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通 2018-2019 金匮要略及部分伤寒论试题答案汇总

合集下载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五劳七伤”指的是:A. 五脏劳损,七情内伤B. 五种劳损,七种外伤C. 五种劳损,七种内伤D. 五脏劳损,七种情绪伤害答案:A2. 金匮要略中对于“虚劳”的治疗原则是:A. 补虚泻实B. 泻实补虚C. 补虚为主D. 泻实为主答案:C3.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痰饮”是指:A. 痰液积聚于体内B. 痰液积聚于肺部C. 痰液积聚于胃部D. 痰液积聚于胸膈答案:A4.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痿症”主要是指:A. 肌肉萎缩无力B. 肢体麻木不仁C. 肢体疼痛难忍D. 肢体肿胀不适答案:A5. 金匮要略中对于“痹症”的治疗原则是:A. 温阳散寒B. 清热解毒C. 活血化瘀D. 滋阴降火答案:A6.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湿病”主要是指:A. 体内湿气过重B. 皮肤湿气过重C. 肺部湿气过重D. 脾胃湿气过重答案:A7. 金匮要略中对于“瘀血”的治疗原则是:A. 活血化瘀B. 清热解毒C. 温阳散寒D. 滋阴降火答案:A8.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气滞”主要是指:A. 气机不畅B. 气机过盛C. 气机不足D. 气机过热答案:A9. 金匮要略中对于“食积”的治疗原则是:A. 消食导滞B. 清热解毒C. 温阳散寒D. 滋阴降火答案:A10.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血虚”主要是指:A. 血液不足B. 血液过热C. 血液过冷D. 血液过稠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五脏”包括: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答案:ABCDE2.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七情”包括:A. 喜B. 怒C. 忧D. 思E. 悲F. 恐G. 惊答案:ABCDEFG3.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六淫”包括:A. 风B. 寒C. 暑D. 湿E. 燥F. 火答案:ABCDEF4.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四气”包括: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ABCD5.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五味”包括:A. 酸B. 苦C. 甘D. 辛E. 咸答案:ABCD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五劳”指的是五种过度劳累的情况。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B )A、《伤寒论》B、《金匮要略方论》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C)A、指导辨证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言病因病机D、言病位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A、未病先防B、既病防传C、一般治疗D、以上都不是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D)A、五脏元真通畅B、厥阳独行C、客气邪风D、五邪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B )A、风痹B、湿痹C、血痹D、历节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C)A、风湿在表B、寒湿在表C、风湿兼气虚D、风湿兼阳虚7、百合病的病机是(D)A、心脾两虚B、心肾不交C、肝肾亏虚D、心肺阴虚内热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A、甘草泻心汤B、赤小豆当归散C、苦参汤D、雄黄散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A、但臂不遂B、肢体麻木C、昏不识人D、半身不遂10、张某,风湿病四年。

