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基础知识
摄影基础知识要点

摄影基础知识要点1. 曝光:指相机的感光芯片(或胶卷)暴露到光线的时间。
曝光时间的长短决定了照片的明暗程度。
2. 快门速度:指相机快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
快门速度的选择可以控制画面中的运动模糊效果。
3. 光圈:相机镜头的光圈大小,决定了相机镜头通过的光线量。
光圈大小的调整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效果。
4. 焦距:指相机镜头到感光芯片(或胶卷)的距离。
焦距长短的选择可以决定照片的视角。
5. 白平衡:控制相机对白色光源的反应。
不同的光源下,照片的颜色会有所不同,正确的白平衡设置可以让照片看起来自然。
6. 景深:指照片中前景到背景的清晰范围。
景深较大时,前景和背景都可以清晰展现;景深较小时,只有部分距离镜头近的地方才能清晰。
7. 对焦:确定照片中的主体清晰的过程。
正确的对焦可以使照片更加清晰锐利。
8. 构图:指照片中的元素摆放和组合方式。
良好的构图可以使照片更加有吸引力和意义。
9. 视角:指从哪个角度拍摄照片。
不同的视角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情感。
10. 快门:相机镜头前方的控制快门的装置。
通过按下快门可以拍摄照片。
11. 曝光补偿:调整相机曝光量的功能。
通过增加或减少曝光补偿值,可以使照片暗或亮。
12. ISO:感光度的单位。
ISO值的选择可以控制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13. 哈曼曲线:指照片中亮度的分布关系。
正常的哈曼曲线应该呈S型。
14. 相机模式:相机的各种拍摄模式。
常见的有全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和快门优先模式等。
15. 镜头:相机拍摄影像的光学部件。
不同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16. 反光:指照片中明亮光线的反射现象。
反光的控制可以使照片更加平衡和舒适。
17. 色彩管理:指对照片中颜色的处理和管理。
包括校正色温、调整饱和度和修正颜色偏差等。
18. 布光:调整照片中光线的亮度、角度和颜色等。
合理的布光可以使照片更加有层次感。
19. 合焦:指相机自动或手动对焦到合适位置。
合焦的准确性可以决定照片的清晰度。
摄影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

摄影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摄影是一门用光影和色彩记录瞬间、表达情感与故事的艺术。
无论是想要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是追求专业的摄影成就,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摄影基础知识1、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镜头:负责捕捉光线和成像,不同的镜头有着不同的焦距和光圈,从而影响拍摄的视角和景深。
传感器:类似于传统相机的胶片,是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图像信号的部件。
快门: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决定了曝光的时间。
光圈:调节进光量的大小,影响景深和曝光。
感光度(ISO):衡量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高ISO 会增加噪点,但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有助于提高快门速度。
2、曝光三要素光圈:光圈越大(数值越小),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越小(数值越大),景深越深,画面中的清晰范围越大。
快门速度:高速快门可以定格瞬间,适合拍摄运动物体;慢速快门能创造出流动感和模糊效果,常用于拍摄夜景、水流等。
感光度(ISO):ISO 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但过高的 ISO 会导致图像噪点增多,影响画质。
3、构图原则对称构图:画面左右或上下对称,给人平衡、稳定的感觉。
三分法构图: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等份,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点上或沿着分割线分布,能使画面更具吸引力。
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4、色彩和光线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的颜色能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光线的方向:顺光使物体表面均匀受光,缺乏立体感;侧光能够突出物体的纹理和轮廓;逆光则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轮廓光和剪影效果。
二、实用技巧1、拍摄前的准备了解拍摄场景:提前到达拍摄地点,观察光线、环境和可能出现的元素,规划好拍摄角度和构图。
