六年(公元1883 年),桂山庄成为皇室的行宫,并改称桂离宫,归当时的宫内省管辖。

为了保护国家文化遗产,日本政府于1976 年聘请建筑专家和教授多人组成委员会,负责拟定方案,对桂离宫进行翻修。

他们对建筑物实行大拆卸,用合成树脂对原建筑材料进行加固,然后重新组装,历时5年多,于1982年3 月才竣工。

专家们估计,经过这次彻底整修,这座宫苑至少可以维持300多年。

桂离宫的建筑和庭园布局,堪称日本民族建筑的精华,不少外国人认为,“日本之美”即以桂离宫为代表。

桂离宫占地6.94 公顷,有山、有湖、有岛。

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

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

桂离宫的主要建筑有书院、松琴亭、笑意轩、园林堂、月波楼和赏花亭等。

在“造景”方面,建筑师着眼于明朗和宽阔。

整个景区以“心字池”的人造湖为中心,把湖光和山色融为一体。

湖中有大小5 岛,岛上分别有土桥、木桥和石桥通向岸边。

岸边的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四面八方,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

松琴亭、园林堂和笑意轩都是日本“茶房”式建筑,是供在这里游玩的皇室品茶、观景和休息之处。

月波楼面向东南,正对心字池,是专供赏月的地方。

书院里收藏有上千册的古书和各种古董,都是皇室的珍品。

2-日本庭园.

2-日本庭园.
謝佳佳
第一时期—奈良、平安时代 第二时期—镰仓、室町时代 第三时期—桃山时代 第四时期—江户时代 第五时期—明治以后
+ 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庭园中挖湖、堆山,以 湖表示大海的景色。在奈良时代,因为与中 国有水上交通,船只在大海中行驶时,感受 到很多陆地上无法欣赏到的景色,为了在自 己花园中再现这种景色,多采用这种挖湖的 方式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到了平安时 代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发展成为寝殿式庭园。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土庭园也是这个时期 出现的。
日式庭院的铺地材料通常选用不规则的鹅卵石 和河石,还有大理石和丹波石,此外还常用碎石、 残木、青苔石组和竹篱笆
+ 植物 中式庭园的植物有着明确的寓意和严格的位置。
如屋后栽竹,厅前植桂,花坛种牡丹、芍药,阶 前梧桐,转角芭蕉,坡地白皮松,水池栽荷花, 点景用竹子、石笋,小品用石桌椅、孤赏石等等。
日式庭园应用常绿树较多,一般由日本黑松、 红松、雪松、罗汉松、花柏、厚皮香等;落叶树 中的色叶银杏、槭树,尤其是红枫,樱花、梅花 及杜鹃等。在栽培容器方面,石器是比较传统的, 可摆放在庭院中关键的位置。
中式庭园色彩较为中和,多为灰白色。构图 上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忌讳一览无 余。
日式庭园整体风格宁静、质朴甚至是节俭的, 它的色彩奇妙,里里外外都泛着灰色,各种 润饰也降低到最低限度
+ 铺地和材料
中式庭园的铺地材料采用天然石材、卵石,此 外中式庭园讲究“聚气”,庭院是由建筑、山水、 花木共同组成的艺术品,建筑以木质的亭台、台、 廊、榭为主,月洞门、花格窗式的黛瓦粉墙起到 阻隔或分割视线和游径作用。假山、流水、翠竹、 桃树、太阳花、美人蕉等是必备元素。
+ 从庭园建筑的构想来看,日本庭园大致可分为 两个流派:自然主义派和宗教色彩派。自然主 义派的代表是被称为 “日本三园” 的水户的 偕乐园、 金泽的兼六园、 冈山的后乐园。 宗 教色彩派的初期代表是京都宇治的平等院凤凰 堂庭院,末期代表是京都的金阁寺庭院,它们 把净土庭院和住宅庭院融为一体。

东方园林体系中拥有独特风格的园林——日式庭园

东方园林体系中拥有独特风格的园林——日式庭园

日本比起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虽然其历史只有差不多一千七百余年,但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文化影响。

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

日本园林便是其中一支,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

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一、日式庭园分类1、筑山庭园用池塘、溪流、小山、石头、植树、花卉、桥梁以及小径来创造一个模拟自然景观的庭园,通常是以中国及日本的有名景观作为范本。