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治疗宜选用()A、黄芪桂枝五物汤B、桂枝附子汤C、桂枝芍药知母汤D、乌头汤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A、肢体疼痛B、肢体困重C、肢体麻木D、肢体萎软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A、心脾B、肺脾C、脾肾D、心肾13、虚劳腰痛,治宜()A、麦味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七味都气丸D、八味肾气丸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A、小半夏汤B、麦门冬汤C、甘草干姜汤D、半夏泻心汤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A、麻黄、石膏B、生姜、半夏C、甘草、大枣D、桂枝、甘草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A、百脉一宗B、胃强脾弱C、阳微阴弦D、正气引邪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A、实热B、寒实C、虚寒D、虚热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总分20分)1.《金匮要略》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金匮要略》成书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汉朝D. 明朝答案:C3.《金匮要略》主要论述了哪些内容?A. 外科B. 内科C. 妇科D. 儿科答案:B4.《金匮要略》中“金匮”一词的含义是什么?A. 金制的柜子B. 珍贵的医学知识C. 古代的药房D. 古代的医学书籍答案:B5.《金匮要略》中提到的“风邪”是指什么?A. 风热B. 风寒C. 风湿D. 风燥答案:B6.《金匮要略》中“虚劳”是指什么?A. 身体虚弱B. 过度劳累C. 营养不良D. 慢性疾病答案:D7.《金匮要略》中“痉病”是指什么?A. 肌肉痉挛B. 神经痛C. 癫痫D. 脑炎答案:A8.《金匮要略》中“疟疾”的治疗方法是什么?A. 服用青蒿B. 服用黄连C. 服用石膏D. 服用大黄答案:A9.《金匮要略》中“黄疸”的治疗方法是什么?A. 服用茵陈B. 服用黄芩C. 服用栀子D. 服用大黄答案:A10.《金匮要略》中“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A. 服用天麻B. 服用人参C. 服用黄芪D. 服用白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总分15分)1.《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五劳七伤”包括以下哪些?A. 心劳B. 肝劳C. 脾劳D. 肾劳答案:ABCD2.《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六淫”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3.《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七情”包括以下哪些?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4.《金匮要略》中提到的“八纲”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BCD5.《金匮要略》中提到的“九种体质”包括以下哪些?A. 平和质B. 气虚质C. 阳虚质D. 阴虚质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总分10分)1. 简述《金匮要略》中“中风”的临床表现。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 选择题(共 60分)( 一 ) ????? 单项选择题( 1-40 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金匮》首篇第一条的“脾能伤肾⋯⋯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 气不行”中的“伤”字如何理解A. 制约B. 伤害C. 相侮D. 相乘5、下列哪一组药物体现了《金匮》肝阴血虚的治疗原则: A.白芍、焦山栀、炙甘草、乌梅 B. 焦山栀、黄连、黄芩、黄柏 C.炙甘草、淮小麦、大枣D.白芍、五味子、酸枣仁、乌梅6、血痹的典型症状是:A. 肌肤麻痹B. 身体沉重C.关节疼痛 D. 肢体不遂7、大承气汤主治哪种腹满:A. 胀重于积B. 积重于胀C.胀积并重 D. 胀满并见8、风湿在表,治当发汗,但大汗之后,病仍不愈的原因是: A. 汗之不彻B. 汗多伤阴C. 汗后受寒D. 风去湿存9、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除了甘草外,还有: A.