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

一、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回顾与发展趋势

(一)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回顾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4),单一制到双重汇率制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即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l.5元人民币。从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

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且仍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随着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国相应调低了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使之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相接近。1984年底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己调至1美元=2.7963元人民币,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持平。

2.第二阶段(1985-1990),双重汇率制到单一制在人民币双重汇率制下,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加重了财政补贴的负担,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外国生产厂商对双重汇率提出异议。1985年1月1日,我国又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50元人民币。事实上,1986年随着全国性外汇调剂业务的全面展开,又形成了统一的官方牌价与千差万别的市场调剂汇价并存的新双轨制。而且当时全国各地的外汇调剂市场,在每一时点上,市场汇

率水平不尽相同。这种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制一直延续到1993年底。其间,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从开始试办时的人为定价到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过程。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物价上涨速度加快,而西方国家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一定成效。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有意识地运用汇率政策调节经济与外贸,对人民币汇率作了相应持续下调。从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币放弃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做法,改为管理浮动。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币汇率适应国际价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调低至l美元=3.7036元人民币。1989年12月16日,人民币汇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调,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币调至当日的4.7221元人民币。1990年11月17日,人民币汇率再次大幅下调,并由此前的4.7221调至当日的5.2221元人民币。

3.第三阶段(1991-1993),多重汇率制

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我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币官方汇率的有管理的浮动,其基本特点是,我国的外汇管理机关即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对外经济活动的要求,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对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调低,但仍赶不上水涨船高的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

4.第四阶段(1994-2005),人民币汇率并轨

1994年l月1日起,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l美元兑换人民币5.8元;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7元左右。从1994年l月1日起,将这两种汇率合并,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l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这次汇率并轨后,我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汇率变化的发展趋势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宣布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约2个百分点。从2005年7月至2009年9月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有几个比较有意义的时间点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8.0,为7.9982元人民币兑1美元。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人民币汇率由2008年初的7.2986高点持续下跌,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达到6.9920元人民币兑1美元。至该年的7月15日,人民币汇率升值6.53%.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上半年中国政府将控制通胀、减少资金流作为调控的重点,在美国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报有预期。美元在国际市场持续走低,凸显人民币价值的相对升高。

次贷危机全面升级后,人民币汇率自6.823横向波动,微幅贬值,至2008年12月份人民币汇率累计贬值0.35%,全年升值6.2%.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加大市场资金流投入力度,人民币市场化趋势增强。

2012年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 6.3031

元,1港元兑人民币0.81278元,100日元兑人民币7.8470元,1欧元兑人民币8.3475元,1英镑兑人民币9.8710元,澳元/人民币6.6920元,加元/人民币6.3015元,人民币1元兑0.48085林吉特,人民币1元兑4.7148俄罗斯卢布。

二、汇率变化对外贸的影响

(一)汇率变化对外贸的短期影响

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表现为:本国生产的出口产品生产成本受到原材料来源的影响,其以本币表示的商品价格要受本国国内价值影响。在不同情况下,汇率下降对出口产品的本币价格和外币价格的影响不同,因而对贸易也会产生不同影响。

当出口商品使用本国原材料的情况下,如果本币国内价值升值,本国原材料价格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使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跌,汇率下降又使本币对外币贬值,因此产品的外币价格大幅度下跌,这增强了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引起出口增加;如果本币国内价值稳定,国内原材料价格不变,生产成本也不变,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也不会发生变化,但汇率下降使本币对外币贬值,出口商品不变的本币价格折算成外币也会使外币价格下跌,从而也增强了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而增加产品出口;如果本币国内贬值,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使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涨,但汇率下降,出口商品上涨的本币价格折算成外币,其外币价格是否下跌及下跌幅度的大小,则要由本币国内贬值使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上涨的幅度与汇率下降使本币贬值的幅度共同决定。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出口减少;若前者等于后者,则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变,不影响商品的出口;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不过下跌的幅度较小,只会较少地增加出口。

而当原材料来自国外时,汇率变动在对出口产品价格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产生同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变动的贸易效果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