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残疾评定标准
精神残疾鉴定标准

精神残疾鉴定标准精神残疾鉴定标准是指对个体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和鉴定的一系列标准和程序。
精神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精神功能受损,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状态。
精神残疾鉴定的目的在于确定个体的精神残疾程度,为其提供相应的医疗、康复和社会保障服务,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下面将介绍精神残疾鉴定的一般标准和程序。
一、精神残疾鉴定的一般标准。
1. 临床表现标准,精神残疾鉴定首先需要根据个体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包括情绪、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例如,情绪不稳定、情绪淡漠、思维混乱、行为怪异等。
2. 社会功能标准,除了临床表现,精神残疾鉴定还需要考虑个体的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包括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学习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 病程标准,对于精神残疾鉴定,还需要考虑个体精神疾病的病程,包括疾病的持续时间、反复发作的次数、病情的稳定性等。
4. 鉴定标准的综合性,在进行精神残疾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临床表现、社会功能和病程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二、精神残疾鉴定的程序。
1. 评估信息收集,精神残疾鉴定的第一步是收集个体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史、家庭史、疾病史、临床表现、社会功能等方面的信息。
2. 专业评估,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由专业的精神医生或心理医生进行评估,对个体的精神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3. 鉴定报告编写,在评估完成后,需要编写精神残疾鉴定报告,对个体的精神残疾程度进行描述和评定。
4. 鉴定结果确认,最后,需要将鉴定结果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确认,确定个体的精神残疾程度,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医疗、康复和社会保障服务。
三、精神残疾鉴定的意义。
精神残疾鉴定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个体而言,精神残疾鉴定可以确定其精神残疾程度,为其提供相应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帮助其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社会而言,精神残疾鉴定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保障精神残疾人群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精神残疾评定标准

精神残疾评定标准精神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精神功能受损,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一种疾病。
精神残疾评定标准是为了对精神残疾患者进行科学评定,确定其残疾程度,从而为其提供相应的医疗、康复和社会保障服务。
下面将介绍精神残疾评定的相关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精神残疾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
这些表现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
2. 对于不同类型的精神残疾,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但都需要通过专业的临床评定来确定其残疾程度。
二、残疾程度评定。
1. 残疾程度评定是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残疾程度的过程。
评定主要包括轻、中、重三个级别。
2. 轻度残疾,患者的临床表现轻微,对其生活和社会功能影响较小。
3. 中度残疾,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明显,对其生活和社会功能有一定影响。
4. 重度残疾,患者的临床表现严重,对其生活和社会功能影响显著,需要较大的帮助和支持。
三、评定标准。
1. 精神残疾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社会功能、病史等方面的评定内容。
评定标准需要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和专业的临床实践经验,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 评定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精神残疾进行细化和具体化,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评定需求。
四、评定程序。
1. 精神残疾评定程序包括初步评定、专家评定和复核评定等环节。
评定程序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确保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 评定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患者和其家属的意见,同时结合专业医生的临床观察和评估,综合分析确定评定结果。
五、评定结果应用。
1. 精神残疾评定结果是患者享受相关医疗、康复和社会保障服务的依据。
评定结果需要及时准确地通知患者和其家属,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服务。
2. 评定结果还可以作为患者申请相关福利和补贴的依据,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六、评定标准的完善。
精神残疾鉴定标准