半夏、生姜、黄芩、人参、大枣 B. 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 C. 半夏、生姜、黄芩、大枣D. 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柴胡、人参、大枣 10、依据《金匮》原文,“中风,邪入于经”: A. 肌肤不仁B. 肢体重滞C. 角弓反张D. 舌即难言,口吐涎1、在《金匮要略》的作者是: A.林亿 B. 王叔和 C.张仲景D.华佗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 回阳救逆 C. 峻逐阴邪 D.温中止痛认为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B. 客气邪风侵袭C. 七情房劳D. 虫兽灾害4、2、在《金匮要略》 B A.温散寒邪3、《《金匮要略》 A. 五脏元真不足A.木防己汤B. 小青龙汤C. 苓桂术甘汤D. 甘遂半夏汤11、风湿历节的主方是:A. 桂枝芍药知母汤B. 麻黄加术汤C. 乌头汤D. 侯氏黑散 12、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 A. 痰饮 B. 悬饮 13、黄芪建中汤、 是: B. C. 溢饮 D. 支饮 小建中汤共同的病机是: A. 气血亏虚 B. 心脾两虚 C. 气阴两虚 D. 阴阳两虚 14、“缓中补虚” 从方药功用看应是哪种含义: A.祛邪 C.扶正祛邪并重 15、虚寒性肺痿没有以下那个症状:B. 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D.祛邪为主, 兼以扶正 A.咳嗽 B.吐涎沫C.头眩D.不渴16、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 A. 射干麻黄汤 B. 皂荚丸 用何方主之: C.越婢汤 D.厚朴麻黄汤17、治疗肾着病可用: A 、甘草干姜汤 B 、苓桂术甘汤 、甘姜苓术汤 、肾气丸18、治疗阴寒痼结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A. 大乌头煎 B. 大黄附子汤 C. ,用: 麻黄附子汤 D.乌头赤石脂19、下列方证中没有表证的是: A. 附子粳米汤证 B. 厚朴七物汤证 C. 乌头桂枝汤证 D.麻黄附子汤20、寒疝属于血虚者,治用: A. 大乌头煎 B. 当归四逆汤 C.乌头桂枝汤D.当归生姜羊肉21、外寒内饮挟热的咳喘宜选用: A. 小青龙汤 B. 小青龙加石膏汤 C. 大青龙汤 D.葶苈大枣泻肺汤 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治宜用: A 、桂枝加黄芪汤B 、越婢汤 23、“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 吐下之不愈”以何方主之: 、防己茯苓汤 D 、防己黄芪汤 得之数十日,医24、以苦冒眩为主症的心下支饮证,仲景以何方主治:A. 苓桂术甘汤B.泽泻汤C.五苓散D.真武汤25、胸痹急证治宜选用:A、薏苡附子散 B.乌头赤石脂丸C.栝蒌薤白半夏汤D.橘枳姜汤26、白虎加人参汤所治的消渴证的病机是:A.肺胃热盛,气津两伤B.水热互结,郁热伤阴C.肾不化气,津不上承D.阴虚内热,虚火上炎27、“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治当用:A. 猪苓汤B. 茯苓泽泻汤C. 五苓散D. 肾气丸28、黄疸病偏于热盛里实的治疗宜用:A. 茵陈蒿汤B. 大柴胡汤C. 大黄硝石汤D. 栀子大黄汤29、“阴伏”的病机是:A.湿热蕴结阴分B. 邪热伏于血分C. 瘀血郁热伏于血分D. 邪热伏于阴分30、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粘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用何方主之:A. 茵陈蒿汤B. 桂枝加黄芪汤C.防己黄芪汤D.芪芍桂酒汤31、黄疸病篇中列举了很多黄疸的治疗方法,哪种治法为其中的重点:A. 清利湿热B. 调补脾胃C.润燥逐瘀D.解表发汗32、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选用:A. 大半夏汤B. 大黄甘草汤C.半夏干姜散D.吴茱萸汤33、肠痈脓未成,最佳治疗方剂是:A. 排脓散B. 王不留行散C.大黄牡丹汤D.薏苡附子败酱散34、治疗近血,仲景选用:A. 黄土汤B. 赤小豆当归散C. 当归芍药散D. 地榆槐角丸35、橘皮汤用于治疗下列何种情况引起的呃逆:A. 胃寒气逆B. 胃虚有热C.水停心下D. 虚阳外浮36、痰饮的治疗大法是:A. 燥湿化痰B. 清热涤痰C.温药和之D. 宣肺化痰37、皮水无里热者,可以用:A. 麻黄附子汤B. 甘草麻黄汤 38、大建中汤的组成是: A. 胶饴、人参、干姜、附子B. C. 胶饴、人参、干姜、乌头 D. 39、附子粳米汤的药物组成是: C. 越婢汤 D. 小青龙汤胶饴、人参、干姜、蜀椒 胶饴、人参、干姜、雄黄A.附子、半夏、 甘草、 大枣、 粳米 B.