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弹力)-新

2、使用时。 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沿着 力 的方向; . 读数时要使视线与刻度盘 垂直 。
使用前:三看 零刻度 →调零 量程: 0—10N 分度值:0.2N
使用时:
1、刻度紧贴被测物体放。 2、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
使用时:
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沿着力的方向。
A
B
C
请判断弹簧测力 计使用的正误。
读数: 3N
。
读数: 6.6N 。
知识点4: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使用前。 分度值,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 零刻度 。
3、每个弹簧有一定的 弹性限度 ,超 过这个 弹性限度 就会损坏弹簧。
知识点2:弹力
1、压缩后的弹簧能改变小车的运 动状态,说明压缩后的弹簧能 产生 弹力 。
2、弹力产生的的原因:物体由于 发生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
我国共获得51枚金牌
女子3米跳板 郭晶晶
女子射箭个1、力的国际单位是 牛(N) 。
2、力的作用效果:
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二是力可以 使物体发生形变 。
弹性: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 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塑性: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 力时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知识点1:弹性与塑性
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 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 例如: 弹簧 。 2、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 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叫 塑性 。例如: 橡皮泥。
蹦床女子个人 何雯娜
拉力越大,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
自制弹簧测力计
实验 次数 拉力 /N 弹簧的 长度/cm 弹簧的 伸长/cm 1 2 3 4 5
知识点3: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

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力学是物理的重点知识,你都掌握力的知识点了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从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知道两物体间发生了力的作用。
(1)生活或生产中的“推”、“拉”、“提”、“压”、“捏”、“吸引”、“排斥”等都是物体间的作用。
(2)力的产生条件必须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例如:手提水桶,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水桶。
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如磁铁吸引铁钉,地球吸引树上的苹果等;可以接触,如马拉车,文具盒压桌面等。
2、力的符号及单位(1)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3、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三要素中,第一个要素都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的改变不一定是力的三要素全部改变的结果,有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发生了改变而导致的。
(2)只有当力的三要素都相同时,力的作用效果才会相同。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1)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2)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确定受力物体,②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③从力的作用点画一条线段,标上箭头,④标示力的字母及力的大小单位。
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弹力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