精神残疾鉴定标准精神残疾鉴定标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和测试,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残疾的准则。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精神残疾的鉴定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精神残疾的鉴定首先需要通过对个体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
这包括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情绪、认知和社交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鉴定者通常会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来判断个体是否具有精神残疾。
2.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精神残疾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鉴定者可以对个体的智能水平、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人格特征等进行客观评估。
这些评估结果将帮助确定个体是否存在精神残疾。
3. 社交功能评估:社交功能评估是评估个体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鉴定者通常会观察个体与他人的交往方式、沟通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等,并通过与家人、朋友、教师等进行访谈,了解个体的社交功能情况。
社交功能评估有助于判断个体是否具有精神残疾。
4. 身体健康评估:身体健康评估是为了排除其他身体疾病和因素对个体行为和功能的影响。
鉴定者将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和医学影像等手段,对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身体健康评估将有助于确定个体是否存在精神残疾。
5. 执行者的专业判断:除了以上评估手段外,鉴定者的专业判断也是精神残疾鉴定的重要依据。
鉴定者需要根据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综合考虑个体的各种信息,做出精神残疾的鉴定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残疾的鉴定标准不仅仅考虑个体目前的状况,还需要考虑其对日常功能的影响以及病程的长短。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精神残疾鉴定标准都以国际通用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精神障碍及其诊断统计手册》(DSM-5)为依据,其中具体包括了各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和症状描述。
总之,精神残疾鉴定标准是根据临床表现、心理评估、社交功能评估、身体健康评估以及专业判断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估所确定的。
这些评估手段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残疾,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精神残疾一二三四级残疾标准

精神残疾一二三四级残疾标准精神残疾是指由于心理、神经等原因导致个体在智力、认知、情感等方面存在障碍,而与其他人相比功能发育不全或残缺的状况。
精神残疾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至四级不同的标准,下面将对这些级别进行详细介绍。
一级精神残疾是指智力障碍较轻,能够按照一定程度的要求完成一些生活和学习自理能力。
这一级别的人群通常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且能够进行简单的社交交往。
虽然在认知和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但与其他人相比,他们的发展可能稍微滞后。
二级精神残疾是指智力障碍程度中等,生活自理能力稍弱,需要某种程度上的照顾和帮助。
这一级别的人群的沟通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较弱,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在学习、记忆和问题解决方面有一定困难,会需要额外的辅助教育和支持来提高生活质量。
三级精神残疾是指智力障碍严重,生活自理能力大部分依赖于他人的照料和帮助。
这一级别的人群的沟通能力非常有限,社交交往能
力几乎没有。
在认知和学习方面有非常困难,生活中需要大量的支持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四级精神残疾是指智力障碍极度严重,极度依赖他人的生活和照顾。
这一级别的人群几乎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社交交往。
在认知和学习方面有极大困难,需要全方位的护理和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个体的精神残疾级别不是静态的,可能会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有所变化。
治疗和康复的方法和措施可以在减轻症状、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精神残疾在社会中是一个敏感而重要的话题。
我们需要给予精神残疾人群足够的关注和尊重,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融入社会,并拥有尊严和平等的生活。
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是对精神残疾人员进行鉴定和评定的依据,根据《精神卫生法》和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对精神残疾人员进行等级鉴定,从而确定其享受相应的权益和福利。
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精神残疾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制定背景。
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精神残疾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精神残疾人员的等级鉴定,是为了依法确定其享受相应的权益和福利,对于推动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内容。
1. 精神残疾等级鉴定的范围,包括精神残疾人员的鉴定对象、鉴定程序、鉴定标准等内容。
2. 精神残疾等级鉴定的标准,根据精神残疾人员的临床表现和功能状态,确定其等级鉴定标准,包括轻、中、重三个等级。