附子、 白术、 半夏、 大枣、 粳米 C.附子、粳米、 白术、 茯苓、 甘草 D.附子、 粳米、 白术、 半夏、 人参 40、梦遗或滑精频作,梦交, 少腹挛急,治用:A.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B. 小建中汤 外阴寒冷,目眩,发落,心悸,失眠者,C. 酸枣仁汤D. 肾气丸 二) X 型选择题( 1-10 题,每小题 1分,共 10分) A.内科杂病学的基础 基础 C.外感热病学的基础 1、《金匮要略》为我国古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 B. 温病学的 D. 妇产科学 的基础E.儿科学的基础 2、预防疾病,仲景提出了以下哪几点: A.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B.适中经络,未传脏腑,即医治之C.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D.更能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E.服食节冷、热、苦、酸、辛、 3、狐惑病的临床特征是: A.状如伤寒D.前后二阴蚀烂 4、百合病误治后所用的方剂是:A. 百合鸡子汤 D.滑石代赭汤 5、甘遂半夏汤中的甘草和甘遂: A.甘遂峻猛,甘草缓和其药性B. E. B. E. 目赤如鸠眼 目四眦黑 百合知母汤 栝蒌牡蛎散B.C. C.咽喉溃疡百合滑石散甘草针对痰多喘满之证C. 甘遂消胸胁部的悬饮D. 两药相反相成E. 共用激发水饮得以尽去 6、下列哪些方剂可治疗虚寒性腹痛 A. 大黄附子汤 B. 附子粳米汤 C. 厚朴三物汤 D. 大建中汤 E. 当归生姜羊肉汤7、治肝气奔豚的奔豚汤,其药物组成中有:A. 柴胡B. 生姜C. 当归D. 川芎E. 黄芩8、《金匮》所论呕吐、哕、下利三病证,凡属实证、热证的多责之于: A. 肝B. 胆C. 胃D.脾 E.肠9、 《金匮要略》在药物剂型方面外治药剂有:A、 熏 B 、洗 C 、坐 D、敷 E、膏药10.下列哪些药物属于吴茱萸汤的组成成份:A. 吴茱萸B. 人参C. 大枣D.山茱萸 E. 生姜1 分,共 10 分)1、谷疸之为病, ,,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一、 选择题(共 60 分)(一) 单项选择题(1-40 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1、在《金匮要略》的作者是:A.林亿阅卷人C.张仲景2、在《金匮要略》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A.温散寒邪B.回阳救逆C.峻逐阴邪D.温中止痛 3、《《金匮要略》认为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五脏元真不足B.客气邪风侵袭C. 七情房劳D.虫兽灾害 4、《金匮》首篇第一条的“脾能伤肾……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 气不行”中的“伤”字如何理解A.制约B.伤害C.相侮D.相乘 5、下列哪一组药物体现了《金匮》肝阴血虚的治疗原则:A.白芍、焦山栀、炙甘草、乌梅 C.炙甘草、淮小麦、大枣 6、血痹的典型症状是:A.肌肤麻痹B.身体沉重 7、大承气汤主治哪种腹满: A.胀重于积 B.积重于胀B.焦山栀、黄连、黄芩、黄柏 D. 白芍、五味子、酸枣仁、乌梅C. 关节疼痛D.肢体不遂C.胀积并重D.胀满并见8、风湿在表,治当发汗,但大汗之后,病仍不愈的原因是:A.汗之不彻B.汗多伤阴C.汗后受寒D.风去湿存 9、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除了甘草外,还有:A.半夏、生姜、黄芩、人参、大枣B. 王叔和 D. 华佗得分B.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C.半夏、生姜、黄芩、大枣D.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柴胡、人参、大枣10、依据《金匮》原文,“中风,邪入于经”:A.肌肤不仁B.肢体重滞C.角弓反张D.舌即难言,口吐涎11、风湿历节的主方是:A.桂枝芍药知母汤B.麻黄加术汤C.乌头汤D.侯氏黑散12、“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是: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13、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共同的病机是:A.气血亏虚B.心脾两虚C.气阴两虚D.阴阳两虚14、“缓中补虚”从方药功用看应是哪种含义:A.祛邪C.扶正祛邪并重B. 扶正为主,兼以祛邪D.祛邪为主,兼以扶正15、虚寒性肺痿没有以下那个症状:A.咳嗽B.吐涎沫C.头眩D.不渴16、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用何方主之:A.射干麻黄汤B.皂荚丸17、治疗肾着病可用:A、甘草干姜汤B、苓桂术甘汤C.