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2019年文档资料
导学案编写及使用的有效策略

导学案编写及使用的有效策略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备课并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工具。
通过合理编写和使用导学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导学案编写及使用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以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或情感目标。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知道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二、调整学习内容和结构编写导学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性质,调整学习内容和结构。
学习内容应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层次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
三、设置导引问题导学案中的导引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学习内容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置导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四、提供学习资源导学案编写时,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课件、多媒体资料等。
学习资源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五、引导学习方式导学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提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六、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既要满足学习目标,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的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七、设计评价方法导学案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评价方法。
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置评价要求和评价方式,使学生知道学习的标准和要求,并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
八、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学生可以通过写下思考问题、总结经验和提出建议等方式,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九、不断修正和改进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需要教师不断修正和改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对导学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提高导学案的指导效果。
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
率 。学生 则 可在 学案 指导 下 ,通过 课前 预 习 自学 、课 上研讨 提 高 、课后 训 练巩 固等 环节 成 为学习 的主人 。我 们 新密 一高 近几
水 ”做题 ,把 握难 易度 ,了解 学情 ,才 能有 的放 矢 。需要各 种 层次 的学 生参 与 ,调 查学 生 的学习 感受 ,从而 因材施 教确定 难
易 点 、着 力点 ,深入 浅 出 ,让 学生 喜 闻乐 见乐 学 。要 想编好 导
学 案,更 需要 老 师们 集智备 课 ,分 工协作 。 笔者 认为 编写 导学 案重 在解决 问题 定 位与方 法 引领两 个瓶
学者 相互 影 响 ,不 善学 者也 渐染 成 为善 学者 ,那么 ,师 逸 而功
师 可以借 助 “ 学 案导 学 ”这一 策略 ,将教 材有 机 整合 ,精 心设
计 ,对 “ 教”与 “ 学 ” 进行 合理 调 控 ,从 而 提 高课 堂教 学 效
倍 的境 界便 达 到了 ,也就 是今 天 我们 讲 的高效课 堂 。
年 推出 的质疑 探 究教 学模 式 与导学 案所倡 导的 自主 、合作 、探 究、 交流 、 展 示 、反馈等 学 习活动是 契合 的。 三 、问题定 位 。方法弓 l 领 编写 导学 案不 能 闭门造 车 ,仅 靠教 参 ,照搬 教辅 。需 要老 师 吃透 教 材 ,先 学 教 材 ,预 设问 题 ,以 己 昏 昏绝 不 可使 人 昭 昭 。需要 老师 博 览群 书 ,厚积 薄发 ,精选 养料 。需要 老师 “ 下
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第一部分教师怎样编写好导学案导学案又叫学习工具单或学习活动单,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导学案的特点“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学习能力。
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导学案的主要组成:主要有(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板块构成)一是学生独学,教师导学;二是学生合作(对学、群学),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三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包括:(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明确,让学生能接受明白,读懂。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目标的制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切不可太高。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成。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我能记住”、“能说出”、“我会运用﹡﹡我能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必修下册》导学案第八章第 2节《答司马谏议书》第 1课时班级小组姓名知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
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
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
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
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基础部分(识记基础知识—推默抽查5分钟)1.记字音。
①强聒.(guō)②卤莽..(lǔ mǎng) ③见恕.(shù) ④拒谏.(jiàn)⑤怨谤.(bàng) ⑥利弊.(bì) ⑦不恤.(xù) ⑧盘庚.(gēng)⑨胥.怨(xū)⑩会晤.(wù)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合学10分钟----学生代表领学12分钟---教师点评8分钟)1.初读文本,结合《创新设计》疏通大意。
2.解释第一段中的字词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
窃:我私下,谦词。
每:往往,常常。
术: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
强聒:勉强唠叨,指勉强解释终必不蒙见察被动句略:大致,简单,不详细上报:敬辞,给您回信辨:同“辩”,分辩,辩解重:又视遇:看待,对待反复:指书信往来。
卤莽:粗疏草率,“卤”同“鲁”具道所以:具,详细。
所以:这样做的理由。
冀:希望。
见恕:原谅我。
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3、《答司马谏议书》第一段主要内容是什么?阐明写信原因和目的:①“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政见不合)②“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矛盾不可调和)③“具道所以”(写信原因:回应司马光的抨击,陈说推行新法的缘由。
)拓展部分(学习程序:重点迁移内容5分钟)4、第一段的措辞有何特点?①措辞彬彬有礼(蒙教,上报,见恕……)②语调含蓄委婉(强聒,不宜卤莽,冀君实或见恕也)③暗藏锋芒(终必不蒙见察)5、本段体现了王安石什么样的形象?有礼节、有风度、有风骨的政治家形象。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模板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教学中能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高效课堂强调: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由此可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势在必行。
形势使然,我们再不尝试,将在新的形势下落伍。
这就涉及到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它是一个学习的方案,是学生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学习前进行的自主学习的依据,它给学生学习方向上的指引,学习方法上的提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梳理,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形成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习惯的一种有效手段。
这需要我们一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否则不能提出正确的学习目标,不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来。
二要了解学生,预测学生会在哪一个知识点,哪一个问题上产生疑问,所提问题才有针对性。
三要广泛搜集资料,如试题考点,看看会出哪一些问题,从中精选一些题目供学生练习,还要了解最新学科动态,配备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眼界。
二、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方法的形成是导学案的重点。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1、“导学案”就是教案。
导学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来设计的,不能等同于教案。
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二)、容量要适中 设计导学案往往容量过大(不可能过小)。 问题: 学生不能充分预习和深层次思考;展示不精彩; 给完善学案带来困难;花费大量时间,导致下 堂课的预习又不充分,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 失去兴趣,课堂失去活力.