检查设备:确保相机电池充足、存储卡有足够空间、镜头清洁。
2、拍摄角度和高度低角度拍摄:可以使主体显得高大、有气势。
相机使用基础知识

相机使用基础知识相机作为我们记录生活、拍摄美好瞬间的工具,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相机,但无论是单反相机、微单相机还是普通数码相机,它们的使用原理和基本操作还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下面是相机使用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对大家的摄影之路有所帮助。
1.相机的组成部分相机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外壳、镜头、取景器、感光元件和控制器。
外壳是相机的外观部分,也是我们拿在手上的部分。
镜头是用来聚焦和收集光线的部分,取景器是用来观察和确定拍摄画面的部分,感光元件是用来接收光线并转换成电信号的部分,控制器是用来调整相机各项参数的部分。
2.相机的拍摄模式相机通常有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和其他各种特殊模式。
在自动模式下,相机会自动调整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适用于一般拍摄情况。
手动模式下,用户可以自行调整各项参数,适用于特殊拍摄需求。
其他特殊模式如运动模式、夜景模式等,可以根据具体拍摄场景选择。
3.光圈、快门和ISO值光圈是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量的开口大小,用f/加一个数值来表示,如f/2.8、光圈越大,光线越多,景深越浅。
快门是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时间的参数,用秒数表示,如1/1000秒。
快门速度越快,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越短。
ISO值则是感光元件的灵敏度,ISO值越高,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越高。
4.拍摄画面的构图拍摄画面的构图是指在相机取景器中将要拍摄的场景进行艺术上的布置。
常用的构图方法有黄金分割、对角线构图和对称构图等。
黄金分割是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按照比例3:2排列。
对角线构图是将画面划分为两个交叉的对角线,并将主题放在对角线交叉处。
对称构图是将画面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
5.曝光补偿和白平衡在拍摄过程中,如果图片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我们可以通过曝光补偿功能来调整图片亮度。
曝光补偿一般以EV值表示,可调整的范围通常为-3到+3、白平衡用来调整图片的色温,以使图片的颜色更加自然。
常见的白平衡模式有自动、日光、阴天、白炽灯等。
认识相机的基础知识

认识相机的基础知识导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记录美好瞬间,还是追求摄影艺术,相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相机的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相机。
一、相机的分类相机按照使用方式和功能特点可以分为数码相机、单反相机和手机相机等几种。
数码相机是一种使用数码技术记录图像的相机,它具有体积小巧、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适合日常拍摄使用。
单反相机则是一种专业级别的相机,具有更高的画质和更多的功能,适合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使用。
手机相机则是手机内置的拍照功能,由于手机的普及,手机相机成为了大众拍摄的主要方式。
二、相机的构造相机由镜头、快门、曝光计和感光元件等部分组成。
镜头是相机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光学原理将被摄体的光线聚焦在感光元件上,从而形成图像。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决定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
曝光计可以测量环境光线的强弱,从而根据光线条件调整相机的曝光参数。
感光元件是记录图像的部分,常见的有CCD和CMOS两种类型。
三、相机的参数1.像素:像素是指相机感光元件上的光敏点的数量,它决定了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像素越高,图像的细节表现能力越强。
2.感光度:感光度是指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通常用ISO值来表示。
较高的ISO值可以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获得明亮的图像,但会造成一定的噪点。
3.光圈:光圈是指镜头的光线通量大小,它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较大的光圈可以获得更多的光线,适合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拍摄。