越婢汤C、甘姜苓术汤D.厚朴麻黄汤D、肾气丸18、治疗阴寒痼结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用:A.大乌头煎B.大黄附子汤C.麻黄附子汤D.乌头赤石脂丸19、下列方证中没有表证的是:A.附子粳米汤证B.厚朴七物汤证C.乌头桂枝汤证D.麻黄附子汤证20、寒疝属于血虚者,治用:A.大乌头煎B.当归四逆汤C.乌头桂枝汤D.当归生姜羊肉汤21、外寒内饮挟热的咳喘宜选用:A.小青龙汤B.小青龙加石膏汤C.大青龙汤D. 葶苈大枣泻肺汤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治宜用:A、桂枝加黄芪汤B、越婢汤C、防己茯苓汤D、防己黄芪汤23、“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以何方主之:A.木防己汤B.小青龙汤C.苓桂术甘汤D.甘遂半夏汤24、以苦冒眩为主症的心下支饮证,仲景以何方主治:A.苓桂术甘汤B.泽泻汤C.五苓散D.真武汤25、胸痹急证治宜选用:A、薏苡附子散 B.乌头赤石脂丸 C.栝蒌薤白半夏汤 D.橘枳姜汤26、白虎加人参汤所治的消渴证的病机是:A.肺胃热盛,气津两伤B.水热互结,郁热伤阴C.肾不化气,津不上承D.阴虚内热,虚火上炎27、“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治当用:A.猪苓汤B.茯苓泽泻汤C.五苓散D.肾气丸28、黄疸病偏于热盛里实的治疗宜用:A.茵陈蒿汤B.大柴胡汤C.大黄硝石汤D.栀子大黄汤29、“阴伏”的病机是:A.湿热蕴结阴分B.邪热伏于血分C.瘀血郁热伏于血分D.邪热伏于阴分30、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粘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用何方主之:A.茵陈蒿汤B.桂枝加黄芪汤C.防己黄芪汤D.芪芍桂酒汤31、黄疸病篇中列举了很多黄疸的治疗方法,哪种治法为其中的重点:A.清利湿热B.调补脾胃C.润燥逐瘀D.解表发汗32、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选用:A.大半夏汤B.大黄甘草汤C.半夏干姜散D.吴茱萸汤33、肠痈脓未成,最佳治疗方剂是:A.排脓散B.王不留行散C.大黄牡丹汤D.薏苡附子败酱散34、治疗近血,仲景选用:A.黄土汤B.赤小豆当归散C. 当归芍药散D.地榆槐角丸35、橘皮汤用于治疗下列何种情况引起的呃逆:A.胃寒气逆B.胃虚有热C.水停心下D.虚阳外浮36、痰饮的治疗大法是:A.燥湿化痰B.清热涤痰C.温药和之D.宣肺化痰37、皮水无里热者,可以用:A.麻黄附子汤B.甘草麻黄汤C.越婢汤D.小青龙汤 38、大建中汤的组成是:A.胶饴、人参、干姜、附子 C.胶饴、人参、干姜、乌头B. 胶饴、人参、干姜、蜀椒 D. 胶饴、人参、干姜、雄黄39、附子粳米汤的药物组成是:A.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B.附子、白术、半夏、大枣、粳米C.附子、粳米、白术、茯苓、甘草D.附子、粳米、白术、半夏、人参40、梦遗或滑精频作,梦交,少腹挛急,外阴寒冷,目眩,发落,心悸,失眠者, 治用:A.桂枝加龙骨牡蛎汤B.小建中汤C.酸枣仁汤D.肾气丸 (二) X 型选择题(1-10 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金匮要略》为我国古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得分阅卷人的基础E.儿科学的基础2、预防疾病,仲景提出了以下哪几点:A.不令邪风干忤经络B.适中经络,未传脏腑,即医治之C.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D.更能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E.服食节冷、热、苦、酸、辛、甘3、狐惑病的临床特征是:A.内科杂病学的基础 C.外感热病学的基础 D.妇产科学B.温病学的基础A.状如伤寒B. 目赤如鸠眼C.咽喉溃疡D.前后二阴蚀烂E. 目四眦黑4、百合病误治后所用的方剂是:A.百合鸡子汤B.百合知母汤D.滑石代赭汤E.栝蒌牡蛎散C.百合滑石散5、甘遂半夏汤中的甘草和甘遂:A.甘遂峻猛,甘草缓和其药性B.甘草针对痰多喘满之证2、胸痹:C.甘遂消胸胁部的悬饮 E.共用激发水饮得以尽去6、下列哪些方剂可治疗虚寒性腹痛 A.大黄附子汤 B.附子粳米汤 D.大建中汤 E.当归生姜羊肉汤 D. 两药相反相成C.厚朴三物汤7、治肝气奔豚的奔豚汤,其药物组成中有:A.柴胡B.生姜C.当归D.川芎E.黄 芩 8、《金匮》所论呕吐、哕、下利三病证,凡属实证、热证的多责之于: A.肝 B.胆 C. 胃 D.脾 E.肠 9、《金匮要略》在药物剂型方面外治药剂有:A 、熏B 、洗C 、坐D 、敷E 、膏 药10.下列哪些药物属于吴茱萸汤的组成成份:A.吴茱萸B.人参C.大枣D.山茱萸E.生 姜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得分 阅卷人组成。