3. 精神残疾等级鉴定的程序,包括申请、审查、评定等程序,确保鉴定工作的公正、公平和科学。
4. 精神残疾等级鉴定的依据,主要依据精神卫生法和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以及临床医生的诊断和评定意见。
5. 精神残疾等级鉴定的结果,根据鉴定结果确定精神残疾人员享受相应的权益和福利,如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康复服务等。
三、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意义。
1. 保障精神残疾人员的合法权益,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依法确定精神残疾人员的等级,保障其享受相应的权益和福利。
2. 促进社会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全社会对精神残疾人员的关注和关爱。
3.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推动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不断发展。
四、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实施。
1. 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强对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公众对精神残疾人员的关注和关爱。
2. 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健全精神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实施机制,确保鉴定工作的公正、公平和科学。
精神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精神残疾等级评定标准精神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精神残疾人的残疾等级进行评定的标准。
精神残疾等级评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精神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的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平等、全面的发展。
一、评定标准的依据。
精神残疾等级评定标准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精神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具有法律依据和合法性。
2. 精神残疾的临床表现,评定标准主要参考精神残疾人的临床表现,包括精神病症状、认知障碍、情绪行为障碍等方面的表现。
3.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标准还会考虑精神残疾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生活自理、社交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4. 社会功能影响,评定标准还会考虑精神残疾人的社会功能影响,包括对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
二、评定标准的等级划分。
精神残疾等级评定标准通常包括轻、中、重三个等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轻度精神残疾,主要表现为轻度的精神病症状或者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影响较小。
2. 中度精神残疾,主要表现为中度的精神病症状或者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影响较大。
3. 重度精神残疾,主要表现为重度的精神病症状或者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影响非常严重,需要长期且全面的照料和护理。
三、评定标准的操作流程。
精神残疾等级评定标准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信息收集,评定机构会收集精神残疾人的相关信息,包括病史、临床表现、日常生活情况等。
2. 评定标准应用,评定机构会根据评定标准对精神残疾人进行评定,确定其残疾等级。
3. 结果反馈,评定机构会将评定结果及时反馈给精神残疾人及其家属,告知其残疾等级及相关权益。
4. 监督管理,评定机构还会对评定结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评定工作的公正、客观和准确。
四、评定标准的意义。
精神残疾一二三四级残疾标准

精神残疾一二三四级残疾标准
一、一级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标准,一级精神残疾的定义如下:
1.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 意识消失;
3.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4. 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一级精神残疾是最严重的精神残疾等级,患者的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需要持续的护理和照顾。
二、二级
二级精神残疾的定义如下:
1. 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2. 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
3. 不能参加社会活动;
4. 孤独症社交障碍。
二级精神残疾相对于一级精神残疾而言,患者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但尚未完全丧失自理能力。
三、三级
三级精神残疾的定义如下:
1. 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2. 室内的活动仍然受限;
3. 社交场合表现出使用适应性行为;
4. 能部分地自理生活。
三级精神残疾患者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要经常有人监护,但尚未失去自理能力。
四、四级
四级精神残疾的定义如下:
1.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
2. 间或能主动避开危险和适应行为不完全;
3. 社交场合中表现出偶尔的适应不良行为;
4. 能部分地自理生活。
四级精神残疾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但尚未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精神残疾评定流程及标准