4.焦距:焦距是指镜头的视角大小,它决定了图像的放大倍率。
较长的焦距适合拍摄远距离的景物,较短的焦距适合拍摄广角景物。
5.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它决定了图像的曝光时间。
较快的快门速度适合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较慢的快门速度适合拍摄静止的物体。
四、相机的使用技巧1.构图技巧:构图是指通过调整拍摄角度和物体位置等方式,使图像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数码相机基础知识大全

数码相机基础知识大全想灵活的运用自己的数码相关首先要了解有关数码相机的基础知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数码相机基础知识,希望你喜欢。
数码相机基础知识1. 像素像素是衡量数码相机的最重要指标。
像素指的是数码相机图像传感器的分辨率。
它是由相机里的图像传感器上的感光元件数目所决定的,一个感光元件就对应一个像素。
因此,如果一个相机是1460万像素的,就意味着它的图像传感器上有1460万个感光元件。
与此同时,数码相机的像素又分为最高像素和有效像素。
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
有效像素与最高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所以我们一般之说有效像素而不说最高像素。
数码图片的储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为单位,每个像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
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就越大。
所以如果一个图像的分辨率是4000X3000,就说明这个图像是1200万像素拍摄的。
2. 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又叫感光器件,相当于传统相机的“胶卷”,是记录信息的半导体,、也是数码相机最关键的技术和核心的部件。
图像传感器属于光电产业里的光电元件类,随着数码技术、半导体制造技术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短短的10余年时间,数码相机的图像传感器就由当初的几十万像素,发展到1000多万像素甚至更高。
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根据元件的不同分为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和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
那么这两种图像传感器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1. CCDCCD作为早期数码相机代替胶卷相机的主要部件,开发推广较早,技术相对成熟,图像质量稳定、控制图片噪点的能力较强,同时还有体积小、重量轻,动态范围广等特点。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摄影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充满了创造力和表达。
无论是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还是捕捉大自然的美丽,摄影都能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视角。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摄影入门的一些基础知识。
1. 摄影器材1.1 相机的选择选择相机是入门的第一步。
市场上有很多种相机,像单反、无反、傻瓜机。
单反相机适合认真想学摄影的人,它可以换镜头,适应不同的拍摄需求。
无反相机更轻便,适合随身携带。
傻瓜机则简单易用,适合日常记录。
如果你刚开始,可以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相机,不必追求顶尖设备。
1.2 镜头的作用镜头是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镜头适合不同的拍摄场景。
广角镜头适合风景,能拍摄更广阔的视野;微距镜头则能让你拍摄细节,记录生活中的小美好。
定焦镜头一般光圈大,适合拍人像,背景模糊效果好。
而变焦镜头则灵活,适合多种场合。
入门时可以从一两支常用镜头开始,慢慢积累。
2. 基础摄影技巧2.1 曝光三要素曝光是摄影的核心。
三要素分别是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快门速度决定拍摄的时间长短,快一点的速度能定格瞬间,慢一点的速度可以制造动态模糊效果。
光圈影响景深,光圈越大,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ISO感光度则影响照片的亮度,ISO越高,在暗光环境下拍摄的效果越好,但噪点也会增加。
掌握这三者的关系,可以让你拍出更好的照片。
2.2 构图的艺术构图是摄影的灵魂。
常见的构图法有三分法、对称法和引导线法。
三分法是将画面分成九个格子,把重要的元素放在交点上,能让画面更有吸引力。
对称法则适合拍摄建筑或自然景观,能营造平衡感。