山东国医通18-19中医必修《金匮要略》答案

山东国医通18-19中医必修《金匮要略》答案

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A、未病先防B、既病防传C、一般治疗D、以上都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B)A、《伤寒论》B、《金匮要略方论》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B)A、风痹B、湿痹C、血痹D、历节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A、甘草泻心汤B、赤小豆当归散C、苦参汤D、雄黄散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B)A、悬饮B、痰饮C、溢饮D、支饮“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B)A、指导辨证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言病因病机D、言病位血痹的主要症状是(C)A、肢体疼痛B、肢体困重C、肢体麻木D、肢体萎软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C)A、实热B、寒实C、虚寒D、虚热虚寒肺痿治疗方选(C)A、小半夏汤B、麦门冬汤C、甘草干姜汤D、半夏泻心汤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C)A、心脾B、肺脾C、脾肾D、心肾胸痹心痛的病机是(C)A、百脉一宗B、胃强脾弱C、阳微阴弦D、正气引邪张某,风湿病四年。

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CA、黄芪桂枝五物汤B、桂枝附子汤C、桂枝芍药知母汤D、乌头汤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C)A、风湿在表B、寒湿在表C、风湿兼气虚D、风湿兼阳虚百合病的病机是(D)A、心脾两虚B、心肾不交C、肝肾亏虚D、心肺阴虚内热肝着的病机是(D)A、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B、肝经湿热C、肝阳上亢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D)A、但臂不遂B、肢体麻木C、昏不识人D、半身不遂虚劳腰痛,治宜(D)A、麦味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七味都气丸D、八味肾气丸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D)A、麻黄、石膏B、生姜、半夏C、甘草、大枣D、桂枝、甘草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

治宜(D)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厚朴三物汤D、大柴胡汤按拼音排序如下:“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B)A、指导辨证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言病因病机D、言病位百合病的病机是(D)A、心脾两虚B、心肾不交C、肝肾亏虚D、心肺阴虚内热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C)A、风湿在表B、寒湿在表C、风湿兼气虚D、风湿兼阳虚肝着的病机是(D)A、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B、肝经湿热C、肝阳上亢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A、甘草泻心汤B、赤小豆当归散C、苦参汤D、雄黄散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

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按考试规定的方式将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

1.<<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是:(E)。

A卫气营血辨证B经络辨证C六经辨证D三焦辨证E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和的辨证2.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中的“未至而至”是指:(E)。

A以得甲子,天未温和B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C以得甲子,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D未得甲子,天未温和E未得甲子,天因温和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治宜:(B )。

A白术附子汤B桂枝附子汤C甘草附子汤D防己黄芪汤E麻杏苡甘汤4.“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该文中“小便反少”的病机(D )。

A风寒犯肺,肺失通调,津液不布B寒邪盛,寒性收引,气不布津C无汗邪不外达,气上冲胸,津液随之上行而不下降D在里之津液已伤E邪闭三焦,津不四布5百合病的病理“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中“一宗”是指:(B)。

A先天之本肾脏B主血脉的心脏C朝百脉的肺脏D心肺两脏E血脉的原动力宗气6.百合知母汤所治百合病是:(B)。

A病形如处者B发汗后者C下之后者D吐之后者E变发热者7.据《金匮要略》原文,甘草泻心汤主治狐惑病何证?( D)。

A前阴腐蚀B后阴蚀烂C眼部化脓D咽喉腐蚀E面部变色8.鳖甲煎丸的作用主要以:(A)。

A驱邪为主B扶正为主C截疟为主D杀虫为主E调和寒热为主9.寒湿历节的主方是:(C)。

A桂枝芍药知母汤B麻黄加术汤C乌头汤D大乌头煎E麻杏苡甘汤10.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选用何方治疗?( D)。

A风引汤B头风摩散方C桂枝芍药知母汤D黄芪桂枝五物汤E乌头汤11.小建中汤的药物组成:(D)。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金匮要略》是以下哪位医学家所著?A. 李时中B. 王叔和C. 张仲景D. 隋岳答案:C2. 《金匮要略》是中国哪个朝代的医学经典?A. 唐朝B. 明朝C. 东汉D. 清朝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金匮要略》的主要特点?A. 系统总结了中医治疗方法和方剂B. 以阳明病论为主要理论基础C. 包含了病案和临床经验D. 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答案:B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 《金匮要略》是早期中医书籍中开创性的篇章之一。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金匮要略》归纳总结了许多医学经验和治疗方法。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 《金匮要略》是一本讲述中药的著作。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本中医经典。

它主要总结了临床医学的经验和治疗方法,包括病案、临床经验和方剂等。

《金匮要略》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以阳明病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系统介绍了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该书形式简洁、逻辑清晰,语句通顺,对于中医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2. 举例说明《金匮要略》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答: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金匮要略》中提到的桂枝汤对于感冒引起的阳明病有显著疗效。

桂枝汤是由柴胡、干姜、大枣和桂枝等药物组成的方剂,对于阳明病的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这个方剂的应用经验和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可,并在后来的医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3. 以你了解的中医知识,结合《金匮要略》中的内容,简述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思想。