对策: 1、研究课标、考试说明 要想课堂容量小, 就要对教材大胆取舍,这需要我们认真研 究课标、考试说明。
2. 表述的程度不同 “教学目标”制定时可以使用教师教学专业词语,甚 至概括性词语,只要执教者能看懂,或者成人能看懂 就行了; “学习目标”是需要不同层面的学生能看懂,可操作 性要强,语言就必须做到准确、具体了。
3. 蕴含的感情色彩不同 “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用成年人较为理智的 方式 表现出来; “学习目标”的表述就应该饱含激励、鼓励的语气, 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导学案之-----合作探究案
根据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带领学生在课堂 上完成如下学习环节: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3.导学案之-----训练案
(1)课堂学习结束时,下发训练学案。 (2)学生课后完成并上交,由教师进行批阅。 (3)也可由学生相互批阅后再上交。教师进 行二次批阅后,总结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 (4)在教师使用导学案过程中,要做到: 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2014-08
一、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立足于指导学法,指导学生更有效地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 两个“体现” : “以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相信 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以学为本” ---- 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为 了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二、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教师指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应 具 有动态,开放,交互, 生成,差异性等特征。 2. 目标性原则: 导学案被称为“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导航 仪”。目标导向性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又是 导学案设计的核心要素,是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3. 导学性原则: 要有明晰的“学法线”,指导学生自学,培养自主 学习的能力。 4. 合作性原则: 既要体现生生的合作学习,又要体现出导学案设计 中的师生合作。
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建议

导学案的问题设置
(2)问题层次化
①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 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编写导学案时,不 管在知识体系里还是在练习题的设置上都 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高、中、低不同 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导学案的问题设置
②问题的层次可分为A、B、C、D四层,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以 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A类题,是课本再现型,为识记级。学生只要看课本,不需要任何其 他帮助,就可以解决问题。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必须解决。 B类题,是课本延伸型,为理解级。学生看课本的同时,只要适当地 看一看工具书或其它课外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 C类题,是模仿运用型,为掌握级。学生只要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就可 以完成。这类题,可以直接使用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例题、习题 的变形。 D类题,是灵活运用型,为拓展级。学生只有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后, 才能完成。这类题难度较大,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建议每份导学案中,A类和B类题所占比重,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 D 类题,在每份导学案中一般不超过一题。
几种课型的导学案举例
一点思考和感悟
十多年的课改为什么不尽人意,因为其中的瓶颈——评价体制改革没 有根本性的突破。学生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晚上十一点钟睡,一节连 着一节教师轮番作战,不停的机械训练,没完没了的加班加点的补习, 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没有自由的交流,没有反思的机会,教师累了, 学生也烦了,都只能被动地应付了,这样学生还会有什么创意和想象? 但我们有时试着想想,很多时候老师的唠叨并没有早晚多睡一会,就让自己周末安静一些又能怎么样?说不定收到 的效果会更好,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一种生活,理所应当成为人正常生 活的一部分。因此,要想教改取得真正成效,必须加快评价体制改革 的步伐,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解放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和学生体验到教 与学的快乐!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山水神韵 写作导学案(一)如何写好散文学案 鲁人版必修2

如何写好散文狗尾草在我家乡的贫瘠的土地上,毅然地生长着这样一种微不足道的衰草,它细细的腰杆,叫人有一种随时即可夭折的担忧,它就是狗尾草。
春天,哪怕是一场微不足道的细雨,它微尘一样的种子即可以萌生,不管那小小的种子是从鸟嘴里脱落的,还是随风刮来的,也不管是在屋檐的瓦缝里,还是在墙头贫瘠的泥土里,它都会毫不犹豫地扎下坚实的根基,无怨无悔地抽出两片细微的叶子,在春日温暖的怀抱里,憧憬未来。
①在四季轮回中展现狗尾草平凡之中的伟大,构思巧妙。
干旱的初夏,它蜷曲着细细的叶子,等待夏雨的洗礼,它低垂着即将被炎炎烈日侵占了的生命,期盼每个有露水的黎明,只要那么一场雨,它足可以挺起细细的腰身,发出小小的谷穗。
那细细的身躯,割草的孩子懒得去碰它,啃草的牛羊也不愿去嗅它,但它总算是站起来的生命,不像那些萝藤攀爬依附于别的物体,也不像那些爬蔓的香草,离不开依偎的地面。
②精练优美的语言满含对狗尾草的赞美之情。
秋天金色的太阳,公平地给了这微小的生命一个收获的机会,它擎着线一样细的脖颈,支撑着丰实的头颅,颗颗宝石般的种子。
它犹如慷慨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喂足这小小的精灵、即将离去的子女,它用朴素的语言、高尚的灵魂教诲着未来的希望,它教孩子们不卑不亢、不离不弃,不张扬、不轻狂,可以没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世代延续祖辈谦虚容忍的美德。
冬天的狂风肆意地挑衅着它的腰身,它绝情地把种子抛在风里,叫它们去漂泊,叫它们去寻找心中的梦想,但是身为人母的它,一点也不犹豫,一点也不顾及自己的感受,当饱受熏陶的子女恋恋不舍地离去,它却又显得那样的洒脱,那样的轻松,那样的秀逸,它既似一面旗帜招展着,又似离人告别的手掌挥舞着。
一场浓雾沾染了它毛茸茸的头颅,星星点点的雾水,是它离别的清泪,是它相思的苦水,而它的子女对这却是全然不知。