引导线法利用线条引导视线,增加照片的层次感。
构图不是死板的规则,多尝试,多感受,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的风格。
2.3 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自然光和人造光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日出和日落的光线柔和,适合拍风景和人像;正午的阳光强烈,适合拍摄建筑和细节。
逆光拍摄能制造剪影效果,十分美丽。
在室内拍摄时,可以利用窗户的光线,创造出温暖的氛围。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

学摄影的十大知识摄影是一门充满魅力和创意的艺术,它能够记录下美好的瞬间,传达情感和故事。
对于想要学习摄影的朋友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学摄影的十大知识。
一、相机的基本操作要学好摄影,首先要熟悉自己手中的相机。
了解相机的各种按钮、菜单和功能,如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感光度(ISO)、对焦模式等。
不同的相机可能操作方式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是相通的。
掌握如何调整这些参数来适应不同的拍摄场景,是拍出清晰、曝光准确照片的基础。
快门速度决定了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定格瞬间,适合拍摄运动中的物体,避免模糊;较慢的快门速度则能捕捉到物体的运动轨迹,营造出流动的效果,常用于拍摄夜景中的车流、水流等。
光圈大小影响着景深,也就是照片中清晰范围的大小。
大光圈(如f/18、f/28)可以产生浅景深,使主体突出,背景虚化,常用于人像摄影;小光圈(如 f/8、f/11)则能获得大景深,让前景和背景都清晰,适合拍摄风景。
感光度(ISO)则控制着相机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度。
低 ISO 值(如 100、200)画质细腻,但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可能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高 ISO 值(如 800、1600 及以上)可以在暗光环境下提高快门速度,但会增加噪点,影响画质。
二、构图原则好的构图能够让照片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常见的构图原则有三分法构图、对称构图、引导线构图、框架构图等。
三分法构图是将画面分为九宫格,将主体放在交叉点或线上,使画面平衡而富有动感。
对称构图能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美感,常用于建筑、倒影等拍摄。
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到主体上,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框架构图则通过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在实际拍摄中,可以根据拍摄对象和想要表达的情感灵活运用这些构图原则,或者将多种构图方式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100个摄影小知识

100个摄影小知识一、摄影基础知识1. 曝光:指相机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线的量。
过曝照片会过亮,曝光不足则会过暗。
2. 快门速度:控制相机曝光时间的参数,快门速度越快,照片中的动态物体越清晰。
3. 光圈:控制相机进光量的参数,光圈越大,进光越多,照片亮度越高。
4. ISO感光度:调整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ISO值越高,照片中噪点越多。
5. 白平衡:调整照片中的色温,使其更加真实自然。
6. 对焦:确保照片中的主体清晰锐利。
二、构图技巧7. 三分法则:将画面分为九等分,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更加吸引人眼球。
8. 线条引导: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创造画面的层次感。
9. 对角线构图:通过对角线将画面分割,创造动态与平衡感。
10. 空间留白:合理利用画面空白部分,增加照片的简洁美感。
11. 剪影效果:利用逆光拍摄,突出主体的轮廓,创造剪影效果。
三、风景摄影12. 黄金时间:拍摄日出和日落时的光线最柔和,适合拍摄风景。
13. 前景增强:在构图中加入前景元素,增强画面层次感。
14. 利用对比:将明亮与暗部分结合,突出画面的层次感。
15. 镜头选择:广角镜头适合拍摄广阔的风景,长焦镜头适合捕捉细节。
16. 光线反射:利用水面或反光板反射阳光,创造独特的光影效果。
四、人像摄影17. 使用长焦镜头:长焦镜头可以拉近人物与背景的距离,突出主体。
18. 自然表情:与被摄者互动,引导他们放松并自然表现。
19. 利用背景:选择有趣的背景,增强照片的故事性。
20. 利用光线:柔和的自然光可以使人物肤色更加柔和。
21. 选对焦点:将焦点放在被摄者的眼睛上,使照片更有吸引力。
五、室内摄影22. 使用三脚架:室内光线较暗,使用三脚架可以提高稳定性。