精神残疾评定流程及标准English Answer:Psychiatric Disability Evaluation Process and Criteria.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can be complex and time-consuming.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and the criteria that are used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you are getting the most accurate and fair evaluation possible.The Process.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typically begins with an initial assessment. This assessment will include a review of your medical records, as well as a mental health evaluation. The mental health evaluation will likely include a clinical interview and a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assessment is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your symptoms, history, andfunctioning.Once the initial assessment is complete, the evaluator will make a determination about whether or not you meet the criteria for a psychiatric disability. If you do meet the criteria, the evaluator will then determine the severity of your disability. The severity of the disability will be based on the impact that it has on your ability to work and perform other daily activities.The Criteria.The criteria for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are set forth in the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s Disability Evaluation Under Social Security (DESS). The DESS includes a list of mental disorders that are considered to be disabling. These disorders are organized into five categories:Mood disorders (e.g., depression, bipolar disord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精神残疾的定义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精神残疾可由以下精神病引起:(1)精神分裂症;(2)情感性、反应性精神障碍;(3)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5)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6)其他精神障碍。
2、精神残疾的分级对于患有上述精神疾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者,应用“精神残疾分级的操作性评估标准”评定精神残疾的等级:(1)重度(一级):五项评分中有三项或多于三项评为2分。
(2)中度(二级):五项评分中有一项或两项评为2分。
(3)轻度(三级):五项评分中有两项或多于两项评为1分。
列表如下:社会功能评定项目正常或有轻度异常确有功能缺陷严重功能缺陷个人生活自理能力0分1分2分家庭生活职能表现0 1 2对家人的关心和责任心0 1 2职业劳动能力0 1 2社交活动能力0 1 2《注》:无精神残疾,五项总分为0或1分。
精神残疾的检查方法采用“精神残疾分级的操作性评估标准”进行检查。
各项评分,除去与知情人交谈,同时应结合对病人的观察和必要的交谈询问以确定五项的评分。
指导语:(向知情人交谈)以下五个问题,是对病人社会功能的评价。
请您根据他(她)最近一个月的情况结合与病前的比较给予回答:1、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本条件评定病人近一个月个人生活料理情况,比如是否按时休息、个人卫生习惯(比如洗脸、洗澡、理发、刮胡子),梳妆打扮、衣着整洁、住处卫生、主动进餐、二便料理等情况。
0分-----与病前差不多,或偶有小问题。
1分-----确有功能缺陷。
需要督促或协助,已经给他人增加了负担。
2分-----严重功能缺陷。
绝大部分或全部生活料理需要由他人照管,给别人造成很大负担。
2、家庭生活职能表现本条件评定病人近一个月内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能否做到他(她)最起码应该做的事。
比如与家人一起吃饭,分担部分家务劳动,与家人一起看电视,搞卫生,参与家庭事物讨论,修理家用物品,对家庭必要的经济支持等等。
0分-----与病前差不多,或仅有轻微异常。
1分-----确有功能缺陷。
不履行义务,或每天在家中呆坐至少两小时。
做什么事都很被动。
2分-----严重功能缺陷。
几乎不参与家庭活动,不料理家务。
3、对家人的关心与责任心本条评定病人在近一个月内,对待配偶、父母、子女或同住亲属有无亲密感情与责任心,能否与他(她)们相互交往、交换意见,情感上或生活上的关心与支持。
是否关心孩子的抚养教育、关心家庭成员的进步与前途,关心家庭今后的发展与安排。
对未婚病人还应了解他(她)们择偶的态度。
0分----与病前差不多,或仅有轻微异常。
1分----确有功能缺陷。
夫妻间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很少交流与关心,对子女缺乏关怀。
对家庭安排缺乏关心。
2分-----严重功能缺陷。
与家人经常争吵或在家不理任何人。
对孩子完全不管。
对家庭的将来一点也不考虑。
未婚者对择偶态度不可理解。
4、职业劳动能力本条评定近一个月病人病前掌握的职业技能(指在职人员)学习能力(指学生)或家务劳动(指病前无职业,已休学待业或离退休者)水平有否下降。
是否按常规行事,按时上下班,按时校学习,家务劳动能否因精神病已受到影响。
0分-----无异常,或只有些小问题。
1分-----确有功能缺陷。
不能按时上下班。
职业工作已降低档次,学习成绩或家务劳动水平下降。
也包括因精神病待业、病休及休学、病人可恢复工作或学习,尚待安排者。