八年级(下)物理复习提纲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
)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
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初二物理下常用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 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 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同种液体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通常说的沸点是指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
4. 大气压的测量( 1)测量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2)测量仪器:气压计。 ( 3)标准大
5
考点五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流体:我们把能够流动的物体叫做流体。例如空气。 2. 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 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 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 W=F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 J)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 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
、使接触面
第九章 压强
考点一 压力 1.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 方向 : 垂直接触面,且指向被压物体。 3. 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考点二 压强 1. 压强的物理意义: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力 F。 考点三 液体压强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挂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防止弹簧卡壳;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
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7.3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
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发生弹性形变量越大,
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弹性形变消失,弹力也消失。
4、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并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5、弹力的作用点:等效在接触面的一点上。
6、弹簧测力计:
①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②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外壳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1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须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
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力的符号F。
2、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4、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八年级下册各章节要点归纳
7.2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力知识网络构建N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大小力力的三要素方向作用点单位: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作用点:接触面弹力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应用:弹簧测力计 弹簧的伸长量越长使用方法(9.8N/kg)G mg g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小取重力竖直向下方向应用:铅垂线作用点:重心知能解读:(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
如马拉车时,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触无关无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小钢球),所以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有无力的作用的依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一也一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即甲对一乙有力的作用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参与力的作用的物体总是“一身兼二职”。
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如图所示。
知能解读:(三)力的作用效果()()⎧⎧⎪⎨⎩⎪⎪⎨⎧⎪⎪⎨⎪⎪⎪⎩⎩形状发生改变物体形状改变如图所示体积发生改变力的作速度大小发生改变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改如图所示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发生改变知能解读:(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特征,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知能解读:(五)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背起一个普通中学生所用的力大约是500N。
知能解读:(六)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指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如图所示)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3)确定力的方向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4)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在箭头旁标出所画力的符号,若已知力的大小,还要标明力的大小。
注意:(1)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一般重力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压力要画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当一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这几个力的作用点都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在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若一个力找不出它的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是不存在的。
根据要求画出需要画的力,不要“画蛇添足”地画出不存在的力。
拓展:力的图示(1)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力,我们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①选定标度(用多少毫米表示多少牛的力):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如图所示。
力的图示跟力的示意图不同,力的示意图侧重于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它在力的大小、标度上没有力的图示那么严格。
知能解读:(七)形变的类型1.物体的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2.窜弹性形变: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义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知能解读:(八)弹力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加勺方一向跟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
2.弹力的形式:因物体的形变多种多样,所以产生的弹力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等,其实质就是弹力。
知能解读:(九)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如图所示。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外壳、吊环、挂钩、刻度等组成。
其主体是弹簧,其刻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刻在外壳上,由指针指示刻度;另一种是刻在与弹簧相连的圆柱体上。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3.使用方法:(1)了解其测量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
(2)明确分度值,弄清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齐为止。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4.注意事项:所测力的大小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还应检查在弹簧测力计未挂物体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若不指在零刻度线上需进行修正。
此外,还应注意勿使弹簧和指针跟外壳摩擦,以免测量误差过大。
注意:(1)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长度不同。
弹簧不受任何拉力时的长度叫做弹簧的原长,一般用L0表示,弹簧受到拉力之后的长度是弹簧现在的长度,一般用L表示,则弹簧的伸长量0L L L ∆=-。
弹簧的伸长量L ∆与所受的拉力F 成正比,L ∆越长,表明所受拉力F 越大。
(2)弹簧测力计在使用之前最好轻轻地来回拉动挂钩几次,以免“卡壳”。
知能解读:(十)重力1.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一它的吸引而产生的。
处于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的本质是引力。
注意: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所研究的物体。
2.重力不等于地球引力:地球上的物体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向心力也来源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向心力与重力同为引力的分力,所以重力不是地球引力,重力的方向在地面上看来始终竖直向下。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点所受重力也稍有不同,从赤道到两极重力逐渐增大;离地面越高,重力越小。
3.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式中的g 取9.8N/kg 。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如图所示。
应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是有区别的,“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物体所在处水平面向下,“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如图所示。
(3)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材料、密度是否均匀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图所示。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环所形成圆的圆心上。
把汤匙放在手指上,仔细调节支撑汤匙的支点,使其在手指上平衡,这时就可知道汤匙的重心就在支点所在竖直线上,如图所示。
4.重力的应用:人们在一根线下吊一个重物,做成铅垂线用铅垂线可以指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如图所示。
5.质量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物理量区别与联系质量重力区别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M G大小和方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单位千克(kg) 牛顿(N)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同一物体在任何位置质量大小均不变物体的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计算公式m Vρ=G=mg测量工具天平、秤弹簧测力计联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 mg=,g取9.8N/kg提高稳度的方法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
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翻倒。
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撑面,二是降低重心。
如照相机的三脚架支开一后增大支撑面以提高稳度;各种车辆把底盘做得根重,重心降得很低以提高稳度。
解题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一)力的作用效果只要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这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
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方法技巧:(二)怎样画力的示意图首先,应弄清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然后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上箭头,在箭头旁标明该力的字母符号。
在同一个图上画几个力的示意图时,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大小相同的力线段长度应相等。
方法技巧:(三)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方法技巧:(四)重力和质量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为G=mg,注意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而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
方法技巧:(五)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是不同的。
竖直向下是一个特定的方向,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的方向,如图中“1”的方向;垂直向下没有确定的方向,只是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如图中“2"的方向。
方法技巧:(六)关于弹力的问题解答时注意:(1)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其大小跟形变程度成正比,其方向跟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其作用点在接触面上;(2)所谓弹性形变是指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撤去后,物体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跨越思维误区思维误区:(一)弹簧测力计两端各受个力时,误认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两力之和或两力之差当一个弹簧测力计受两个力时,若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假设作用在挂钩上的力是F1,作用在吊环上的力是F2,此时F1=F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思维误区:(二)不能充分体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而且这种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方向是相反的。
物理思想方法思想方法: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时就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中考考点链接考点链接:(一)中考考点解读本章在中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弹黄测力计的使用及读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示意图。
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题型。
考点链接:(二)中考典题剖析1.对力的三要素的认识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力的示意图的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