答: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脉象、舌象等症状,通过辨别疾病的病机和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中对于辨证施治有非常详细的描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久病与急病、寒证与热证等,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方剂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旨在针对病情的根源,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1、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而属表里同病,治当。

:CA、先治表B、表里同治C、先治里D、治表多治里少E、治里多治表少2、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 ) 。

:AA、胆热迫肠B、肠中热邪内蕴C、肠中湿热内阻D、肝热迫肠E、表邪内迫大肠3、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

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

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

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4、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解释最确切():BA、胃家燥邪亢盛B、胃肠燥热亢盛C、胃肠邪气盛实D、肠中燥结成实5、下列麻黄汤的煎服法中,哪项是错误的::BA、先煮麻黄,去上沫B、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D、温覆取微汗E、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6、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予明叙():CA、汗出B、发热C、头痛D、浮缓7、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 ) 症状?:CA、手足厥冷B、下利清谷C、手足自温D、脉微细E、利下臭秽8、《伤寒杂病论》作者::C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E、张志聪9、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A、桂麻各半汤。

B、桂二麻一汤。

C、桂二越一汤。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茵陈蒿汤。

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11、《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 ) 。

:EA、手厥阴心包B、足厥阴肝C、手、足厥阴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12、"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应:AA、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桂枝汤。

B、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柴胡桂枝汤。

C、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柴胡桂枝汤。

D、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桂枝汤。

E、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小建中汤。

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 ) :DA、发热与恶寒并见B、不发热而但恶寒C、其背恶寒如掌大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14、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痞证可见证():CA、痞B、痞满C、疼痛D、呕吐15、下述汤方均具清上温下之功,能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是( ) 。

:EA、黄连汤B、栀子干姜汤C、麻黄升麻汤D、干姜芩连人参汤E、乌梅丸16、判断疾病是否传变的依据是。

:AA、脉症变化B、病程长短C、病情轻重D、有否误治E、体质强弱17、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是:DA、表邪未解,脾虚水停B、胃阳不足,水气内停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D、脾阳不足,水气内停E、脾肾阳虚,水气泛溢18、患者平素体弱畏寒,汗多,在大暑之夜,启窗而卧,仍周身汗出,至夜半因觉冷即覆被而睡,其冷不减,反加甚:CA、桂枝加附子汤B、桂枝附子汤C、桂枝汤D、麻黄汤E、桂枝新加汤19、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切地说是():DA、呕而发热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D、口苦,咽干,目眩20、甘草泻心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生姜写心汤证比较,主要特点在于():AA、以痞利俱甚,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主B、心下痞满而呕,肠鸣下利为主C、以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为主D、以胃中不和,心下痞,腹中雷鸣为主1、《伤寒杂病论》作者:C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E、张志聪2、《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 ) 。

:EA、手厥阴心包B、足厥阴肝C、手、足厥阴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3、下述汤证皆可见及烦躁,仲景明确指出用治白天烦躁的汤方是。

:DA、桂枝汤B、麻黄汤C、大青龙汤D、干姜附子汤E、茯苓四逆汤4、下利脉症除哪项外,属少阴热化证与寒化证所共有( ) :DA、口渴B、下利清谷C、但欲寐D、脉微细5、肝邪乘犯所致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中,下述( )组症状最能反映肝邪乘犯所致的上热特征。

:DA、消渴B、吐蛔C、舌红苔黄D、气上撞心E、饥而不欲食6、"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 :DA、桂枝甘草汤B、黄连阿胶汤C、炙甘草汤D、小建中汤7、六经病证总的治则是():AA、扶正驱邪B、和胃气C、汗吐下温清补和消D、扶阳气、存阴液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CA、先解其表,用桂枝汤。

B、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

C、先温其里,用四逆汤。

D、先温其里,用理中汤。

E、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

9、桃花汤证的下利特征是( ) 。

:EA、下利清水B、下利便脓血,腹绞痛C、下利物色鲜明D、下利便脓血,发热口渴E、下利物色晦暗,滑脱不禁10、"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主之":B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柴胡桂枝汤。

D、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E、附子汤。

11、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 ) :AA、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B、邪热内陷,与痰饮相结于心下C、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D、以上都不是12、有下列哪一项见症者,不宜用白虎汤?:DA、壮热B、肢厥C、脉滑D、恶风寒,身疼痛E、腹满身重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 ) :DA、发热与恶寒并见B、不发热而但恶寒C、其背恶寒如掌大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1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