23. 利用窗户光:利用自然光透过窗户照射,创造柔和室内光线。
24. 选择合适背景:选择背景简洁,不会分散注意力的地方。
25. 使用闪光灯:在暗光环境下,使用闪光灯补光,使照片更亮丽。
26. 注意搭配色彩:室内摄影注意色彩的搭配,创造温馨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码相机中的电子防抖功能与数字图像稳定器这两个说的是一个东西。
数码相机的防抖系统有电子防抖和光学防抖、感光器(CCD)防抖的区分。
光学防抖要好于电子防抖。
佳能的防抖都是一样的就是“IS光学影像稳定器”,就是通过在镜头里面设计一片可以运动的镜片,来改变光路而达到防抖的效果。
尼康的VR防抖,有的指和佳能类似的光学防抖,有的则是指相机软件优化的防抖,很模糊。
但是尼康在单反镜头的上的VR防抖都是光学防抖。
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Optical Zoom,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
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方式与传统35mm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倍数就是用镜头的最长焦距除以最短焦距的值。
数码变焦就是改变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短在目前的数码摄影中,这就叫做数码变焦。
实际上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只是通过改变成像面对角线的角度来改变视角,从而产生了“相当于”镜头焦距变化的效果。
它的放大倍率就倍数广角、中焦、长焦- 划分2011-12-14 09:10:09| 分类:我爱摄影|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等效于135相机焦距,划分如下:鱼眼:一般为定焦,10mm或16mm广角:14mm - 35mm中焦:35mm - 85mm长焦:85mm - 300mm超长焦:400mm - 1200mm----------------------------------------------------------------传统的划分,等效为35mm的焦距:* 10-14——超广角,适合拍大场景的风景焦距小于20毫米(35毫米等效焦距)的镜头被特别称为“超广角镜头”。
这是一种极端焦距的镜头,它可以把非常广阔范围内的景象收容到画面之中。
这对于拍摄风景来说非常好。
不过它在拍摄风景的同时也拍摄了过多的天空和前景,把多余的元素也收进了构图之中,如何处理这些元素是个问题。
超广角镜头可以产生非常好的透视效果,从而带来很好的视觉冲击力。
* 14-35——广角,最适合拍风景,建筑标准的广角镜头焦距在20毫米到35毫米之间(35毫米等效焦距)。
镜头越广,透视的效果就越强,而您同样还有很多的前景需要处理。
虽然像24毫米这样的焦距可以提供很强的广角透视和很大的景深,但是人们却不太注意它。
28毫米是最普通的广角焦距,能够提供很好的广角效果和很大的景深,便于携带,并且不会对画面产生明显的影响。
尽管很多变焦镜头中都有35毫米这个挡,但是35毫米镜头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广角镜头,在自然摄影中运用得较少。
通过它来拍摄,不会产生很强烈的效果。
广角镜头在拍摄风景、制造透视效果和产生更大的景深方面的效果非常好,另外在移动范围有限的条件下,用它拍摄也非常好。
* 35-85——标准焦段,人文、人像* 50——标准焦段,这是特别需要提到的一个特殊焦段,因为这是最接近人眼看物体的一个焦段。
(标头--就是所谓的标准镜头。
它的视角在43度左右,这是照片的透视是最接近人类眼睛。
片幅不同,标头的焦距也是不同的。
135片幅的标准镜头在50mm左右,120的6×6标头焦距在80mm,300d的标头在50÷1.5=33mm左右。
纪实类的照片使用标头可以忠实的记录你看到的东西,所以纪实摄影大师们大多喜欢使用标头,比如法国摄影泰斗布勒松。
)* 85-135——中焦,特别适合拍人像特写* 135以上——长焦、远摄镜头,适合拍体育、新闻、野生动物等焦距指镜头中心到焦点的距离,通常以毫米mm量度。
照相机镜头把拍摄场景中的光线投射到胶卷或传感器上。
可见的视野范围(FOV,Field of View)由镜头覆盖的场景水平和垂直距离决定。
面积大的传感器和胶卷拥有更大的FOVs,并且能够记录场景中的更多信息。
焦距和FOV通常都是以35mm胶卷为参照的,因为这种格式(35mm)比较常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镜头对应的焦距说明:焦段,简单说就是变焦镜头焦距的变化范围。
镜头焦段的划分:首先是标头--就是所谓的标准镜头。
它的视角在43度左右,这时照片的透视是最接近人类眼睛。
片幅不同,标头的焦距也是不同的。
135片幅的标准镜头在50mm 左右,120的6×6标头焦距在80mm,300d的标头在50÷1.5=33mm左右。
纪实类的照片使用标头可以忠实的记录你看到的东西,所以纪实摄影大师们大多喜欢使用标头,比如法国摄影泰斗布勒松。
当焦距小于标头的时候,镜头可以记录更大视角的影像,所以称为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的透视是被夸张的。
在广角镜头下,近的更大,远的会更小,尤其在风光摄影中可以得到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比标头焦距大1.5~4倍的焦距的镜头称为中焦。