而筑山之名意指用假山造景。

筑山庭园会依欣赏角度以及其大小而不同。

小巧的庭上多半会从单一地点欣赏,例如寺庙的走廊;而参观大型庭园时,沿着环型小径参观能得到最佳体验。

2、枯山水庭园枯山水庭园是以一种更抽象的方式,用石头、砂砾、细沙来塑造自然景观,有时候也会用青苔来代表山林、岛屿、船只、海洋和河流。

枯山水庭园受到禅宗佛教的强烈影响并应用于静坐冥想之中。

3、露地庭园露地庭园是为了茶道而建的。

它备有茶室,即真正举行正式仪式的地方;这是为配合茶道而以极简美学来设计的。

露地庭园的典型特征是有庭石引路至茶室,有石灯笼和石制洗手盆,这可以让客人们在进入仪式之前先净身。

二、日本庭园的历史变迁日本庭园是时代的写照。

统治阶级的贵族或僧侣或武士为维护和巩固政权,或者为休闲或繁荣宗教而修建庭园。

因此,当代文化及宗教特色往往如同印记一般镶嵌在庭园的草木建筑上。

尽管随着时光流逝,战乱对庭园建筑的损坏及和平时代的重建,让当年的庭园逝去一些当年的底蕴。

但庭园艺术仍如同巨大的史迹标本,倒映着已经成为往事的痕迹与辉煌。

日本早期(794年前)伊势神宫日本最早的庭园结构是借鉴了许多中国文化因素,加之对自然的崇拜。

有记载的最古老神社—伊势神宫的庭园设计中证实了这些。

中国园林构造及鹅卵石的运用是当时庭园美的代表。

早期庭园池塘奈良平城宫平安时期(794至1185)相对和平的平安时代、迁都至京都的贵族们有闲情逸致去精心营造他们的宫廷别墅,于是可以垂钓驾舟的「寝殿庭园」逐渐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妙喜庵茶室(京都府乙训郡大山崎町)
• 近代
江户时代的将军或大名,经常在宅邸的庭园内构筑回游式 庭园(大名宅邸的庭园以假山、池塘为中心的回转布置的庭园 被称为池泉回游式庭园。参照大名庭园。) 该时期的庭园代表作有:小石川后乐园(东京都文京区)、 兼六园(石川县金沢市)、后乐园(冈山县冈山市)、栗林公 园(香川县高松市)、水前寺成趣园(熊本县熊本市)
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以五山为中心禅僧们之间文学兴盛,又 因为从南宋传来了水墨画、山水画,设立了包括朝臣在内的诗会小组, 这个小组多使用禅寺的书院作为场所,因此书院庭园相当发达。在这 个小书院前庭的狭小的空间里,建造出一个凝聚着自然山水的庭园。 大仙院的庭园在书院东侧100余平方米的平面立有岩石,包括经修整的 岩山和两段瀑布的石组合,白沙表示的水流,而架起石桥表示岩岛, 石堰横卧,下游石桥浮现的景色都是与山水画相通的。参考枯山水。
平安时代后期(11世纪)出现的世界上第一部造园书籍《作庭记》,作者橘俊綱(たちばな の とし つな,1028-1094),其父是是平安时代的公卿藤原赖通。橘俊纲在复建高阳院(1040年)时才十四岁, 但他跟随其父左右,出入造园现场,把对寝殿造庭园的亲身体验写成造园法典。《作庭记》包括了平安 时代后期庭园的规划、假山、瀑布、遣水、植栽等的技巧研究,另外,人与自然协调的方法是<乞はんに 従う>(从乞求中因袭)。对于人类,自然所要求的是地形和岩石;对于自然,人类所要求的是感觉。从 这可以看出日本人独特的自然观。
日本古典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析
潍坊科技学院 2013级建筑学1班 郑丽娟
·概述
日本庭園(にほんていえん),是指日本传统的 庭园,又称和風庭園(わふうていえん)。可见于日 本寺院、大名屋敷的庭园迹、政治家、实业家的邸宅 迹、公共施设的敷地造型。