2分-----严重功能缺陷。
因精神病症状明显而不能工作与学习,不能料理家务。
5、社交活动能力本条评定病人近一个月没与人们交往与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
包括:对同事、同学、亲友、邻居以及与生活工作等需要接触但不一定熟悉的人(如汽车售票员、商店售货员┅┅)的接触与交往情况。
主动走亲访友情况,主动逛商店、购物、去娱乐场所活动等情况。
0分-----与病前差不多,或仅有轻微异常。
1分-----不主动接触他人,不主动外出活动,但经过反复劝说与鼓励尚能接触与参与。
2分-----严重地社会性退缩,终日独处,拒不与人交往,拒绝参与任何社交活动,劝说无效。
五、智力残疾标准(一)智力残疾的定义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二)智力残疾的分级六、精神残疾标准(一)精神残疾的定义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二)精神残疾的分级18岁以上(含)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分数和下述的适应行为表现,18岁以下者依据下述的适应行为的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精神残疾一级:WHO-DASⅡ值≥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
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
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精神残疾二级: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
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
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三级:WHO-DASⅡ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
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四级:WHO-DASⅡ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
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七、多重残疾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为多重残疾。
多重残疾应指出其残疾的类别。
多重残疾分级按所属残疾中最重类别残疾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精神残疾评定量表国家心理咨询师吴剑2013年4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2版WHO-DAS-2,是世界卫生组织开发,经全球多中心测试的跨文化,跨领域标准化评定工具。
其维度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活动和参与方面的限制为框架,用于全面评价各类残疾病人的家庭和社会功能状况。
2000年进入中国。
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1年以上未痊愈,由于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功能,表现为家庭角色能力降低,社交,求职技能的缺乏或者减退等,从而导致患者不能完成应有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功能。
无论从概念,成因,还是具体表现上说,与其他类型人躯体,语言,听力残疾都是有本质区别的。
WHO-DAS-2在国外被证明具有稳定的心理测量特性和跨领域的可适用性,可以用在各类残疾功能评定。
使用工具是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属于精神残疾评定病种范围。
排除标准是≥60岁,明显躯体功能障碍,智力缺陷的。
WHO-DAS-2的评定36条,包括理解与交流,身体移动,自我照顾,与他人相处,生活活动,社会参与。
分没有困难-极重度困难5级。
WHO-DAS-2,经过19个国家21个中心测试信效度良好。
处社会参与外,其他都是正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2版指导语:此检查是关于人们由于健康原因而出现的困难。
所指的健康原因包括:疾病、短期存在或长久持续的其他健康问题,损伤、精神或情感问题,以及酒药问题。
请你考虑在最近30天内,你象往常一样从事以下各项活动时遇到了多大困难。
请在5个选项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1=无;2=轻度;3=中度;4=重度;5=极重度/不能。
领域1(理解与交流)在最近30天内,你在以下活动中存在多大困难?D1.1集中做事10分钟;D1.2记住做重要的事;D1.3在日常生活中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D1.4学习新事物(如学习去一个新地方);D1.5大体上了解人们说什么;D1.6发起并继续一次谈话;领域2(身体移动)在最近30天内,你在以下活动中存在多大困难?D2.1长时间站立(如30分钟);D2.2从座位上站起;D2.3在家里来回移动;D2.4走出家门;D2.长距离行走(如1公里);领域3(自我照料)在最近30天内,你在以下活动中存在多大困难?D3.1洗澡;D3.2穿衣;D3.3进食;D3.4自己生活数日;领域43(与他人相处)在最近30天内,你在以下活动中存在多大困难?只快乐由于健康问题(疾病或疾患,损伤,精神或情感问题,以及酒药问题)所致的困难。
D4.1与陌生人相处;D4.2保持友谊;D4.3与关系密切的人相处;D4.4结交新朋友;D4.5性活动;领域5(生活活动)在最近30天内,你在以下活动中存在多大困难?D5.1承担家庭责任;D5.2很好地完成你重要的家务劳动;D5.3干完你需要做的所有家务劳动;D5.4按照需要,尽快完成家务劳动;(工作或学习)如果你有一工作或是一名学生,请继续回答D5.5-D5.8,否则跳到领域6D5.5你的日常工作;D5.6很好地完成你最重要的工作任务;D5.7完成你需要的所有工作;D5.8按照需要尽快完成你的工作;领域6(社会参与)在回答近30天你的社会参与情况,以及健康问题(躯体方面,精神和情感方面,以及酒药相关问题)对你和你的家庭的影响。
D6.1你周围环境的阻碍和限制,使你产生多大困难?D6.2其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对你有尊严地生活造成多大困难?D6.3你同其他人一样参加社区活动(如节日活动,宗教活动或其他活动)时,存在多大困难?D6.4因为你的健康问题,你的家庭遇到多大困难?D6.5你在自己的健康或疾病结局上花费多少时间?D6.6你的健康问题对情绪的影响有多大?D6.7你和你的家庭在你的健康问题上的经济花费有多少?D6.8你自己在放松和休闲上遇到多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