一般中焦镜头的变形最小,而且设计成超大光圈也相对容易,所以人像摄影是中焦最擅长的。
一般标头的1.5~2倍的焦距运用于拍摄全身、半身的照片。
大于2倍的镜头多用于拍摄特写,镜头里被人称为“人像王”的几支镜头都出现在这个焦段。
大于标头焦距2倍以上的镜头称为望远镜头。
顾名思义,望远镜头就是可以实现“望远”拍摄,多用于体育、动物等拍摄,风光片中望远镜头的应用可以使景观的远近透视被压缩。
通过调整焦距,拍摄者可以选择以较近的距离或较远的距离拍摄,获得不同的透视感觉。
一些数码相机在广角端会出现桶形失真现象,而在长焦端出现针垫形失真。
简单通俗的说,就好比以前老式相机中的胶卷.他是用来记录你所拍摄到的物体的一个载体,你所拍摄的东西,都是用他记录下来的,他就相当于的一对眼睛他的体积越大,所记录下来的画面就越清晰.就和底片一样,过去用胶卷的时候,不就有135的胶卷和120的胶卷吗.因为120的胶卷面积比135大很多,所以120的底片拍出来的照片,就可以放的更大!道理和数码相机里的传感器是一样的!一般家用DC的传感器面积都很小.不到1英寸,而专业的数码单反相机的传感器面积就大很多!所以拍摄出来的照片.各方面都比家用DC好很多!是成像元件,像素的点就分布在传感器上,市面上的小DC大多用1/2.5英寸和1/1.8英寸的,还有其他尺寸的,单反相机的就比较大,有大约22cmX14cm的,全画幅的就是36cmX24cm的。
传感器越大越好单个像素就越大,接受光的能力就越强,成像就越好!135相机就是指35mm相机,它的名称的由来是根据底片宽度为35mm得来的。
为了统一相机的标准,柯达公司×制定了1XX名称制定的标准,所以后来有了110相机、135相机和120相机。
135胶卷采用的是35mm电影胶片,35是其宽度,那么,前面那个1是怎么回事呢?Oscar Barnack设计的莱卡相机首先使用35mm电影胶片,但是一开始胶片必须先装进可重复使用的暗合里,把片头剪去,才可拍摄。
1934年,柯达公司引入了一次性的135胶卷盒,这实际上是德国斯图加特的Nagel相机厂的发明,柯达收购了该厂。
柯达于1935年正式推出135柯达彩色胶卷。
所以,135的那个1是指有别于可重复使用暗合的一次性暗合,135胶卷的完整定义则为“采用一次性暗合的35mm胶片”。
135胶卷一般为一卷36张,120因机背不同分有6×6、6×7、6×9、6×10等画幅,所以120胶卷可以拍9-12张照片。
4×5、8×10大画幅相机使用的是单张的页片,一次拍一张或两张胶片。
中画幅是指介于36×24mm的小画幅及4×5英寸的大画幅之间的成像尺寸。
目前,中画幅胶卷相机使用宽度为6cm的120/220胶卷,成像尺寸有6X4.5cm,6X6cm,6X7cm,6X9cm等。
中幅相机的企业主要有哈苏、禄莱(已破产)、玛米亚(已转手)、阿尔帕、飞思、宾得(被理光收购)、富士等。
全画幅是相对35mm胶片而言。
35mm胶片的尺寸是36mm×24mm(对角线35mm),数码相机感光器尺寸等于或近似这个尺寸的,即可称为全画幅数码相机。
全画幅与小画幅的区别是,在相同的焦距下,视角(即视野)的大小不同。
而另外采用非全画幅(我管这些叫小画幅)的单反数码相机,还有很多类型的画幅,如APS-H画幅、DX画幅、APS-C画幅和4/3系统等,由于它们感光器的尺寸不同,在使用35mm相机的传统镜头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视野,很多的文章中都有一个概念,叫做“镜头焦距转换系数”,APS-C画幅×1.6之后才相当于全画幅的视野(佳能是1.6,尼康和索尼是1.5),APS-H是×1.3(佳能1D系列),还有×2.0的(奥林巴斯的4/3系统)。
全画幅就是最常用的小画幅即135胶片的画幅,36mm*24mm。
APS-C和APS-H 也属于小画幅。
中画幅是使用120胶卷拍摄的长宽比不太夸张的画幅,120胶卷宽度为6cm,常用的中画幅有6*4.5(645),6x6,6x7,6x9和6x12。
大画幅一般使用页片拍摄,而不是胶卷,最小的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是4*5英寸,再往上有4*6,8*8,8*10,10*12,12*15,10*18,18*24等好多种,比中画幅还要复杂。
比较特殊的是617画幅,6cm*17cm,也是使用120胶卷拍摄。
但由于面积比常用的中画幅大很多,所以一般不算作中画幅,而单独称为宽幅,或者归入大画幅。
画幅是指数码相机传感器的尺寸,传感器越大,画质越好。
传感器工艺随然在进步,但是这个真理是不变的。
------------35mm胶片:以前最普及的那种胶卷,一卷36张。
胶卷的宽度(含齿孔)35mm,实际成像面积36*24mm全画幅:是指相机传感器的面积和35mm胶片相同(36x24mm)。
APS画幅:传感器面积是胶片的1/2(24x18mm),有时也叫半画幅3/4画幅: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是四分之三英寸(22.5mm),传感器面积是胶片的1/4(18x13mm)中画幅:胶片宽度6cm,有(6x4.5cm,6x6cm,6x7cm,6x9cm)-------------**中画幅的成像质量最好,但是最贵,而且体积最大。
柯达等几家公司以前生产过数码后背,可以把中画幅的胶片机转换成中画幅的数码相机。
无论相机,镜头,还是数码后背,价格都很贵。
**然后是全画幅,我现在有一台柯达DCS Pro SLR/n就是全画幅的,照片质量很出色。
佳能5D系列和尼康D800就是全画幅的。
目前价格1-5万**APS画幅很普及,价格3000起步,尼康D5200,佳能650D就是APS画幅的,成像比普通卡片机强多了,而且价格相对便宜。
体积和重量相对较轻,但是没有全画幅的成像质量好,也没有全画幅拉风**3/4画幅的单反已经没有人生产了,现在生产的叫“微3/4”,区别在于“微3/4”没有反光板,体积小,重量轻。