日本庭园是依循日本神道、佛教或禅宗中自然与 人的关系之哲学所创造的庭园。普遍具有简单、不对 称设计的特色,以修剪过的常绿树为主,通常包括桥 梁、岩石、踏脚石、有耙纹的砂砾地以及石灯笼,以 营造一个用来冥想和沉思的环境。
砂庭式枯山水 (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龙安寺)
池泉回游式(冈山县冈山市北区后乐园)
• 特征
日本庭园的构成,以水池为中心,利用土地的起伏,筑 有假山,天然石配以庭石和草木,共同营造出四季分明的景 色。人造瀑布模拟水从深山涌流而出,或者浩大的水流顺势 而下。放置石块,也有用石块组合表示假山,多用比兴(見 立て)的手法来表现宗教意义上的蓬莱山、蓬莱岛、鹤岛、 龟岛,等等。 庭园内还设有灯籠(とうろう),東屋(あずまや,又 作四阿),茶室等等。又被称为枯山水,不使用水,而以石 头、砂、植物等来表现水流形式的庭园。白沙象征着水流动 的特征,这是庭园里作为水必不可缺的事物。“庭园之事, 在于山水(庭園のことを山水といったのも)”因此而产生。 室町时代以后,枯山水和的禅宗的思想相结合,以此手法建 造了很多禅寺。而江户时代以后,不仅是庭园内,而且庭园 外的景色也相互利用,借景的手法被广泛采用。
这个时代最有成就的造园家就是国师夢窓疎石(むそう そせき, 1275-1351),通过枯山水来表达禅的真谛。他在修筑庭园时,将其视 为游乐而不是为了修行,为建造庭园将田间痛苦消解,这也是记录中 所叙述的。相匹敌的艺术一流的其他庭园,也可以说是从这种内心形 式所诞生的。这些园林形式常用象征的手法来构筑"残山剩水",也就 是提取景观的局部。枯山水的出现,因符合当时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审 美需求,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枯山水首先在寺院园林中崭露头脚, 然后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进行渗透。
• 近现代
从飞来峰眺望栗林公园(香川县高松市)
明治时期的东京,江户时代的大名府邸及其附带庭园接二连三地被毁坏,对于这个现状,小沢 圭次郎(おざわ けいじろう,1842-1932)在职务的余暇记录和收集古代的庭院的资料,退休之后 进行庭园研究,1915年(大正4年)发表《明治庭院记》。收集的资料达800余卷。小泽不仅仅是庭 园史研究家,自己也修建日本庭园,除了天王寺公园、伊势内宫· 外宫的外苑、栗林公园的景观之 外,还在伦敦举行的日英博览会上展出的日本庭园,在他的故乡三重县桑名市,1928年松平定信百 年祭上建造了九华公园等的作品。 明治后半期,东京大量建造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型宅邸庭园,这在近藤正一的《名园五十种》中 也作了介绍。该书介绍了折中式的庭院,在涩泽荣一的宅邸曖依村庄,日式传统房屋和洋馆鳞次栉 比,洋风与和风交织庭园,又兼备了茶室茶庭。
从室町时代开始,从京都的民众之间,茶道流行开来。因此出现 了茶具的鉴赏、茶室的品鉴。茶室是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 叠(榻榻米)半为标准。茶庭又被称为露地,为客人进入茶室之前必 须经过的地方。茶庭和茶室的功能相互融合,展现从海边风景到深山 情趣的变化,是庭园表现新境界。
西芳寺湘南亭(京都府京都市西京区)
铜灯笼(东京都台东区东照宮)
临泉亭(兵库县姫路市好古园)

