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的,如:物体间的推、拉、压等力,但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比如重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简称:,符号是。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使物体。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1)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形。
(3)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物体和物体。
二、弹力1、弹力:(1)弹性形变:在内,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2)形变后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3)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4)产生的条件:接触、形变。
(5)弹力的三要素:①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且接触面。
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形变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力知识点全面总结

7 力7.1 力知识点一、力1、力的定义:杠铃被举起、车子被推动、货物被吊起、拖车被拉动、路面被压紧、铁屑被吸引,其中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的举、推、吊、拉、压、吸引等,说明了力的存在。
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可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认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推、拉、提、压等作用时,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的作用时,必定有施力物体,同时又一定有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我们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未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如两物体虽然接触,但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相隔一定距离的小铁钉)力的作用方式推、拉、挤、压、提、吸引、排斥等思维拓展: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解读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反过来,如果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如力可以使弹簧伸长,可以使树枝变弯,可以把金属片压成各种形状。
反过来,若弹簧伸长了,树枝变弯了,则说明弹簧、树枝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反过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物体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知识点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3、进行测量时,应做到: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全)

年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预习、复习提纲(最新人教版)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右图量程为 5 N ,分度值为 0.2N(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知识点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一种作用
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状态变化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4.力的示意图:作力的示意图时,要对物体先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遵循一定的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未说明时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的平衡》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
平衡》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平衡》的主要知识点。
1. 力的平衡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 力的平衡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合外力为零的情况。
- 力的平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 合力为零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矢量和为零。
- 合力矩为零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即绕着物体某一点的合力矩为零。
2. 力的平衡的判断方法
- 判断力的平衡可以应用力的平衡条件,也可以应用力的平衡的充分条件。
- 判断合力是否为零时,可以采用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等
方法。
- 判断合力矩是否为零时,可以采用力臂的概念和力矩定理。
- 在实际问题中,可以通过绘制力的示意图、分析物体受力情
况等方法来判断力的平衡。
3. 物体平衡的应用
- 力的平衡是力学研究的基础,应用广泛。
- 物体的平衡问题常见于静力学和刚体静力学的研究中。
- 通过分析物体平衡情况,可以计算物体所受力的大小、方向
等信息。
- 物体的平衡问题还与力的杠杆性质、浮力、重力平衡等相关。
4. 力的平衡的案例分析
- 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加深对力的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 例如,杆上悬挂物体的平衡、均匀杆的平衡、弹簧测力计的
平衡等情况可以作为案例加以分析。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平衡》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

第一节力
1、力是对的作用,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的。
2、力的国际单位是,简称,用符号来表示。
3、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或者改变物体的。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动的改变。
4、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他们都能影响力的。
5、通常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或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又死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和标出力的大小。
第二节弹力
1、直尺、橡皮筋、撑杆等受力会发生,不受力时又恢复到,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物体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反生的形变叫做。
2、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实验室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簧的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的原理制成的。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的。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被测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2)认清弹簧测力计上的,(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4)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5)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第三节重力
1、宇宙间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地球之所以能够吸引它表面上的物体就是
作用的结果。
重力的方向是的。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可用公式来表示,式中是一个定值,大小为,表
示。
4、重力的叫重心,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力的大小: (1)又叫重量(即物重,其单位是力的
单位,注意其和重量的区别); (2)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3)计算公式:G=mg,其中g=
9.8N/kg;
重力知识点
施力物体:地球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 (1)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
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塑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
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弹簧测力计
1.概念:测量力的 大小的工具叫做弹 簧测力计。
2.工作原理:在弹 性限度内,弹簧受 到的拉力越大,弹 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即在一定的限度 内,弹簧的弹力和 与弹簧的形变量成 正比)
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
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 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例子: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
1.内容:力的大小、 方向、作用点称为 力的三要素。它们 都能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
2.力的表示方法: 画力的示意图。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
间(接触力:推力、拉力、阻力、摩擦力 等),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非接触力:磁力、重力)。
力的作用效果
1.意义: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力的 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
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2)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
否水平。 6.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
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补充: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
力
第七章
Are you have a power?
力 1.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2.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单位和表示符号: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托
起一个鸡蛋大约是1N。 (2)力的表示符号:F。
力的小知识
(1)一个力的产生必须有两个物体,即 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 力计)
(2)使用前指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 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 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3)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 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
பைடு நூலகம்
重力
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 力叫做重力。用字母 G 表示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 力的方向画一条线 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
弹力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
力越大。(弹力大小的定性) 4.补充: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