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

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

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1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 ) :DA、大陷胸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C、茯苓四逆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16、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 ) 。

: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17、太阴病见腹部"大实痛"是:DA、脾虚寒太甚。

B、脾湿热壅阻。

C、脾虚而兼寒湿阻滞。

D、太阴经络气滞络瘀。

E、阳明腑实已成。

18、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19、大陷胸汤证腹痛的特点为:CA、绕脐痛。

B、正在心下,按之则痛。

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不可近。

D、腹满时痛。

E、心中结痛20、寒格证中呕吐的特征是( ) 。

:BA、朝食暮吐B、食入即吐C、心中温温欲吐D、欲吐不吐E、饮水则吐1、通脉四逆汤治疗:CA、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沉微者。

B、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无三阳证者。

C、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者。

D、四肢厥冷,下利清谷,面色赤者。

E、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细欲绝,唇舌淡白。

2、太阴虚寒证当见:AA、手足温。

B、手足冷。

C、手冷足不冷。

D、足冷手不冷。

E、手足热。

3、表郁轻证的"如疟状"概指如疟疾样。

:BA、寒热交替B、寒热呈发作性C、寒热呈定时发作性D、寒热后有汗E、寒热前有汗4、枳实栀子豉汤证为热郁气滞之证,其气滞部位在:BA、胸中。

B、腹中。

C、少腹。

D、两胁。

E、胃脘。

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 ):DA、大陷胸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C、茯苓四逆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6、阳明蓄水证不常见的症状表现是( ) 。

:BA、呕逆B、下利。

C、手足厥冷D、心下悸E、小便通利7、葛根芩连汤证亦可见"协热而利",其病机是:EA、表热里寒。

B、表里俱热。

C、表里俱寒。

D、表寒里热。

E、里热下利8、下列方证除哪一项外,均可出现厥逆():BA、乌梅丸证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C、瓜蒂散证D、白虎汤证9、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BA、调和营卫B、解肌祛风,调和营卫C、发汗解表D、调和营卫,益气和营E、解肌祛风,宣肺发汗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11、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 ) 。

:EA、脾虚水停B、肾阳虚水停C、脾肾阳虚水停D、寒湿停聚下焦E、湿热壅阻12、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A、脾虚水停。

B、肾阳水停。

C、脾肾阳水停。

D、寒湿停聚下焦。

E、湿热壅阻。

13、可辨别湿热发黄证者有( ):CA、身黄,小便不利,腹满,不能食B、身黄,少腹硬满,小便利,口渴,不欲饮C、身黄,小便不利,腹满,渴饮水浆D、身黄,小便难,胁下不满痛14、下列证候中,预后好可治的是:DA、少阴病,燥烦四逆,息高者。

B、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

C、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

D、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

E、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

15、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切地说是():DA、呕而发热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D、口苦,咽干,目眩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BA、浊邪上干、犯扰心神B、寒邪外束,阳热郁于内,无从宣泄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营阴郁滞,不得汗解17、下列不属于栀子豉汤治疗是:DA、虚烦不眠。

B、心中懊憹。

C、胸中窒D、心烦腹满。

E、心中结痛。

1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A、桂麻各半汤。

B、桂二麻一汤。

C、桂二越一汤。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茵陈蒿汤。

19、少阴病的性质是::DA、里虚寒证B、里虚热证C、表里俱虚证D、里虚证E、寒热夹杂证20、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金匮要略》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A、未病先防B、既病防传C、一般治疗D、以上都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B)A、《伤寒论》B、《金匮要略方论》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B)A、风痹B、湿痹C、血痹D、历节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A、甘草泻心汤B、赤小豆当归散C、苦参汤D、雄黄散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B)A、悬饮B、痰饮C、溢饮D、支饮“脉得诸沉,当责有水” ,是用脉象来(B)A、指导辨证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C、言病因病机D、言病位血痹的主要症状是(C)A、肢体疼痛B、肢体困重C、肢体麻木D、肢体萎软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C)A、实热B、寒实C、虚寒D、虚热虚寒肺痿治疗方选(C)A、小半夏汤B、麦门冬汤C、甘草干姜汤D、半夏泻心汤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C)A、心脾B、肺脾C、脾肾D、心肾胸痹心痛的病机是(C)A、百脉一宗B、胃强脾弱C、阳微阴弦D、正气引邪张某,风湿病四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