庭园史
• 平安时代之前 • 平安时代之后 • 中世 • 近代 • 近现代

平安时代之前
公元3世纪开始,日本列岛正进行技术合并、政治联合,庭园被 认为是从古坟时代,伴随着高冢式的坟墓建造而兴起,石室的营建、 石棺的制作和覆盖古坟的葺石(ふきいし),以及宅邸城壕的贴石等 大量的石材使用、大型石材的堆积、坚硬石材加工等技术上来看,在 坟丘建造版筑的方法被称为工法而使用,也用于池塘开挖、堤坝修筑 等大规模的土木工程。 《日本书纪》中也有关于庭园的记载,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庭园 的记载是引用自中国的典籍。例如,公元1世纪在位的景行天皇,4年 (公元74年)春2月出行时,非常喜爱游(くくり)宫的庭院,于是 将院里的池子放养上金色鲤鱼。之后的古坟时代,庭园中用石头围成 表示古代佛教世界中心的须弥山。此类象征的山是在公元7世纪建造 的。 《日本书纪》还记载,公元7世纪上半叶在位的推古天皇也在宫殿 南侧的须弥山和吴桥建造庭园,在7世纪后半叶在位的齐明天皇同样如 此。公元612年,百济(古代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国家)的归化人路子工 (みちのこたくみ)在皇宫之南庭石池畔的须弥山和吴桥(屋顶,阑 干桥)建造了齐明天皇的皇宫。620年前后,蘇我馬子(そが の うま こ,551?- 626)在自家府邸的南廷中修筑了一个方形水池,因为池 中有个漂浮的小岛,因此时人称苏我马子为“岛大臣”。这是日本园 林史上的第一个私家庭园,苏我马子当时拥有财政大权,又得圣德太 子宠爱,其宅园之盛可想而知。伴随着佛教从百济传到日本,崇尚佛 教的苏我氏还修建了飞鸟寺,因为庭园是从苏我氏开始建造的,因此 想象造园技术也是从百济传来的。
从弥山山腰俯瞰严岛神社全景
严岛神社的大鸟居
• 平安时代之后
8世纪末迁都平安京,京都是三面环山、绿荫环 绕、山清水秀的观景胜地。森林、水池、清泉遍布。 三面的群山属于缓慢起伏的古生层,盆地边缘点缀着 几个独立的小山。既有这个古生层的山河作为基础, 也有美丽的庭石和白砂,自然环境的树木、石、水、 砂等优质的造园材料的供应,地形和材料,都很适合 建造庭园。 平安时代在模仿皇家园林的过程中,在国风时代 创造了私家园林的寝殿造园林。寝殿的正面(南侧) 设置了从遣水中岛的池水流入庭园。从奈良时代开始 继承了海景的缩景庭园在这个时代也被广泛使用的, 从随意的海景摹写变化到特定的海景的摹写。另外, 这些主题歌合(うたあわせ)活动的举行也是日本庭 园文学性、情感性特色的体现,可以说,这是从“古 代的事物”到“现代的事物”的转换期,生活方式也 在逐渐改变。从中国传来的中国画逐步日本化,大和 絵(やまとえ)正是此时期形成的,用假名书写的文 学作品也出现在这个时代。
典型的寝殿造 三条殿复原模型(京都文化博物馆) 1. 寝殿(しんでん)、2. 北対(きたのたい)、3. 細殿(ほそ どの)、4. 東対(ひがしのたい)、5. 東北対(ひがしきたの たい)、6. 侍所(さむらいどころ)、7. 渡殿(わたどの)、8. 中門廊(ちゅうもんろう)、9. 釣殿(つりどの)
还有,平安时代中期开始,受到净土教的影响,净土式庭园流行开来。参拜者南门穿过大池上架的 拱桥,经过中岛到达御堂。水池和庭园的建造方式还有很多,推测构图蓝本是净土曼陀罗。例如,旧大 乘院庭园(奈良市),园成寺庭园(奈良市),平等院(京都府宇治市),净琉璃寺的庭园(京都府木 津川市),毛越寺(岩手县平泉町)。
须弥山概念图
飞鸟寺(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
厳島神社(いつくしまじんじゃ)位于日本广岛县廿日市市境 内岛屿 —— 严岛(旧名宫岛)的神社。始建于约公元593年,拥有 约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为日本国内其他约五百座严岛神社的总本社。 神社主要祭奉宗像三女神(田心姬命、市杵岛姬命、湍津姬命), 其中严岛之名即来自市杵島姫命(いちきしまひめのみこと)。严 岛神社修筑于濑户内海海滨的潮间带上,神社前方立于海中的大型 鸟居是被誉为“日本三景”之一,为严岛境内最知名的地标。严岛 神社的大部分建筑结构均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宝,神社亦收藏许多国 宝级的文物。神社于1996年时与后方弥山的原始林区登录于世界遗 产名单中。 大化改新(公元646年)后,天武天皇的皇子——草壁皇子的 宅邸的也设置了庭园,这是《万叶集》卷二为草壁皇子的早逝而伤 感的舍人们咏唱的和歌中所描写的。歌中描绘了庭园内设有水池, 石滩中分布假山,假山间种植杜鹃,池中有一个岛,被称为“橘之 岛宮”(原文:橘の島の宮には飽かねかも佐太の岡辺に侍宿しに 往く)。 像这样挖池表现海边风景,对后世的日本庭园有着深远的影响。 记载中对海滨、荒滩、岛屿等海景的描写,多是日本庭园形成的重 要基础,从海边到远方的山国,都有着海景,特别是濑户内海的美 景,从那时起憧憬、追忆的对象,也会努力在庭园中重现,假山、 池塘、岛屿、白砂、水流、瀑布等自然要素构成传统样式,已然成 为这个时代的先驱。
山縣有朋(やまがた ありとも,1838-1922)于1896年在京都的南禅寺西建造了无邻庵,利用东山借 景,引琵琶湖疏水浇灌草坪。施工者为小川治兵衛(おがわ じへえ,1860-1933),此后,他还建造了京 都南禅寺附近的碧云庄、平安神宮神苑、八坂神社神苑、圆山公园、长浜的庆云馆书庭院等许多名胜庭园。 他的外甥的岩城亘太郎继承了他的造园技艺并在各地推行。 大正时期,作为建筑界城市和住宅应运而的生新主题,同时也是生活改善运动的一环,住宅园林也被 高度关注起来。不同于近代建筑学家以《作庭记》为代表的视觉性的庭园评价,功能性和空间性作为重点 被提出。在当时生活改善同盟会的6个纲领中,庭园也在列出的项目中,并且于1919年设立日本庭园协会。 以协会为中心,在研究古代园林的同时,同时代的建筑家、造园家也在探索新的庭园。古宇田实执笔庭园 的相关报道,保岡胜也出版了许多有关茶室和茶室建筑,以及庭院介绍的书籍。与此同时,重森三玲实测 了全国现存的庭院。另外,进入昭和时期后的寺院多为枯山水庭园,奠定了在寺院中象征批判自然主义的 庭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