凛冽的寒风扫光了万紫千红,而它却在风中挺立着细细的腰杆,如鲁北汉子黑黝黝的脊梁,如大雪下挺拔的青松,如傲雪开放的腊梅……小小的生命,细细的腰杆,竟然有这样伟岸的心胸,非凡的气质,高尚的灵魂,我怎能不为之而震憾啊!③形散神收,突出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它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路线图。
高中语文适当运用“导学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导学案”的编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中语文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1.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方向,明确发展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设置学习目标,不仅要考虑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等诸多方面。
其次,学习目标的表述要规范。
学习目标是学生个人各方面发展的预期目标,它是供学生学习参考使用的,可以表述为“学会……”“能够……”等。
第三,学习目标设置要有层次,既要有总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也要有分步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反馈。
2.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和梯度性。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或复习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问题设计是“导学案”的核
心组成部分。
课堂的预设问题不宜过难、过多,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
除此之外,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由易到难。
所以,课改初期建议导学案问题设置宜偏简单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设置控制在一到两题之间,不要太多,课堂预设问题数量在三到五道题之间。
3.结合学习过程加强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释放学生潜能”的教学理念。
但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引导、指导的主体,教师的学法指导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学法指导的核心旨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如阅读现代文,教师可进行如下提示:略读或浏览,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并选出他们所在的位置。
这是养成好的阅读理解习惯的关键步骤。
二、高中语文导学案使用的策略
1.教师要大胆“放手”,学生要自主独立。
教师要善于从几方面着手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一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教材,教师应该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但并非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串讲。
有一点很重要,就
是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在中高考中的地位告诉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预习时有的放矢。
二是告知学生导学案的编制思路,导学案是如何根据教材去设计的,让学生通过预习导学案能更好地在课前了解熟知教材知识。
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展示预习成果。
在预习课上,教师应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分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展示准备,但不要限制学生的自由,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展示。
使用“导学案”时教育学生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
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灵活处理生成的问题。
课堂因激扬生命而美丽,教学因问题生成而精彩。
课堂要想不断有动态生成的精彩,就需要有高质量的预设。
另外,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课堂,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师生、生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的空间里展开心灵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
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下,在同伴的点评质疑中,才会有新的创造、新的生成。
教师应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创设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对抗质疑,此时,学生的思路比较开阔,针对同一个话题,能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在这种课堂气氛中一般更能有新的生成。
课堂
时间毕竟有限,针对同一个话题学生之间产生对抗质疑,虽然许多问题可以在对抗质疑中解决,但还是有某些难题可能得不到最佳解决方案。
应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集体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表意见,寻求最佳答案;也可以通过科研小组,即兴趣小组来实现,通过不同课题的研究,来实现知识的深化拓展。
3.恰当处理练习强度。
这里的“强度”应指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驱动力的强弱,而非训练的量和度。
导学案应该能产生高质量、高效率、较理想的学习效能,体现为“主体张扬”、“兴趣持续”、“交往真实”、“思考质量”、“生成能力”。
导学案中有当堂检测,自研课有自研检效,展示课有同步演练、当堂反馈,当日有巩固分层导练,一般情况下,学案的强度是够的。
如果教师觉得强度不够的话,补充练习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来设置练习量。
可通过周导学练和月导学练,采用检测考试的形式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强化训练。
导学练的内容由老师根据学生在导学案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设计,重在巩固、完善。
训练切不可随性、随意。
三、结语
合理、高效的“导学案”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抓手,是方向盘,是线路图,是引导学生走向纵深的路径。
当然,“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
写体现着“教与学”的关系,以“学”定“导”,还是以“导”定“学”?“目标”问题化,“问题”习题化的辩证等。
随着“高效课堂改革”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会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